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非常实用】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瘦10斤外敷肚脐眼,减肥不求人。很多MM减肥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有的则是方法不对,其实减肥方法中用中医方法最安全,也很有效,还不用忌嘴,下面是中医配方,照着做,1个疗程瘦10斤不成问题,赶紧试试吧。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暴瘦10斤材料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牵牛子炒香,就是炒二丑]、槟榔各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主治肥胖病。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治,效果更好。外用减肥方材料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主治肥胖病。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外治敷贴三要穴刁吉祥安徽郎溪中医院

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三穴。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如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例如《串雅》及《万病回春》就有“鼻血不止,可取蒜一枚,捣泥贴'涌泉’穴,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血,则两足同时敷贴。”

神阙穴:即肚脐处。神阙穴可补虚泻实,可升可降,在治疗应用上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如用五倍子3克、吴茱萸1.5克、胡椒7粒,酒和为饼敷于脐以治虚脱喘急。取五倍子、龙骨、牡蛎各10克,研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治盗汗,多可取效。

李国勤:穴位贴敷的疗效和穴位、药物选择有关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无非就是冬天容易发病,阳气虚弱的一些病人,通过夏天治疗到冬天疾病缓解了、减少了疾病的发作。在呼吸系统中,主要包括变异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这样类型的病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来防治疾病。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皇帝内经》的时候就提出一些方法,这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当时提出的方法主要是针灸法、针刺疗法等等,而用中药做成膏药进行穴位贴敷,最早是清代的一个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提出的,他用白芥子等四味药,磨成细沫,用姜汁调糊上方贴敷局部穴位,来防治呼吸道疾患。现在我们所谓中药贴敷疗法,就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了研究、加工以后,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面,这样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调整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也就是:“上工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穴位贴敷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使用的药物是草药,不污染环境。第二,防病、治病,防治相结合。第三,有其独特的疗效,经济实用,容易操作。第四,内病外治。

像我们广安门医院,是这样操作的,在伏天到来之前,首先进行宣传,哪些是适应症、哪些病人适合贴,要举办健康大讲堂的活动;医院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我们医

院穴位贴敷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药物来源都是有质量

控制标准,制剂严格;再到实际贴敷,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从而提高病人的疗效。

穴位贴敷的疗效和穴位、药物选择有关

作为一种药的贴敷,不管是中药、西药,或多或少是有注意事项的,包括一些不良反应。第一,穴位贴敷中间,我们主张不要吃生冷的,比如冷饮、辛辣的一些食物。第二,药物是刺激皮肤的,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阴阳,所以贴敷时皮肤有感觉温、热,有一些轻微的刺痛,但是这个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药物起作用的现象,所以不必要担心。但是对一些极少的患者,引起剧烈的疼痛,奇痒难忍,这个时候可以把药物取掉。第三,过去像古人用冬病夏治贴敷,认为发泡越多疗效越好,但是现在人们对这个观点有了改变,也就是要求大夫既不要发泡、疗效也要比古人的疗效好,确实是这样,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你也要不断的对冬病夏治的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如果碰到有发泡的病人,一个,不要用肥皂水或者用凉水去洗,发泡多的应该到医院里面去,我们每年专门有一部分人,处理一些发泡的病人,所以通过处理以后,这些病人很快有愈合的。但是对有一些病人,他的皮肤容易感染的病人,我们主张这些病人慎用,尤其女同志,因为影响她的美观,慎用,注意事项也就注意这些。

因为我们医院贴敷有50年的历史,通过一年一年的经验总结,我们认为4岁以内的小孩不宜贴,为什么呢?这些小孩的皮肤比较嫩,使用大人的药物贴敷,容易刺激皮肤,容易发泡,发泡以后容易皮肤感染,所以我们4岁以内的孩子不主张贴。今年我院儿科也开展了儿童贴敷门诊。

最近几年人们对防病治病的意识越来越高,我们医院去年贴了2万四千余人次。今年共四伏,有两个中伏,所以我们贴敷的具体时间是一伏7月13日、14日,二伏7月23日、24日,三伏8月2日、3日,四伏8月12日、13日。从药物来说,因为我们已经贴了这么多年了,对药物的产地、配置、加工、质量控制等等都有严格的保证。

除了呼吸道疾病,穴位贴敷还适用于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贴敷法目前主要是针对呼吸系统的疾病,你说的胃疼,可以到针灸科里用灸法。但对于一些胃寒的患者,当然有的病人也用贴敷,效果也不错。

小孩身体弱是否可以进行贴敷?

我们医院小孩每年跟大人搀和在一块不少,这些小孩贴了反而比大人效果好,因为他的疾病比较简单,没有其他基础病,贴敷以后疗效好。

穴位贴敷后起泡如何处理?

贴敷后极个别病人起水泡,如水泡较小,局部直接涂上龙胆紫,晾干并保持背部干燥就可以,如局部水泡较大,则

需要到医院去处理。

冬病夏治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不是完全的覆盖了扩大化根治某种病,也就是所谓的灵丹妙药。另外,因为冬病夏治是远期疗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贴了马上就好了。提醒患者3年一个疗程,每年一个疗程,贴3年,但是效果好的也可以继续贴。总之,这个治疗因为有适应症,有禁忌证,应根据个人病情认真选择,而不能盲目的跟着大家一块凑热闹去贴。

李国勤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国勤教授。李教授同时是世界传统医学肺系疾病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坚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呼吸内科疑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冬病夏治贴膏药中药外治疗效好

指导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素梅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的意识不断加强,经过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手段日益受到青睐。如果能够不吃药不打针就能达到少生病不生病的效果是人们的迫切

愿望。当前,每年夏季的“伏天”,冬季的“九天”进行的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就是诸多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全国很多地方都

开展“冬病夏治”疗法,虽然许多孩子、老人、年轻人都去医院贴药,但是,对于这种治疗方法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可以治病,并不知道这种方法能治疗哪些疾病,是不是可以包治百病?…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所关注的。

什么是“冬病夏治”?

在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中,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而人体的生理变化也是随着自然界气候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正如古人曰:“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致规矩。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这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合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针灸、贴敷治疗,疗效优于平时。“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于冬季加重的病变,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等疾病。所谓“夏治”是指在夏季最炎热的时间择时治疗,人体阳气春夏多发生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在人体阳气处于一年中最旺盛之时接受治疗,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这就是“冬病夏治”的作用原理。

中药贴敷法就是采用张璐所著“张氏医通”中的四味中药按一定的比例用姜汁调和成膏,并以麝香芳香走窜之力携药透肤入里,贴在选定的穴位上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疏通经

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现代研究指出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及经络穴

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点。尤其是不打针不吃药,不伤肝不伤肾就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深受广大家长和患者欢迎。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能治疗哪些病症?

中药穴位贴敷对于患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我科进行这项治疗已有10年的经验,在小儿反复呼

吸道感染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抗炎、止咳、对症治疗等方法改善症状,或服用化学合成生物制剂提高免疫力;而中医中药有其独到之处,运用扶正培本,加强健脾益气补肾方法,运用“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方法治疗哮喘和反复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穴位贴敷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易被小儿接受。坚持贴敷,即可收到益肺健脾的功效。

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病变主要在肺、脾、肾。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而出现咳嗽流涕,严重者发生肺炎、哮喘、;脾主运化水湿,脾虚痰壅,肾不纳气而作喘。所以治疗中就应以宣肺定喘为主。

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一般发病年龄

多在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的幼儿更为常见,冬春气候

变化剧烈时尤易反复不已,有时一年当中要患病8~10余次,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也是家长的烦恼。提起哮喘,凡家中有哮喘患儿的妈咪,都会想起宝宝发病时的痛苦情景:咳嗽,喘息,胸闷甚至夜间憋气,喘息加重而不能平卧,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烦躁哭闹,张口抬肩,大汗淋漓等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经常反复发作,日久可使心脏受累,肺脏呼吸功能减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

为什么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呢?哮喘的发病机理

至今尚未清楚,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在发病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有关。如果宝宝有哮喘病家族史和个人过敏史(如小时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其患哮喘病的机率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引起机体过敏的因素很多,如:花粉、粉尘、虫螨、羽毛、油漆、牛奶、鸡蛋、鱼虾、药物(如阿斯匹林、青霉素)等,甚至冷空气、异常气味、剧烈运动都可以成为发作的诱因。如果宝宝自身是特异性体质,当感染细菌或病毒后,细菌、病毒的代谢产物就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使患儿支气管痉挛,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进而诱发哮喘。哮喘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众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哮喘、鼻炎有

很好的前景。

中药穴位敷贴应注意什麽?

一般贴敷4~6小时,如贴后局部有烧灼感明显,可在贴后2小时取下,夏季三伏,冬季三九时每伏帖一次,连贴3年效果最好。适用于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治疗及预防哮喘的发作。

注意事项: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禁食生冷辛辣腥膻的食物。

贴敷后局部反应:

1、个别患儿贴药局部会有痒、热、微痛等感觉,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2、部分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疹、水疱,局部会有少许骚痒。遇到这种情况严禁搔抓,可涂敷炉甘石洗剂,防止发生感染。禁止涂敷含激素类药物。严重者请医生处理。

禁忌症:

1、年龄≤1岁者

2、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7.5℃者,;

3、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

4、贴敷穴位处皮肤破损者。

5、严重荨麻疹患者。

今年具体贴敷时间:早7:30——17:00

头伏: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中伏: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中伏:2009年8月3日(星期一)

末伏: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现在可以预约。

专家介绍:王素梅女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重点研

究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应用中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取得很好疗效。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擅长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障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厌食、肾炎肾病、过敏性紫癜、新生儿疾病等儿科病症。

三九穴位贴敷治顽疾

冬至已过,开始数九,又快到“三九穴位贴敷”的时间了,在

一年中最冷的“三九”,选用具有温经通脉功效的中药,在特

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可起到扶正固本、调节阴阳、清宣肺气、健脾益

肾、化痰平喘、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可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三九穴位贴敷可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炎等。以哮喘为例,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将具有温经、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膏贴敷于特定穴位,如肺俞、膏肓等,从数九开始,每“九”第

一天开始贴敷,每隔九天贴敷一次,连续贴敷四次。由于各家医院膏药炮制和配方不完全相同,所以每次贴敷时间根据各家医院制定,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每次膏药调配之前,医生皆亲自体验最佳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因此,成人可根据穴位反应每次贴2~4小时,儿童可贴0.5~1小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药物刺激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发泡反应。

需要贴敷的患者,只需要第一次贴敷时去医院,由医生根据所患疾病、体质情况确定适合的穴位,以后可在家自行贴敷。一般来说,穴位贴敷治疗3年为1个疗程。另外,三九穴位贴敷还适用于关节炎、咽炎等疾病。当然,医生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中药内服,内外同治效果会更佳。

提醒大家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 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若见

皮肤红肿、烧灼感明显,应尽快揭下药膏,观察或外用抗过敏软膏。本身对橡皮膏敏感的患者,可将外围的橡皮膏剪掉,换用纸胶布固定。贴敷后若皮肤出现水泡,要保护好创面,

忌搔抓,以免感染。同时换用其他穴位,减少贴敷时间。

② 贴敷期间并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但应忌烟酒、

辛辣、油腻、海鲜、寒凉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③ 贴敷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作用。

④ 贴敷前最好先洗澡,贴敷期间要保证睡眠充足。

另外,患者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或发烧期间、过敏体质者、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三九穴位贴敷”;2岁以下

的婴儿、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

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

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

(2)选择阿是穴贴药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

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

(3)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

(4)取穴施治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

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

(5)远端取穴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

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

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

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1-3天贴治一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

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一般

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

中药外敷肚脐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

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

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

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

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失眠: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药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9: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2小时,2天1次。

10;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

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11:治疗高血压:吴茱萸敷肚脐,引火归元,补养脾阳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受够了长期吃药的罪,说到吃药就头疼。这时我往往建议他们去药店买川芎和吴茱萸各30克,打成细末,混合,每次取5克左右,填在肚脐里,用麝香壮骨膏固定好。结果很多人用过后发现,这个办法竟比什么降压药都灵,而且还感觉腿脚有劲,头脑清爽。

12: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14:肚脐埋药丸治便秘神效: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0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15克将上药研成细粉,每用20克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20克。

15:鼻窦炎:介绍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讲解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附件4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中药外用制剂主要是指通过皮肤、粘膜、腔道等途径给药的中药制剂。与口服给药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外用制剂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制剂工艺较为特殊、辅料变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药物多发挥局部作用、对用药剂量的精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用药的安全性相对较大等。在相关药品的研究与评价中,需充分考虑到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 过渡期品种中药8、9类(外用制剂)的注册申请是依据2002年12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2005年5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按照工艺无质的改变申请减免临床研究直接申报生产的改剂型注册申请,以及申报生产的仿制药的注册申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此类中药外用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家局《关于印发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28号)精神,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在中药外用制剂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和仿制的研究与评价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判断标准 (一)制成总量 中药外用制剂的制成总量是保证制剂含药量稳定以及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均一的重要参数,因此,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的制成总量应该明确。 鉴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用于完整皮肤中药外用制剂的质量标准,属于以下情形的可视同制成总量基本明确: 1.处方原料或提取物(中间体)与辅料的比例明确的; 2.其它可以通过质量标准的规格或制法项推算出制成总量的。 (二)日用生药量

中药制剂的日用生药量一般由处方量、制成总量、用法用量决定,在处方量和制成总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用法用量成为影响日用生药量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部分中药外用制剂的用量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根据用药部位及适应症的特点确定,对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用法用量要求如下:1.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 2.粘膜给药(主要指鼻腔、口腔和眼部的粘膜给药)、创面给药、破损皮肤和完整皮肤给药: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往往可以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确定。该类中药外用制剂,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的,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3.腔道给药(主要指阴道、直肠等):考虑到此类制剂的用药特点,一般情况下,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但是,由于洗剂等在临床应用上有其特点,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除以上要求外,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其它判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按照《中药质量标准不明确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中药工艺相关问题处理原则》等相关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中药外用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一般原则 (一)处方中含有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颁布的28种毒性药材和法定标准记载为大(剧)毒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试验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二)处方中含有现代研究发现有严重毒性的药材,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三)处方中含有化学药物(维生素等除外)或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中药外用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注重辅料改变对药物吸收利用的影响,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一致性。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

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33)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中药敷肚脐,暖身有奇效 肚脐(也叫神阙)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另外,有一种说法:《艾灸神阙(肚脐眼),万病自灭》! 一、功能与原理 肚脐有个孔,把药放在肚脐,用纱布把它封住去睡觉,药力就会进入到人体内。

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用医用胶布固定(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这样能增强疗效。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敷脐时间。 用热性药外敷刺激神阙穴(肚脐),调动人体功能,舒筋活血,使身体气血畅通,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人体热量,从而达到暖身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 14岁以上男女均可,对年老者效果稍差。 三、配方 花椒10克白胡椒60克肉桂20克附子5克炮姜10克陈皮5克。

四、制作 将花椒,陈皮,胡椒,肉桂,附子,炮姜研末,密封备用。 五、方法 敷药时将神阙穴(肚脐)周围擦洗干净,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药粉)适量,(为了增加药力,可每次取药末(药粉)适量,滴几滴醋调成硬糊状)放入肚脐孔,用医用胶布(伤湿止痛膏等都可,用剪子剪一小块)盖住固定即可。最好晚上睡觉前用,白天不需要拿下来。一般保留6~12小时即可。 使用本方后,敷药的神阙穴(肚脐),会有一股暖流冲向全身,让人红光满面,精神倍增,冬季怕冷的朋友,请用此法。 注:生姜、干姜和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鲜干质量不同与炮制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

中药外敷肚脐疗法偏方(下)

中药外敷肚脐疗法偏方(下) 31、中药敷脐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麝香1、5克;龙骨、虎骨、附子、雄黄、乳香、没药、胡椒、小茴、青盐等分为末。将麝香入肚脐中,外用药末放麝香周边做圈围住,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中间不时的须换槐皮。注意事项:治疗中需注意避免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32、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贴于脐部,至少3d,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33、前列腺炎:可以缓解因前列腺炎所导致的疼痛。还可以用于治疗冷凉腹痛,小儿腹泻,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没有副作用。一个贴敷在肚脐上的小方子丁桂散:丁香0、3克。肉桂1克研粉(1:3)加食醋拌用手捏成团,贴敷在肚脐上,固定、冷天7-8小时,热天3-4小时(每天一次,一般贴一周)34、前列肥大:白胡椒15克,细辛15克,研末,取药3克,放脐窝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后停2天继续下疗程,(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35、小孩腹泻——黑枣捣糊贴肚脐眼:除了发烧,小孩子还容易腹泻,这时候,可以把黑枣去核,捣成糊,贴在肚脐眼上,一晚上就有效果。如果是肚子痛,就拿胡椒粉和成糊,点上些醋,捏成小饼团,贴肚脐眼上。36、自汗或盗汗:用药物敷脐,通过神阙穴调节心肺肾之阴气,泄阴

火,固阴精,使心肾相交,虚火下移,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汗出自止。张氏用朱砂3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为末,备用。用时先将脐心洗干净,然后将药末放入脐中,用大块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各种盗汗症收到满意效果。37、水肿:但对于一些久病不任克伐者,或汤药难进者,用药物贴脐治疗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杜氏根据脐乃人体出生前摄取天然清气和水谷精微,排泄代谢产物之通道,皮内血管丰富,通透力强之理,用制甘遂、冰片各6克,研细为末,填脐,外用麝香追风膏固定。用于治疗因心力衰竭而引起的下肢或全身浮肿,正气极虚而邪气炽盛的危重症,收到满意效果。认为该法能调达气机,使紊乱的升降出入功能恢复正常,水邪得去而正气不伤。38、治疗肝硬化腹水:用麝香温脐散(麝香0、6克,阿魏、硼砂各6克,白酒500毫升,猪膀胱1具)外敷脐部,方法是将上药共研细为末,与白酒同放进猪膀胱内,用细线扎紧外敷脐部,固定3天即可见效。共治疗肝硬化腹水15例,其中14例显效,1例无效。39、中成药脐疗治便秘:1)大黄片方取本品2粒研为细未,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肚脐孔处,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适用于便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滑数等。2)补中益气丸取本品1粒,研为细末,敷于肚脐孔处,外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药外敷肚脐治鼻炎

中药外敷肚脐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 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 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76个中药外敷肚脐偏方 【非常实用】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瘦10斤外敷肚脐眼,减肥不求人。很多MM减肥很长时间了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没有坚持,有的则是方法不对,其实减肥方法中用中医方法最安全,也很有效,还不用忌嘴,下面是中医配方,照着做,1个疗程瘦10斤不成问题,赶紧试试吧。肚脐眼上敷点它一月暴瘦10斤材料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二丑[牵牛子炒香,就是炒二丑]、槟榔各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30克,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功用健脾利湿,利水减肥。主治肥胖病。疗效一般用药10日以上,必日见其效。附记本散亦可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内外并治,效果更好。外用减肥方材料番泻叶15克,泽泻、山楂各30克,油麻稿(又名油草)5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每取药末15~20克,以红茶水(浓汁)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胃热,健脾运,利水湿,散痰饮。主治肥胖病。疗效治疗50例,连用月余,有效率达100%。外治敷贴三要穴刁吉祥安徽郎溪中医院

外治敷贴“穴位”法,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结合机体的生理特征,从整体观出发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用性味不同的药物敷贴在某一特定的俞穴上,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使脏腑功能气血调和。外治敷贴的穴位很多,现常选劳宫、涌泉、神阙三穴。劳宫穴:即两手掌心处,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古有“掌属心,心主汗,用握药,能发汗,并治积聚和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的说法。如有小儿感受风寒,用香豉3克研末,葱白头3根,捣乱如泥,二者混合,加开水少许调敷“劳宫”穴可愈的记载。 涌泉穴:即双足心处,属于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下焦病的重要穴位。关于涌泉穴外治的记载很多。例如《串雅》及《万病回春》就有“鼻血不止,可取蒜一枚,捣泥贴'涌泉’穴,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血,则两足同时敷贴。” 神阙穴:即肚脐处。神阙穴可补虚泻实,可升可降,在治疗应用上有广泛性和重要性。如用五倍子3克、吴茱萸1.5克、胡椒7粒,酒和为饼敷于脐以治虚脱喘急。取五倍子、龙骨、牡蛎各10克,研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治盗汗,多可取效。 李国勤:穴位贴敷的疗效和穴位、药物选择有关

中药药剂学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九章外用膏剂(1-3分) 外用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 1、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2、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 3、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4、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5、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⑴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 ⑵药物性质:理想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 ⑶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①吸收: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 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 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 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 ③附加剂: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 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⑷其他因素: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 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1、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 2、常用的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①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油脂性基质: ⑴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⑵分类: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油脂动植氢化油,类脂羊毛动物蜡, 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 油脂类:动物油--豚油;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 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提高药物渗透,黏稠;蜂蜡(黄、白)--调节稠度,辅助乳化;虫白蜡--增加稠度;鲸蜡--增加稠度。 烃类:凡士林--黄、白;固体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 硅酮(硅油):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 注:凡士林: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5%),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调节稠度: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 乳剂型基质: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中药敷脐巧治阳痿 *导读: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 笔者自拟壮阳灵敷脐治疗阳痿6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药制备:制附子、阳起石、韭子、水蛭各10克,肉苁蓉20克,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赤芍各15克,制马钱子8克,蜈蚣2条,麝香2克,肉桂、冰片各6克。将药烘干,研成细粉,瓶贮备用。用法:取药粉适量、食醋适量,调膏做伍分硬币大,0.5厘米厚圆饼,贴脐部,盖塑料薄膜与敷料,用胶布固定,每帖72小时,隔天复贴,直至痊愈。另外根据病冈不同,配合心理治疗,性行为治疗及中药内服等。 江苏徐州黎冠东 点评:阳痿一症,病因复杂,中医有命门火衰、情志失调、惊恐伤肾、气血亏虚等分型,现代医学有心理因素、药用因素、神经性因素、内分泌因素、血管性病变、泌尿生殖系统病等区别,但发于临床者,多相兼致病。故本方组合原则为温补肾阳以治其本,疏肝、活血、通络以治其根,结合现代药理调节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体等中枢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制附子、肉桂、马钱子等药有兴奋性神经作用;肉苁蓉、仙灵脾等药可增强睾丸功能,促进睾酮分泌,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而

且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经络通五脏六腑,联络于全身经脉;气功理论认为脐下及丹田之所在;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现代研究证明,脐恰好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是调节人体机能最佳作用点。从疗效情况分析,年纪越轻,疗效越好,反之较差;病程愈短,见效愈快,反之较慢。总之,此疗法简便宜行,可减少煎煮服药之苦,病人极易接受。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的外敷中药制剂方法 外敷中药制剂方法骨伤临床外敷制剂多种多样,有用开水调药的,有用酒调的,也有用醋或则鸡蛋清调敷的。还有很多种方法。。。。。。。大部分敷药方法药物保存时间短,药物敷上后很快就干了,还容易流出体外。我临床以蜂蜜熬制后再调药,其药敷于人体可以一周不干,药性持续时间长,不刺激皮肤(蜂蜜有保质的作用,可以延长药物的治疗时间,用蜂蜜调药很少有过敏现象)。我对此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步:中药打细粉。第二步:炼蜜。 将蜂蜜熬至100度,熬蜂蜜时注意火不宜太大,蜂蜜加热后会起泡。火过大蜂蜜会溢出锅外。第三步:加入凡士林,并用炼制后的蜂蜜将其融化。 第四步:调药 五:我的敷药片(牛角自己打磨成的)其柔软而有弹性。 六:我的敷药方式(膏药底层用油纸,纱布,棉花均可) 药:蜂蜜:凡士林=3:1:6 药物30--40%(视气温而定)天气热时药粉多点,冬天药粉少点。蜂蜜60--70%(用凡士林与蜂蜜的比值2:8),也可以纯用蜂蜜。简单止痛膏药制作:1)所需药材研细末。2)加老陈醋950克,放锅里熬,沸腾后改小火。3)边熬边搅,直至成糊状。倒入磁坛里盖好。将药调好后摊在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敷药后四周用厚纱布垫上,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或者:1.把各类配好的中药打成药粉,一般要达到60目以上,因为不够细的药粉,药效不易出来。在低温下放好。 2.去药店买药用的凡士林霜,或是煮些米糊,按中药:糊5:1的比例调和。 3.也可以直接开些蜂密到药粉上,以能和在一起为止,直接使用。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教学提纲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中药敷神阙】神阙即肚脐,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下:(1)感冒:葱、姜、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2)肠胃炎:生白芷末60克,小麦粉15克,食醋调糊敷脐。(3)黄疸:茵陈、栀子、芒硝、大黄各30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共煎汁热敷于脐。(4)便秘:生姜60克,豆豉15克,葱头3根,共捣敷脐。(5)尿闭:葱、姜、蒜共捣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6克捣敷;或用鲜青蒿200至300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蛎,盐水调敷脐中。(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取0.3克,食醋调

后敷脐。【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如下。(1)口腔炎:吴茱萸5至15克,研末,加适量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泉穴,12小时后取下。(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9至12克,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2至4天。(3)腮腺炎: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小儿哮喘: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48小时后取下。(5)鼻衄: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涌泉穴,一般1小时左右流血可止。(6)肺结核咯血:大蒜10克,硫磺粉6克,肉桂粉8克,冰片8克,捣匀敷贴双侧涌泉穴,隔日换药1次。奇效的敷脐疗法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

中医护理方案65346

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L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啊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啊耳穴贴压:取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

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煎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 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属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囑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艾灸(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穴贴压(详见附录2)。 4.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7.刮痧(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后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中极等穴;或遵

小偏方治大病中药敷肚脐太神奇了

小偏方治大病中药敷肚脐太神奇了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减少毒副反应,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治疗小叶增生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

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5 ;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7:前列腺肥大: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

常用中药外用制剂

12.1 龙骨散 处方:煅龙骨90g 乌贼骨90g 煅牡蛎90g 黄柏500g 雄黄90g 滑石粉14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用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2 青黛散 处方:青黛200g 煅石膏400g 黄柏200g 滑石粉2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解毒、安抚止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3 化毒散 处方:黄连60g 乳香60g 没药60g 川贝60g 浙贝60g 天花粉120g 大黄120g 赤芍120g 雄黄60g 甘草120g 牛黄60g 冰片15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4 青白散 处方:青黛30g 乌贼骨90g 煅石膏370g 冰片1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5 新三妙散 处方:黄柏300g 寒水石150g 青黛3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质皮肤病。 12.6 止痒药粉 处方:老松香30g 官粉30g 枯矾30g 炉甘石30g 乳香60g 轻15g 密陀僧15g 冰片6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祛湿止痒、收敛杀虫。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注解:制老松香时必须去油。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太汞过敏者禁用。 12.7 祛湿散 处方:黄连250g 黄柏250g 黄芩150g 焦槟榔1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8 皮炎洗方 处方:生大黄750g 黄芩750g 黄柏750g 苦参75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每袋28g。用时每袋药粉加沸水1000ml,浸泡15min,外用及浸泡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12.9 复方土大黄洗方 处方:土大黄1000g 黄柏1000g 蒲公英1600g 苦参1200g 黄精1200g 花椒600g 皂矾400g 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分装成100袋,每袋70g。用时加水2000ml,包药煎沸30min,滤过。外洗或浸泡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用于各种外阴瘙痒症、霉菌性阴道炎、浸渍糜烂性手足癣等。 12.10 复方五倍子洗方 处方:五倍子15g 地榆15g 诃子15g 黄柏15g 藏青果15g 制用方:取以上诸药加水1500ml,包药煎沸20min,滤过,取药液浸泡、沐浴、湿敷患处。功用:收敛止痒、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湿疹、皮炎糜烂渗出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足癣合

中药外敷治疗

此文章已发表在《湖北中医杂志》。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研究获徐州市2010科技进步三等奖。 徐州市中医院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7月18号开始! 中药外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球蛋白影响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徐州 221003) 刘斌 摘要:目的:中药制剂外敷改善COPD免疫球蛋白。 方法:合理选取背部两侧穴位,用中药制剂外敷,以达到治疗目的。 结果:300例患者中治疗组治愈50例,好转8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36例,好转87例,无效27例,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3.98 P<0.05)。其免疫球蛋白改善明显,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用中药制剂外敷治疗COPD 能有效改善免疫球蛋白。1 主题词:免疫球蛋白;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疾患,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由于肺部异常的炎性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反应,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我国COPD发病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吸烟人群增加、空气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发病率明显增加,钟南山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COPD的发病率达8.2%,约有4300万人患病。针对COPD患者异常免疫球蛋白表现,临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明显改善其免疫球蛋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小结近3年来临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依据治愈及好转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1,确定300例完整观察缓解期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免疫球蛋白检查符合1995年美国胸部疾病学会(ATS)制定的COPD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常规理化检察,且排除其它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86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21岁。对照组中男8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7.16岁。两组间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及发作期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痰、解痉及必要时予以利尿、强心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疗法,其方法是选用背部两侧穴位:大椎、肺俞、风门、厥阴、心俞等。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及三九始最热、最冷时间各3次,药物外敷穴位,药用本院科研处方:麻黄、杏仁、白芥子等适量,研磨成粉,过128目筛,姜汁、蒜泥、蜂蜜兑入调和成糊状,敷于背部两侧穴位。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3时,以稍稍起泡不破为最佳。若患者自觉穴贴处疼痛难忍,当立即去除贴敷药物, 1江苏省徐州市科技局课题(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与免疫球蛋白关系临床研究徐州200608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