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19266315.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李飞菲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1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而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特质。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备的当代性,使其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232-02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反倒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代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①,自从工业革命以后,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知识以及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在时间的洪流中褪色,反倒更加熠熠夺目,这都是与它的当代性息息相关。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简单来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及时地创新自己的内涵从而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乃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指导时代的发展。从理论层面上来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论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也不再仅仅只是对于时代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相关问题的反思,它也更多地包含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展开,从而为社会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充分了解并且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的发展,真正的探查到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哲学都是那个时代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社会背景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正是因为当时社会充斥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才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的记录可知早在19世纪的时候,英法等国家都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英国、法国都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之上为资产阶级建立了相关政权,从而开始明确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工人一直被资本家所压榨,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工人日渐不满这样的生存状态,也就导致了資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战争如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就必须号召广大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去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 值此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第十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学者共计20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与境界进行了多维研讨,旨在通过回顾、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史,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合理前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和指引当代社会实践,深度透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仅仅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品格在于深度地“介入”现实问题

并以“改变”世界为宗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融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换与交融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检视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有助于在新时代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 1.重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旨趣。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理论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梳理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实践观,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对历史上的实践观的批判性继承,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深度透析。他认为,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主要内容,需要对以往哲学家们的观点进行批判性重释,在此基础上将其扩展和提升为实践哲学的基本形态,并从“自为性”、“生活性”、“社会性”、“历史性”、“世界性”五个基本维度对实践哲学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庞元正分析了马克思的实践观创新与创新实践观的建构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他考察了创新思想的起源、创新实践的作用、人类社会实践的走向,指出人类社会的实践应从继承性的实践、常规性的实践向创新性实践转变。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华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解读,探讨了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意蕴。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改变世界”意指将“现实世界”革命化,使“理想世界”变为现实。对马克思而言,“现实世界”是充满着自我异化的市民社会和不自由的世界,而“理想世界”则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可以实现自我的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安徽师范大学余在海追溯了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起源。他指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起源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而不是直接诞生于对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性改造,学界将马克思实践概念“康德化”的尝试,切断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与黑格尔实践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创新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创新的重要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哲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哲学,必须要进行哲学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掘中国哲学资源、批判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实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是实现哲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哲学创新;重要途径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必备内容。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发展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寥寥无几。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推进哲学的创新。 一、挖掘中国哲学精髓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并称世界三大哲学形态。其孕育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曾长期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的文明,自先秦以来一直延绵不绝,

从未中断。可是,自近代以来,古老的东方古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打击下屡屡受挫,不少有识之士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其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境况,一批批志士仁人开始寻求救忘图存的道路,他们后来都把目光转向西方,而把落后挨打的原因归结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打倒孔家店”的运动,传统遭到激进的否定和批判。以陈独秀、鲁迅和胡适等人为代表的反传统主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让中国人接受现代文明就必须扫除传统文化这个障碍。但历史总是纷繁复杂的,历史发展证明,这种简单化的历史思路是有问题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四小龙的崛起,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容,甚至还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时至今日,人们发现,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进儒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繁荣,而且对于构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实现哲学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哲学里有不少丰富的思想可以为哲学的创新提供原材料。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用来构建伦理学;以老子推出的宇宙生存论的“道”,可以为形而上学在现代的复兴提供帮助;以孟子主张的“民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19266315.html,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李飞菲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1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而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特质。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备的当代性,使其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232-02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反倒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当代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①,自从工业革命以后,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知识以及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非但没有在时间的洪流中褪色,反倒更加熠熠夺目,这都是与它的当代性息息相关。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简单来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够及时地创新自己的内涵从而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乃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指导时代的发展。从理论层面上来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自己的理论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也不再仅仅只是对于时代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相关问题的反思,它也更多地包含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展开,从而为社会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充分了解并且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的发展,真正的探查到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哲学都是那个时代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社会背景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正是因为当时社会充斥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才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的记录可知早在19世纪的时候,英法等国家都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英国、法国都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之上为资产阶级建立了相关政权,从而开始明确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工人一直被资本家所压榨,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工人日渐不满这样的生存状态,也就导致了資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战争如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就必须号召广大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去争

浅谈工业时代的美学——设计美学

浅谈工业时代的美学——设计美学 摘要: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以创造、接受为主要形式的感性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包含着批评、阐释、争论、总结、反思、超越在内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从最早的造物开始,就存在有一种对形式和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追求,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越来越多的考虑到产品形式美和精神美的因素,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审美品位。 关键词:美学;设计;工业 一、引言 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设计的社会意义,使之成为生产-市场-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设计的发展关系密切,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指导和启迪的作用。伴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怎么样在设计中体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成了工业时代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设计美学的问题,主要包括功能美、材料美、科学美和技术美等几个方面。 二、从手工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美学 在手工业时代,设计是在手工业方式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之美具有明显的手工艺术的特征,如青铜器、金银器、刺绣表现出的。错彩镂金、雕饰满目之美,青花瓷、明清家具所表现出的清谈雅致、纯朴自然之美,所以,由于都是手工制作,可以概括为工艺之美。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机器的生产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产品产量,改变了产品的质量和形态,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造物方式,艺术生产方式实际上也逐渐改变了。以机械设备为手段的艺术生产,如摄影、电子音乐、录影乃至当代的数字化图像艺术等,都具有现代工具和科技的色彩和特征,因而在艺术形态上,艺术图像的形式不仅符号化、抽象化了,更趋于多元化、综合化。这一切,最终改变的是人的生活方式乃至视听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编号:D002 开课单位:社科部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主讲教师:熊絮茸 【教学目的】 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注重政治性和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开启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比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战略思维能力。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及要求】 导论 导论分析了20 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理论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系统阐述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讲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为认识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明确中国的定位提供了基本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基本特征,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形势严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最新通用版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 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华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考试题 (答卷需抄题,请在姓名后面加上个人编号) 1、请根据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 义。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25 分)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 活的重大举措。为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 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提 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 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作为一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推动创新型国建建设的途径有:第一,国家和企业 应制定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划,如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第二,制定和 ______ 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如国家给予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女口新能源汽车等;第四,推进国际合作。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因此,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在你的专业领域,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25 分) 答: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有: ①践行科研诚信,净化科研氛围 诚实向来是一种美德,它更是科技工作者探索、治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的保障。科技工作者要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遵守最基本的行业规范,从客观事实出发,严谨、真实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研究过程,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不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科技工作者做不到这些,不仅会影响科技的进步,也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信任度。 ②开展科学探索,创新研究成果

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关于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 □鲍嘉琪 【内容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领袖和集大成者的青年时代经历出发和思考,何以在青年时代培养哲学思维,渐进发展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充满辩证的眼光和批判的视角,对于指导新时代青年人的真理选择和人生实践都具有莫 大的价值,对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复兴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代青年;哲学思维 【作者简介】鲍嘉琪(1995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哲学 新时代的浪潮虽奔涌奋进,风帆不息,不乏前途也时而迷雾困顿、大浪翻袭,如同青年人的蓬勃盎然之气一样,矛盾始终存在着,这同时并举的朝气与迷茫,也为当代青年人带来了众多精神困惑和人生抉择之疑,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坚守本心,不因外物所迷失,思考内心,如何笃定立于新时代,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哲学思维困惑和亟待解答之题。 一、何以培养青年时代的哲学思维 青年时代能否塑成哲学思维的培养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敏锐的洞察力、敢于直面现实、奉献人生价值等众多精神层面的引领,从主观层面上作出抉择,对于哲学思维的培养都必不可少。不过,这样的思维培养下的前提一定是青年们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的不断摸索,培养自己逐渐拥有一种独立的世界观,清晰且辩证的运用方法论,认清外在客观世界的本质,真正意识到人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人真正的价值属性,才能进一步促进拥有真正的哲学思维,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当然,这一切理论的假定都需要立论事实来充实、塑形,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导师的青年经历作为切入点,这自然堪称是比较优秀的范式。众所皆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领袖马克思先生曾写下《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那一年,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年仅24岁,这无疑从多维的角度都在象征性地讽刺着不同时代“24岁”的青年人。“林木盗窃案”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门,也使得马克思开始更深入性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人的本身。在他担任《莱茵报》主编之时,革命与民主的色彩格外的浓厚,他笔耕不辍地批判“林木拜物教”,可是当时的莱茵省有这样的规定:未经森林主人允许捡拾枯树枝去烧柴或变卖都算盗窃并进行惩罚。这样的规定无疑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更加刺激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在马克思那里,国家和法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并且,应该是事物本质的反映。现实社会的沉重打击敲醒了马克思灵魂内的警钟,一定意义上这也为他建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打下了牢固的思维认知基础和客观现实架构。青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不但没有打消他的锐气,反而更加增强了他要改造世界的决心和动力,从他青年时代经历事件的一个缩影,便可感知确实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况且,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善于观察和热爱学习,他始终能够捕捉到社会的两面性,这是绝大多数青年人都无法比拟的。当然,在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杰出的,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人在法兰西执行旅欧小组任务时,也都正处于青年时代,包括赵世炎牺牲那年,也未满26岁。而今处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习近平主席年轻时也曾有过7年知青岁月,他15岁时便去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不论体力劳动令他多么身心俱疲,他的思想意志也从未有过懈怠,总要挤出时间来读书、思考,青年时代的艰苦经历也为他超于常人的思维认知养成奠定了敦厚的基础。 实则,青年时代的哲学思维的培养不外乎需要有主观的认知,有选择性的学习,有理性的认知以及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检验都来源于实践的力量,青年时代拥有人生最绚烂的大好时光,保持一颗初心,体会思维的智慧,学会选择最科学、充满真理的哲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利于个人素养的提升,更利于日后对于世界的改造和对于全人类的贡献。 二、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不同时代被赋予的思想内涵是不同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隽永不息,在新时代也同样熠熠生辉。正如马克思先生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方法若能够真正掌握,且得心应手地活学活用,对于青年人看待事物和改造思维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现今,绝大多数中国的青年人初识“哲学”几乎都是在高中政治的课本里,学习哲学词义未免显得生疏和晦涩,这与西方的很多青年知识分子中间有了一定的间隔,他们很早就在阅读关于哲学的入门书籍,比如《苏菲的世界》,此类书籍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拥有哲学的思维且进一步助力他们也能够拥有独立的世界观和实践的方法论,因此西方很多学者称这类书籍为哲学的入门读物。当然,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由于文化国情、民族色彩不大相同,伴随着学业能力的提高、知识素养的提升,中国青年学生也同样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通过多年理论学习的沉淀,加之以社会实践经历的充盈,许多中国青年更倾向于思考人生,开始更加关注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设计。而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际,更 · 19 ·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 ——访北京大学教授黄枏森 黄枏森/《马克思主义研究》记者CCHuang Nansen, Reporter of Studies on Marxism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12年12期 【英文标题】On Innov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 Interview with Pek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Huang Nansen 【作者简介】黄枏森,男,1921年生,四川富顺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1—1996年任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83—2000年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历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主编、编委会主任、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人学学会、中国恩格斯学会和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党员标兵、北京大学师德模范,2008年获北京大学蔡元培奖。 ▲(采访者简称▲,下同):您主持的科研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自2011年出版4部著作以来,理论界颇为关注,既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您能不能谈谈您的感受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很高兴谈一谈,不过我不想由我个人主观地谈一通,最好是你提一个问题,我谈一个问题,如何? ▲:很好,那么我们先从一般问题谈起。现在,“创新”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建设一个创新型社会,创新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哲学创新也是一种文化创新,那么,它同其他文化创新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而且哲学也有各式各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其他哲学创新又有什么异同呢? ●:哲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其他文化现象相比较,当然有其特点。我认为哲学创新似乎要比较单纯一点。例如同教育比较,哲学主要是理论创新,而教育还有体制、制度、机构等等。又如艺术创新主要是艺术体制、形式、表演或成果等等。哲学创新主要是理论创新,因而必须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有的甚至是新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作者:万浩然 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10期 摘要:在时代要求呼唤下,人民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表现出对美好生活及美好生态文明的需求。为此,我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结合具体实际,为解决生态文明问题,在生态保护、治理和防护方面提出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深刻地回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发展什么样的以及怎样更好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体情况产生的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理论。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探究,对于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保护;生态治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59-03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人民对于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普通的温饱,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及美好生态文明的需求。然而,生产力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而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使得各国逐渐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谋求最优化的治理方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國。基于此,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来指导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我国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立足点是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观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观指出,人是从自然中脱胎而来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人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生活的物质资料以及生产场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发展受到自然的制约,但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有一种主观支配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以人类统治自然,征服自然为主的纯粹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

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性

马克思哲学的创新性 摘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要求, 是全面创新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是其内在要求所使然, 同时对于我们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创新精神 一、实践观的实质是推崇创新精神。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内在地包含着对创新精神的肯定。创造性地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自己,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原始生产力到现代生产力、由游牧经济向现代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提高、民族的盛衰,都与创造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实践观,推崇创新、提倡发展1。 二、辩证否定观的思想灵魂是创新。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所谓批判性、革命性,就是人们对现成的事物现象、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提出怀疑批评,并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寻找到科学真谛,实现思想理论的革新和对现存事物的改造。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善于在科学研究中,用批判性和怀疑性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从不盲从和崇拜任何东西,才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精神,才使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辩证发展观与创新观之间和谐统。恩格斯说过:“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自我更新1全芬.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南方论刊·2009年第5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今中国发展(马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发展 如果说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那么中国的发展,就应该是我们自己应该要完成的责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去看它,我有话要说。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贸易保护主义 现今,中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继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的第二次对外开放,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使我们明白,既要对外开放市场又要保护民族工业。开放型适度贸易政策是建立在对外开放基础上的有目的、有选择的保护,并不是什么肚缶龋护,更不可以保护落后的产业或企业。故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其特点是: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这种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因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而被各国政府所青睐。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尚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末路,不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面对共同的危机,需要的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任何试图独善其身、走出困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着;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因此,任何单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以靠单边的贸易保护发展自己。 当今世界的经济是一个联系的有机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存在。我国的贸易是世界贸易的一部分,会对世界贸易起作用,同时,世界贸易的形式也会影响中国的贸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体制要帮求、以贸易自由化为原则,任何单个国家的贸易保护都会带来双重伤害——不仅伤害了出口国的利益,也会伤害那些本想保护自己的进口国的利益。美国国会通过的新经济刺激方案,被世人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其做法不仅难解当前美国的就业困境,并且对外贸易必将受到严重打击,并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形势的全球蔓延。但美国假如放弃贸易保护主义,低价的进口产品不仅使国民大受其益维持旺盛内需,并且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可以弥补国内储蓄率低下之不足。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中,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 更为迫切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和范围,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就必须逐步开放市场,把中国的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而不可以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并应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详解

评分 注:1、无评卷人签名试卷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阅卷,使用红色。用铅笔阅卷无效。

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xxx a,xxx b (a.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xxxx,武汉430063; (b.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制度反复较量中最深刻的影响因素。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迁,人类生活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制度变迁中发挥的这种巨大作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借鉴,论证了资本主义在回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反映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制度优势,也为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找到了借鉴。与此相对应的,资本主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科学技术革命所做的积极回应,特别是市场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来体现的。物质文明的发展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①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科学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活动,而技术则是这种认识成果的运用,我们今天把两者连在一起合称的科学技术革命,不过是说明了在现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 在马克思之前,事实上还没有人提出这种观点,即把科学和科学技术进步看成是由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决定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带动一个主要因素。马克思说明了科学是“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是其精髓的抽象的反映”,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道理。②根据科学和技术涵义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导致了牛顿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科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科学革命是指上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以及现代化学、生物学等的科学体系的形成。从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将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的视角来看,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本质含义是一样的,这样的革命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第一次的蒸汽机技术革命,科学还没有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深度参与到技术革命之中,从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开始,科学才开始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发挥其关键性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纪后期)依据曾 ①袁银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42页。 ②Ю·А·奥夫钦尼科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6页。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作为一门已经经过验证并成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贡献是伟大的,而从未来的角度看,这种贡献是无限的。因此界定发展与创新的对象,还是要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入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马解马”。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导向不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在每个时代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都被烙印上了很明显的时代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在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中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导向不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在每个时代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都被烙印上了很明显的时代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在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中进一步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要求要求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最深远的莫过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讲就是鼓励创新和不断发展的,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态度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倡导的,在基础架构坚实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背景、具体国情等方面的特点,结合不断的实践并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分析原因,进而进一步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要求。 2、新环境要求我们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本身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当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背景紧密结合,脱离社会现状分析的哲学观点必然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淘汰,而哲学精髓品质在社会背景下得不到有效且高效的作用发挥则是社会哲学研究的失败。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我们买过一个时代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挖掘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品质榜样,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心课题。而研究内容必然是围绕发展和创新而展开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研究的解读 作为一门已经经过验证并成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贡献是伟大的,而从未来的角度看,这种贡献是无限的。因此界定发展与创新的对象,还是要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入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马解马”。 “以马解马”,简单的四个字所传达的并不是在现有这回研究成果上从事向内探索的工作,而是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架构中寻求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反过来针对当下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形势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内容,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探索过程。 由内向外的探索研究大体可以分一下几个步骤: 1、追寻最纯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所谓最纯粹,即是指脱离一切实践个例,哪怕是成功的例子。因为一切历史经验在具有可鉴性的同时也很可能成为发展与创新的枷锁,因此以实践为摹本,最终会在不断反复中兜圈子。以往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体是建立在苏联或西方哲学家的研究基础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