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版高一历史讲义岳麓版必修1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含答案

2018-2019版高一历史讲义岳麓版必修1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含答案

2018-2019版高一历史讲义岳麓版必修1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含答案
2018-2019版高一历史讲义岳麓版必修1第3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10课含答案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知识点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背景

(1)国内

①政治: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

(2)国际: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

(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3.特点:法国政局不断震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知识点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2.内容

(1)立法权由参议院及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可在参议院同意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可任命文武官员,但内阁对议会负责。

3.巩固

(1)共和派和人民群众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在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

(3)议会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4.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知识点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1.背景

(1)14世纪以来,德意志陷入封建割据状态。

(2)法国大革命对德意志产生极大的震撼。

(3)爱国人士要求统一,一些邦国推行联邦制立宪改革。

(4)19世纪中期,普鲁士颁布宪法,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

2.过程: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3.确立

(1)标志: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

(2)宪法内容

①规定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②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③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

④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⑤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3)评价: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4.影响

(1)积极: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消极: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一战的灾难。

[图解历史] 法兰西共和之路

[误区警示] 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并非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而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它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图解历史] 法国政体的运行机制

[误区警示] 法兰西共和制与帝制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民主力量与传统力量的斗争,而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因为无论帝制还是共和制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斗争只是资产阶级内部就采用何种政体而展开的斗争。

[误区警示] 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二者差别很大。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君主是“实君”,权力巨大,议会形同虚设;英国君主是虚君,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图解历史]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主题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史料探究]

1.法国政体的确立

史料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①。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注:①反映了作者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思考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发生转变的标志及意义?

答案标志:1875年宪法的颁布。意义:使共和体制最终确立,共和派得以逐渐掌握实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政体的特点

史料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①,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注:①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议会。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的特点。

答案总统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总统之下设有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

[史论形成]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及特点

1.艰难的原因

(1)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势力强大,君主观念根深蒂固。

(2)法国大革命中的过激行为造成负面影响,使人们对第一帝国、第二帝国有一定程度的拥护。

(3)法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4)法国大革命多次遭受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

2.政体的特点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

主题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

[史料探究]

1.《德意志帝国宪法》

史料

如图为政治漫画《谁是老板》。1890年,上任20年的帝国宰相俾斯麦因为与新皇帝威廉二世在外交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赶下了台①,俾斯麦虽然满腹牢骚,但还是乖乖回家写他的回忆录了。

注:①表明此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负责。

思考威廉二世这样做是否违宪?为什么?

答案不违宪。原因: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命,任期由皇帝决定,对皇帝负责。

2.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

史料

思考漫画揭示德国政体的哪一特征?

答案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3.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

史料宪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力。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首脑,享有任命军政要职、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

——《法国通史》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①。

第十五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注:①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

思考据史料比较法、德两国国家元首的不同之处。

答案法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

德国皇帝掌握国家一切大权,主宰议会,无限任期。

[史论形成]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体制的异同

1.不同点

2.相同点

(1)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2)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3)形式上都是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

[名家论史]

观点: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

导读:史料表明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课堂小结

1.(2015·北京学业水平考试)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

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政体的反复演变,但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故体现了民主进程的艰难。

答案 C

2.(2015·湖南学业水平考试)1875年初,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解析由时间“1875年”、“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可知是法国。

答案 A

3.(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析由“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可排除B、C项,由“承认了共和制”可排除A。故材料体现的是“一票共和”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4.(2016·湖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法国1875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D.德意志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解析英国、德国建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共

和制。

答案 D

5.(2016·北京学业水平考试)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此后,国王作为国家元首逐渐“统而不治”,而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皇帝掌握了实权。

答案 C

6.(2016·湖北大冶一中月考)下表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序号处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A.世袭、皇帝、总统

B.世袭、宰相、议会

C.选举、皇帝、议会

D.选举、宰相、议会

解析法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德意志帝国政府首脑为宰相;法国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

答案 D

7.(2016·新疆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岳麓版]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第 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 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 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 西周 :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 统一 (1群雄割据 A. 春秋争霸 B. 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 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A. “皇帝制” :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 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 、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 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人们不断更新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提高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使粮食亩产量提高,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南稻北粟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骨耜等石器;进入文明时代(商周),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农耕技术的发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唐代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等。 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汉明帝派王景负责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个体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 1、产生: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 2、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进步。直接原因:私有土地的出现 3、小农经济的特点(评价):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②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 ③落后性: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⑤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稳定了社会经济;⑥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地位(影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所有 2、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其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土地私有制存在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二)租佃关系(地主与佃农) 过程:由战国,随着私有土地而产生,到明清:普及全国,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趋势: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 影响:由于,农民可以获取一部分粮食,所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 三、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粮食产量高)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经济区域的特点:多样性、不平衡。 2、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汉代时的经济中心)、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中唐的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变)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最主要)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步开发 (2)中唐后开始超过北方 (3)南宋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商周青铜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于冶铁,北宋普遍流行。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 2、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 4、制瓷技术 (1)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时期,陶器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 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 (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7)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要求更为精密,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概要】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有了权力的萌芽。夏朝时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处理本族和外族的事务,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周王利用分封与宗法制的结合,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制度败坏,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了一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分裂、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说明了它的坎坷。直到宋代,这种斗争才尘埃落定,却不幸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元勋益颇大,明朝废除丞相,清设

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学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有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知识。(2)对于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及其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影响,要正确地认识、分析、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与西方古代制度进行对比。(3)以史为鉴。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总结学习指导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分模块进行,大部分程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学习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但也没有表示明显的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

中学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全册(附答案)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全册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中国二十五史》中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2.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3.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A.隋朝尚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宋朝枢密院 D.元朝中书省 4.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 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6.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 B.外帮人 C.奴隶 D.成年男性公民 7.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 ①“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高中历史岳麓版最全目录(包括选修)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练习试题.pdf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练习试题 【篇一】 1.“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造成欧洲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开辟 D.汽船发明 解析郑和下西洋是在15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宗教改革是在1517年,主要涉及的是思想领域,不是经济领域;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使得传统商路发生改变,使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处境开始改善,故C项正确,汽船的发明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可知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解析根据“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 答案A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可知当时西欧积极向外扩张;“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解析根据题干中“向外猛冲的推动力”, 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条件。故选A项。 答案A 4.美国学者洛温在其所著的《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指出: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美国教 科书中最的谎言。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提纲(岳麓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课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地域差别: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3.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方面)——从耒耜到曲辕犁 (一)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 2.商周: 3.春秋战国: 4.西汉中期: 5.唐代: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 (二)灌溉工具: 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上古: 2.春秋战国: 3.西汉: 4.东汉: 5.西域: 三.农业的发展(生产关系进步)——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 ①产生条件: ②特点:1 2 3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三: 课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1)发展:产生于,盛行于,瓦解于,废止 于。

(2)实质: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根本)(直接) 表现: (5)井田制废除的标志: 3.封建社会: (1)形式: (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激烈。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 ①经济上:②政治上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2.发展历程 ①战国: ②汉代: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的重要经营方式。 ④明清时期: 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课题: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 ②四大经济区: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时间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魏晋 东汉 南北朝 唐 南宋 北宋 清 元 明 原始社会末 1840 原始农业出现 刀耕火种 宋朝不抑兼并 重 农 抑 商 有 所 放 松 重心南移完成 王一景牛治一理人 黄 河 经 济翻重 心车 开 始 南 移 曲辕犁犁评筒车 石器锄耕 土地国有制(贵族) 集体耕作 西周·井田制 重 农 抑 商 开 始 土 地 私 有 制 确 立 商 鞅 变 法 都 江 堰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牛 耕 推 广 早期:耦 犁 中期:犁 壁 晚 期:二 牛 抬 杠 北魏均田制 土均南地田方兼制超并崩过严溃北重 方 (中唐) 重 农 抑 商 加 强 铁犁牛耕出现、自耕农 小农经济出现、男耕女织 农作物种类增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青铜器出现 官营手工业 工商食官 木 炭 冶 炼 铁 钢 私 营 手 工 业 出 现 家 庭 手 工 业 出 现 炒钢法 青瓷、水排 丝国、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灌钢法、白瓷 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普遍用煤冶铁、瓷都 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出现 开始焦炭炼铁 黄道婆 彩瓷:青花瓷、釉里红 资本主义萌芽 五彩、斗彩、松江(棉布) 粉彩、珐琅彩 西 周 ————明 中 期, 官 营 手 工 业 占 社 会 主 导 地 位 明中期后,私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私商出现 工商食官 (秦—唐以前)重 农 抑 商,商 业 发 展 缓 慢 唐朝繁荣: 邸店、飞钱、柜坊 周——唐,实行坊市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集市有空间(坊市分开)和时间限制(日中为市) 宋朝出现纸币、打破坊市制,政府不再直接管理集市,出现了夜市、草市、晓市。(瓦子、勾栏)。元朝商业繁荣,宋元对外贸易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会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但实行海 禁、闭关锁国,阻碍了发展。 1765—1850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2019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语文

一、单选题 1.“天王府,其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1860年2月,洪秀全颁布《整顿属员诏》说:“于前功大者封自身及后裔。”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领导人的奢侈生活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B.缺乏新的政治体制建设C.阻碍中国民主化进程 D.失去民众支持 2.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 3.据载,定都天京之后,东王杨秀清每次出行时,全城大放礼炮,鼓乐齐鸣,胜似迎神赛会,仪仗队多达数千人,行人皆须回避。这表明() A.太平天国的领袖具有很高的声望B.广大人民对太平天国的领袖尊崇备至C.太平天国的领袖腐化奢侈D.定都天京使太平天国的力量空前增强 4.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 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 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 5.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 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6.太平天国期间,为解决军费问题,协调作战,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收取厘金。该现象反映了() A.满汉官员地位改变B.曾国藩形成地方割据 C.中央集权削弱 D.清政府土崩瓦解

2020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耕技术的进步 (一)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取代刀耕火种,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二)农具的更新: 1、汉代:曲柄锄、大镰、耧车。 2、东汉: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 3、唐代:曲辕犁。 (三)水利设施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 2、灌溉工具:略。 二、土地及赋税制度 (一)土地制度 1、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封建国家所有(均田制)、封建地主所有(主要)、自耕农所有。 (2)土地私有带来的社会问题:土地兼并;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税收及社会稳定。 (二)赋税制度 征收赋税是封建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的主要方式,为政府的财

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手段。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 小农经济为主,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 男耕女织的方式;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尤其注意前三个)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手工业的主要形态 生产目的产品流向特点 家庭手工业满足小家庭的 生活需要自产自销,少 量产品流入市 场 自给自足,汉 代田庄是其特 殊形式 私(民)营手工业满足市场流通 的需要 产品面向市场民间私人组织 生产 官营手工业满足皇室和政 府的需要产品不在市场 流通 政府组织生 产,技艺高 超,但具有封 闭性,管理严 苛。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一)纺织业 1、汉代:丝织品沿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是典型代表。 2、元代:黄道婆改进纺织工艺;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3、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冶金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无为的自然本体 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②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关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于先秦儒学,融合了阴阳、黄老及法家思想 B.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主张“绝圣弃智”、“积极无为”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5.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佛教思想融入理学 B. 道教思想融入理学A. C.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6.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7.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 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版印刷,一版已布字。”这一技术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技术 D.指南针 10.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