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显祖宣皇帝爱新觉罗·塔克世 1571年—1583年

1 显祖宣皇后喜塔腊·额穆齐大福晋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2 哈达那拉·肯姐继室福晋子:巴雅喇

3 李佳氏子:穆尔哈齐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帝1616—1626 (1559-1636) 68岁1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侧福晋 1588年10月-1603年(1575-1603) 29岁皇太极

2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1626年 37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殉葬

3 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正室大福晋褚英、代善女:东果格格

4 继妃富察·衮代继室大福晋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

古济

5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侧福晋、寿康太妃侧妃那拉氏侧福晋巴雅喇

7 侧妃叶赫那拉·怜儿

7 侧妃哈达那拉·阿敏(阿敏格格)

8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阿巴泰女一

9 庶妃兆佳氏阿拜

10庶妃钮祜禄氏汤古代、塔拜

11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哥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12庶妃西林觉罗氏赖慕布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女一

14乐妃李惠霞乐妃回族人

15庶妃德因泽宫人、庶福晋殉葬

16庶妃博尔济吉特氏安布福晋 1612-1644

17庶妃绰奇德合母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帝1626—1643

1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福晋、中宫大福晋(清宁宫)、皇后、皇太后

1614年4月-1649年4月51岁逝世女三

2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西宫侧福晋(永福宫)、皇太后、太皇太后、昭圣皇太后

1636-1687年12月11日女:雅图、阿图、淑哲子:福临 75岁

3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宸妃、东宫大福晋(关雎宫) 1636-1641 33岁逝世子一,二岁殇

4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林丹汗妃(囊囊太后)贵妃、麟趾宫贵妃 1636-1675博穆博果尔女一

5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林丹汗妃窦土门福晋(苏泰太后)淑妃、东宫侧福晋(衍庆宫)1636-1668

6 元妃钮祜禄氏洛博会

7 继妃乌拉那拉氏豪格、洛格女一

8 侧妃叶赫那拉氏硕塞

9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二

10庶妃那拉氏高塞女二

11庶妃奇垒氏和硕建宁公主

12庶妃颜扎氏叶布舒

13庶妃

伊尔根觉罗氏常舒

14庶妃韬塞

15庶妃女一

16庶妃

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皇帝1643—1661

1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荣惠皇后、皇太后、仁宪皇太后 1654年6月-1661年

2 孝康章皇后佟佳·念锦庶妃、皇太后、慈和皇太后 1661年玄烨

3 孝献皇后董鄂·乌云珠贤妃、皇贵妃 1656年10月12日-1660年9月23日荣亲王

4 静妃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皇后、静妃 1651年1月-1653年

5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荣贵淑妃、追谥皇考淑惠妃 1713年10月逝世

6 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春儿恭妃、追谥皇考恭靖妃

7 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玉华端妃、追谥皇考端顺妃

8 宁愨妃董鄂花束子贵人、宁妃、追谥皇考宁愨妃福全

9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

10贞妃董鄂·宛如贞妃、追谥皇考贞妃 1661年殉葬11恪妃石氏恪妃、追谥皇考恪妃居永寿宫

12庶妃穆克图氏永干,八岁殇

13庶妃巴氏钮钮,二岁殇,世祖长子。女二,一六岁殇,一七岁殇

14庶妃陈氏常宁

15庶妃唐氏奇授,七岁殇

16庶妃钮氏隆禧

17庶妃杨氏和硕恭愨公主

18庶妃乌苏氏女一,八岁殇

19庶妃那拉氏女一,五岁殇

20庶妃牛氏福晋

21庶妃为笔什赫额捏氏福晋

22庶妃塞母肯额捏氏福晋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皇帝1661—1722

1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芳仪皇后1665 1665年7月-1673年10月7日(1654-1674)22岁胤礽

2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东珠妃、皇后1678 1677年8月22日-1678年2月26日

3 孝懿仁皇后佟佳·仙蕊贵妃、皇后 1677年8月-1689年7月9日收胤禛为养子皇八女

4 孝恭仁皇后乌雅·德宛德嫔1678、德妃1690、仁寿皇太后 1723年5月23日 64岁

胤禛、胤祚、允禵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

5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和双和嫔、和妃、贵太妃1700年12月-1768

年3月14日

(1683-1768)86岁逝世一女殇

6 敬敏皇贵妃章佳·阿秀庶妃、追谥敏妃 1699年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

7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贵妃1700、皇考皇贵妃1722、皇祖寿祺皇贵太妃1735(1668-1743)76岁

8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1681 1681年12月-1694年11月3日胤誐一女殇

9 顺懿密妃王氏如玉密嫔、密

妃1722、密太妃1735 1744年胤

禑、胤祿、胤祄8岁殇

10纯裕勤妃陈氏勤嫔1718、勤妃1722、勤太妃1735 1718年12月-1753年胤礼

11惠妃那拉·芷珠惠嫔1677、惠妃1681 1677年8月-1732年4月7日 70岁以上承庆、胤禔

12宜妃郭络罗·桑榆宜嫔1677、宜妃1681 1677年8月-1732年8月25日70上胤祺、胤禟、胤禌

13荣妃马佳·云妞儿荣嫔1677、荣妃1681 1677年8月-1727年3月6日 70岁以上

承瑞、赛音察浑、固伦荣宪公主、长华、长生、胤祉(儿子中唯一成人)14定妃万琉哈氏定嫔、皇考定妃1722 1757年4月7日 97岁逝世允祹(履亲王)

15宣妃博尔济吉特氏宣妃1717 1717年册封 1735年逝

16成妃戴佳·成韵成嫔、成妃1717 1740年逝世70岁以上胤祐。

17良妃卫婵宫人、良嫔1700、良妃 1700年12月-1711年11月12日40岁以上胤禩

18平妃赫舍里氏追封平妃1696年逝世允示几

19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 1669年4月12日未册即逝

20庶妃钮祜禄氏皇二十女

21庶妃张氏皇四女

22庶妃王倩皇十六女

23庶妃刘氏皇十七女

24敬嫔章佳氏或王佳氏敬嫔

25端嫔董氏端嫔1677 皇二女 60岁以上

26僖嫔赫舍里氏僖嫔1677 1702年逝世 40岁以上

27通嫔那拉氏贵人、通嫔、皇考通嫔1723 1744年逝世万黼、允禶、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

28襄嫔高氏襄嫔胤禝一女殇

29谨嫔色赫图氏谨嫔胤祜

30静嫔石傲霜静嫔、皇考贵人1722、皇祖静嫔1735 1758年逝世 60岁以上胤祁

31熙嫔陈氏熙嫔胤禧

32穆嫔陈氏穆嫔胤祢

33安嫔李氏安嫔 60岁以上。

34郭络罗贵人固伦恪靖公主

35那拉贵人那丹珠之女

36那拉贵人骁骑校昭格之女

37布贵人兆琳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

38伊贵人易氏 1728年逝世约七十多岁

39袁贵人皇六女和硕愨靖公主、允示禹40陈贵人陈秀女皇十五子允禐

41马贵人 1716年逝世

42尹贵人

43新贵人 1716年逝世

44文贵人

45蓝贵人

46伊贵人

47布贵人

48常贵人

49勒贵人

50色常在

51路常在

52寿常在

53常常在

54瑞常在

55贵常在

56徐常在 1702年逝世57石常在

58尹常在

59灵答应 1768年逝世60晓答应

61

庆答应

62秀答应

63治答应

64妙答应

65牛答应

66双答应

67春答应

68-79

待查

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皇帝1722—1735

1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舒兰皇后1723年-1731年9月弘晖

2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兰欣熹妃、熹贵妃、皇太后、崇庆皇太后 1723年-1777年1月弘历

3 敦肃皇贵妃年秋月贵妃、皇贵妃 1723年-1725年11月福宜、福惠、福沛

4 纯懿皇贵妃耿氏裕嫔、裕妃、裕贵妃 1723-1784年1月(1689-1784)96岁逝世弘昼

5 齐妃李桂芳齐妃 1723年-1737年 60岁逝世弘昐、弘昀、弘时、和硕怀恪公主

6 谦妃刘谦莹谦嫔、谦妃 1723-1768 54岁逝世弘瞻

7 宁妃武淑宁宁嫔、追封宁妃 1734年5月24日

8 懋嫔宋氏懋嫔二女

9 郭贵人

10李贵人

11张贵人

13海贵人

14老贵人 1736年逝15马常在

16那常在

17李常在

18春常在

19高常在

20常常在

21顾常在

22吉常在(原称吉官)

23英答应(原称兰英)

24德答应

25汪答应

26苏格格

27张格格

28伊格格

30 马佳氏云惠

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皇帝1735—1796

1 孝贤纯皇后富察·英琦嫡福晋1727、皇后1737 1737年12月4日-1748年3月11日(1712-1748) 37岁皇长女、永琏、固伦和敬公主、永琮

2 孝仪纯皇后魏佳·小玉魏贵人、令嫔1746、令妃1749、令贵妃1759、令皇贵妃1765

初谥令懿皇贵妃 1745年-1794年1月29日(1727/10/23-1775/2/28)49岁

固伦和静公主、永璐、和硕和恪公主、颙琰、皇十六子、永璘

3 皇后乌拉那拉·景娴娴妃1737、娴贵妃1745、娴皇贵妃、皇后1748 1737年-1748年3月11日

(1718-1767)49岁永璂、永璟、皇五女

4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侧福晋、贵妃1737、皇贵妃 1737年-1745年1月25日不满35岁

5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侧福晋、纯嫔、纯妃1737、纯贵妃1745、纯皇贵妃1760

(1713-1761)48岁永璋、永瑢、和硕和嘉公主

6 庆恭皇贵妃陆佳氏贵人1736、庆嫔1751、庆妃1759、庆贵妃1765 (1724-1774)51岁

7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侧福晋、追封哲妃1736、追封皇贵妃1745 1735年逝世永璜

8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贵人、嘉嫔1737、嘉妃1741、嘉贵妃1749(朝鲜人)1755年11月15日

38岁左右永珹、永璇(87岁逝世)、永瑆(成亲王)

9 婉贵妃陈佳氏侧福晋、贵人1736、婉嫔1749、婉妃1795、婉贵太妃1801

1737年-1807

年2月2日(1717-1807)92岁

10颖贵妃巴林氏颖贵人、颖嫔1751、颖妃1759、颖贵妃、颖贵太妃1798

(1731-1800)70岁收永璘为养子

11愉贵妃珂里叶特·海佳侧福晋、海贵人1736、愉嫔1741

、愉妃1745

(1714-1792/5/21) 79岁永琪

12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循嫔1776、循妃1795 1797年逝世 40岁

13忻贵妃戴佳氏入宫1753、忻嫔1754、忻妃1763 1764年逝世 30岁左右

14晋妃富察氏答应、贵人、晋妃1820、皇祖晋太妃1822 1763-1822

15容妃和卓氏玛弭尔或喀丝丽和贵人1760、容嫔1763、容妃1768 1760年2月4日-1822年

回族人(1734--1788)55岁香妃

16舒妃叶赫那拉氏贵人1741、舒嫔1741、舒妃1749 1741年-1777年(1728-1777)50岁永玥

17敦妃汪佳·云苓永常在1763、永贵人1771、敦嫔1771、敦妃1774、敦嫔1778、敦妃

1762年-1806年(1746-1806)61岁生固伦和孝公主

18顺妃钮祜禄·尹珠常贵人1766、顺嫔1768、顺妃1776、顺贵人1788 (1748--1788)41岁

19豫妃博尔济吉特·赛丽雅多贵人1758、豫嫔1759、豫妃1764

(1730-1774)45岁

20诚嫔钮祜禄氏 1758-1784年逝世

21仪嫔黄佳氏格格、追封仪嫔1736 1736前逝世

22怡嫔柏氏贵人、怡嫔1741 1757年逝世

23恂嫔霍硕特氏或郭氏郭常在1759、郭贵人1760、追封恂嫔1762

1761年逝世

24诚嫔钮祜禄氏兰贵人1757、诚嫔1776 1784前逝世

25慎嫔拜尔葛斯氏伊贵人1759、慎嫔1762 1765年逝世

26恭嫔林氏林常在、林贵人1751、恭嫔1795 1805年逝世 70余岁

27白贵人白常在1750、白贵人1795 1805前逝世

55岁以上

28金贵人金常在1776、金贵人1777 1778左右逝

29慎贵人

30新贵人新常在1762 1775左右逝

31瑞贵人索淖洛氏瑞贵人1755后封 1766左右逝世

32福贵人福常在1763 1765年逝世33秀贵人 1745年逝世34寿贵人柏佳氏那常在1764、寿贵人1795、寿太贵人1796 1809年逝世 50岁以上

35鄂贵人西林觉罗氏鄂常在1750、鄂贵人1795、鄂太贵人1796 1808年逝世 60岁以上

36武贵人武常在1764、武贵人1780 1781年逝世37陆贵人/禄贵人禄常在1760、陆贵人1775 1788左右逝世

38张常在张氏 1745年逝世

39宁常在宁常在1763 1781前逝世

40揆常在揆氏揆常在1760

41平常

在平常在1768 1778前逝世

清仁宗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皇帝1796—1820

1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青瑜嫡福晋1774、皇后1796 1796-1797(1760生)38岁旻宁

2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绮雪侧福晋、贵妃1796、皇贵妃1797、皇后1801、皇太后1820、恭慈皇太后

1801

-1849(1776-1849)74岁绵愷、绵忻

3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如玥如贵人、如嫔1805、如妃1810、皇考如贵妃1820、

皇考如皇贵妃1846居寿安宫、皇祖如皇贵太妃1850 1860年逝世 74岁绵愉

4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諴妃1796、諴贵妃1808、皇考諴皇贵妃1820、皇考諴禧皇贵妃 1833年逝世

5 华妃侯佳·玉莹莹嫔1796、华妃1801 1804年逝世

6 信妃刘佳氏信贵人、信嫔1808、皇考信妃1820 1822年逝世

7 庄妃王佳氏春贵人、吉嫔1801、庄妃1808 1811年逝世

8 恕妃完颜氏追封恕妃1796 1796年逝世

9 简嫔关佳氏格格、追封简嫔 1796前逝世

10逊嫔沈佳·吟秋格格、追封逊嫔 1796前逝世

11恩嫔乌雅·沅淇恩贵人、皇考恩嫔1820 1846年逝世

12荣嫔梁欣荣荣贵人、荣嫔 1801年逝世

13安嫔苏完尼瓜尔佳·安茜宫女、常在、皇考安嫔1820 1837年逝世

14淳嫔董佳·尔淳淳贵人、淳嫔1801 1819年逝世

15吉嫔王永吉

16玉贵人

17芸贵人

18

19

20

清朝太后一览表

徽号谥号姓氏享年在位 顺治朝:无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 51 19年中宫皇后 (1614-1643),7年太后(1643-1649)【顺治嫡母】 昭圣孝庄文博尔济吉特氏 75 19年庄妃(1625-1643),19年太后(1643—1661).27年太皇太后(1661—1688)【顺治生母】 康熙朝仁宪孝惠章博尔济吉特氏 77 8年中宫皇后 (1654-1661),57年太后(1661-1717)【康熙嫡母】 慈和孝康章佟佳氏 24 9年佟妃(1653-1661),3年太后(1661-1663)【康熙生母】 雍正朝:仁寿孝恭仁乌雅氏64 41年德妃(1681-1722),半年太后【雍正生母】 乾隆朝:崇庆孝圣宪钮祜禄氏86 8年熹妃 (1723-1730),6年熹贵妃(1730-1735),43年太后(1735-1777)【乾隆生母】 嘉庆朝:无孝仪纯魏佳氏 49 以皇贵妃名义统摄六 宫10年,追赠孝仪纯皇后【嘉庆生母】 道光朝:无孝淑睿喜塔腊氏 38 1年中宫(1796年正月-1797年2月,农历)【道光生母,嘉庆原配嫡后,清朝唯一生育皇帝的嫡皇后】 恭慈孝和睿钮祜禄氏74 23年中宫(1799-1821),29年太后(1821-1849)【道光嫡母,嘉庆继后】 咸丰朝:无孝全成钮祜禄氏 32 中宫7年(1834-1840)【咸丰生母,道光继后】 康慈孝静成博尔济吉特氏 44 以皇贵妃后宫名义统摄六宫11年(1840-1850),皇考太妃5年(1851-1855),康慈皇太后9天,追尊孝静成皇后【咸丰养母,清朝唯一一个既不是皇帝生母又不是皇帝嫡母而册封的太后】 同治朝:慈安孝贞显钮祜禄氏 45 10年中宫(1852-1861), 两朝太后21年(1861 -1881)【同治嫡母】 慈禧孝钦显叶赫那拉氏 74 懿贵妃5年(1857-1861),两朝太后48年(1861-1908)【同治生母】 光绪朝:同上 宣统朝:隆裕孝定景叶赫那拉氏46 中宫20年(1889-1908),太后4年(1908——1912)【光绪嫡后】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清代后宫嫔妃首饰大全(一)扁方

扁方. 扁方是梳两把头最主要的东西,相当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以真发分成两把,当然“扁方”起着骨干作用.扁方的制作有整块玉的、翡翠的,也有用金胎镶玉、镶翠、镶其他珠宝的,或金錾花、或银镀金等等. 金錾花双喜扁方 玳瑁镶珠嵌玉石花卉扁方:长32厘米,宽2.9厘米.玳瑁质地,头尾均银镀金累丝嵌碧玺,珍珠,翠,青金石的海棠花图案 金镶珠镂空扁方:长34.3厘米,宽3.3厘米.中镂空图案,两端共镶珠93颗. 扁方很好看啊,我觉得比那个佃子好看了,不过扁方是缠在头发里的,做那么精致干嘛呀,难道黄桑临幸还帮妃子拆头发么?! 金累丝嵌珠五凤钿:钿长30厘米,宽23厘米,高14厘米。钿以纸板为形,点翠为饰。通身共有金累丝凤十四只,上嵌珍珠,宝石。每只凤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宝石等贯穿的流苏。钿后有流苏垂饰。 银镀金累丝嵌珠宝扁豆、蝴蝶、飘带簪; 银镀金嵌宝蝴蝶簪:银镀金双针,点翠嵌珠宝、蝴蝶、白玉、珊瑚菊花 银镀金广片蝴蝶簪 通草蝴蝶头花簪; 金镶珠石秋叶蝴蝶簪.; 银镀金嵌珠石蜻蜓簪; 银镀金嵌珠宝蜻蜓簪 银镀金嵌珠宝簪 银镀金嵌宝玉蟹簪 金镶珠宝蟾簪 金镶料艾叶蟾簪 银镀金嵌翠花碧玺佛手簪(女主 金镶宝石云芝簪(福晋 银镀金点翠碧玺花簪(福晋,李氏 金镶宝石花簪 银镀金碧玺穿珠点翠花簪( 银镀金花盆簪 金镶宝石菊花簪(李氏 蓝宝石簪(钮钴禄 珍珠簪(女主,李氏 银镀金嵌翠石耳挖簪;银镀金嵌翠石耳挖簪;翠镂雕双钱鱼簪; 金镶珠点翠如意簪 银镀金点翠簪 银镀金嵌宝花盆簪 银镀金嵌宝石婴戏簪 银镀金东升簪 银镀金嵌珠宝簪 银镀金镶珠娃娃瓶簪 银镀金嵌珠石花篮簪

清朝妃子等级

后宫之主(凤品):皇后(1名) (持有凤印,可以将庶二品及以下妃嫔废去。) 祥风品:地位在四妃之上:皇贵妃(两名) 正一品:贵妃德妃贤妃淑妃【贵妃为首,地位依次递减,各一名】 从一品:夫人【有一字封号,三名】 庶一品:妃【有一字封号,六名】 正二品:贵姬【有一字封号,四名】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庶二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三品:贵嫔【有一字封号,四名】 庶三品:嫔【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四品:婕妤【有一字封号,三名】 从四品:贵仪【有一字封号,二名】 庶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正五品:充仪充媛充容充华【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五品:姬【有一字封号,五名】 庶五品:容华婉容【有一字封号,各三名】 正六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贤仪微仪【有一字封号,各一名】 从六品:良媛良娣【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庶六品:小仪小媛【有一字封号,各两名】 正七品:贵人【有一字封号,各六名】 从七品:美人才人良人【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庶七品:常在【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正八品:选侍【有一字封号,人数不限】 从八品:娘子舞涓【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八品:宝林娱灵【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九品:芳婉柔婉【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九品:顺常顺成【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九品:承徽列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十品:御女采女【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从十品:答应【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庶十品:充衣承衣刀人更衣【无封号,称呼时将姓氏放在前,人数不限】 正八品:御女、淑女 从八品:答应

清朝后妃列表

清朝后妃列表 清显祖宣皇帝爱新觉罗·塔克世 1571年—1583年 1 显祖宣皇后喜塔腊·额穆齐大福晋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2 哈达那拉·肯姐继室福晋子:巴雅喇 3 李佳氏子:穆尔哈齐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帝1616—1626 (1559-1636) 68岁1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侧福晋 1588年10月-1603年(1575-1603) 29岁皇太极 2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1626年 37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殉葬 3 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正室大福晋褚英、代善女:东果格格 4 继妃富察·衮代继室大福晋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

古济 5 侧妃博尔济吉特氏侧福晋、寿康太妃侧妃那拉氏侧福晋巴雅喇 7 侧妃叶赫那拉·怜儿 7 侧妃哈达那拉·阿敏(阿敏格格) 8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阿巴泰女一 9 庶妃兆佳氏阿拜 10庶妃钮祜禄氏汤古代、塔拜 11庶妃嘉穆瑚觉罗·真哥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12庶妃西林觉罗氏赖慕布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女一 14乐妃李惠霞乐妃回族人 15庶妃德因泽宫人、庶福晋殉葬 16庶妃博尔济吉特氏安布福晋 1612-1644 17庶妃绰奇德合母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帝1626—1643

1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福晋、中宫大福晋(清宁宫)、皇后、皇太后 1614年4月-1649年4月51岁逝世女三 2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庄妃、西宫侧福晋(永福宫)、皇太后、太皇太后、昭圣皇太后 1636-1687年12月11日女:雅图、阿图、淑哲子:福临 75岁 3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宸妃、东宫大福晋(关雎宫) 1636-1641 33岁逝世子一,二岁殇 4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林丹汗妃(囊囊太后)贵妃、麟趾宫贵妃 1636-1675博穆博果尔女一 5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林丹汗妃窦土门福晋(苏泰太后)淑妃、东宫侧福晋(衍庆宫)1636-1668 6 元妃钮祜禄氏洛博会 7 继妃乌拉那拉氏豪格、洛格女一 8 侧妃叶赫那拉氏硕塞 9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二 10庶妃那拉氏高塞女二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简介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详细介绍

道光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的详细介绍 清朝皇帝——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道光的四位皇后 第一任皇后,: 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时宣宗道光帝为皇子,元年,仁宗嘉庆帝册封其为嫡福晋。十三年正月戊午逝世,无子。道光帝即位后,追册谥曰。 第二任皇后,: 孝慎成皇后(1790—1833年)佟佳氏,道光帝皇后。三等承恩公舒明阿女。道光帝为皇子时,嫡福晋钮钴禄氏(即孝穆成皇后)

于嘉庆十三年逝世,后嘉庆帝册封佟佳氏为继嫡福晋。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时生道光帝长女,公主早夭。道光帝即位后,佟佳氏被立为皇后。道光十三年四月己巳,崩,谥曰孝慎皇后,葬清东陵龙泉峪。 第三任皇后,: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女。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孝全成皇后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二任皇后。道光元年七月封为全嫔,三年十一月二十五册晋全妃,五年二月二十生皇三女。四月十三晋全贵妃。六年四月初六生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十一年六月初九生皇四子奕詝(帝),十三年八月十五晋称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一月立为皇后。二十年(1840年)正月十一崩,寿三十三。十七日宣宗赐谥孝。 第四任皇后,: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大概生于嘉庆九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七月初九日崩,享年44岁。 道光的妃子

清朝皇帝的后宫结构

清朝皇帝的后宫结构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规定尽管十分严格,但各皇帝妃嫔数目的多少出入较大。康熙、乾隆的妃嫔都大大超过规定,而同治、光绪等又远没有那么多的妃嫔。清朝宫女人数比明朝减少,按定制在三百人以下,实际上也不止此数。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皇后(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6人) 嫔(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6人) 贵人(五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宫次:皇后坤宁宫东宫西宫 位次:皇后(1)皇贵妃(2)贵妃(2)妃(4)嫔(9)贵人(数名)常在(数名)答应(数名)

古代各朝后妃等级

中国古代后妃等级制度 1、上古时期 昔帝喾有四妃,以象后妃四星。其一明者为正妃,余三小者为次妃,帝尧因焉。至舜,不告而娶,不立正妃,但三妃而已,谓之夫人。 2、夏 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合十二人 3、商 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 (在商朝有时有并后(同时有两个王后)的情况) 4、周 《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 共121人 5、秦 在先秦后妃之制还比较简单,王之妻称后,其他妃妾称号不变。 王之主要妾及诸侯之妻称夫人。 6、汉朝 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武帝时增加婕妤、娙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依,各有爵位。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娙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初开国时,后宫位号被大量删减,只剩贵人、美人、宫人、采女等四等级,且人数不定。) 7、三国;两晋;南北朝 1)魏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 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 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夫人,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清朝皇后嫔妃的服饰(图)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有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金簪 簪子是满族妇女梳各种发髻必不可少的首饰。通常满族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饰金、银、珠玉、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

簪、龙头簪等。簪子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骨簪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材料,另外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种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关以后,由於受到汉族妇女头饰的影响,满族妇女,特别是宫廷贵妇的簪环首饰,就越发的讲究了。如乾隆

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办六十大寿时,在恭进的寿礼中,仅各种簪子的名称就让人瞠目结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等等。这些发簪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上,无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点翠钿子

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分两种类型。一是实用簪,多用於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於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现故宫内珍藏的多幅宫廷写实画,都有后妃戴簪的描绘。从图上看,她们有的将簪戴在发髻正中,有的斜插在发髻的根部。后妃们头上戴满了珠宝首饰,发簪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后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宝为质地,制作工艺上亦十分讲究,往往是用一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如北京故宫珍藏的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制成的,簪梃即是寿字的最后一笔。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盘肠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饰中之佳作。此外还有金质的福在眼前管、喜鹊登梅簪、五蝠捧寿簪等以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而受到瞩目。还有金质底上镶嵌各种珍珠宝石的头簪,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

清朝皇帝的婚姻

清朝皇帝的婚姻-龙凤呈祥 皇帝结婚是国家的盛典,被列在传统的吉、嘉、军、宾、凶“五礼”中的嘉礼,为与普通百姓的婚礼相区别而 称大婚。清代入关后的10位皇帝中,有5位皇帝在即位前已成婚,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时年岁太小,根本来不及结 婚,清王朝就被推翻了,因而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大婚典礼的皇帝仅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皇帝。 祥龙聘瑞凤,帝皇的婚姻本应为天下第一绝配佳偶,可是这四位在位皇帝结婚的对象大多是为了巩固皇权而 不得不实行的政治婚姻,清朝初期顺治、康熙二帝所聘的皇后,是以巩固大清政权为首要条件;而清朝晚期慈禧 太后是为了自己能够得以控制皇权,亲下懿旨为皇帝选择后妃。太多的政治色彩而酿成诸多不幸,江山与爱情, 永远是帝王两难的抉择。 但是皇帝结婚作为国家盛典,必须隆重地祭拜天地神明,敬尊先祖高堂,诏告臣僚百姓。清代皇帝大婚礼仪 浩繁,沿袭了中原历代传统婚礼的主流程式,但也融合了统治民族满族的习俗。既展示了皇家尊贵至极的奢华, 也彰显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演绎出一个时代的婚礼经典。 婚姻制度 皇帝可以娶多少后妃 中国历代帝王的后宫无不美女如云,清朝也不例外。然而在16世纪末,努尔哈赤刚开始进行统一女真族各部 落的战争时,还没有什么后妃制度,汗王的妻室既没有号位,也不分等级,一律都称福晋。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后,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帝制的建立与改革,宫廷内的后妃制度也逐步开始建立。康熙帝以后,典制完备,后 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统辖六宫。以下是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12宫,辅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3级,都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尽管制度规定得十 分严格,但是各朝妃嫔数目的多少实际上并未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盛世皇帝康熙、乾隆帝在位的时间都超过60年 ,多年迎娶的嫔妃总数大大超过规定,而清朝晚期,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相对较受慈禧太后挟制,远远没有那么 多的嫔妃。另外嫔妃受晋封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谁能成为后宫之主 清代皇后的确立经历了两种形式,一为从某一满蒙贵族家的女儿中直接指定;另为在八旗家的女儿中选择秀 女后再通过复选指立。 清王朝入关早期,顺治、康熙帝年幼即位,各种朝政尚未完善,时局不稳,所以主要采取了直接指立的形式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大清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44年开始为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对外称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或简称中国。 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9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统治中原的明朝被李自成所灭,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质统治者。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清军基本控制中国大陆。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2.21-1626.9.30) 性别:男民族:满族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 日)

属相:羊卒年:明天启六年、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9月30 日)享年:67岁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清太祖陵寝:福陵(沈阳东陵)父亲:塔克世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子女:16子,8 女继位人:皇太极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最失意:兵败宁远最不幸:父、祖父觉昌安被杀害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最擅长:谋略最沮丧:兵败宁远 清世祖顺治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公历3月15日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

清朝皇帝列表简介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 清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它前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西藏、云南。自鸦片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入关前传两帝,入关后传十帝,其中病死的十帝,被暗杀的一帝,受伤致死的一帝。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详解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 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 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据满洲实录, 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在位1 627年-1643年)

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军事家,政治家。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病逝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清世祖:(在世1638年-1661年;在位1644年-1661年) 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

嘉庆帝后妃列表

嘉庆帝后妃列表 嘉庆帝是乾隆之后,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入关之后的第五位。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在圆明园出生,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十五岁的时候,举行大婚,娶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喜塔拉氏。后来嘉庆帝继位后,喜塔拉氏被封为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喜塔拉氏十五岁的时候被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喜塔拉氏与嘉庆帝同岁,且比嘉庆帝大四十多天。喜塔拉氏一生为嘉庆帝,诞育了两女一子,第二女和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以及第二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 喜塔拉氏为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不过其父的头癣,多为追封,实际上喜塔拉氏的出生一般。祖上阿塔在后金时期仅为正白旗包衣,其家族繁衍七、八代后,至嘉庆朝,孝淑皇后之父和尔敬额也不过才是名总管内务府大臣。至于她为什么能凭借一般的出生,做了皇子的正妃,应当是通过正常的选妃途径,而没有涉及政治权利。以一介包衣,成为嫡后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情。不过可惜的是,在嘉庆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岁。谥孝淑皇后,道光、咸丰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嘉庆帝在喜塔拉氏死后,娶了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继后

孝和睿,原为潜邸侧妃,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嘉庆元年册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庆六年正月初八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 嘉庆帝后妃列表 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终年三十七岁。是嘉庆后妃中死后惟一与嘉庆同葬昌陵的女人。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六年,由皇贵妃而册为皇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还有昌西陵。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嘉庆初年被选入宫,赐号如贵人。嘉庆十年封为如嫔。十五年晋封为如妃。二十五年,道光晋尊为皇考如贵妃。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如皇贵妃。三十年,咸丰晋尊为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十年去世,终年七十四。 华妃侯佳氏:嘉庆元年正月册封为莹嫔。六年晋封为华妃。九年去世。 淳嫔董佳氏:委署库长时泰女。嘉庆初年赐号淳贵人,嘉庆六年册封为淳嫔。二十四年去世。 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公安英之女。本为宫女,后被嘉庆临幸,封为常在。 恩嫔乌雅氏:父左副都御史万明。嘉庆赐号恩贵人。

皇帝顺序及朝代对应关系表(全)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清朝皇帝皇后列表

清朝皇帝皇后列表 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皇太极生母,由于皇太极的生母生前只是侧福晋,为提高生母身份,并未追封太祖的其他三位正妻,仍称大妃。三位大妃分别是: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继妃富察氏衮代,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追封的,多尔衮死后被褫夺摄政王封号,阿巴亥的皇后封号也被废除。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复其王爵,但未复阿巴亥的皇后封号) 太宗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福临生母) 世祖顺治福临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生母) 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氏生前封号为“贤”,位号是皇贵妃。追封皇后,徽号端敬,谥号孝献,但不祔宗庙,也就是灵位不入太庙,所以谥号中没有顺治的谥号“章”字)圣祖康熙玄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礽生母)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禛养母)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生母) 世宗雍正胤禛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生母) 高宗乾隆弘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废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永璂生母,乾隆三十年忤旨收回金册金宝,相当于被废,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生母) 仁宗嘉庆颙琰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旻宁生母,嘉庆二年薨)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宣宗道光旻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生母,咸丰五年七月,尊为康慈皇太后,当月薨,谥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穆宗载淳即位,祔庙,加谥)文宗咸丰奕詝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 穆宗同治载淳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阿鲁特氏 德宗光绪载湉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静芬 逊帝宣统溥仪皇后郭布罗氏婉容

妃嫔职位表

{北齐嫔妃} 一品:皇后 正二品:昭仪【二人】; 从二品:弘德正德崇德【各一人】 正三品:上嫔:光猷昭训隆徽【各一人】 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各一人】 从三品: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各二人】 正四品: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各三人】 (人数后填) {隋朝设置,后唐朝完善} 隋朝后宫六尚【即女官】 从九品: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 尚仪【掌礼仪教学。】 尚服【掌服章宝藏。】 尚食【掌进膳先尝。】 尚寝【掌帷帐床褥。】 尚工【掌营造百役。】 ==========以上各一人 勋品: 管司【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 管司饰【掌簪珥花严】 管司医【掌方药卜筮】 管司制【掌衣服裁缝】 外流二品: 典琮【掌琮玺器玩。】 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典栉【掌巾栉膏沐。】 典器【掌樽彝器皿。】 典会【掌财帛出入。】 ==========以上各三人,比六尚低

尚宫局: 司言【掌宣传奏启】{二人} 司簿【掌名录计度】{二人} 司正【掌格式推罚】{二人} 司闱【掌门阁管龠】{二人} 尚仪局: 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二人} 司乐【掌音律】{四人} 司宾【掌宾客】{二人} 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二人} 尚服局: 司玺【掌琮玺符节】{二人} 司衣【掌衣服】{二人} 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二人} 司仗【掌仗卫戎器】{二人} 尚食局: 司膳【掌膳羞】{四人} 司酝【掌酒醴益醢】{二人} 司药【掌医巫药】{二人} 司饎【掌廪饩柴炭】{二人} 尚寝局: 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二人} 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二人} 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二人} 司灯【掌火烛】{二人} 尚工局: 司制【掌营造裁缝】{二人} 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二人} 司彩【掌缯帛】{二人} 司织【掌织染】{二人}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 外有无数无品女史 六尚拟前朝六部尚书省。 唐朝

清朝嫔妃等级

清朝嫔妃等级 1.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2.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名。贵妃,二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3.清初:宫闱没有位号,后妃皆称“福晋” 4.皇太极: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 5.顺治:乾清宫设夫人一人,秩一品;淑仪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二十人,芳婉三十人,俱秩四品。慈宁宫设贞容一人,秩二品;慎容二人,秩三品;以下勤侍无定数,无品级。以置女官,设六局一司。 6.康熙:皇后:主内治,局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协助皇后内治,分居东西四十二宫贵人、常在、答应三级,职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 7.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妃号:坠井的珍妃、下嫁的庄妃、善舞的谨妃、奇香的容妃等清朝宫女定制300人,但各代数额不一。清朝制度,不准以汉族女子为后妃,以保持皇族帝室在血缘上的纯洁性。 《清史稿·后妃传》: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 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锺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 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 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后妃诸姑、姊妹不赴选。 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唯上命。 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 诸宫殿设太监,秩最高不逾四品,员额有定数,廪给有定量,分领执事有定程。此其大较也。

清朝皇帝子嗣最全列表

清朝皇帝子嗣最全列表 虽然说清朝皇帝也是三宫六院,坐拥佳丽无数,但清朝皇帝生育能力一般,而且越往后,生育能力越差,直到绝后。就像清朝的发展一样,从兴旺到凋零,直至消亡。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下从皇太极到末代皇帝溥仪,大清十一帝的所有儿子。1,皇太极(1592-1643),在位:1626年-1643年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2,顺治帝(1638-1661),在位:1643年-1661年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3.康熙帝(1654-1722),在位:661年—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最能生的清朝皇帝。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于1722年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4.雍正帝(1678-1735),在位:1722年-1735年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其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 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5.乾隆帝(1711-1799),在位:1735年- 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17个儿子,竟然只有4个死在乾隆后面,乾隆真能熬)。虽然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但也是在乾隆帝在位期间,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