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传新传考研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中传新传考研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中传新传考研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中传新传考研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中传新传考研|《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针对准备考取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同学们,凯程考研的小编准备了一份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查缺补漏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

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 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 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不仅仅是提出了信息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传播并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的运行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传播与信息

广义的信息概念: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联系与区别: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联系(相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的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结合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

传播的基本特点: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对第二点的理解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一、二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传播学的概念 1、定义 1)库利(社会学角度)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 4)郭庆光(本书观点):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②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揭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③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或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即传播系统)中进行,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使社会信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研途宝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2115663024.html,/zykzl?fromcode=9820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如果说考研有什么秘籍,那么我认为是:正确的选择加持之以恒的努力。 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我认为是知己知彼,首先要清楚自己,然后再了解你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依然可以站在考研应试上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研途宝小编认为可以这几方面来考虑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时间安排。如果你打算考研,一定要把时间算好,尽量不要让除考研以外的时间占用你大块的时间。在7月之前是基础阶段,所以需要做好每天的、每周的和每月的计划,等到做计划的习惯养成了,在后期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特地每天都写出来。 ②身体情况。如果你有身体方面的困扰,请一定要在考研前多加预防和注意,预防感冒的话可以在后期每天喝一杯维生素C泡腾片,多吃蔬菜水果,平常有时间多跑步,我建议大家中午能回宿舍睡就回去吧,来回还可以多走走路放松一下呢,考研可是长期战。 ③交友圈。这一年,请和你的亲朋好友说明你在考研,相信真心支持你的人会理解,找到和你一起考研的朋友,平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交流信息,互相鼓劲。如果不幸你的考研环境不理想,那也要自己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找个网上研友互相督促也是可以的。对了,考研途中能不开始新的恋爱就不要开始,考上研究生了你会有更多的选择。 ④心理问题。考研是一场长期战,许多人不是输在了硬性知识点上,而是倒在了心理这一关。考研的焦虑每个人都有,看不完的书、论文,背不完的笔记和写不完的题,如果想要不焦虑,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进度跟上了,后期才不会焦虑。如果还焦虑怎么办?如果一天你心情不好,你可以拿出半天出来看电影、吃好吃的、买东西,让自己心情好了再去学习,千万不要不开心就憋着一肚子怨气学习,那样只会让你的效率更为低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护它,再严格要求它。 ⑤经济问题。考研是需要投入的,特别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在考研上花钱成了很多考生的难题,但是如果能够获得父母或者朋友的支持,请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而不去向他们求助,在教育上的投资,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做的最有价值的投资了,一旦你考研成功了,你考研期间所花费的钱可能不用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赚到,而知识和学历是无价的。 ⑥优势与短板。在考研之前,务必要诚恳地问问自己,我目前的实力如何?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年(半年)的时间提升自己考上目标院校?暨大新传分专硕和学硕,他们之间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在于英语难度有差别,如果你不仅专业课基础薄弱,英语成绩还不好(六级没过),最好慎重考虑学硕。暨大新传需要看的参考书多达十几本,内容几乎涵盖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如果看书很慢、文字功底较弱,或许换一个其他的学校和专业会比较适合,因为必须要说明的是,考研只能选一个专业,而暨大出分时间按往年来看都是比较晚的,而且近两年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报录比与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报录比与分 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报录比与分数线(新闻、国新、广电新、舆论、编版) 报录比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是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尤其是新闻、国新、电新三大专业,报录比最少都得是1:25的样子,若到了大年,甚至可能是1:40。所以,好的专业,永远不会缺少人考! 相对而言,舆论学和编辑出版学竞争会小一些,但是也会有1:20的样子。 分数线 新闻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 2015年 353 353 345 345 345 2014年 350 360 350 350 350 2013年 360 366 357 350 361 2012年 372 353 365 360 362 【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中传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传讲义包括: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凯程通,热点讲义,真题讲义,冲刺讲义、题库等)。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中传考研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中传考研培训学校。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 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 ①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功能 (一)、主要功能: 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体现在: 1、体现在: (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2、体现在: (1)鼓舞公众或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2)鼓舞公众或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或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二)、社会功能: 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三)、舆论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获取正确的社会评价铺路,这时它又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 二、目的: 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两面性: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郑大新传400+高分学姐考研经验

一个考研人的自白 又到了这个燥热的夏天,我知道此时,依旧会有大批的考研党内,断了自己的七情六欲,困在湿粘的自习孕育自己的新生,所以我说,经历过考研折磨的人生最适合抒情。 初试结果公布到现在已经过了五个月的时间,而我还恍如在梦中,考研于我而言,不单单是一个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缓冲期,还有满腔敢于追梦的热血、咬牙坚持的毅力、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以及一颗感恩的心,考研赋予我的这些技能,足够让我在未来的生活里,就算被日常的琐碎压得寸步难行,依旧能够坦然处之,因为我知道,我有把梦想实现的超能力。 或许文采不够火候,苦于心中有即将倾盆的思绪,可到了手边,却往往觉得略显无力,所以干脆切换频道,直接上干货,希望这读文章的五分钟,对你来说不是浪费。 本人考研基本情况简介: 初试成绩413 英语74 政治77 专业课一130 专业课二132 考研准备期:三月份 对于考研,我比其他人少的一个阶段是决定要不要考,家庭环境的关系让我一直默认本科结束就应该继续读研,这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所以大三下半学期一开始,就开始着手准备,关于确定学校专业,我的建议是让大脑保持简单,一旦选定学校和专业,就立马着手准备复习。就像在海边捡贝壳,捡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就停止寻找,选学校与选恋人异曲同工,爱你所选。很多同学往往在这上面花费太长时间,甚至到暑假还没有敲定,考研与高考不同,各个学校相同专业指定参考书各有各的侧重,如果你要决定考研,那么这项工作我的建议是放在大三上学期去做这件事,下学期就可以全力投入复习了。 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的复习,我的方法是反复研究真题。我考的是新闻专硕,对应科目是英语二,普遍认为英语二比英语一的难度要稍微低一个阶层,所以在十月份之前,英语一的二十年真题是我的全部复习资料,第一遍是把94-15年的阅读题全部翻译一遍,这个阶段做题是次要,主要是把真题文章中不认识的单词摘抄出来,成为我每天的单词必备版块,其次是弄懂句子结构,分析里面的长难句,逐句对照,纠正逻辑错误习惯。在进行第一遍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大学前三年的荒废,文章晦涩难懂,做题全靠字面意思,进行下去的却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我每天只搞定一篇阅读,花费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上午的时间,包括复习前天真题单词、做题、分析选项、查单词、翻译、对照译文,分析长难句。 第二遍:02-15年的阅读,这遍主要是做题,分析各个选项,每个选项的错误点在哪,每天两篇,如果第一遍的基础打得好的话,那么第二遍在文章的理解上就会很省劲,然后中间穿插翻译94-15年的完形填空,继续保持翻译和记单词的节奏。 第三遍:开始入手英语二的真题,留一年真题作为考前模拟,进程和英语一的复习方法一样,先是每天翻译一篇阅读,在翻译完所有阅读后,开始接触其他题型,但此时每天一篇阅读的做题以及分析选项是必备项目,这是为了保持一个英语手感,英语作为公共课,是很多学校的卡分点,所以说,从决定考研的那天起就一天也不能落下,至于作文,我在九月份的时候就入手了蒋中挺的一本作文书,每天一篇作文,然后看着翻译默写,这时候又会发现新的问题,比如说容易忽略的单词拼写错误、词汇量难度低等,作文这一方面千万要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错误,等到十二月份,基本已经把所有题型的作文都过了两遍,这时候开始整理自己的类型模版,每天练习一篇大作文或小作文,等到上了考场,质量高低全靠个人水平,但最起码大大节省了写作时间。 此外,推荐一本商志的《考研大趋势》里面是对英一每篇阅读的分析,包括考研单词和长难句,可当作英语材料,每天一篇进行朗读记忆。这样总的算下来,英语一的阅读过了三遍,英二阅读两遍,其他题型两遍,按照这样的进度来,七十分基本不成问题。 政治方面: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历年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华日报》 2.《纽约时报》 3.伯明翰学派 4.社交媒体 5.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 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2.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3.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并论述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新闻实务公共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解释性报道 2.新闻敏感 3.编辑方针 4.提要题 5.金字塔式结构 6.社论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报道中选择角度的意义 2.简述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性 3.简述传统报刊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异同 三、论述题 请谈谈,我们目前传统报纸中言论版的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言论版改进的看法。 指定选作一 一、综合应用题 请根据下列材料(新闻发布会内容6日),改写一篇用于7日“早间中国”广播《新闻与新闻摘要》节目的广播稿,时间不超过2分钟。 二、应用写作题 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雾霾现象,有专家表示,这与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过度开发破坏导致。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200字。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5 分/个) 1.民生新闻 2.新闻出版自由 二、简答(10 分/道) 1.简述新闻批评的原则; 2.简述新闻媒介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的意义。 三、论述题(20 分) 结合现实,如“窃听门”事件、英国凯特王妃事件等,谈谈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5 分/个) 1.进奏院状 2.《大清报律》 3.“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简答(10 分/道) 1.谈谈黄远生的记者“四能说”的意义; 2.说说美国政党报业的特点。 三、论述(15 分/道) 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范长江新闻奖”,“邹韬奋新闻奖”与两奖合并成的“长江韬奋奖”的简介。 问题:结合范长江和邹韬奋的新闻实践,谈谈评定“长江韬奋奖”的意义。 新闻业务 一、简答(10 分/道) 1.间接式导语的定义与分类; 2.新闻特写的分类。 二、微博反腐是 2012 年的一大热点,结合这一现象,写一篇评论,字数 1000 字左右。(30 分)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媒介融合 2.舆论监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和优势 2.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 三、论述题(20分)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QQ1611231851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历年都是全国报考热点,网络报名曾突破一千人大关。然而除去免推生,录取的只有有限的五六十个名额,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除了一步步塌塌实实地准备,还要掌握一些巧劲,争取在复习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中传播学与新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从2007年起合卷,即一份卷子考传播也考新闻,这便加大了对学子们专业素养的要求,合卷初衷是希望学子们能够即“博”又“专”,不仅在广告分析方面能够如数家珍,还能够运用新闻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新闻理论的研究方向以及新闻史发展历程。因此,准备报考厦大新闻传播系的学子们,博览群书,努力拓展自己的思维是很重要的。 “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中,《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的份量最大,一般在150分中的卷子里可以达到三分之一左右的分,而新闻史基本上都是识记的知识,因此,强化知识记忆,减少丢分是关键。 “新闻学与传播学实务”因为合卷,很多高分学员都在这门专业上载了跟头。分析原因可以看出: 一、死背书 有些同学整理了厚厚的几本笔记死记硬背,殊不知实务是十分灵活的考试,不仅要求学生擅长记忆、理解,还要求学子们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课本上知识对社会现象、广告案例和新闻热点进行条分缕析、逻辑清楚的剖析,这便要求学生有深厚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决定考研,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专业面不广 没有找到新闻、广告“共通的意义空间”,考传播的同学重广告轻新闻,以至于新闻评论失利;考新闻的同学重新闻轻广告,以至于连广告题目都读不懂。新闻、广告合卷,充分体现了新闻与传播系招收知识面广泛生员的要求。学广告对新闻一窍不通、学新闻对广告嗤之以鼻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新闻与广告本来就是紧密相连不分家,合卷对培养了解媒介的广告人和通晓经营的新闻人都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让“新闻学与传播学实务”不拖后腿,甚至请之为自己挣分,便要老老实实点滴积累,培养对新闻和广告的感觉,让自己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都提高一个水平。 1、广告方面 多看《中国广告》、《国际广告》、《广告大观》上的专题,学习他们用专业的口吻分析广告实例,学习把广告与新闻、与传播、与中国古典文化联系在一起,思考例如如何用广告促进经营,如何使我国广告成系统成整体发展,如何提高广告教育水平的类似问题。

听一位考研过来人讲述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听一位考研过来人讲述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各位学弟学妹们,我的考研成绩是373分,报考的是深圳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对于文科性质的专业来说,这个分数并不高。个人认为文科是比较好拿分的,它的主观性比较强,自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我这次的两门专业成绩分别是131和120,我是跨专业考研,本科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与报考专业几乎完全没有关系,能考这么个分数我已经很满意了。我没想到的是公共课考得这么不近如人意,连一直是我的强项的英语也没考好,可能还是平时太大意了,导致考场发挥不顺利。我的正式复习战线大约是七个月,时间还算合理,期间领悟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备考经验。 关于选择学校和专业。我选择深大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就业较好,而且深大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比较齐全,开放程度较高,可以开阔眼界,但这个学校不是211,也不是985,很多同学估计不会选择它,看个人吧,复习的前阶段可以给自己定高中下三个供选择的学校,到后期根据复习情况再决定。关于专业,一般人都会选择本专业,我刚开始也准备选择国贸专业,因为觉得比较保险,但是后来有人跟我说国贸不需要考研,对就业也没多大帮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学院几乎没上过高数这门课程,之前的学长学姐有考数学的几乎都全军覆没了,所以最后我放弃了考本专业。我本人很喜欢新闻传播这门专业,很多同学也都说我很适合学新闻传播,出于对它的热爱我就选择了它,事实证明我在这方面确实比较擅长。在这里我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就是不管选择什么专业,首先考虑的是以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攻破它,是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住这门学科的核心和重点,不能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当然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其次就是你对这门专业的喜爱程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选择了不喜欢或者甚至是讨厌的专业,那么你不仅复习得没有效率,而且就算是有幸考上了,在研究生期间也不会投入太大的精力来去研究这门专业,这样考研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总之,一句话,择你所能,择你所喜。 关于专业课复习,这是我重点要说的。新闻学部分,主要是看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如果你仔细看过郭庆光的《教程》,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无比的轻松。因为很多部分都是跟《教程》重合了的,尤其是关于传播效果的。新闻学是考得最多的是新闻评论,这样整份试卷,除了几个名词和简答外,基本就是新闻和传播的内容了。而新闻学和传播学很多时候是分不清楚的,在国外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两个分开的学科,但是我们是在一起的,特别是关于传播效果的部分,内容基本就差不多了。关于新闻评论,一句话,多上网,多看评论。推荐南方周末的评论和专题,我冲刺的时候就只看这个了。看过之后回想下上面看到的比较经典的观点,然后自己也写几段。这是个不错的练笔方式;传播学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比较灵活。在看熟传播学教程之后,把上面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再进行深刻理解记忆,多重复几遍自然就会变成自己的知识了。我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新闻

第六章新闻标题 6.1复习笔记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的文字。标题的作用有: 1.揭示新闻内容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与概括,它运用简练的文字把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内容告诉读者。读者在标题的帮助下可以迅速选择自己需要阅读的新闻。 2.评价新闻内容 标题在概括新闻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了解编辑部的立场态度。新闻标题评价新闻内容,一种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表述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对新闻内容直接评议来实现。前者主要是以事实说话,后者则主要依据事实阐述观点。 3.组织新闻内容 标题可以把相关或相近的稿件组织在一起,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主题。大标题和专栏的标题尤其表现出这种特点。 4.美化版面并构建报纸的风格 标题字体突出、位置醒目,字体字号富于变化,还可以运用多种修饰手法,在版面上格外引人注意,对于版面的美化具有重要作用。 5.便于检索 在媒体数字时代,新闻标题起到了帮助读者在数据库内检索所需要内容的“关键词”作

用。 二、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1.标题的种类 (1)新闻标题的分类 新闻标题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篇新闻的标题;另一类是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 (2)新闻稿的标题 在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 ①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②引题和副题。引题和副题都是辅题,它们依托主题而存在。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以引出主题的辅题,又称眉题、肩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用以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又称子题。 ③提要题。也称提示题、纲要题,它提纲契领地概括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和观点,给读者以比较详尽的内容介绍,一般用在比较重要又比较长的新闻中。 ④分题。也称小标题、插题,是对每个段落的主题的概括,一般用于篇幅较长的新闻中,既是对新闻主标题的补充,又使长稿破除了冗长的感觉,美化了报纸版面。 (3)多条新闻的共有标题 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是指大标题,也称横幅、牌子、刊头等。它可以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与这些新闻内容相关的口号、语录等。 2.标题的结构 (1)标题的结构的含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传统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 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 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