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2005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2005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2005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

Ningxia Water Resource Bulletin

2005

(总第二十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二○○六年六月

《宁夏水资源公报》编辑组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编制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批准:袁进琳

审定:姚占河薛塞光

审查:张林海刘赛光

技术负责:冯平魏礼宁

分项负责人

地表水:马如国

地下水:张学文

水资源利用:马如国

水质:李占生

编制人员:马如国包淑萍张学英

李淑霞杨林平李海霞

王彦兵王文姬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进一步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同构筑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社会。

2005年《公报》编制以《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为依据,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黄河灌区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水库蓄水量、水旱灾害、灌区地下水动态、水质及相关的表、图等。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厅计划处、农水处、渠首管理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卫市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公报》的编制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望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使其编制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内容日趋完善。

目录

前言

概述

一、水资源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六、水旱灾害及重要水事

七、水环境质量

附表

表1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降水量…………………………………()表2 宁夏2005年行政分区降水量…………………………………()表3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4 宁夏2005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5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表6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表7 宁夏2005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8 宁夏黄河灌区2005年引扬黄河水量…………………………()表9 宁夏黄河灌区2005年各排水沟排水量………………………()表10 2005年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表11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用水量…………………………………()表12 宁夏2005年行政分区用水量…………………………………()表13 宁夏2005年流域分区耗水量…………………………………()

表14 宁夏2005年行政分区耗水量…………………………………()表15 宁夏2005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表16 宁夏2005年主要湖泊水质评价…… ……………………()表17 宁夏2005年主要水库水质评价…………………………()

概述

2005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199mm,折合降水总量为102.969亿

m3,比上年减少18%,较多年平均偏少31%。

2005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6.875亿m3,比上年减少8%,较多年平均偏少28%;地下水资源量24.597亿m3,水资源总量8.531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941亿m3。

2005年全区总取水量78.075亿m3,比上年74.047亿m3增加4.028亿m3,增幅5%。用水量增加主要是灌区引扬黄河水量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2005年全区耗水总量40.993亿m3,比上年37.786亿m3增加3.207亿m3。耗水量增加主要是因为2005年引黄灌区极为干旱,降水量仅83mm,较2004年偏少46%,较多年平均偏少54%,致使农业耗水量增加。

200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71.34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223.20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48.14亿m3。灌区引扬黄河水量71.129亿m3,较上年67.305年增加3.824亿m3;灌区排水量33.548

亿m3,比上年33.138亿m3增加0.41亿m3;引排差37.581亿m3,比上年34.167亿m3增加3.414亿m3。

一、水资源

(一)降水

2005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02.969亿m3,折合降水深199mm,较多年均值偏少31%,比上年减少18%,属于10年一遇枯水年(P=90%)。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葫芦河比多年平均增加6%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10%~54%。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均减少9%~47%。

与2004年比:各流域分区除泾河、葫芦河均增加8%,其它各河、各流域减少2%~46%,各行政分区除固原市增加4%外,其它减少

5%~48%。

2005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428mm,中卫市次之为150mm,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140mm、111mm、11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486mm,泾河次之441mm,引黄灌区最小为83mm。

六盘山、南华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为700mm、300mm、200mm、300mm。除六盘山外其余各高值区降水量较去年明显偏小。2005年全区降水量地区分布见附图1。

(二)地表水资源

2005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6.875亿m3,折合径流深

13.3mm,比上年减少8%,比多年平均减少28%。

地区分布:2005年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2.5~30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25mm以上,六盘山中心径流深300mm以上。总的趋势是由南部300mm以上减少至黄河以南不足5mm。引黄灌区径流深为10.5mm,较去年及多年平均明显偏小。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均值偏少5%~54%。泾河最大为

2.890亿m3,葫芦河次之为1.457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分别减少11%、5%;祖厉河、引黄灌区、清水河、红柳沟、苦水河、黄河右岸区间、黄河左岸区间、盐池内流区依次比多年平均偏小20%、54%、46%、51%、49%、54%、32%、40%。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银川市0.499亿m3,石嘴山市0.452亿m3,吴忠市0.457亿m3,固原市4.918亿m3,中卫市0.549亿m3,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44%、45%、52%、15%、46%。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71.5%。

(三)地下水资源

2005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4.172亿m3,与多年均值25.507亿m3(矿化度≤2.0g/L)相比,减少5.2%,比2004年减少0.787亿m3。宁夏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固原市,而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引

黄灌区,主要是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2005年引扬黄河水量71.129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20.105亿m3,降水补给量0.506亿m3。各流域分区中: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20.527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4.9%;泾河流域1.419亿m3,占5.9%;黄左区间0.914亿m3,占3.8%;葫芦河0.575亿m3,占2.4%;其它流域所占比重较小。各行政分区:银川市8.598亿m3,占总量的35.6%;石嘴山市4.089亿m3,占总量的16.9%;吴忠市4.980亿m3,占总量的20.6%;固原市2.303亿m3,占总量的9.5%;中卫市4.202亿m3,占总量的17.4%。

(四)水资源总量

2005年宁夏水资源总量8.531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6.875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17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2.516亿m3。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泾河最多为2.975亿m3,其次葫芦河为1.595亿m3,引黄灌区、黄左区间、清水河分别为1.112亿m3、1.113亿m3和1.314亿m3。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固原市最多为5.334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62.5%,银川市次之,为1.411亿m3。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200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71.34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23.20亿m3,进出境水量差48.14亿m3。

2005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总计71.129亿m3,比2004年多引3.824亿m3。其中卫宁灌区总引扬黄河水18.588亿m3(包括固海、羚羊寺、大战场、红寺堡、固海扩灌扬水),比2004年多引0.443亿m3;青铜峡灌区总引扬黄河水52.541亿m3(包括盐环定、陶乐灌区扬水),比2004年多引3.381亿m3。

2005年灌区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水量为33.548亿m3,比2004年多排0.41亿m3。卫宁灌区排水量8.363亿m3,比2004年的7.324亿m3多排1.039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4.235亿m3,比2004年的

24.964亿m3少排0.729亿m3,引水量增加但排水量减少,主要是灌区降水明显偏少。清水河回归水0.450亿m3,泉眼山电站退水0.500亿m3。灌区引排水量差37.581亿m3,比2004年的34.167亿m3增加

3.414亿m3。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2005年固原市、中卫市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为2770万m3,各县蓄水量比2004年同期均明显减少。原州区当年末蓄水量最多为820万m3,海原县最少为65万m3。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分为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2005年共有地下水监测井172眼,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 km2,其中银北灌区为3542 km2,银南河东灌区为802 km2,银南河西灌区为1160 km2。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灌溉水入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小。因此,地下水动态变化受灌溉和排水控制明显,最低水位出现在2~4月,最高水位出现在灌溉期,且大部分出现在冬灌期。卫宁灌区属黄河冲积平原自流灌区,沿黄河两岸分布,现有19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为922km2。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原州区七营镇。大部分位于清水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2005年有26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700 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

1、青铜峡灌区

2005年平均地下水埋深:银北1.55m,银南河东2.04m,银南河西2.17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m的面积为419km2,占8%;

1.0~1.5m的面积为2355km2,占43%;1.5~

2.0m的面积为1410km2,占25%;>2.0m的面积为1320km2,占24%。

地下水动态:银北灌区2005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4年下降

0.14m,银南河东灌区2005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4年上升0.02m,河西灌区2005年平均地下水位较2004年上升0.02m,总体上青铜峡灌区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2005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与2004年对比,无明显的下降区和上升区。

2、卫宁灌区

2005年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2.23m。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1.0~1.5m的面积为340km2,占37%;1.5~2.0m的面积为97km2,占10%;>2.0m的面积为485km2,占53%。

地下水动态:2005年地下水平均埋深与2004年对比,下降0.03m。下降区(下降幅度>0.5m)面积49km2,占5%;稳定区面积728 km2,

占79%;上升区(上升幅度>0.5m)面积145km2,占16%。总体上,卫宁灌区本年度地下水位基本稳定。

3、固海扬黄灌区

2005年同心县以北地区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以南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2005年地下水年平均埋深与2004年对比:中宁片地下水位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长农七队上升幅度稍大,为0.23m。同心县清水河河西:北、中部稳中有升。南部持续上升,李家套子等区域升幅0.4m以上。同心县清水河河东:北部基本稳定。中部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升幅0.3m左右,南部区域基本稳定。海原灌区:除兴隆一队地下水位下降0.18m外,其它地区基本稳定。原州区灌区:七营镇南自2004年初开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05年年均下降0.68m。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

银川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位于西夏区、兴庆区一带,为多年开采地下水所形成。其范围北起芦花台镇三闸村、龙王庙,南到平吉堡、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红花乡。2005年地下水位总体较2004年有所上升,平均上升幅度0.17m。区域性降落漏斗面积略有缩小,2005年面积为449.78km2,比上年缩小了5.02km2。漏斗中心位于木材厂附近,年平均水位埋深17.24m,比上年下降了0.9m。

2005年银川市漏斗面积略有减小,漏斗中心水位有所下降。这说明漏斗中心附近开采量略有增大。地下水开采以第一承压含水组为主,2005年地下水开采量1.074亿m3。

石嘴山市降落漏斗为区域性开采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区,其范围内分布有三个较大的漏斗:大小风沟洪积扇漏斗,2005年漏斗面积10.57 km2,较2004年扩大了0.17 km2,漏斗中心水位较2004年下降0.42m;鬼头沟洪积扇漏斗是大武口区最大的降落漏斗,2005年面积为26.47km2,较2004年缩小1.91 km2,漏斗中心水位较2004年下降0.05m;大武口沟洪积扇漏斗,2005年漏斗面积12.78km2,较2004年缩小1.82 km2,漏斗中心水位较2004年下降0.08m。

总体上,大武口地区降落漏斗面积稍有减小,中心水位有所下降。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用水量

2005年宁夏全区取水量78.075亿m3,其中取地下水5.338亿m3,取当地地表水0.863亿m3,引扬黄河水71.874亿m3。引扬黄河水中农业用水71.049亿m3,石嘴山电厂直接从黄河提水0.365亿m3,石嘴山工业用黄河水0.047亿m3(已计入石嘴山电厂提水),大坝电厂用黄河水0.250亿m3,中宁电厂用黄河水0.130亿m3,青铜峡造纸厂用黄河水0.080亿m3(已计入东干渠中)。在分项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最多为72.7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93.2%;工业用水量3.456

亿m3,占总用水量的4.4%;城镇生活用水量1.156亿m3,占总用水量的1.5%;农村人畜用水量0.689亿m3,只占总用水量的0.9%。在用地下水量中,农业0.950亿m3,占地下水总量的17.8%;工业2.617亿m3,占49.0%;城镇生活1.137亿m3,占21.3%;农村人畜0.634亿m3,占11.9%。

在各流域分区用水量中,黄河灌区用水量最多为75.024亿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6.1%;其次为黄河左岸区间1.306亿m3,占1.7%;葫芦河0.644亿m3,占0.8%;其它流域分区用水量较小,仅占总量的1.4%。

各行政分区用水量中,银川市最多为26.447亿m3,占全区总用水量的33.9%;吴忠市次之为21.218亿m3,占27.2%;中卫市15.777亿m3,占20.2%;石嘴山市13.150亿m3,占16.8%;固原市最少,为1.483亿m3,仅占1.9%。农业用水量最多的为银川市24.866亿m3,占农业总用水量的34.2%;工业用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1.247亿m3,占工业总用水量的36.1%;城镇生活用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为0.535亿m3,占城镇生活总用水量的46.3%;农村人畜用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82亿m3,占农村人畜总用水量的26.4%。

(二)耗水量

2005年全区耗水总量40.993亿m3,其中耗地下水2.370亿m3,耗黄河水37.968亿m3,耗当地地表水0.655亿m3。在各分项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最多为38.743亿m3,占总耗水的94.5%;工业耗水量为1.257亿m3,占3.1%;农村人畜耗水量0.689亿m3,占1.7%;城镇生活耗水量为0.304亿m3,占0.7%。就流域分区而言,黄河灌区耗水量最多为39.175亿m3,占总耗水量的95.6%;葫芦河次之为0.502亿m3,占1.2%;黄左区间0.473亿m3,占1.2%,清水河0.388亿m3,占0.9%;其它流域分区耗水共占总耗水量的1.1%。各行政分区耗水量与用水量相应,银川市最多为14.225亿m3,占总耗水量的34.7%;吴忠市为11.375亿m3,占27.7%;中卫市7.626亿m3,占18.6%;石嘴山市6.623亿m3,占16.2%;固原市为1.144亿m3,占2.8%。在分项耗水量中,银川市农业、城镇生活耗水量最多,分别为13.687亿m3、0.134亿m3,分别占全区农业、城镇生活总耗水量的35.3%、44.1%;工业耗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为0.450亿m3,占工业总耗水量的35.8%;农村人畜耗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82亿m3,占农村人畜总耗水量的26.4%。

以上耗水量计算中黄河灌区农业耗水量以引排差法计算,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005年2月)新的技术要求,农业的耗水量为毛用水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经分析估算农业耗水量为26.965亿m3。

六、水旱灾害及重要水事

(一)旱灾

自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宁夏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尤其是中部干旱带的盐池、海原、同心、红寺堡、中卫等地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灾情。旱情造成部分地区夏粮绝产,秋粮播种困难,草场返青率低,牲畜缺草少料,农牧业损失严重。特别是人畜饮水极为困难,中部干旱带群众饮水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严重的旱灾给宁夏农林牧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29亿元。

主要灾情:

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人畜饮水困难。2005年2~7月,严重干旱造成山区25条主要河流有18条断流,水库、水窖、塘坝等水利设施蓄水量仅3000万m3左右,较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30%,129处人饮工程有40%供水量减少,2500多眼机电井有1293眼出水不足,40万眼水窖蓄水不足200万m3,比历年同期减少60%,其中有17万眼干枯,13万眼只剩养窖水,10万眼水窖平均蓄水不足10m3。山区8个县(区)32 个乡镇、240个行政村、49.3万人、26.95万头大家

2004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

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河一角

前言 《遵义市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当年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主要通报当年来水、供水、用水及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的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保障我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报》按年度反映我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排污情况、水环境状况及重要水事等,分别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提供数据和信息。 《公报》本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之目的,力求全面、准确地提供数据,使之便于各级部门、领导和全社会了解我市的水资源状况,促使我市的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公报》的编制由遵义市统计局、遵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遵义市环保局、遵义市水利局、遵义电厂等单位提供有关资料,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提供实测水文资料,由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分析、计算、汇总而得到。在此,对积极支持协作配合2004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完成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公报》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诚肯地希望各有关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遵义市水能资源成功转让摄影:王君涛

目录 前言 一、概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一)降水量 (3) (二)地表水资源量 (5) (三)地下水资源量 (6) (四)水资源总量 (6) 三、水质评价 (9) (一)河流水质状况 (9) (二)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9) (三)废污水排放量 (10) 四、蓄水动态 (12) 五、供、用、耗水量 (13) (一)供水量 (13) (二)用水量 (13) (三)用水指标 (14) (四)耗水量 (14) 六、水资源利用简析 (15) 七、2004年水利大事记 (16) 附图: 1、2004年遵义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2、2004年遵义市年降水量距平图 3、2004年遵义市主要河流水质评价图 一、概述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主要以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门、龙门~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4年黄河流域降水略偏少,平均降水量为421.8mm,折合降水总量3353.5亿m3,比上年降水量减少24.1%;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1.1%;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5.7%。 2004年黄河花园口站水资源总量为482.65亿m3(其中河川天然径流量396.70亿m3,与河川天然径流量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85.95亿m3),比上年减少29.4%,比1987~2000年均值偏少12.9%,比1956~2000年均值偏少22.3%。 2004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64座(山东省上报中型水库统计数量比上年多16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上年末蓄水量为288.61亿m3,当年末蓄水量为266.79亿m3,年蓄水量减少21.8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减少20.35亿m3。 2004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和下降者参半,其中青海的湟水河谷平原、宁夏的银川平原(银南河西)、内蒙古的巴盟河套平原、山西的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峨嵋台地(汾河与涑水河间的黄土台塬)、陕西的关中盆地、陕北风沙滩区(陕西内流区及无定河上游一带)、河南的三门峡河谷平原、伊洛河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4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44.75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12.02亿m3,占总取水量的70.2%;地下水取水量132.73亿m3,占29.8%。黄河总耗水量为342.3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8.97亿m3,占总耗水量的72.7%;地下水耗水量93.33亿m3,占总耗水量的27.3%。 2004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2.65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污水量10.49亿t,第二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29.01亿t,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3.15亿t。 2004年黄河干、支流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质河长1986km,占评价总河长的26.5%;Ⅳ水质河长2115km,占评价总河长的28.2%;Ⅴ类水质河长690km,占评价总河长的9.2%;劣Ⅴ类水质河长2706km,占评价总河长的36.1%。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市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86.7%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上,13.3%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下),辖五县一市四区。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是在广泛调查收集水文资料、水质资料、大中型水库蓄水资料、水利工程供水资料、行业用水资料以及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经过科学计算、汇总审查、客观评价后编篡完成的。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主要结论如下: 降水: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7.2%,较常年减少13.0%,属于偏枯年份。 水资源: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111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2.2%。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6.4%,比常年减少11.5%;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7座大型水库和2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8062亿立方米。 供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总用水消耗量为4.8913亿立方米,耗水率45.0%。全市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亩均用水量56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10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278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3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6386万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123万吨。全市废污水入河量19482万吨。 地表水水质:2012年全市境内绝大多数河流、水库水体质量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以上标准,有少部分邻近城市的水域污染较严重。2012年度全市共监测21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8个,达标率为85.7%;监测12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12个,合格率为100%。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水资源量分析以反映黄河干流水文断面成果为主。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14年(1987~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km2(包括黄河内流区4.2万km2,下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库以上、龙库~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二级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图1 黄河流域行政分区面积柱状图

龙库以上16.5% 龙库~兰11.5% 兰~头 19.2% 龙~三24.0% 头~龙15.4% 三~花5.2% 内流区5.3% 花以下2.9% 图2 黄河流域分区面积比例图 2005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31.0mm ,折合降水总量3426.70亿m 3,比上年降水量增大2.2%;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多1.0%;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全流域平均偏少3.6%,总体上属平水年。 2005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全部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下河沿、高村和利津站偏大,其余各站偏小;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外,其余各站均偏小。 2005年黄河主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度比较,汾河河津、大汶河陈山口、沁河武陟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减小,其余各站不同程度增大;与1987~2000年均值比较,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和北洛河氵状 头站分别偏少,大汶河陈山口、洮河红旗、沁河武陟、伊洛河黑石关、大夏河折桥、渭河华县和湟水民和站偏大,大通河享堂站基本持平;与1956~2000年均值比较,大汶河陈山口、大夏河折桥和洮河红旗站分别偏大,汾河河津、泾河张家山、北洛河氵状 头、沁河武陟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偏小,其余各站基本持平。 2005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径流量206.80亿m 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2.72亿m 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204.08亿m 3。

2005年宁夏水资源公报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 Ningxia Water Resource Bulletin 2005 (总第二十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二○○六年六月

《宁夏水资源公报》编辑组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编制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批准:袁进琳 审定:姚占河薛塞光 审查:张林海刘赛光 技术负责:冯平魏礼宁 分项负责人 地表水:马如国 地下水:张学文 水资源利用:马如国 水质:李占生 编制人员:马如国包淑萍张学英 李淑霞杨林平李海霞 王彦兵王文姬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宁夏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进一步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同构筑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社会。 2005年《公报》编制以《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为依据,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黄河灌区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水库蓄水量、水旱灾害、灌区地下水动态、水质及相关的表、图等。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厅计划处、农水处、渠首管理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卫市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4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4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780mm,折合降水总量2574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7%。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798mm,折合降水总量2146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近1成;山东半岛2004年平均降水深702mm,折合降水总量428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3%,属平水年份。 2004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512亿m3,水资源总量756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440亿m3,水资源总量653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261亿m3,入江水量64亿m3。 经对30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4年末蓄水总量178亿m3,比上年末减少22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53亿m3,比上年末减少15亿m3。 2004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6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1%,地下水占28.9%,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56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62.5%,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7.6%,生活用水占9.3%,城镇公共用水占1.5%,生态环境用水占0.7%。全片用水消耗量359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人均年用水量273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8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00m3。 据对188个城镇997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4年淮河流域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44亿t,入河COD量108万t。对淮河流域11676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3.9%,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19.5%,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6.6%。对山东半岛1408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和Ⅲ类水,Ⅱ类水河长占12.6%,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87.4%,污染较为严重。 第1页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2012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二○一二年朝阳市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35.9mm,折合水量125.6亿m3,比多年均值多31.7%,与上年相比多46.0%。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主要分布在6~8月。 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降水量为648.1mm,与上年相比多46.1%,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4.1%;小凌河流域降水量为751.0mm,与上年相比多51.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4.0%;老哈河流域降水量为477.6mm,与上年相比多35.6%,与多年均值相比多11.3%;青龙河流域降水量为752.6mm,与上年相比多56.4%,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0%。 行政区分布:双塔区年降水量为655.3mm,与上年相比多35.9%,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6%;龙城区年降水量为653.6mm,与上年相比多41.4%,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7.5%;朝阳县年降水量为718.8mm,与上年相比多44.9%,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3.7%;北票市年降水量为608.6mm,与上年相比多62.8%,与多年均值相比多27.9%;建平县年降水量为508.8mm,与上年相比多33.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16.1%;凌源市年降水量为718.1mm,与上年相比多53.7%,与多年均值相比多35.8%;喀左县年降水量为699.7mm,与上年相比多37.0%,与多年均值相比多40.1%。 (二)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54089.9万m3,折合径流深78.0mm,比上年多63.0%,比多年均值多5.1%。流域分布大凌河为91404.8万m3,比上年多51.6%,比多年均值少6.2%;小凌河为32639.8万m3,比上年多65.3%,比多年均值多42.0%;老哈河为9573.6万m3,比上年多36.3%,比多年均值多0.5%;青龙河为20471.7万m3,比上年多172.4%,比多年均值多23.2%。 2、水库蓄水量2012年末全市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47749.9万m3,比年初蓄水量56356.5万m3减少8606.6万m3。其中白石水库年末蓄水量36713万m3,比年初减少9387万m3;阎王鼻子水库年末蓄水量5016万m3,比年初减少234.0万m3。菩萨庙水库年末蓄水量794.0万m3,比年初增加294.0万m3;元宝山水库年末蓄水量1105.0万m3,比年初增加339.8万m3;龙潭水库年末蓄水量1030.0万m3,比年初增加410.0万m3;白山水库没有蓄水;瓦房店水库年末蓄水量760.0万m3,比年初减少130.0万m3。32座小(一)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2257.3万m3,比年初增加91.0万m3;45座小(二)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74.6万m3,比年初增加9.6万m3。 (三)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量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88576.6万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56162.9万m3,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9536.9万m3,山丘区和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7123.2m3。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为61661.1万m3,小凌河流域为10087.4万m3,老哈河流域为6730.6万m3,青龙河流域为10097.5万m3。 2、地下水动态2012年由于降水量较大,境内绝大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与上年相比呈上升状态,个别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状态。据观测站点统计:大凌河流域(40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51m,最大点为建平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2号观测井上升2.30m;老哈河流域(5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05m,最大点为建平县太平庄乡太平庄村观测井上升0.40m;青龙河流域(5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63m,最大点为凌源市刀尔登镇三官庙村观测井上升1.12m;小凌河流域(3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29m,最大点为单家店乡梁家店站观测井上升0.78m。 据城市水源地监测井观测资料统计:建平县自来水公司水源地A002号监测井上升2.30m,凌源市钢铁厂莫湖店水源地A007号监测井上升1.70m,凌源市钢铁厂喇嘛台水源地A010号监测井上升0.70m,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12-47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物价局关于水资源情况与水价调研 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进入以来的近十年,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实际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为1.1万亿立方米。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总体情况下,存在以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一是人均占有量低,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平均,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60立方米,扣除不能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900立方米,已成为世界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现在全国每年缺

水约400亿立方米,其中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655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其中又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约2.3亿亩左右。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6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 二是水资源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与国土面积不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约占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西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河流取水量已经远远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下水年均超采228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已经开始引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趋势。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宁夏水资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宁夏水资源情况核心指标从从水资 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宁夏水资源情况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宁夏水资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宁夏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夏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夏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夏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夏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夏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夏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夏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夏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夏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