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学目标?

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

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荆轲刺秦王》

知识与技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我有一个梦想》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日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理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论语选读》

抓住课文里的“哭”字重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

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

——《宝玉挨打》

上述的目标表述方式也有诸多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归为以下几类:主体错位,目标弱化;贪多求全,目标泛化;脱离实际,目标异化;脱离文本定目标;脱离语文定目标;脱离学生定目标含糊笼统,目标虚化;盲目照搬,流于形式等。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的陈述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教学对象( Audience ):教学是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

( 2 )学生行为( Behavior ):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应用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 3 )行为条件( Condition ):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

( 4 )学习程度( Degree ):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是阐述学习成就的最低水准。可从速度、准确性、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教学目标陈述示例:

在细读两遍课文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至少圈划出直(间)接参与“三〃一八”惨案的五个不同身份人物的称呼,并能结合上下文做简单的点评。

示例点评

( 1 )“教学对象”强调了“每个学生”。

( 2 )“学生行为”用了“圈划出”,“简单点评”这样的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 3 )“行为条件”用了“细读两遍课文”这样非常明确的要求。

( 4 )“学习程度”要求学生圈划出直(间)接参与“三·一八”惨案的“五个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称呼”,明确的阐述了学生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4.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是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培养人才所制定或出台的各种课程设置的政策或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它规定了各学科中的特定事实、观点、法则和最终解决的问题。任何特定的内容项目都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不同的内容项目也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智力发展的总称。教师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和课上传授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和添 / 减的信息。

下面要探讨的是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 1 )社会文本与原生价值

社会文本是作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借助语言符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表达自己对这些事件与现象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或者把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用文字符号书写在物质载体上,借助媒体向社会公开发表的语言材料。其特点是:

? 没有确定的读者群体;

? 没有强制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

?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性阅读;

? 可以随意发表不违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阅读感受或观点;

? 因生活经验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作/读者可以享有多元趋向的解读空间。

也就是说,社会文本一经发表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而是作者与读者共有,不同的读者可以在文本所营造的第三空间内进行多维对话,可以从文本中读出任何一种情感,也可以借文本的情感宣泄自我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因时空的变换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些基于读者的阅读经验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形成的观点就是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创作时由作者内隐于文字之中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的看法,是作者对问题的评价判断和处理方式。文本的原生价值不会因读者的不同而有高低优劣之别,只要是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启迪,对读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所增益,甚至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无害于社会与他人,有悖于社会常理的观点也允许在读者中间存在,文本的原生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他人无法控制而由读者主观情感所决定的价值体现。

《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并非是叙写宝黛的爱情故事。只因为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家族的落败不允许他做一番“补天”的大事,但生性不甘“辱没于槽枥之间”的他,只好以写小说来彰显自身的价值。他也自信能写出远胜过当时盛行于世的“稗官野史”“才子佳人”类的书,才不惜花费十年的时间,五易其稿,投入一生的精力撰写这部旷世之作。曹雪芹无法在字里行间直抒胸臆,又怕读者被宝黛爱情牵住了视线,则在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不惜泼墨,一次次提醒读者此书的主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脂胭斋对“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点评是“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曹雪芹第二处交待写作动机,暗示书中所写均为真

情真事是在“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三处是“太虚幻境”牌坊两边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外有还无。”为此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如果说前三处是用暗示、隐喻的方式提醒读者注意书中所写皆为真事真情,那么这两个关键人物的命名可以说是作者明确强调全书用“谎言”叙写“真事”,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然而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并不能如作者所愿的那样还原作者创作此书时的真实意图及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悲情心志。正如鲁迅所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易”“淫”“爱情”“排满”“宫闱秘事”就是一个社会读者眼中《红楼梦》的原生价值。其中虽然不乏一些摆不上台面,不合主流价值观难以公开议论和发表的看法,但却无法阻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如此的价值判断。

另如,《背影》一文发表于 1925 年。发表之初就被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自此这篇叙事散文就被作为叙事抒情的经典范文存留于不同时代的教科书中。作者在当年的《中学生》杂志上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这是作者公诸于众的原生价值。朱自清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也是此文真正的价值所在。《背影》一文发表的两年前,朱自清与父亲小坡公因家庭琐事引发冲突,后因《笑的历史》中的语言更加触怒父亲,为息父亲之怒,化解父子的矛盾,朱自清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一方面能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与深爱,另一方面又能使父亲忘却生活中的不愉快而原谅自己的年少无知,同是接纳自己的道歉,以此化解父亲心中多年的郁结之气。就是在这种长期怀揣愧怍的心境下,朱自清被父亲信中言语所动含泪写下了《背影》。《背影》的发表也确实冰释了父子间多年的积怨,实现了朱自清创作此文的初衷。“用一支平常之笔,以常人所见平凡之事抒写了看似平常的人间亲情”是对《背影》一文原生价值的最好阐释。

( 2 )教学文本与教学价值

教学文本是教科书的编者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学校的教学目的,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标准从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筛选出适合的教学价值,再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需要、学习经验进行改编,被置于“鉴赏提

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之中转变成“教学材料”,成为一定知识体系的形象化示例,一定教学内容载体的教学文本。教学价值则是教师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编者的编选意图,根据教学材料所在的教学时段、教学单元及单元中所居的位置,从该文本作为社会文本时所呈现出来的众多原生价值中所确定下来的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内化为自我个体知识的原生价值。相对于社会文本而言教学文本具有以下特点:

?有固定的读者群:没有确定读者的社会文本一旦成为教学文本,相对学段的学生就成了这一文本的固定读者。

?强制性的阅读情境与阅读目的:社会文本一旦变成教学文本,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一般是预设的,强制的。学生是在特定阅读情境下、特殊时空范围内,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阅读,此时作为读者的学生基本没有选择阅读情境及阅读目的的权利。

?有限、确定的教学价值:强制性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也就决定了阅读价值的确定性和有限性。当教学文本被编入特定的教学单元,学生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阅读时,该文本与单元内的其它教学文本一起承担着学段内的教学任务,并因不同文本的差异性而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任务取决于编者选编文本时从原生价值中择取的教学价值不同,与单元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价值只能是确定的、有限的。否则教学就会被湮没在眼花瞭乱的多元原生价值中,有悖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群体性的阅读:文本一旦被编选为阅读教学材料变身教学文本时,作为文本读者的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群体的方式进行阅读。那种独立的、自由的、理想状态的阅读主体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空内基本是不存在的。

?符合主流文化价值观:教学文本的解读必须符合民族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价值,这一价值是多数民族成员认可并集体无意识遵行的。

《红楼梦》前 80 回约 61 万字,全书总字数 731,017 个字。关涉人物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男性四百九十五人,女性四百八十人。但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阶段、认知图式、阅读心理,能使学生通过对节选章节的阅读,管窥《红楼梦》的结构,主要人物关系,语言特色,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又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体验,能为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章节并不多。百年来成为教科书中的传统教学文本的仅有《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近年来又选编了《石头撰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章节。这些章节并未因其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质的变化,编者编选时所设定的教学价值一般也能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出问题激发学生自读全书。同一章节也因其在教科书中所属的单元不同,单元内篇目的组合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如处于同一时代教科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因其所在的教科书不同,教学价值的差异体现在:苏教版选取的是叙事视角——“总借一双俊眼传出来”;人教课标版选取的是“细节中的人物形象”;人教大纲版则将教育价值定位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背影》写作时的原生价值是为冰释父子多年来的矛盾与隔阂,但读者也会因其阅读目的、阅读体验、情感积累的不同而做着适合自己心境的解读。正遭遇父子冲突的读者,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缺失父爱亲情的读者能读出眷眷亲情;寻找表达情感方法的读者能从中找到叙事抒情的借鉴之笔……。正如叶圣陶所言: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应用在种种的

目标上。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随笔”的例,也可以作“抒情”的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称的立脚点”的例,此外如果和别篇比较起来,还可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来处置这篇文章。教师则需依据编者的编辑意图,单元的教学目标,单元内的编选篇目,以学生的学力水平及学习需要为基础,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价值。

5.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模糊的,模糊性取决于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参与语文阅读的读者不再是普通的、自由的社会读者,也不是权威的专家型读者,而是教育学意义上“被塑造”“被培养”的学生。学生的阅读必须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旨归,阅读作品的过程仅仅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基本不存在独立的、自由的、理想状态的学习主体;编者借助编辑意图、鉴赏提示、课下注释和课后练习“预定”了学习的价值取向;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教学解读,从编者所预定的教学价值中有选择地打开学生与作品对话的某一条通道,择取通道中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文以《背影》为例简述从教学文本的“教学价值”中寻找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首先:看教学文本所在的学段及该学段的教学目标;

其次:看教学文本所在的单元及单元教学目标;

再次:看教学文本所在单元的前后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四:看教学文本所在的单元由哪几篇文章组成,《背影》位列单元的序次;

第五: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选篇分析此教学文本应承担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任务;

第六:依据所确定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需要、执教者的特点,学生的起点水平确定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992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将《背影》与《这不是一颗流星》、《羚羊木雕》、《散步》、《金黄的大斗笠》组合为第一单元:家庭生活。该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五篇课文无论是写家庭亲情,还是写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的,核心主题都是如何与家人和睦相处,巧化家庭矛盾。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清楚连贯;要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并勾画和摘录关键词语;练习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背影》位列第三篇课文,编者确定的教读重点为“中心和段落层次”“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关键语句的含义”,文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也佐证了这三点就是《背影》在该单元承担的教学内容。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将《背影》选编在第二单元,单元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信客》。《背影》位列第二篇,单元以“爱”为主题进行组合,关注的是普通人之间的爱,突出的是对弱者的爱,单元教学目标为“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从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来看,《背影》的教学价值应为:作者为什么叙写家庭中的父子亲情;命题立意、材料组织与后文《台阶》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辨别叙述与描写的不同,简单说出记叙文语言的一般特点。课后的四道“研讨与练习”也是紧紧围绕这两个层面进行设计的。由此《背影》在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可确定为:相同主题不同立意的父子亲情的不同表达;找出文中的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初步辨识叙述与描写的表达差异。

2001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将《背影》编排在第一单元,位列第一篇课文,与《永久的悔》、《铁骑兵》、《苏珊·安东尼》等篇目构成了本册唯一的记叙文单元。单元教学要求“读这样的散文,首先要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如《背影》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永久的悔》以‘红的'‘黄的'‘白的'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过程为线索;然后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蕴涵的情感。”这段话确定了本单元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叙事类作品的叙事线索,二是领悟作者在叙事中蕴涵的情感。具体分析《背影》一文的叙事特点及文中所蕴涵的作者情感,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背影》原生价值中可择取的教学价值是“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特定

情境中感人细节蕴涵的情感”,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是“以父亲的‘背影'为叙事线索,说出以此为线索好在哪里”;“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两个教学内容也在文后“思考与练习”得以体现:第一题解决的是课文行文线索的问题;第二题至第四题强调的是在体会文中所蕴涵情感的基础上,逐步将这种情感由文中迁移至文外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形象化的语言抒写自己对亲人的感念之情。

综上所论,同一篇文章被选编为教学文本时,因其所处时代、编选版本、所在学段、单元及单元内组合篇目的不同,学生从此篇课文中学习的内容差异性很大,这些差异就是由编者选编此文时从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择取的教学价值不同而造成的,而教学价值的差异又影响了同篇课文教学内容的差异,这就是《背影》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版本中衍生出的教学内容有所差异的根本原因。所以,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不是对社会文本原生价值的全纳解读,而是立足于教学文本的教学价值选择有助于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只有明确了语文阅读的教学文本虽源自于社会文本,但又有别于社会文本,课堂教学中的语文阅读又区分于社会阅读及成人阅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模糊、教学低效的问题,也才能逐步建构起科学合理、有序发展的语文教学系统。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学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包括四个模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个模块下又有子目录。首先,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和演讲辞,共计十三篇课文。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我们现在基本都已完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我不再多做分析,(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刻。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支撑文章思想情感、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它是最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下面是第一单元的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体验,抒写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要试着与学生一起体验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受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要尽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阅读,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点拨,但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共七首。《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后三首分别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可以让你脱颖而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为中心,加深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以研究本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法指导,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 结合我校高中语文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摸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力求优化我校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教研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把握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加强语文学科教学科研工作,争取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校本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2、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工作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教材.加强对考纲和应试目标的前瞻性思考与研究,

高中语文_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理解和论证分析 一、考点、考情分析 2017 年、2018 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第2 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 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 2017 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在这一学期中,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2》的教学任务。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2、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对名著的阅读,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

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备课组统一安排在教材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是课时讲授《论语》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必修一阶段阅读完《家》,在必修二阶段阅读完《巴黎圣母院》,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常 4、加强作文的写作,提升作文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担任备课组长,能在每周的备课组会上认真组织组员,共同探讨语文课题,并积极参与集体备教《<家>导读》、《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活动。同时积极听课,认真参与评课。 本学期还继续参与语文组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 的研究,顺利完成多篇论文结题。 积极按时参加教研组、备课组和校际间的教学教研活动;多听其他老师的课,。 三、继续教育计划 关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面对新课改,积极进取,以新课改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与教研小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这些方面还要多加改进。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导语: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以下是有关高中语文作文 教学目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 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 每个议论的话题, 都有“反面”存在; 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 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 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 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 的眼睛实在不少, 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 要爱美, 但更要珍惜美。 09. 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 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 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 “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 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 重要基础课程, 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 文学修养,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 要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 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 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 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 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

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分析_语文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I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供高一年级上学期前半段使用,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语文必修模块。本册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组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全册教材,并谈一谈教学设想。 一、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的四个单元是现代新诗、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新闻(新闻和报告文学)。按照教材总的编排构想这四个单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各有侧重。其中现代新诗侧重于品味和赏析,两个散文单元侧重于思考和领悟,新闻单元侧重于沟通和运用。 第一单元的新诗选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诗两首》包括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和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雨巷》也使戴望舒有了“雨巷诗人”的称号,《再别康桥》是闻一多在努力实现诗歌“三美”主张的有一代表性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此诗唯其真而得其美。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我们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比较大的距离,要注意通过情景的创设来缩小这种距离感,才能更好体验诗人的真性情。 需要说明的是,严格讲这三首诗不能统一划分为新诗,如果从创作时间上讲都出现在1919年之后,但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依旧词牌的个律所创作的一首内容全新的诗歌。其次对于新诗歌的教学我们必须关注这一类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以及选文所呈现的每一片的核心价值,总体而言新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我们要注意新诗歌以下的特点:

2020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和语文应用规律。下面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 2 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1、备课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必修3,后半期完成必修4。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二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案例:《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 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 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 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 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 2.《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吗?有没有其他原因?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学生笑) (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学目标? 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 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荆轲刺秦王》 知识与技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我有一个梦想》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日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理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论语选读》 抓住课文里的“哭”字重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 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 ——《宝玉挨打》

高中语文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何打开时评议论思维》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时评类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2、学会从不同原因的角度分析事件或者现象。 学习目标 1,学习时评论证段的写法. 2,学会打开时评议论思维,掌握对时事材料进行纵深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难点:区分内因和外因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作文训练,前几周我们训练的重点是作文拟标题和开头。(检查学生对拟标题和开头的掌握情况) 近几年作文命题特点: 1.贴近生活,引导关注现实 2.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引导学生做一个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人 2.训练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 3.训练学生做一个会讲道理的人 二、引导学生复习时评类文章的写作思路: 1.引材料、提观点 2.吸纳权衡 3.论影响或意义 4.析原因 5.提办法 6.联类似 7.作结论 出示学习目标: 从写作原因的角度分析如何打开时评议论思维

三,示例一 就“食品安全常出问题”这种现象来分析原因,如何打开议论思维? 思维角度:所涉及的对象有谁? 一、生产、经营者—分析原因 二、老百姓—分析原因 三、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分析原因 ?以“食品安全常出问题”为例的“析原因”的论证段 ?这几年,食品安全常出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者缺乏公德心。一些不法商人往往为了一己经济私利,不注重食品质量,不惜昧着良心去伤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 ?二是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每次都是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才引起我们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格外”重视,才“兴师动众”加大打击力度,才会追究某些人的责任。三是执法部门处罚过轻。正如一位政协委员所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之所以有人敢铤而走险,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据笔者所知,一般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以罚代法的现象较普遍。四是百姓也有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认为只要好吃、花钱少,那才是最划算的。 没想到越是便宜的食品背后可能隐藏着大的安全隐患。好多“三无”食品,其价格虽便宜,但一直是食品安全事故重灾区 ?食品安全常出问题”为例的“析原因” ?一、生产、经营者缺乏公德心二、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三、执法部门处罚过轻四、百姓有认识上的误区 ? ?方法归纳一1、这一事件/现象中,涉及哪些对象(直接/间接) ?2、涉事各对象在这一事件/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挖因) ?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训练。 部分城市里城管和小商贩有矛盾,城管指责说:小商贩是刁民,不理解不配合城管执法。商贩骂城管:野蛮粗暴,吃着皇粮,不体谅百姓的生计。二者矛盾十分突出,有的甚至出现流血事件。 ?城管和小商贩为什么出现矛盾与冲突?可从哪些角度(方面)打开议论的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豪放派词的兴起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 一:课程说明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豪放派词产生兴趣;了解豪放派词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了解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及其作品;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能力与技巧;能够掌握各类词派学习的学习方法; (2):教材分析:对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有系统而具体的说明与分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年级:高中一年级 优点:学习态度认真;好奇心强 缺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晰; (4):教学重点: 识记豪放派词的代表作者及其作品;能够概述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明确此类型题的解题思路;

(5):教学难点:将词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了解豪放派词人其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豪放派词的特点及代表词作的表达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学方法:1.以代表词作的诵读为开始,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豪放派词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以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生平为例,使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了解继而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发的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让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了解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2):教学器材:教材, (3):时间分配:代表词作诵读及学生感受5分钟;豪放派词基本引入介绍5分钟;时代背景介绍5分钟;代表人物的生平介绍5分钟;学生自主思考豪放派词的特点并简要表达5分钟;以某一代表作者及其词作为例,进行具体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豪放派词的鉴赏思路5分钟;学生自主鉴赏练习10分钟;解题思路及知识运用总结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2分钟;教师总结3分钟。 三:课程设计 (1):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宋词,正是其中之一,婉约派的宁静

2021年高中语文教学计划(14篇)

2021年高中语文教学计划(14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20__年高中语文教学计划第一篇: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教育创新的发展思路, 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进取推行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质量, 把教材教活, 把学生教活。 学情分析 全年级共1100多人, 14个教学班, 1-4班为实验班, 5-6班为阳光班, 6-14为普通班, 中考位置分在58.5分以上, 仅20多人, 在46.4分以上占700多人, 相当一部分在46.4分以下, 甚至还少量的在41.4分以下, 大部分学生底子不厚, 学生学习习惯不很好, 语文教学任务艰巨。 目标任务 1、规范现代汉语文字、词语的使用, 规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应用。 2、在初中的基础上, 学习中外文章、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 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本事, 欣赏文学作品的本事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本事。 3、在写作方面, 引导学生在感受与思考、想像与联想、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发展本事。 4、在口语方面, 训练学生大胆开口, 引导学生说话礼貌得体。

措施方法 1、先备课, 后上课, 追求灵活多变的教法, 创造生龙活虎的课堂。 2、分析学生, 研究教法, 听课, 评课, 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坚持业务学习, 进取参加校本研究, 完成上级安排的活动。 4、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 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教法分析 1、相信主体而不夸大主体。 2、严谨自律, 为人师表, 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4、重视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步骤安排 1、9、10月份完成第五、一、二单元教学, 11、12月完成第三、四、六单元教学, 1月复习。 2、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业本》练习和活页练习, 完成读本上的自读指导。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文训练, 作文评讲一次。 3、9月进行写字训练, 10月开展朗读比赛, 11月开展书写比赛, 12月讲课比赛。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之我见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之我见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石。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好好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是驾驶备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能否取得失效的关键。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可以注意一下几点: 一对教材整体性的分析 教材的整体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教材中知识点的连贯性。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对的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的分析、了解、把握。有利于教师备课、上课、评价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课程改革。 在语文学科中如果能很好的对教材进行分析,那么就能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和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就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必修一为例阐释。 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其特点是专题结构,突出综合整体的思想;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学习板块,每专题由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积累与应用,对文本记诵、课外语文活动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写作,大多由写作指导和学作实践组成。总之是以人文话题统领、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块状结构。 每个专题由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有关选文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构成,但学习目标不同。例如向青春举杯,其包含三个板块: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他们的活动体验的不断拓展。例如像山那样思考也包含了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他们的理性思考的不断深化 苏教版的教材有三种“呈现方式”: 一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问题探讨:主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三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侧重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