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量与热值教案(九年级物理)

热量与热值教案(九年级物理)

热量与热值教案(九年级物理)
热量与热值教案(九年级物理)

14.2热量与热值

一、情景引入

小明一家四口一个月如果用干木柴作燃料需要90kg,若用煤炭需要60kg,若用煤气需要30kg。为什么不同的燃料所需的质量不一样呢?

二、教材研究

问题1——什么是热量?

1、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在热传递过程中,叫做热量。它的单位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问题2——如何理解热值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是。

2、干木柴的热值是 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500g的干木柴所放出的热量是。

三、典例分析

平时我们所说的“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不同,下述各句中“热”的含义是:

(1)“今天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2)“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3)“这是一块散热片”中的“热”是指:。

(4)“小明感冒发热”中的“热”是指:。

解析“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不同,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是指内能增加;

吸收(或放出)热是指热量;感冒发热是指体温高。

答案(1)温度高(2)内能(3)热量(4)温度高

四、达标训练

目标知识1——理解热量的概念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物体内能越大,含的热值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没有热传递过程就没有热量

目标知识2——热值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A、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B、只与燃料的质量有关

C、只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D、跟上述三个因素有关

3、一堆木炭烧了一半,则剩下的木炭()

A、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D、热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五、中考试题

(2007年茂名市)用无烟煤来做饭时,若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完全燃烧0.5kg无烟煤能放出J热量;饭菜做好时,厨房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说明。

解析:本题要点是对燃料热值物理意义和扩散现象的理解。无烟煤的热值是

3.4×107J/k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无烟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

3.4×107J,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质量

答案: 1.7×107J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六、课堂训练

1、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能转化为能,质量是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其单位是。

2、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kg酒精,可以放出1.5×108J的热量。

3、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的计算为:Q=mq,其中Q指:,m

指:,q指:。

4、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能转化为能。

5、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1kg的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燃料在燃烧时,实际放出的热量按计算得出的热量,有效利用的热量实际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将一杯石油倒出一半后,剩余石油

A、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减半

B、质量、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一半

C、比热容不变,热值和密度减半

D、比热容和密度不变,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8、两物体相互接触放在一起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

()

A、温度

B、质量

C、内能

D、热量

9、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传给质量小的

B、体积大的传给体积小的

C、温度高的传给温度低的

D、内能大的传给内能小的

10、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这是因为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一定是其它物体对它做了功

C、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它做了功

D、既不是吸收了热量,也不是物体对它做了功

11、关于热量与温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升得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C、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D、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多

12、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其中错误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两物体之间传递的是温度

B、两个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过程中两物体之间传递的是内能

D、热量表示物体内能改变了多少

13、如图14.2-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厚玻璃管里

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就燃烧起来,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使空气内能,温

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起来。

1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100g酒精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的58%被水吸收,水的内能增加多少?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反应热。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遗忘,尤其是反应热与焓变、燃烧热与中和热等概念又混淆不清,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时,分不清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个化学键,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复杂反应的反应热时,不知道怎么通过变形得到目标方程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轮复习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复习、归纳,对比、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考点突出化、方法具体化,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多媒体辅助、讲解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真题演练、反思归纳等等 将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淆点,采用多台阶、小步幅的方法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教学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收获和提高。 学法:查教材和资料梳理相关内容,分析真题,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自主探究或讨论,攻坚克难,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重点) 第三课时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重点、难点) 六、教学设计 基本思路: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真题演练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反应热和焓变 【复习巩固教材,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梳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如反应热、焓变、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 【投影展示图像】对比分析图像,理解图像的含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以及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理解。如图1从宏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2从微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3图4是关于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通过图像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概念,便于掌握。 【真题演练】弄清考法,有的放矢。15年北京理综第9题就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燃烧热和中和热 【知识梳理】弄清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1、燃烧热: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注意:两者标准不同。燃烧热的标准是1mol纯物质,中和热的标准是1mol液态水。通过概念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注意易错点,如C——CO2,H——H2O,S——SO2等;中和热必须是稀的强酸跟强碱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1 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才为57.3kJ·mol-1 【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能源危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学

12.2 热量与热值 练习题精选 附答案

《12.2热量与热值》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将热量、温度、内能三个物理量分别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1)今天天气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 3、1kg某种燃料放出的,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酒精的热值为 3.0×107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有一箱木炭,其质量是10kg,木炭热值为3.4×107J/kg。若用掉一半,剩下的木炭的热值为 ,燃烧剩下的木炭最多可放出热量。 5、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的和 成正比。 6、煤油的热值为4.6×107J/kg,完全燃烧200g煤油,可放出热量为,若要获得2.3×108J 的热量,则需完全燃烧kg的煤油。 二、选择题: 7、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有的热量多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有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8、当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热量一定增加B.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它的状态一定改变D.它的体积一定增大 9、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则() A.它含有的热量减少B.它一定对外放出了热量 C.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D.它的内能减少 10、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都有热值B.燃料燃烧时才有热值 C.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无关D.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燃料热值大 11、现代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A.较小的密度B.较低的沸点 C.较大的体积D.较高的热值 12、酒精的热值比干木材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精含有的内能比干木材高 B.燃烧酒精比燃烧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多 C.燃烧酒精比燃烧干木材产生的温度高 D.要使它们完全燃烧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所需酒精比干木材质量小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块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第12章 内能与热机 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 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 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 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的,但其温度却是不变的. ④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 做功也是改变物体的温度(内能)途径之一,因而物体的温度改变不一定是由吸收或放出热量所致.

九年级物理有关热量计算题.

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2.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多少J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燃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极容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已研究出利用秸秆生产的节能环保型燃料——秆桨煤。若燃烧秆桨煤使100kg的水温度从3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热量多少

J?若秆桨煤燃烧释放的热量有25%被水吸收,则需完全燃烧多少kg的秆桨煤?(秆桨煤的热 =4.2×103J/kg·℃) 值为2.4×107J/kg,C 水 4.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给水加热的装置,下表是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某天在阳光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其中太阳辐射功率是指1h内投射到1m2面积上的太阳能.求:(1)水在10h内吸收的热量;(2)如果水吸收的热量用天然气来提供,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4×l07J/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给水吸收) (3)该太阳能热水器的能量转化效率.

5.如图为泸州市某风景区山中的一段盘山公路照片。以汽油为燃料的观光汽车沿该盘山公路(盘山公路近似处理为斜面)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5min从山脚到达山顶;汽车上山时沿路面获得的牵引力恒为9.2×10N。已知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转化为汽车牵引力做功的效率为30%,汽油热值q=4.6×107J/Kg,求: (1)汽车上山时牵引力发挥的功率为多大。(2)汽车从山脚到山顶消耗了多少千克的汽油。 6.质量为2kg、温度为l5℃的水,吸收l.68×l05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35) 7.(2006—31)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 3kg的水,把它们从15℃热到85℃,吸收了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专题训练(1) 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综合计算

专题训练(一) 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综合计算?类型一热量的计算 1.质量为500 g的金属块,温度从100 ℃降低到20 ℃共放出了3.52×104J的热量,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 A.0.88×103 J/(kg·℃) B.0.44×103 J/(kg·℃) C.0.22×103 J/(kg·℃) D.0.11×103 J/(kg·℃) 2.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2∶3 B.3∶2 C.3∶8 D.8∶3 3.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 A.1 B.2 C.3 D.4 4.向洗澡盆放水时,已知冷水为20 ℃,热水为80 ℃,想得到40 ℃的温水120 kg,应该分别放冷水和热水各多少千克?(不计热损失) ?类型二热值的计算 5.“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今年5月,我国已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可燃冰连续超过7天的稳定开采.若可燃冰的热值为 1.38×1010 J/m3,1 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于________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汽油=4.6×107 J/kg) 6.质量为5 kg、初温为15 ℃的水,吸热后温度升高到95 ℃,则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如果这些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则至少需要燃烧热值为4.0×107J/m3的天然气________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7.天然气具有热值高、投资成本低、价格实惠、污染少、安全等优点.钦州市今年天然气用户预计达到6万户,年用气量将达到1350万立方米以上.小李家5月份使用天然气10 m3,已知天然气价格为3.27元/m3,热值为8.4×107 J/m3.求:

热量与热值教案(九年级物理)

14.2热量与热值 一、情景引入 小明一家四口一个月如果用干木柴作燃料需要90kg,若用煤炭需要60kg,若用煤气需要30kg。为什么不同的燃料所需的质量不一样呢? 二、教材研究 问题1——什么是热量? 1、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高温物体温度,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在热传递过程中,叫做热量。它的单位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问题2——如何理解热值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单位是。 2、干木柴的热值是 1.2×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500g的干木柴所放出的热量是。 三、典例分析 平时我们所说的“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不同,下述各句中“热”的含义是: (1)“今天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 (2)“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3)“这是一块散热片”中的“热”是指:。 (4)“小明感冒发热”中的“热”是指:。 解析“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不同,天气很热是指温度高;摩擦生热是指内能增加; 吸收(或放出)热是指热量;感冒发热是指体温高。 答案(1)温度高(2)内能(3)热量(4)温度高 四、达标训练 目标知识1——理解热量的概念 1、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物体内能越大,含的热值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没有热传递过程就没有热量 目标知识2——热值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A、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B、只与燃料的质量有关

C、只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D、跟上述三个因素有关 3、一堆木炭烧了一半,则剩下的木炭() A、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C、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D、热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五、中考试题 (2007年茂名市)用无烟煤来做饭时,若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完全燃烧0.5kg无烟煤能放出J热量;饭菜做好时,厨房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说明。 解析:本题要点是对燃料热值物理意义和扩散现象的理解。无烟煤的热值是 3.4×107J/k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无烟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 3.4×107J,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质量 答案: 1.7×107J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六、课堂训练 1、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能转化为能,质量是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其单位是。 2、酒精的热值是 3.0×107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kg酒精,可以放出1.5×108J的热量。 3、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的计算为:Q=mq,其中Q指:,m 指:,q指:。 4、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能转化为能。 5、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1kg的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6、燃料在燃烧时,实际放出的热量按计算得出的热量,有效利用的热量实际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将一杯石油倒出一半后,剩余石油 A、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减半 B、质量、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一半 C、比热容不变,热值和密度减半 D、比热容和密度不变,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8、两物体相互接触放在一起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 () A、温度 B、质量 C、内能 D、热量 9、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传给质量小的 B、体积大的传给体积小的 C、温度高的传给温度低的 D、内能大的传给内能小的 10、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这是因为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练习题 基础知识训练 1.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 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现象,导致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我国兴建的长江三峡发电机组,是通过能转化为电能。福州市即将兴建的垃圾焚烧电厂,是将垃圾焚烧后获得的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3.当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会被顶起,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看,这是水蒸气的_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能。 4.能量转化与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下列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是()A.干电池放电B.给蓄电池充电 C.风力发电D.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5.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磨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B.只要有能的转化和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C.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 7.我区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火电厂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综合提高训练 1.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 (1)气体膨胀做功.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燃料燃烧. (4)风吹动帆船前进. 2.如图15-14所示,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用 酒精灯加热试管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和热量测习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和 热量测习题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和热量练习题 第一课时 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的内能大2、把低温的工件放在热水中,工件会变热,而热水会变凉,在这个过程中()A、工件的内能增大,热水的内能减小B、热水的内能增大,工件的内能减小C、工件和热水的内能都增大D、工件和热水的内都减小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4、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内能减少得越多;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内能增加得越多,由此可知() A、热量就是内能;B、温度就是内能;C、热量就是温度D、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 5、下列说法中的“热”字,其中是指“热量”的是() A、热膨胀B、摩擦生热C、天热极了D、熔化吸热 6、下面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热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热量少; C、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热量越多; D、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8.我们把物体里大量分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____(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9、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热量的单位是。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和。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其中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而热传递是内能的。 11.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是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大量分子在做运动。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其余是通过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 能。 (1)冬天,人们用双手反复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3)冬天,人们用嘴对着双手“呵气”取暖 (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 (5)晒太阳时会感到很热 (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块铁片,它的温度会升高 (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第二课时 练习题 1、热值定义:,单位:。烟煤热值2.9╳107J/kg表示 2、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情况无关;

12.2热量与热值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记住热量的概念、热量的符号和单位。能从概念、影响因素等方面区别清热量和内能。 2、通过看图14-8实验方案,进一步熟悉其中的控制变量法;观看研究水的吸热实验视频,能归纳总结出水的吸热跟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 3、能记住热值的概念、热值的符号和单位。通过阅读常见燃料的热值表,理解热值是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选择燃料的主要依据。 4、会利用热值的计算公式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学习重点:1、热量的概念。2、水的吸热跟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3、热值的概念、计算及如何选择燃料。学习难点:1、热量的概念。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水的吸热跟温度变化、质量的关系。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读本节各部分内容,初步了解热量和热值,再完成导学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在物理学中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链接:特性是物质特有的性质,能与其它物质快速区别,一般是不变的。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栏 学生笔记栏 【追忆奠基】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同一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哪些? 3、热传递的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学习过程】 板块一:一、什么叫做热量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 1、热量是指在过程中物体改变的多少。物体吸收热量,增 加,放出热量,减少。 2、热量通常用符号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 判断对错: 1、热量就是内能,一个物体具有内能同时也具有热量。() 2、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3、一杯水逐渐变冷了是因为它不断地释放热量,使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板块二: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自主学习: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阅读活动1,完成下面问题。1、在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 铁架台、酒精灯、、、相同的烧杯、计时表。水吸热的多少可以根据 来粗略判断。 2、给100g的水加热,记录的物理量有和。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 的热量相同,此实验过程中控制不变,改变,然后依据 的不同从而知道水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组完成活动1中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

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九年级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 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 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 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 变。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 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 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但非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②物体内能改变,不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内能的改变除了吸收或放出热量(即热传递)这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九年级物理:12.2热量与热值计算题

2020-2021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2.2热量与热值计算题解析 版 一.计算题(共50小题) 1.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用燃气锅炉烧水时,把质量为5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12m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天然气热值q=4.2×107J/m3,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求:(1)水吸收的热量; (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 (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多少m3可燃冰。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J/(kg?℃)×500kg×(100℃﹣20℃)=1.68×108J; (2)12m3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V天然气q=12m3×4.2×107J/m3=5.04×108J, 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 η=Q 吸 Q 放 ×100%=1.68×10 8J 5.04×108J ×100%≈33.3%; (3)因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所以,需要可燃冰的体积: V可燃冰= Q 放 q 可燃冰 = Q 放 160q =1160V天然气=1160×12m3=0.075m3。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1.68×108J; (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为33.3%; (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0.075m3可燃冰。 2.小明冬天在家用某品牌天然气热水器洗澡,当天自来水温为10℃,他将热水器温度调到50℃,洗澡时大约用了20升水,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热水器工作效率为40%,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8,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求: (1)洗澡用水吸收的总热量; (2)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热值教案

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问题为主线,我们让学生知道物体燃烧释放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那么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否一样呢?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用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热值。那么关于热值的讲解我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使所要讲的知识点逐步推进,上下衔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记忆。如一开始我采用了让学生观看火箭升空视频这一环节,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而后问火箭的燃料是什么?能否用煤炭代替呢?让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并进行思考。 在讲解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否相同这一知识点中,我采用了设疑,播放视频,学生分组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经过一系列的层层递进,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掌握的会更透彻一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验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 (2)能利用公式Q=mq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环保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热值的含义同时体会到控制变量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现象的了解让学生知道环保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互动探究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让学生理解环保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热值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公式Q=mq应用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盛适量水的烧杯、铁架台、温度计、蒸发皿、碎纸、酒精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学生分组实验的环节中出现了一个时间偏差,因为有的学生在往蒸发皿中夹纸屑时不规范,导致火焰熄灭,而后又从新点燃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导致所测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还有部分同学的蒸发皿与杯底的距离不一致,导致受热不好,结果也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内能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 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 D.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答案】C 【解析】【解答】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0℃的物体的分子也在运动,所以其内能不会为0,A 不符合题意;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但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C符合题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是由内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比热容是物体的吸热能力,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不同. 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A. 5∶1 B. 1∶ 5 C. 1∶1 D. 无法确定【答案】C 【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C.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热量的计算

2009年中考物理专题九 有关热量的计算 一、专题目标 1.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热值的概念。 2.利用比热解释简单的热现象,尽量利用公式Q=cmΔt进行分析。 3.分清题目的已知量、谁吸热、谁放热,找出所求量,再建立等量关系,运用Q=cmΔt或Q=mq进行计算。 二.知识框架 热量: 基本概念 比热容: 热值: Q吸= 计算公式 热量计算 Q放= 燃料燃烧时的热量Q放= 1、 中考题型说明 热量的计算题型在中考中有以下几种: 1.涉及热量计算求其他量比值及比较大小的问题: (1)一般是先列出相关物体的吸(放)热方程, (2)然后通过公式变形列出要求的比例式, (3)最后代入数值计算求解。 2.“探究”型试题的解题方法是: (1)抓住题中提出的“问题”; (2)围绕“问题”搜集实验数据和相关材料; (3)通过实践和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总结; (4)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回答“问题”,得出结论。3.信息题型: 物理信息题中有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把物理问题具体化,抓住本质特征,舍弃次要因素,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 例题解析 例一、涉及热量计算求其他量比值及比较大小的问题 质量相等的金属块A和B,放在沸水壶中煮10分钟后取出,马上分别投入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两杯水中,到两杯水的温度不再上升时,测量发现放在A的水温高于放在B 的水温,则( ) A、金属块A的比热容大 B、金属块A原来的温度高 C、金属块A有较多的热量 D、金属块A有较好的导热性 [学生思考]: 1、 先列出相关物体的吸(放)热方程

2、 通过公式变形列出要求的比例式 3、 代入数值计算求解 [针对练习]: 冷水的质量为m,温度为,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t;另有质量 为2 m热水,放出同样多的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那么热水原来的温度 为( ) A. B. C. D. 例二、“探究”型试题 小明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量的豆浆 用的时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针对其中的 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学生思考: 1、 抓住题中提出的“问题” 2、 围绕“问题”搜集实验数据和相关材料 3、 通过实践和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总结 4、 运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回答“问题”,得出结论 [针对性练习]: 今年小麦丰收了,有的农民将小麦放在有车辆行驶的柏油马路上晾晒。 请你说出这种做法的利和弊。 ⑴利: ; ⑵弊:

燃烧热 能源 教案

《燃烧热能源》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内容:本节位于《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燃烧热,其中突出了对燃烧热定义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从诸多因素出发讨论选择燃料的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结合燃烧热的利用介绍了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利弊以及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热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燃烧热概念及相关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统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情况,然后进行教学过程。(若有预习检测,就利用其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 情况来进行上课精讲部分的调整。)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列举一部分燃烧反应,要求学生观察其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然后从中提出燃烧热的概念。(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引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燃烧热) [板书]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在25 ℃、101 kPa时,l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问题] 解释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 mol所表示的含义: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实验测得25oC,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 [讨论]你是如何理解燃烧热的定义的?(5’) (1)条件:25 ℃、101 kPa (2)可燃物的用量:lmol (3)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 H2燃烧生成H2O(l),S生成SO2 (4)单位:kJ / mol (5)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1mol可燃物为配平标准,其余可出现分数。 [板书]2.研究物质燃烧热的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到人们研究燃烧热的意义,增强学生处理课本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燃烧热的定义:了解化学反应完成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充分利用能源。

12.2热量和热值教案设计

12.2热量与热值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到目前为止,学生已学了很多物理概念,也知道学习物理概念的三个阶段,本节二个物理概念: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用能概念来定义的,比较抽象;同时,热量又是一个过程量,即只有在物体能发生变化时,才能谈。学生准确理解热量概念较难。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容有:热量的概念、单位,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值的概念。热量是理解许多热现象的基础,也是下节课学习比热容的基础。热值则是选择燃料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分析各种燃烧现象和燃烧效率的基础知识。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本节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热量和热值。热量的概念是承上节热传递改变能而来,并由此给出了热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水的吸热与其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探究既是对热量概念的深化,又为学生后面理解比热容作铺垫。燃料的热值是人们生活、生产与贸易中经常用到的物理量。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均消耗能源越来越多。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燃料的价格与其热值密切相关。为此,课标要求学生认识燃料的热值。热值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的多少,是表示燃料性能的重要指标,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热机工作的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效率和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热机、效率和环保等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能改变的多少。

九年级物理热量计算练习

九年级物理热量计算练 习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九年级物理热量计算练习姓名_____ 1、要使煤气热水器中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60℃,求:(1)水需要吸收_________J的热量;(2)需要燃烧_________g热值为4.0×107J/kg的煤气。 2、质量为400g的铝块,温度从280℃降低到80℃,若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atm 下100g温度为20℃的纯水吸收,求:(1)铝块放出________J的热量;(2)水的温度将升高到________℃。[铝的比热为8.8×103J/(kg℃)] 3、甲的质量为乙的5倍,乙的比热为甲的3倍,(1)若甲的温度从50℃升高了60℃,乙的温度从60℃升高到100℃,则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_________。(2)若甲、乙放出相同的热量,则甲、乙降低的温度之比为 _________。 4、用煤油炉把500g水从10℃加热到100℃,若煤油燃烧产生的热量70%散失,煤油的热值是4.6×107J/kg,求:(1)水需要吸收________J的热量;(2)需要燃烧________g的煤油。 5、一壶水的质量为5kg,在液化气炉上从20℃煮到沸腾(1atm)共燃烧液化气100g,液化气的热值为4.0×107J/kg,求:(1)水共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2)液化气完全燃烧共放出________J的热量;(3)液化气炉的效率为________。 6、太阳能热水器是常见的利用太阳能的装置,若太阳能热水器内贮水100 千克,当水温从25℃升高到75℃时,求:(1)水增加的内能是_________焦。 (2)若用另一台燃气热水器提供相同的热水,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_g热值为4.2×107J/kg的天然气。 (3)请你说出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相比的优点。(4)如图是锅炉工 作时的外景,你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7、小亮洗澡时,需要将150kg水从25℃加热到45℃求:(1)这些水需要吸收________J的热量;(2)若用燃气热水器加热,石油气的热值为4.4× 107J/kg,燃烧时有72%的热量被水吸收,则上述热水的水气成本费为 _________。(水的价格为2.2元/吨,石油气价格2.50元/千克)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九上14.2热量和热值说课稿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4.2认识内能与热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概念及其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为抽象的内能概念,认识内能的转化及其作用,这些内容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学习本章后面热量、比热容、热机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全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 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和实例,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关键 学生活动要充分,教师总结要精练。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 二:说教法 本节知识点均属“了解”“认识”“初步认识”的层次,考虑到农村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热学知识,内能热量等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采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引入概念,不追求概念过分严密的表述。教学时不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的文字表述,而要注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相关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而形成概念。具体教法安排如下:本节课我首先通过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我个人觉得教学方法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