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_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第五章_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幻灯片1

第五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2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3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

4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5 案例

幻灯片2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幻灯片3

一、水土保持林在山丘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以中、小流域为单元建成生态、经济高效、持续、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对山丘区、特别是无林少林的水土流失地区:

一是要发挥林业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林业作为山丘区一项骨干产业应为当地提供多种林业产品,包括木材、燃料、饲料、干鲜果品、及其它林特产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幻灯片4

“增加流域植物覆被”

“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产业”

转换

“生态经济型”

单纯“防护型”

或“水土保持型”

幻灯片5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和防灾、生态建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幻灯片6

北京林业大学(1979)提出的

我国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简图

幻灯片7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

显示其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幻灯片8

1.水平配置

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问题。

幻灯片9

2.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道路、四旁、庭院,水利设施等结合中的植物种的立体配置。

幻灯片10

总体上,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以下几点:

●针对防灾需要和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

●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处理好植物种间的关系;

●林分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

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和植物种的特性。

幻灯片11

通过林种的“水平配置”与“立体配置”达到: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幻灯片12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

1. 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2. 护坡薪炭林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幻灯片13

1.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1)目的

通过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或封山育林防止坡面土壤侵蚀,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同时获取一些小径级用材。

幻灯片14

(2)配置特点

A. 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

一是要保障和增加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二是要力图长短结合,及早获得其他经济效益。

B. 封山育林

幻灯片15

整地:

这类造林地比较困难,应通过坡面的水土保持整地工程,以人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的条件。

整地工程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等等。

整地季节、时间和整地深度。

水平阶整地

鱼鳞坑整地

幻灯片16

幻灯片17

幻灯片18

树种选择搭配:

营造乔灌草混交复层林,有利于尽快郁闭,形成较好的林地枯枝落叶层,发挥其涵养水源、调节坡面径流、固持坡面土体的作用。

a) 主要乔木树种与灌木带的水平带状混交

b) 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灌木同时进行造林

c) 结合农林间作的乔木、灌木纯林

幻灯片19

B. 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坡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封山育林措施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山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技术上主要是林分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调整等。

锡林浩特休牧区牧草均高比非休牧区高4-9cm,平均盖度提高10-30%,亩均产量提高18-40kg。

幻灯片20

幻灯片21

2.护坡薪炭林

(1)目的和对策

发展护坡薪炭林主要在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主要是做饭和取暖)的同时,制止坡面的水土流失。

幻灯片22

※薪柴短缺所带来的问题:

A. 破坏森林和林地,影响林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B. 大量的作物秸杆、根茬、草根、树皮,甚至牛粪等尽数作为燃料,而使得农田得不到最低的有机质补充。

“烧掉的是粮食、是产量”。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

D. 由于燃料奇缺,各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力去觅取燃料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劳动力消耗。一吨干粪相当于0.58吨标准煤。

一吨牛粪,意味着损失50公斤粮食(牛粪处理后可作猪食料)

幻灯片23

※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比起其他常规能源有其独特的优点:

●薪炭林不与其他业争地

●可再生能源

●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太阳能灶

幻灯片24

幻灯片25

(2)配置特点

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中,一般可选择距村庄(居民点)较近,交通较便利不适宜于高经济利用(如农业、经济林、用材林、草场),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人工营造护坡薪炭林的地方。

幻灯片26

薪炭林树种选择:

一般薪炭林树种应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具有再生能力强,耐平茬,生物产量高和热值高等特点。薪炭林营造的关键在于选择造林树种。

大部分薪炭林采用再生能力强的灌木,同时,也可将一些乔木(如北方的刺槐、白榆、栎类等乔木树种)灌木状经营。

热值是评价薪炭林树种能源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树种其热值不同,同一树种热值又因其产地和木质水分含量不同而影响其热值的变化。

幻灯片27

我国黄土高原代表性薪柴树种

同当地其他燃料热值比较

燃料种类热值(cal/g)与当地原煤热值之比

柠条4425 0.69

沙棘4658 0.73

刺槐4538 0.71

高粱杆4139 0.65

牛粪3056 0.48

原煤6398 1.00

适宜薪柴树种:

南方:各种栎类、桉类、马尾松、大叶相思、银桦、铁刀木等

北方:刺槐、柠条、沙棘、柳、杭子梢等

幻灯片28

薪炭林的经营:

薪炭林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经营形式,如薪炭专用林、乔薪树种结合的块状、带状经营等。对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封山育林、轮封轮伐,或通过对低价值林分的改造,来获取和提高薪柴产量。

薪炭林建设要逐步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集约经营转换,由单效益向多效益综合发展。

幻灯片29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1)目的

合理规划基本农田田面,田边和梯田埂坎实行以农作物栽培为主的农林间作,在稳定基本农田、培肥地力、巩固固持梯田埂坎的同时,通过农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果树等的合理立体配置,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农田上的光、热、水、肥等条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总体经济效益。

幻灯片30

(2)配置特点

①梯田埂坎上的农林间作

●梯田地坎上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

B. 梯田地坎上栽植灌木

②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A. 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

B. 坡耕地林粮间作

幻灯片31

①梯田埂坎上的农林间作

基本农田上实行农林间作,横坡拦截,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间作的经济树种或灌木树种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水平梯田是坡地基本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梯田建成后,梯田地坎占用的非生产用地约占农田总面积的3-20%,这部分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防止梯田地坎的冲蚀破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幻灯片32

A. 栽植经济林或其他小乔木

配置方式

●果树或经济树种多配置在梯田地坎,株距5-6m

●乔木树种,株距3-5m,要注意适当修枝

●避免根孽性强的树种,如刺槐

●核桃、栗子、花椒、柿子、山楂、海棠、花椒(河北、北京、豫西石山区)

●枣(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

●臭椿、泡桐、楸树

幻灯片33

B. 栽植灌木

树种:杞柳、紫穗槐等。

优点:枝条可以编织;嫩枝嫩叶可就地压制绿肥;密集的灌木地上地下部分覆盖地坎以及根系固持网络埂坎起到巩固埂坎作用。

配置方式:栽植或扦插灌木苗木时,可栽植在地坎高度的1/2或1/3处,不会产生“串根胁地”问题,而在灌木丛形成后,依靠其浓密的冠幅和盘结交错的根系,承接缓冲暴雨雨滴对地坎的冲刷。同时,灌丛地上部分高度有1.5m以上,梯田田面范围内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条件。

幻灯片34

②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0~70%。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

A. 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

B. 坡耕地林粮间作

幻灯片35

A. 建立生物地埂

在一些地广人稀,或坡地坡度较缓、坡长较大的地区(如我国东北的漫岗地形条件或黄土高原丘陵区北部丘陵山地的平缓坡地)。每隔一定距离栽植灌木树种,这些植被带可及时地拦截泥沙并在植被上方沉积起来,经过一定的时间,可逐步改坡耕地为坡式梯田。这种方法,习惯称之为生物地埂。

作用:有效调节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经济价值;改善坡耕地的水肥条件。

n 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紫穗槐、沙柳、黄柳等树种。

n 黄土高原:多沿等高线,每隔20-30m(为草带宽度的8-10倍)人工栽植紫花苜蓿、黄花菜等草带。

n 南方地区:采用箭麻、火棘、马桑等草灌植物。

幻灯片36

B. 林粮间作

树种:松、杉、泡桐、杜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乔木树种

配置方式:在缓坡耕地上,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有计划地沿等高线种植以上树种实行林粮间作,植树行间距10-12m,株距3-4m,当乔木树种郁闭后,完成了退耕还林的过渡。

幻灯片37

(二)山区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

1.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

2.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

3.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

4.河川两岸护岸护滩林

幻灯片38

1. 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

土质沟道是指分布于黄土高原各个地貌类型上的侵蚀沟系统,也包括以黄土类母质为特征的,具有深厚土层的沿河冲积阶地、山麓坡积或部分洪积扇等土地基础上所冲刷形成的现代侵蚀沟系。

幻灯片39

(1)目的

结合土质沟道(沟底、沟坡)防蚀进行林业利用,获得林业收益的同时发挥保障沟道

生产持续、高效的利用;不同发育阶段土质沟道的防护林,通过控制沟头、沟底侵蚀,减缓沟底纵坡,抬高侵蚀基准,稳定沟道,达到控制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从而为沟道全面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创造条件。

幻灯片40

(2)配置特点(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沟壑面积占40~50%,其本身承接的降雨量可形成地表径流,加剧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正因为沟壑面积很大,它在这一地区也具有很重要的生产价值。按其所处的自然历史条件、沟壑侵蚀发展程度、土地利用基础和治理水平分为以下几类。

幻灯片41

①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沟坡现已用作果园、牧草地或林地等

这一类型基本是在坡面治理较好、沟道采用打淤地坝等措施,已经达到了稳定沟道纵坡的地区,

治理措施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和巩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并更好地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幻灯片42

●森林草原地带应在现有耕地范围以外,选择水肥条件较好、沟道宽阔的地段,发展速

生丰产用材林;

●较为开阔的沟道,利用缓坡、土厚、向阳的沟坡,建设干鲜果园,果园内采用果农间

作,增加土地覆盖。

●沟坡造林选择萌孽性强的树种,如刺槐、沙棘等

幻灯片43

②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系上游侵蚀发展仍然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

有条件的沟道应该打淤地坝、修筑沟壑川台地建设基本农田等。

●沟系上游,沟底纵坡较大,沟道狭窄,沟坡崩塌较为严重,沟头仍在前进。有效的措

施是:在沟顶上方建筑沟头防护工程,拦截缓冲径流,制止沟头前进。在沟底根据顶底相照的原则,就地取材,建筑谷坊群工程,抬高侵蚀基点,缓减沟底纵坡坡度,从而稳定侵蚀沟沟坡。

●沟底已经停止下切,如果不易农业利用时,最好进行高插柳桩的栅状造林。期间逐渐

淤地或改良土壤,为进行农林业利用创造条件。

●在沟床已经稳定之后,即可考虑沟坡的林、果、牧方面的利用问题。

幻灯片44

③侵蚀沟系的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均不能利用

这类沟系的特点是纵坡较大,一、二级支沟尚处于切沟阶段,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坡两岸崩塌、滑塌均很活跃,所以不能从事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

对于这类沟系的治理可考虑从两方面进行:

●距居民点较远,采取封禁的办法,或散播一些林草种子,人工促进植被恢复;

●距居民点较近,采取积极治理的措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

幻灯片45

2.石质山地沟道防护林

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地其地形多变,地质、土壤、植被、气候等条件复杂,适合于发展多种经营。一般来说,石质山地沟道的特点如下:

●山高坡陡

●土层薄(不足1m)

●基岩成半风化、风化状态,地面物质疏松、泻落

●山地地力衰退迅速

●山洪泥石流易爆发

幻灯片46

(1)目的

在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地流域范围内按合理规划进行治理,特别是山地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发挥其分散调节地表径流,固持土壤作用的条件下,结合沟道工程治理,通过沟道防护林的配置,可以起到保持稳定治沟工程和防护沟道土地的持续利用,同时,在发挥其防护作用的基础上争取获得一定量的木材收益。

幻灯片47

(2)配置特点

①在山地坡面得到治理的条件下,在一些主沟沟道、地形开阔、纵坡平缓,山地坡脚土层较厚时,可进行合理的农业、经济林利用。

②在一些一级支沟或二级支沟,地势陡峻、沟道纵坡较大、沟谷狭窄时,沟底要有沟道工程,设计一定数量的谷坊群,以防止或减少上游泥石流爆发时所引起的损失和其破坏的规模。

③在沟道下游或接近沟道出口处,沟谷渐趋开阔,在沟道水路两侧多修筑成石坎梯田或坝地,为巩固地坎,减少其维修用工,群众多在埂坎边线,多稀植核桃、柿树、山楂、花椒等经济树种和楸树、臭椿等用材树种。

幻灯片48

3.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

在山区兴建池塘水库是当地调节洪水、灌溉农田、发电、解决人畜用水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池塘范围内水土保持工作跟不上,很多库区没有达到绿化标准,致使塘库常常遭到泥沙淤积,或因风浪冲陶引起库岸崩塌致使大量泥沙进入塘库及库区河道中,从而严重地威胁到池塘水库的正常使用寿命及价值,甚至造成水库险情。

幻灯片49

池塘水库的泥沙来源:

●由水库的集水区而来,经由沟、溪、河流进入库区

●塘库蓄水后库岸受风浪的冲陶产生崩塌而引起的

据统计,全国每年平均进入江河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吨,其中约14亿吨淤积在水库、湖泊、河道和灌区。

幻灯片50

(1)目的

●固定库岸

●拦截并减少进入塘库的泥沙

●美学和景观价值

●控制浪蚀

●减小塘库水面风速,减少水面无效蒸发

幻灯片51

(2)配置与营造

池塘水库防护林的配置包括三大部分:

●库区上游集水区的各种水土保持林

●塘库沿岸的防护林(由靠近水位的防浪灌木林和其上坡的防蚀林组成)

●坝体前面地下水位较高地段的造林

幻灯片52

塘库沿岸防护林的设计起点

塘库沿岸防护林首先应确定防浪灌木林带的设计起点。

确定防浪林或水库防护林的起点可选择以下5种情况:

A. 由高水位开始

B. 由高水位和正常水位之间开始

C. 由常水位开始

D. 由常水位和低水位之间开始

E. 由低水位开始

幻灯片53

确定原则:

●不至于影响到耐水乔灌木树种的正常生长

●充分利用水库沿岸的土地,作为林木生长用地,使塘库沿岸防护林充分发挥其减低风

速和防止水面蒸发的防护作用,使更大的水面处于其防护范围之内。

一般建议:

其起点由正常水位线或略低于此线的地方开始。

幻灯片54

塘库防护林的宽度:

根据水库的大小、土壤侵蚀状况、沿岸受冲陶的程度。即使同一水库,沿岸各个地段防护林带的宽度也是不相同的。

●当沿岸为缓坡且侵蚀作用不甚激烈时,林带宽度为30-40m

●当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时,其宽度应扩大到40-60m

●在水库上游进水凹地泥沙量很大时,林带宽度甚至可达100m以上

●平原地区较小的池塘,其沿岸防护林的作用以防风、美化景观为主时,林带宽度才可

采用10-20m的宽度或更小些。

幻灯片55

塘库沿岸防护林组成和结构:

●常水位线或其略低地段的防浪灌木要由灌木柳及其他耐湿的灌木组成

●常水位与高水位之间,采用乔灌木混交型

●高水位以上,立地条件变得干燥起来,应采用较耐旱的树种,特别是为了防止库岸周

围泥沙直接入库,并防止牲畜进入可在林缘配置若干行灌木,形成地上地下的紧密型

结构。

幻灯片56

对于护岸防浪,灌木柳可采用密植的方式,株距0.75~1m,行距1~1.5m;乔木树种株距可为1.5m,行距一般为2~3m。选择近水面或可能浸水地段的造林树种时,应特别注意其耐水浸的能力。

n 灌木柳:60~70天

n 黑杨(美杨)40天

n 榆30天

幻灯片57

坝体前面或其低湿地造林:

对于坝体前面或其低湿地,宜用作培育速生丰产林基地。

选择耐水湿和耐盐碱的造林树种,林分结构主要决定于生产目的和立地条件。同时,栽植成块或片状林通过林木强大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该地的地下水位,有利于附近其他用地的正常生产。

幻灯片58

4.河川两岸护岸护滩林

(1)河滩防护林

(2)河川护岸林

(3)护堤林

幻灯片59

(1)河滩防护林配置典型模式

●雁翅柳(雁翅型造林)

●沙棘护滩工程

幻灯片60

雁翅柳(雁翅型造林)

当顺水流方面的河滩很长时,可营造雁翅式护滩林,即在河流两岸(或一岸)河滩地进行带状造林,顺着归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度的角度,每带栽植2-3行杨柳,每隔5-10m栽植一带,其宽度依滩地宽度和土地利用的要求而定。

●树种主要是杨树或柳树,行距为1-1.5m,株距为0.5-0.75m

●造林方法是埋杆造林,不宜外露过长,插杆采用2-3年生枝条,长0.5-0.7m,主要依

地下水的深度而定。

幻灯片61

雁翅式护滩林配置图幻灯片62

按此种配置方法林木一旦成活后可减少洪水的冲力,也可淤积泥沙,逐渐缩小河道的宽度,使河道逐渐由弯变直。林带的位置与角度应因地制宜,被河水冲刷的一面,林带可伸展到河槽边缘,林带与水流所成的角度宜小,带距可缩短。

幻灯片63

沙棘护滩工程

山西右玉仓头河和辽宁老哈河等这类河流,他们选择了适应于河滩立地、生长旺盛,根系萌糵能力特别强的灌木--沙棘,按治河规划河川流路水文计算,留出足够的河床过水

断面,在归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外侧,营造以沙棘为主(其中稀植适生的杨柳类乔木)的护滩林。一旦沙棘成活后,即迅速覆盖滩地。由于沙棘地上部分枝叶繁茂,有利于多沙水流漫洪挂淤,同时,由于其水平根系网结构严紧,整体效益较强。

幻灯片64

(2)河川护岸林

长期以来,由于河川遭受侵蚀和冲陶的结果,造成河床弯曲,平缓河岸与陡峭河岸交错存在,往往一边为平缓河岸,而对面则为陡峭河岸。

●平缓河岸的护岸林

●陡峭河岸的护岸林

幻灯片65

平缓河岸的护岸林

平缓河岸营造林木时,既要与陡岸造林相结合,又要与河滩造林相结合。一般情况下,缓岸上的立地条件较好。护岸林的设置可根据河川的侵蚀程度及土地的利用情况而定。在岸坡上可采用萌糵性强的乔灌木树种来营造大面积的混交林,在靠近水位的一边可栽3~5行灌木柳。

幻灯片66

●在岸坡侵蚀和崩塌不太严重且岸坡平缓、河川洪水期河水上涨到岸边的幅度不大时,

紧靠灌木柳应营造20~30m宽的乔木护岸林带,常采用的树种多为耐水湿的杨柳类;若洪水蔓延的范围很大,林带应加宽到50~200m。

●在岸坡侵蚀和崩塌严重的情况下,造林要和水工措施结合起来。河岸上部比较平坦的

地方应采用速生和深根性树种(如刺槐、杨、柳、臭椿、白榆等)营造宽20~30m的林带,林带与河岸平行,林带边缘距河岸边应留出3~5m的空地(崩塌地块)。在靠近水位的一边仍要栽植3~5行的灌木柳。

幻灯片67

平缓河岸护岸林

侵蚀和崩塌严重的平缓河岸护岸林

幻灯片68

陡峭河岸的护岸林

一般河流陡岸为河水顶冲地段,侧蚀冲陶严重,常易坍塌。因此,护岸林应配置在陡岸岸边及近岸滩地上,以护岸防冲为主。陡岸岸上造林,除考虑河水冲陶外,还应考虑重力崩塌。黄土质陡岸临界高度(稳定高度)约为1.5~2.0m,沙黄土质1.0m,而树木固土深度一般为2m左右,因此,在3~4m以下的陡岸造林,可直接从岸边开始;3~4m以上的高陡岸造林,应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一般以从岸坎临界高度的高处按土体倾斜角(安息角)引线与岸上之交点作起点。

幻灯片69

陡峭河岸的立地条件较差,护岸林的营造最好采用乔灌木混交方式,北方地区适宜的树种为刺槐、杨、柳、臭椿、楸树、柠条、紫穗槐等。林带的宽度可根据河川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来确定,尽可能应用农田和河岸的空地,包括岸滩地造林,宽度约为20~40m。

陡峭河岸护岸林配置图

幻灯片70

(3)护堤林

对于大堤的险工险段,必须采取护堤固坡的水利工程措施,对于大范围的土质大堤,营造护堤防浪林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护堤防浪林的规划原则:

●大堤不栽植乔木树种

●防浪林的宽度,应不影响行洪

幻灯片71

案例一:

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

高效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结构设计

幻灯片72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因素概况

1.侵蚀地形与土壤

黄土母质土层深厚、立土性强、大孔隙、易侵蚀、易塌陷。水土流失面积43万k m2,严重流失面积28万k m2。

沟壑比例50%

幻灯片73

2.干旱少雨与夏季暴雨

(1)降水的地带性

(2)降水不均,多暴雨

3.黄土高原的植被

1949年仅有6.1%。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石质山地。经过50多年的努力,森林覆被率恢复到9.5%,但部分地区的森林覆被率仍然很低,如山西省为7.3%、甘肃省4.8%、宁夏只有0.9%。

幻灯片74

二、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配置

1.黄土平缓地(<15°)

2. 黄土陡坡(25—35°)

3. 黄土急坡(≥35°)

4.侵蚀沟

幻灯片75

1.黄土平缓地(<15°)

以农林复合结构为主的网、片、带配置

块状果农复合经营(果园)

花椒埂坎防护林

幻灯片76

花椒----小麦间作

道路防护型农林复合结构

幻灯片77

2.黄土陡坡(25—35°)

林草复合结构带状或疏林配置

●较完整的坡面:乔灌结合异龄复层林带与草田相间的林牧复合结构设计,水平沟整地,

林带宽15~20米,林带间距大于15米

●面积较小或破碎坡面:全面造林,集水式鱼鳞坑整地

●乔木林造林密度小于1500株/公顷

幻灯片78

幻灯片79

陡坡:疏林

幻灯片80

陡坡:林草带状间作

幻灯片81

3. 黄土急坡(≥35°)

人工补植+封山育林,形成近自然植被结构,小块状镶嵌配置

幻灯片82

4.侵蚀沟

工程拦沙+人工补植+封沟育林,形成侵蚀沟系拦沙滤水型生物工程配置主沟底:拦沙坝,速生丰产乔木林

侧沟底:谷坊群,人工促进封沟育林育草,

形成近自然植被

沟坡:全面封禁,人工撒种深根性乔灌草种,

促进植被恢复

幻灯片83

蔡家川

李家塬

幻灯片84

5. 高效可持续经营

(1)大型集雨贮水微灌系统

集流面积m2:贮水量m3:微灌株数

=10:1:20/40/60(成林/中林/幼林)

幻灯片85

(2)无集水坡面集雨罐自流微灌

集雨面积:1.5m2

集水量:50—75k g

幻灯片86

(3)梯田基础上的设施农业

●地膜

●大棚

●温室

幻灯片87

案例二:径流林业及抗旱造林技术

幻灯片88

集水区坡面处理的发展

地衣与苔藓覆盖坡面

物理与化学处理坡面

人工压实坡面

自然坡面

幻灯片89

水土保持植被建设新技术应用●3S技术

●拟自然态植被恢复技术

●节水灌溉与设施农业技术

●陡坡工程绿化技术

●水土流失监测技术

幻灯片90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及发展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发展是人类为了满足其生存和进一步发展愿望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采取的有效变革。人类要发展.就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开垦土地、砍伐森林、淤积江河、湖泊、水库 前言水土流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水土流失”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母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第五章_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幻灯片1 第五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1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地位和作用 2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3 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 4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5 案例 幻灯片2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又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物措施或生物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幻灯片3 一、水土保持林在山丘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 “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 以中、小流域为单元建成生态、经济高效、持续、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林对山丘区、特别是无林少林的水土流失地区: 一是要发挥林业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 二是林业作为山丘区一项骨干产业应为当地提供多种林业产品,包括木材、燃料、饲料、干鲜果品、及其它林特产品,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幻灯片4 “增加流域植物覆被” “发展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林业产业” 转换 “生态经济型” 单纯“防护型” 或“水土保持型” 幻灯片5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 防护林体系是根据区域自然历史条件和防灾、生态建设的需要,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区域(或流域)人工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其有机组成部分。以防护林为主体,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等科学布局,实行组成防护林体系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与效益,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高效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幻灯片6 北京林业大学(1979)提出的 我国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简图 幻灯片7 三、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 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保持的目标 我公司在工程项目确定后,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等相关法规,认真贯彻国家‘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确定本标段工程环境管理目标:防治工程建设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减轻原生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确立后,我公司将组建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水土保持管理和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对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直接由水保监督专员负责,水保监督专员负责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水保监督专员负责监督施工全过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水保措施的落实;其他各部门按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加强对土方开挖施工管理,严格土方开挖制度,负责对各环节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3水土保持行政措施 (1)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成立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实施领导管理机构,由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人 担任领导,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2)大力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确定施工管理人员 的水土保持责任范围,使水土保持工作按要 求落实到位。 (3)与云南省四川省的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密切配合,接受地方水土保持行政部门的监督和 指导,制定相应的实施、检查验收的管理办 法和制度,保证水土保持工作高标准、高质 量、高效率地按进度计划进行。 4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1)在施工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严格按照水保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加强水保工作的监督,施工期间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小组,指定专职的水保专员负责 监督水保工作的实施落实。 (3)选择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工序。 (4)加强水土保持的培训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管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 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

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林冠起到保护地表的作用。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据测定,1kg的枯枝落叶可吸收2~5kg的降水,而多余的水分通过枯落物层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因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在10°的山坡上,有枯落物覆盖的地表,其径流量仅为裸地的1/30。同时林下的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和灌木等活地被物和枯枝落叶层还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减小速度。根据对中国陕西省延安县大砭沟营造的5~6年生的刺槐、榆树混交林的测定,其林地较自然荒坡减少径流61.7%~79.6%,减少泥沙流失量83.1%~89.5%。②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林地的枯落物经分解后,变成腐殖质归回土壤,使林地土壤腐殖质比无林地土壤高4%~10%,形成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 从而使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状况得以改善。林木的根系不仅能网络土体,而且可疏松土壤,增加其通透性,一些豆科树木(如刺槐等)的根部生有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合氮量(少数非豆科树种如醋柳,也有固氮作用),发挥改良土壤的作用。③改善小气候。由于白天树冠能阻遮太阳辐射并部分被反射,加之叶面的蒸腾吸热作用,使林地平均气温在白天和夏季皆较无林地低;而树体的密集又使林内、外气流交换减弱,故在夜间或冬季,林内温度高于无林地,因而缩小了日温差及年温差的变幅。树体的蒸腾、蒸发还使林区的空气湿度较无林地高5~10%。各种防护林带还能降低风速,减少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是对水资源、土壤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 具有防止土壤流失、减少水资源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多种功能。水土保 持林草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土壤 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会造成土壤贫瘠和水资源浪费。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起到保持土壤固结和保护地表覆盖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保护土壤,防止其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蚀。同时,植 被覆盖也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因此,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土壤流失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水是人类生活和生 产活动所必需的资源,然而,由于土壤流失和水污染的原因,水资源的质 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植 物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提高水资 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水质、节约水资源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再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 施能够建立和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的肥沃性和生态 功能。通过种植林木和草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土壤的自然功能, 形成自然保护带和生态廊道,促进植物和动物的迁移繁衍,维持生态平衡。同时,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还能够减少土地的沙化和草原退化,提高土地的 可利用性和生产效益。因此,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 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临时措施为先导,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最佳效益。 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建筑物施工前将坝后管理范围内的表土剥离,用于后期扰动的管理范围和弃渣外表面恢复植被,集中堆放在坝后管理范围右侧。 表土剥离:表土层厚度0.2m 左右,利用推土机将表土剥离,人工配合修整边角。表土回填:施工结束后将保存的表土平铺在坝后管理范围,均匀平摊、压实。 覆盖表土后的坝后管理范围经全面整地后,进行灌草结合恢复植被。灌木选用紫穗槐,株行距为2.0m*2.0m,,草种为早熟禾。 全面整地:穴装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时间在秋季进行。 栽植灌木:要求主、侧根发达,茎干通直圆满、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一致,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撒播种草:全面整地,草种选用一级标准草种。在秋季采用人工将草籽均匀撒播。 草袋土埂拦挡:根据先拦后弃的原则,人工将土填入编织袋、封包,沿堆土场外坡脚堆筑土埂。并随着土方的堆放,不断的增加土埂长度。 拆除草袋土埂:人工拆除土埂,用铁锨铲破编织袋,土方利用,

编织袋回收。 三、水土保持措施 (一)做好场内道路上下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降雨径流对施工场地和渣场的冲刷。 (二)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做好料场、渣场的挡护、排水等工程措施和植物种植保护措施,并负责料场和渣场施工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应保护施工场地周边的林草和水土保持设施,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 四、植被恢复措施 施工及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植被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恢复原有功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符。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临时占地,占用地类为耕地,在施工前首先将表土按照0.3mm 厚度进行剥离,将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工程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在本区域。 复垦为耕地的土地,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不小于30cm,要做到地平土碎;复垦后,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相协调。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当地平均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施优质有机肥来提髙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建立深厚肥沃的耕作层。覆土厚度要满足耕作的要求;回填时将表土置于顶层;对压实土壤要进行深翻和疏松,翻耕深度在30cm左右;覆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一、编制总那么: 〔1〕编制本?水保方案?,保护和改善施工周边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安康。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工程建立范围进展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工程区自然和建立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立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展监视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立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工程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展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二、工程概况: 乐城山风电场位于湖北省随州广水市境内,风电场距离湖北广水市直线距离约27km。广水市东部有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和国道 G107,西部有汉丹铁路和国道G316,京珠高速公路从广水东西两侧擦肩而过,省道 S304 从中部横穿东西,形成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本风电场工程主要由风力发电机组、集电线路、升压站、风力场内交通工程、施

工辅助工程等组成。工程建立规模 44MW,安装 22 台单机容量为 2000kW 风力发电机组,预装轮毂高度 80m。本风电场同期新建一座 110kV 升压变电站,安装一台SZ10-42000/110/35 的主变压器,110kV 侧为变压器-线路组方案,通过 8 公里线路接入系统的竹林 110kV 变压站。35kV 侧为单母线接线方案,风电场内的集电线路接入 35kV 母线后,将电能送入主变压器。110kV 配电设备采用敞开式布置;35kV 侧拟采用性能可靠的金属封闭铠装手车式开关柜室内布置等。 本工程部主要工程为升压站建安工程 1、升压站局部为:站内的110kV升压站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土建工程;进场道路面层施工;110kV升压站内的水、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火灾报警、视频系统等安装工程;变电站的设备安装、调试、试验;110kV升压站内的辅助工程;升压站内防雷接地施工及本标段范围内各专项验收的报建、报验及验收的全部工作。 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及组织机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其法律、法规、标准是强制性执行规定。工程部各级领导将从执法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在工程建立过程中,防止和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目标 1.严格按照业主方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统一管理措施做好每一项工作,减少环境污染,杜绝环保违规事件发生。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那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杜绝环保违章事件发生〞的目标。 2.我们全体参建者的心愿是:建立良好的营地和良好管理的施工区,为本工程的建立增辉添色。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1.工程部将成立以工程经理为负责人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置平安环保部。在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01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重点在于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防治,着重防治风沙的危害、预防水土的不断流失、严格监管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改良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民脱贫的步伐,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符合以发展促治理、以治理保发展的防治理念。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农耕方式的改良以及各项工程的建设等,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而植被种植的主体工程又是乔木、灌木林的广泛种植。

0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一是土质,黄土高原的土质呈粉砂颗粒状,极其疏松,且发育结构是垂直向下的,抗蚀能力很低。

二是地形,黄土高原一直受雨水河流的切割侵蚀,形成了梁峁、残塬以及深沟深谷等特殊地貌,加之受强降雨的冲刷影响,导致陡坡地形变得更陡,进一步加重了对地表土壤的不断侵蚀。一般来说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往往地面坡度更大更陡。

三是降雨,黄土高原降雨的特点是雨水分布集中、降雨强度大、多暴雨,其中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频发的主因是暴雨的反复冲刷。 四是植被,黄土高原的植被生长环境差,导致覆盖率极低,缺乏足够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导致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2.人为破坏加重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相对较为贫穷,为了能够多种地多打粮而大量砍伐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的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加大了对基建工程的投入,修路开矿、建设工厂等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废弃土石被随意堆放在河道内,一旦发生暴雨,势必会使水土流失的局面进一步加重,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5篇

水土保持方案范文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水土流失,防止生态退 化方面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 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国家加 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给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控制,保护环境, 改善民生问题,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难题,才能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本文 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治理;作用;防治措施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 高对区域方面的重视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需增加对此方面工作的思考,执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意义的相关操作。通过对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制定质量较高的解决措施,以保护目前的生态环境, 为后续生态效益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土保持工作概述 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叠加下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加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所谓水土保持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资源,使得土地生产力有所提高,使之能够创造较高的社会资源和 经济资源。无论是从社会建设还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水土保持工作都 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程,应持续推进。 2水土流失的危害

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等因素,造成了大量耕地资 源开发利用,土地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降雨和灌溉,土壤表面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生态退化。(1)降低土壤肥力。长 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的严重亏缺,直接影响农业生产;(2)加剧干旱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降水入渗少,流失多,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小,从而导致 土壤含水量低,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破坏土地完整。 暴雨径流汇集后由沟头流入沟谷,导致沟头前进,沟岸逐步扩张不断蚕食土地, 进而造成交通道路毁坏,甚至危及到下游村庄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土保持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3.1实施林草措施 通常情况下,为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管控,可以采用“林草措施为辅,工 程措施为主”的施工方式,保证自然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执行综 合性治理操作,控制好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实施过程中的投资占比,避免出现重 复性投资问题,以缓解在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中的经济负担。这样,可保证在林草 措施应用过程中,农民群众的个人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又能确保当地的畜牧业、 农业以及林业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促使各部门操作人员可以重视荒地荒山的应用,增加一次性投资在此环节的实际占比,让其潜在劳动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3.2维持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调查研究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生态文明建 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依旧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等。为此,有关部门加大水文地质勘察,掌握水文条件,明确水源保护情况,合 理规划和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注重保护水源区域内植被,比如落实植树造林 工程,可显著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 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 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3.3依靠科技,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简述水土保持措施介绍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综 合效益;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还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维护,对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经济、生态、社会 一、水土保持主要措施 以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例: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严格按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截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按设计要 求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面杂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 灌木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挖填和临时道路施工时,应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 植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等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做好弃渣场的 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 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压实,依次进行;使表面形成适当的横坡,防止积水。 4、防止冲刷与淤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场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使用的土地受到冲刷。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文 状态的改变。开挖或回填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 水流对坡面的冲刷而影响排水系统,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施工中不管出于任 何需要,未经监理工程师的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干扰河流、水道或现有灌溉、排 水系统的自然流动。弃方堆放点统筹安排,堆放点远离河道,尽量不要压盖植被,尽可能选择荒地。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行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灌木或树木,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尽可能将弃方整平用作耕地。 5、边坡保护施工场地外侧纵横向上设置连通的排水沟,防止边坡遭到冲刷。对于深挖方路段边坡开挖从开挖面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深挖方路段开挖须在支挡 构筑物完成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定期观测支挡构筑物的变化情况。 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 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 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 流域布设观测。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 各类不同情况。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

浅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作用

浅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作用 作者:赵晓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3期 随着现代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经济生产规模也在逐渐增大,而现代人群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对于自然环境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但由于我国生态环境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状况,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区域,该区域内气候干燥并且地形破碎,即使进行造林工作,但成活率较低,这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状况极为严重,不仅影响当地人群的生命安全,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状况下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中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内涵,分析了水土保持林的可应用性以及种植草的作用,分析了在防洪减灾中的效果,并对如何做好水土保持林草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水土保持工作以及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内涵 水土保持工作在应用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的各个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配合,建立起不同角度的保护措施,通过合理配合的方式,避免水土流失的状况,其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项工程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个部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环境性,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需求也较高。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等。而在所有措施中,生物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够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增加区域内部的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不仅需要应用其他措施,还需要将作为生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作为主要的控制方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又被称为植物措施,主要是通过林草的固土性和吸水性来在不同区域内建立起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等。 二、水土保持林草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草,主要是通过应用造林和封山育林的方式,来使某个区域内的水源和水土得到控制,起到保护土地资源和防风固沙的效果。这种保护措施能够有助于保护地表,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尽可能降低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事件的发生。林草的根部能够有助于起到固沙防风的效果。而树木的樹冠还能够保护地面,避免直接受到雨滴的击打,降低了暴雨对菩提表面造成的破坏,并且树冠还能够截留一部分的降雨,使截留的降雨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其余部分能够缓慢低落,通过树干流下渗透,这样能够改变雨水的落地方式,并做好降雨的二次分配。 同时林草的枯木和落叶在林地表面能够形成松软的透水层,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还能够覆盖土地,避免雨水对土地造成直接击打。除此之外,枯木和落叶在覆盖到地面后会逐渐腐烂,形成养料滋润其他的物种,这样能够保证生态平衡。在湿润和营养丰富的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水土保持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水土保持措施 本次设计结合项目既有的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依据治 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 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施工中对相应的土体、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 按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区点多、线长、面广、分散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过程中 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针对主体工程施工布置、施工特点,分别对项目 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以避免由于工程 建设而加剧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1、主体工程区。施工期间应规划施工活动范围,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要划定适宜的堆料场和弃方堆放场所,以防对植被破坏范 围的扩大;土石方尽量做到随挖随运;如不能及时运走、回填,要在 坡脚采取护拦措施进行拦挡;需回填利用的土石方采用装土编织袋修 筑临时挡墙,避免弃渣四处散落,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平整 场地,恢复植被。 2、临时生活生产区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施工临时生产、生活区域,以避免对防治区以外场地的占压和扰动,并在临时生活区设置水 土保持宣传警示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教育,在各施工点设 临时施工工棚、材料仓库和少量的生活设施,除施工期间采取洒水、 碾压等临时水土保持措施外,施工结束,对临建设施进行拆除后进行 土地整治。 3、土料场防治区治理措施布局。取料场一次性表层清废容易扩大扰动面积,增加侵蚀历时,使新增水土流失量增加,因此施工时料 场开挖要求按稳定边坡,分段开挖;项目涉及较多表土剥离及还原, — 1 —

由剥离的表层土组成的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在地势比较平缓的地面上 或开挖平台上,弃土应集中分堆堆置,堆置高度不高于3.5m,堆置 边坡比控制在1:2.0以内。 4、临时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施工区地形条件,临时弃渣场一般选择在项目区周边的荒坡或低洼处,距离项目区不超过2公里。在弃渣前先修筑挡渣墙,弃渣场边坡比采用1:2,边坡采用植草皮及 人字型浆砌石护坡。在弃渣终止堆放后对弃渣场进行土地整治:在堆 积平台内侧修一条排水沟,排水沟两端与挡渣墙相连处修建急流槽, 在渣场周围沿挡墙墙址前1m处修筑一条截水沟,用于汇集堆积平台 外侧和堆积边坡来水,边沟进水口接浆砌石急流槽,出水口经沉沙池 与周边排水系统相接;弃渣终止后,渣面覆盖30cm厚的种植土,然 后造林种草。生物措施技术要求与土料场相同。 5、交通道路区 本工程施工道路主要采用的是现有道路及新建临时道路等。拟 采用植树种草等措施以达到稳固边坡、防冲防塌、绿化道路的目的, 使开挖面新增水土流失量控制率达到90%以上;道路两侧适宜绿化 的地段,其林草覆盖率不低于其面积的70%。 6、临时施工现场地区 在施工阶段划定施工活动范围,尽量减少对原地表的破坏。施 工完毕后,清理场地,全面整地,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恢 复土地原有功能。在原为耕地处,回填耕作土,恢复农业用地,其他 恢复林草用地。 7、用水水量的监测技术要求。农业用水水量的监测应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期进行配水量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 2 —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方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半扇门沟、宅龙沟) 水 土 保 持 林 草 措 施 四川顶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9月

丹巴县大渡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的半扇门沟和宅龙沟位于大渡河一级支流小金川河的左岸,本工程为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工程主要整治内容表 二、编制要求: 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坑口直径0.6m,坑深0.6m; 2、造林时间选择在春、秋两季。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 3、抚育管理包括间苗定苗、松土除草,促进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除蘖平茬,在栽植后1~2年,应选留一生长健壮、干形通直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修枝整形,宜在初冬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幼树修枝强度宜小,大树可适当加大;及时浇水、施肥、防虫及补植,成活率低于40%的,必须重栽。 种植规格、要求及需苗量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顺序一般为: 地形细整—→定点放线—→乔木栽植—→灌木种植—→地被草坪栽植—→施工期养护—→养护管理期养护—→竣工验收移交 (1)、选材 1、表土、肥料、水等应符合本工程要求; 2、植物品种 2.1所有植物应考虑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及东北、山西等省份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效果的苗木,带冠种植;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生长的、并有丰满干枝体系和苗壮的根系。植物应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他损伤,植物外观应显示出正常健康状态,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2.2乔木应具有挺直的树干,发育良好的枝杈,根据其自然习性对称生长。不应有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伤痕。 2.3运到现场的乔木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其胸径应按施工图纸要求。 2.4露地栽培花卉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形细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施工场地,对照设计施工图进行场地细整。 1、地形要求,应使整个地形的坡面曲线保持排水通畅,堆筑地形时,根据放样标高,由里向外施工,边造型,边压实,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握地形骨架,翻松辗压板结土,机械设备不得在栽植表层土上施工。 2、微地形粗整形完成后,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人工平整时从边缘逐步向中间收拢,使整个地形坡面曲线和顺、排水通畅。回填土的含水率应控制在23%左右,不允许含有粒径超过10cm的石块,雨天停止作业,雨后及时修整和拍实边坡。若施工场地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理。 3、必须使场地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 4、种植场地种植土最低厚度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 5、对场地进行翻挖、松土、施羊粪、草碳土。 6、如果用机械整理地形,应事先与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联系,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23.7.9.1 水土保持措施计划和要求 (1)项目部严格按照按监理人批准的水土保持措施计划,负责实施合同责任范围内(包括施工开挖的场地、生活区、施工道路和渣场等)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并在工程结束后按合同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和整治。 (2)严格按合同文件的规定利用土地。由于施工需要临时占用合同文件规定以外的任何土地时,及时向监理人提出申请,请求发包人协助解决,在得到发包人批准后再付诸实施。 (3)在整个施工期间,项目部将按合同文件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 (4)在所有项目的场平施工时,将表层土单独集中堆放和防护,保证工程后期迹地恢复的土料料源供应。 (5)弃渣料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 (6)项目部的任何活动,如砍伐树木、清理和掘除,保证不超出规定的范围,禁止滥伐林木和破坏草本植物、灌木丛现象。 (7)在施工设施拆除并撤离现场后,及时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平整场地,完成排水系统。 23.7.9.2 主体工程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1)对主体工程占地区结合施工进度,及时实施开挖料清运和边坡支护,做好施工区引、排水措施。 (2)因施工需要在本标施工图纸所示开挖线以外进行石方明挖时,采取措施保持开挖部位的山坡或山体的稳定,并经监理人批准。 (3)土石方明挖自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开挖坡度控制在稳定坡度范围内,对开挖软弱面及时进行工程防护。 (4)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置,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并在向监理人报送的施工措施计划中详细说临时性排水措施的内容,提交相应的图纸和资料。 (5)在开挖边坡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施工期间的降水排至下游,防止边坡坍塌,引起水土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