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鲜明的表达。本文拟从新闻标题的上述方面入手,对新闻语言的运用作些具体分析。

一、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

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与词语的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大体上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闻标题的词语选用。

(一)精心选用动词

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所以,它亦具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新闻标题的“话题”就是新闻要说的人或事物,而“表述部分”就是新闻要讲的事情。就话题而言,由于新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

比如,《洪峰俯首过三门》,我们也可以表述为“洪峰顺利通过三门”,但是哪个表述效果更好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来精心选用。如果要表现“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顺利通过三门”这个新闻事实的话,则“俯首”比“顺利通过”更加准确。因为“俯首”是一个描写性动词,动态感强烈,加之拟人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精神,并给人以洪峰在三门像驯服的绵羊流过的想象。而“顺利通过”则是一般叙述性动词,不能将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低头的精神得以体现,也不能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想象。所以“俯首”较“顺利通过”可以充分表现出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而又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如果新闻内容只是表述“洪峰安全通过三门”,则“顺利通过”较“俯首”更准确些。再如,“司令员挺身拦惊马”中的“挺”和“拦”是新闻工作者精心选用的动词,用得既准确,又极具口语色彩。总之,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用符合新闻内容的动词。

(二)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新闻标题越精练越好,但精练并不等于苟简,而是要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在制作标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让人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比如,《帝国主义逐鹿拉丁美洲》这则新闻标题中的“逐鹿”来源于成语“逐鹿中原”。它形象地勾勒出你争我夺的场景,让人们在读此词语的同时能联想到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肆意妄为。再如,《前苏联钢铁产量再逼美国》亦可说成“前苏联钢铁产量再次接近美国”,但是“逼”字的极强动作性,给人不可阻挡之势。因而,新闻标题如能精心选用突出形象色彩的词语,就会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潜在表象,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

(三)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用巧妙的话,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生动、鲜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用

许多字符表述的内容,只需用一两个数字就可以表达清楚了。比如,《一道公文背着三十九颗印章旅行》中的“一”和“三十九”,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通过表层的两个数字理会到“机关办事效率极低、公文审批关卡重重”的新闻内涵。再比如,《令人思索的2:15》,标题通过一个比式将两个数词联结在一起,引发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强调在标题中使用数词的作用,并不等于说数词的使用没有限制。我们在运用数词的时候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数字要准确,不能出现模糊的数字,以免给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二是数字不能用得过滥。如果一则新闻标题充满数字,读者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新闻标题的句式选择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要准确地概括出什么人(物或地方)和发生了什么事这两方面的内容并非易事,除了要精心选用词语以外,还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句式。一般来说,我们在制作新闻

标题的时候宜用下面几种句式:

1.主谓句式。主谓句具有主位和述位,可以向人们传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满足人们理解的需要。比如,《澳门回家了》这则新闻标题,如果只有主位“澳门”,人们会产生疑问:澳门怎么了?述位“回家了”,这就让读者得到理解上的基本满足。因此,我们制作新联标题的时候,应该选用主谓句式。比如《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中国克隆牛诞生》、《名师荟萃美味争芳》等新闻标题都是主谓句式,较好地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2.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动词短语构成的标题能细腻地描绘动作、行为、心理状态,使标题动态感强烈,真切感加强。比如《不许亵渎忠魂》,深刻表现出记者对部分商业开进烈士陵园的态度:而《淡绿轻抹虎头山》则是用富有诗意的动词透露出时代风云的变幻。我们根据对新闻标题的分析研究,这类动词短语构成的句式运用也很普遍,约占新闻标题总数15%。

3.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式。所谓的名词短语句,指新闻标题是由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构成或是由几个名词并列在一起组合成的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它一般通过名词的活用、感情色彩的移入来突出名词,传递特殊的意义。比如,《好一个铁算盘》这个新闻标题将新闻人物的主观情感隐藏在标题之后,读者可以从中体会“铁算盘”的深刻含义。再如,新闻标题《苏北的新春悲欢曲》交代了什么人(事/物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具有主谓句式的功能。这类新闻标题占总数的不足5%。

此外,还有形容词短语等构成的句式也能传递新闻主要的信息,但是这类标题所占比重很少,本文不再赘言。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变式句,如《再见吧,“篱笆墙”》,其实,这句的正常语序应该是《“篱笆墙”,再见吧》,只不过为了强调,把“再见”一词调到句首。这类句式仍属主谓句式,因此,我们不再把它单列为一种句式。

三、新闻标题修辞格的使用新闻标题要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在准确概括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多种修辞格,能使标题语言更加形象鲜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下面将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辞格作一介绍:

1.比喻的运用。新闻标题常用形象的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有时也用浅显常见的事理比喻深奥的道理,能帮助受众深入理解。新闻标题《“铿锵玫瑰”梦断奥运》,以“铿锵玫瑰”隐喻女足,“梦断奥运”指代其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的失利。《美前国务卿戴维谈欧

美关系———大西洋变得更宽了(主)》,这则新闻标题以“大西洋为得更宽了”,隐喻欧美关系疏远了,得体而形象。

2.对比的运用。对比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突出了新闻主旨。例如新闻标题《欧洲苦战纽约狂欢》,作者精心选用了能够构成尖锐对立的“苦战”和“狂欢”两个词,让读者在对立中深思。再如,《弃婴,爹娘心比寒风冷护婴,路人情似春晖暖》也是在对比中突出了新闻主旨。

3.比拟的运用。比拟的宗旨是物化或者人化,即把人当作物写、把物当作人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写。比拟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加深人们的理解。《八大名酒喜添十名佳侣》以物拟人,增加动感和喜庆色彩。《一窝“油老鼠”落网》以人拟物,讽刺、贬斥中含幽默。

4.对偶的运用。对偶是新闻标题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出来,以达到使音节整齐匀称、意义概括集中的目的。新闻标题《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从形式上看是对偶,从内容上看却是对比,其修辞效果是,在整齐的音律中正反对照,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缺屋少房、领导干部屋广房多的不公现象。

5.借代的运用。借代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根据事物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语言的换名,使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加形象突出鲜明、具体生动。如标题《“金鸡”报喜、“百花”争艳》中的“金鸡”、“百花”是人们熟知的两种事物,借它们来代替我国电影界的“金鸡、百花”两个大奖,这样写既收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又可以使人联想到我国的电影事业正值金鸡鸣唱、百花争艳的大好时节。

6.设问的运用。设问易于引起读者注意,突出新闻重点,有的还能造成悬念。例如,《杜甫的真墓在哪里?———专家考证后认为在河南巩县(主)》,这则标题既是对新闻内容较好地概括,又易于引发读者注意。这类标题一般是引题提出问题,主题是对引题的回答。

7.顶真的运用。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运用顶真,可以收到议事说理准确严谨,状物叙事条理清晰,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的效果。如标题《能人教众人众人变能人》,它用音乐性的语言、循环往复的旋律,准确清楚地讲出能人和众人二者之间的变换关系。另外,其他的修辞格,比如反问、夸张、双关等,也能实现新闻标题的准确、生动等制作要求,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加之其运用率不高等因素,不再赘述。

顺便推荐一本我近期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集中谈论爱情的,却又不仅仅只涉及爱情,更能让人看透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真相,明白一些生活的实质。书的作者是个男的,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不毒舌,也不迎合,常摆出一副“你喜不喜欢我都很正常”的样子,我反而觉得他这种真实随性的个性很难得,三观也正。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恋爱里受苦了,对于曾经在恋爱中纠结的那些小情绪,那些揪着不放甚至导致不愉快分手的没必要的事情,我已经学会释然了。如今,对象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但我才不会告诉他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摆正心态、做出改变的,让我在感情和生活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哈哈。(最后,感谢我的好闺蜜晶晶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所以我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好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分享主义万岁@!)

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研究

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研究 对新闻标题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对新闻标题语言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并概括出新闻标题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广大读者加深对这类词语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在较高的层次和认识水平上正确理解和看待各种新闻标题,同时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支持,使其更好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梳理了新闻标题语言的研究现状,概括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探讨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情况。(一)新闻标题中的新词语,从其来源说,可以分为这样五类:新造词语、旧词新用、外来词、方言词、新产生的缩略词。 (二)流行语汇是一种语言时尚,本文主要介绍社会生活类和文化娱乐类两种流行语汇。(三)经常使用数字的新闻标题主要包括这样三种情况:第一,用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状态;第二,数字成为新闻价值的主要体现者;第三,数字是用以说明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标题中使用数字常常采用对比式、答告式、凸显式等三种形式。第三章分析新闻标题语言的修辞特色。 恰当选用辞格,可以使标题的语言形式变得新颖突出,引人注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喻式新闻标题、比拟式新闻标题、对偶式新闻标题、双关式新闻标题和引用式新闻标题等。 探讨了这几种辞格的分类及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情况。第四章分析新闻标题

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误区。 有些新闻标题片面追求新奇,结果却弄巧成拙;有些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时尚的流行语,追赶时髦,结果使所谓的新颖走向反面:有些新闻标题过多使用方言语词,结果影响了信息传播效果;还有些新闻标题过多使用未经充分约定俗成的新词新语,结果影响了报纸的品位。最后是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归纳。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结构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结构 (一)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新闻标题以报告事实为主。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新闻主要是报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一般对事物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新闻标题重在叙事,即使是就实论虚的标题,对必要的事实也应有所说明。 二、新闻标题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标题不仅要报告新闻事实,而且对事实的表述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即告诉读者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通讯标题则不一定如此。通讯标题对事实的表达多数呈现的是一种静态。 三、新闻标题形式具有多样性。新闻标题除单一式结构之外,还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新闻标题往往是通过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向读者报告新闻的内容,指明其性质和意义的。通讯则一般不使用引题,在副题运用上多数只用来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对象、意图以及采写的方式。 (二)新闻标题的结构 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分,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而无辅题,主题可以是一行题或两行题(又称双主题)。复合式题有主题和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三)主题、辅题、引题、副题的含义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引题文字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否则,喧宾夺主,不利于主题的突出。 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重要内容,往往由副题来承担。副题主要起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 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四)主题与辅题的关系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引出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等引出主题。 副题对主题起补充和解释的作用。分两类:第一类是主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个论断或疑问,标题要提示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题中。第二类是主题已经承担部分叙事任务,副题则补充交代其他事实。 (无)安排标题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正确体现辅题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辅题之间存在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等。制作标题时要注意把这种逻辑关系正确清楚地表现出来。 二。主题的分行要自然,便于阅读。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MEDIA 传媒 60 海外传媒 这则标题的精炼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法元素:现在分词、省略号和连接词。Working这个现在分词的话语符号给人的解读含义是“人们正在 拼命努力地劳动着、工作着”,比它的动词形态work更具动感。Working后面的省略符号的含义是“人们还要再这样怀着希望和期盼一直干下去,干下去”。而连接词and则起到了强调“结果”的作用,使最后一个字poor 的分量变得格外重:“干了半天落得一 个穷s的下场”。 3.TRIUMPH!胜!——美国 《商业周刊》(04/11/15)封面标题 这是布什赢得大选后《商业周刊》的封面标题,真是一字道破天机!TRIUMPH中的每一个字母都用红色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文/陈卞知 美国报刊文章中的新闻标题话语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以新闻期刊的封面标题话语为甚。正像美国整个国家每天都在为全世界制造新闻、吸引全球注意力一样,它的语言,也借着新闻文化的传播,扮演着标新立异的角色。 在对《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几种主流新闻刊物的封面标题话语做了一些研究之后,发现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此,仅以2004年出版的新闻杂志为例,总结出标题话语六个方面的特色,分述如下。 “一语中的”的醒目印象 1.Arafat’s Shadow: 阿拉法特的阴影 ——美国《新闻周刊》(04/11/22)封面标题 整版封面刊登着世人熟悉的阿拉法特头部肖像,脸的右下部份被阴影复盖着。文章仅以两个字Arafat’sShadow为题,点出了中东地区未来的政治局面——在阿拉法特死后的很长时间里,他的阴影仍会继续存在。 2.Working…And Poor: 工作然后……变穷 ——美国《商业周刊》(04/5/31)封面标题 在美国,近几年来因为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外流,引起经济市场疲软,在白领阶层感到惴惴不安的同时,蓝领阶层更感到收入窘迫。 大写,后面还带着感叹号。这里的一字一叹,让人重温不久前方见分晓的坚苦卓绝的竞选激战。最后布什胜出,一切定格,再说什么也是多余了。因此一锤定音,一“字”以蔽之。话语简洁到极限,传播力达到无限! 另外三家同一天出刊的杂志也是惜墨如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用了2个字(其中一个还是数字):Round 2(第二幕);《时代》杂志用了3个字:Four MoreYears(又是4年);美国《新闻周刊》用了4 个字:How He DidIT (他怎么成功的)。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2004年6月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也使用了Four More Years这3 个字,但是后面带着一个问号:还要4年吗?《时代》杂志现在像是来回答它,肯定地说:又是 4年。 通过这些主流刊物的封面标题,一再使我们印证到:用语简洁精炼确实是当今美国新闻话语的一种总体风格。 堂而皇之的大白话 1.Our Con Man In Iraq: 我们在伊拉克的“骗子”  ——美国《新闻周刊》(04/5/31)封面标题 Con是地地道道美国俚语,是骗 局、伪造、骗子 的意思,在这里指伊 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把他说成伊朗间谍。既然沙拉比是间谍,是政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K s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Ugly Duckling N-Shipat Last GetsHappy Hom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For Beslans children, alegacy of nightmares (俄罗斯:)劫后相逢,别城孩童仍似恶梦中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精选)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鲜明的表达。本文拟从新闻标题的上述方面入手,对新闻语言的运用作些具体分析。 一、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 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与词语的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大体上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闻标题的词语选用。 (一)精心选用动词 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所以,它亦具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新闻标题的“话题”就是新闻要说的人或事物,而“表述部分”就是新闻要讲的事情。就话题而言,由于新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 比如,《洪峰俯首过三门》,我们也可以表述为“洪峰顺利通过三门”,但是哪个表述效果更好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来精心选用。如果要表现“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顺利通过三门”这个新闻事实的话,则“俯首”比“顺利通过”更加准确。因为“俯首”是一个描写性动词,动态感强烈,加之拟人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精神,并给人以洪峰在三门像驯服的绵羊流过的想象。而“顺利通过”则是一般叙述性动词,不能将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低头的精神得以体现,也不能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想象。所以“俯首”较“顺利通过”可以充分表现出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而又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如果新闻内容只是表述“洪峰安全通过三门”,则“顺利通过”较“俯首”更准确些。再如,“司令员挺身拦惊马”中的“挺”和“拦”是新闻工作者精心选用的动词,用得既准确,又极具口语色彩。总之,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用符合新闻内容的动词。 (二)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新闻标题越精练越好,但精练并不等于苟简,而是要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在制作标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让人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比如,《帝国主义逐鹿拉丁美洲》这则新闻标题中的“逐鹿”来源于成语“逐鹿中原”。它形象地勾勒出你争我夺的场景,让人们在读此词语的同时能联想到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肆意妄为。再如,《前苏联钢铁产量再逼美国》亦可说成“前苏联钢铁产量再次接近美国”,但是“逼”字的极强动作性,给人不可阻挡之势。因而,新闻标题如能精心选用突出形象色彩的词语,就会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潜在表象,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 (三)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用巧妙的话,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生动、鲜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语态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语态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被动语态结构“be+过去分词”形式中的助动词“be”,通常被省略,也经常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剩下的过去分词在标题里就可直接表示被动意义,读者切忌将之误解为该动词的过去式。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A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A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18岁少女遭强暴。 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 Theft. (Van Goghs Are Recovered After The Theft.) 梵高名画窃而复得。 Father Jailed For Murder Of Daughter. (Father Is Jailed For The Murder Of His Daughter.) 谋杀亲生女儿父亲锒铛入狱。 其实,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动词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因为从修辞学角度而言,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生动多彩且富有感染力,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或更具有说服力,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读来朗朗上口,流利自然。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突出强调宾语部分,以引起读者注意。这是因为读者读报时的心理状态同看书或查阅资料时的情况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是在就餐时或上班途中、候车、饭后用茶等较空闲时看报的,阅读时思想往往不是完全集中的。只有当他们看到一条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标题时,才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因此,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为突出动作的承受者通常采用被动语态,目的在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奥运盛妆开幕

泳将喜夺首金 uk s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ugly duckling n-shipat last getshappy hom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北仑新闻网学习材料一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高度信息化的今日社会,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阅听方式,“看新闻看题”“5秒效应”的提法都印证了新闻标题日益突出的作用。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力争在开头就能够一下抓住读者,进而引导他完成整个阅读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竞争。 一、单行化:单一型标题为主 这不同于报纸的标题多用多层标题,有主题、引题、副题等多种标题形式互相配合使用。网络新闻标题往往是单行的,最多字数也会有所限制,一般要求在最短的文字内,既要高度浓缩消息的主要内容,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般而言,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0到20个字数为宜,上下句最好能以空白或标点分开,并控制在7到10个字组成一段文字,如:”五粮液调查未了生诉讼基金胜诉概率低”。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在传统媒体中的的肩标题与副标题都要融于网络新闻的单行标题中,做到最大化的吸引网民。这对编辑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中国煤炭报的一篇新闻,主标题:”风雨之中不言弃,同甘共苦渡难关”,副标题:”矿嫂朱群照顾患病丈夫的故事”,这篇新闻如被网站转载,就必须对标题进行修改,按照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可以改为单行标题:”矿嫂朱群历经风雨照顾患病丈夫5年”。 二、实题化:网络新闻标题以实题为主 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受众心理,选好角度,突出新闻事实中的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捉住“新闻眼”,来吸引受众点击。 新闻要素: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是主谓结构,或者是主谓宾结构。如:新华网2011年2月15日新闻标题: 统计局公布1月国民经济主要数据CPI同比涨4.9% 刘小华被任命为广东湛江市委书记 人社部驳"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全球第一"说法 重庆黄昌华等18人涉黑案开审7年内致人1死4伤 罗志军任江苏省人大主任李学勇当选江苏省省长 华媒关注中央反腐新信号:肃纪换届遏涉外腐败 标题要有吸引力,必须在6个要素中寻找一个突破口。到底选取哪一个或哪几个要素需要斟酌,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展示给读者。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曾经说过,“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中,省略句也是经常使用的,尤其是量词、介词、连词、谓语中心词等,甚至是主语、谓语、宾语被省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生活成本最低10大城市(此为放到首页的标题,点进去之后的标题为: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10大城市),这个标题省略了谓语与宾语,按正常语法应该是:xxx等10大城市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 要求拟写新闻标题,其实就是拟写一句话新闻。 方法点拨: (1)要准确地提取信息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这是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 (2)信息提取时一定要理清什么人(包括单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 (3)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内容上: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该尽可能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要过程。方法上:首先要找出重要的语段或语句,主要是看导语,兼顾新闻主体和新闻背景材料;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 中考例题如下: 1

1.(2019河南)(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2分)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上午11时,火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答案: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2.(2019湖北鄂州)综合性学习(7分)。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 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 : 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2

新闻标题的翻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国际信息。新闻媒体的发展给予我们渠道去关注国际新闻,而英语新闻报道的翻译让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国际信息。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部分,做好新闻标题的翻译就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英语新闻标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新闻标题的定义、功能等。同时结合实例,详细分析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及修辞手法等层面的特点。最后根据英语新闻标题在不同层面的特点提出一些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原则以及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及方法。 1.中英文新闻标题的总论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吸引读者视线的关键所在,在国际报道中,新闻占了相当大的鼻中隔,而英语新闻更是重中之重,标题被当做英语新闻报道全文的精炼概括,为了吸引读者关注,往往采用各种手法来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同时给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不少挑战。 1.1标题的定义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文本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 1.2.中英文标题对比 1.2.1.共同之处 a).它们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部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 b).新闻报道讲究客观公正,但是新闻标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媒体编辑往往利用制作标题的机会借题发挥,在概括或浓缩新闻内容的同时,巧妙的融入自己的政治倾向,借以体现媒体的政治方针,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便于引导舆论。 c).中英文标题在写作方面,都十分的精炼,含义深邃。 1.2.2.差异之处 a).英语新闻相对较长,占字空间较大,所以标题必须十分简单。但中文相对含义比较丰富。

新闻标题特点

修辞五彩缤纷 提起修辞,人们一般会认为只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其实不然,为了吸引读者,增强新闻标题的美感,可以适当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法。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用哪种修辞手法,首先必须准确、规范概括新闻的内容或主旨,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才可以使文章具有吸引力。下面介绍几种新闻标题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激发阅读热情。如《人民日报》(2008-5-8)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标题是: 5月7日,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既恰到好处,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对偶。新闻标题中所运用的对偶,就是将两组能够概括新闻内容或主旨的两组文字,并列排列起来,这两组文字具有字数相同,意思又相互关联,结构一致,音节协调的特点,阅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其作用是可以给人以美感,激发阅读欲望。如在《人民日报》(2008-5-18)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主题) 全国各地积极捐款捐物救助四川灾区(副题) 主标题中运用了一组对偶句,排列整齐,发音协调,前句是起因,后句是结果,很好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决心。读后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又如,《人民日报》(2008-5-17)报道有关北川被困灾民“亲人生死相依,朋友相互鼓励,路人挽起手臂”的事迹时,用了《不放弃〓不抛弃》这样的标题,其中体现出他们对生的渴望、对亲人的依恋、对朋友的关怀。此题目短短几个字,却可以产生使心灵震颤的力量。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对偶修辞时,第一,选用的句子要与新闻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可勉强。第二,句子结构要一致或相当,不要生拼硬凑。如果那样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拟人。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中,有时为了增加文字的感染力,往往将写作对象比拟为有生命的人。这样制作的新闻标题,可以使阅读者有切身的体会,引导读者去了解、关心新闻的内容。如在《人民日报》(2010-2-23)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60年一遇严重旱情继续(引题)

最新英语新闻标题及其翻译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Development of English News Title 2.1 History of English News Title 2.2 Functions of English News Title 2.2.1 Pointing Out the News Content 2.2.2 Producing Attractive Effects. 2.3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Titles 2.3.1 V ocabular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3.2 Ten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3.3 Rhetor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3.4 Punctuation Mark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3.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Titles 3.1 Literal Translation 3.2 Free Translation 3.3 Addition 3.4 Omission 3.5 Negation Translation 3.6 Alliteration 3.7 Making Use of the Advantage Chinese in Translation 4. Conclusion

[Abstract] English news titles play a special role in news reporting. Thus we should place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title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English news titles in terms of their 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its translation. When it comes to translation, it tries to reproduce the functions of English news titles which requires translators’ agility and ingenuity in applying semantic and rhetorical devices. With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exploration into the English news titles, such studies strive to benefit the reader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 editor wants to convey. [Key words] English news title; function; comparison; translations methods 英语新闻标题及其翻译 [摘要]标题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在整个新闻英语翻译中标题翻译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拟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证:英文报刊标题的文字简练醒目,无疑是来源于对英语语法得心应手的灵活运用。而要再现英文标题在原文中所起的浓缩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需要译者同样在用词和修辞等语法方面匠心独运。本文拟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原则和策略的探讨,以期能对新闻英语包括英语标题翻译找到一条具有特定翻译规则的途径作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 作用; 分类; 对比; 翻译方法 1 Introduction What is the title? A title of a piece of news usually printed in large type and devised to summarize, giv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or interests readers in reading the news content . Naturally readers buy newspapers in order to keep posted on daily happenings. However, t oday’s English newspapers are getting fatter with a great

拟写新闻标题技巧和练习题

拟写新闻标题练习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考过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新闻标题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有引题和副题组成。主题是新闻中的最主要部分,说明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新闻标题中的最核心部分,即发生了什么。辅题的作用在于说明主题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协助主题共同完成标题的任务。只要主题能够独立承担标题的任务,辅题就可以省去,或者只用引题和副题。副题可以根据需要写作多行;引题最好不超过一行并应简短。因为它在主题之前,让读者的视线在引题上逗留过久可能分散读者对主题的注意力。 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1.题文一致:①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和新闻的基本思想一致;标题的基本事实要和新闻内容完全一致;标题所表现的内容要清楚,不能产生歧义)②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 2.一语破的:①突出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新闻中的事实往往不止一件,其中最新鲜的事实,才是它的精华,只有抓住它,才能做到一语破的;②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③突出新闻中最有特点的事实; ④突出新闻中最本质的事实。

3.简洁明快:①善于省略,就是省略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只保留事情发展的结果,省去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消息来源;省去不必要的议论;在连续报道中,还可以省去新闻要素)②善于概括,经过压缩,标题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削减了,但是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能不能更精练些?“以少胜多”——第一,锤炼字句;第二,适当采用简称(标题由于受规定的地位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可以把它加以压缩简化。方法很多:有的可以把一个词组分成几节,在每节里选择一两个字组成简称,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可以简称为“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有的可把平列的附加语简化,合用一个附加语组成简称,如“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有的可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个词组来组成简称,如“四化”。 4. 旗帜鲜明:①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破有立,对比标出;直接标出所要反对的对象;只标出赞成什么,但由于针对性强,也可以做到鲜明)②要有鲜明的爱憎,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如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表达感情不要简单堆砌很多形容词,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 5.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标题要生动,就要注意选词并采用适当的修辞方法。 ①注意选择词语,如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成语

新闻标题的翻译

新闻标题的翻译 注意点: 1、要准确理解并把握其特点 2、言翻译得当,增强可读性 3、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 翻译策略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 1.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之下18岁少女遭强暴 2. Putin face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二、意译 1.UK Writers Fly High on World Book Day 英国作家在世界图书日独领风骚 2.Thank Heavens For Brussels 欧盟有救了(布鲁塞尔是比利时首都,欧盟总部所在地) 三、翻译技巧 1、增词 1.Red Envelopes Becomes Burden 国庆节,婚礼红包劫 2、减词 Chinese Dating Tours Popular 找另一半?试试相亲游 助动词省略(tours are popular) 3、修辞手法 双关 1.Fans Hope to Have New York Hotel 纽约热心民众挽救百年老饭店 2.Soccer Kicks Off Violence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时态语态 1、用一般现在时表过去 Street Battle in Heavy Shelling as Peace Talks Proceed. (ed) 和平谈判照常进行,街头巷战照常不停 2、用不定式表将来 Pope (is) to Visit Japan in February

教皇拟于二月访日 3、用现在分词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发生的事 Bill Gates Working on A New Book 比尔盖茨撰写新书科技先锋展望未来 语态(主动语态多余被动语态) 1、Google’s interview unveiled 谷歌面试题遭破解 Unveiled 过去分词在标题中可直接表达被动意义 补充 1.1st Container Hotel planned 如家将首推集装箱酒店 2.Household Wealth: China 3rd 我国家庭财富榜居全球第三 3.ID cards Enough to Board 明年起可刷身份证登机 4.35B Words Typed Daily 我国网民日均打字350亿 5.Malware Makes ATMs Spit Cash 多国ATM“被黑”自动吐钱 6.Google’s interview unveiled 谷歌面试题遭破解 Unveiled 过去分词在标题中可直接表达被动意义 7.HK cracks down on smugglers 香港严打大陆扫货“水客” cracks一般现在时表过去的事情,新闻现在时从形式上增加报道新鲜感,现实感,直接感 8.Guangzhou Fair closes, trade Booms 广交会闭幕交易兴旺 标点符号逗号一般情况下用and 连接,但是在标题中通常用逗号隔开 9.Sister act: Twins celebrate 100th birthday 双胞胎姐妹共度100岁诞辰 10.10 classic Thanksgiving dinner dishes 十种经典感恩节菜肴 11.Peaking Opera artist Ma Changli dies at 86 京剧艺术家马长礼享年86岁 12.China, will replace the US to lead the world? 中国真的能取代美国领导世界吗 13.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end to interest tax 对取消利息税不可期望过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