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分类鉴赏图表

诗歌分类鉴赏图表

诗歌分类鉴赏图表
诗歌分类鉴赏图表

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及解析

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的情感。 (2)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 【答案】(1)挚爱(或热爱);痛恨(或仇恨);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2)“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4)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分析】(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的情感。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中间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分类(廖)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 首,初唐504 首,盛唐746 首,中唐1455 首,晚唐3556 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初步感知: 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 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 、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 、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 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战演练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

诗歌鉴赏 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 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得诗歌.陶渊明就是田园诗得开创者,南朝得谢灵运就是山水诗得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得范畴,这类诗歌得主要特点就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得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得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得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得厌倦,对现实得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与得归隐生活、闲适恬淡得田园生活得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得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得感悟,禅意得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就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就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得?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得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得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您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3)您如何理解诗中得“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就是以边塞风光、军旅与战争生活为题材得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得边塞战争题材得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得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 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得风光得赞美之情。 2)对家乡与亲人得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与人民带来得痛苦与灾难,表现了征人得怨恨与厌战情绪。有时流露出对统治阶级得不满。 4)表现戍边将士忠勇敢战得献身精神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得豪情。 3.常见得意象及其作用 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意象:边塞恶劣得自然条件,表现边塞苦寒.

诗歌的分类鉴赏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培优辅导语文讲义一 ——诗歌得分类鉴赏一 一、教学目标 1、按题材归纳必修三第四单元诗歌在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上得特点; 2、掌握不同题材诗歌得一般规律; 3、学会鉴赏不同题材得诗歌。 二、教学重点 2、3 三、知识储备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得笔触投向静谧得山林,悠闲得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得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得不满,对宁静平与生活得向往. (一)、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得不满,怀才不遇得苦闷。 B、对宁静、平与、归隐生活得向往,抒发闲适自得得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得高尚情怀与隐居生活得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得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得贫困。 (二)、明确鉴赏中常用到得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写景得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边塞诗 (一)、知识储备 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得情调,抒发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得英雄气概,在其中又融入了山水田园得技法,以刻画描写景物见长。代表作:《使至塞上》《观猎》。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王昌龄:字少伯。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得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得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武,同情士卒,不乏慷慨豪气。《出塞》《从军行》. <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代表作:《燕歌行》(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得矛盾)《塞下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II )卷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II )卷 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 1. (7分) (2019九下·慈溪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2. (10分)(2019·沾化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3. (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 从首联________ 、________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_______ 。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4. (11分) (2019八上·防城港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5. (10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① 文天祥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

诗歌鉴赏分类习题

古诗鉴赏课堂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 ②本诗描绘了秋天的什么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2.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 3.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

5.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哪几种景象? 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2分) 答: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6.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 7.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答: (2)这首词除了“用典”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答: 8.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是什么意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 (2)这首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 导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之四 花鸟草虫皆有品 ——咏物诗鉴赏指导 设计者:谢宪起 【考点阐述】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咏物诗,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叹赏。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

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知识梳理】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 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

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

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 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 【方法点拨】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

(完整版)初中古诗分类赏析题汇总(部编)

初中古诗分类赏析题汇总(部编) 篇一:爱国忧民 01《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0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夸张。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03《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04《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含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择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以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B卷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B卷 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 1.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描写了月圆之夜的美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四幅画面。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 (10分)(2019·沾化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3. (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 从首联________ 、________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_______ 。(2) 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4. (11分) (2019八上·防城港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5. (10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① 文天祥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长安、金陵、姑、、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琳墓、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

备战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诗词赏析。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后,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末句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国难当头,凡夫俗子众多,词人意欲出国留学、报效国家。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答案】 1.C 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表达的感情是:拥有的俗人眼光是不可能认识我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出息,但我把这当着磨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和对前途的忧虑。据此作答。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分类(廖)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 仅《全唐诗》 已存 6021 首,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 晚唐 3556 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 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初步感知: 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 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渝 的斗争精神。 5 、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 、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 1、 “读清 ”全诗 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战演练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 ”。 [曲尽其 妙 ] 求其 “神似 ”不[滞于物 ] 象征、拟人、对比。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代表诗人南朝的灵运、东晋的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白、杜甫、宋代有成大等。 思想容 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盛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情与景,写景技巧。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如何读诗歌 1、读标题:辨类别,找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情感) 2、看作者:联想其他诗歌、风格 3、找意象:相关联想,翻译诗歌:课下注释、找意象,扩展意象前面的修饰语、适当调整 顺序,运用想象,连词成句。 4、猜情感:勾出表示心情、情感、思想的词语。 5、看注释:根据背景猜测相关情感。 6、审题定类型: 7、答题想方法: 了解诗歌的几大大题型 1、描绘画面 2、情感哲理 3、名句赏析 题型一:描绘画面 提问方式与答题格式: 1、诗歌中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2字、4字词语概括。 2、诗歌中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a、优美地翻译诗歌;b、2字、4字词语概括氛 围、特点。(优美地翻译诗歌:在意象前面加修饰语,调整语序,合理联想。)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问: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 译文: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例2、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例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最好的巧劲,最大的捷径 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

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 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二.分析诗眼 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春夜喜雨》中的“喜”) 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例如:第三句(颈联)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幽深孤寂的景象。 三.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 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 ①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③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④讽刺。诗人在咏史怀古中,往往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直接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⑤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⑥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⑦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

2020年高考模拟分类汇编古代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其一) 杜甫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路难”极言世路多舛:“迷”意为“凄迷”言前途渺茫,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 颔联是“却无少壮身,但有羁栖迹”的倒装,表达了人至暮年、只好归隐的无奈。 C. 首联点题,情景并提,颔联承“行路难”,后两联承“登楼”,结构严密,思路清晰。 D. 本诗颔、颈联,先情后景,这样安排与杜甫《春望》中间两联的衔接关系不同。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成双成对的新燕,在这春天时节,与往常一样,已经开始衔泥筑巢,准备安家;②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无可安居的感伤之情和对归乡安居的渴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变心志的坚定信念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 【答案】 (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岂余心之可惩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杜鹃啼血猿哀鸣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① 黄庭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