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制生产。(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所工作。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自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6)把贫民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第二类为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第三类为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设法领养或寄养。

6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剩余主义福利模式是指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而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具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指出在特定条件下何种需要居于优势地位。马斯洛还指出人的不同需要之间的层次性及优先次序,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要;二是对同一类需要的更充分地满足的追求,即需要在同一层次上的横向发展。

8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华东师大2019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和社会过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是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关注把不同的人联结在相同地点的系统关系,既包括日常活动的互动系统,也包括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社会环境的特点有:①多样性;②复杂性;③层次性;④稳定性;⑤变动性。9个案工作[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年研;广州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9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安徽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

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10社会政策[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安徽大学2019年研]

答: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原则、方针。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体系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

11接案[北京城市学院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9年研;[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研]

答:接案即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的内容包括: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②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③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社会工作者还有可能做一项工作:对那些立即需要帮助而本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无法给予及时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转介服务,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

12危机介入[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浙江大学2019年研]

相关题目:危机介入模式[云南大学2019年研]

答:危机是人的自动平衡状态被破坏或被打乱的状况。当人的生活被某些事件、变故打乱,人感觉自己陷于一种无助的状态,原先的应对方法不再起作用,人的心理防线变得脆弱时,就出现危机。从个案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一般的危机可以归纳为过渡性(或发展性)危机、外在伤害性(或情境性)危机和天然灾害三类。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危机介入模式形成了有效调适和治疗危机工作的一些重要原则:①及时处理;②限定目标;③输入希望;④提供支持;⑤恢复自尊;⑥培养自主能力。

13个案管理[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

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1什么是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社会工作,至今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为困境人士和弱势群体服务,进而促进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学科和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指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①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a.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利他的活动不是服务提供者获取私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目标本身。社会工作所说的服务是直接或间接向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的、精神的或生活上的帮助。

b.社会工作具有实务特征。实务又称实践,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外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社会工作的实务性是指,它强调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实施服务。

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

a.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的方法,它们被称为直接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行政通过实施政策或运作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依靠这些方法和它们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提供着独特而有效的服务。从实际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实践就是对这些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和制度

①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主要表现为:

a.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

b.在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机构必须获得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

c.从事社会服务的、具有较高职级的人士一定要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专业教育);

d.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并有较高专业水平;

e.社会上已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并形成了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职级;f.业内有独特的专业规范,社会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以此自律,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系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依托、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领域。

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制度或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是人类在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形成于人类的需要,借助于制度人们有秩序地满足着自己的各种需要。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的制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a.它具备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具备了社会制度所共有的特征:明确的理论体系、系统而严密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实施机构和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国家和地区重视社会

工作,承认其专业地位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地位,并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活动。

b.它已成为社会福利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社会工作得到较好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都是通过购买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聘用社会工作人员、委托社会工作机构承担这方面的服务。于是,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政策的传输体系,成为整个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社会工作的一般定义

现代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

①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它为了帮助服务对象而进行服务,它与商业服务及对他人的管理、控制有根本的不同,社会工作是以服务对象为本的。

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它不同于慈善活动,也不同于一般的公益性活动。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性的助人活动。

③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活动,是在社会职业分工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这与志愿活动有本质的差异。

2社会工作的性质

社会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活动,它具有实务性、科学性、价值相关性。(1)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科学性

①实务性

a.实务性又称实践性,它是相对于理论性而言的。从学科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是实务取向的,是研究如何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学问和学科,它是围绕和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形成的学科知识,包括一些理论特别是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原因的理论,更包括大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b.实务性的另一层涵义是说它不但关注如何去具体地解决问题,而且强调真正实际地去参与解决问题。社会工作是服务于困境人士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职业活动,具体地去做是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

②科学性

社会工作要科学地助人,科学性是其重要特点。科学性有两层含义:

a.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不是粗略的不加分析的助人活动,而是建立在对问题的科学分析之上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主要不是以帮助解决人们日常的、简单的困难为己任,而是主要面对那些复杂的难题。

b.社会工作者的助人实践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人类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经验,更有效地去面对问题。

(2)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关性

①社会工作中的价值相关

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是价值中立的,而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则是价值相关的。

价值中立是要保障能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进而找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行动中,社会工作者是有自己的(专业要求的)价值观的。具体说来,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困境人士和弱势群体解决问题时要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即尊重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发展、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这些价值

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基础,也指引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实际上是在实现这些珍贵的社会价值和理想。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关性。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包括两层含义:

a.社会工作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

b.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的特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工作者是在认同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基础上从事其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实现这种价值追求。在具体的助人与服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也要不断地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通过“双重诠释”去选择合适的助人行为。站在为服务对象增加福祉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反映了社会工作者“强烈的价值介入”,反映了社会工作实践的道德特征。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1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①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个人或群体。

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主要包括贫困群体、脆弱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

a.贫困群体主要是指物质生活陷于极度困境者,他们缺乏基本的、正常生活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b.脆弱群体是遇到社会问题冲击时缺乏应对能力而易于遭受挫折和伤害的群体;

c.弱势群体又称为社会弱势群体,它是在社会结构和群体关系中处于弱势、其权利和利益受到严重伤害的群体。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①社区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区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对象。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机构开展社区睦邻运动时,就开始了通过社区组织工作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美国的社会学家、社会工作者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城市化过程中注重解决社区问题。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则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发展农村社区为目的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联合国也积极在全世界推进社区发展运动,这样,社区就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②面对有需要的人群

有需要的人群是其基本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日常生活和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人群。社会工作关注的是人们的基本生存及发展需要的满足,并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帮助在这些方面遇到困难而需要援助的人群。

作为社会工作对象的有需要的人群既包括物质生活遭遇困难的基本对象,也包括在精神、社会关系、社会适应和个人发展方面遇到严重障碍者。

2社会工作的领域

(1)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

社会工作的领域是指其服务领域,即它已经在哪些领域开展服务、解决社会成员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来看,社会工作领域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为经济匮乏从而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b.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因自然灾害而形成的灾民,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以及其他因物质生活无依靠而陷于困境者,其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c.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这一福利制度的过程中扮演着实际的救助提供者的角色,通过评估当事人的困难,合理筹集、安排和具体分配资源,来实现对他们的救助。

②儿童服务

国际上的儿童服务指的是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包括对儿童和少年的福利服务。最基本的儿童服务涵盖对失依、流浪儿童的救助,对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及救助童工、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等。

③老年人服务

老年人救助服务、老年人家庭服务、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及社会适应服务都是重要的社会工作领域。另外,老年人发展服务和老年人社会参与也是老年人服务的重要内容。

④残疾人士服务

这项服务是针对残疾人士而开展的福利服务。在对残疾人士的康复服务方面,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等几种重要的服务方式。残疾人士服务也包括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士就业,为残疾人士提供婚姻家庭方面的服务,通过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等。

⑤妇女社会服务

妇女社会服务或女性社会工作是针对女性需要、为了促进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工作。

妇女社会服务就是要通过服务帮助女性解决她们面临的、阻碍她们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除了动用法律手段对这些伤害、歧视女性的行为进行遏制外,社会工作还可以通过女性能力建设、家庭和社区良好氛围的建设、发展女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女性加强培训及鼓励女性的社会参与等手段,改善女性的生活状况。

⑥家庭服务

家庭服务,又称家庭社会工作,它是对家庭因社会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而陷入困境从而对之实施的支持性服务,它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的服务。当家庭因夫妻不和、离婚、亲子关系紧张,因家庭成员失业、患严重疾病,或因迁移及其他原因而出现较严重问题时,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就是家庭服务。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基本领域内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如从关心贫困人口的基本物质生活扩展至其精神生活和社会参与;另一方面是新的工作领域的形成。

①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生活为背景的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

a.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b.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

c.社区——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则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促其支持学校的政策,实现家校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以利学生学习与成长等。

②就业服务

就业服务是围绕促进有困难人士顺利就业和适应岗位要求而开展的服务。

社会工作可以在就业政策咨询、就业辅导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做工作,通过协调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增强求职者的能力来促进就业。实现就业之后,社会工作也可以在劳动环境适应、人力资源发展及福利保障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继续对员工给予支持,这就是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

③矫治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及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主要方式有司法前的调查服务、对在监服刑人员的辅导、对缓刑和假释人员的关护以及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服务等。

矫治社会工作的核心是给犯罪者以人道主义待遇,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并通过服务来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

④精神健康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当事人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另外,对于那些有较严重精神疾患的人,社会工作者可以对他们进行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务和治疗。

⑤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医院社会工作和在社区背景下围绕健康、卫生开展的社会服务。

a.传统的医务社会工作着重在医疗机构内对病人的服务。

b.现在,它的工作范围也扩大至促进保健和疾病预防领域。

c.在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社会工作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⑥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者进入落后的农村同当地政府、居民和其他方面的专家一道从事经济发展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工作。社会工作者与政府合作,通过举办活动吸引社区成员参与、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改善社区环境,通过社区教育及相关活动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及自治能力促进社区建设,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1社会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的涵义及特征

①社会工作者的涵义

社会工作者是由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引导,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困境人士特别是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职业化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存在的前提。

社会工作者是指受过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并在社会服务领域从事专业服务的人士。

②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a.社会工作者是职业化地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

职业化是指这些从业人员以此为业而不是兼做,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可。

b.这一职业的性质是从事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又称社会福利服务,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困难群体提供的非商品交换性质的服务。

c.这些人持守助人价值观并掌握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以服务对象为本、以改善他们的困境和生活状态为目的的价值体系,奉行利他主义,即以社会公正、当事人的合法福利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适应为指导思想。专业助人方法是指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助人的方法和技巧。

d.通过合法登记开展服务。

从事服务活动的人要有较高的素质,以负起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而登记、注册、属于某一社会服务机构就是承担责任的一种形式。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②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立或自我发展。

③治疗者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影响服务对象的人际互动或内在心理功能,直接同个人、团体、家庭一起工作,以便对那些发展性的、人际互动或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控制或减轻症状,从而促进那些在发展、人际互动或环境适应方面有困难的个人、团体成员及家庭的成长。

④倡导者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会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⑤教育者

教育者的角色包括:

a.社会工作者提供机会,让受助者学习特定的社会技能;

b.供给信息,使其更有效地扮演与发挥角色功能;

c.预防问题与困难生活情境的发生。

社会工作者作为教育者是回应受助者对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的需要,以其可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给予意见或建议。

⑥行政管理者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于社会时,经常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目的在于在一个人群服务项目内计划、发展与执行政策、制定服务和工作方案。在该角色中,社会工作者承担贯彻一个社会服务机构的政策和工作方案的责任。当扮演这个角色时,社会工作者可以以行政主管的身份出现,或者只是社会工作者职责角色的一部分。

⑦资源获取者

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⑧调解者

调解者的角色就是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纷争,目的是帮助处于冲突中的各方对于冲突的问题达成共识。对于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是处在中立的立场上,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而对于冲突的各方及达成的共识没有任何既得利益。

⑨政策影响者

由于某些社会问题并非由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所引发,而由社会、制度因素造成,因此,对造成这种问题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就是必要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还承担咨询服务、转介服务和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责任。

⑩研究者

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和强调研究的作用。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实务研究者的目的与功能有两个:

a.为了提高专业服务水准,达到专业服务的目标以及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与理论;

b.作为决策影响者,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2服务对象

(1)服务对象的概念

①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者帮助的对象,没有服务对象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client)又称“受助者”(或称为“案主”),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接受服务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而希望得到帮助以摆脱困难的人。

②“服务对象”是与社会服务相联系的概念。这一概念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视为服务,从而社会工作被视为双方平等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将自己所掌握的资源送达服务对象并帮助其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概念比较明确地反映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对服务(或社会服务)应该做专业化的理解,即将自己的知识、能力贡献于社会,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士解决困难,适应正常生活。

(2)服务对象的存在形式

服务对象作为社会工作者服务与帮助的对象有多种存在形式。社会工作的对象不仅是指个人,也可能是指群体或社区。

①社会工作是为有困难的人服务的事业,有困难的个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②有困难的群体也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③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3价值观

(1)何谓社会工作价值观

①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一整套支撑其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公正和进步的看法、对人们遭遇困境及其意义的看法和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做法及其意义的看法等。

②社会工作价值观由一系列对社会、对个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对社会问题、对社会工作等的看法和评价组成。在最根本的社会观上,

社会工作持集体主义(或整体主义)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成员应该互相关照,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帮助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也有责任与社会合作去克服困难,社会工作是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走出困境、走向社会和谐与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即社会工作者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是社会工作与利己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社会工作认为个人、群体在正常生活方面遭遇困难应该得到帮助,过正常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帮助他们过正常生活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社会工作是帮助人们实现这种权利的过程。(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

①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因为社会工作实践是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只有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才会自觉地、持久地进行,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服务于工作对象。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不以牟取私利为目的,而是代表社会向有困难的人士和群体实施帮助、提供关怀。

社会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的来源就是社会工作价值观。

③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是充满价值理念的活动,在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价值观的指导和影响。

4助人方法

(1)有效地助人需要科学方法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

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助人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概念:社会工作被看做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注意:利他主义十分重要。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功能,P55,第七点,说的也是利他主义。不仅如此,社会工作中级实务书上也有相关内容。从现在起就要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并且将之运用于随后的思考中。千万要记得,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几乎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想要高分,一定要理解。例如,社会工作道德操守P95,具体的道德要求,第一,以受助者利益为优先。就是利他主义的实际运用。请保持这样的思考逻辑。) 社会工作的开端:1989 美国慈善学院6周训练班培训“友善访问员” 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并开启两年的社会工作教育(二)社会工作的本质 给出概念之前先说说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方法。从学科、科研(包含教育)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学科: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实用科学 科研:以一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现象,这个将在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部分详细解释。 实践:以理论结合实践服务于有困难的社会成员 (这里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理解,是因为当前社会工作中国化,或者成为本土化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还不像购买医生、会计服务那样普遍,所以暂时只有这三个方面有详谈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工作的科研,也就是教育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要保持这三个方面思考的逻辑,遇到书上没有的题目也不要慌张,从这三个方面有条理地进行阐释。有条理从来都不会是坏事。所以清楚地记好这三个方面) 给出较为清晰的表格框架: 实质学科 助人自助 物质精神并重 科研、教育形成社会互助系统(P155,通用过程基本系统可参考)实践更高层次是促进人的发展 这里也要注意一下,书上写的是“助人”是本质,“助人自助”是深层揭示。我个人不建议这样回答。理解上确实是这样,但是若出现在试卷上,希望大家直接写本质是“助人自助”,随后从我列出的三个方面结合“助人自助”进行阐释,表格的第四列请务必记得。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这里很乱,建议大家将其看做是对本质的延伸理解。正如前面所说,要在实践上面理解本质,这里强调的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属性,以及其科学属性。建议与本质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一)社会分化与专业 (这里涉及到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功能主义学派,比较复杂,因此不做归纳,只做解释。解释来源于本校某教授,我考研的时候经常去请教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理论上的帮助。也建议大家多黏黏老师,经常会有意外收获的。) 举个例子解释下分工,社会分工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前裁缝包办一件完整的衣服,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理论 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认知理论

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 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5.增权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 相关试题:增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增权理论是一种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的社会工作理论。该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

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社会工作的领域。 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就它的主要方面做初步分类主要有: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此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休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 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G.1896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②现代社会工作是实践的产物 A.社会变迁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 B.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长期经验的总结 (3)社会工作的发展 ①专业目标的发展 A.1917年,(美)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B.玛丽·芮奇蒙《什么是个案工作》使个案工作成为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到20世纪30年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王思斌专业硕士2021考研真题库

《社会工作概论》考研王思斌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弱势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比如工人、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2生态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生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或折中意味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视角的流行基于以下原因: ①它回应了社会工作的一个长期传统,即致力于改善案主的心理和环境状况; ②它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了众多的因素和不同的概念; ③它是以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界面为干预聚焦的;最后,生态系统视角认为案主所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 3社会运行(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

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继承、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4“镜中我”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镜中我”理论,又称“镜中自我”,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是指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这面镜子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观念。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就不会有自我观念的形成。镜中我从想象得来,分三个步骤:①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②想象他人对这种表现的判断;③形成自我观念。在想象别人对自己估计是好感还是恶感,认为自己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作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别人更加协调。这一概念以直观的形式,说明人与社会是在交往与社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我的性格,逐渐适应于在社会中生活与工作。 5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①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他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社会组织》中,把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称为初级群体。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 ②次级群体 次级群体,又称次属群体,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阶层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例如学校、职业团体等。次级群体既是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自我心理学 答:自我心理学是指埃里克森提出的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3.学习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指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这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4.心理防卫机制 答:心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 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 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 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 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 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 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制度的含义 ①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包含的意义有: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社会制度的层次 a.宏观的即社会经济形态层次,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条件下实行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中观的即社会生活领域层次,是在人类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 c.微观的即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是具体地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是组织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 ③层次间的联系:较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由较低层次的社会制度构成并表现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高层次的社会制度还原为具体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自然起源论。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自然起源论强调参与活动的行动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共同的作用,人类学对制度起源的考察主要持这种观点。

②人为设计论。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色彩。 2.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会在相应的生活领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还来自于规范的体系化。规范的体系化是指相关规范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制度中,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可以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 a.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较早出现,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 第二,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发挥着基本作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b.本原的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的、重要的和持久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9-24章)【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1.什么是贫困?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1)贫困的含义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 ①农村的贫困 a.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期之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农村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反贫困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2011年贫困线调整为2300元,贫困率上升为13.4%,贫困人口为12800万人。目前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新贫民开始出现。我国城市贫困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的特点,表现为制度性贫困,即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和政策造成的。制度连续性的断裂造成以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贫困人口。提前退休、买断工

龄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剥夺了企业工人的权利,使其成为边缘化群体。 从地域分布看,集中于东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及中小城市。城市贫困人口中还包括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三无”对象等。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a.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 b.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c.部分退休职工; d.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e.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 f.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g.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在这些群体中,第一、二类已构成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 2.从国际经验看,反贫困的主要武器是什么?社会工作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西方国家反贫困福利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取向? 答:(1)反贫困的主要武器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反贫困的武器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福利制度 a.在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作为一张社会安全网,在为贫困者及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福利制度确保了穷人能够维持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水准。 c.福利制度作为一种消费补贴,只能帮助穷人维持一种过得去的日子,但不会改变他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上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助人过程特征分析 第一,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第二,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第三,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支配不是对受助者的控制,二是对助人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而对该过程的管理。 社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 (2)支持者—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3)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管理者—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变迁)【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答: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2.社会进化 答: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3.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退。 4.“经济周期”论 答: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三种: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每一个周期内部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整个经济过程就是这四个阶

段循环往复的过程,长周期中包含有中周期,中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因此,整个经济过程又是由这三种周期复合而成的。伴随着这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是创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5.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6.社会均衡论 答: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这样,社会系统是协调的、稳定的和平衡的。 7.社会规划 答: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8.社会指标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1.试述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答: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包括: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指某一社会工作者个人,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行为的协助者。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2)受助者 受助者(Client)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者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另外,只有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别开来。

(4)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行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入交往而产生的、带有某种情感的人际关系。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入发展,达致预期的助人目标,社会工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当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专业关系也可能会有各自的特点。 (5)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Helping)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在某些场合,助人活动表现为干预行动(Intervention Action),即社会工作者对某些不合理或负面现象的干预,通过干预使这些现象得以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2.试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 答: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中的角色包括: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