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蓝光治疗护理

蓝光治疗护理

蓝光治疗护理
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保暖制度

1.刚出生的新生儿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加强保暖护理。

2.根据体重、胎龄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室温要维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应达到28℃以上,湿度55%~65%。对患者常规测体温1次/4h。

3.包裹新生儿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不利于产热,反而使散热加快。

4.早产儿、病情危重、反应差、体温偏低或不升者入暖箱保暖,

5.根据体重、胎龄、反应调节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

6.5℃左右,不要随意打开箱盖或抱出婴儿,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喂奶换尿布等均应在箱内完成,动作要迅速,以防止丢失散热。

6.出温箱应遵照医嘱,患儿出温箱后应加强保暖处理,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的衣被,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防止感冒。

.

钙剂等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

1、输入钙剂尽量新建静脉通道,用对组织刺激小的液体进行穿刺(如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2、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要求护士穿刺技术熟练,选择较粗,直的血管,尽量采取四肢静脉滴注,避免在头皮部穿刺,以免渗出后局部毛囊损伤;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钙剂外渗的发生。输钙前先抽回血,确定静脉通畅后输入,输液完毕后加少许0.9%氯化钠溶液冲洗针头,拔针后应按压穿刺点3~5 min,以免钙剂漏出血管外。

3、严格控制输入速度,使用微量泵控制速度,严格遵照医嘱。

4、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

5、监测心率,低于80次时立即报告医生或停止输入

外渗处理措施

评估损伤程度:1、2度损伤24 h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外敷。3度损伤可给予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预防1、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输液过程中加强巡回。

2、选择合适的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熟悉药物性质,合理掌握药物输入速度

4、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尽力将损伤减到最低,减少医患纠纷。

新生儿误吸应急预案

1、患儿取俯卧位、头低脚高,叩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通知主管医师,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及时清理口腔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在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

4、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

5、与家属沟通,向家属交代病情。

6、抢救成功后,患儿暂禁食;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7、向患儿家属宣教发生误吸预防的有关知识。

新生儿坠床/摔倒的防范制度及处理程序

1.患儿的病床应有护栏,使用暖箱或辐射台时应保证玻璃挡板固定牢固。

2、加强巡视。对躁动不安的患儿给予安慰,必要时应用约束带保护。

3、保持地面干燥,防止工作人员抱患儿时摔倒而累及患儿。

4、保证婴儿床使用正常,为患儿更换暖箱时应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

5.发生坠床时,应立即来患儿身边,通知医生检查受伤情况,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或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必要时请外科会诊。

6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应急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相应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新生儿管饲安全管理指引

1.胃管消毒后用温开水将管外湿润,可直接插入食管(忌用油类润滑剂)。

2.必须肯定胃管确在胃内,方可进行鼻饲。

3.新生儿胃容量较小,喂入量必须严格遵医嘱。

4.奶液的温度要适宜,不得过冷或过热。

5. 如须经胃管给药时,则药物必须研细用温开水调匀后方可注入。喂完奶及药后,注入少量温开水,以免胃管堵塞。

6.鼻饲速度宜缓,鼻饲后取侧卧位,以防呕吐,引起呛咳,憋气窒息。

7.鼻饲期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8.鼻饲中如发现呕吐,应即停止注入,并及时检查原因或更改奶量。

9.胃管可留置3天。取放过程要随时夹闭管外端,防止空气进入胃内或管内液体流入咽部,引起呛憋。

光疗前的护理

环境准备

每日擦拭灯管及反射板,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查看灯管是否在有效期。灯管随使用时间光能量输出渐减弱,为保证治疗效果灯管使用2000小时必须更换。以免影响光疗效果。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保持蓝光箱清洁、完好。正确设置箱温。

患儿准备

入箱前评估患儿病情,了解患儿每日血清胆红素数值、体温、出入量等状况,称体重,测体温并记录。将患儿裸露,清洁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或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光疗时的护理

1、患儿应裸体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

2、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伏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3、光疗中新生儿要注意保护眼部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

4、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

5、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

6、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4小时测体温l次或根据病情,

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时,要暂时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再继续进行。

7、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了全日总量的15%-20%,应耐心喂养。

8、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

9、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经常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10、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11、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

12、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13、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1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

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使用PS治疗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简称PS 。由II型肺泡细胞产生,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和肺水肿。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蓝光治疗前的准备 (1)患儿家长的准备: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治疗目的,说明蓝光治疗的原理和安全性。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患儿的准备:进蓝光箱床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裸体卧于蓝光床中,可用长条尿巾或尿布湿遮住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输液的患儿用纱布把手捆束固定。 (3)蓝光箱床的准备:将蓝光床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确保蓝光床上的衣套干净、干燥,将床内温度预热节到28—32℃ 方可将患儿放入。 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加强巡视,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口唇发绀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如出现青铜症,应立即停止光疗。 (2)注意体温变化:勤测体温,做到每2~3小时1次,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7.5℃,可以适当的敞开罩在患儿身上的蓝光床套衣,或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低于36℃,应给患儿加盖衣被。体温控制在36~37.5℃之 间为宜。 (3)防止脱水: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除补液外,每日要挤奶8~12次喂患儿,在2次喂奶之间要勤喂开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 给予静脉输液。 (4)皮肤的护理:观察皮肤黄染情况,要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擦净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光疗时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充血性皮疹,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诊,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光疗 停止后可自行消退。 (5)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呕吐性质及量。另外,患儿每 次喂奶不宜太饱,每次不超过30ml,以免引起呕吐。 (6)疗效观察:注意患儿皮肤、巩膜颜色。协助医生了解黄疸消退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持续光照24小时,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退黄不明显,可延长至72小时,同时注意患儿有无水肿出现,防止因照射时间过长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造成低蛋白血症。要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判定效果报告医生。 3.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抱回婴儿床,加盖棉被。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作好各项记录及蓝光床的维护与保养。

新生儿黄疸实行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实行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11-30T12:51:15.0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29期作者:张芹芹王燕霞徐丹苏建萍冯艳[导读] 总结了2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母婴同室蓝光治疗模式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种治疗模式的认识及促进该护理方法的推广。 张芹芹王燕霞徐丹苏建萍冯艳 (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儿科病区江苏昆山 215301) 【摘要】目的:总结了2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母婴同室蓝光治疗模式的护理经验,提高对该种治疗模式的认识及促进该护理方法的推广。方法:统计我科自2015年—2017年3年中接收的277例采取母婴同室方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对患儿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合并症、成功治疗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满意投诉率等的统计分析,探讨该种治疗及护理模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77例新生儿黄疸中,其中除6例拒绝治疗,及2例病重转院外,有269例(97.1%)成功治疗并顺利出院,无不良事件、无院内感染发生、无不满意投诉事件。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母婴同室方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方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母婴同室;蓝光治疗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14-03 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病原因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1] 。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确切,其中间断照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恢复,值得优先选用[2]。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是值得提倡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模式[3]。但目前国内患新生儿黄疸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都收治于单独的新生儿病房,与母亲隔离。会造成以下问题的出现:母婴分离后的产妇焦虑发生率高;家庭对新生儿照护延续性中断,使家庭照护技巧缺乏;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有效率低 [4];因新生儿床位有限,会导致一部分达到住院治疗要求的黄疸新生儿无法得到及时住院治疗等。我院为了应对新生儿入住要求,在儿科病区开设了数间单间病房,专门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母婴同室式及暖箱上加蓝光灯的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为了保证患儿安全,在收住条件上做严格筛选,选择单纯患有新生儿黄疸疾病、无其他严重合并症、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诊治。本文对本院自2015年—2017年3年中收治的277例采取母婴同室式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析,探讨该种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5—2017年3年期间收住我院儿科病区的采取母婴同室式进行暖箱加蓝光灯照射治疗及护理模式的290例患有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的13例因各种原因致无血液结果对比而无法判断治疗效果,故最终选择27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合并症、成功治疗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满意投诉率等的统计,探讨该种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其中患儿胆红素值因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TSB)在较高水平时,经皮胆红素测定值(TCB)的测量结果是不准确的,往往低于实际TSB水平,研究显示经皮的胆红素值在≤14.8mg/dl时可以代表胆红素水平[5],故入院时以TSB值为准进行统计。因出院时胆红素值一般都低于≤14.8mg/dl,加上大多数患儿家长因心疼患儿而不愿接受采血复查,故出院时皆以TCB值为准进行统计。TCB测定部位选择前额两眉心、脸颊、胸骨上胸前的三个部位,取其平均值。 2.护理 2.1 感染关控制 在母婴同室区,空气、物品、工作人员手消毒不严格,室内通风不好,探视人员过多,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洗手等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相关[6]。所以对实行母婴同室的要求按以上问题一一把关,采取措施如下:(1)空气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2小时;(2)严格手卫生,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后,用清水再冲洗双手;(3)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开窗时注意新生儿所放位置,避免被风吹;(4)每日让保洁人员进行物品表面擦拭消毒2次;(5)为照顾照看家属的体力,除妈妈外,再需两位家属轮流照看患儿,不得再增加探视人员;(6)对家属进行手卫生宣教,督促做好手卫生工作。 2.2 入住前准备 采取该种治疗模式,从入院开始,就要对家属进行详细的宣教,并发放宣教单,在治疗过程中,实时检查家属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宣教内容如下:(1)医生与患儿家属进行语言及书面沟通,讲解该种治疗的具体方式、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并签属《医患沟通告知书》;(2)护士讲解详细的治疗过程及需要配合的方面,以及注意事项;(3)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非母婴同室组,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的优点不可替代。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向家长发放《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并对母亲及其他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操作技能》宣教,手把手指导,与发放宣教单结合,告之母乳喂养的好处,方法、喂养困难时的处理等。 2.3 照光前准备 我科经皮胆红素测定采用的是NJ33A型号的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进行TCB测定。我院采取的暖箱加蓝光灯的照光方式,所使用的暖箱是Care Plus型号的婴儿培养箱。蓝光灯采用的是YG-Ⅱ型号的黄疸治疗灯。照光前,暖箱按照《暖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前暖箱湿化罐内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然后推至病房内进行预热。在暖箱预热期间,家长要先给宝宝喂奶,喂完奶后拍嗝,尿不湿有尿便时予以更换。护士为宝宝戴上专用蓝光眼罩,检查会阴部尿布包裹严实,交待家长宝宝眼部及会阴部不可被光照。同时叮嘱家长佩戴墨镜进行照护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在双面蓝光照射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使患儿减少哭闹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8]。我科对新生儿同时采取鸟巢式护理,减少患儿哭闹,增加配合度。 2.4 照光期间护理 护士至少每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儿情况,有异常情况随时观察,至少每4小时再用体温计测体温一次,以避免肤温探头意外故障。每1~2小时给患儿翻身一次。因照护宝宝是长时过程,提醒家长们轮流抓紧休息,以保存体力,并要做好轮班及交接工作。护士宣教时也要波及所有家长。发现任何问题及时呼叫护士,以保证宝宝照光期间的安全。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下面来介绍一下关于蓝光治疗的护理。 光疗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只要保护好双眼及外阴,对患儿无不良影响,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光疗。 2、环境准备每日擦拭灯管及反射板,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灯管随使用时间光能量输出渐减弱,为保证治疗效果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2-34℃,并以软棉布覆盖、同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等。 3、患儿准备入箱前评估患儿病情,了解患儿每日血清胆红素数值、体温、出入量等状况,称体重,测体温并记录。将患儿裸露,清洁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或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光疗时的护理 1、患儿应裸体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 2、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伏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3、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 4、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且呕吐物、泪水、汗液、大小便等会影响光疗。 5、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1小时测体温l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时,要暂时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再继续进行。 6、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了全日总量的15%-20%,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新生儿尚未形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多数情况下实行按需喂奶,并喂适量温水。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光疗时不能抱起拍背促进胃内空气的排出,易出现吐奶,因此喂奶时宜取侧卧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气吸入胃内;喂奶后协助新生儿取右侧卧位,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7、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8、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 9、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10、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1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保暖制度 1.刚出生的新生儿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加强保暖护理。 2.根据体重、胎龄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室温要维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应达到28℃以上,湿度55%~65%。对患者常规测体温1次/4h。 3.包裹新生儿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不利于产热,反而使散热加快。 4.早产儿、病情危重、反应差、体温偏低或不升者入暖箱保暖, 5.根据体重、胎龄、反应调节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 6.5℃左右,不要随意打开箱盖或抱出婴儿,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喂奶换尿布等均应在箱内完成,动作要迅速,以防止丢失散热。 6.出温箱应遵照医嘱,患儿出温箱后应加强保暖处理,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的衣被,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防止感冒。 .

钙剂等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指引 1、输入钙剂尽量新建静脉通道,用对组织刺激小的液体进行穿刺(如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 2、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要求护士穿刺技术熟练,选择较粗,直的血管,尽量采取四肢静脉滴注,避免在头皮部穿刺,以免渗出后局部毛囊损伤;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钙剂外渗的发生。输钙前先抽回血,确定静脉通畅后输入,输液完毕后加少许0.9%氯化钠溶液冲洗针头,拔针后应按压穿刺点3~5 min,以免钙剂漏出血管外。 3、严格控制输入速度,使用微量泵控制速度,严格遵照医嘱。 4、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 5、监测心率,低于80次时立即报告医生或停止输入 外渗处理措施 评估损伤程度:1、2度损伤24 h内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外敷。3度损伤可给予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预防1、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输液过程中加强巡回。 2、选择合适的血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熟悉药物性质,合理掌握药物输入速度 4、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给予相应处理、尽力将损伤减到最低,减少医患纠纷。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62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患有黄疸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组 62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利用蓝光治疗,精心护理。结果 62 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新生儿黄疸预后好,但应重视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急性期护理。控制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护理的关键。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患病率高达34. 94%左右[2]。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 2-3d会出现黄疸,4-6d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 5 月到 2026年 5 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黄疸 62 例,男35 例,女27 例,年龄 2-25d,其中早产儿15 例。ABO 溶血症6 例,新生儿败血症8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保暖,纠正失水、电解质条乱,吸氧,纠正酸中毒,抗感染,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 1.2.2 根据光疗指征情况,使用蓝光照射,每日光疗时间8-12h,连用3-5d。 1.2.3 疗效判断标准[3]①治愈: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在90μmol/L以下;②好转:一般情况好,皮肤黄疸较治疗前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入院时下降100-120μmol/L;③无效:皮肤黄疸较治疗前无改变,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2 护理 2.1 蓝光治疗前护理 2.1.1 对家长的宣教向家长介绍黄疸的发生原因及黄疸对患儿的可能危害,介绍光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家长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1.2 光疗仪器的准备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空调,保持室温24-260℃。我科用的蓝光箱为XHZ黄疸治疗箱波长 0.42-0.47um,蓝光灯管上下共12只(40W/只),双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cm,使用前清洁蓝光箱,清除灯管灰尘,箱内湿化器加水 2/3 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保持箱温30~320℃,相对湿度55%~65%。蓝光箱周围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形成鸟巢。防止新生儿头、手、足的皮肤损伤。 2.1.3 对患儿的护理给患儿洗澡,更换清洁尿布,修剪指甲,并戴上棉制小手套,防止患儿抓破皮肤,并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眼罩、会阴罩。 2.2 蓝光治疗时护理[4] 2.2.1 一般护理将患儿祼放入蓝光箱中央,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误吸而窒息,勤巡疸,每小时翻身1次,测量T、P、R观察患儿神志及皮肤,观察大便量及色,有无皮疹,发热等。若有病理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相应处理。 2.2.2 喂养最好利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时不能母乳喂养者,可使用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奶,喂奶时取侧卧位,减少吐奶次数,防止窒息的发生,蓝光治疗中,进食不佳者,应给予静脉补液,保证水份的供给。 2.2.3 皮肤护理光疗时,患儿易哭闹,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

新生儿黄疸护理查房

新生儿科护理查房 参与者:岳辉姚娟温分芳胡晓 时间:2013年9月4日 病例介绍 35床,潘一之子,男,主诉:皮肤黄染6天,生后10天。系第2胎第2产,胎龄39+2周, 于2013-08-18 19 : 30在东圃分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时羊水清,自然啼哭,APGAR 评分9-10-10分,出生体重3.14kg,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遂今来我院门诊复查,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收入我科。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 1、体格检查:T36.5C, R45次份,P155次份,Wt 3.14k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前囟平软,约 2.0*2.0cm。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 对称,呼吸平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 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 可引出。 2、护理评估 生理评估:患儿生后3天开始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抽血查总胆红素:227.6umol/L。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惊厥,无气促、发绀等。 呼吸系统:R45次/分,颈软,气管居中,双侧锁骨触诊连续,胸廓对称,呼吸平顺,双肺 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循环系统: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消化:患儿自出生后反应尚可,吃奶可,纯母乳喂养,二便正常。腹软,肝脾不大,脐干洁。 泌尿:小便正常。 生殖:阴茎、睾丸正常。 神经:四肢关节活动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 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担心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愈后情况,有轻度焦虑。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治疗过程中出现摩擦、抓挠及臀部擦拭等因素有关 4、有体温不稳定的问题与光疗不良反应有关。 5、患者家属缺乏新生儿疾病相关知识与患者家长信息来源受限、专业知识缺乏有关。 6、家属焦虑 护理目标 1、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控制,未出现胆红素脑病。 2、未出现感染 3、皮肤的黄染渐退,未出现皮肤的异常受损。 4、未出现体温异常或出现后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 5、家长充分认识新生儿黄疸的成因和治疗,充分配合,减轻焦虑。 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程度。密切关注皮肤、粘膜、巩膜的颜色变化,根

蓝光治疗护理及注意事项

蓝光治疗护理及注意事项 目的: 临床上用于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利用胆红素经蓝光照射转变为水溶性产物,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 光疗前的护理 1、用物准备光疗箱采用波长为425~475纳米的蓝色荧光灯(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 33~50cm)、眼罩、尿不湿或尿布。 2、环境准备每日擦拭灯管及反射板,防止灰尘影响光照强度。灯管随使用时间光能量输出渐减弱,为保证治疗效果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亮度。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2℃(早产儿32-36℃)。 3、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实施光疗的目的和必要性,只要保护好双眼及外阴,对患儿无不良影响,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光疗。 4、患儿准备入箱前评估患儿病情,了解患儿每日血清胆红素数值、体温、出入量等状况,称体重,测体温并记录。将患儿裸露,清洁皮肤,不要擦抹爽身粉或油类,以免降低光疗效果;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5、护士准备操作前洗手、戴墨镜。 光疗时的护理 1、患儿应裸体放入以预热好的光疗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 2、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眼罩遮盖双眼、尿不湿遮盖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 3、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伏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4、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要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定时更换尿布,防止尿液浸湿脐部而引起感染(必要时可脐部护理)。光疗时新生儿的大便呈墨绿色稀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红臀。且呕吐物、泪水、汗液、大小便等会影响光疗。 5、监测体温和箱温变化光疗时应每1小时测体温l次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时,要暂时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再继续进行。 6、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要及时补水,每天补水量比正常需要增加15-20ml/kg。 7、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8、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 9、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10、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29T10:18:52.6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李丹婷郑筱蓉 [导读]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恰当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促进新生儿蓝光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蓝光质量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利用蓝光治疗黄疸的新生儿62名,在其进行蓝光治疗的过程中均采取临床护理以及综合护理的方法,为患儿的康复创造条件,在患儿经过蓝光治疗以及相关护理之后,对患儿的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以及患儿家属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蓝光治疗以及相关护理之后,62名患儿中有48名的胆红素以及黄疸指数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是总研究人数的77.4%,其余14名患者的胆红素以及黄疸指数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62名患儿对于护理过程以及治疗过程表现为非常满意的有50名,是总研究人数的80.6%,对护理以及治疗过程比较满意的有12名,占总研究人数的19.4%,没有患者家属对治疗和护理过程不满意。结论:恰当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促进新生儿蓝光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家属满意程度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出现的一种疾病,其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最常用的就是蓝光治疗法,在应用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其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2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2~15d,平均7±0.2d;病理性黄疸患儿9例,母乳性黄疸患儿8例,生理性黄疸患儿45例。均没有并发其他疾病,且无窒息史。 1.2护理方法 ①光疗前护理:光疗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治疗箱,保持治疗箱的干净和整洁,并将箱内的温度控制在34℃左右;在箱内铺垫软棉布。同时,还应仔细查看治疗仪的开关、灯管等是否完好,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患儿入箱前,应先更换尿布,并为其带上棉质的手套,避免患儿抓破皮肤;患儿入箱以后再去除衣被,并为其带上眼罩及会阴罩等。②光疗中护理:光疗时,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儿变换体位,以免患儿不适而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还应在旁陪护,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患儿所处的治疗箱较为封闭,水分流失过快,因此,治疗时要多次喂患儿少量的奶,2次喂奶后要加喂温水,确保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时,还应密切监测患儿有无酸中毒或发热等并发症,若有,需及时告知医师对其进行处理。此外,患儿因刚出世不久,正是和父母建立情感的阶段,将患儿独自搁在治疗箱时,会让其感到孤独、缺乏该有的安全感;因此,护理人员还应有节奏抚触患儿,用手掌轻轻抚摸患儿头部、腹部及四肢,进而释放患儿机体内的β-内咖啡肽,改变迷走神经及5-羟色胺等。③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且要出箱前,护理人员应首先为其穿上提前捂热的衣服,检查患者全身皮肤的颜色以及有无破损的情况。同时,加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查看有无腹胀、手足抽动及精神萎靡等情况,若有,要及时告知医师。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蓝光治疗以及相关护理之后,62名患儿中有48名的胆红素以及黄疸指数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是总研究人数的77.4%,其余14名患者的胆红素以及黄疸指数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62名患儿对于护理过程以及治疗过程表现为非常满意的有50名,是总研究人数的80.6%,对护理以及治疗过程比较满意的有12名,占总研究人数的19.4%,没有患者家属对治疗和护理过程不满意,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其可能是正常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表现,早期的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还不完善,如果黄疸指数过高,就会对新生儿的大脑产生影响,导致胆红素脑病,从而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因此,我们要对新生儿黄疸引起重视。临床上常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波长450nm 的蓝光可被胆红素分子充分吸收。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但该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较多,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尤为关键。本次实施临床护理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患儿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指数下降、体重增加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母婴分离、长时间处于光疗箱内、喂养方式改变等原因而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的减轻其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而对于新生儿的舒适护理主要通过抚触和按摩,该方式能有效提高患儿的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量增高,增强机体消化吸收,同时能够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其哭闹;另一方面,按摩还可以提高患儿的皮肤温度,加快循环代谢,最终提高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含量,促进胆红素水平降低,提高病情治疗效果。经临床分析,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一个原因为早期乳量不足。母乳为新生儿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其分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母乳喂养,并结合配方奶,弥补了单纯母乳量不足的问题。早期摄入量充足,以及合理的喂养,对于改善新生儿肠蠕动效果显著,减少胆红素的肠杆循环,诱导形成正常的肠道菌群,加速排出胎便。这对于新生儿黄疸状况的改善以及蓝光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参考文献: [1]王波.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5(8):114-115.[2]郭霞.84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0):98-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