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

中图分类号 f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98-01

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地理概况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村幼教现状对策 [摘要] “把教育的视线延长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不久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出了这样急切和郑重的呼唤。 100年前,同样的一个金秋季节,中国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幼教从以往自发、封闭的家庭教育形态走向社会。中国幼教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说完全是以西方为摹本的。但是100年来,以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为代表的中国幼儿教育先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朝着“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向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探索历程。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又发展到什么状况呢?以美国为例,美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愈来愈重视。白宫于1970年和1981年两次作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1979年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法》,1990年通过了《儿童早期教育法》,同年还通过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前总统布什于1989年召集全国50个州的州长研究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其中第一项是: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基本内容有:到2000年,所有美国幼儿都要做好入学准备;所有的残疾儿童和处境不利 ........ ....的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与其 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 ..........,以便为入学做好准备;要使儿童都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医护,以便保证在入学时有健康的身体和大脑。 时隔100年,发展中的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中国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 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当前,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 但是,据湖北省2002年对农村儿童发展状况的一次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数虽从1976年的44.26万所增加到141.18万所;入园幼儿人数从1976年的1395.5万上升到2036万。但近年来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发展形势令人担忧:2001年幼儿入园人数比1995年减少了690万人,减少幅度为25%,减少幅度大于人口下降幅度。目前,全国0-3岁幼儿的毛入园率仅为33.62%,低于“九五”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幼儿保育教育质量与城市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适龄儿童的入园率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值得奇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简单照搬企业改制的做法,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造成的必然结果。 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前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在现行办学体制下, 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以公办小学中的村、点小学校附设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学前班和民间私人办园的形式双轨并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艰的发展

北方区域高寒地区需注意的问题

北方区域(高寒地区)需注意的问题 引言 北方地区在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存在与南方地区的差异。咨询服务的落地中要根据北方地区的特点注意与南方地区不同的地方。下面对一些南北方主要的差异问题做以总结,仅供参考。 准则:南北方最主要的差异是冬季的低温及应对低温的保暖防冻措施。 一、设计规划 1、地下车库 a、朝向在北方地区应注意地下车库的朝向问题,做到车库出口方向尽量为南向避免北向。北方地区冬季风向一般为西北风且风力较大,容易造成地下室温度下降。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降雪飘入车道形成结冰,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b、顶棚样式地下车库顶棚(出地面段)尽量采用全封闭样式,避免采用镂空及桁架网结构,主要考虑下雪的影响。材质上多选用混凝土结构避免选用全玻璃结构,主要考虑保温效果。顶棚应采用一定弧度的设计便于冬季积雪的清理。 c、暖库在部分北方区域地下室可考虑暖库设计,将供暖系统引入地下车库内,提高地下车库内的温度。 d、坡度应控制出入口最大的坡度在12%以下,主要考虑冬季结冰时车辆的出入问题。 e、融冰系统在地下室坡道段应考虑配置融冰系统并且在考虑温

度及降雪量时应按照最低50年标准进行设计。 f、门禁系统应采用快速卷闸门配合道闸系统,夏季采用道闸系统,冬季采用卷闸门系统。 2、园区道路 a、园区内道路应避免坡道,在不可避免采用坡道的路段应考虑冬季防滑的设计,必要时考虑增加融冰系统。 b、园区道路设计应考虑弯道的转弯半径,应满足部分机械化除雪设备的工作需求。 c、减少光滑类材料的使用,尤其是石材类的材质,石材类在进行防滑处理后除雪时很容易造成除不净、结冰等现象。 d、减少草坪内道路的设计此类道路只能采用人工除雪方式,在北方地区应减少此类道路的设计。 二、建筑 1、玻璃幕墙在北方区域因为玻璃幕墙的保温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可减少使用。在使用的项目中应注意双层玻璃幕墙的样式选择。 2、外墙保温北方区域多采用的外墙外保温及内外结合的方法,在同时运用外墙外保温与干挂石材两种工艺时,应注意干挂石材的龙骨的锚固位置。 3、架空层北方区域尤其是高寒地区应取消架空层的设计。在冬季架空层会成为一个空气的通道造成建筑自身的保温效果降低,其次部分管线在架空层穿越会造成冬季的大面积结冻的可能性。 4、阳台北方地区的低温及大风沙的特点,在阳台的设计时应考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 后现状及对策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再次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 2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

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思想汇报专题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儿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儿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儿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惜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乂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 “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其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

我国城镇贫困现象的现状及对策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58 2011 / 05 贫困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就算在美国这样的世界第一强国也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对于不同的国家贫困也有不同的定义,在我国是用绝对贫困来定义的。 所谓绝对贫困就是指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是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处于贫困状态。因此,绝对贫困也叫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准的状况。 之所以采用绝对贫困这个定义,是因为绝对贫困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对发达国家而言,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处于绝对贫困状况的人很少。即使由于突发事件或 其它原因使有的人陷入绝对贫困,也能很快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济,这种绝对贫困是暂时的。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以解决,政府也不能短时间内解决,实际上我国目前实现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尽管贫困根据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学科可以划分为很多类别,但绝对贫困的概念更具有现实性,它能更加准确地概括这些贫困者的生活境况,为此,这里就采用绝对贫困的定义。 现阶段我国城镇中存在的 贫困问题 社会学家划分为了新的十大阶层,其中【关键词】 中国,城镇,贫困,贫困阶层,贫富差距 我国城镇贫困现象的现状及对策 文 | 陈锡萍 可以看到一般工人、农民、失业者和半失业者排在了最后,这些也正好是贫困阶层的主要人员。贫困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形势严峻。在我国,又把贫困阶层分为农村贫困阶层和城镇贫困阶层两种。贫困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各方面都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质是贫富差距扩大。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据媒体报道,我国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差距已达15倍之多。在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地区收入差距不 断扩大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日趋拉大。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城乡还是地区之间,收入的差距都在逐年拉大。而且由于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实际的收入差距可能还要更大,并且财富的收入差距更远高于收入差距。 其次,城市出现大量新的贫困阶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了以失业、下岗无业和困难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他们的赡养人口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这些贫困者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第一,城镇贫困群体的人口规模庞大。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成员包括: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许多退休者、 低收入或无劳动收入的残疾人和长期患病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 众所周知,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完成,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脱贫,达到温饱生活的水平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功绩。同时,我们还应对目前贫困人口问题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中国贫困人口问题,为消除贫困扫除人口障碍。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具有如下现状: (1)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又会返贫。虽然国家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返贫数字和返贫率的统计,但根据曾毅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指出广西一些贫困县的返贫率的计算估计。目前全国按最保守的10%左右的平均返贫率来算,应有1000万左右的返贫人口。还有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即未列入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仍然存在着一个贫困阶层,尽管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若按照3.5%的保守比率计算,亦至少有2000多万。 (2)、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人口增长速度快,表现为农村贫困户新增人口的程度快和城镇贫困人口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增加。根据“四普”资料,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多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还表现为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老年贫困人的出现。 我国贫困人口的素质低下,不是某一方面的低下,而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低下。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一直偏低,有些地方整体平均文化程度还不足小学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营养不良和近亲结婚,农村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表现为传染病和遗传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素质差,特别是贫困地区文盲率高是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现状。 (3)贫困人口结构不合理,分布急集中又零星。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集中性。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由国家和省、自治区政府分别确定的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二是零星,位于贫困县之外的农村贫困人口零星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另外在我国大部分城镇都存在着由各种原因造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在看完《上学路上》这部影片后,我对农村的贫困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影片中,主要是以主人公王燕没有钱上学来体现农村生活的,通过她的挣学杂费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农村小孩上学的困难。也看到了在农村生活、养家、上学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一、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 首先,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天灾人祸,会导致很多的不幸。也正是这个原因,农村没有发展为城市,各类工厂、产业、医院、学校都不会来到农村,也导致农村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第二,具体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跟不上农村的需要。相信大家也看过“放羊-攒钱-结婚-生娃-放羊”这个故事,正是由于缺少教育,农村家长认为越是穷越要生更多的孩子来当劳力,来养活家。也正是因为这个观念,导致农村更加贫困。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导致生育行为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悖。由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农村独特的、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生育观念。例如,在农村以“传宗接代”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落后生育观念,驱使农村计划外生育普遍存在,超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盲目的实际生育行为。这些都是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矛盾,无法减轻人口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无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财政收入水平低,缺乏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由于长期处于公共收入水平低下的阶段,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二、改善农村贫困现状的对策 1、加大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农村反贫困应针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贫困的认识不足问题,努力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农村公共供给扶贫。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公共产品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同,将农村公共产品分类,其中可持续发展类公共产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计划生育、基础教育等应由政府承担起主要供给人的责任,这是其不可推卸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出发,政府要逐渐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即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也应该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2、加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度。贫困的根源在于愚昧,所以教育是治国之本更是扶贫之本。贫困地区往往有很久的贫困与灾难大的历史,尽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及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使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长期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之下,长此以往就在经济和社会的差异中显现出来。由于这个状况,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主要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中小学校,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向学生免费提供教学辅导材料和学具以及统一购买校服、卧具。此外,还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严禁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及教育专项资金。 3、适当地减少农村税收。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但是,从我国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很多地区的农业

贫困山区社会实践报告

贫困山区社会实践报告 “xx”意为早晨的阳光,而青少年则是整个社会的“xx”,其光芒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然而生活在宁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虽然享受着国家“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却依然因为家境的贫困而在求学的路途中遭遇着诸多的困难与艰辛。“xx计划”项目的启动就是要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返乡调查,提供贫困家庭及其学生的相关信息,核实通过后动员国内外扶贫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以及个人提供资金、图书、衣物,予以贫困儿童关爱与帮助! “xx计划”项目自XX年以来,先后共招募宁南山区学生志愿者10期,共计270人,对宁南10县区进行了项目调查。目前,志愿者已经调查行政村数近110个,自然村近900个,入户走访调查4000余户,推荐贫困学生及其家庭855余名。 我有幸在XX年11月成为“xx计划”第九期志愿者。作为“xx计划”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在大学的个寒假我带着“xx计划”关爱助学的思想来到我的家乡海原县,对我家所在的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查,推荐了十名贫困学生,返校后经过审核,部分学生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这之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对那些受资助的学生进行回访,带给他们“xx”的关爱和好心人士的资助款,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2013年02月21日在海原县塅塬村进行寒假期间调研回访工作了解学生的所需,并在2013年02月24日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用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经过了上一年的回访工作,我自己也有了相对的经验,所以这次做工作时没有上一个寒假的紧张与不知所措。同时我还带领着“xx”的新成员田亮,在回放时告诉他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对待这次的回访工作也有了一次更深的认识,多了一份耐心和对他们的爱心。期间我认真完成组织的工作要求,在我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也深刻了解到了贫困孩子上学的不易,在做完回访工作后我及时整理了学生的家庭资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下一步工作做好了准备。 当向贫困学生带去学习用品时我能感觉的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那份资助的感激。也许在有些事上我做到的不是很好,但我有信心也会不断努力将这份志愿者工作做得更好!总之这次假期的志愿者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也了解了社会也加曾加了人生经历! 人的一生中,难得有机会去证明自己、考验自己、磨练自己,的校园里和在二十几户的贫困学生的家中,证明了自己、考验了自己、磨练了自己。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始终有那样一方天地,那样一些笑脸记载着青春时代的骄傲与自豪!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豫西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民观念转变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政府财政扶持不够等原因,在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缺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尤为缓慢,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必须着力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正确扶持引导,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选择了家乡所在的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豫西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正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豫西南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农用汽车均有所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0.1%,盐碱地治理面积约占盐碱地耕地总面积的84.9%。农田防护林带大幅增加,林木覆盖率达到19.83%。农业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主要农、畜、林产品产量逐年增长:粮食平均年增长3.3%,棉花平均年增长6.1%,油料平均年增长13.6%,烟叶平均年增长0.2%,水果平均年增长9.9%,牲畜平均年增长5.2%,生猪平均年增长3.5%,山绵羊年平均年增长4.9%,猪、牛、羊肉平均年增长11.7%。 3.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向优化和合理 农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已不是单一的种植业。1990~2008年种植业增长了33倍,而林业产值增长了142倍,牧业产值增长了124倍,渔业产值增长了147倍,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而牧业比重则同步上升。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村—农业—种植”的旧貌有了大的改变。 4、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人数在增加,素质 在提高。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

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教越不好教”的哀叹,你劝他进行学历进修,他说:“怕花钱”,叫他外出参观或教学观摩,他说:“怕提帐”,真是难以对待。 在素质教育的劲风激荡之际,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在挣扎,一时还难以突破旧有的局限。 三、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四、没有真正实现校长负责制。 如果说一个班集体是一辆马车,一所学校就应该是一个马车队。这车队的总指挥——校长,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学校没有充分发挥这作用。在体制改革后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本不能真正地实行校长的人事权、财经权。特别是人事权上,虽已经提倡竞争上岗,可在农村

“城市贫困群体”现状 成因及对策

“城市贫困群体”与社会保障 城市贫困已经并越来越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保证这些人群的基本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贫困人员的就业质量,加强就业保障,帮助其脱离贫困和贫困边缘。可以说,对城市贫困群体来讲,就业是最大的社会保障。 一、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及现状 当前“城市贫困群体”的主体是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中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线”的人员。 “城市贫困群体”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贫困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享受低保人数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2.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虽然建立起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整机制,但市场规律带来的无情竞争、优胜劣汰,造成经济体制转型期的贫富悬殊,差距加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逐年下降与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增幅的逐年提高形成反差。 3.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家庭更为贫困。据调查,贫困群体中单一困难的是少数,而大多数为多种困难类型组合造成的家庭,我们暂且称为“多元贫困家庭”。他们中有的是双下岗、双失业或一下岗一失业,其子女未成年,正在上学;有的本人下岗或失业,其爱人是农村户口,并带有未成年子女;有的家庭有残疾或重残、重病人等等。 二、城市贫困群体的成因 “城市贫困群体”的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之一。人们对“城市贫困群体”成因的认识与理解,必须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一是不能陷入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有些人把城市贫困归咎

于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看成是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之过,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是诸多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造成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尤其是竞争机制的引进是出现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之一,但绝非根本的、唯一的原因。恰恰相反,没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只能带来整个国家的落后。改革发展是缓解直至逐步缩小、消除城市贫困的必由之路和治本之举。误区之二:混淆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不分贫困程度,把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水平相对不高统统视为贫困者。城市贫困人员应该指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中的绝对贫困者。 二是应历史、全面、客观地分析。从宏观上分析:一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法规、政策滞后,造成了部分人群贫困。二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价值规律作用,尤其是竞争规律作用的发挥,优胜劣汰、效率优先、收入分配、利益调整的立足点向竞争机制倾斜,而不是向平等理念倾斜。三是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市场决定收入制度与部分企业实际用人、分配的不合理制度的差别;以及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的差别,成为高收入富裕人群与低收入或困难人群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从微观上分析:一是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使长期工作在“全民”、“集体”企业的人们,固化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中,下岗、失业后抱着陈旧观念,不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再就业工作。二是这部分人员年龄大、身体弱、技能低、缺乏竞争就业条件。三是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再就业能力,难以取得其它收入。四是政策的不完善,造成部分享受低保且有劳动能力人员,宁吃低保也不愿再就业;或者隐性就业。五是低保只是收入的标准,而本人或家庭成员因重症、难症或发生特殊事故造成贫困的救助制度刚刚制定或尚未提出解决办法。六是部分企业因不景气拖欠在职、退休人员医药费,造成退休人员名义上有退休金,而实际用于生活上的费用却寥寥无几等等。

最新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1 2 [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 3 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大多数孩子受 教育的机会较少。由于教育的落后,劳动者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依旧4 5 缓慢,教育问题有待探讨。从温饱到教育,乃是一个巨大的跨步,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 6 教育的系列问题存在诸方面的现状。 7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 8 一、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9 据调查发现,在贫困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 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据巧家县铅厂乡2003 10 11 年统计情况看,适龄儿童的总数为2408人,已入学1860人,但辍学60人,未入学548 12 人,在未入学的儿童中大多是家庭经济贫困所致,由于家庭贫困,家长力不从心,不得 不让子女辍学或根本无法送子女入学。 13 14 二、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15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 16 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读书有出息除非 17 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有的还说只要有力气, 18 出卖劳动力的活有的是,子女不读书可打工、种地,为家里早作贡献比读书更划得来。 这种既封建又愚昧落后的思想,阻碍了孩子入学,害了不少孩子。另外干部思想僵化, 19 20 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 21 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 校的。 22 23 教师思想保守,许多教师知识老化,对教材改革和知识更替束手无策,发出了“越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韩嘉玲非常高兴,我以为这样冷门的一个题目不会有同学来听,结果那么多同学来关心农村教育,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现在就将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偏重讲贫困地区,我先介绍一下,我大概在90年和91年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作扶贫工作,所以你们等会看到的一些照片就是当年在那边工作时的一些情况,有一些也比较早,但也可以反映一些农村教育的情况。还有一些照片是2000年在甘肃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所做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调查研究。 那么农村教育应该包括那一些呢?我想农村教育应该是指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农村教育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农村的正规教育,正规教育基本上指的是学校里面的正规教育,或者是学校里面的义务教育,当然教育里面又分为义务教育以前的和以后的,我想我今天会比较集中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这一块,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农村教育不是只包括农村的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还有一个就是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比如说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固定形式和场所的,非正规教育很重要,它不是一个学历教育,基本上是和农村的发展相关联的一种教育,比如中国现在在贫困地区做了许多这种小儿信贷的服务,借钱给农民,让他们去养鸡养鸭,在此过程中教他们一些农村的实用技术,这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就是属于非正规教育。在我国,可以把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包括扫盲教育都可以归入农村非正规教育。事实上我国过去在农村的非正规教育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有关扫盲的时候做了很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农村教育,创造出很多丰富的农村教育的形式,这样的一些形式至今还被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和借鉴。我们出去看到就问,你们这是从那里来的,他们就说这是从你们中国传来的,可是我们过去创造出来的形式丰富的农村教育我们已经不太熟悉了。比如说在过去在扫盲的过程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回家教他们的祖父母的那种包学小组,或者是在树荫下,工厂里及在农村各种场合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比如说在冬天农民不能种地的时候开办的冬学班,比如说在街头放了一些识字牌,强迫你去认一些字,如果你不能认字就不能过去,虽然有一些强迫的性质,但这也是一种推广的模式。当时在牧区的时候,因为牧区非常分散,很多孩子上学很困难,所以就建立了所谓的马上学校,老师骑着马到牧区的每一个点去给孩子上学,或者在湖泊区的那种船上学校。当时有各种各样形式农村教育,可是今天完成了扫盲的工作以后,那些形式的教育已经很少了。最后一种就是所谓的informal education,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它就属于一种没有组织、没有事先计划的一种教育模式,比如是阅读看报纸、广播、电视、民间文化传统等形式,这个在以前农村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一些放映对到农村去传播知识,这些都属于informal education,这些我们今天都不会讲,今天我们就针对农村学校里这种义务教育的情况。 基本上,我们国家到2000年时候基本上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什么叫基本普及呢?事实上,大概是85%的地区的人口普及了义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义务教育,甚至还没有普及所谓的六年义务教育。所以我们以为好像是大部分普及了,其实还有很大的一块,而在这种所谓完成教育验收,或者是这些统计数目事实上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去的甘肃的4个贫困县,有两个县已经完成了普初验收,实际上这两个县是被别人要求在2000年或者2001年必须完成普初验收的,事实上这两个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可是因为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它到了2000年的时候为了完成达标,它就必须造一些数字,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因为我们在甘肃的调查项目中我们做了一套经费的分布调查,中英合作项目中的1500万资金要分配给他们,怎样决定分配呢,那就不能用传统的指令式的我觉得差我就给你多,我觉得差就给你少,它是用一些指标来做,就是你的教育条件越差,没有完成普初的学生越多,我们给你越多的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