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说课材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说课材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说课材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说课材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25题,共50分)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⑤ D.②③④⑤

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③狂风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3~4题。3.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

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

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6、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④气候干旱⑤水灾频繁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9~10题。

9.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0.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1.(2006广东高考题)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的次数减少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12、台风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①陆地上气压高②陆地上摩擦力大③陆地上水汽充足④陆地上气温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主要表现为

①狂风②特大暴雨③山崩④风暴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干旱B.台风 C.洪涝 D.寒潮

15、有关暴雨、洪涝的正确叙述是()

A.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慢,不利于暴雨形成 B.非洲是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D.我国西北地区常出现暴雨洪涝16、有关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灾害性天气

B.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目前对寒潮已经具备了有效的防御方法

D.寒潮影响的范围很小,但多种灾害并发

17、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是()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18、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及其主要特点为()

A.气象灾害、交替性、连锁性 B.地质灾害、群发性、周期性

C.地质灾害、频率高、时间短 D.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

19.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0.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 B.随机性 C.突发性 D.链发性

21、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

22.山区易发生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平原易发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

A.空间分布的规律性 B.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C.成因机制的规律性 D.以上都不是

23、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回答24—25。

24.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泥石流C.旱灾D.水灾

25.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Ⅰ卷 (把相应题号的答案填入下表中,50分)

第Ⅱ卷 ( 综合题 共50分)

26.(10分)

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单位:次)。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 分

答案

27.分析下面两图,回答下面问题。 15分

(1)图一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西北地区发生的面积最广;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地区。 4分(2)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但气象专家却声称台风对人类也有很大的益处,试分析。 3分

(3)简述我国华北春季沙尘暴比较严重的原因。 4分

(4)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试分析这一调整的原因。4分

28、(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异(6分)(2)简述洪涝灾害的危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9分)

29、滑坡泥石流是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年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图

材料二: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

(1)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所属的类型并说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

(2)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更正 2、选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26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27、.(1)干旱洪涝干旱东南沿海(4分)

(2)①为陆地补充淡水②为高温地区降温

③促进地区间热量平衡④使下层海水上翻,增加渔业的捕鱼量.

(3)春季降水少;气温升温快,蒸发强烈;植物生长需要水分,越发突出干旱.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28、(1)材料一、夏季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材料二、大量积雪融化引发洪涝灾害

(2)危害:造成房屋倒塌,工业受损,农业减产,交通受阻,水源污染,人员伤亡;4分措施: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修筑防护堤坝;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排水工程;整治河道;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减灾教育;制定应急预案。5分(答出一点给1分,5点满分)

29、(1)地质灾害 2分,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夏秋季节频发4分

(2)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植被稀少(2分);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1分);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1分)

自然灾害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综合检测题 陕西省山阳中学虞建荣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 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3~4 题。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 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4.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各地连发的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 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发生 饮水困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遭受“重旱”的省区有 A.粤、冀、晋、鲁 B.豫、辽、晋、陕 C.藏、川、甘、宁 D.冀、晋、陕、藏 6.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雨带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 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 D.5~8月 8.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 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图10,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5-6题。 5.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

(完整版)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 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 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 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自然灾害防范试题

自然灾害防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满分30 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气象上把风的来向确定为风向。 B、下雨天,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躲雨。 C、防汛期是河水上涨和回落到某一高水位必须进行防守的时段。 D、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如果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应立即过河。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出现台风暴雨天气时,最好呆在室内,关好门窗,并远离玻璃幕墙、广告灯箱等。 B、降水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未经蒸发、渗漏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C、在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不要打电话、看电视,并把电视天线插头及电源线插头拔下。 D、冻雨有可能压断电线,拉倒电杆,使电讯和输电线路中断。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打雷的时候往往伴有闪电,我们会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B、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C、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红色代 表气象灾害特别严重

D、雷雨天气时,可以撑着雨伞在空旷的场地行走。 4、灾害性预警信号由谁发布?(A) A、气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发布; B、根据人民政府 C、防汛抢险部门 D、媒体部门 5、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汽车内 B 、桥下 C、大树下 D、有防雷设施的工棚、车棚内 6、当某气象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表示未来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B)以上。 A、37C B、35C C、40C D、45C 7、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表示近(B )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 毫米以上,并可能持续。 A、 1 小时 B、3 小时

中图版中国地理必修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标要求】 ·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掌握并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差异成因。 ·结合我国时事背景,探究我国三大自然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等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中国三大自然环境的差异 遂川中学李田古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2.掌握并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并能根据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 3.尊重客观差异,并探讨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掌握辩证、动态、科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运用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探讨差异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梳理】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1.一般依据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来划分自然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属于地势第 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海拔很高, 为地势第一级阶梯 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高山和盆地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年降 水量少,小于400mm 高寒气候;气温低,冻 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 风力强大 植被 以森林和 森林草原为主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 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森林土壤, 淋溶作用强 多为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发育程度差, 土层浅薄 水文多为外流河(区)和淡 水湖,地表水以雨水补 多为内流河(区)和咸水湖, 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多冰川、湖泊,是许多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自然灾害试题整理-学生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1年冬季,新疆呈现降水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征,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雪、冻害等气象灾害,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极 大的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2010年“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4分) (2)从自然地理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材料一: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区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甚至导致雪灾。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东部和北部地区在今后 一周内仍将有冷空气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区暴雪天气将继续,部分地区积雪甚至 会超过5米。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暴雪警报。 材料二:图12为日本暴雪图 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此次日本暴雪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暴雪的形成原因?

(2011·福建高考文综)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 么?

下图为1971~2001年非洲各国受灾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各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位于高原。(2分)(2)非洲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沙漠以南地区,大部分处于气候区,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3分) (3)指出非洲自然灾害频发会出现的问题及主要解决办法。(5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说课材料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25题,共50分)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⑤ D.②③④⑤ 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③狂风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3~4题。3.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 范()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 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6、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④气候干旱⑤水灾频繁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 ) 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④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9~10题。 9.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0.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1.(2006广东高考题)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的次数减少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12、台风登陆后,势力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①陆地上气压高②陆地上摩擦力大③陆地上水汽充足④陆地上气温较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试题

1、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旱灾 B、水灾 C、台风 D、泥石流 2、气象灾害的共同特点是() A、降水过多或过少 B、强冷空气的侵入 C、瞬间风力巨大 D、造成各种损失 3、发生地质灾害较高的地区是() A、海底 B、平原 C、山区 D、丘陵 4、各种地形都有可能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台风 5、《齐鲁晚报》2011年12月24日讯:受强冷空气的影响,从25日起山东全省开始出现的降温、降雪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可达10摄氏度左右,个别地区可达13摄氏度左右,预计26日夜间到27日,全省大部分四区阴有小雪。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A、台风 B、洪涝 C、干旱 D、寒潮 6、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 ) ①台风②滑坡③干旱④寒潮⑤泥石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7、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 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9、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避震减灾的方法,你认为最不安全的做法是() A、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B、在教室,应躲在坚固课桌下,抓紧桌角。 C、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 D、躲避时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10、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 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 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 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1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 1至4页,第Ⅱ卷 5至8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 .致灾因子强度 B .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 孕灾环境大小 D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5-9题。 5.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点 6.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 .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自然灾害与防治习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45、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 (2)判断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6分) 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判断: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暴雪是黑龙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下图示意黑龙江多年内出现暴雪的月份分布状况。 描述黑龙江暴雪的时间分布特点,并简析暴雪多发的原因。 特点:暴雪分布不均,出现在冬、春秋季,11月、12月、3月最多。(4分) 原因:距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入侵的频率高;水汽充足。(6分)

【解析】 读图,黑龙江暴雪分布不均,主要出现在冬、春秋季,以11月、12月、3月暴雪最多。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入侵的频率高,且水汽充足。所以暴雪发生的频率高。 考点: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近年来,“一雨即涝”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现象。在我国一些大都市,城市绿化覆盖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但绿地高于地面,防雨涝的功能却很低。图示意某城市绿地景观。 分析我国城市“一雨即涝”的自然原因并从城市绿地布局与建设方面提出防治措施。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大城市主城区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排水不畅。(4分)城市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便于雨水汇聚渗入地下;绿地布局多样化,点、线、面相结合,构成绿地网络;绿化植被多样化,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合,发挥不同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6分) 【解析】 气候、地形是影响雨涝的重要自然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大城市主城区多分布于地势低平地区,排水不畅。城市绿地可增加地表水下渗,绿地面积大,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有利于雨水下渗。城市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便于雨水汇聚渗入地下;绿地布局多样化,点、线、面相结合,构成绿地网络;绿化植被多样化,乔木、灌木和草坪相结合,发挥不同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 考点:雨涝形成、城市绿地规划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自然灾害练习题

《自然灾害》 一、基础达标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冰雹砸坏了农田里的西瓜 B.废水污染了农田 C.干旱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D.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自救方式是错误的() A.在楼上,应尽快使用电梯离开大楼 B.在野外,应远离斜坡,躲避到空旷地方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桌椅下 D.在课室,不要急于跑下楼梯,以免互相挤踏 4.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灾害是() A.狂风和特大暴雨 B.大风降温 C.寒冷干燥 D.霜冻暴雨 5.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台风 D.冰雹 6.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我们的生活品味,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A.地震了,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7.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二、综合提升 1.(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读下图回答: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如图为我国2018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1)根据对雾和霾的介绍,总结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的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doc】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 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 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学习 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2015年全区初 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学科)命题说明》(以下简称中 考说明)为依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 位置三方面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国地理位 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 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 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七年级学段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的 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生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对地 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地理图表的 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的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说出我国领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2)根据我国领土的范围,描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3)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活动】

自然灾害试题

自然灾害 一.判断 1. 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对) 2. 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对) 3. 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对) 4.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5.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对) 6. 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对) 7. 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对) 8.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对) 9. 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对) 10. 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错) 11. 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错) 12. 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对) 13. 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对) 14. 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对) 15. 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对) 16. 地震时只要注意不被地板上的不稳定物品砸伤就可以了,天花板上的物品(如灯具)是不会掉落下来的。(错) 17. 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对) 18. 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错) 19. 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对) 20. 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错) 21. 地震避难时,要充分利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携带足够的衣、食、住等生活用品与医药用品。(错) 22. 道路是否畅通是影响地震救灾效率的重要因素。(对) 23. 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错) 24. 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对) 25. 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对) 26. 地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对) 27. 震后救人时,为防止粉尘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洒水息尘。(对) 28. 地震时压埋人员被救出得越早,生存的可能性越大。(对) 29. 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火源与天然气源。(对) 30. 地震可能引起水灾、火灾。(对) 31. 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对) 32. 长期困在黑暗中的人员,在救岀重见光明前,应用灯光照射检查其双眼视力,以免失明。(勺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员不能一下子接触 强光,否则会失明) 33. 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错) 34. 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对) 35. 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对) 36. 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对) 37. 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错) 38. 泡沫板不能用作洪水中的救生物。(错) 39. 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对) 40. 灾后若原饮用水源污染,有条件时,可饮用瓶装水或到指定处取水饮用。(对) 41. 地震、水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对) 42. 热带风暴来临前,应利用胶带粘牢窗户玻璃。(对) 43. 因洪水困在有斜坡的房上,风浪大时,可抓住屋顶的烟囱、电视天线等。(对) 44. 旷野中遇雷电时应赶快蹲在地上,去掉身上的一切金属配饰。(对) 45. 在山谷中发现溪水突然混浊时,应警惕山洪暴发的危险,赶快逃离山谷。(对) 46. 山洪暴发时若在山上来不及逃走,可用绳子将身体绑在大树上。(对) 47. 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对) 48.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对) 49. 在火山上发生的地震叫火山地震。(错)

(完整版)历年自然灾害高考试题与答案..

2007-2014年自然灾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及答案(2014新课标I卷)43,(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 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 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 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 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 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 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 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014新课标I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

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2014福建卷)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 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014山东卷)44、(10分)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 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2014海南卷)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 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 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 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 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 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 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2014上海卷)(十八)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2014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5.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广东卷)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 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 【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图9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

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故选B。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答案】C 【解析】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水体水位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其都会导致滑坡发生可能性上升,故选C。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 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 【答案】D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防治坚持: 。 2、地质灾害灾情依据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个等级。 3、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 4、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防治地质灾害,实行:的方针。 5、地质灾害的灾情(包括:重要设施的破坏情况 6、主要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防灾预案对本地区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和防灾要求,圈定重点防范区段;对重要灾害隐患点,作出中长期预报,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逐点落实包括:等内容的预防措施,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单位,签订责任书。 7、落实到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详细解释具体地质灾害防治内容。 8、防灾责任要落实到具体的签订责任书。 9、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共划分4个等级。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为特大型。10、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为大型;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为中型。 二、单项选择题 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壬自然灾害是() A、山体崩塌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 、滑坡

2、地质灾害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千米范围内是: ( A、点评估 B、面评估 C、区域评估 D 、整体域评估 3、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是:() A、预防为主的原则 B、检测与预报 C、防灾与抗灾 D 、救灾 4、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水平位移。( ) A、滑坡 B、泥石流 c、崩塌 D 地震 5地质灾害的级别如何划分() A:4个等级B、2个等级c、3个等级D、 1个等级 6、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为() A:中型 B、小型c、特大型 D、大型答 7、因灾害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为中型 A:100万元B、500万元c、50万元D、20万元 8、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以上()万元以下的为大型 A:100万元B、500万元c、50万元D、1000万元 9、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含)以上的;()A: 特大型 B、中型c、小型 D、大型 10、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