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热学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传热学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 复习题 1、什么叫做两个现象相似,它们有什么共性? 答:指那些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于成比例,则称为两个现象相似。 凡相似的现象,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即描述该现象的同名特征数(准则)对应相等。 (1) 初始条件。指非稳态问题中初始时刻的物理量分布。 (2) 边界条件。所研究系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六密度)、速度分布等条件。 (3) 几何条件。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位置、以及表面的粗糙度等。 (4) 物理条件。物体的种类与物性。 2.试举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相似原理的两个例子. 3.当一个由若干个物理量所组成的试验数据转换成数目较少的无量纲以后,这个试验数据的性质起了什么变化? 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答: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答: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8.简述射流冲击传热时被冲击表面上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9.简述数数,数, Gr Nu Pr 的物理意义.Bi Nu 数与数有什么区别? 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传热学第六章

6. 对流换热基础理论 6.1 知识结构 1. 对流换热的特点; 2. 换热系数h 及其影响因素; 3.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1) 假设:不可压缩牛顿型流体,常物性,无内热源,忽略粘性耗散; (2) 方程组(换热、能量、动量、质量)各项物理涵义; (3) 平板层流强制对流的精确解(边界层理论,数量级分析简化); (4) 平板层流强制对流的近似解(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积分)。 4. 实验求解方法: (1) 相似原理 相似性质:彼此相似的现象,其同名准则必定相等。 相似判据:同类现象,单值性条件相似,同名已定准则相等,则现象相似。 相似解:实验关联式(准则方程式)。 (2) 准则确定方法:方程分析法、量纲分析法。 (3) 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作图法求系数,数据回归。 (4) 实验关联式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定性温度,特征尺度,特征流速,修 正系数(入口、弯道、特性)。 5. 对流换热中常用准则(Nu 、Re 、Gr 、Pr )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涵义。 6.2 重点内容剖析 6.2.1 概述 对流换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交换。 t h q t hA ?=??=Φ…………(h 的定义式) (6-1) 一、任务 求取 h=f (流体、物性、流态、换热面形状等)的具体表达式 二、思路(对流换热量=附壁薄层导热量) ()t A h t t A h y t A x w x y ?=-=??-=Φ∞=0 λ (6-2) () x y x y t t h 0=???- =?λ (6-3) 式中:h x ——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λ —— 流体导热系数 Δt —— 流体与壁面传热温差 求取表面传热系数的问题←求取附面层温度变化率←求取流体温度场 三、研究方法 1·理论解——建立微分方程组→求解 2·实验解—— 相似原理,量纲分析→实验准则→实验关联式 四、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第七章—凝结和沸腾换热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Condensation and Boiling Heat Transfer ) 本章重点:① 凝结与沸腾换热机理及其特点; ② 大空间饱和核态沸腾及临界热流密度。 第一节 凝结换热现象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phenomena ) 1-1 基本概念 1.凝结换热现象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 (saturated temperature) 的壁面接触时,蒸气会在壁面上凝结成液体并向壁面放出凝结潜热,这种现象称为凝结换热现象。有两种凝结形式。 2.凝结换热的分类 根据凝结液与壁面浸润能力不同分两种 : (1)膜状凝结(film-wise condensation ) ① 定义:凝结液体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并能在壁面上均匀铺展成膜的凝结形式。 ② 特点:壁面上有一层液膜,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热)须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 此时液膜成为主要的换热热阻。 (2)珠状凝结(drop-wise condensation ) ① 定义: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湿润壁面,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小液珠的凝结形式。 ② 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问: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哪个换热系数高?为什么? 答:实验证明,同种蒸气珠状凝结时的表面传热系数比膜状凝结的高一个数量级。例如,大气压下水蒸气珠状凝结时的表面传热系数约为)/(10~104254K m W ??,膜状凝结约为)/(10~106243K m W ??。 珠状凝凝结中,蒸汽与壁面直接接触,而膜状凝结时,蒸汽要通过凝结液膜与壁面传热,所以珠状凝结比膜状凝结的换热系数高。

强化沸腾传热的方法

沸腾传热强化技方法及比较 摘要针对强化沸腾传热方法,本文主要主要对粉末烧结法、喷涂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并对各种方法的强化传热效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沸腾传热;强化传热;喷涂多孔表面;粉末多孔表面 Boiling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echniques and comparison Abstract:To the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method,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introducing the powder sintering method, spray method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and comparing the various methods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effect. Key words: Boiling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Spraying porous surface Powder porous surface 1 前言 在常规能源不断减少, 节约和有效使用能源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 强化传热技术已经成为传热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强化传热研究, 特别是强化沸腾传热研究, 对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新能源开发和高热负荷下材料的热保护等有重要意义. 目前强化沸腾传热的主要方法是改善传热表面结构。常用的表面结构有各种形状的沟槽、肋片和多孔表面。其中自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孔表面换热器以其高效沸腾换热、低温差沸腾、高临界热流密度和良好的反堵塞能力, 已成为一种工业应用前景广泛的换热装置。本文主要进行喷涂多孔表面、粉末多孔表面等沸腾传热研究, 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并对各种方法的强化传热效果进行了比较。 2沸腾强化传热技术 对汽泡的成因和运动规律的研究是掌握沸腾原理和探讨沸腾传热强化方法的基础, 已有的研究表明, 影响汽泡状沸腾传热的主要因素有: ( 1) 流体特性参数的影响汽体压力增高能使汽化核心增多, 汽泡脱离频 率增大, 因而能使沸腾传热增强。流体与换热表面的接触角小, 则汽泡脱离频率增高, 因而能增强沸腾传热。 ( 2) 换热面特性的影响换热面的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材料特性以及新旧程度都能影响沸腾传热的强弱。试验表明, 同一液体在抛光壁面上沸腾传热时, 其传热系数比在粗糙壁面上沸腾传热时低,这主要是由于光洁表面上汽化核心较少的缘故。液体在新的换热面上沸腾时, 传热系数较高, 随着运行时间增长, 一部分汽化核心丧失了汽化能力, 于是传热系数逐渐下降到某一稳定值。传热面材料能否被液体湿润, 对传热系数也有相当影响, 同样条件下, 液体和材料特性组

传热学第六章答案

传热学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 复习题 1、什么叫做两个现象相似,它们有什么共性? 答:指那些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于成比例,则称为两个现象相似。 凡相似的现象,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即描述该现象的同名特征数(准则)对应相等。 (1)初始条件。指非稳态问题中初始时刻的物理量分布。 (2)边界条件。所研究系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六密度)、速度分布等条件。 (3)几何条件。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位置、以及表面的粗糙度等。 (4)物理条件。物体的种类与物性。 2.试举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相似原理的两个例

子. 3.当一个由若干个物理量所组成的试验数据转换成数目较少的无量纲以后,这个试验数据的性质起了什么变化? 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答: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答: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8.简述射流冲击传热时被冲击表面上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9.简述数 Nu Pr的物理意义.Bi Nu数与数有 数,Gr 数, 什么区别? 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沸腾传热

沸腾传热 开放分类:物理、热量 沸腾传热 boiling heat transfer 热量从壁面传给液体,使液体沸腾汽化的对流传热过程。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蒸发器、再沸器和蒸气锅炉,都是通过沸腾传热来产生蒸气的。 类型按液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沸腾可以分为:①池内沸腾。又称大容器内沸腾。液体处于受热面一侧的较大空间中,依靠汽泡的扰动和自然对流而流动。如夹套加热釜中液体的沸腾。②管内沸腾。液体以一定流速流经加热管时所发生的沸腾现象。这时所生成的汽泡不能自由上浮,而是与液体混在一起,形成管内汽液两相流。如蒸发器加热管内溶液的沸腾。 机理沸腾传热与汽泡的产生和脱离密切相关。汽泡形成的条件是:①液体必须过热;②要有汽化核心。这些条件是由汽泡与周围液体的力平衡和热平衡所决定的。根据表面张力,可算出汽泡内的蒸气压力pv 为: 式中pe为周围液体的压力,忽略液柱静压时,即为饱和蒸气压ps;σ为汽液界面张力;R为汽泡半径。由于pv>ps,汽泡内蒸气的饱和温度Tv必然大于与ps对应的饱和温度Ts。汽泡周围的液体若要汽化进入汽泡,则它的温度Te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汽泡内蒸气的饱和温度,即Te≥Tv。从上式可知,当R=0时,pv将趋于无限大。因此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上是不可能产生汽泡的,必须有汽化核心。加热表面上的划痕或空穴中含有的气体或蒸气,都可作为汽化核心。紧贴这些核心的液体汽化后,形成汽泡并逐渐长大,然后脱离表面,接着又有新的汽泡形成。在汽泡形成与脱离表面时造成液体对壁面的强烈冲击和扰动,所以对同一种液体来说,沸腾传热的传热分系数要比无相变时大得多。常压下水沸腾时的传热分系数一般为1700~51000W/(m2·K)。 沸腾曲线池内沸腾根据过热度(加热壁面温度TW与液体饱和温度Tm之差,ΔT=TW-Tm)的大小,分为泡核沸腾和膜状沸腾(见图)。当过热度很小时,传热取决于单相液体的自然对流。当过热度增大时,汽泡不断在壁面上产生,并在液体中上升和长大,这对液体对流起着显著作用,称为泡核沸腾。此阶段中传热分系数h,随ΔT增大而明显上升。当过热度超过某临界值时,汽泡大量产生,在壁面连结成汽膜,称为膜状沸腾。在此阶段初期,汽膜不稳定,随时破裂变成大汽泡,离开加热面。随过热度的增大,汽膜渐趋稳定。由于汽膜的热导率很低,使传热分系数下降。当过热度很大时,辐射传热起了重要作用,使传热分系数重新上升。由于泡核沸腾具有传热分系数大和壁温低的优点,故工业设备中的沸腾传热多在此状况下进行。 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影响沸腾传热过程的因素很多,包括液体和蒸气的性质、加热面的表面物理性质和粗糙程度,尤其重要的是液体对表面的润湿性以及操作压力和温度差。在泡核沸腾范围内,温度差越大,传热分系数也越大。加热壁面粗糙和能被液体润湿时,也能使传热分系数增大。据此,将细小金属颗粒沉积于金属板或管上,制成金属多孔表面,可使沸腾传热分系数提高十几倍至几十倍。

传热学问答题答案

传热学问答题答案 传热学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 1.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傅立叶定律: 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牛顿冷却公式: -固体表面温度;qdtdtdx,其中,q-热流密度;-导热系数;dx-沿x方,其中,q-热流密度;h-表面传热系数; 4qh(twtf)twtf-流体的温度。③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qT,其中,q-热流密度;-斯忒藩-玻耳 兹曼常数;T-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 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2答:①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③传热 2系数的单位是:W/(m.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 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 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 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 递过程。 5.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 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 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 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 很快,容易被烧坏。 6.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 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 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沸腾换热计算式

沸腾换热计算式 沸腾换热计算式 (1)大容器饱和核态沸腾 前面的分析表明,影响核态沸腾的因素主要是壁面过热度和汽化核心数,而汽化核心数又受到墨面材料及其表面状况、压力和物性的影响。由于因素比较复杂,如墨面的表面状况受表面污染、氧化等影响而有不同,文献中提出的计算式分歧较大。在此仅介绍两种类型的计算式:一种是针对某一种液体的;另一种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液体的。当然,针对性强的计算式精确度往往较高。 对于水,米海耶夫推荐的在105~4×106Pa压力下大容器饱和沸腾的计算式为 (3-4) 按q=h△t的关系,上式也可转换成 (3-5) 以上两式中 h: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W/(m2·K) p:沸腾绝对压力,Pa; △t:壁面过热度,℃; q:热流密度,W/m2。 基于核态沸腾换热主要是气泡高度扰动的强制对流换热的设想,推荐以下使用性光的实验关联式: (3-6) 式中 c pl: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J/(kg·K); C wl:取决于加热表面-液体组合情况的经验常数; r:汽化潜热,J/kg; g:重力加速度,m/s2; Pr l:饱和液体的普朗数,Pr l=c plμl/k l; μl: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kg/(m·s); ρl、ρv:饱和液体和饱和蒸汽的密度,kg/m3; γ:液体-蒸汽截面的表面张力,N/m; s:经验指数,对于水s=1,对于其他液体s=1.7。 由实验确定的C wl值见表3-1。

表3-1 各种表面-液体组合情况的C wl值 图3-5 铂丝加热水的沸腾换热实验数据的整理水在不同压力下沸腾的实验数据与式(3-6)的比较见图3-5。 式(3-6)还可以改写成为以下便于计算的形式: (3-7) 这里要着重指出两点: 1)式(3-6)实际上也是形如Nu=f(Re,Pr)或St=f(Re,Pr)的主则式。其中: 是以单位面积上的蒸汽质量流速q/r为特征速度的Re数;为特征长度,它正比于旗 袍脱离加热面时的直径。不难证明,r/c pl△t就是St数,其中Nu数也以为特征长度。 2)由于沸腾换热的复杂性,目前在各类对流换热的准则式中以沸腾换热准回式与实验数据的偏差程度最大。以图3-5所示情形为例,当已知△t计算q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可达±100%;而由于q~△t3,因而已知q计算△t时,则偏差可缩小到±33%左右。 对于制冷介质而言,以下的库珀(Cooper)公式目前得到教广泛的应用: (3-8) 式中,M r为液体的分子量;p r为对比压力(液体压力与该流体的临界压力之比);R p为表面平均粗糙度,μm(对一般工业用管材表面,R p为0.3~0.4μm);q为热流密度,W/m2;h的单位为W/(m2·K)。

传热学思考题答案(第六章)

1、热辐射与导热和对流换热相比有何本质区别? 答:1、辐射换热不依靠物质的接触进行热传递,而导热和对流换热都必须由冷、热物体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介质接触才能进行。2、辐射换热过程伴有能量的两次转化,首先是发射物体的内能转化为电磁波向外发射,到达吸收物体时电磁波能又转化为内能。3、一切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T>O K时,都在不断地发射热射线。对有a差的两物体,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相同温度的物体间仍在进行辐射换热,只是悔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等于吸收的能量。 2、什么叫黑体?在热辐射理论中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 答:吸收比a=1的物体叫做黑体,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黑体辐射的特征反映了物体辐射在波长、温度和方向上的变化规律,这位研究实际物体的辐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简化分析基础。 3、一个物体,只要温度T>0K就会不断向外界辐射能量,试问它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因热辐射而降至0K? 4、温度均匀的空腔壁面上的小孔具有黑体辐射的特性,那么空腔内部的辐射是否也是黑体辐射? 答:空间内壁壁面不一定是黑体辐射,之所以小孔呈现出黑体特性,是因为辐射在空腔内经历了很多次吸收和反射过程,使离开小孔的能量微乎其微。 5、黑体的辐射能按空间方向是怎样分布?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是否意味着黑体的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答:黑体辐射能按空间方向分布服从兰贝特定律。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并不意味着黑体辐射能在半球空间各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因为辐射强度是指单位可见面积的辐射能,在不同方向,可见面积是不同的,即定向辐射力是不同的。 6、为什么要引入灰体这样的理想物体?说明引入灰体的简化对工程辐射换热计算的意义。 答: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叫做灰体,灰体的吸收比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把实际物体当做灰体如理,可以不必考虑投入辐射的特性,将大大简化辐射换热的计算。 7、对于一般物体,吸收比等于发射率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答:任何物体在与黑体处于热平衡的条件下,对来自黑体辐射的吸收比等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发射率。 8、气体辐射有何特性? 答: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固体能发射和吸收全部波长范围的辐射能,而气体只能发射和吸收某些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在整个体积内进行固体、液体的辐射和吸收在其表面进行,而气体的发射和吸收在整个体积内进行.当热射线穿过气体层时,其辐射能量因被沿途的气体分子吸收而逐渐减少;在气体界面上所接受到的气体辐射为达到界面上整个体积气体辐射之总和.气体的吸收和辐射与气体层的形状和体积大小有关.

传热学课后标记题目答案

1-8 热水瓶胆剖面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瓶胆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内胆外壁及外胆内壁涂了反射率很低的银。试分析热水瓶具有保温作用的原因。如果不小心破坏了瓶胆上抽气口处的密闭性,这会影响保温效果吗? 解:保温作用的原因:内胆外壁外胆内壁涂了反射率很低的银,则通过内外胆向外辐射的热量很少,抽真空是为了减少内外胆之间的气体介质,以减少其对流换热的作用。如果密闭性破坏,空气进入两层夹缝中形成了内外胆之间的对流传热,从而保温瓶的保温效果降低。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总面积为20,平均导热系数为,内外壁温分别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104kJ/kg,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每天用煤 1-16为了说明冬天空气的温度以及风速对人体冷暖感觉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天气预报中普遍采用风冷温度的概念(wind-chill temperature)。风冷温度是一个当量的环境温度,当人处于静止空气的风冷温度下时其散热量与人处于实际气温、实际风速下的散热量相同。从散热计算的角度可以将人体简化为直径为25cm、高175cm、表面温度为30℃的圆柱体,试计算当表面传热系数为时人体在温度为20℃的静止空气中的散热量。如果在一个有风的日子,表面传热系数增加到,人体的散热量又是多少?此时风冷温度是多少? 1-19 在1-14题目中,如果把芯片及底板置于一个封闭的机壳内,机壳的平均温度为20℃,芯片的表面黑度为,其余条件不变,试确定芯片的最大允许功率。 解: P= 1-21 有一台气体冷却器,气侧表面传热系数=95W/,壁面厚=,水侧表面传热系数W/。设传热壁可以看成平壁,试计算各个环节单位面积的热阻及从气到水的总传热系数。你能否指出,为了强化这一传热过程,应首先从哪一环节着手? 解: 则=,应强化气体侧表面传热。 第二章 2-2 一冷藏室的墙由钢皮矿渣棉及石棉板三层叠合构成,各层的厚度依次为.,152mm及,导热系数分别为45,0. 07及。冷藏室的有效换热面积为,室内外气温分别为-2℃及30℃,室内外壁面的表面传热系数可分别按及计算。为维持冷藏室温度恒定,试确定冷藏室内的冷却排管每小时需带走的热量。 解:由题意得 = = ×3600= 2-7如附图所示的不锈钢平底锅置于电器灶具上被加热,灶具的功率为1000W,其中85%用于加热平底锅。锅底厚δ=3㎜,平底部分直径d=200㎜,不锈刚的导热系数λ=18W/(m·K),锅内汤料与锅底的对流传热表面传热系数为2500W/(㎡·K),流体平均温度t f=95℃。试列出锅底导热的数学描写,并计算锅底两表面的温度。 解: 2-15 外径为50mm的蒸气管道外,包覆有厚为40mm平均导热系数为的煤灰泡沫砖。绝热层外表面温度为50℃,试检查矿棉渣与煤灰泡沫砖交界面处的温度是否超过允许值?又。增加煤灰泡

传热学问答题答案总结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 热学公式。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 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 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 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 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 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 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 水壶很快就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 到热。试分析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 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传热学重点、题型讲解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气态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或冷凝;而液态工质在饱和温度下以产生气泡的形式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沸腾。 第一节 凝结换热 一、概 述 二、膜状凝结换热 1.层流膜状凝结理论解 图7-1 膜状凝结换热膜内温度及速度场 (1) 纯蒸气层流液膜,物性为常量 (2) 液膜表面温度δt 等于s t (饱和温度) (3)蒸气是静止的 (4)液膜很薄且流动速度缓慢 (5)凝结热以导热方式通过液膜 (6)忽略液膜的过冷度 ???? ????+-=???? ????+??22y u dx dp g y u v x u u μρρ (1) dx dp = v ρg

()022=-+g dy u d v ρρμ (2) y = 0, u = 0; y = δ, 0=dy du ρ》v ρ ?? ? ??-= 221y y g u δμρ (3) 02 2=dy t d (4) y = 0; t = w t y = δ; t = s t t = w t + ( s t - w t ) δ y (5) ?= =δ μδ ρρ0 3 23g dy u M kg / s (6) dx dx d d dM dx dx dM δ δ= δδ d d dM = dM = δμ δρd g 2 2 (7) ??? ??+'+???? ??='+''dx dx dM M H dx dy dt H M dM H w λ r = H H '-'' r δμδρd g 2 2 = dx t t w s )(δ λ- r g dx t t d w s 2 3)(ρμλδδ-= (8) ()4 /12 4?? ????-=r g t t x w s ρλμδ (9)

传热学6第六章

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传热 第一节管内受迫对流传热 一、一般分析 图6-1 管内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及平均h的变化 图6-2 管断面平均流速及平均温度的计算 图6-3管内传热热平衡 图6-4 管内传热时流体温度变化 (a)常热流(b)常壁温

图6-5 黏度变化对速度场的影响 1-等温流;2-冷却液体或加热气体;3-加热液体或冷却气体 1.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Re <2300 层流 2300

f p m d 2d t q x c u R ρ= (6) 或 x w f x f p m 2()d d h t t t x c u R ρ-= (7) 常热流边界条件(q =const): f t =(f t ' +f t '')/2 (6-3a ) d d w t x = d d f t x (8) 2/)(t t t ''?+'?=? (6-3b ) 式中,进口端流体与管壁温差f w t t t '-'='?;出口端 f w t t t ''-''=''?; 常壁温边界条件(w t =const): d()()w f x w f x t t t t -- - = 2d x p m h x c u R ρ (9) p m 2exp -t h x t c u R ρ??''?= ? ?'??? (10) m t ?= w f w f w f w f ()()(t )ln ln ()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6-3c ) m t ?称对数平均温差. t f =t w ±m t ? (6-3d ) 3. 物性场不均匀 4.管子的几何特征 二、管内受迫对流传热 1.紊流传热 Nu = C m n Pr Re 迪图斯-贝尔特(Dittus -Boelter)公式: 加热流体 4.08.0Pr Re 023.0f f f Nu = (w t >f t ) (6- 4a ) 冷却流体 3.08.0Pr Re 023.0f f f Nu = (w t

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陶文铨第四版)

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用铝制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被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2、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 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 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第二章: 1、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条件:(1)材料的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沿肋高方向的横截面积均各自为常数(2)肋片温度在垂直纸面方向(即长度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可取一个截面(即单位长度)来分析(3)表面上的换热热阻远远大于肋片中的导热热阻,因而在任一截面上肋片温度可认为是均匀的(4)肋片顶端可视为绝热。并不是扩展表面细长就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必须满足上述四个假设才可视为一维问题。 2、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流量会下降,试分析该观点的正确性。 答:的确肋片高度增加会导致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但是总的导热量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部分的效率有所减低,所以我们要选择经济的肋片高度。 第三章: 1、由导热微分方程可知,非稳态导热只与热扩散率有关,而与导热系数无关。你认为对吗答:错,方程的边界条件有可能与λ有关,只有当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和边界条件为第一边界条件时才与λ无关。 2、对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能否将表面的对流换热量转换成控制方程中的内热源产生的热量 答:不能,二维问题存在边界微元和内边界微元,内边界微元不一定与边界换热,所以不存在源项。 第四章: 1、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稳态无内热源导热物体的温度分布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是否有关为什么 答:无关,因为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边界为第一边界条件均与λ无关。 2、非稳态导热采用显式格式计算时会出现不稳定性,试述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如何防止这种不稳定性 答:物理意义:显示格式计算温度时对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出现不合

第七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1 Chapter 7 Condensation and Boiling Heat Transfer(凝结与沸腾换热) 本章主要内容 1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凝结换热 2 Boiling Heat Transfer 沸腾换热 3 Heat Pipe 热管 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凝结换热的Nusselt理论解、相似准则意义,理 解主要影响因素及掌握凝结换热关联式的应用。理解沸腾换热机理、沸腾曲线。了解主要影响因素及沸腾换热的计算方法,了解热管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 §1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工质在饱和温度下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或冷凝(condensation),而在饱和温度下,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沸腾(boiling)。 1-1 Introduction 1、The process of condensation I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ll is bellow the s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vapor, condensate will form on the surface. (壁温低于蒸汽饱和温度时) (1)Film condensation 膜状凝结 If the liquid wets the surface, a smooth film is formed, and the process is called film condensation 膜状凝结。这是最常见的凝结形式。例如,水蒸气在洁净无油的表面上凝结。 膜状凝结时,壁面总是被一层液膜覆盖着,凝结放出的相变热(潜 热)要穿过液膜才能传到冷却壁面上去,且蒸气凝结只能在膜的表面 进行,潜热以导热和对流方式通过液膜传到壁。液膜层是换热的主要 热阻,故液膜的厚薄及其运动状态(层流或紊流)对换热的影响很 大。 这些又取决于壁的高度(液膜流程长度)以及蒸气与壁的温差。一 般,层流膜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是随壁的高度及温度差的增加而降 低,而紊流膜状凝结则与此相反。

传热学第六章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六章 复习题 1、什么叫做两个现象相似,它们有什么共性? 答:指那些用相同形式并具有相同内容的微分方程式所描述的现象,如果在相应的时刻与相应的地点上与现象有关的物理量一一对于成比例,则称为两个现象相似。 凡相似的现象,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即描述该现象的同名特征数(准则)对应相等。(1)初始条件。指非稳态问题中初始时刻的物理量分布。 (2)边界条件。所研究系统边界上的温度(或热六密度)、速度分布等条件。 (3)几何条件。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位置、以及表面的粗糙度等。 (4)物理条件。物体的种类与物性。 2.试举出工程技术中应用相似原理的两个例子. 3.当一个由若干个物理量所组成的试验数据转换成数目较少的无量纲以后,这个试验数据的性质起了什么变化? 4.外掠单管与管内流动这两个流动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5、对于外接管束的换热,整个管束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只有在流动方向管排数大于一定值后才与排数无关,试分析原因。 答:因后排管受到前排管尾流的影响(扰动)作用对平均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直到10排管子以上的管子才能消失。 6、试简述充分发展的管内流动与换热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由于流体由大空间进入管内时,管内形成的边界层由零开始发展直到管子的中心线位置,这种影响才不发生变法,同样在此时对流换热系数才不受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7、什么叫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什么叫有限自然对流换热?这与强制对流中的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有什么异同? 答:大空间作自然对流时,流体的冷却过程与加热过程互不影响,当其流动时形成的边界层相互干扰时,称为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这与外部流动和内部流动的划分有类似的地方,但流动的动因不同,一个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流动,一个是由流体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 8.简述射流冲击传热时被冲击表面上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Pr数,Gr数Nu数与BiNu数,.简述数有什么区别?的物理意义.910.对于新遇到的一种对流传热现象,在从参考资料中寻找换热的特征数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13、已知:一直管内径为16cm,流体流速为1.5m/s,平均温度为10℃,换热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管壁平均温度与液体平均温度的差值小于10℃,流体被加热。 求:试比较当流体分别为氟利昂134a及水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相对大小。 解:由附录10及13,10℃下水及R134a的物性参数各为: ??2?6???0.2018?10m/?K,s,Pr?3.9150?.0888W/m;R134a: ???62??574?0./s,Pr?W/9m?K.,52?1.306?10m水:;对R134a: 1.5?0.01665,Re?.1893??1010?1

传热学答案 第5-6章

第5章 5-8 (1)换热类型:外掠平板强迫对流换热 (2)25℃时的物性参数(运动粘度): 空气:s m /1053.1526-?=ν; 水: s m /109055.026-?=ν 14号润滑油::s m /107.31326-?=ν 临界Re 数:ν c c x u ∞= Re ,所以∞ ?= u x c c ν Re 空气: m u x c c 765.711053.15105Re 6 5=???=?= -∞ν 水: m u x c c 453.01109055.0105Re 6 5=???=?= -∞ν 14号润滑油:: m u x c c 85.1561 107.313105Re 6 5=???=?= -∞ν 第6章 6-7 nd D nd D d n D nd D d d D d D d D d b a ab b a ab d b a ab b a ab d e e e e +-= +- ?= -=+-? = =≈+=+=+= 2 22222)] 44[ 4)4(;)() (4 4)3(; 222)2(; 2)(24)1(πππ πππ 6-14 (1) 换热类型:管内强迫对流换热 (2) 定性温度:流体平均温度t f =(115+65)/2=90℃ 物性参数(空气): s m s m kg K kg kJ c m kg m kg K m W p /1010.22690.0Pr ),/(105.21),/(009.1/0045.1,/972.0),/(0313.02 66313--?==??=?===?=νηρρλ 特征长度:管子内径m d 076.0=

第19次--沸腾与凝结换热

沸腾与凝结换热 液体的沸腾和蒸汽的凝结均伴随着相变,因此又称为相变传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热领域,在许多工程中均有应用。例如锅炉、蒸发器、再沸器、冷凝器、水冷核反应堆等的设备中均发生相交传热过程。 这些相变传热过程均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因而同属于对流传热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例如常压下水沸腾的换热系数可高速2500-25000W/(m2K),水蒸汽凝结时的亦可达5000-15000W /(m2K),可以以很小的温差来达到很高的传热速率。但沸腾和凝结又是一种特殊的对流换热过程,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凝结换热 凝结是蒸气(气体)转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燕气的凝结。在蒸汽涡轮的冷凝器里蒸汽在冷却管表面凝结。蒸气的疑结在一些蒸发装置以及大量的热交换器设备中实现。相变时热量的释放与蒸气凝结的换热过热密切相关。 1、凝结方式:凝结既可以在蒸气空间里,也可以在换热冷却表面上进行。 在第一种情况下,当蒸气相对于饱和温度明显过冷时,在蒸气内包含的冷的液体质点或固体质点上蒸气可自发地形成冷凝相。 在第二种情况下,当蒸气和低于该蒸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壁 面接触时,不管蒸气是饱和的或过热的,都会发生蒸气的凝结过程。 2、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 如果凝结液体能润湿壁面,则它将在壁而上形成一层连续的液膜,这样的凝结过程称为膜状凝结,如果液体不能润湿壁面,那么将发生珠状凝结过程。 膜状凝结过程中,蒸气的显热和汽化潜热通过汽液分界面经液膜传纷冷却壁面。在纯饱和蒸气凝结的情况下汽液分界面的温度恰好是它的饱和温度T s 。凝结只能在膜表面进行,潜热以导热和对流方式通过液膜传递给固体壁面。液膜形成凝结换热的主要热阻。 当蒸汽在壁面上凝成大小不等的许多液滴时,随着时间增加,由于继续凝结或与其它液滴合并,小液珠变成大浓珠,并在重力作用或蒸汽流动力的推动下往下掉落,在它往下掉落的过程中,会把一路上所遇到的液滴一起带走,在这些液珠被清扫掉的地方,蒸汽直接与壁面接触,随之又产生众多的小波滴。珠状凝结过程中,蒸气部分直接将潜热传递给壁面;液珠部分换热机理与膜状凝结相同,但液珠几何尺寸比液膜要小得多。实验表明,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可比同样条件下膜状凝结的换热系数高一个数量级。在相同的温差下换热系数将增加2—20倍,可高达106W /(m 2K)。但是、工业设 备很难实现珠状凝结,因此几乎所有的凝结设备均按膜状凝结理论设计。学者们正在寻求在蒸气中或壁面上附加某些“添加剂”,以促使珠状凝结实现的方法。 一、努谢尔特层流膜状凝结理论 1916年努谢尔特首先对层流膜状凝结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他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和实验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在分析稳态层流膜状凝结问题,努谢尔特作了下列假设: (1)蒸气是静止的。图中汽、液交界处即y =δ处的切应力为零,即0/=??=δ y y u ,此处的δ为任一 x 截面上凝结液膜的总厚度。 (2)忽略凝液薄膜加速度的影响,即液膜很薄,可忽略液膜的惯性力。 (3)任一x 截面上,汽、液交界面即y =δ处的温度为蒸汽的饱和温度T s (即全部热阻集中于凝结液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