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南方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南方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南方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和缩略语 (1)

5总则 (1)

6通信协议结构 (2)

7应用层报文帧格式 (2)

8通信过程 (12)

附录A (20)

附录B (43)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南方电网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系列规范之一。该系列规范目前包括以下内容: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1部分:系统与站级监控系统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系统与充电设施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通信规约第2部分:

系统与充电设施(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运营管理系统)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以下统称充电设备)之间通信的接口和报文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运营管理系统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87.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

Q/CSGXXXXXX-2016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8487.1和GB/T29317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和缩略语

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plication 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

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

5总则

5.1通信接口

运营管理系统与充电设备之间通信的接口应支持TCP/IP协议。

5.2端口号

端口号宜采用2407。

5.3通信连接

运营管理系统(控制站)与充电设备(被控站)通信应采用网络传输层的可靠传输协议TCP,运营管理系统为TCP服务器端,充电设备为TCP客户端,充电设备主动进行TCP连接,运营管理系统被动响应TCP连接。

6通信协议结构

本标准的通信协议结构应符合图1的要求。

图1通信协议结构

7应用层报文帧格式

7.1概述

7.1.1应用层数据结构

应用层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应用规约数据单元(APDU)为一个传输单元,由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和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两部分组成。

图2应用层数据结构

7.1.2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的定义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的定义如图3所示。每个APCI包括下列的定界元素:一个启动字符,APDU的长度,以及控制域,可以传送一个完整的APDU(或者,出于控制目的,仅仅是传送APCI域)。

启动字符68H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的长度域定义了APDU体的长度,其计数范围包括控制域的长度和ASDU的长度。APDU长度域使用2个八位位组,低11位有效,高位保留为0,取值范围0~2047。

控制域使用4个八位位组,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停止以及传输连接的监视等方法。有关控制域的定义以及具体应用方法参见DL/T 634.5104-2009第5章。本标准对DL/T634.5104-2009中的超时时间做以下规定:t0:连接建立的超时时间,默认20秒;

t1:发送或测试APDU的超时时间,默认15秒;

t2:无数据报文确认的超时时间,默认10秒;

t3:长期空闲状态下发送测试帧的超时时间,默认60秒。

7.1.3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的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的定义如图4所示,其中:

帧类型标识,1个八位位组;

可变结构限定词,1个八位位组;

传送原因,2个八位位组;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2个八位位组;

信息对象地址,3个八位位组。

图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的定义

7.2通用说明

7.2.1类型标识号定义

表1、表2定义了在监视方向和控制方向上过程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类型标识号。

表1监视方向上类型标识的语义

在监视方向上的过程信息

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M_SP_NA_1

<11>:测量值,标度化值,长度等于2字节M_ME_NB_1

<15>:累积量(不带时标)M_IT_NA_1

<130>:充电设备业务数据M_RE_NA_1

<132>:测量值,标度化值,长度大于2字节M_MD_NA_1

<134>:充电设备实时监测数据项M_JC_NA_1

表2控制方向上类型的语义

在控制方向上的过程信息

类型标识=TYPE IDENTIFICATION:=UI8[1…8]

<100>:总召唤命令C_IC_NA_1

<101>:计数量总召命令C_CI_NA_1

<103>:时钟同步命令C_CS_NA_1

<133>:下发数据项C_SD_NA_1

7.2.2可变结构限定词

可变结构限定词=VARIABLE STRUCTURE QUALIFIER:=CP8{数目,SQ}

N=数目:=UI7[1…7]<0…127>

<0>:=应用服务单元不含信息对象;

<1…127>:f=应用服务单元信息元素的数目;

SQ=单个或顺序:=BS1[8]<0…1>;

<0>:=寻址同一类型的许多信息对象中单个的信息元素或者信息元素的集合;

<1>:=寻址ASDU单个信息对象中顺序的单个信息元素或信息元素的同类集合;

SQ位规定寻址后续信息对象或单个信息元素/信息元素集和的办法。

7.2.3传送原因

传送原因=CAUSE OF TRANSMISION:CP8[1…8],定义如表3所示:

表3传送原因的语义

原因=Cause:CP8[1…8]<0…255>

<0>:未用

<1>:周期、循环per/cyc

<2>:背景扫描back

<3>:突发(自发)spont

<4>:初始化init

<5>:请求或被请求req

<6>:激活

<7>:激活确认

<10>:激活终止

<20>:响应站总召introgen

<21>:=请求或被请求(数据加密)

<37>:响应计数量召唤

<44>:未知的类型标识

<45>:未知的传送原因

<46>:未知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47>:未知的信息对象地址

7.2.4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UI8[1…16]<0…65535>;

其中<0>:=未用;

<1…65534>:站地址;

<65535>:全局地址;

充电设备附加集中器模式时,该项设置成集中器地址。

7.2.5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地址使用三个八位位组来定义,在控制方向作为命令字,在监视方向作为源地址。

最高字节表示枪编号,信息对象地址取值范围<0…16711425>,本标准中遥测,遥信,遥脉信息的起始地址均为0。一桩多充时起始地址按顺序为0x000000,0x100000,0x200000…最大为0xF00000(一个充电桩最多支持16个充电接口)。具体信息体地址参见附录 B.2信息体地址。7.2.6七个八位位组二进制时间

CP56{毫秒,分,时,日,月,年(年—2000)}。7.2.7品质描述词(单个八位位组)(QDS)

参见DL/T 634.5101。7.2.8召唤限定词

参见DL/T 634.5101。7.2.9计数量召唤命令限定词(QCC)

参见DL/T 634.5101。7.2.10.二进计数量读数(BCR)

参见DL/T 634.5101。7.3在监视方向过程信息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7.3.1

类型标识1:M_SP_NA_1

表4-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SP_NA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 )数据单元标识

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1品质描述词在7.2.7中定义单点信息在附录A.1中定义

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信息

…………

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信息对象i

品质描述词在7.2.7中定义单点信息在附录A.1中定义

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信息

表4-2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SP_NA_1(SQ=1)

定义

描述

备注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 )数据单元标识

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 )在7.2.3中定义

传送原因(COT )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

品质描述词在7.2.7中定义单点信息在附录A.1中定义

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信息

信息对象1

……

品质描述词在7.2.7中定义单点信息在附录A.1中定义

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信息信息对象i

7.3.2类型标识11:M_ME_NB_1

表5-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ME_NB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示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在7.2.4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1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

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i

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表5-2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ME_NB_1(SQ=1)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示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在7.2.4中定义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

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信息对象1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

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信息对象i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7.3.3类型标识15:M_IT_NA_1

表6-1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IT_NA_1(SQ=0)

定义

描述备注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

数据单元标识

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1

在7.2.10中定义

BCR 二进制读数

……

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i

在7.2.10中定义

BCR 二进制读数表6-2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IT_NA_1(SQ=1)

定义

描述

备注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

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在7.2.10中定义

BCR 二进制读数

信息对象1……

在7.2.10中定义

BCR 二进制读数

信息对象i

7.3.4类型标识130:M_RE_NA_1

表7-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RE_NA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在表7-2中定义

记录类型充电设备业务数据

表7-2记录类型及对应的充电设备业务数据

记录类型号记录类型充电设备业务数据<1>鉴权数据

在A.2中定义<2>充电记录上传数据在A.3中定义<3>交易取随机数

在A.17中定义<4>

请求下发计费模型数据

在A.7中定义

<5>下发计费模型结果数据

在A.9中定义<6>双向认证中终端发起双向认证上行数据在A.12中定义<7>双向认证中终端上送认证数据上行数据在A.14中定义<8>密钥更新中基本数据

在A.20中定义<9>密钥更新中密钥文件1接受成功数据在A.22中定义<10>密钥更新中密钥文件2更新成功数据在A.24中定义<11>黑名单下发时上行数据

在A.5中定义<12>双向认证终端认证运营管理系统上行数据在A.16中定义<13>远程启动充电执行结果在A.26中定义<14>远程终止充电执行结果在A.28中定义<15>远程功率控制结果在A.30中定义<16>远程升级启动命令接收结果在A.32中定义<17>充电过程中上传数据

在A.33中定义<18>

充电设备数据上报参数设置结果

在A.36中定义

7.3.5类型标识132:M_MD_NA_1

表8-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MD_NA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示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1信息对象长度

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

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i

信息对象长度

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表8-2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MD_NA_1(SQ=1)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示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

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长度

信息对象1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

信息对象长度信息对象i

在附录A.1中定义Value

在7.2.7中定义

QDS 带品质描述

7.3.6类型标识134:M_JC_NA_1

表9-1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M_JC_NA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在表9-2中定义

设备类型

充电设备实时监测数据

表9-2设备类型及对应的充电设备实时监测数据

设备类型号设备类型充电设备实时监测数据<1>交流充电桩

在附录A.1.1中定义<2>

非车载直流充电桩(整车)

在附录A.1.2中定义

7.4在控制方向过程信息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7.4.1

类型标识100:C_IC_NA_1

表10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_IC_NA_1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

传送原因(COT )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

在7.2.8中定义

QOI 召唤限定词

7.4.2类型标识101:C_CI_NA_1

表11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_CI_NA_1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

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

在7.2.9中定义

QCC 计数量召唤限定词

7.4.3类型标识103:C_CS_NA_1

表12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_CS_NA_1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在7.2.6中定义

七个八位组二进制时间

7.4.4类型标识133:C_SD_NA_1

表13-1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_SD_NA_1(SQ=0)

定义

描述

备注

在7.2.1中定义类型标识(TYPE)数据单元标识符在7.2.2中定义可变结构限定词(VSQ)在7.2.3中定义传送原因(COT)

在7.2.4中定义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在7.2.5中定义信息对象地址信息对象在表13-2中定义

下发记录类型下发数据项

表13-2下发记录类型及对应的下发数据项

记录类型号下发记录类型

下发数据项<1>黑名单下发时下行数据在A.6中定义<2>充电鉴权下行数据在A.10中定义<3>充电记录确认数据在A.4中定义<4>充电扣款后下行数据在A.11中定义<5>交易取随机数下行数据在A.18中定义<6>下发计费模型下行数据

在A.8中定义<7>双向认证中运营管理系统下发随机数下行数据在A.13中定义<8>双向认证中运营管理系统下发认证数据下行数据在A.15中定义<9>密钥更新命令下行数据

在A.19中定义<10>密钥更新中密钥文件1下发下行数据在A.21中定义<11>密钥更新中密钥文件2下发下行数据在A.23中定义<12>远程启动充电在A.25中定义<13>远程终止充电在A.27中定义<14>

远程功率控制

在A.29中定义

<15>远程升级启动

在A.31中定义<16>充电过程中上传确认数据在A.34中定义<17>

充电设备数据上报参数设置

在A.35

中定义

8通信过程8.1

初始化

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建立连接后,首先上送协议标识帧,运营管理系统收到此帧后

返回确认帧,确认帧与充电设备发送的协议标识帧格式内容一致。

运营管理系统准备就绪后发送U 帧启动传输,如图5所示。

图5使用U 帧启动/停止数据传输

协议标识帧格式如表14所示:

表14协议标识帧格式

8.2总召

8.2.1

总召过程如图6所示。

图6总召过程示意图

8.2.2总召命令<100:C_IC_NA_1>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4.1所示。

8.2.3充电设备收到总召命令后上送全遥信,单点遥信信息<1:M_SP_NA_1>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3.1所示。

8.2.4充电设备收到总召命令后上送全遥测,根据遥测值的长度可分为<11:M_ME_NB_1>和<132:M_MD_NA_1>两种类型,<11:M_ME_NB_1>用于测量值长度等于2字节的情况,<132:M_MD_NA_1>用于测量值长度大于2字节的情况。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分别如本标准

7.3.2、7.3.5所示。

8.3计数量总召

8.3.1计数量总召如图7所示。

图7计数量总召

8.3.2计数量总召命令<101:C_CI_NA_1>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4.2所示。

8.3.3充电设备收到计数量总召命令后上传累积量,累积量<15:M_IT_NA_1>对应的应用服

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3.3所示。

8.4时钟同步

8.4.1时钟同步如图8所示。

图8时钟同步

8.4.2时钟同步命令<103:C_CS_NA_1>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4.3所示。8.5变化数据传输

8.5.1充电设备数据发生变化时应主动上送变化数据给运营管理系统,通过A.35“充电设备数据上报参数设置”定义是否开启变化数据上传以及上传最小时间间隔,变化数据传输过程如图9所示。

图9变化数据传输过程

8.5.2变化遥信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3.1所示,变化遥测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3.2、7.3.5所示。在充电过程中,如已采用本标准8.6.13“充电过程中数据上传”所示的业务数据,则只上传变化遥信,不再上传变化遥测数据。

8.6业务数据传输

8.6.1概述

8.6.1.1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之间进行业务交互的过程如图10、图11所示,<130:

M_RE_NA_1>和<133:C_SD_NA_1>对应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如本标准7.3.4、7.4.4所示。

图10上报业务数据

图11下发业务数据

8.6.1.2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鉴权数据、充电鉴权下行数据、在线情况下停止充电时上传记录数据、下发计费模型下行数据、离线交易上线后上传交易记录数据、充电扣款后下行数据、远程启动充电、远程终止充电、远程功率控制内容除充电设备编号字段外应进行加密。

8.6.2运营管理系统与充电设备双向认证

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进行充电交互前,需进行双向认证,双向认证过程如图1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充电设备向运营管理系统发送“双向认证中取随机数上行数据”包,运营管理系统收到此数据进行解析;

b)运营管理系统从密码机中获取主站随机数,然后转发“双向认证中运营监控系统下发随机数下行数据”包到充电设备中;

c)充电设备解析数据包,将主站随机数发送给安全模块获取安全模块鉴权码,然后发送“双向认证中终端上送认证数据上行数据”包给运营管理系统;

d)运营管理系统收到数据之后进行解析,将安全模块的鉴权码发送给密码机,当鉴权失败时,直接断开充电设备连接;当鉴权成功时,发送“双向认证中运营监控系统下发认证数据下行数据”包到充电设备中;

e)充电设备解析数据包,将运营监控系统鉴权码发送给安全模块进行认证,认证通过之后,发送“双向认证终端认证运营监控系统上行数据”包给运营监控系统。

图12运营管理系统与充电设备双向认证流程图

8.6.3充电设备交易取随机数过程

充电设备交易前需从运营管理系统中获取随机数,充电过程中随机数一直有效,否则需两个小时更换一次随机数,充电设备交易取随机数过程如图13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充电设备向运营管理系统发送“交易取随机数”包。

b)运营管理系统收到数据进行解析,从密码机中获取随机数,然后发送“交易取随机数下行数据”包给充电设备。

图13充电设备交易取随机数流程图

8.6.4运营管理系统充电设备在线情况下充电交易

充电前需进行充电鉴权。充电鉴权过程如图1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充电设备上传“鉴权数据”包到运营管理系统;

b)运营管理系统解析数据并处理,然后发送“充电鉴权下行数据”包到充电设备中;

c)充电设备解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内容判断是否可以充电;鉴权成功则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发送“充电记录上传数据”包到运营管理系统中;

d)运营管理系统处理充电记录,然后发送“充电记录确认”包给充电设备。

图14充电鉴权流程图

8.6.5运营管理系统充电设备离线情况下充电交易

充电设备在离线情况下,需支持离线充电交易。当离线充电完成后,需保存充电交易记录到充电设备中。当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通信正常时,将充电记录上传数据上传到运营管理系统中,之后运营管理系统发送“充电记录确认”到充电设备中。如果“充电记录确认”的成功标识为失败,则需重新上传,最多不超过三次。

8.6.6运营管理系统下发计费模型

运营管理系统可主动下发计费模型给充电设备,充电设备也可向运营管理系统请求下发计费模型。当运营管理系统下发计费模型完成后,充电设备需发送下发计费模型成功标识给运营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下发计费模型过程如图15所示。

图15运营管理系统下发计费模型流程图

8.6.7密钥更新

运营管理系统对充电站进行密钥更新的过程如图16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运营管理系统发送“密钥更新下行数据”包给充电设备;

b)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进行双向认证,双向认证流程和步骤如本标准8.6.2所示;

c)双向认证完成后,充电设备发送“密钥更新中基本数据”包给运营管理系统;

d)运营管理系统解析数据,然后依次下发“密钥文件1”“密钥文件2”数据包到充电设备;

e)充电设备密钥更新完成后发送“更新成功”数据包到运营管理系统。

图16密钥更新流程图

8.6.8黑名单下发交互流程

黑名单下发交互过程如图1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a)充电设备与运营管理系统建立基本通信后(建立连接、发送协议启动帧、发送数据启动帧),发送“黑名单下发时上行数据”包给运营管理系统更新充电设备的黑名单状态。

b)运营管理系统发送“黑名单下发时下行数据”包给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收到此帧后,更新充电设备中的黑名单状态。

c)充电设备中黑名单更新完成后,发送“黑名单下发时上行数据”包返回更新结果。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简编

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大政方针简编 1.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宗旨: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 2. 主题形象语:万家灯火、南网情深。 3. 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4. 企业精神: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5. 工作作风: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 6. “两型两化”战略目标:打造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 7. “一号令”:《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规定》。 8. “二号令”:《关于强化依法经营确保经济活动合规合法的规定》。 9. 安全理念: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 10. 经营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 11.管理理念:以绩效为导向、实现管理到位。 12.服务理念:服务永无止境。 13.团队建设理念:上下同欲,政令畅通,人人快乐工作;讲原则,重感情,严爱结合带队伍。 14.廉洁理念: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15.行为理念:忠诚、敬业、责任、服从。 16.“六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方针: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更加注重树立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更加注重管理出实力、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

注重人的发展。 17.五个概念:一是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二是建设一个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三是弘扬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倡的“三个五”、四是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五是人人快乐工作。 18.公司战略定位: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以电网为主营业务的运营商,是区域电力市场交易的主体,在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力市场,协助政府维护电力市场秩序,实现电力市场的规范化运营。 19.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 20.公司工作方针:“六个更加注重” 21.南方电网发展目标:把南方电网建设成为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大电网。 22.南方电网标识公司标识释义:核心释义:统一开放的电网,宣扬光明的旗帜。 2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 24.社会责任;核心责任:一是确保安全 二是做好供应三 三是提升服务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发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发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类的居家方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人们迫切希望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当今的居家方式,如何有效地打造一个符合人们心目中期待的智能家居系统,并且有效地将家居设备与外部通信于一体已成为当下的新型住房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研究智能家居的远程监控系统作为研究方向。 關键词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网络管理 1 前言 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国内,智能家居起步较晚。然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使得人们对智能家居却非常憧憬。目前,国内的一些家电巨头,也开始进入智能化的家居市场。部分企业推出了各自的家居系统产品,例如小米的智能家庭,清华同方的“e-home数字家园”、永乐家电以及瑞郎、索博等厂家的体验中心,都同样成立了专业的智能楼宇化公司,加快了智能家居的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下提出的创新的设计理念,采用PXA270作为控制器和Siemens公司的GPS模块MC391组成的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无线传感器,使网络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我们还采用了ARM芯片的强大的片内和片外的资源,将系统的架构简化,通过植入嵌入式Linux系统,利用丰富的协议接口,极大地降低了开发难度,并且方便以后升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硬件设计是基于SAMSUNG的S3C2440的网关服务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外接GPRS模块和internet网线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家庭内部Zigbee协调器节点通过RS232串口与网关服务器相连接,实现网关服务器和各Zigbee终端节点的信息交互[1]。 2 项目设计 根据课题预定的目标,在本设计中,主控制板选用的是SAMSUNG公司的16/32位S3C2440A微处理器,它采用ARM920T的核,主频为400MHz。其最小系统由2M Nor Flash、2片32M bytesSDRAM、2片128MbytesNand Flash、电源调节芯片和复位芯片组成。同时S3C2440具有丰富的外围设备资源:具有4路A/D(模数转换)转换通道、1个RS232串口、2个TTL串口、一个自适应10/100M网络的DM9000网卡接口芯片、1个标准SD卡座以及外接一个3.5寸的LCD屏。外扩接口方面包括1个34 pin GPIO接口、1个40 pin系统总线接口[2]。 2.1 Zigbee模块电路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1 绪论 1.1 引言 汽车工业的告诉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环境和能源供给,各国政府不惜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途径。我国面临的形式也十分严峻,国内的石油储藏量和开采量相当有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已不能自给,不足部分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而且每年成递增趋势。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突出的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得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各国开发绿色汽车的主流。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可以用与发电的一切能源。因此使用电动汽车可以摆脱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供给多样化,使能源的供给有保障。电动汽车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和传统汽车相比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开发电动汽车是迎接汽车面临挑战的重要对策之一。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和可以以多种能源为动力的显著特点,即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和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目前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行业的共识,电动汽车的研发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因此,无论是从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观点,还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了解和掌握电动汽车技术的社会需求会越来越大。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著名汽车厂商及相关行业科研机构都在致力于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后不可缺少的电动汽车能源服务基础设施,如何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是必须研究的课题。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保证动力电池充电安全的需要。目前纯电动汽车多使用锂离子蓄电池作为电能存储单元。锂离子电池对充电要求较高,充电过程控制不好会造成电池永久损坏,甚至引起电池爆炸。充电站监控系统的充电监控功能可以监测电池和充电机当前状态。采用智能充电机的充电保护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的安全。

(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验收规范

ICS 备案号: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验收规范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of EV charging stations and charging points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名词术语...................................................................................................................................................... - 2 - 4 总则.............................................................................................................................................................. - 3 - 5 充电站验收.................................................................................................................................................. - 3 - 5.1验收内容及要求........................................................................................................................................ - 3 - 5.2验收合格标准............................................................................................................................................ - 4 - 5.3验收文档资料............................................................................................................................................ - 4 - 6充电桩验收................................................................................................................................................... - 5 - 6.1 验收内容及要求....................................................................................................................................... - 5 - 6.2 验收合格标准........................................................................................................................................... - 5 - 6.3 验收文档资料........................................................................................................................................... - 5 - 附录A 充电站(桩)验收流程(规范性附录) ........................................................................................ - 7 - 附录B 充电机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8 - 附录C 充电站监控系统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10 - 附录D 充电站系统整体性能验收大纲(规范性附录) .......................................................................... - 15 - D.1 通信测试................................................................................................................................................ - 15 - D.2 变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测试 .................................................................................................................... - 17 - D.3 充电站对配电网的谐波影响测试 ........................................................................................................ - 18 - D.4 用户界面及程序入口............................................................................................................................ - 18 -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

科技信息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年第33期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它能够保障能源 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带动产业升级,对缓解我国城市PM2.5等大气污 染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内外的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 相比同类型汽油车能够节能约50%,纯电动公交车相比常规燃油公交 车能够节能30%,电动汽车的能效优势十分显著。而电动汽车的动力 来源直接依靠电力供应,这也就使得我国必须加快坚强智能电网的建 设。 1各地服务网络构建现状 截至2011年底,国家电网共建成投运243座充换电站、13283台 交流充电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投运充换电设备最多的国家。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自2010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服务设 施建设,截止2012年已在全省9个城市建成17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和545个充电桩,形成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服务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 的电动汽车服务网络。2011年,浙江建成首个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 务网络,首次实现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运营。截至 2011年12月31日,浙江公司已在全省累计建成充换电站78座,充 电桩1026个。 苏沪杭城际互联工程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 程,涉及杭州、上海和苏州之间多条高速公路5个服务区的9个智能 充换电站,于2011年11月25日通过验收。其中,浙江境内4座城际 充换电站由杭州市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代理运行,分别位于于 沪杭高速嘉兴服务区、常台高速新塍服务区,各站均配置标准充电仓、 电池仓3对,可同时对60组标准电池箱进行充电。江苏境内白洋湖服 务区2座、阳澄湖服务区1座;上海境内枫泾服务区2座。目前处于车 辆试运行测试阶段,目的主要是测试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 理系统的功能,同时充分验证苏沪杭电动汽车城际互联工程的可行性 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充换电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 2012年1月29号,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高安 屯站也已通过专家组验收,进入试运营阶段。该站共设置4条换电流 水线、1条配送线,安装充电机1044台,充电机容量10080千瓦,可同 时服务8辆电动车,整车每次换电时间4至6分钟。预计每天能满足 400辆纯电动环卫车的充换电需求,可服务北京市现有电动环卫车所 有车型。该站同时具备电动大巴车的换装条件,可满足周边乘用车电 池更换,提供配送需求。 2服务网络的构建 国家电网对电动汽车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的指导思想 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政策,紧 密围绕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优化充换电服务运营模式,创新 建设与运营工作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 进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营,积极推进与上下游企业的项目合 作,促进我国电动汽车发展。 2.1不断优化网络服务运营模式 国家电网在《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 络建设运营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 配送”的智能充换电网络运营模式。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充 换电技术发展和研究进度进行跟踪,深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现状 与发展趋势、电动汽车充换电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等研究,与国 内权威研究机构合作跟踪动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联合开展动力电池 安全防护研究,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深入论证充换电设施发展技 术路线,全面分析风险因素,优化充换电服务运营模式,提升充换电设 施运营经济性,确保充换电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调整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高度关注当地 电动汽车发展情况,根据电动汽车充换电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结合电网智能化、配电网及营销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优化布局、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细化城市电动公交车、出租车专项发展规划,优化调整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规划,实现充换电设施建设与电动汽车发展相衔接。2.2创新建设与运营工作体系(1)创新充换电设施组织管理体系。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职能管理与公司化运营相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运营提供组织保障。以国家电网的整体营销系统为基础,在全国各个省市设立智能电网用电处,专门管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业务,同时根据当地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与运营实际,在有需求的地市成立电动汽车服务公司。(2)强化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电网及其各省分公司的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坚决落实安全措施,杜绝违规操作,保证人身、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充换电设备的安全。对运营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保持高度的关注,明确安全责任,加强电池充放电状态监控,一旦超出质量要求必须及时更换。同时要制定人身事故、电池燃烧、电动汽车受损、充换电设备损坏、大风暴雨恶劣天气等现场处置预案,强化日常安全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3)深化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国家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设备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管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优化今年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和内部应用电动汽车计划,掌握社会应用电动汽车计划,完善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可研报告。(4)加强动力电池购置租赁管理,电池性能应符合电动汽车要求,数量应与电动汽车应用规模相匹配;加强已投运充换电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做好充换电服务;加强内部电动汽车应用管理,购置车辆应与充换电设施建设相衔接。(5)加强运营管理人员培训。公司将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技术与管理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运营提供人才保障。2.3加强标准体系建设(1)推进标准国际化工作。为了推进体系标准国际化,必须建立充换电设施国际标准推进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交流合作,积极研究充换电设施国际标准发展动向,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充换电设施标准编制工作,加快充换电设施标准国际化步伐。(2)深化标准研究。以国家电网的整体实力为后盾,快速搜集智能电网充换电服务网络构建相关信息和数据,积极开展充换电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工作,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开展标准编制,提高标准编制水平。(3)加快标准编制。国家电网为了能够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建设顺利进行并在全国得以全面推广,就必须继续加强与国标委的沟通汇报,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央企联盟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编制牵头单位将按照年度标准编制计划开展标准编制工作,确保完成年度15项标准的编制任务,不断完善标准体系。(4)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做好充换电标准宣贯工作,对在设备研发、工程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营过程中切实执行标准规定有积极的作用,以确保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4加强关键技术研究(1)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构造复杂,涉及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用户(电动汽车)各个环节。电动汽车最关键的电池组容量瓶颈难题和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等关键技术一旦突破,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下转第132页)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 郑华凤 (东台市供电公司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电动汽车的未来快速发展趋势已被全世界认可,而与之相适应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强也是势在必然,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服务网络构建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从六个方面对网络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科教前沿○116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功能结构说明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系统结构 和功能说明书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的运输工具在环保、节能以及驾驶性能等方面具有诸多内燃机汽车无法比拟的优点,其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电机、制动等动力系统以及其它附件(如图1所示)。各子系统几乎都通过自己的控制单元(ECU)来完成各自功能和目标。为了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目标,一方面必须具有智能化的人车交互接口,另一方面,各系统还必须彼此协作,优化匹配,这项任务需要由控制系统中的整车控制器来完成。基于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网络是使众多子系统实现协同控制的理想途径。由于CAN总线具有造价低廉、传输速率高、安全性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和实时性好等优点,己广泛应用于中、低价位汽车的实时分布式控制网络。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家采用CAN协议,CAN逐渐成为通用标准。采用总线网络可大大减少各设备间的连接信号线束,并提高系统监控水平。另外,在不减少其可靠性前提下,可以很方便地增加新的控制单元,拓展网络系统功能。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硬件框架 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仪表ECU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MCU 外围 电路信号 调理 电路功率 驱动 电路电源 电路通讯 电路

图1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硬件框架 一、整车控制器控制系统结构 公司自行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模拟量输入和输出、开关量调理、继电器驱动、高速CAN总线接口、电源等模块。整车控制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协调和监控,以提高整车能量利用效率,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整车控制器采集司机驾驶信号,通过CAN总线获得电机和电池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运算,通过CAN总线给出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指令,实现整车驱动控制、能量优化控制和制动回馈控制。该整车控制器还具有综合仪表接口功能,可显示整车状态信息;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具有整车网关及网络管理功能。 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电源模块 CAN 加速踏板传感器 制动踏板传感器模 拟 量 调 理微 控 制 器光 电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SMS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1) 关键字:SMS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1 引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家居的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和便捷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出现的新事物,正朝着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如今手机已经十分普及,如何让普通百姓只需要 增加少量投入便可以通过手机远程遥控自己家中的电器设备,远程查看设备或安防系统状 况。同时,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安全事故时能够立即获知警报,及时处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MS和Atmega128 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2 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文所设计的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由CP U 模块、短信收发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LCD 显示模块、键盘模块、驱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检测模块等模块组成,如图 1 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用户通过手机将控制或查询命令以短信的形式通过GSM 网发送到短信收发模块,CPU 再通过串口将短信读入内存,然后对命令分析处理后作出响应,控制相 应电器的开通或关断,实现了家电的远程控制。CPU 定时检测烟感传感器、CO 传感器、门禁系统的信号,一旦家中发生煤气泄露、火灾、被盗等险情时,系统立即切断电源、蜂鸣 器警报并向指定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实现了家居的远程监视。为了达到更人性化的设计, 当用户在家时可通过手持无线遥控器控制各个家电的通断,通过自带的小键盘设定授权手机 号码、权限和设定系统的精确时间等参数。LCD 用来实时显示各电器状态和各个传感器的 状态。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3 硬件系统设计

QCSG11516_7_2010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要求规范

Q/CSG 11516.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o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术语 (1) 4 总则............................................................................. .. 2 5 系统构成 (2) 5.1 系统结构 (2) 5.2 网络结构 (2) 6 硬件构成 (3) 6.1 总体要求 (3) 6.2 站控层设备 (3) 6.3 间隔层设备 (3) 6.4 网络设备 (4) 7 软件要求 (4) 7.1 总体要求 (4)

7.2 软件组成 (4) 8 系统功能要求 (4) 8.1 站控层功能要求 (4) 8.2 间隔层功能要求 (9) 9 性能指标 (10) 10 工作电源 (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系统典型结构图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系统模拟量输入信号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系统开关量输入信号 (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充电站监控系统开关量输出信号 (18)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南方电 网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以下标 准: Q/CSG 11516.1-2010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Q/CSG 11516.2-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Q/CSG 11516.3-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 Q/CSG 11516.4-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 Q/CSG 11516.5-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 Q/CSG 11516.6-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Q/CSG 11516.7-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Q/CSG 11516.8-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验收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组织编写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广东电网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柯丽、李飞、黄志伟、曾强、邱野、李锐、戴新胜、蒋浩、余南华、罗

南方电网公司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 技术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前 言 ................................................. I 1 范围 ...............................................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 3 名词术语 ........................................... - 2 - 4 检验规则 ........................................... - 2 - 5 试验方法 ........................................... - 3 -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南方电网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罗敏、张永旺、赵伟、李有铖、林国营、黄邵远、张军、邝新武、许燕灏、张新建、邓凯、曾强。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验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试验条件、检验仪器、检验规则、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范围内建设的交流充电桩(以下简称充电桩)的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到货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IEC60068-2-1:2007,IDT)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IEC60068-2-2:2007,IDT)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 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01,IDT)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IEC 60529:2001, IDT)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群脉冲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 抗扰度试验 GB/T 18487.1—2015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9317—201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IEC 62477—1:2012 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systems and equipment—Part 1: General)Q/CSG XXXXX—2016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Q/CSG XXXXX—2016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通信规约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ICS 35.240.60 L 73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 XXXXX—XXXX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4部分:数据传输与安全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service data interactive for electric vehicle Part4:Data exchange and Securit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引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传输体系 (1) 4.1 概述 (1) 4.2 数据传输一般流程 (2) 4.3 数据传输接口的基本要求 (2) 5 平台认证方式及规则 (2) 5.1 概述 (2) 5.2 平台认证模式 (2) 5.3 平台认证方法 (3) 6 数据传输方式及规则 (3) 6.1 数据传输接口规则 (3) 6.2 接口调用方式 (4) 6.3 消息头规范 (4) 6.4 消息主体规范 (4) 6.5 批量数据传输 (5) 6.6 返回参数规则 (5) 7 密钥的使用及管理 (6) 7.1 基本安全要求 (6) 7.2 密钥的安全要求 (6) 7.2.1 密钥的产生 (6) 7.2.2 密钥的分发 (6) 7.2.3 密钥的存储 (6) 7.2.4 密钥的销毁 (6) 7.3 数据的加密处理 (6) 7.3.1 数据加密规则 (6) 7.3.2 数据加/解密方法 (7) 7.3.3 数据加/解密示例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数字信封密钥分发方式 (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QCSG 11516.2—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516.2—2010)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含代管)各有关单位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与改造。 接入南方电网的用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 17625.1-2003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Z 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制 GB/T 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 50217-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5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DL/T 5137-2008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电监安全[2008]23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 Q/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键环设施标准 Q/CSG 11516.1-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 Q/CSG 11516.3-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 Q/CSG 11516.4-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 Q/CSG 11516.5-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 Q/CSG 11516.7-2010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3名词术语 3.1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 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不包括室内电动车、有轨及无轨电车和工业载重电动车等车辆。

智能家居监控报警系统

设计作品名称 基于物联网和Android的智能家居监控报警系统 学校名称:工业学院 团队名称:工院梦之队 第一导师:冶(副教授) 第二导师:(职称) 队长:翮誉 队员1:马鑫 队员2:路志福 队员3:薛梅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组委会 2015年5月

诚信承诺申明 本参赛队全体队员及指导教师已认真阅读《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章程》关于竞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之全部条款,重申明,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时所呈交的竞赛作品及作品设计文档均为参赛队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尽本参赛队所知,竞赛作品及作品设计文档中,除特别加以标注的部分外,不存在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容。竞赛作品及作品设计文档并非由参加其他竞赛之作品及作品设计文档未经改动直接参赛;如作品确参加过其他竞赛的,本参赛队承诺参加本次比赛之作品已经过较大改动。 指导教师签名:冶 日期:2015 年5 月29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居环境和小区的安全防需求日趋紧迫,传统的安防产品往往只具有现场报警、监控位置固定、监测参量单一、需综合布线等特点,无法实现多参量集中监测、自由布防、远距离报警、现场画面实时采集以及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的功能。而随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可以将安防区域各种状态信息进行多点采集、无线连接、集中处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无线传感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安防区域状态信息的远程、多点、实时智能监控。 本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无线传感网+GPRS网络+智能手机监控终端+网络服务器的架构模式。在家居环境部,通过布置多个无线监测节点,实时采集各类监测数据及入侵状态并以无线方式汇总到主节点,然后主节点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分别以短信、彩信方式发送给多用户手机,以及以TCP/IP协议的方式上传至网络服务器;在用户智能手机端,通过android开发的程序界面实现家居环境数据及家电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同时通过GPS定位方式自动实现入侵监测的布防和撤防;在网络服务器端,实现了家居环境各参量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教案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科目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检修授课班级:

一、一、任务导入 假如你是北汽新能源4S店的一名车辆维修人员,需要对某待维 修的车辆进行整车状态参数读取,请问你会正确使用故障诊断仪进 行数据流读取吗? 二、容及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作用 1.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元件。传感器采集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运 算、处理和决策,并向执行元件发送控制指令以完成某项控制功能。 1.1.2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组成 北汽EV160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按照各部件的功能,可以将整车控制系统分为动力电池系统、充电系统、 驱动电机系统、传动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该车 的主要高压部件,都集中在了汽车前机舱,如电机控制器、高压控 制盒DC/DC变换器、车载充电机、驱动电机等。

一、技能训练项目及组织 2、实训组织 1)分两组,每次一组组,其他学生完成布置作业2)实习、学习指导(教师分工 (1)一位教师负责实训室进行操作示 (2)另一位教师负责指导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3、使用设备

4、安全和纪律要求 1、穿好工作服、讲究仪容仪表 2、服从安排,遵守纪律,讲究秩序 3、不允许擅自乱动设备 5、学习评估 按学校要求评估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科目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检修授课班级:

2、北汽EV160整车控制原理 3、北汽EV160整车控制器功能如下: 序号功能序号功能 1 驾驶员意图解释9 故障诊断与处理 2 驱动控制10 远程控制 3 制动能量回馈控制11 整车CAN总线网关及网络化管理 4 整车能量优化管理12 基于CPP的在线匹配标定 5 充电过程控制13 DC-DC控制、EPS控制 6 高低压上下电控制:上下电 顺序控制、慢充时序、快冲 时序 14 档位控制功能 7 电动化辅助系统管理15 防溜车控制 8 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显 示 16 远程监控

智能充换电网络的商业模式方案

智能充换电网络的商业模式方案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商业模式的确立是以实现电动汽车用户在服务网络内各种能量补充设施间自由切换,最大程度满足用户能量快速补充需求为目的;以真正发挥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削峰填谷等作用为目标。因此,智能充换电网络商业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应结合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的服务模式,考虑用户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整体投入和投资回收期限,实现成本的合理回收和持续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商业模式的建立也应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发展阶段,制定与电动汽车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并对后续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密切跟踪电池 决充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超前制定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商业模式,使商业模式满足用户和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为了便于用户根据自身使用习惯,灵活的选择能量补充方式和付费方式,更好的接受充换电服务和付费方式,应设定多种服务套餐供用户选择。一方面套餐服务可以满足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套餐形式便于快速推广和管理。目前,通过换电和充电两种方式满足用户方便的进行能量补充的要求。服务套餐应兼顾换电和充电两种服务模式,如设计如下基本服务套餐:后付费签约。以按汽车行驶公里数进行计费或以时间进行计费的套餐,客户在进行换电或者充电时,不限制换电次数和充电时间,最后与电网公司按公里数或者在网时间进行费用结算;或者每次进行换电或者充电时,根据换电次数和充电时长进行费用计算,累计到与客户相对应的账号,定期结算。 预付费充值卡。用户购买包含一定费用的预付费充值卡,在进行换电时,扣取一定额度的换电费用;在进行充电时,根据充电时长扣取相应费用。在预付费充值卡额度不足时,客户进行自发充值或重新购买。 设置相应的奖励办法。如根据不同面值的充值卡设定不同次数的道路救援、汽车保养等优惠措施和充值返费优惠等;根据电网峰谷时间,可设定相应的充电优惠时段,并写入套餐等。充电基础设施是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用电属性、建设和运行特性决定充电设施是配电网的自然延伸,是配电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汽修学校:https://www.doczj.com/doc/281574928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