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生理生化参数测定方法大全

土壤生理生化参数测定方法大全

土壤生理生化参数测定方法大全
土壤生理生化参数测定方法大全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土壤过氧化氢酶,高锰酸钾滴定法(周礼恺,张志明.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J].土壤通报,1980,11(5):37-38.)

(1)所用试剂

①0.3%的过氧化氢(现配):1ml过氧化氢(30%)定容至100ml

② 1.5M硫酸:80ml浓硫酸定容至1L

③0.02M高锰酸钾(最多保存2周):3.16g高锰酸钾定容至1L

(2)测定步骤

①取2g过1mm筛的风干土样,置于100ml锥形瓶中,然后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0.3%过氧化氢。另设对照(往瓶中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0.3%过氧化氢,不加土样)。

②将瓶塞紧,置于120次/分钟往返式摇床上(温度调至25度,放干水),震荡20min。停止震荡,注入5ml1.5M硫酸以终止反应。将瓶中内容物用定量滤纸过滤。

③取25ml滤液用0.02M高锰酸钾滴定至微红色。(对照,将5ml0.3%过氧化氢与40ml水、5ml1.5M的硫酸混合,取25ml该混合液,用0.02M的高锰酸钾滴定至微红色)。

(3)结果计算

从用于滴定原始的过氧化氢所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A)中,减去用于滴定土壤滤液的高锰酸钾的量(B),获得的差(考虑高锰酸钾滴定度的校正值T)即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A-B)﹡T。

过氧化氢酶活性以20min1g干土的0.02M 的高锰酸钾的ml数表示,单位0.02M MnkO4ml/20min·g

蔗糖酶,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75-276.)

(1)所用试剂

①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2.5g二硝基水杨酸,溶于100ml2M氢氧化钠(8gNaOH溶

于100ml水)和250ml水中,再加150g酒石酸钾钠,用水稀释至500ml(不能超过7d)②PH5.5磷酸缓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23.87 g Na2HPO4·12H2O溶于1 L蒸馏水

中)25mL加1/15 mol/L磷酸二氢钾(9.078 g KH2PO4 溶于1 L蒸馏水中)475mL即成。

③8%蔗糖溶液:8g蔗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④甲苯

⑤标准葡萄糖溶液:将葡萄糖先在50-58 ℃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取500 mg溶于100

mL苯甲酸溶液中(5 mg/mL),即成标准葡萄糖溶液。再用标准液制成1 mL含0.3-1.3 mg 葡萄糖的工作溶液。(即吸取5mg/ml的标准液3、5、7、9、11、13ml定容至50ml)标准曲线绘制:取1ml不同浓度的工作液,并按与测定蔗糖酶活性同样的方法进行显色,比色后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2)操作步骤

⑥称5 g风干土,置于50 mL三角瓶中,注入15 mL8%蔗糖溶液,5 mL pH 5.5磷酸缓冲

液和5滴甲苯。

⑦摇匀混合物后,放入恒温箱,在37 ℃下培养24 h。到时取出,迅速过滤。从中吸取滤

液l mL,注入50 mL容量瓶中,加3 mL 3,5-二硝基水杨酸并在沸腾的水浴锅中加热10min,随即将容量瓶移至自来水流下冷却3 min。

⑧溶液因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因而呈橙黄色,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50 mL,并在分

光光度计上于波长508 nm处进行比色。

⑨为了消除土壤中原有的蔗糖、葡萄糖而引起的误差,每一土样需做无基质对照,整个

试验需做无土壤对照。

(3)结果计算

蔗糖酶活性以24h后1g土壤葡萄糖的毫克数表示:葡萄糖(mg)=a﹡4

式中a表示从标准曲线查得得葡萄糖毫克数4表示换算成1g土的系数

淀粉酶,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78-280.)

(1)所用试剂

①1%淀粉

②甲苯

③PH5.5磷酸缓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23.87 g Na2HPO4·12H2O溶于1 L蒸馏水

中)25mL加1/15 mol/L磷酸二氢钾(9.078 g KH2PO4 溶于1 L蒸馏水中)475mL即成。

④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2.5g二硝基水杨酸,溶于100ml2M氢氧化钠(8gNaOH溶于100ml水)和250ml水中,再加150g酒石酸钾钠,用水稀释至500ml(不能超过7d)

⑤麦芽糖标准溶液:将麦芽糖先在50-58 ℃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取500 mg溶于100 mL苯甲酸溶液中(5 mg/mL),即成标准麦芽糖溶液。再用标准液配置成1ml含0.5-1.5mg麦芽糖的工作溶液。(即分别吸取5 mg/mL标准液5、7、9、11、13、15ml定容至50ml)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不同浓度麦芽糖标准液1ml,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2ml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并在沸腾的水域中加热5min。然后将瓶移到自来水下冷却。定容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08nm处进行比色。

(2)操作步骤

①称5g土壤,置于50ml三角瓶中,注入10ml1%淀粉溶液,再加10mlPH5.6的磷酸缓冲

液和5滴甲苯。摇匀后,在37 ℃恒温箱中放置24h。

②培养结束后,将悬液过滤。取1ml滤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然后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显

色方法进行比色测定。

试验应设无基质的对照和无土壤的对照。

淀粉酶活性,以24h后1g土壤中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

脲酶,苯酚钠比色法测定(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96-297.)

(1)试剂配制

①PH6.7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取184g柠檬酸溶于300ml蒸馏水中,另取147.5g氢氧化钾

溶于水,再将两种溶液合并。用1M的氢氧化钠将PH值调至6.7,并用水稀释至1L.

②苯酚钠溶液:称62.5g苯酚溶于少量乙醇中,加2ml甲醇和18.5ml丙酮,然后用乙醇稀

释至100ml(A),保存在冰箱中。称27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B),保存在冰箱中。

使用前,将A、B两液各20ml混合,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备用。

③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制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将5.2%的次氯酸钠稀释6倍),

溶液稳定。

④10%尿素

⑤甲苯

⑥氮的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0.4717g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则得1ml含0.1mg氮

的标准液。

标准曲线绘制:吸取稀释的标准液1、3、5、7、9、11、13ml,移入50ml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至20ml。再加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边加边摇匀。20min 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578nm处比色。根据光密度值与溶液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2)操作步骤

①取5g风干土,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15min后加10ml10%尿素液和20mlPH6.7

柠檬酸盐缓冲液。

②摇匀后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过滤后取3ml滤液注入50ml容量瓶中,然后按绘制

标准曲线显色方法进行比色测定。

(3)结果计算

脲酶活性以24h后1g土壤中NH3-N毫克数表示。

NH3-N(mg)=a×2

a表示从标准曲线查得得NH3-N毫克数;2表示换算成1g土的系数。

土壤PH及电导率的测定采用水:土=5:1. 震荡30min,静置。用PH计和电导仪测定。

碱解扩散法

(1)仪器:50套扩散皿,恒温箱,1个半微量酸式滴定管,1个玻璃棒,1支2ml移液管,1支10ml移液管.

(2)试剂:

① 1.8mol/L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化学纯氢氧化钠72克,用水溶解后冷却定容到1L

②2%硼酸溶液(W/V);

称10克硼酸用约60度热蒸馏水溶解,冷却稀释到500ml,最后用稀释盐酸或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淡红色)

③定氮混合指示剂;分别称取0.1克甲基红和0.5克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体,并

用100ml95%酒精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调解pH至4.5。

④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量取0.85ml浓盐酸稀释到1L。

⑤特制碱性胶液;

加40克阿拉伯胶和50毫升水于烧杯中,温热至70-80℃搅拌促溶,冷却约1小时,加入20毫升甘油和30毫升饱和K2CO3水溶液,搅匀放冷,离心除去泡沫及不溶物,将清液贮于玻璃瓶中备用。

⑥硫酸亚铁粉。分析纯。空气中易氧化,需看清颜色。

(3)操作步骤

①称土,加还原剂:称取过100目风干土样2克和1克硫酸亚铁,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中,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均匀铺平,切忌土样飞入扩散皿内室。

②加吸收剂-加碱-封闭:在扩散皿内室中加入2ml2%硼酸溶液,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再扩散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碱性胶液,胶液不宜涂得过多,但要涂匀,然后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使毛玻璃与皿边缘完全粘合,无气泡,以防漏气,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8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于皿的外室中,立即用毛玻璃盖严。加氢氧化钠时应防止溅在内室边缘或毛玻璃盖上,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③放入恒温箱:水平的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匀,用橡皮筋固定,随后放入40度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滴定:取出扩散皿,用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半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硼酸中所吸收的氨量,由蓝色到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

⑤空白试验:要做空白试验,方法同上,只是不加土样。

(4)结果计算

碱解氮含量(mg/kg)=C×(V-V0)×14×103/M

式中:C-0.01mol/L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V-样品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ml)

V0-空白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

14-氮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

103-换算系数M-样品质量

注意事项:

1.特制碱性溶胶必须先溶解再混合,否则会结块。

2. 36%~38%浓盐酸是12mol/L

3.注意扩散皿一定要刷干净,尤其是内室,否则一加硼酸,就会立刻变成蓝色。如变成蓝色,则需重新做。

钼锑抗比色法

(1)仪器:塑料杯,往复式震荡机,分光光度计

(2)试剂

① 0.03mol/L氟化铵-0.025mol/L盐酸浸提剂

称取1.11g氟化铵溶于800ml水中,加1mol/L盐酸(42ml浓盐酸溶于500ml水中)25ml,然后稀释至1L,贮于塑料瓶中。

②钼锑抗试剂

称取酒石酸锑钾(KSbOC4H4O6)0.5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制成0.5%的溶液。

另称取钼酸铵20克溶于450毫升水中徐徐加入208.3毫升浓硫酸,边加边搅动,再将0.5%的酒石酸锑钾溶液100毫升加入到钼酸铵液中,最后加至1升,充分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为钼锑混合液。

临用前(当天)称取1.5克左旋抗坏血酸溶液于100毫升钼锑混合液中,混匀。此即钼锑抗试剂。(有效期24小时,如贮于冰箱中,则有效期较长。

③ 0.8M H3BO3

4.95g硼酸定容至100ml即可。

④磷标准溶液

称取0.439gKH2PO4(105℃烘2h)溶于200ml水中,加入5ml浓H2SO4,转入1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此为100mg/L磷标准液,可较长时间保存。取此溶液稀释20倍即为5 mg/L 磷标准液,此液不宜久存。

(3)操作步骤

①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样品5g(精确到0.01g)于150ml塑料杯中,加入

0.03molL-1NH4F-0.025 molL-1HCl浸提剂50ml,在20-30℃条件下振荡30min,取出后立即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过滤于塑料杯中,同时作试剂空白试验。

②吸取滤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0.8M H3BO3,再加入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HCl和Na0H液调节pH至待测液呈微黄,用钼锑抗试剂5ml显色,并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用红色滤光片或660nm波长的光进行比色,以空白溶液的透光率为100(即光密度为0),读出测定液的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磷浓度(mgkg-1)。

③标准曲线制备:吸取含磷(P)5mg/L的标准溶液0、1、2、3、4、5、6ml,分别加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0.8M H3BO3,再加入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HCl和Na0H 液调节pH至待测液呈微黄,再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ml,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 mg/L磷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座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座标,磷mg/L数为横座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4) 结果计算

速效磷含量(mg/kg)=显色液P浓度×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样品重

土壤速效钾测定

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

(1)试剂

①中性1.0mol/LNH4OAc溶液

称77.08gNH4OAc溶于近1升水中,用稀HOAc或NH4OH调节至pH7.0, 用水定容至1L。

②K标准溶液

称取0.1907克KCl溶于1mol/LNH4OAc溶液中,完全溶解后用1mol/LNH4OAc溶液定容至1L,即为含100ug/mlK的NH4OAc溶液。用时分别吸取此100ug/mLK标准液0,2,5,10,20,40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NH4OAc定容,即得0,2,5,10,20,40ug/mLK 标准系列溶液。

(2)操作步骤

称取风干土样(1mm孔径)5g于150ml三角瓶中,加1mol/LNH4OAc溶液50.0ml(土液比为1:10),用橡皮塞塞紧,在20-25℃下振荡30min用干滤纸过滤,滤液与钾标准系列溶液一起在火焰光度计上进行测定,绘制成曲线,根据待测液的读数值查出相对应的ug/mL数,并计算出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

(3)结果计算

土壤速效钾(K)ug/kg=待测液ug/mL×加入浸提剂毫升数/风干土重。

土壤中铵态氮及硝态氮的测定

土壤氨态氮的测定(扩散比色法)

(1)试剂

1mol/LNaOH、2 mol/LKCL、0.05 mol/L H2SO4(浓硫酸为18M)、40﹪NaOH、奈氏试剂(溶解HgI245.0g和KI35.0g于水中,将此溶液洗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KOH 112g,加水至800ml,摇匀,冷却定容,装入棕色瓶中备用)、100ug/mlN(NH4+-N)标准液(称取烘干NH4Cl0.3817g溶于水中,定容为1000ml,此为100ug/mlN(NH4+-N)贮备液。用时吸上述溶液50ml,稀释至500ml,即为10ug/mlN(NH4+-N)工作液)

(2)操作步骤

称取土样10.0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2 mol/LKCL溶液50.0ml, 用橡皮塞塞紧,振荡30分钟,立即过滤于50ml三角瓶中(如土壤NH4+-N含量低,可将土液比改为1:25)。用吸管吸取2ml滤液加入扩散皿外室,中心小室加入2ml0.05 mol/L H2SO4溶液。然后在皿盖边沿涂以阿拉伯胶,盖上皿盖,留一小孔,迅速由小孔用滴管加入0.5-1ml40﹪NaOH溶液。立即将皿盖盖严并摇匀,并用橡皮筋扎好。置于40℃恒温箱放置4小时,取出。取下皿盖上的橡皮筋,轻轻除去皿盖。中心小室溶液用10ml蒸馏水,分四次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0.8ml奈氏试剂,摇匀。缓慢地加入4ml 1mol/LNaOH,显色后稀释至刻度,放置10分钟。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60nm处进行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出NH4+-N量。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0、2.5、5.0、7.5、10.0 ml氮的标准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10ml,加入0.8ml奈氏试剂,摇匀。缓慢地加入4ml 1mol.L-1NaOH,显色后稀释至刻度。1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60nm处进行比色。以吸光值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计算: NH4+-N(mg/kg)=显色液ppm×比色体积×分取倍数/样重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酚二磺酸比色法)

试剂:酚二磺酸试剂(25.0g白色苯酚(C6H5OH)在500ml烧杯中,加入225ml浓H2SO4,混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6h,再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如试剂析出结晶,同时须加热溶解,但切不可加水。)、10ppm NO3-N标准液(0.722g干燥的KNO3(二级)溶于水,定容1L,此液为100ppm NO3-N溶液。将此液准确稀释10倍,即为10ppm NO3-N标准溶液。)、氨水、CaSO4.2H2O、CaCO3。

操作步骤:称50.0克新鲜土样放在500毫升三角瓶中,加0.5gCaSO4.2H2O和250ml 水,塞后振荡10min。放置几分钟后,将悬浮液的上部清液用干滤纸过滤。吸取清液25ml 于蒸发皿中,加约0.05gCaCO3,在水浴上蒸干、(如有色,可用水湿润,加10%H2O2消除),蒸干后不应继续加热,冷却,并迅速加入2ml酚二磺酸试剂,将皿旋转,使试剂接触所有蒸干物,静置10min,加水20ml,用玻璃棒搅拌,使蒸干物完全溶解。冷却后,渐渐加入1:1NH4OH,并不断搅拌,溶液呈微碱性(黄色),再多加2ml,然后将溶解液定量地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定溶,在分光光度计上用光径1毫米比色槽进行比色,波长为420纳米(nm),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10ppm NO3-N标准液:0、1、2、5、10、15、20ml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与待测液相同操作,进行显色和比色,绘制工作曲线。

结果计算: NO3-N(mg/kg)=显色液ppm×比色体积×分取倍数/样重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

(1) 主要仪器

锥形瓶、试管、电炉、微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

(2)试剂

①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称取重铬酸钾3.923g,配成100ml溶液。另取100ml98%浓硫酸,缓缓加入重铬酸钾溶液中,以防急剧升温。此溶液浓度可认为c(1/6K2Cr2O7)=0.4mol/L

②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称取重铬酸钾0.4904g(130℃烘1.5h),配成100ml溶液,此溶液浓度c(1/6K2Cr2O7)=0.1mol/L

③硫酸亚铁标准溶液(0.2M)

称取硫酸亚铁5.6g,先加入70ml左右的蒸馏水溶解,再加入2ml浓硫酸,搅拌均匀后,加水定容至100ml。此溶液易受空气氧化,使用时必须标定一次准确浓度。

④邻菲啰啉指示剂

称取邻菲啰啉1.49g,溶于含有0.7g硫酸亚铁的100ml水溶液中。此指示剂易变质,应密闭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3)操作步骤

①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浓度的测定

取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ml,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浓硫酸2-3ml,邻菲啰啉指示剂3-5滴,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计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

C2=c1×v1/v2

C2 硫酸亚铁标准液的浓度,c1 重铬酸钾标准液的浓度;v1 重铬酸钾标准液的体积;v2 硫酸亚铁标准液的体积

②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风干土样0.2g,置于10ml干燥试管中,然后准确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5ml,混匀。另取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5ml置于干燥试管中,作空白样。

将上述试管置于已加热至180℃的硅油浴中,消煮8min,取出冷却。

将试管内液体移至50ml锥形瓶中,润洗试管2-3次,将润洗液也移至锥形瓶中,总体积不宜超过30ml,加2-3滴邻菲啰啉指示剂,使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变色过程由黄绿色变为蓝绿色,再变为棕红色,即达终点,过量不足半滴即有明显变色。

(4)结果计算

土壤有机碳(g/kg)=c2(V0-V)×10-3×3×1.33×1000/样品重

土壤有机质(g/kg)=土壤有机碳×1.724

式中:1.33为氧化校正系数;c2为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

交换性钙、镁、钾、钠的测定

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文献:(魏林根,李建国,苏全平,等. 震荡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交换性钙镁[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6,12(4):249-252)

(冯建军,陈丽芝,张玉珠.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的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76-77)

步骤: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土样2g. 放入200ml具有盖的塑料瓶内,加入50ml1M 乙酸铵,在25℃条件下,于180r/min往返式震荡机上震荡浸提10min。立即过滤于100ml 具筛三角瓶中,吸取滤液2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ml3%的Srcl2·6H20溶液。最后用1M 乙酸铵溶液定容,然后上机测定。

分别选用钙镁空心阴极灯在灯电流10mA,波长422.7nm(钙)及285.2nm(镁)波长处,测定钙镁离子的吸收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该测定液中钙镁的浓度。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为交换性钙、镁、钾、钠测定结果之和。钾、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镁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M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刘肃,李酉开.Mehlich3通用浸提剂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5,5,32(2):132-141. 方法简介

联合浸提剂中的0.2M HOAc-0.25M NH4NO3形成了PH2.5的强缓冲体系,并可浸提出交换性K、Ca、Mg、Na、Mn、Zn等阳离子;0.015M NH4F-0.013M HNO3可调控P从Ca、Al、Fe无机磷源中的解析;0.001 M EDTA可浸提出螯合态Cu、Zn、Mn、Fe等。因此,M3法一次浸提,可提取土壤中的有效P、K、Ca、Mg、Fe、Mn、Cu、Zn、B等多种养分。提取出的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K、Na、Ca、Mg、Fe、Mn、Cu、Zn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B用姜黄素比色法测定。

(1)M3提取液的配制

0.015M NH4F -0.001M EDTA-0.25M NH4NO3-0.2M HOAc-0.013M HNO3

在5L的玻璃瓶中加入约4L纯水,加100g NH4NO3,溶解。再加入M3贮存液(3.75M NH4F-0.25M EDTA)20ml,混匀,然后加入乙酸57.5ml和4.1ml HNO3,稀释到5L,充分混合均匀,此液PH2.5±0.1

(2)测定方法

称取土样2.5g于三角瓶中,加入25mlM3浸提液,震荡提取5min过滤。

土壤容重的测定

环刀法

1、内容与原理

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然后称量并根据土壤自然含水量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2、主要仪器设备

⑴、容积为100㎝3的钢制环刀。

⑵、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

⑶、感量为0.1及0.01的粗天平各一架。

⑷、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3、操作方法与步骤

⑴、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环刀容积一般为100㎝3。

⑵、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中,切忌左右摆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一端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室内称重。

⑶、在紧靠环刀采样处,再采土10-15g,装入铝盒带回室内测定土壤含水量。

4、土壤容重的计算

(1) 环刀内干土重(g)=100/(100+土壤含水量)×环刀内湿土重(g)

土壤含水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

(2) 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g)/环刀容积(100 cm3)

一般矿质土壤的容重为1.33g/cm3。

土壤比重的测定

比重瓶法

1 内容与原理

根据排水称重的原理,将已知重量的土样放入容积一定得比重瓶中,完全除去空气后,固体土粒所排出的水体积即为土粒的体积。以此去除土粒干重既得土壤比重。

2 仪器设备

比重瓶(50ml或100ml),天平(感量0.001g),电炉或砂浴,滴管。

3 测定步骤

将比重瓶盛满无二氧化碳的水(煮沸5分钟后冷却的水),静置10分钟加塞,使多余的水从瓶塞毛细管中溢出,用滤纸擦干比重瓶外壁、称重(W1)。然后将比重瓶中的水倒出一半,将通过1mm筛孔的10g风干土土样用小漏斗小心装入比重瓶中,轻轻摇动,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为了除去土和水中的空气,须将比重瓶加热煮沸1小时,在煮沸过程中经常晃动比重瓶,以驱除水及土样中的空气,使水和土更好的接触。冷却后,用滴管加满无二氧化碳的水,在室温下再静置10min,加塞,使多余的水从瓶塞毛细管中溢出,用滤纸擦干比重瓶外壁,称量(W2)。

4 结果计算

d=W/(W+W1-W2)

式中:d-土壤比重,g/cm3

W—烘干土样质量,g

W1—加满水的比重瓶质量,g

W2—加有水和士样的比重瓶质量,g

一般土壤的平均比重为2.65.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土壤的比重是上壤同相物质的重量与纯粹固相体积的比值。而士壤的容重是土壤固相物质的重量与原状土壤体积(固相体积+ 孔隙体积)的比值,因此有了土壤的容重和比重,就可直接计算土壤的孔隙度。

计算公式p(%)=(1-土壤容重/土壤比重)×100%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

熏蒸提取-容量分析法

1 试剂配制

①去乙醇氯仿的制备

普通氯仿试剂一般含有少量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需除去。将氯仿试剂按1:2(V:V)的比例与蒸馏水一起放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动1min,慢慢放出底层氯仿于烧杯中,如此洗涤3次。得到的无乙醇氯仿加入无水氯化钙,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纯化后的氯仿置于暗色试剂瓶中,在低温(4℃)、黑暗状态下保存。注意氯仿具有致癌作用,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② 0.5M 硫酸钾提取剂

43.57g分析纯硫酸钾溶于1L去离子水。

③重铬酸钾-硫酸溶液(0.018M K2Cr2O7-12M H2SO4)

5.3g分析纯重铬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缓缓加入435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

④ 0.05M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4515g重铬酸钾(称量前130℃烘2h)溶于1L去离子水。

⑤邻菲啰啉指示剂

1.49g邻菲啰啉溶于100ml0.7%的硫酸亚铁溶液。此溶液易变质,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⑥ 0.05M 硫酸亚铁标准溶液

13.9g分析出硫酸亚铁溶于800ml去离子水,缓缓加入5ml浓硫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L,保存于棕色瓶中。此溶液易被空气氧化,每次使用时应准确标定其准确浓度。

标定方法:取20ml上述0.05M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150ml三角瓶中,加3ml浓硫酸和1滴邻菲啰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所消耗的硫酸亚铁溶液量计算其准确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C2=C1V1/V2

C2为硫酸亚铁标准液浓度;C1为重铬酸钾标准液浓度;V1为重铬酸钾标准液体积;V2为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硫酸亚铁溶液体积。

2 仪器设备

振荡器;可调加液器(50ml);可调移液器(5ml);烧杯(50ml);聚乙烯塑料瓶(150ml,200ml);三角瓶(150ml);消化管(150ml,24mm×295mm);酸式滴定管(50ml);真空干燥器(直径22cm);水泵抽真空装置等。

3 操作步骤

(1)土壤前处理

新鲜土壤立即进行前处理或保存于4℃冰箱中。测定前先仔细除去土壤中可见的植物残体(根、茎、叶等)及土壤动物(如蚯蚓等),过筛(<2mm)并混匀。如土样过湿,应在室内适当风干再过筛,风干过程中应经常翻动,以避免局部干燥。用去离子水调节土壤湿度至40%的田间持水量,此时土壤手感湿润但不结块。将土壤置于密闭的塑料桶内,在25℃下预培养7~15d,桶内放置适当水以保持相对湿度为100%,并放一小杯1M NaOH以吸收释放的CO2.

土壤田间持水量采用改进的shaw(1985)方法测定。在漏斗下端连接一带夹子的橡胶管,漏斗用玻璃纤维堵塞。取50g土壤于漏斗中,夹紧橡胶管,加入50ml水,保持30min,再打开夹子使多余的水流入量筒,30min后测定流出的水量,同时测定土壤湿度,计算土壤田间持水量,用烘干土壤质量表示。

(2)熏蒸

称取经前处理相当于50g烘干基地新鲜土壤3份,置于80ml烧杯中。将烧杯放入中空干燥器中,并防止盛有去乙醇氯仿(约2/3体积)的烧杯2~3只,烧杯内放入少量经浓盐酸溶液浸泡过夜后洗涤烘干的瓷片(0.5mm大小,防爆沸),同时加入一小烧杯稀NaOH溶液以吸收熏蒸期间释放出来的C02,干燥器底部还应加入少量水以保持湿度。按下图装置抽真空,也可采用无油真空泵,真空度控制在-0.07MPa以下,使氯仿剧烈沸腾3~5min。关闭真空干燥器阀门,在25℃暗室放置24h,熏蒸结束打开真空干燥器阀门时应听到空气进入的声音,否则为熏蒸不彻底,应重做。

取出氯仿(氯仿倒回贮存瓶,可再使用)和稀NaOH溶液的烧杯,清洁干燥器,反复抽真空(-0.07MPa;5~6次,每次3min)直到土壤无氯仿味为止。每次抽真空后,最好完全打开干燥器,以加快去氯仿的速度。熏蒸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土壤3份,置于另一干燥

器中但不熏蒸,作为对照土壤。

(3)提取

将熏蒸土壤无损地转移到200ml 聚乙烯塑料瓶中,加入100ml0.5M K2SO4(土水比为1:4;w :v ),震荡30min ,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25ml 塑料瓶中。熏蒸开始的同时,另称取等量的3份土壤于200ml 聚乙烯提取塑料瓶中,直接加入100ml 0.5M K2SO4提取;另外做3个无土壤空白。提取液应立即分析,或在-18℃保存。

注意提取液保存时间过长(>20h )会导致测定结果下降。低温下保存的土壤提取液,解冻后会出现一些白色沉淀,对有机碳测定没有影响,不必除去,但取样亲应充分摇匀。

(4)测定

吸取10ml 上述土壤提取液于150ml 消化管中,准确加入10ml 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再加入3~4片经浓盐酸浸泡过夜后洗涤烘干的瓷片,混匀后置于175℃磷酸浴中煮沸10min (消化管放入前磷酸浴温度应调节到179℃左右,放入后恰好为所需温度)。冷却后无损地转入到150ml 三角瓶中,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使溶液体积约为80ml ,加入1滴邻菲啰啉指示剂,用0.05M 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橙黄色变为蓝绿色,再变为棕红色即为滴定滴定终点。

(5)结果计算 有机量碳(mg·C·kg -1

)= 式中M 为FeSO4溶液浓度(M );V 0、V 分别为空白和样品消耗的FeSO4溶液体积(ml );f 为稀释倍数;W 为烘干土质量(g );12为碳摩尔质量(g );103为换算系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Bc=Ec/k EC

式中Ec 为熏蒸与未熏蒸土壤的差值;k EC 为转化系数,取值0.38

W V V M f )(10412

3-?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811动物生理生化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物生理生化》(811)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动物生理学(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对肺泡表面张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表面液体层的分子间引力所产生 B. 肺泡弹性纤维所产生 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产生 D. 肺泡内皮细胞所产生 2.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A. 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血液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 KHCO3/H2CO3 B. NaHCO3/H2CO3 C. K2HPO4/KH2PO4 D. Na2HPO4/NaH2PO4 4. 窦房结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形成是因为下列哪种离子的流动所形成()。 A. Ca2+内流 B. Na+内流 C. K+外流 D. K+内流 5. 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构基础是()。 A. 固定的反射弧 B. 刺激 C. 非条件反射 D. 食物 6.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为零 B. 较高 C. 正常 D. 无限大 7.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 Nacl B. KCl C. 白蛋白 D. 红细胞

8. 哺乳动物体内精子与卵子受精的部位通常在( )。 A.子宫颈部 B.子宫体部 C.输卵管伞部 D.输卵管壶腹部 9. 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当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充盈期缩短 D. 等容收缩期缩短 10.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 N受体 B. M受体 C. α受体 D. β1受体 11. 能参与机体对蠕虫免疫的白细胞是()。 A. 嗜碱性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12. 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 去大脑僵直 B. 脊髓休克 C. 上肢肌紧张下降 D. 下肢肌紧张下降 13. 动物出现发情症状时,体内哪种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A. 孕激素高峰 B. 黄体生成素 C. 雌激素 D. 雄激素 14. 在静息状态下,可兴奋细胞内K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异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吐作用 15. 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 A. 大气压+肺内压 B. 大气压+肺回缩力 C. 大气压-肺回缩力 D.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6. 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17. 简述动物大量饮清水后的尿量变化,并说明原因。 18. 小肠是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试述其理由。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常见生理参数的测量范围 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将生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2. 放大器和测量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转换、调整。 3.数据处理和记录、存储、显示装置。 低频电流对人体的三个作用:产生焦耳热;刺激神经、肌肉等细胞;化学效应。这些作用使组织液中的离子、大分子等粒子振动、运动和取向。 在整体情况下,由感知电流造成的电击称为宏电击(0.7~1.1mA),通常指加于体表引起的电流效应。 由感觉阈以下的电流所造成的电击,成为微电击,通常指电流直接加到心脏产生的电流效应 临床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方法在头皮上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EEG。周期:正常值为8~12HZ 脑电图的分类:(1)α波:可在头颅枕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振幅为20~100u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 (2)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18~30HZ,振幅为5~20uV,是一种快波,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比较(3)θ波:频率为4~7HZ,振幅为10~50uV,它是在困倦时,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的波形。(4)δ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是出现,频率是1~3.5HZ,振幅为20~200uV。根据脑电与刺激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将电位分为特异性诱发电位和非特异性诱发电位。在临床上一般只进行特异性诱发电位的检查,简称EP。EP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是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在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 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有: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 肌电图记录的是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的电位变化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形成的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肌电图EMG,肌电活动是一种快速的电变化,它的振幅是20uV到几个毫伏,频率为2Hz~10kH 所谓运动电位就是用来表示肌肉基本功能的单位,它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所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运动单位为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 临床上血压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测量: 直接通过传感器在血液中测量,有创。 间接测量: 测量血管壁压力,无创。 常用血压计:1)水银血压计2)无液血压计3)数字式血压计 直接式血压测量心导管术:用心导管从手臂的肘正中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及颈动脉、股动脉等血管的切口插入血管借助X线透视技术监视导管尖端的位置使其进入待测部位测量血压的微型传感器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6个重复。 株高: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6个重复。 2.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0.5g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1.5ml的Tris-HCl(pH7.4)抽提,将抽提液转移到2ml的EP管中,于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保存在-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 样品),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X代表OD595),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蒽酮+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空白对照(1ml蒽酮+180ul ddH2O),测定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Y=0.0345X+0.0204(Y代表OD625,X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蒽酮配方:称取100mg蒽酮溶于100ml稀硫酸(76ml浓硫酸+30mlH2O).注意:浓硫酸加入水中时,一点一点递加,小心溅出受伤。 丙二醛(MDA)测定: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受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TBA的反应产物在532nm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处。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计算出MDA含量。MDA的计算公式为:MDA(umol/L)=6.45OD532-0.56OD450. 反应体系为:400ul 0.6%TBA+350ul H2O+50ul样品,80℃水浴10min后,测OD532和OD450。对照用Tris-HCl. 0.6%TBA配方:称取硫代巴比妥0.6g,溶于少量1M NaOH中,待其完全溶解后用10%TCA(称取10gTCA三氯乙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待其溶解即可)定容至100ml。 H2O2测定(二甲酚橙法):样品反应体系(82ul溶液A+820ul溶液B (A:B=1:10)+150ul样品提取液),30℃水浴30min,测OD560。标准曲线为:Y=0.01734X-0.0555(Y代表OD560,X代表H2O2含量)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ALT (谷丙转氨酶)0~4O IU/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2O~30 mmol/L AST (谷草转氨酶)0~45 IU/L CO (一氧化碳定性)(-) TP (总蛋白)60~80 g/L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22O IU/L ALB (白蛋白)35~55 g/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170 mmol/L ALP (碱性磷酸酶)40~160 IU/L LDW (乳酸脱氢酶)40~100 mmol/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50 IU/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16 TBIL (总胆红素)1.7~17.1μmol/L A/G (血清白/球蛋白)3.5~5.5/2-3g DBIt (直接胆红素)0~6.0 μmol/L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1.91 mmol/L Crea (肌酐)44~133 µ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0.11~0.34 mmol/L Ua (尿酸)90~360 µ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3 mmol/L UREA (尿素氮)1.8~7.1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GLU (血糖)3.61~6.11 mmol/L IgA (免疫球蛋白)0.9~4.5 mg/ml TG (甘油三脂)0.56~1.7 mmol/L IgG (免疫球蛋白)9~23 mg/ml GHO (胆固醇)2.84~5.68 mmol/L IgM (免疫球蛋白)0.8~2.2 ml Mg (血清镁)0.8~1.2 mmol/L SF (铁蛋白)20~200 ng/ml K (血清钾)3.5~5.5 mmol/L α(蛋白电脉)3~4.9 % Na (血清钠)135~145 mmol/L β(蛋白电脉)3.1~9.6 % Cl(血清氯)96~108 mmol/L γ(蛋白电脉)6.6~13.7 % Ca (血清钙)2.2~2.7 mmol/L δ(蛋白电脉)9.5~20.3 % P (血清磷)0.97~1.61 mmol/L Fdg (纤维蛋白原)2~4g/L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综述?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周介雄1 蒋向辉2 余显权2 (1.贵州省种子总站 贵阳 550001;2.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 贵阳花溪 550025) 摘要:根据杂交水稻抗冷性育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细胞结构、细 胞内主要物质、酶的适应性变化、激素的调节、Ca 2+ 的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抗冷水稻和冷敏感水稻在耐冷特性方面的差异: 低温下耐冷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膜完整性,保持更高的CA T 、SOD 和POD 等保护酶活性和更低的MDA 含量,并诱导产生更多的脯氨酸,同时ABA 水平增高。从多方面揭示了抗冷水稻的抗冷原因,并初步提出了今后抗冷水稻品种选育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抗冷水稻 生理生化特性 细胞膜 保护酶系统 激素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持续的高产、优质、抗逆一直是科学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目前水稻从南纬34°的南美洲大西洋沿岸至北纬53°27′的黑龙江漠河、从平原到海拔2700m 范围内广泛栽培,而水稻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为15~18℃至30~ 33℃[5] ,因此低温冷害发生比较普遍。我国每年因低温冷害使稻谷减产30~50亿kg [18]。尤其是贵州省从1999年以来,在中低海拔地区几乎年年都遭受低温危害,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特别是2002年全省遭受严重的低温阴雨危害,致使全省水稻减产21%,全省粮食减产6%。因此,培育抗冷性水稻品种应用于生产,保持水稻持续高产稳产,是当今贵州省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低温冷害是指零度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的现象[2]。水稻的冷害一般分为障害型和延迟型。障害型冷害中危害最大的是孕穗期的冷害引起的不结实,其次是开花期的低温引起的不结实。延迟型冷害,大致可区别为:因抽穗前各时期生育延迟而造成抽穗延迟,以致结实不良;以及成熟期本身的低温引起的不结实。延迟型换而言之,也可说是成熟不良型[1]。 低温对植物的危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植物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又是一个多系统的综合生理反应,它受物种本身的遗传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制约[15]。当水稻受到冷胁迫后,会表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本文就水稻受低温胁迫后所表现的生理障碍和生理生化变化综述前人的研究结果,为选育和鉴定抗冷性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1 水稻在低温胁迫下的不良症状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都有可能遭受 低温冷害:(1)苗期:水稻苗期受低温冷害,主要导致出芽不良,分蘖少,苗弱,易感立枯病,从而影响后期丰产群体的建立,严重的还会发生烂秧死苗。(2)大田生长期:在这一时期低温对水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叶片和根系的生长方面。遇低温时叶片极度凋萎至枯死,其原因是根系损伤无法恢复吸水能力。主要导致成活不良,分蘖少,幼穗形成晚等。(3)孕穗期:水稻属高温短日植物,需高温诱导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此时遭受低 温,导致出穗延迟,且器官发生各种异常,尤其穗长变短,原因是枝梗及颖花的分化受到抑制并退化,颖花产生畸变。进而在低温下使性器官畸变,如雌雄蕊、鳞片等小穗器官的数目增加、生殖器官缺损等。(4)抽穗开花期:这个时期低温冷害主要导致抽穗延迟。水稻的雌雄性器官对温度反应敏感,且一般又以为雄性器官比雌性器官更敏感。同时,水稻开花期遇到低温,不仅影响正常开花受精,而且也能使初生胚受精后的合子早期停止发育而成秕粒,产量降低。(5)成熟期:主要导致成熟不良,子粒不饱满,米质差等。灌浆初期遇低温危害时米粒发育停止,米粒长度减少,甚至形成死米。灌浆中期遇低温危害时会产生乳白米和曝腰米。在同一穗内,下部的谷粒较上部的、出穗迟的谷粒较出穗早的、第二次枝梗上的谷粒较第一次枝梗上的灌浆能力弱,低温对它们的影响亦大。因此在所有的颖花中如果弱势颖花比例高的品种则易受到冷害。和抽穗开花期一样,灌浆期的稻株遇到低温时叶绿素会受到破坏,叶片变黄,叶片发黄时由基部老叶→顶部新叶、由叶尖→叶基顺次进行[7]。因此,叶片光合强度也受低温抑制而显著降低。 2 抗冷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 抗冷水稻与冷敏感水稻相比具有对低温冷害的忍受和适应的优良特性,即水稻的抗冷性[2]。当它遭遇冷害时,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各物质将发生一系列形态及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以维持其稳定地生长。2.1 细胞结构的特性2.1.1 细胞膜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是细胞乃至整个植物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仅调控一切营养物质的进出,而且是细胞反应外界不利因子的最先的重要屏障[3]。1973年,Lyons 根据细胞膜结构功能与抗冷性的关系,提出著名的“膜脂相变冷害”假说。认为温带植物遭受零上低温时,只要降到一定的温度,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的物相变化,这时膜脂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脂的脂肪酸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膜的外形和厚度也发生变化,可能使膜发生收缩,出现孔道或龟裂,因而膜的透性增大,膜内可溶性物质、电解质大量向膜外渗漏,破坏了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同时膜上结合酶的活力降低,酶促反应失调,表现出呼吸作用下降,能量供应减少,植物体内积累了有毒物质[4]。 膜脂相变转换温度与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抗冷水稻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较高,膜脂相变温度相应较低,使膜在低温下保持流动性和柔韧性,以利低温下正常功能的执行和避免膜脂固化造成膜伤害。苏维埃等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法(DSC )和荧光偏振法,杨福愉等用顺磁共振法,都证明水稻的抗冷品种膜脂流动性大[16];王洪春等[14]对206个水稻品种种子干胚膜脂脂肪酸组成所做的分析指出:抗冷品种含有较多的亚油酸(18∶2)和较少的油酸(18∶1)。致使其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高

2010年农学植物生理与生化真题答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农学门类联考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哈尔滨咨询QQ3147634 16.【答题要点】 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能代替;在其缺乏时,植物会出现专一的、特殊的缺互症、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才能恢复正常;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例如酶的组成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了以下16种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G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 17.【答题要点】 (1)同化物分配的总规律是由源到库由某一源制造的同化物主要流向与其组成源-库单位中的库。多个代谢库同时存在时,强库多分,弱库少分,近库先分,远库后分。 (2)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各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各有其生长中心,这些生长中心通常是一些代谢旺盛、生长速率快的器官或组织,它们既是矿质元素的输入中心,(3)就近供应一个库的同化物来源主要靠它附近的源叶来供应,随着源库间距离的加大,相互间供求程度就逐渐减弱。一般说来,上位叶光合产物较多地供应籽实、生长点;下位叶光合产物则较多地供应给根。 (4)同侧运输同一方位的叶制造的同化物主要供给相同方位的幼叶、花序和根。 18.【答题要点】 (1 (2)呼吸减弱消耗减少,有利于糖分等的积累,植物的整个代谢强度减弱,抗逆性增强。(3)ABA含量增多,生长停止。核膜口逐渐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物进入休眠。植物进入深度休眠后,其抗寒性能力显著增强。(4)保护物质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和生物膜起保护作用。

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精)

小黑豆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1. 表型变化:鲜重、株高、主根长和叶面积 鲜重 :取处理好的植株,擦干根和叶表面水分,测量整株植物的重量,每个测 6个重复。 株高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植株最高点的高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主根长 :取处理好的植株,测量从根和茎分隔处到主根最远点长度,记录,每个测6个重复。 叶面积 :取处理好的植株,选择第二节段的叶片,测量叶面积,叶面积测量方法是测每个叶片最宽处长度作为叶的长, 测叶片最窄处长度作为叶的宽, 叶片长和宽的乘积即为叶表面积。每个测 6个重复。 2. 总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 和 H2O2含量测定 样品处理:取 0.5g 样品(叶片要去除叶脉、根要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速在液氮中冻存,在遇冷的研钵中加液氮研磨,然后加入 1.5ml 的 Tris-HCl (pH7.4 抽提, 将抽提液转移到 2ml 的 EP 管中, 于 4℃, 12000rpm 离心 15min , 取上清, 保存在 -20℃下,上清液可用于总蛋白、丙二醛(MDA 、可溶性糖和 H2O2含量测定。 总蛋白测定(Bradford 法 :样品反应体系(800ul H2O+200ul Bradford+5ul样品 , 空白对照为(800ul H2O+200ul Bradford 。测定后带入标准曲线 Y=32.549X-0.224(Y代表蛋白含量, X 代表 OD595 ,计算得出蛋白含量。 可溶性糖测定:样品反应体系(1ml 蒽酮 +180ul ddH2O+20ul样品提取液 ; 空白对照 (1ml 蒽酮 +180ul ddH2O , 测定 OD625后带入标准曲线 : Y=0.0345X+0.0204(Y代表 OD625, X 代表可溶性糖含量(ug

生理生化B.

贵州大学畜牧兽医函授大专《动物生理生化》试题(B ) 姓名:市/县:年级: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动作电位 2 心动周期 3 逆蠕动 4 突触 5 酶的活性中心 6 ATP 7 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 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 ,低于它的刺激叫。 2. 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它们是: (1) (2) (3) (4) 。 3 呼吸这一过程在高等动物包括三个环节,即、 、。 4 消化方式有三种, 即、、 。 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 、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6酮体包括有乙酰乙酸、和三种物质。 7幼龄动物缺钙会引起病。 8碱贮是指血浆中所含的的量。 9新陈代谢包括、和三个阶段。 10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的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16分) 1 钠离子大量外流引起去极化过程。() 2 球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体。() 3 等容舒张期出现在快速充盈期之后。() 4 正常状态下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总是小于零的。() 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5 CO 2 6 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纤维素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其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 7 体温调定点是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阈值。() 8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之一是双向传递。()

9 大多数蛋白质在正常体液环境下都能解离为阳离子。() 10 细胞外液是动物的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酸。() 12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 13 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 14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并能传代。() 15 合成DNA和RNA都要先合成RNA引物。() 16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都是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的。() 四、问答题:(共39分) 1 什么叫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分为哪几类?并加以解释(6分) 2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7分) 3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吸收场所?(11分) 4 试述葡萄糖酵解的化学过程。(注:须注明每一步是何种反应,不写结构式,可写符号。 15分)

血生化指标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临床意义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项目尿素 临床意义血中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球滤过,从小便中排出体外,当肾小球受损时滤过率降低,血中BUN升高。所以BUN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项目血肌酐 临床意义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组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内源性肌酐由肌肉代谢产生,每天生成量相当衡定,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实质受损时血中肌酐浓度升高,这是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项目血尿酸 临床意义 "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 尿酸含量升高: (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 (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3)血白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血尿酸升高。 (4)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 " 项目胆固醇 临床意义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紊、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综述) 摘要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释放严重污染了土壤、水体和大气,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进人生物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有多种途径,除采矿区的尾矿、矿渣、冶炼、有毒气体的排放之外,还有城市垃圾、金属电镀、汽车尾气排放、工业企业向环境排放的“三废”、化工产品在农业中的不合理使用、农田的污水灌溉等等,这些途径都将导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通常植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时都会出现生长迟缓、植株矮小、根系伸长受抑制直至停止、叶片褪绿、出现褐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和植物死亡[1,2]。多年来,人们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对植物毒害的分子机理也有较多报道,本文就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字:重金属,植物,生理生化。 1.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 重金属污染能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其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了酶活性。重金属与某些元素之间有拮抗作用,也可能会影响植物对某些元素的吸收。沈阳农业大学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能明显降低水生植物凤眼莲的根系活力,影响植株生长。 2.引起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当植物受到重金属毒害未出现可见症状之前,实际上在细胞内部已有

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这些细胞器参与的生理生化功能抑制或丧失。据彭鸣、王焕校等人[2]的研究表明,当重金属污染较轻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没有明显变化,这时植株外部形态也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受害症状。而污染严重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均被破坏,此时植株外部形态会表现出叶片褪绿、萎蔫,根生长受抑制,乃至植株死亡。 3.影响细胞膜透性 重金属能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王正秋[4]等对Pb2+,Cr3+,Zn2+对芦苇幼苗质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2+,Cr3+,Zn2+对芦苇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电解质渗漏影响显著,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其中Cr3+和Zn2+的作用更明显。张宁、唐咏[3]的研究表明,Cr3+污染可增加凤眼莲膜脂过氧化,并使其细胞膜透性增加,且伤害程度与Cr3+浓度呈正相关,而且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要早于膜透性的改变。目前,细胞膜透性被广泛地用作评定植物对重金属反应的方法之一。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对于重金属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比较广泛,结果表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3]说明,重金属Cr3+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重金属离子直接干扰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在大麦幼苗中,Cr3+通过影响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的活性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据王泽港[5]等报道,重金属离子对叶绿素的影响不是由于取代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而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酶以及抑制一些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等其他途径而产生的。张宁、唐咏[3]就Cr3+对凤眼莲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r3+时(Cr≤0.025mmol/L),凤眼莲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而较高浓度Cr3+时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题50道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题 孙黎编 1、α-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每3.6个氨基酸残基旋转一周,螺距0.54nm,侧链基团R分布在螺旋外侧,整个螺旋靠链内氢键(且每个肽键上的N—H和后面第四个残基上C=O形成氢键)稳定,绝大多数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为右手螺旋。 2、β-氧化作用:是指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形成羧基,生成乙酰CoA和较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3、启动子:DNA链上能指示RNA转录起始的DNA序列称启动子。 4、DNA重组:是指在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菌细胞的转化中、病毒转导中等发生的DNA片段的交换或插入。 5、原初反应:指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换,其实质是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6、临界日长:指诱导植物成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 7、乙烯三重反应:指在ETH的作用下抑制上胚轴伸长生长,促其横向加粗,并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可作为ETH的生物鉴定法。 8、呼吸链:是指按一定方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能够进行氧化还原的许多传递体组成的传递氢荷电子的序列。 9、代谢库:指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幼叶、幼果、块茎、块根等。 10、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叶绿体把光合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使ADP与Pi形成ATP的过程。 11、试述DNA复制过程,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答:以ε.coli为例,DNA复制过程分三个阶段; ①起始:从DNA上控制复制起始的序列即起始点开始复制,形成复制叉,复制方向多为双向,也可以是单向,若以双向进行复制,两个方向的复制速度不一定相同。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无到有合成新链,所以DNA复制需要有含3’—OH的引物,引物由含有引物酶的引物体合成一段含3一10个核苷酸的RNA片段; ②延长: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当复制叉沿DNA移动时,以亲代3’→5’链为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向是5'→3',可连续进行,以亲代5’→3’链为模板时,子链不能以3’→5’方向合成,而是先合成出许多5’→3’方向的冈崎片段,然后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子链; ③终止:当一个冈崎片段的3'-OH与前一个冈崎片段的5’一磷酸接近时,复制停止,由DNA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隙,连接酶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土壤生理生化参数测定方法大全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土壤过氧化氢酶,高锰酸钾滴定法(周礼恺,张志明.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J].土壤通报,1980,11(5):37-38.) (1)所用试剂 ①0.3%的过氧化氢(现配):1ml过氧化氢(30%)定容至100ml ② 1.5M硫酸:80ml浓硫酸定容至1L ③0.02M高锰酸钾(最多保存2周):3.16g高锰酸钾定容至1L (2)测定步骤 ①取2g过1mm筛的风干土样,置于100ml锥形瓶中,然后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0.3%过氧化氢。另设对照(往瓶中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0.3%过氧化氢,不加土样)。 ②将瓶塞紧,置于120次/分钟往返式摇床上(温度调至25度,放干水),震荡20min。停止震荡,注入5ml1.5M硫酸以终止反应。将瓶中内容物用定量滤纸过滤。 ③取25ml滤液用0.02M高锰酸钾滴定至微红色。(对照,将5ml0.3%过氧化氢与40ml水、5ml1.5M的硫酸混合,取25ml该混合液,用0.02M的高锰酸钾滴定至微红色)。 (3)结果计算 从用于滴定原始的过氧化氢所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A)中,减去用于滴定土壤滤液的高锰酸钾的量(B),获得的差(考虑高锰酸钾滴定度的校正值T)即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A-B)﹡T。 过氧化氢酶活性以20min1g干土的0.02M 的高锰酸钾的ml数表示,单位0.02M MnkO4ml/20min·g

蔗糖酶,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75-276.) (1)所用试剂 ①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称2.5g二硝基水杨酸,溶于100ml2M氢氧化钠(8gNaOH溶 于100ml水)和250ml水中,再加150g酒石酸钾钠,用水稀释至500ml(不能超过7d)②PH5.5磷酸缓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23.87 g Na2HPO4·12H2O溶于1 L蒸馏水 中)25mL加1/15 mol/L磷酸二氢钾(9.078 g KH2PO4 溶于1 L蒸馏水中)475mL即成。 ③8%蔗糖溶液:8g蔗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④甲苯 ⑤标准葡萄糖溶液:将葡萄糖先在50-58 ℃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取500 mg溶于100 mL苯甲酸溶液中(5 mg/mL),即成标准葡萄糖溶液。再用标准液制成1 mL含0.3-1.3 mg 葡萄糖的工作溶液。(即吸取5mg/ml的标准液3、5、7、9、11、13ml定容至50ml)标准曲线绘制:取1ml不同浓度的工作液,并按与测定蔗糖酶活性同样的方法进行显色,比色后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2)操作步骤 ⑥称5 g风干土,置于50 mL三角瓶中,注入15 mL8%蔗糖溶液,5 mL pH 5.5磷酸缓冲 液和5滴甲苯。 ⑦摇匀混合物后,放入恒温箱,在37 ℃下培养24 h。到时取出,迅速过滤。从中吸取滤 液l mL,注入50 mL容量瓶中,加3 mL 3,5-二硝基水杨酸并在沸腾的水浴锅中加热10min,随即将容量瓶移至自来水流下冷却3 min。 ⑧溶液因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因而呈橙黄色,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50 mL,并在分 光光度计上于波长508 nm处进行比色。 ⑨为了消除土壤中原有的蔗糖、葡萄糖而引起的误差,每一土样需做无基质对照,整个 试验需做无土壤对照。 (3)结果计算 蔗糖酶活性以24h后1g土壤葡萄糖的毫克数表示:葡萄糖(mg)=a﹡4 式中a表示从标准曲线查得得葡萄糖毫克数4表示换算成1g土的系数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 生理功能:(附1) 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 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 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 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 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 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应 细胞(B/T)样作用 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 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增多:

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 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 降低:同红细胞 (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2~100fL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参考值:27~34pg (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16~354g/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 贫血形态学类型MCV(fl) MCH(pg) MCHC 病因举例 正常细胞性贫血82~95 27~31 320~360 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1.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将已纯化后的甘油菌种活化后于37℃下培养20~24h ,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的观察。染色方法参照微生物鉴定实验指导 2.生长条件试验 (1)耐盐性试验(NaCl 浓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 (2)耐酸碱试验(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 (3)温度梯度试验(温度: 10℃、30℃、40℃、50℃、55℃、60℃和65℃) 。 分别将参试菌接种于以上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 ,记录生长状况。 3.生理生化试验 ⑴过氧化氢酶测定 将实验菌接种于PGY培养基斜面上,37℃培养20h—24h,取一环接种的培养物,涂于干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3%-—15%的过氧化氢,有气泡则为阳性反应,无气泡为阴性反应。 ⑵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 在PY基础培养基内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温-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剂, 在培养基内放置一小倒管,分装试管置37℃培养24h, 经培养后,指示剂变黄表示产酸,倒管内出现气泡,表示产气。 ⑶淀粉水解实验 接种新鲜的菌种于含有0.5g可溶性淀粉的PY基础培养基中,取少许培养液于比色盘内,同时取未接种的培养液作对照,分别在其中加入卢哥氏碘液.不显色表示淀粉水解,显蓝黑色或蓝紫色时,表示淀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 ⑷明胶液化实验 将实验菌接种于明胶基础培养基中,置37℃培养,以一支未接种的试管作为对照。将接种的和未接种的对照管置于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对照管凝固后记录实验结果,反复观察对比多次。如对照管凝固时,接种管液化为阳性反应,凝固为阴性反应 ⑸甲基红(M.R)试验 接种实验细菌于PYG培养基,于37℃培养2天后,于培养物中加入几滴甲基红酒精溶液,如呈红色,表示阳性。 ⑹乙酰甲基甲醇V-P实验 接种新鲜的实验菌种于培养基中, 37℃培养2天后,取培养液1mL在其中 加入1ml 10%的NaOH,混匀,再加入3-4滴2%氯化铁溶液。数小时后,培养基表面的下层出现红色者,为阳性 ⑺柠檬酸盐 取幼龄菌种接种于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3-7天,培养基呈碱性(蓝色)者为阳性反应,不变者则为阴性 ⑻酪素水解试验 牛奶平板的制备:取5g脱脂奶粉加入50mL蒸馏水中(或用50mL脱脂牛奶),另称1.5g琼脂溶于50mL蒸馏水中,将两液分开灭菌。待冷至45-50℃时,将两液混匀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将菌种点接在平板上,每皿可点接3-5株菌。适温培养1、3、5天,记录菌落周围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制该培养基时,切勿将牛奶和琼脂混合灭菌,以防牛奶凝固 ⑼厌氧生长测定 将菌种接入营养肉汤平板后,用密封带包好放入CO2培养箱37℃培养2天后,观察生长情况,生长则为阳性(10)厌氧硝酸盐产气 接种封油:以斜面菌种用接种环接种后,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约1厘米。必须同时接种不含有硝酸钾的肉汁胨培养液作对照。 观察结果:培养2-7d,观察在含有硝酸钾的培养基中有否生长和产生气泡。如有气泡产生,表示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为阳性反应。但如不含硝酸钾的对照培养基也可产生气泡,则只能按可疑或阴性处理。 (11)石蕊牛奶的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