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的评价指标,目标值>29pg/cell。(2)接受稳定ESA治疗的CKD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铁状态1次。(3)未接受ESA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出现贫血时应首先进行铁状态的评价。(4)未接受ES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5)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ESA治疗时;调整ESA剂量时;有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2.铁剂治疗指征:(1)在使用铁剂治疗前应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如有无出血、炎性反应等)、血红蛋白水平、ESA使用情况等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下一步的补铁治疗。(2)CKD贫血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铁剂治疗:①SF 及TSAT水平处于绝对铁缺乏,即TSAT<20%,非透析和腹

·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3.05.017

膜透析患者SF<100μg/L,血液透析患者SF<200μg/L。

②SF在200~500μg/L间,和(或)TSAT≤30%时,如果血红蛋白有望升高,ESA用量有望降低,应给予补铁治疗。

③原则上SF>500μg/L不常规应用静脉补铁治疗,但当患者排除急性期炎症等情况,高剂量ESA仍不能改善贫血时,可试用铁剂治疗。

3.铁剂的用法和剂量:(1)非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可先试用口服途径补铁,或根据铁缺乏状态直接应用静脉铁剂治疗。(2)血液透析患者起始应优先选择静脉途径补铁。(3)口服补铁剂量为200mg/d,1~3个月后再次评价铁状态,如果铁状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周ESA100~150IU/kg体质量治疗条件下),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4)静脉途径铁剂维持性治疗:给予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对铁剂的反应、铁状态、血红蛋白水平、ESA用量、ESA反应及近期并发症等情况调整。

4.铁剂治疗注意事项:(1)给予初始剂量静脉铁剂治疗时,输注60min内应对患者进行监护,需配有复苏设备及药物,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其严重不良反应进行评估。(2)有全身活动性感染时,禁用静脉铁剂治疗。

三、ESA治疗

1.治疗前准备:(1)接受ESA治疗前,应权衡因减少输血和缓解贫血相关症状带来的利与弊,即可能导致患者的发病风险(如卒中、血管通路功能不良和高血压等)。(2)接受ESA治疗之前,应处理好各种导致贫血的可逆性因素(包括铁缺乏和炎性状态等)。(3)既往有卒中、恶性肿瘤等病史的CKD患者应慎用ESA。

2.治疗时机:(1)血红蛋白<100g/L的非透析成人CKD患者,根据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程度、前期铁剂治疗反应、输血风险、ESA治疗风险及是否存在贫血相关症状,个体化权衡和决策是否应用ESA。(2)由于成人透析患者血红蛋白下降速度比非透析患者快,建议血红蛋白<100 g/L时即开始ESA治疗。(3)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可以个体化使用ESA治疗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3.治疗靶目标:(1)血红蛋白>110g/L(Hct>33%),但不推荐>130g/L以上;(2)依据患者年龄、透析方式、透析时间、ESA治疗时间长短、生理需求以及是否并发其他心血管疾病等状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4.ESA类型:第1代ESA:即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免疫学及生物学特性均与人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极其相似的唾液酸蛋白激素,半衰期短,每周需给药1~3次。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的半衰期长,所需剂量也较小。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α[静脉注射半衰期(6.8±0.6)h]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静脉注射半衰期(8.8±0.5)h]两种类型。两者均能有效使血红蛋白水平达标,但网织红细胞反应和使用剂量方面二者有所不同。

第2代ESA:20世纪90年代末,第2代ESA制剂达依泊汀α面世。该药有两条与N端相连的糖基链,这种高度糖基化的结构使其在体内具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其半衰期[静脉注射(25.3±2.2)h]可达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3倍以上,延长了给药间隔,每周或每2周给药1次。

第3代ESA:持续性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甲氧聚二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ERA)为一种化学合成的持续性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激活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相比目前临床应用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具有半衰期长(静脉或皮下注射半衰期约130h)、给药次数少等优势。在我国CKD透析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ERA每2周1次静脉给药可以有效、平稳地纠正贫血。对于已经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CKD透析贫血患者,CERA每4周给药1次可有效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目标范

围内,且可能通过减少血红蛋白波动而使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获益。

5.ESA初始剂量及用量调整:(1)推荐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临床情况、ESA类型以及给药途径决定ESA初始用药剂量。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α或红细胞生成素β的初始剂量建议为每周50~100IU/kg体质量,皮下或静脉给药。CKD透析患者和CKD5期透析患者,CERA初始剂量建议为0.6μg/kg体质量,皮下或静脉给药,每两周1次;CKD非透析患者,初始剂量建议为1.2μg/kg体质量,皮下给药,每4周给药1次。有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血管栓塞或癫痫病史的患者,初始治疗时剂量应更低。(2)初始ESA治疗的目标是血红蛋白每月增加10~20g/L,应避免4周内血红蛋白增幅超过20g/L。(3)ESA初始治疗期间应每月至少监测血红蛋白水平1次;维持治疗期间,CKD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血红蛋白1次,CKD5期透析患者每月至少监测血红蛋白1次。(4)应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变化速度、目前ESA的使用剂量以及临床情况等多种因素调整ESA 剂量。推荐在ESA治疗4周后再调整剂量,ESA剂量调整的最小间隔时间为2周。

如血红蛋白升高未达目标值,可将促红细胞生成素α或β的剂量增至每次20IU/kg体质量,每周3次。血红蛋白升高且接近130g/L时,应将剂量降低约25%。如血红蛋白持续升高,应暂停给药直到血红蛋白开始下降,然后将剂量降低约25%后重新开始给药,或者在考虑停止给药前,于更短的时间间隔(例如每周1次)内再次重复检测血红蛋白,对血红蛋白的进一步升高进行评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变化方向。如果在任意2周内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超过10g/L,应将剂量降低约25%。需要注意的是,达标的血红蛋白很容易超过或低于理想范围,因此需要进行剂量调整。调整ESA剂量的频率应该根据ESA起始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上升速度、ESA维持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稳定性情况以及血红蛋白的监测频率来决定。ESA剂量调整容易导致血红蛋白波动。有研究发现

血红蛋白波动是CKD5期血透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

素,因此,调整ESA剂量须谨慎进行。当需要下调血红蛋

白水平时,应减少ESA剂量,但没必要停止给药。停止给

予ESA,尤其是长时间停药,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持续降

低,使血红蛋白降低到目标范围以下。CKD患者住院期

间,应重新评估患者的ESA需求。严重感染或手术后等

疾病状态可明显改变患者对ESA的反应。当贫血严重或ESA反应性严重降低时,应给予输血而不是继续给予ESA 或增加ESA剂量。

若治疗期间出现ESA抵抗,其诊断和处理参见ESA

抵抗的原因及处理。

6.用药途径:(1)接受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方式给药。皮下注射可以降低药物剂量24%。(2)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建议采用皮下注射途径给药。

7.ESA抵抗的原因及处理:按照患者体质量计算的适量ESA治疗1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与基线值相比无增加,将患者归类为初始ESA治疗反应低下。稳定剂量的ESA治疗后,为维持血红蛋白稳定需要两次增加ESA剂量且增加的剂量超过稳定剂量的50%,则将患者归类为获得性ESA反应低下。ESA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他原因包括合并炎性疾病、慢性失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纤维性骨炎、铝中毒、血红蛋白病、维生素缺乏、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溶血、透析不充分、应用ACEI/ARB和免疫抑制剂、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等情况。

(1)ESA抵抗的处理:①评估患者ESA抵抗的类型,

针对ESA抵抗的特定原因进行治疗。②对纠正原发病因

后仍存在ESA治疗抵抗的患者,建议采用个体化方案进

行治疗,并评估血红蛋白下降、继续ESA治疗和输血治疗

的风险。③对初始和获得性治疗反应低下患者,最大剂

量不应高于初始剂量(基于体质量计算)的4倍。

(2)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抗体介导的PRCA的处理:①

诊断: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超过4周并出现下述情况,

应怀疑PRCA的可能。包括血红蛋白以每周5~10g/L的速

度快速下降;需要输注红细胞才可维持血红蛋白水平;血

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且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小于10 000/μl。确诊必须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检测阳性的证据,以及骨髓像检查结果的支持(有严重的红系增生障碍)。②治疗:因为抗体存在交叉作用且继续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为谨慎起见,凡疑似或确诊的患者应停用任何红细胞生成素制剂。应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必要时输血,最有效的治疗是肾移植。

8.不良反应:(1)高血压:所有CKD患者都应监测血压,尤其是初始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无论是抗高血压治疗的初始阶段、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时、因血红蛋白和(或)因Hct快速升高而减少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时都需监控血压。长期的高血压可加重肾功能损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研究显示,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高血压可能与其改变细胞内的钙离子稳态相关。以下患者的血压更易受到影响:原有高血压病者、快速纠正贫血者、大剂量应用红细胞生成素者。一般无须因高血压而停止或中断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除非是难以控制的高血压。(2)癫痫:应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无须担心癫痫发作或癫痫发作频率的改变而限制患者的活动。癫痫病史不是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禁忌证。当患者伴有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或体质量增加过多时,应防止治疗过程中的癫痫发作。(3)透析通路血栓: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血液透析患者,不论其血管通路是自体内瘘还是人造血管,无须增加对血管通路的检测,亦无需增加肝素用量。(4)高钾血症: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使红细胞比容增加、有效血浆容量减少;透析不充分等原因可使血钾升高;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能促进食欲,食量增加摄钾亦增加。但临床上高血钾的发生率<1%,故无须加强监测。(5)肌痛及输液样反应:通常发生在应用红细胞生成素1~2h后,表现为肌痛、骨骼疼痛、低热、出汗等症状,可持续12h。2周后可自行消失。症状较重者可给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并减慢红细胞生成素的输注速度。(6)高钙血症:尽管红细胞生成素使钙离子细胞内流增加,但一般不会引起血钙波动。因此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过程中,不必过于频繁地监测血钙水平。(7)其他并发症:有报道显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导致内膜增生和随后的血管狭窄、深静脉血栓、皮疹、心悸、过敏反应、虹膜炎样反应、脱发等症状,但发生率很低。另一项回顾性纵向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红细胞生成素剂量的增加,CK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以及住院率均随之上升。

四、输血治疗

1.输血原则:(1)慢性贫血治疗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输注红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2)适合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输注红细胞,以减少发生同种致敏的风险。

2.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红细胞成分输血的指征应遵循输血法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已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及体征的严重贫血者,如急性失血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伴慢性失血的ESA不敏感患者。红细胞成分输血时应遵从以下原则:①确定贫血的性质及纠正的可能性,使可纠正的贫血得到相应的治疗;②确定通过红细胞成分输血可以减轻相应症状及体征,如果没有可能逆转的症状及体征,则不要输血。

慢性贫血治疗时,需要权衡洗涤红细胞治疗和ESA 治疗的利弊,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进行洗涤红细胞治疗:①ESA治疗无效(如血红蛋白病、骨髓衰竭、ESA耐药);②ESA治疗的风险超过其治疗获益(如既往或现在患恶性肿瘤,既往卒中史);③不能仅根据血红蛋白的变化来判

·消息·

《中华肾脏病杂志》欢迎投稿

《中华肾脏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肾脏病学学术期刊,月刊,评审过程全部采取网上评审,论文发表周期较短,一般少于6个月,影响因子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总排名中近些年一直处于前列,为肾脏病学科的主要科技期刊。伴随科技形势的发展,《中华肾脏病杂志》需要不断地提升杂志自身的学术质量与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对肾脏病学科相关专业人员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提高在科技期刊界的竞争力。因此,希望各界肾脏病学科相关专业人士踊跃投稿,在大家的全力支持下将《中华肾脏病杂志》办得更好!本刊欢迎有关肾脏本身、全身疾病肾损害、水电解质平衡、高血压等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病例报告、经验交流、综述、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等栏目的稿件。本刊编辑部断非急性贫血CKD 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治疗,而应根据贫血所导致的症状来判断。注意事项:血红蛋白≥100g/L 时,不推荐输血;患者血红蛋白<70g/L ,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时应考虑输血;因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血红蛋白<60g/L ,并伴有缺氧症状时可考虑输血;患者不能耐受贫血所带来的心肌缺氧或心功能衰竭,安静时心率>100次/min ,活动后心率>120次/min 或出现奔马律时可考虑输血;高危患者(年龄>65岁,合并心血管和(或)呼吸道疾病患者)对贫血耐受性差,血红蛋白<80g/L 时可考虑输血治疗;紧急情况下,当输注红细胞的利大于弊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治疗。这些情况包括:需要快速纠正贫血来稳定患者全身情况时(如急性出血、不稳定性冠心病);术前需要快速纠正血红蛋白水平时。3.输血相关风险:(1)溶血反应:输血期间或输血后发生供血者或受血者的红细胞(通常为前者)溶解现象。这是由于ABO/Rh 血型或血浆的不相容性,输入已溶或易碎的红细胞,或注射非等渗溶液所造成的。发病通常急骤,可发生在输血开始1h 内或较迟。仔细核查相容性试验结果,确认血液成分和受血者准确无误是避免溶血反应的关键。若怀疑发生溶血反应,必须立刻停止输血,接受支持治疗。(2)发热反应:在多次输血或妊娠后会产生

抗白细胞HLA 抗体。此类患者再接受输血时,HLA 抗体与输入的白细胞反应,表现为输血期间或输血后短暂期间出现发热反应。若使用其他方法确认相配的血液输血再次出现症状,则以后输血时须滤去白细胞。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3)过敏反应:通常由于供血者血浆中的过敏原而导致,较少由于过敏性供血者的抗体引起。有过敏史和过敏性输血反应病史的患者,输血前或开始输血

时可预防性给予抗组胺制剂(不能与血液混合)。若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轻度反应通常使用抗组胺药物即可控制,输血可重新开始。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

注射肾上腺素,少数情况下需要皮质类固醇治疗。(4)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是严重威胁到患者生

命的并发症。是由于供血者血浆中的抗血细胞抗体在肺部凝集受血者白细胞,并使其脱颗粒引发的。一般支持治疗可使之恢复,不需长期治疗。(5)枸橼酸盐和钾离子中毒:对枸橼酸盐和钾离子中毒一般不必担心。在患者体温过低时可加重中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改变枸橼酸盐代谢的能力。CKD 患者若使用贮存1周以上的血液易发生钾离子升高。输血期间发生的机械性溶血也可使钾离子增高。(6)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宿主病通常发生在骨髓移植的情况下,将有免疫能力的淋巴细胞,移植给了免疫抑制的患者引起的。然而在输血或血液成分中含有少量活的淋巴细胞,经自发性分裂后也可在免疫功能受抑制的受血者中发生。预防方法是对所有准备输给这些患者的血液制品均进行辐射。当输HLA 相容性血液成分时,亦需除去干细胞。(7)疾病传播和血液污染:指由于供者血液检查不严格或存在某些未列入常规检测的致病微生物,或血液在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受体接受输注污染血源后导致的相应疾病传播和(或)感染。常见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等。主要预防措施是严格规范整个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全过程。

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学术顾问:钱家麒教授、谌贻璞教授

专家组成员:余学清、蔡广研、付平、刘健、尹爱萍、王世相、万建新、王莉、王力宁、刘必成、刘文虎、胡昭、刘章锁、王荣、陈楠、陈孟华、李雪梅、苗里宁

(收稿日期:2013?3?10)(本文编辑:孙玉玲)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的评价指标,目标值>29pg/cell。(2)接受稳定ESA治疗的CKD患者,每3个月至少监测铁状态1次。(3)未接受ESA治疗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出现贫血时应首先进行铁状态的评价。(4)未接受ES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铁状态1次。(5)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增加铁状态的监测频率,以决定是否开始、继续或停止铁剂治疗:开始ESA治疗时;调整ESA剂量时;有出血存在时;静脉铁剂治疗后监测疗效时;有其他导致铁状态改变的情况,如合并炎性感染未控制时。 2.铁剂治疗指征:(1)在使用铁剂治疗前应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如有无出血、炎性反应等)、血红蛋白水平、ESA使用情况等对患者的铁状态进行合理评估,以指导下一步的补铁治疗。(2)CKD贫血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铁剂治疗:①SF 及TSAT水平处于绝对铁缺乏,即TSAT<20%,非透析和腹 ·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3.05.017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版)要点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与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就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与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她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与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就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 CKD3~5期未接受透析与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 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3) 铁储备与铁利用指标: 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与度。 (4) 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 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血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需要结合其她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她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二、铁剂治疗 铁就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就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铁剂补充,可以改善贫血,减少ESAs的剂量,有些患者不使用ESAs也能改善贫血。 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透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新版共识(完整版)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为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肾性贫血评估频率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Hb;测量频率根据透析方式、有无贫血和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贫血检测频率 1. 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无贫血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2. 腹膜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3. 血液透析患者:无贫血者,至少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有贫血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4. 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阶段,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维持治疗阶段,非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血液透析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铁剂治疗 指征和用药途径

1. 对N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 时需要补铁。可尝试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 非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取决于铁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静脉通道的建立、口服补铁的治疗反应、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的治疗耐受性以及患者依从度等。 图2 铁剂治疗指征与给药途径 2. 对PD-CKD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100 μg/L时需要补铁。虽可先口服铁剂,但其疗效不如静脉铁剂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者的肾性贫血 一什么叫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肾脏促成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血透者的常见并发症。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二肾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组织缺氧和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 体征:皮肤黏膜苍白,尤其是甲床,手掌,口腔黏膜。 三肾性贫血的评估 1在开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贫血前,应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贫血。 2.贫血诊断学指标 (1)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2)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的评价:血清铁蛋白浓度评价铁储存: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用于铁的利用能力:低色素红细胞百分率(HRC)式评估功能性铁缺乏(FID)的最佳指标。 (4)其他有关贫血原因的检查不明确的消化的失血,血清B12和红细胞叶酸浓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溶血试验,血清白蛋白,部分病例进行Hb电泳和骨髓检查。 四治疗目的

提高长期存活率,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感觉,左心室肥大消退,改善认识功能,纠正出血 五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 1.贫血治疗的最佳血红蛋白目标值:Hb水平应达到11g/dl(血细胞压积33%)。 2.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100ug/L,低色素红细胞<10%,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推荐的铁的目标值:血清铁蛋白200-50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30-40%。 六、治疗 1肾性贫血的EPO应用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PO)治疗指征 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1-5期)伴贫血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患者在血色素为达标的情况下应用。 EPO剂量应根据患者贫血程度而有所不同。皮下给予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可以达到并维持目标的血红蛋白水平,是维持透析患者使用r-HuEPO在血浆中可获得较高的EPO浓度,且持续时间较大,因此,皮下给药应该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r-HuEPO最合适途径。 2肾性贫血辅助治疗 (1).充分均衡饮食。 (2)叶酸或B族维生素。 (3).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E、维生素C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RPO抵抗。 3 EPO治疗效果不佳原因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 1、关于K/ DOQI 及其前身DOQI 2000 年更新版“NKF K2DOQI ,2000”(K2DOQI 的字面意义也更新成了kidney2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 的临床实践指南发表于2001 年《美国肾脏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的增刊上[7] 。它对原DOQI 营养问题外的其它部分都进行了更新修订,包括指南条款、立论依据、下一步研究方向等。最新K2DOQI 除覆盖CRF 患者的营养、肾性贫血、血透及腹透的充分性、血管通路等问题外,还将纳入慢性肾脏病的检查评估(evalu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与归纳(stratification) 、慢性肾脏病的骨代谢及相关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相关的异常脂质血症等问题[ http :/ / www. https://www.doczj.com/doc/255581656.html,/professionals/ doqi/ kdoqi.cfm]。该方案的前言明确指出其指南条款仅仅是指南而已,而不是临床实践的标准或强行规定。这一方案不仅是肾脏病科专科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内科医师、心血管科医师、糖尿病专科医师、家庭医师、儿科医师的有益参考资料。其它地区或国 家可以根据国情参照使用。 2、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0年) 介绍 2000 年版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27 条指南条款,有已发表文献支持的指南条款为证据性条款,而无确切证据支持的为观点性条款。27 条指南条款分列于贫血的检查、目标血红蛋白水平、铁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治疗、EPO 不敏感、红细胞成分输血、EPO 治疗的可能副作用等七部分中。每一款(组) 指南都有较完备的背景资料或/ 和立论依据,后者不仅充分讨论现有医学文献的研究结果,而且详细交待了研究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附有后注进一步讨论更新的理由及依据。下文介绍该指南的部分引言及全部条款(即大号字体部分为原文),并简介相应条款的背景及立论依据。作者参照原文作简明讨论(小号字体部分),原文见英特网http :/ / www. kidney. org/ professionals/ doqi/ guidelines/ doqi2uptoc. html 。 3、NKF2K/ DOQI 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0 年) 引言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是大多数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表现。所有这类患者的此种贫血均由同一发病机制所导致。在下述各指南条款中,“慢性肾脏病”(CKD) 这一概念涵盖所有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也包括同种异体移植肾的功能不全及依赖透析的肾功能衰竭(后者统称为“终末期肾病”) 。如未经治疗, 肾性贫血(CKD 贫血) 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异常,包括组织氧供与氧耗下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扩大、心室肥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认知能力和思维敏度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夜间阴茎勃起减少、以及免疫应答障碍等。此外,在儿童肾衰患者贫血

肾性贫血

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 修订版) 2014-09-30 15:10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字体大小 -|+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 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 患者进入第5 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 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 -5 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 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 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 和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 年5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 评估贫血的频率 (1) 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2) 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 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对有贫血病史、无论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3-5 期未接受透析和CKD 5 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少每3 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 次。 3. 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 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 网织红细胞计数。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下)—简介KDOQI及其相关

· 肾性贫血的诊治原则 简介K/ DOQI 及其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下) 指南条款八:铁剂的服法[13 ,14 ] 1 1. 为保证CKD 患者达到并保持Hb 在110~120 g/L (Hct 在33 %~36 %) ,EPO 治疗的同时必须服用铁剂以防缺铁及保持适当铁贮备。(证据) 2 2. 口服补铁时, 成人每日服用元素铁至少200mg ,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服元素铁2~3mg。 3 3. 成年的CKD 患者、家庭血液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单纯口服铁剂时可能仍不能满足适当铁代谢的需求(证据) 。因此,可(在初次试用25 mg 后) 采用一次性静推500~1 000mg 右旋糖酐铁(严格注意部分国产静脉注射铁剂的不耐受),视需要可重复给药。至2000 年元月前,没有人推荐一次大剂量静推葡萄糖酸铁。(观点) 4 4. 血透患者试用口服铁剂补铁治疗的方案目前是可接受的,但口服铁剂不能保持TSAT> 20 %、血清铁蛋白> 100 μg/L 且Hb 达到110~120 g/L 或Hct 在33 %~36 %。(证据) 5. 要保持Hb 在110~120 g/L (Hct 在33 %~36 %) 之间,大多数血透患者需要定期静脉注射铁剂。(证据) 6. 静脉补铁可按多种方案进行。如果TSAT < 20 %且/ 或血清铁蛋白< 100μg/L ,贫血专家工作组推荐成年患者每次透析时静脉注射100 mg 共10 次或每次125mg 共8 次( 观点) 。如果TSAT 仍然< 20 %或/ 和血清铁蛋白仍然< 100μg/L ,建议按上述方法再用一疗程。一旦TSAT ≥20 %且血清铁蛋白≥100μg/L ,静脉注射铁剂的推荐剂量为每周25~125mg(参见“指南条款六: 目标铁代谢水平”)(观 点) 。每周三次至每两周一次静脉给药以便12 周内铁剂补充的总量达到250~1 000mg ,这种间隔方案也都是可取的。(观点) 7. 当TSAT 达到20 %~50 %、血清铁蛋白达到 100~800μg/L 时,多数患者的Hb 能达到110~120 g/L (Hct 达到33 %~36%) (证据) 。当患者的TSAT >50 %或/ 和铁蛋白> 800 μg/L ,应停用静脉铁剂, 停用期可达3 个月,其间若再用静脉铁剂治疗,必须先复查铁代谢指标(观点) 。当TSAT 降至50 %以下且血清铁蛋白降至800μg/L 以下,可恢复静脉补充铁剂,每周一次,剂量减少1/ 3~1/ 2 。 8. 达到目标Hb/ Hct 水平及铁贮备后,血透患者. 静脉注射铁剂的维持剂量为25~125 mg/ 周不等。目的是通过每周静脉补充一定量的铁剂以保证血透患者在安全且稳定的铁代谢水平上保持目标Hb/ Hct 。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至少每3 月对铁代谢水平监测一次,监测的指标是TSAT 及血清铁蛋白。(观点) 9. 需要采用静脉铁剂维持的CKD 患者无需口服铁剂治疗。 指南条款九:试用量静脉铁剂的用法[15~18] 首次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之前,应静脉注射一 次试验剂量为25 mg 的右旋糖酐铁(成年患者) 。体 重在10kg 以下的儿童为10mg , 在10~20kg 的儿童为15mg 。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按包装说明, 右旋糖酐铁应缓慢静推,每分钟不超过1ml 。(观点) 成人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铁之前,也应当用25mg 作一次试验。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补葡萄糖酸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按包装说明,试验用的葡萄糖酸铁应当稀释于50ml 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滴60min 。另外,按包装说明,葡萄糖酸铁对儿童患者是否安全有效尚未确定。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国专家组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12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CKD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期,每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3~6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 5期和透析患者,每1~3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1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3个月至少检测1次;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1次。 健康人群及CKD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CKD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2)网织红细胞计数;(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4)病情需要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病理等项目的检查。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红蛋白检测,但同时需要考量其他指标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并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若发现临床表现不符合CKD贫血,如三系降低、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异常增生,应考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可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贫血原因,如维生素B12、叶酸检测,骨髓病理检查等。 二、铁剂治疗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结果证实:CKD贫血患者中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铁缺乏,铁缺乏是导致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反应差的主要原因。给予充足的铁补充,不仅可以改善贫血,还可减少ESA的使用剂量,甚至在未使用ESA的情况下也能改善贫血。因此,CKD贫血患者应常规进行铁状态的评价,寻找导致铁缺乏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的铁储备状态予以相应的铁剂补充。 1.铁状态的评价及监测频率:(1)常规使用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作为铁状态评价指标。有条件的单位可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铁状态

肾性贫血的表现

肾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及饮食调理 临床症状 肾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原发肾脏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蛋白尿和血尿需要经过化验检查来证实。不同的肾脏疾病又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遗传性肾炎和多囊肾属于遗传性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个同样肾病的患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此外还可能排尿困难,排出结石、肾脏创伤、手术史等,都可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用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多囊肾、肾盂积水、肾萎缩等。肾脏疾病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并发生乏力、贫血的表现,渐进性夜尿增多、少尿、无尿、抽搐、关节痛等症状,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心包炎、意识障碍、脑病、癫痫等。化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是肌酐和尿素氮。肌酐是肌肉蛋白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由肾脏滤过清除。正常血肌酐(Scr)浓度<133μmol/L(1.5mg/dL),肾功能衰竭时尿中清除的减少,血肌酐浓度升高。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之一,从肾脏排泄,血BUN正常值<7.1mmol/L(20mg/dL),肾功能衰竭时升高。肾性贫血的时展快慢不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一致。血红蛋白大多呈中等或重度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大多正常,但因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障碍,肾性贫血病人可能有皮肤瘀斑、口腔黏膜出血、鼻衄、甚至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及月经过多等出血症状。骨髓象大多正常。 饮食调理 1.珠玉红枣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薏苡仁100克,粳米100克,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 【制法】先将生薏苡仁和粳米洗净、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龙眼肉及红枣放入锅内与前者同煮成粥。 【特点】本粥具有健脾益气、补益心脾作用,是从清代《医学中衷参西录》中“珠玉二宝粥”化裁而来。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薏苡仁可健脾祛湿,龙眼肉能益脾胃、保心血、养心安神,加上可健脾益气的红枣,共煮成粥,易于消化,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有心悸、健忘、失眠的贫血患者。 2.首乌鸡丁 【原料】鸡胸脯肉100克,制首乌粉10克,山萸肉10克,黑木耳50克,胡萝卜25克,菠菜25克。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段下油锅煸好后装盘垫底,鸡胸脯肉切丁以首乌粉上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0623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发表时间:2014年6月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人群中发病率高,可发生在的早期,贫血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呈逐渐增加趋势,当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1] 。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贫血状况调研显示,1~5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和98.2%。透析与非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和52.0%[2]。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3] ,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方面均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纠正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年5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铁摄入减少及铁丢失增多,红细胞合成不足;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发生机制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为: 红细胞(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作用、维生素及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失衡。 (2)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因素有尿毒症毒素作用、内分泌激素作用、红细胞脆性增加及脾功能亢进等。 (3)红细胞丢失增加。极大多数肾性贫血病例有肾功能异常,BUN和Scr升高呈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水平,且贫血与肾功能损害呈平行关系。多有较长的肾脏病史,部分病例贫血为主要症状。肾脏病史缺如或仅夜尿增多为惟一病史,且易被忽视,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贫血。形态上多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发生,外周血象可见少数形态不规则细胞,如"芒刺"细胞,其出现的频率大致与尿毒症程度成正相关。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近于正常,网织红细胞指数稍低或正常,表现为非增生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肾病日久,肾气衰败,脏腑功能低下,气血生成减少而成,脏腑功能的低下,又可使浊毒、瘀血内阻,从而导致因病致损,由损成劳。因此,临床表现症状复杂,病机既有肾气衰败的虚证一面,又有浊毒、淤血致病的实证一面,临床辨证应根据不同的病期、不同的病证以及二便、饮食、苔脉等辨阴阳、求平衡,辨虚实、明标本。辨病位、宜兼顾。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各脏腑的整体功能。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血液的生成过程还与营气和肺有关。

肾性贫血治疗指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主讲人:雷清凤主任医师 地点:肾内二区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肾内二区全体医护人员 讲课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纠正 CKD 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逐步完善,新型药物的不断问世,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不断的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 CKD 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 2012 年 12 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制订工作,旨在为我国 CKD 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CKD 贫血的定义和评估 贫血的诊断标准:按照 WHO 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 岁,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妊娠女性<110 g/L,可诊断贫血。在诊断 CKD 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 l~3 期,每 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 CKD 4~5 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每 3~6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CKD 5 期和透析患者,每 1~3 个月至少测量血红蛋白 1 次。(3)有贫血病史、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透析或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初始阶段应增加测量频率;CKD 3~5 期接受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未接受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每 3 个月至少检测 1 次;CKD 5 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至少每月检测 1 次。健康人群及 CKD 患者均存在血红蛋白变异性,即血红蛋白值在目标范围内上下波动。鉴于 CKD 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异度更高,且血红蛋白变异性可能与不良事件相关,因此,血红蛋白的波动性对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3.评估贫血的实验室指标:(1)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

肾性贫血

慢性肾衰竭并发贫血的护理查房 吴建敏 ?入院时病史 左冬梅,38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两个月, 月经时间延长,量多,伴血肌酐逐步升高”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月经量多,时间延长,经妇科治疗效果不佳。近期血肌酐升高明显,伴双下肢水肿加重,为进一步治疗 ?,来我院门诊。拟“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收入院。 入院查体 T:37℃,R:20次/分,P:75次/分,BP:150/110mmHg. 神志清,精神软,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双下肢有浮肿。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红蛋白59g/L 血小板计数117*10'9/L 红细胞压积17.3% ?血肾功能 肌酐421μmol/L 尿素氮11.10mmol/L 辅助检查 ??胸片: 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B超 两肾弥漫性病变、右肾囊肿、两侧肾动脉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下降。 入院诊断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 入院后治疗 1.常规血透治疗,2次/周 ,每次4小时。 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静脉注射10000U/M每周, 3.其它药物: 可益能拜新同叶酸片 蔗糖铁缬沙坦肠溶阿司匹林盘 复方维生素B片罗盖全 大黄苏打片骨化三醇

纠正贫血治疗 *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0单位,静脉注射1次/周。 *蔗糖铁100mg 微泵静脉注射1次/周 纠正贫血治疗3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7.3g/L,红细胞压积21.9%,血小板177*10E9/L 铁蛋白77.90ng/ml 白蛋白39.8mL 纠正贫血治疗6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106g/L,红细胞压积32.1%血小板147*10E9/L 铁蛋白133.68ng/ml 白蛋白36.4mg/L 球蛋白25.2g/L 肾性贫血 病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引起肾性贫血的基本因素 肾脏为主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 铁缺乏或叶酸不足和营养不良 血液循环中存在抑制EPO生成的物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肾衰时多因素所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出血,胃肠道慢性失血,月经持续,量多,血液透析过程失血及频繁化验抽血慢性感染 酸中毒 临床表现 主要是过度代偿引起高动力学状态的一系列表现: 面色苍白或黄褐色,乏力,易倦,头晕,眼花,耳鸣,纳差,心悸,气促,动则尤甚 有出血者,可出现皮下淤斑,鼻出血,牙垠出血,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缺铁严重的可表现为: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感染,口腔炎等。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纠正营养不良 ?预防出血,减少出血 ?预防和控制感染

益比奥肾性贫血用药指南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实践指南及建议摘要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贫血的检查及治疗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006. · KDOQI 2007 Update of Hemoglobin Target 检测Hb(1次/年) 无需进一步 评估与治疗 所有CKD 患者 ESA 治疗贫血 并纠正患者缺铁 进一步评估: ·血液指标:全血细胞计数、 Hb 、网织红细胞计数等; ·铁指标:SF 、TSAT 或CHr 男性<13.5g/dl 女性<12g/dl 贫血纠正 Hb 靶目标11-12g/dl , 不应超过13g/dl 。 YES NO YES YES YES NO YES 血液学检查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的应用 【Hb检测频率】 * ESAs治疗患者Hb检测每月1次。 【ESA使用剂量】 * 起始ESA剂量和ESA剂量调整应该根据患者Hb水平、观察到的Hb增长率及临床状况来决定; * 需要下调Hb水平时,可将ESA剂量降低,但不必停药;如果遗漏一次ESA 注射,应尽快补上;对ESA以来的患者,住院期间应继续使用ESA。 * 高血压、血管通路阻塞、透析不充分、癫痫病史、营养不良并非ESA治疗的禁忌症,出现以上症状应对症治疗,不建议因此而停用ESA。 【给药途径】 * ESA的给药途径取决于CKD的分期、治疗状况、有效性、安全性、和ESA 类型。 * CKD非透析患者,皮下注射ESA更方便;CKD血液透析患者,静脉注射ESA更方便。 【给药频率】 * 给药频率应该根据CKD分期、治疗状况、有效性、ESA类型决定。 * 低频度给药较方便,尤其对于CKD非血液透析患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