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分析

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分析

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分析,采用一维水质模型

进行了计算。结合该功能区河段的排污口监测资料,对该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

提出了建议,可为该功能区的水资源保护、排污整治、水功能区达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纳污能力;限制排放总量;渭河

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位于宝鸡市主城区,河段长20km。属二级水功能区,起始断面为

林家村断面,终止断面为卧龙寺断面。

1区域概况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关中平原西部,属于中纬度暖温带

的半湿润气候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东连咸阳、杨凌示范区,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

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

156.6km,南北宽160.6km,总面积18117km2。宝鸡市区段是指林家村~千河入渭口处,该

段河长约28.4km,河床平均比降2.0‰,林家村水文站集水面积30661km2。

图1 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水系图

2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量

渭河横贯宝鸡市境内206.1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1亿m3。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46亿m3,两者重复计算量10.87亿m3。

2.2渭河水量调度方案

“十三五”期间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渭河水量调度方案:(1)渭河上游林家村河道断面:上游拓石水文站来水25m3/s及以上时,林家村河道断面下泄流量5m3/s-8m3/s;上游拓石水

文站来水小于25m3/s时,通过宝鸡峡灌溉系统调节保证生态流量5m3/s,保证率不低于90%。

2.3地表水现状水质

依据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宝鸡分中心在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水功能区林家村、卧

龙寺2处监测断面2015、2016、2017年监测成果(表1)。

表1 宝鸡市渭河干流段水功能区水质情况

3入河排污口情况

宝鸡市区污水主体为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包括:COD、BOD、

NH3-N、悬浮物等。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废污水入河量为5493.571万t/a,COD入河量

为1100.386t/a,NH3-N入河量为193.552t/a(含2条支流入河量)。现状排污口平均排放浓

度为:COD:20.0mg/L,NH3-N:3.52mg/L。

4纳污能力计算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是指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给定水功能区目标、设计水量、入河排污口位置及排放方式下,水功能区水体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由于目前国家及我

省水功能区达标考核均采用COD和NH3-N作为控制指标进行考核,因此,本次纳污能力采

用COD和NH3-N作为代表项目进行分析计算。

4.1方法标准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执行《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和《全国水资源

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的规定。

4.2模型选取

根据《规程》规定:河流流量满足Q≤150m3/s;纵向扩散项远小于平流输送项,从而忽

略纵向扩散项;污染源是连续点源,可仅考虑污染物的降解;排污口入河污染物在横断面上

均匀混合。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基本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因此采用《水域纳污能力计算

规程》(GB/T25173-2010)中一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

对于功能区下断面,将入河排污口概化到河段中部为一个排污口,其污染物浓度按(4-1)计算:

式中:Cx=L——流经x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mg/L;C0——起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K——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s;x——排污口下游断面距控制断面纵向距离,m;u——设计

流量下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m/s;——水域纳污能力,kg/s;——废污水排放流量,m3/s;——初始断面的入流流量,m3/s;m——污染物入河速率,g/s。

4.3水功能区水文设计条件

①设计流量

本次分析计算中对于入渭水质未达到水质目标的支流,计算按照入河排污口予以计算。

1)渭河林家村站

a)考虑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于1960年竣工,1972年宝鸡峡渠道开始引水,本次设计

流量计算,采用林家村水文站1956-2016年61年实测历年最枯月平均流量(其中1972-2016

年45年为河道与渠道合成流量)、1972-2016年45年河道实测最枯月平均流量资料进行统

计计算根据P-Ⅲ型曲线查林家村水文站合成90%、75%、50%保证率对应的流量为 4.42m3/s、7.94m3/s、13.7m3/s、林家村水文站河道90%、75%、50%保证率对应的流量为0.107m3/s、

0.213m3/s、0.497m3/s。

b)统计林家村水文站2007-2016年10年间合成与河道最枯月平均流量,见下表2:

表2 林家村水文站2007-2016年最枯月平均流量(m3/s)

c)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25173-2010),有水利工程控制的河段,可采用最小下泄流量或河道内生态基流作为设计流量。

林家村上游1266m处建有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1958年始建,1960年竣工。根据前文的渭河水量调度方案,林家村站渭河生态基流量为5.0m3/s。

3)设计流量的确定

基于以上计算,按照规程要求,本次分析计算设计流量采用5.0m3/s。

②断面设计流速确定(u)

按下式计算:

V=Q/A

式中:V——设计流速,m/s;Q——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面积,m2。

经过计算,断面设计流速为0.54m/s。

4.4控制参数

①控制因子及水质标准

参照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纳污控制考核的要求,结合我省多年来在污染控制方面的实际与该段渭河水质现状及达标情况,确定 COD(化学需氧量)、NH3-N为本次纳污能力计算的因子。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见表3。

表3 COD、NH3-N水质标准

② 综合衰减系数(K)的确定

本次计算中参考了《陕西渭河流域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陕西省渭河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化学需氧量的K值采用0.43/d,氨氮的K值采用0.30/d。

③背景浓度Co和控制断面浓度Cs

上断面背景浓度Co原则上采用上一个计算单元的水质控制目标。本次论证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的上一个水功能区渭河宝鸡农业用水区的水质目标为Ⅲ类,其目标限值COD及NH3-N分别为20 mg/L及1.0 mg/L。根据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宝鸡分中心渭河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监测成果,论证功能区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上断面林家村2015年COD及NH3-N 的平均值为16.21 mg/L及0.53mg/L,2016年林家村COD及NH3-N的平均值为17.73 mg/L及

0.67mg/L,。考虑到渭河为宝鸡市发展的主要区域,考虑到未来城区规划及人口、工业的发展,COD及NH3-N背景浓度Co分别采用18 mg/L和0.70mg/L。计算单元渭河宝鸡景观娱乐

用水区下游卧龙寺控制断面浓度Cs原则上采用该功能区水质目标限值,即COD、NH3-N控制断面浓度Cs分别采用20 mg/L、1.0 mg/L。

4.5计算结果

通过核算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分别为:

COD:1172.374t/a;

NH3-N:87.148t/a;

4.6限制排放总量

按照现状渭河调度方案中宝鸡峡林家村大坝下泄流量5m3/s计算,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

水区纳污能力:COD——1172.374t/a;NH3-N——87.148t/a。该功能区现状COD入河量为1100.386t/a,NH3-N入河量为193.552t/a。故该功能区现状限制排放总量COD为1172.374t/a;NH3-N为87.148t/a。

5结论

(1)纳污能力计算中起始断面浓度C0可采用上一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也可采用现状

起始断面实测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选用。

(2)功能区河段支流的处理,对于水质达标的可不予考虑,对于水质不达标的支流,

可按照排污口予以计算。

(3)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二级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为Ⅲ类。现状渭河水量

调度方案中宝鸡峡林家村大坝下泄流量5m3/s时,渭河宝鸡景观娱乐用水区纳污能力:COD——1172.374/a; NH3-N——87.148t/a。

(4)该功能区现状COD入河量为1100.386t/a,NH3-N入河量为193.552t/a。功能区限

制排放总量COD为1172.374/a;NH3-N为87.148t/a。现状污染物COD入河量小于功能区纳

污能力,NH3-N入河量大于纳污能力。

参考文献:

[1]路雨,苏保林.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J].水资源保护,2011,4(7):5-9.

[2]王彦红.水体纳污能力计算中各参数的分析与确定[J].山西水利科技,2007,2(5):55-57.

[3]侍猛,马勇骥,崔勇.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案及主要影响分析[J].江苏水利,2017,

4(4):46-49.

黄河的污染问题

黄河的污染问题

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济南,黄河流经济南的北部,进而流向东营入海,在济南缺水严重的时期,济南市区水厂曾用黄河水作为生活水源。黄河是整个黄河流域的母亲河,是多个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多年来,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既影响了流域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黄河污染的研究与治理是迫切需要的。尤其近几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水资源危机不仅表现在量的亏缺,而且还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功能的降低与丧失。搞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改善和提高黄河水环境的质量,是目前治黄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 有关专家指出,水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排污总量从1998年以来没有明显减少,而黄河的天然径流量却比以往减少了40%,同时,黄河水被超量开发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互为因果,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按照有关规定,水量开发利用程度不能超过40%,但目前黄河的实际开发量已超过70%。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技术落后,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率低,是影响黄河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1.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及其分布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t,80年代末为21.7亿t,90年代后期已达到32.6亿t,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t,生活污水9.3亿t,分别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和28.5%。进入新世纪后,废污水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据统计,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已达39.5亿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湟水、大黑河、汾河、渭河、洛河、大汶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口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宝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这一格局估计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主要支流和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汶河分别高 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 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 上。 2.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 近30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 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 年代初至今,黄河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水质优良的Ⅰ、Ⅱ类水数量大幅度减少,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摘要: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本文针 对渭河存在问题,提出河道整治的原则和思路以及整治内容,通过综合整治,放 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菌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 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 关键词:渭河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一渭河渭南段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总面积131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辖四区两市和六县,而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河段全长512km,渭南 市域河段属弯曲河段,该河段主河槽宽300-500m,滩面宽1500-3500m,河道 比降为1.5-2.0%,弯曲系数为1.2,河相系数为5-10。河床质为中、细砂组成,沿程由粗变细,河道左右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堤距宽度不等,工程河段的滩区 宽度在2100-3600m。 二河道存在问题。 多些年来,渭河支流入境水量减少十分突出,河道纳污、冲沙能力大大降低,渭河支流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河道现状蓄洪区只具备防洪功能,应该承 担的亲水、休闲等功能较为欠缺,河道功能相对单一。加之滩面生态环境乱差, 生态区果园、片林和大棚温室较多,临渭区以下滩地基本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利于敞洪泄水,这些不予清除,势必影响渭河全线整治效果,也影响到沿 岸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能较好地解决了渭河长期存在的防洪 安全,但水面、湿地、滩地、林地等生态涵养功能不足,水生态保护与栖息地建 设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河堤之外的各类生态建设尚未有序推进,局部区域人 为破坏和侵损严重,河口淤积加大,河堤内外各类生态建设缺失,河道与两岸城 乡之间缺少生态缓冲带与衔接空间。 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必须站在陕西水系、关中水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系统治水、柔性治水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治理工程措施 和自然修复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洪时蓄水、旱时补水、蓄洪兼筹, 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柔性水系,实现流域水资源时空科学调控配置;优先利用和保护渭河生态及沿岸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保护为基础,坚持“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渭河生态区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林草涵养、 蓄滞区工程蓄水、湖泊吸纳、湿地积存等措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一体、河湖两利。 四渭河渭南段综合治理的内容 4.1一河、两堤和两带综合治理的内容。以渭河为轴线,充分利用渭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渭河安澜的基础上,将渭河建设成为宽畅、水量充沛、灵魂、生物 多样性特征明显的渭河,形成一年四季或奔腾或静静流淌的大河景观,同时在渭 河两岸堤防治理要按生态化、景观化、绿色交通化的标准,提升防洪、应急与日 常交通的功能,并在沿途设置管理、服务、休息、警示等功能区域,对渭河堤顶 外侧,分别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交通环境、城乡格局、产业布局、自然景观、

陕西省水资源保护规划

陕西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四 项目编号:SZG—04 陕西省水资源保护规划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六年十月•西安

目录 1 总论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规划依据和标准 (2) 1.3规划原则 (3) 1.4规划范围 (4) 1.5规划水平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规划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自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水资源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水功能区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水质监测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表水现状水质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水质趋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点源调查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面源污染·······························································错误!未定义书签。 5.3点源、面源关系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渭河高陵段综合治理研究

渭河高陵段综合治理研究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渭河自咸阳市秦都区东北流入高陵县境内,至该县张卜乡夹滩村出境流入临潼区。渭河在该县左岸全长22.5公里,右岸全长8.1公里,河宽1-1.5公里。渭河在该县流经泾渭镇、姬家管委会、崇皇乡、榆楚乡、耿镇、张卜乡等6个乡镇(管委会)。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在该县榆楚乡上马渡村与渭河交汇,形成闻名遐迩的“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著称(居全国江河支流之冠),是渭河高陵段主要洪水、泥沙来源之一。 一、渭河高陵段基本情况 (一)渭河高陵段水资源现状 渭河高陵段实测最大年径流量111.7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20.72亿立方米(1972年),多年平均径流量53.8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798万立方米,渭河高陵段多年平均流量170.6立方米/秒;最大流速5-6米/秒。渭河高陵段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35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只有320立方米,其中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占世界的1/24,全国的1/6,全省的1/3,和西安市基本持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也远远低于全世界、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气象和教科文组织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匮乏与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匹配。渭河高陵段水资源补给形式为泾河支流补给和降水补给。其中泾河河水补给占极大比重。高陵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多年平均降水540.9mm(毫米),折合降水量为1.59亿立方米。每年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70%。近十几年来,由于上游水资源环境恶化和沿途水资源补给减少,渭河高陵段河水径流量不断减少,河床不断萎缩。目前,渭河高陵段包括泾河支流已基本丧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该县已未使用渭河水作为进行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长达十余年。 渭河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流域大部分地区天然水质良好。渭河 。 险加固,新建了耿镇堤防和上马渡控导工程。使耿镇堤防全线贯通,上马渡泾渭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自然景观)防洪压力减轻。渭河护岸工程现有8处,分别是:梁村险工段、泾渭堡险工段、上马渡险工段、上马渡控导工程、王家滩险工段、周家险工段、夹滩险工段、吴村杨险工段;堤防工程现有两处,分别是夹滩防洪大堤和耿镇防洪大堤。 二、加强渭河高陵段治理的必要性 渭河在高陵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治理好、建设好渭河,不仅仅是重要的水事,也是经济之要、生态之需、安澜之屏、文化之举,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河道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高陵段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防洪压力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渭河整体环境不断恶化,进一步暴露了渭河流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表明了渭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实施渭河综合治理,早日解决渭河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迫在眉睫。 (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渭河是高陵的生命河、母亲河,是高陵进行开发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健康的渭河环境对高陵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渭河在城市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具有不可

2023年水污染调查报告15篇【新编】

2023年水污染调查报告15篇 水污染调查报告1 一、河道污染情况调查 城北污染企业在夜间偷偷往河里排放浑水,导致河水变臭变脏,不良餐饮业到河里丢弃塑料袋,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等,附近住户在河里洗衣裳,把肥皂水以及衣裳上的脏东西洗到河里,导致河内磷过剩,河面上的水生植物疯狂生长,把全盘河面盖住,使大量鱼类死亡,如此的事例比比皆是,大部分河道里的水已经变得浑浊不堪,我们将面对缺水的危机、 二、河面观测 经过各位同鞋在家附近河道表面观测后,毛俞乐同鞋发现河面上有不少油脂和死鱼,漂在河面上十分碍眼,诸博航同鞋则看到一片又一片的水葫芦,刘语菲同鞋看到河水色泽浑浊,这已是一个不容挣辨的事实!曾经听到过一个笑话,一辆运送河水的货车开在山野里没油了,周围也没有加油站,司机看了一眼漂满油脂的河水,果断地舀了少许灌进油箱,不转瞬儿,货车又在山野里开了起来,这足以说明现在的水质有多糟糕! 三、家庭用水急剧上升 经过调查,我们得知朱璐夢家一个月用水8吨,她外婆家一个月用水9吨,她阿姨家竟用水15吨!除非是郎費水,月用水量决对不只怕达到这么多!张函巧家月用水量则在7吨~9吨之间排徊,她奶奶家的.用水量则在6吨~9吨之间游走、而我们家一个月用水量达9吨,我外婆家却仅有3吨!这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现在人们的用水量都大于以前人们的用水量,毋庸置疑我们的后代的用水量将会打破常规! 四、结论 捅过各种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水质变差,就连中国曾经的淡水湖——鄱阳湖里的水也已经干旱!如果我们再不节约水资源,地球上结果一滴水就将是我们的眼泪!

水污染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 4月17日 调查地点: __x 调查人: __x 据贵州开阳县供排水公司经理兰评介绍,开阳县属于缺水地带,由于持续干旱,县城居民用水受到严重影响。从贵州遭遇凝冻灾害开始,县城供水设施就受到严峻考验,县主要饮水水源在那时就受到影响,发生了漏水现象。加之持续干旱,让县城供水形势愈加严峻。自1月28日起县城就实行了分片区限时供水,故当地居民说他们早上用过的洗脸水留到下午洗脚,然后倒到一个水缸里,再留作其它继续用。 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上面的资料,你就会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因为咱们有足够的水可以喝,可以洗脸,刷牙,洗澡。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好好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千万不要浪费每一滴水。为了节水,请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用过水后,要及时把水龙头关上。 2、看见别人玩水要制止。 3、真正做到一水多用(洗脸水洗脚,洗脚水拖地冲厕所)。 不要让邹城称为下一个缺水地区。 教师评语:我国云贵地区持续干旱,人们饮水受到严重影响,你以精确的数字向我们介绍我国缺水的'现象,并提出节约用水的好建议。 水污染调查报告3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是通过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将江河湖库划分为不同使用目的的水功能区,并提出保护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对重点开发利用水域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限,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是在一级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进行,分7类,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 1、保护区(一级功能区): 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该区内严格禁止进行其他开发活动。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I、Ⅱ类标准或维持水质现状。 2、保留区(一级功能区): 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该区内水质应维持现状,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 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3、开发利用区(一级功能区): 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景观娱乐等需水要求的水域,如主要城镇河段、受工业废水污染明显的河段等。该水域应根据开发利用要求进行二级功能区划。按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缓冲区(一级功能区): 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相接时,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

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该区域进行对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利用活动。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控制。 5、饮用水源区(二级功能区): 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如已有城镇生活用水取水口分布的水域,或在规划水平年内城镇发展需设置取水口,且具有取水条件的水域。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Ⅱ、Ⅲ类标准。 6、工业用水区(二级功能区): 指满足工业用水需要的水域,如现有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水域;或根据工业布局,在规划水平年内需设置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生产用水取水点,且具备取水条件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Ⅲ、Ⅳ类标准,或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 7、景观娱乐用水区(二级功能区): 指以满足景观、疗养、度假和娱乐需要为目的的江河湖库等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Ⅲ类标准,或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 8、渔业用水区(二级功能区): 指具有鱼、虾、蟹、贝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功能的水域,养殖鱼、虾、蟹、贝、藻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域。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Ⅱ、Ⅲ类标准。 9、农业用水区(二级功能区): 指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的水域,如已有农业灌溉区用水集中取水水域;或根据规划水平年内农业灌溉的发展,需要设置农业灌溉集中取水点,且具备取水条件的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Ⅴ类标准,或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 10、过渡区(二级功能区):

陕西渭河九大灌区需水分析

陕西渭河九大灌区需水分析 1引言 陕西关中宝鸡峡灌区、泾惠渠灌区、交口抽渭灌区、石头河灌区、桃曲坡灌区、冯家山灌区、羊毛湾灌区、洛惠渠灌区、石堡川灌区灌区等九大灌依渭河横贯关中平原,灌溉宝鸡、咸阳、西安、渭南、铜川5 市880 多万亩农田,灌区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的三分之一,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对全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 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0.57 亿m³,其中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建筑业、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量分别为31.04m³、9.10m³、4.96m³、2.71m³、0.77m³、1.08 亿m³和0.91 亿m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1.4%,是第一用水大户。目前,渭河水量调度工作主要调度对象就是流域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九大灌区用水,因此,开展九大灌区需水分析对渭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和有效实施渭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关键农业期分析 以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以及果树等不同作物按照耗水特性和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灌区的灌溉一般分为冬灌、春灌、夏灌三个灌溉季节,秋灌因用水量小一般含在夏灌中.依据各灌区多年的灌溉年报分析,冬灌每年一般从11月1日开始,到元月31日结束;春灌一般每年从2 月1 日开始,到 5 月31日结束;夏灌一般每年从6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秋灌每年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关中灌区各主要作物生育期如表1所示,指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收害」的整个生长季节,又称作物的农历图。 通过分析关中各灌Ix_主要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水量盈亏与需水过程,结介灌区实际用水和灌溉试验资料,各主要作物的用水关键期如下: 对于冬小麦,般年份应保证冬灌,以促进冬前有效分集,增加地温;若没有进行冬灌,则必须保证次早春灌,即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次灌水对冬小麦生长与增产至关重要,同时冬小麦起身拔节期也为需水关键期,在水量调配中必须子以保证。 对夏玉米来说,若前茬小麦耗水过多,土壤墒情差,H.接影响向到玉米的出苗,那6月下旬的保出苗水就很重要。同时7月上旬至7月下旬的夏玉米拔节期为需水关键期,从配水的角度,都必须子以保证。棉花需水关键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结蕾期,应保证其用水量。

渭南市入河排污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渭南市入河排污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1.渭南市水资源情况 渭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1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6m3。2016年渭南市水资源总量为8.7亿m3,较多年平均减少33.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23亿m3,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2016年全市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14.3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56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5.74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0.64亿m3。在其他水源供水量中,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供水量分别为628万m3和13万m3。2016年废污水排放总量11103.81万吨。 2.入河排污口登记情况 渭南市登记的入河排污口,涉及市内过境河流黄河、渭河、北洛河及其主要支流。共登记排污口55个,其中水功能区排污口39个,规模以上排污口34个,涉及火电、煤炭、化工、冶金、造纸、医药、机械及市政等单位,同时对所有入河排污口的位置进行了GPS定位(详见附表)。 2.1按行政区分布情况统计 根据调查结果,渭南市12个县市区共有各种类型的入河排污口55个,其中:临渭区2个,高新区1个,经开区1个,华州区9个,华阴市6个,白水县6个,澄城县7个,合阳县8个,大荔县3个,富平县6个,蒲城县4个,潼关县2个(详见表1)。经统计,此次复查的入河排污口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1103.81万吨。

按行政区统计入河排污口情况 表1 2.2境内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排污口情况 我市55个入河排污口主要分布在以下河段:黄河支流金水河、徐水河、潼河共7个;渭河5个,其支流沋河、罗纹河、石堤河(支流马峪河)、罗夫河、仙峪河、柳叶河、长涧河、二华干渠、石川河(支流温泉河及顺阳河)、列斜沟共21个;北洛河5个,其支流白水河、县西河、大峪河共15个;伊洛河支流文峪河、栗峪河共2个(详见表2)。 各河段排污口分布情况表2 (备注:表中的其他为:石川河支流顺阳河1个和温泉河2个;石堤河支流马峪河3个。) 2.3水功能区排污口登记情况 我市涉及的市境内11个水功能区共登记的排污口39个(详见表3),废污水排放总量8308.27万吨。污水处理厂、煤炭、化工等企业排放的废污水仍是水功能区的主要污染源。 水功能区排污口分布情况表3 3.入河排污口存在的问题 渭南市入河排污口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1103.81万吨,COD、氨氮的排放总量分别为5978.23吨、639.88吨。与2016年水利统计年报数据相比,入河废污水排放量增加了874.53万吨。各县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污企业虽能严格执行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 高飞;薛科社;魏学东;张淳;刘鹏;王彬蔚;王林;解宏;赵钊 【摘要】目的通过对渭河干流(陕西段)13个国控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监测数据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污染状况调查、采集水样,测定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并绘制COD和氨氮的污染趋势变化曲线.结果2006-2009年渭河干流(陕西段)13个国控断面除林家村至常兴桥4个断面的水质达到水质功能标准要求外,其余9个断面水质均超过了其水质功能标准,且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极为严重.结论推进渭河(陕西段)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排污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防治措施.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3)002 【总页数】5页(P319-323) 【关键词】渭河;水质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控制对策与措施 【作者】高飞;薛科社;魏学东;张淳;刘鹏;王彬蔚;王林;解宏;赵钊 【作者单位】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9;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渭河是横贯陕西关中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的一级支流[1],是陕西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 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的水质功能[2]。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强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污染治理力度,渭河水质的 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仍有2/3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随着陕西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渭河沿岸城镇生活污水污 染物排放浓度以及排放总量正逐年增加;同时,渭河沿岸城镇污水处理率仍不能与因 人口数量的增加所产生污水量的增加成正比,仍有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生产污(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了渭河。因此,渭河的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对渭河干流(陕西段)13个国控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监测数据进 行分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从而提出控制渭河(陕西段)污染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以陕西 2006年和2010年的统计年鉴和环境统计年鉴、陕西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为基础资料,同时参考陕西省环保厅的相关 监测断面等资料[3],并根据陕西省提出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2012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的要求,对渭河干流(陕西段)各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的变化规律、 趋势及干流主要断面各年份丰、平、枯不同水期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2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2.1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总体状况 陕西渭河干流设置了13个国控监测断面,控制河长493 km,2005年至2009年 渭河干流水质状况保持平稳,林家村至常兴桥4个断面水质均能达到相应水质功能

渭河定西段水文水资源状况分析

渭河定西段水文水资源状况分析 尚小平;张永胜;吕旭红 【摘要】根据渭河定西段流域内的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水情变化趋势.同时, 通过分析渭河枯水期径流变差倾向率(LRR);径流年际交叉倾向率(VAR)两个指标,对渭河近年来水文水资源准则层(HD)进行评估,得出渭河定西段水文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1)002 【总页数】7页(P7-13) 【关键词】渭河定西段;水文水资源;径流分析;降水特征;调查研究;LRR;VAR 【作者】尚小平;张永胜;吕旭红 【作者单位】定西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甘肃定西 743000;定西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甘肃定西 743000;定西市水利科学研究所,甘肃定西 7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 0 引言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海拔3 495 m 的沟壑山,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渭源、陇西两县后,于鸭儿峡出定西界注入天水市,继而流经陕西省,于潼关入黄河,干流总长818 km,流域面积为13.5 万km2,多年平均

径流量为102.5 亿m3,输沙量为5.42 亿t。渭河干流定西段长94 km(渭源段48 km,陇西段46 km),占干流总长的11.5%,流域面积3 59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66%[1]。笔者试通过对渭源县和陇西县的水文水资源评价,分析渭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河流的开发管理和环境综合保护提供参考。 1 流域降水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水资源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流运动及大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存在丰枯水周期交替发生的规律。 1.1 渭源县降水特征分析 1.1.1 降水量逐年演变分析 选择渭源县城区雨量站 1997~2017 年降水量观测资料,用逐年面平均降水量表 示渭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演变情况,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渭源县1997~2017 年降水量演变Fig.1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from 1997 to 2017 of Weiyuan County 由图1 可知,渭源县年降水量在290~680 mm之间变化,年降水量波动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2003 年的680 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97 年的290 mm,最 大值为最小值的2.35 倍。该区域连续丰水年偏丰程度和连续枯水年偏枯程度都比较严重,有丰水年、枯水年变化幅度大的特征。统计该流域连续两年及以上连丰、连枯出现的次数,结果表明,连丰年出现的次数比连枯年出现的次数多。为滤掉小的波动,突出趋势变化,使周期性更加清楚地反映年际变化,笔者采用3 年、5 年、7 年的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对年际降雨量进行修匀,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渭源县1997~2017 年滑动平均降水量演变Fig.2 Moving average precipitation evolution from 1997 to 2017 of Weiyuan County

渭河流域水文概况

渭河流域陕西段污染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摘要: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严重恶化,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渭河水环境的变化,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1991-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流域陕西段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污染因子的污染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渭河流域污染因子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26个县市,至潼关入黄河,全长818km,总流域面积6.25×104km2.陕西境内河长共502km, 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市(区)。流域面积3.38×104km2,分别占渭河全长和总流域面积的61.37%和53.79%[1]。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该流域不仅是陕西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区域,而且是陕西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这里聚集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0%的生产总值[2]。它的存在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农业灌溉的基础,也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渭河的水质极度恶化,各项指标严重超标,据省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2004年渭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经超过6亿吨,其中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27万吨[2],渭河即将成为陕西关中最大的"纳污水道"和黄河最大的污染源之一。陕西省政府曾于1999年下令关闭了500多家小造纸厂,随后又关停了一批治理无望、污染严重的企业,并对249家企业投资4亿多元,进行污染控制治理,近年达标排放率保持在90%以上。特别是2001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停产企业"偷开偷排"和"十五小"企业的死灰复燃进行了严厉打击,巩固了达标的成果。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河道缺乏必要的生态用水,因而污染的速度仍在加剧。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渭河水污染情况,本文根据陕西省环保局 1991-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的断面资料,对造成渭河水污染严重的CODMn、NH3-N污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利于为渭河进行更好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1 断面选择与评价标准 1.1 断面选择 选择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13个监测断面(林家村、卧龙寺桥、虢镇桥、常兴桥、兴平、南营、咸阳铁桥、天江人渡、耿镇桥、新丰镇桥、沙王渡、树园、潼关吊桥)作为评价断面,评价断面的控制河长493公里。

景观用水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The reuse of urban recycling water—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scenic environment use 实施日期:2003-05-01 发布日期:2002-12-20 引言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满足缺水地区对娱乐性水环境的需要。 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不同于天然景观水体(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V类水域),它可以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或大部分由再生水组成;而天然景观水体只接受少量的污水,其污染物本底值很低,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较强。因此,本标准的内容不仅包括水质指标,还包括了使用原则和控制措施。 本标准在水质指标的确定方面以考虑它的美学价值及人的感官接受能力为主,在控制措施上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为主导思想,着重强调水体的流动性。 前言 为贯彻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方针,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镇节约用水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镇污水资源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制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目前拟分为五项: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补充水源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本标准为第三项。 本标准是在CJ/T 95—2000《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与CJ/T 9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提出了再生水的使用准则。 ——根据《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将再生水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方式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景观环境用水取代了原来的景观水体,明确了水景类作为景观环境用水的一部分的概念。 ——细分了景观环境用水的类别,将原来的CJ/T 95—2000中的人体非直接接触和人体非全身性接触替换为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和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两大类别,同时每个类别又根据水质要求的不同而被分为河道类、湖泊类与水景类用水。 ——放宽了消毒途径,对于不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再生水的现场回用情况,不限制采用加氯以外的其他消毒方式。 ——考虑了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毒理学指标。 ——水质指标共计14项,对原来的CJ/T 95—2000中的水质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增加了3项:浊度、溶解氧、氨氮;删减了5项:化学需氧量、溶解性铁、总锰、全盐量、氯化物;替换了2项:以粪大肠菌群替换了大肠菌群,以总氮替换了凯氏氮)。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CJ/T 95—200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计算

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计算 张晓;罗军刚;陈晨;解建仓 【摘要】[目的]将动态规划引入河流纳污能力计算,以解决传统算法中水质目标质量浓度难以确定、纳污能力可能出现负值及纳污能力难以达到最大的问题.[方法]在传统纳污能力算法的基础上,以河流纳污能力最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纳污能力优化算法,并以渭河干流陕西段为例进行实例检验.[结果]利用建立的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算法,计算得到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纳污能力结果为59 618.88 t/年,传统算法的结果为58 377.45 t/年,表明优化算法较传统算法可以得到更优的纳污能力,而且优化算法计算所得的纳污能力为水域纳污能力定义中所强调的“最大数量”,同时优化算法可以得到确切的水质目标质量浓度且可以避免纳污能力出现负值.[结论]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算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纳污能力计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2)010 【总页数】7页(P218-224) 【关键词】河流;纳污能力;动态规划;优化算法 【作者】张晓;罗军刚;陈晨;解建仓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X522 水域纳污能力[1](也称水环境容量)是指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潘建波等[2]运用一维水体纳污计算模型对松花江流域的水体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刘伟等[3]提出基于MIKE11模型的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松花江流域;周洋等[4]利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采用段首控制高功能区和段末控制低功能区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渭河陕西段纳污能力;徐仲翔等[5]在WASP7.3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河流纳污能力的解析公式法,并用于兰江流域COD的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以上学者虽然通过运用不同的模型及方法计算了河流的纳污能力,然而由于难以获得河流纳污能力的实测值,因此,所计算的纳污能力是否为定义中所强调的“最大[6-8]”很难确定。同时,目前的各种模型[9-13]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着水质目标质量浓度难以确定、纳污能力可能出现负值等问题。为了从优化的角度去探求纳污能力的最大值,本研究基于优化的思想,以纳污能力最大为目标,建立基于动态规划的河流纳污能力优化计算模型及方法,以获得河流最优的纳污能力,同时解决河流水质目标质量浓度难以确定、纳污能力出现负值等问题,以期为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提供支持。 1 河流纳污能力优化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1.1 纳污能力传统计算模型 2010年颁布的《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给出了不同水域纳污能力的计算模型。对于适应于污染物在横断面上均匀混合的中、小型河流的一维模型,其计算模型如下。

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宝鸡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4年) 为进一步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省政府2011年12月2日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和渭河水质三年变清的要求,依据省、市政府签订的渭河治理目标责任书和《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渭河污染治理现状 (一)“十一五”渭河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果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渭河治理、宝鸡先行”的要求,将生态环保列入全市十件大事。通过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渭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我市渭河干流出境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截止2011年,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52%;魏家堡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50.7%,氨氮较2005 年下降了63.5%;小韦河出境断面COD较2005年下降了92%,氨氮较2005年下降了69%。十一五期间,在我市GDP年均增长14.6%的情况下,万元GDP排放总量平均下降了11.3%,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 (二)渭河污染现状 虽然渭河水质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省政府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渭河干流出境、渭河支流小韦河出境、魏家堡引水渠监控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无法稳定达标。随着百万人口大城市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呈10%左右的速度递增,渭河水质改善面临巨大压力。(三)渭河污染的主要成因 一是工业污染结构性特点突出。我市造纸、化工等涉水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渭河流域,尽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淘汰了部分产能,但这些行业仍然是渭河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渭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国控、省控污染源共38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580吨和603吨,分别占我市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的93%和95%以上。这些高污染行业排污强度大、治理难,也是规避监管、违法排污的重点对象。 二是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低。虽然我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但一些城镇的配套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沿渭重点镇大多数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排河流。部分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能力差、氨氮排放达标率低、污水收集率低、运营经费短缺以及处理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三是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因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及农村养殖造成的污染是渭河污染的重要原因。据我市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化学需氧量的70%,氨氮占25%。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氨氮占28%、总氮占23%、总磷占76%,农业源的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有效控制和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四是生态基流不足。全省渭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6,且全年60%以上水量集中在丰水期(每年的6月份至10月份)。枯水期,渭河干流水基本为生活和工业废水的综合,生态水严重不足。我市渭河林家村至眉县魏家堡段生态水量严重不足,枯水期市区段几乎断流,导致河流丧失自净功能,直接影响渭河水质。除丰水期外,小韦河成为上游生活污水纳污渠,基本无自净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