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伶官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抑.本其成败之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逸.豫.可以亡身()

6.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7.请其矢,盛.以锦囊()

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9.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0.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11.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

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 于:入于太庙()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4. 而: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1.函.梁君臣之首()

2.负而前.驱()

3.仓皇东.出()

4.一夫夜.呼()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多困于所溺()()..,而智勇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2.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3.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

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0.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七、句子默写

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原:推究

2.系:缚组:泛指绳索

3.抑:或者

4.举:全,所有的

5.逸豫:安乐,

6.盛:兴盛

7.盛:装

8.盛:旺盛

9.盛:强盛10.告:告诉 11.告:祭告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3. 于:入于太庙介词,在

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从

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被

4. 而: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递进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顺承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连词,表并列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连词,表顺承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连词,表并列

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1.函:名作词,用木匣子装

2.前:名作状,向前

3.东:名作状,向东

4.夜:名作状,在夜里

5.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6.忽微: 形作名,细小的事情智勇: 形作名,有勇有谋的人物

四、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 至于:以至于

2.从事:官名,这里泛指属官

3.所以:······的原因

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

4.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被动句)

7.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状语后置、省略句)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

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省略句)

10.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1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固定句式)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2.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就派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

着,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到宗庙里。

4.当庄宗用绳子捆缚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

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时,他意气骄盛,真可说雄壮极了。

5.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6.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

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7.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

扰,难道只有(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七、句子默写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6.满招损,谦得益。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草木葱茂,居民鲜.少()

2.隐者之所盘.旋.()

3.名声昭.于时()

4.进退

..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5.车服不维.() 6.盘之中,维.子之宫()

7.理乱不加,黜陟.不闻() 8.飘轻裾,翳.长袖() 9.盘之上可以稼.() 10.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 11.无不足兮奚.所望() 12.采于山,美可茹.()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

1.之:太行之.阳有盘谷()

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

惟适之.安()

2.于:于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

3.而:夹道而.疾驰()

清声而.便体()

足将进而.趑趄()

触刑辟而.诛戮()

闻其言而.壮之()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1.膏.吾车兮秣吾马()

2.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

3.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4.与之酒而为之歌.曰()

5.才畯满.前()

四、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隐者之所盘旋

..

2.或奔走于形势

..之途

3.进退

..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4.刀锯

..不加

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大丈夫之遇之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3.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4.曲眉丰颊()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通()意义是()

2.才畯满前

()通()意义是()

3.秀外而惠中

()通()意义是()

七、翻译下列句子

1.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2.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3.喜有赏,怒有罚,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4.大丈夫之遇之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5.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鲜:少

2.盘旋:盘桓,逗留

3.昭:显扬

4.进退:任免

5.维:束缚

6.维:是

7.陟:提升

8.翳:掩映,遮蔽

9.稼:耕种10.殃:灾祸

11.奚:何,什么12.茹:食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

1.之:太行之阳有盘谷(结构助词,的)

隐者之所盘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友人李愿居之(代词,那里)

愿之言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惟适之安(宾语前置的标志)

2.于:于采于.山,美可茹(介词,从)

钓于.水,鲜可食(介词,从)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介词,在)

3.而:夹道而.疾驰连词,表修饰

清声而.便体连词,表并列

足将进而.趑趄连词,表转折

触刑辟而.诛戮连词,表因果

闻其言而.壮之连词,表顺承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连词,表递进

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1.膏:用油涂车轴,使之润滑名作动

2.壮:认为有气魄意动用法

3.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4.歌:名词活用为动词,唱歌

5.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聚满

四、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盘旋:盘桓,逗留

2.形势:地位和权势

3.进退:任免,升降

今义:前进、后退

4.刀锯:刑具

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定语后置

2. 宾语前置

3. 状语后置

4. 主谓倒装

六、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谓)通(为)意义是(因为)

2.(畯)通(俊)意义是(俊秀)

3.(惠)通(慧)意义是(聪慧)

七、翻译

1.这个山谷,位置深幽而且地势险要,是隐者逗留的地方。

2.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3.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意处罚,他们跟前聚满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谈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不感到厌烦。

4.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在当朝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侥幸得到啊。

5.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教学提纲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精品文档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五代史伶官传序考点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 1、(2008. 10,单选1;2007. 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答案:C 2、(2007. 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通假字: 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一词多义: 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 古今异义词: 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重点词组: 无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前:向前 仓皇东出东:向东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特殊句式: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分析

五代史伶 这篇文章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一文写的序,宋初宰相薛居正监修一部《五代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文体卑弱,叙述或失之于烦冗。《新五代史》是欧阳修自撰的,文章远初旧五代史之上,欧阳修又仿照《史记》设《刺客列传》,《滑稽列传》,《义儿传》,《伶官传》等,伶官是宫中的东工和扮演杂剧的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勖爱好音律,庞用伶人,使得财政乱国,故欧阳修特立《伶官传》。欧阳修为此做序,以庄宗的史实展开论述,以总结历史经验,警世未来。序,是实用性文体,它可是记叙性的,也可以是议论性的,本文属于史论。 本文阐述了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的道理。文中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 成败的历史事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满招损,谦得益”都是人事上的成败之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里的人事主要是指人的主观努力。

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正是出于以古鉴今的考虑。欧阳修在这篇史论中,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见解,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道理;了解文章是如何利用对比来说理以及如何用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论证中心观点的。 二、教学重点: 1、归纳“国家盛衰、兴亡的关键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 2、认知文中的历史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三、教学难点:说明全文通过对比说理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简目:1、导语2、欧阳修简介3、时代背景介绍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6、7、8结合考点对课文的讲解9、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 1、导语:大家知道唐宋八大家吗?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板书)(识记本文是是史论) 2、欧阳修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3、时代背景介绍: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4、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 5、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解释: 原:推究与:给牢:祭祀用的牲畜方:当……时系:捆绑以组:用绳索函:用木匣装着抑:或自:由于举:全忽微:细微小事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6、第一段讲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简析题: A、此段中包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 B、从这里可推论出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法,例证法) C、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庄宗先得天下后失天下的 历史事实) D、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盛与衰天命与人事得与失 (分析: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着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全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 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 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欤: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

《伶官传序》知识点 一、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名词动用推其根本 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4.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6.负而前驱前:在前边 7.仓皇东出东:向东 8.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9.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三)使动 10.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盛 11.逸豫可以亡身亡:使……灭亡 (四)形容词作动词 1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而告以成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8)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9)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10)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11)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12)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13)(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1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翻译语句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愿望。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还是说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四、通假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五、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精精修订

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精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着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全文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 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作乱的人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8《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伶官传序》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人的所作所为推究……的原因 ……的原因 把箭 归附给 一定你的官员 羊、猪各一背着胜利 正捆绑绳子用匣子装 仇敌在夜里 急急忙忙的样子看直到

多么推究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患辛劳使……兴盛安逸享乐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全没有谁 被从被溺爱的东西哉? 【知识点】 通假字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2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⒈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 ⒉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探求,考察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名词作状语 ⒈负而前驱前:向前 ⒉仓皇东出东:向东 ⒊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⒋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⒈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⒉泣下沾襟泣:泪水 使动用法

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形容词作动词 ⒈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⒈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数词活用作名词 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4] 古今异义 ⒈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5] (今义)最初的;本来 4.系燕父子以组组:(古义)丝带,这里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量词;合成一体;小单位 重点实词 ⒈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⒉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⒊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⒋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 ⒌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⒈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⒉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文言句式 ⒈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⒉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重点实词解释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点 重点实词 1.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缚组:泛指绳索 3. 抑本其成败之际抑:或者 4.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所有的莫:没有谁 5.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 重点虚词 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 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2.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3.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4.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名词作状语

1. 负而前驱前:向前 2. 仓皇东出东:向东 3. 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4. 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3)动词作名词 1. 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 2. 泣下沾襟泣:泪水 4)使动用法 1.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2. 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 5)形容词作动词

1.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乱:作乱 6)形容词作名词 1.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 古今异义 1. 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 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 这里泛指一类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理事务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文言基础整理〗 一、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 2、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 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 4、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事] 二、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名作动]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订立盟约,名作动] 3、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名作动]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名作动]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名作状]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名作状] 7、仓皇东.出 [向东,名作状] 8、而告以成功 .. [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 10、祸患常积于忽微 ..多困于所溺 [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而智勇 词作名词]

三、一词多义 1、负 (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辜负]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 [背弃]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使……承担] (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 [倚仗] (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覆盖] 2、告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 [告知]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禀告] 3、顾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面面相觑] (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回头]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顾惜] (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 [顾及]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但是]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4、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归附,归依]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归往,奔向]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归向、归属] (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聚,汇聚] (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归还]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使……回去] (7)后五年,吾妻来归(《项》) [旧称女子出嫁]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八 t F ,、八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动词作名词 1.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乱:作乱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 , 相当于 “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官 名 今义:动词 ,投身到(事业中去 ) 3. 虽曰天命 ,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指政治上的得 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 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 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六、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 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兴国:使国家兴盛亡身:使自身灭亡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莫:没有谁及:等到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为:被 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独:仅仅,只是 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英勇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姓名班级 一、文学常识 <<伶官传序》作者,字,号、,北宋著名的、,著有,并编写两部史书,《》、《》本文选自。 二、古今意义字 1、岂非人事哉()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负而前驱()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其意气之盛() 6、及其衰也() 三、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 4、仓皇东出() 5、抑本其成败之际()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7、祸患常积于忽微() 四、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5、不知所归() 6、抑本其成败之际() 7、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8、此三者,吾遗恨也() 9、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五、一词多义: 1.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

④若水之归下也( )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2.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 3.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 )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而告以成功() 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祸患常积于忽微() 七背诵默写 1、盛衰之理,,。 2、满招损,。 3、,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八、翻译 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其后用兵,则遣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先王,而告以成功。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也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最新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资料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三、一词多义 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具告以事告诉 告之于帝禀告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