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第6章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β-消除反应

一、选择题

把l-溴己烷转变成1-己烯,最好的碱是()。[武汉大学2003研]

【答案】A

【解析】体积较大,不会发生取代反应,有利于E2反应。

二、填空题

1.。[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酚与NaOH反应生成酚盐,酚盐的亲核性较强,可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2.。[云南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TsCl为对甲苯磺酰氯的英文名称缩写。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构型不变;对甲苯磺酸根是很好的离去基团,因此这类酯比醇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碘离子从对甲苯

磺酸基的反面进攻,所以构型翻转。

3.完成下列化合物的合成(可用其他必需试剂)()。[复旦大学2001研]

【答案】

【解析】将邻苯二酚变成邻苯二酚钠,四缩二醇醚中的两个羟基变成卤原子,利用酚钠强的亲核性,可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来完成苯并冠醚的合成。

4.。[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研]

【答案】

【解析】格氏试剂为强亲核试剂,可与氯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5.。[北京理工大学2000研]

【答案】

【解析】炔钠的亲核性很强,易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6.。[北京大学2001研]

【答案】

【解析】氨先取代其中的一个溴原子生成溴代烷基胺,然后再进行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产物。若二溴代烷过量,还可继续反应生成季铵盐。

7.写出下列转变的机理:______。[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研]

【答案】

【解析】对于本题,要认真分析反应物的结构特点和产物的结构变化,可发现碳架没有发生变化,而醇羟基在碱性条件下有一定的亲核性,可知反应物先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桥环醚,桥环醚与氢离子作用生成烊盐,溴离子从烊盐的反面进攻,即生成两种产物。

8.对下列反应提出合理的机理:______。[南京大学2002研]

【答案】

【解析】先由甲氧负离子进攻酯键中的羰基碳原子,生成酚氧负离子,再由酚氧负离子进攻与溴相连的碳原子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得产物。

9.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机理:______。[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

【答案】

【解析】烯丙基卤的亲核取代反应为S N1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会发生重排。

10.试为下面反应提出合理历程______。[云南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先由氯离子与醚键反应,氯离子取代甲氧基,属S N2反应,构型翻转,再由取代出的甲氧负离子与酰氯发生醇解反应得产物。

三、简答题

1.卤代烷与氢氧化钠在含水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指出下列情况哪些属于SN2机理?哪些属于SNl机理?

(1)产物的绝对构型完全转化;(2)有重排产物;(3)碱的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4)三级卤代烷反应速度大于二级卤代烷;(5)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速度明显增加;(6)反应历程只有一步;(7)进攻试剂亲核性愈强,反应速度愈快。[上海大学2004研]

答:要熟悉SN2反应和SNl反应机理。SNl反应为单分子亲核反应,中间体为碳正离子,可能有碳正离子的重排现象,也受溶剂的极性影响,其反应速度与离去基团的离去难易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有关,而与亲核试剂的亲核性无关;SN2反应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的进攻和离去基团的离去同时进行,产物的绝对构型完全翻转,其反应速度与亲核试剂的亲核性有关。

2.解释由正丁醇制备正溴丁烷的实验中除了加入溴化钠外,还需加入硫酸的原因。[清华大学2000研]

答:醇与溴化钠制备溴代烷的反应可看成是醇的亲核取代反应,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带正电性越多,越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醇与酸作用可生成烊盐,这样可增加其亲核反应活性,有利于溴离子的进攻。

S等合成得到的糜

3.芥子气是一种由环氧乙烷及H

烂性毒剂,其主要特征是使人体内一些重要的代谢酶烷基化而失活,从而破坏细胞、造成糜烂。

(1)请解释该毒剂极易使酶烷基化的原因(提示:将酶结构简化为

(2)使用某些漂白剂(如NaOCl)能使芥子气失活,请解释其原因。[复旦大学2004研]

答:芥子气分子中既含有可被取代的氯原子,又含有带孤对电子的硫原子,因此很容易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环硫丙烷型化合物,而酶分子中含有活泼的氨基,可以与

烷烃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共150种)

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同分异体(共150种) 一、CH 4同分异构体(共1种) 1、甲烷 二、C 2H6同分异构体(共1种) 1、乙烷 三、C 3H8同分异构体(共1种) 1、丙烷 四、C 4H10同分异构体(共2种) 1、丁烷 2、2—甲基丙烷 五、C 5H12同分异构体(共3种) 1、戊烷 2、2—甲基丁烷 3、2 , 2—二甲基丙烷 六、C 6H14同分异构体(共5种) 1、己烷 2、2—甲基戊烷 3、3—甲基戊烷 4、2 , 2—二甲基丁烷 5、2 , 3—二甲基丁烷 七、C 7H16同分异构体(共9种) 1、庚烷 2、2—甲基己烷 3、3—甲基己烷 4、3—乙基戊烷 5、2 , 2—二甲基戊烷 6、2 , 3—二甲基戊烷 7、2 , 4—二甲基戊烷 8、3 , 3—二甲基戊烷 9、2 , 2 , 3—三甲基丁烷 八、C 8H18同分异构体(共18种) 1、辛烷

2、2—甲基庚烷 3、3—甲基庚烷 4、4—甲基庚烷 5、3—乙基己烷 6、2 , 2—二甲基己烷 7、2 , 3—二甲基己烷 8、2 , 4—二甲基己烷 9、2 , 5—二甲基己烷 10、3 , 3—二甲基己烷 11、3 , 4—二甲基己烷 12、2—甲基—3—乙基戊烷 13、3—甲基—3—乙基戊烷 14、2 , 2 , 3—三甲基戊烷 15、2 , 2 , 4—三甲基戊烷 16、2 , 3 , 3—三甲基戊烷 17、2 , 3 , 4—三甲基戊烷 18、2 , 2 , 3 , 3—四甲基丁烷 九、C 9H20同分异构体(共35种) 1、壬烷 2、2—甲基辛烷 3、3—甲基辛烷 4、4—甲基辛烷 5、3—乙基庚烷 6、4—乙基庚烷 7、2 , 2—二甲基庚烷 8、2 , 3—二甲基庚烷 9、2 , 4—二甲基庚烷 10、2 , 5—二甲基庚烷 11、2 , 6—二甲基庚烷 12、3 , 3—二甲基庚烷 13、3 , 4—二甲基庚烷 14、3 , 5—二甲基庚烷 15、4 , 4—二甲基庚烷 16、2—甲基—3—乙基己烷 17、2—甲基—4—乙基己烷 18、3—甲基—3—乙基己烷 19、3—甲基—4—乙基己烷 20、2 , 2 , 3—三甲基己烷 21、2 , 2 , 4—三甲基己烷 22、2 , 2 , 5—三甲基己烷 23、2 , 3 , 3—三甲基己烷 24、2 , 3 , 4—三甲基己烷 25、2 , 3 , 5—三甲基己烷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名校考研真题-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第6章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β-消除反应 一、选择题 把l-溴己烷转变成1-己烯,最好的碱是()。[武汉大学2003研] 【答案】A 【解析】体积较大,不会发生取代反应,有利于E2反应。 二、填空题 1.。[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酚与NaOH反应生成酚盐,酚盐的亲核性较强,可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2.。[云南大学2004研] 【答案】 【解析】TsCl为对甲苯磺酰氯的英文名称缩写。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构型不变;对甲苯磺酸根是很好的离去基团,因此这类酯比醇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碘离子从对甲苯

磺酸基的反面进攻,所以构型翻转。 3.完成下列化合物的合成(可用其他必需试剂)()。[复旦大学2001研] 【答案】 【解析】将邻苯二酚变成邻苯二酚钠,四缩二醇醚中的两个羟基变成卤原子,利用酚钠强的亲核性,可与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来完成苯并冠醚的合成。 4.。[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研]

【答案】 【解析】格氏试剂为强亲核试剂,可与氯代烃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5.。[北京理工大学2000研] 【答案】 【解析】炔钠的亲核性很强,易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6.。[北京大学2001研] 【答案】 【解析】氨先取代其中的一个溴原子生成溴代烷基胺,然后再进行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产物。若二溴代烷过量,还可继续反应生成季铵盐。 7.写出下列转变的机理:______。[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研] 【答案】

【解析】对于本题,要认真分析反应物的结构特点和产物的结构变化,可发现碳架没有发生变化,而醇羟基在碱性条件下有一定的亲核性,可知反应物先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桥环醚,桥环醚与氢离子作用生成烊盐,溴离子从烊盐的反面进攻,即生成两种产物。 8.对下列反应提出合理的机理:______。[南京大学2002研] 【答案】 【解析】先由甲氧负离子进攻酯键中的羰基碳原子,生成酚氧负离子,再由酚氧负离子进攻与溴相连的碳原子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得产物。 9.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机理:______。[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 【答案】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见学生用书P004学习目标练法指导 1.了解碳原子的成键方式。2.能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能够书写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1.明确原子结构与形成的化学键的关系,进而理解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由甲烷的结构推出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间的空间结构关系。 1.以下有关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一般以4个共用电子对与另外的原子形成4个极性共价键 B.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只显-4价 C.在烃中,碳原子之间只形成链状 D.碳原子既可形成有机化合物,也可形成无机物 答案 D 解析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但不一定均为极性键,如碳碳键为非极性键,A错误;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不一定只显-4价,如在CH3Cl中,碳显-2价,B项错误;在烃中碳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环状,如环己烷,C项错误。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H2CH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甲烷的结构式:CH4 D.甲苯的键线式可表示为

答案 D 解析A项,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双键不能省略;B中为乙醇的结构简式,分子式应是C2H6O;C项,甲烷的结构式应 为;D项正确。 3.科学实验表明,在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是完全等同的。下面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键的方向一致B.键长相等 C.键角相等 D.键能相等 答案 A 解析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所以它的四个碳氢键的方向不可能一致。 4.下面各种结构都是表示乙醇分子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A是键线式,但有3个碳原子,所以是错误的。B、D是乙醇的结构简式,C是乙醇的结构式。 5.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满足8电子结构的是() 答案 C 解析甲基的电子式是;碳正离子中,中心碳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带正电荷,中心碳原子周围有6个电子;

脂肪族化合物aliphatic compounds

脂肪族化合物aliphatic compounds 链状烃类(开链烃类)及除芳香族化合物以外的环状烃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属于脂肪族的碳环化合物又称脂环族化合物。因天然油脂具有类似的开链结构而得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石油和天然气是脂肪烃和脂环烃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来源。来自动植物的胆甾醇、萜类等天然产物也属于脂肪族化合物,它们或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 根据结构和性质,又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如甲烷、环己烷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化合物,如乙烯、乙炔、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等。 有机化学中,碳氢化合物被划分为两类: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指含有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化合物,而脂肪族化合物则与其相对。[1]脂肪族化合物中,碳原子以直链、支链或环状排列,分别称为直链脂肪烃、支链脂肪烃及脂环烃。脂肪族化合物可以是烷烃、烯烃或炔烃。除氢之外,其它的原子也可存在,比如氧、氮、硫和氯。 最简单的脂肪族化合物是甲烷(CH4)。 大多数脂肪族化合物都可燃,有些可作为燃料,比如本生灯中的甲烷和电焊气中的乙炔。例子[编辑] ? 乙烷 ? 异丁烷 ? 乙炔 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有以下2种分类方法:按碳链分类、按官能团分类。按碳链分类,有机化合物又可以分为3大族类:开链化合物、碳环族化合物和杂环族化合物。本词条脂肪族化合物(aliphatic compounds )是按碳链分类的一种,其包括开链化合物和碳环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具体解释如下: 脂肪族化合物是链状烃类(开链烃类)及除芳香族化合物以外的环状烃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属于脂肪族的碳环化合物又称脂环族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涵盖有机化合物的所有品种,如烯类、烷烃类、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酯类等。石油和天然气是脂肪烃和脂环烃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来源。来自动植物的胆甾醇、萜类等天然产物也属于脂肪族化合物,它们或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 根据结构和性质,又可分为饱和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饱和化合物如甲烷、环己烷及其衍生物;不饱和化合物如乙烯、乙炔、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等。 脂肪烃编辑 具有脂肪族化合物基本属性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s )。分子中碳原子间连结成链状的碳架,两端张开而不成环的烃,叫做开链烃,简称链烃。因为脂肪具有这种结构,所以也叫做脂链烃。有些环烃在性质上不同于芳香烃,而十分类似脂链烃,这类环烃叫脂环烃。这样,脂肪烃便成为除芳香烃以外的所有烃的总称。脂链烃和它的衍生物与脂环烃及它的衍生物总称脂肪族化合物。自然界中的脂肪烃较少,但其衍生物则广泛存在,而且与生命有极密切的关系。如:樟脑常用驱虫剂、麝香常用中草药和冰片。 中文名 脂肪烃 外文名 aliphatic hydrocarbons 释义 有脂肪族化合物的碳氢化合物 解释 碳干为环状而性质和开链烃相似 特点 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用途 石油及天然气的重要成分 目录 1定义 2解释 3特点 4用途 5物理性质 6化学性质 7分类方法 1定义编辑 具有脂肪族化合物基本属性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脂肪烃。[1] 2解释编辑 脂环烃是碳干为环状而性质和开链烃相似的烃类。由于环的存在限制了碳碳单键的自由旋转,脂肪烃中存在几何异构现象。脂肪烃的化学性质基本上就是开链烷烃和开链烯烃的化学性质。 [2] 3特点编辑 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碳原子彼此相连成链,可以形成环又可以不形成环状的一类化合物。[3] 4用途编辑 脂肪烃一般都是石油及天然气的重要成分。C1~C5低碳脂肪烃为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尤其是乙烯和丙烯和C4、C5共轭烯烃,在石油化工中应用最多、最广。[3]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NH4Cl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 C.氨的电子式:D.碳元素位于第2周期,VIA族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羟基的电子式: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U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238 92 3.异丁烷、乙醇硫酸氢钾、液氮均可做制冷剂,下列关于它们的相关表示正确的是()A.异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3CH B.乙醇的比例模型为: C.熔融KHSO4的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2- D.氮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式: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l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 17 5.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醇结构简式:CH3CH2OH

D .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四氯化碳分子比例模型: B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H-Cl-O C .COS 的电子式是 D .818O 2-离子结构示意图: 7.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KCl 电离方程式:KCl K Cl +-=+ B .H 、D 、T 互为同位素 C .126C 和146C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 2 的电子式::O::C::O: B .氮气的电子式: C .氨气的电子式: 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NH 4Br 的电子式: B .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乙酸的分子式:CH 3COOH D .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8O B .Mg 2+的结构示意图: C .硫化钠的电子式: D .HCl 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题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教案 知识目标: 1、理解原子核的结构 2、理解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实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 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 水平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水平 2、尝试使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实行加工 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重点: 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动、对比归纳 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 1、绝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 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 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Cl- 注意:以上关系式只适用于原子,不适用于阴阳离子。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3、4 结论(2):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学生阅读P3-P4第一段]掌握质量数和A Z X的意义: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跟踪练习:2· 1、判断正误: (1)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氧元素的质量数是16 2、符号为b a X n-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 。 符号为b a Y m+的微粒,核电荷数是,中子数是,电子总数是 。 结论:阴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是= 电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是= 电子数电荷数 说明:X为元素符号,A Z X 为原子符号,b a X n-和b a Y m+为离子符号。 [多媒体演示5]跟踪练习答案 [迁移应用P4]思考回答2·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517Cl”来表示某种氯原子,说明其中符号和数字的意义。 2、碳-14具有衰变性,可用于考古工作中推测遗物的年代,碳-12为计算原子相对质量的标准,试用A Z X表示这两种碳原子,分析二者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结论:碳-12和碳-14都能够用元素符号C来表示,它们都是碳元素,二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同一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烃的分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烃的分类 【课时目标】 1、熟练掌握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单键、双键、三键,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能根据键角判断有机物的空间构型和极性键、非极性键;熟悉表示有机物结构组成的几种方法,几种有机代表物质的空间构型。 2、过程与方法要求: 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饱和程度、共价键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学习,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合作学习】阅读教材P15-18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阅读思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产生的原因是 2.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区别 3.共价键的极性与电负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右图化合物的各原子中键的极性关系 (1) , (2)CH 3CH 2OH 二、烃的分类 1.根据有机化合物中成健两原子间共用电子的对数,可将共价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键和叁键称为_____________。 2..饱和碳原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碳原子全部为饱和碳原子的烃称为________;不饱和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烃称为__________。 烃是只含有C 、H 的有机物,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烃有如下分类。在括号内写出通式,并分析每种烃的结构特点。 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烃 烯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脂肪烃) 炔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 脂环烃——环烷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烃 苯及苯的同系物(只含一个苯环)( )_________________ 芳香烃 稠环(含多个苯环) 烷烃 饱和烃 环烷烃 烃 烯烃 不饱和烃 炔烃 芳香烃 【知识支持】常用下列名词来描述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或组成。 1.分子式:表示组成分子的组成元素和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2.电子式:用“ ? ”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3.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进而表示物质结构的式子。结构式可以表示分子中原子连接的顺序,但不能表示分子的真实空间结构。 4.结构简式:把结构式中的部分“—”单键省略的式子。 5.最简式(实验式):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 【课堂练习】 完成P25.1.2.4 【课后练习】 1.关于单键、双键、叁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键的键长最短,键能最大 B .叁键的键长最短,键能最大。 C .双键中两个键都活泼,加成时都断裂 D .只有碳原子间才能形成双键和叁键。 2.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

新材料 石 墨 烯 石墨烯及其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

二维材料。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为由,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²/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另一个特性,是能够在常温下观察到量子霍尔效应。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 石墨烯是构成下列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石墨,木炭,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它只包括六边形(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边形和七边形存在,则会构成石墨烯的缺陷。12个五角形石墨烯会共同形成富勒烯。石墨烯卷成圆桶形可以用为碳纳米管;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机理

Nu +C L Nu C L Nu C L 亲核取代反应 一.概说: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与碳相连的某原子或基团被作为亲核试剂的某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取代基团提供形成新键的一对电子,而被取代的基团则带着旧键的一对电子离去(带着一对电子来,带着一对电子去)。底物:受亲核试剂进攻的对象。Nu:是亲核试剂,带有一对孤对电子。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叫做中心碳原子。 通式:R—L+Nu:R—Nu+L: 二.亲核取代的反应速率与分类: 按照机理的不同: 如果反应速率只与底物浓度有关,那么这个反应是一级反应——S N1反应。V=k[R—L] 如果反应速率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外,还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有关——S N2反应。V=k[R—L][Nu:] 按照底物一亲核试剂的性质来分:1.中性底物+ 中性亲核试剂2.中性底物+ 负离子亲核体3.正离子底物+ 中性亲核体4.正离子底物+ 负离子亲核体 三.亲核取代的机理:反应速率呈现出两种情况,为了解释这两种情况,提出了两种机理——S N1,S N2。 1.S N2反应定义、机理、势能图 定义:S N2反应又叫做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有两种分子参与了决定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亲核取代反应叫做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可见该定义是从动力学角度来定义的。 机理: 如图: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底物的中心碳原子,随着Nu:不断接近碳原子,Nu 上的负电荷逐渐减少到部分负电荷δ-,此时由于Nu:的不断接近C—L键不断延长L上有部分正电荷δ+,即在Nu…C键逐渐形成,C-L键逐渐裂解这时就形成了过渡态,这个过渡态由于5个原子所以很拥挤,可想该过渡态的能量很高。随着反应进行,Nu和C成键,L 作为离去基团从中心碳原子上离去,中心碳原子的杂化态也由sp2回到sp3。 特点:1) 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底物,协同的一步反应。 2)没有中间体产生。 3)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几乎同时发生 对过渡态的描述:1. 当Nu向C逐渐进攻的同时,L以相反的方向逐渐离去,此过程中,Nu、 C 和L在同一直线上,只有这样过渡态能量才能相对低。 2. 在与C相连的三个原子在空间排布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处于在以C 为中心的四面体的三个顶点上,变成在过渡态中与C处在同一平面上,有sp3 到sp2的瞬间过渡的存在,中心sp2的碳原子的p轨道分别与Nu和L重叠。 3. 反应后,反转了这个平面,处在原来四面体三个顶点相对应的位置上,即构型反转了,这种翻转称瓦尔登翻转(Walden)。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2.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一、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电子,很难________电子,通常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成键,达到最外层________电子的稳定结构。 2.有机物中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彼此连接成____状也可以彼此连接成____状;碳链可长可短,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有1个或多个支链;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成键。 二、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1.根据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1)单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C—H、C—C。 (2)双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 (3)叁键:两个原子间共用________电子的共价键,如 2.依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离程度 (1)非极性键:两成键原子__________,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________,这样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非极性键中,共用电子________________成键原子的任何一方,因此参与成键的两个原子都________电性。 (2)极性键:成键双方是________元素的原子,它们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________,则共用电子将________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3.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的关系 (1)单键:碳原子与其他4个原子形成____________结构,键角都接近109.5°。如________。 (2)双键: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________上,同一碳原子的碳碳双键和碳氢单键的夹角接近120°。如________。 (3)叁键:形成该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________上,同一碳原子的碳碳叁键和碳氢单键的夹角接近180℃。如________。 4.碳原子的饱和性 (1)饱和碳原子:仅以________方式成键的碳原子。 (2)不饱和碳原子:以________或________方式成键的碳原子。 知识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工业上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在汽油中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的原子间连接形式是() 2.下列结构简式一定错误的是()

脂肪族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 编辑 脂肪族化合物数目庞大,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有以下2种分类方法:按碳链分类、按官能团分类。按碳链分类,有机化合物又可以分为3大族类:开链化合物、碳环族化合物和杂环族化合物。本词条脂肪族化合物(aliphatic compounds )是按碳链分类的一种,其包括开链化合物和碳环化合物中的脂环化合物。具体解释如下: 脂肪族化合物是链状烃类(开链烃类)及除芳香族化合物以外的环状烃类及其衍生物的 总称。属于脂肪族的碳环化合物又称脂环族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这是有机化学分类通过碳骨架排列不同所得到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由3 个以上碳原子连接成的碳环,环内两个相邻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环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此类化合物包括脂环烃及其衍生物。它们的性质与相应的脂链化合物相似。 有机化学分类通过碳骨架排列不同所得到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中其它两类为链状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如图所示。[1] 指分子中含有碳环的脂环烃及其衍生物。脂环烃分为饱和脂环烃和不饱和脂环烃,前者为环烷烃,后者为环烯烃和环炔烃。[1] 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碳环的称为多环化合物,包括螺环烃、稠环烃、桥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脂环烃的性质与开链烃相似。 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植物香精油中含有不饱和脂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石油中含有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饱和脂环烃及其衍生物。 碳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

脂肪烃 编辑 具有脂肪族化合物基本属性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s )。分子中碳原子间连结成链状的碳架,两端张开而不成环的烃,叫做开链烃,简称链烃。因为脂肪具有这种结构,所以也叫做脂链烃。有些环烃在性质上不同于芳香烃,而十分类似脂链烃,这类环烃叫脂环烃。这样,脂肪烃便成为除芳香烃以外的所有烃的总称。脂链烃和它的衍生物与脂环烃及它的衍生物总称脂肪族化合物。自然界中的脂肪烃较少,但其衍生物则广泛存在,而且与生命有极密切的关系。如:樟脑常用驱虫剂、麝香常用中草药和冰片。 分类方法编辑 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烯烃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为CnH2n-2。 根据碳原子间键种类——单键、双键、三键,可分烷烃或石蜡烃、烯烃、二烯烃、炔烃。 含有双键或三键叫作不饱和烃。碳链是直叫作直链烃,有侧链叫作侧链烃。[3]

碳原子数10以内的烷烃同分异构体

碳原子数为10以内的所有烷烃同分异体(150种) C10H22同分异构体(共75种) 1、癸烷 2、2—甲基壬烷 3、3—甲基壬烷 4、4—甲基壬烷 5、5—甲基壬烷 6、3—乙基辛烷 7、4—乙基辛烷 8、2 , 2—二甲基辛烷 9、2 , 3—二甲基辛烷 10、2 , 4—二甲基辛烷 11、2 , 5—二甲基辛烷 12、2 , 6—二甲基辛烷 13、2 , 7—二甲基辛烷 14、3 , 3—二甲基辛烷 15、3 , 4—二甲基辛烷 16、3 , 5—二甲基辛烷 17、3 , 6—二甲基辛烷 18、4 , 4—二甲基辛烷 19、4 , 5—二甲基辛烷 20、4—正丙基庚烷 21、4—异丙基庚烷 22、2—甲基—3—乙基庚烷 23、3—甲基—3—乙基庚烷 24、4—甲基—3—乙基庚烷 25、2—甲基—4—乙基庚烷 26、3—甲基—4—乙基庚烷 27、4—甲基—4—乙基庚烷 28、2—甲基—5—乙基庚烷 29、3—甲基—5—乙基庚烷 30、2 , 2 , 3—三甲基庚烷 31、2 , 2 , 4—三甲基庚烷 32、2 , 2 , 5—三甲基庚烷 33、2 , 2 , 6—三甲基庚烷 34、2 , 3 , 3—三甲基庚烷 35、2 , 3 , 4—三甲基庚烷 36、2 , 3 , 5—三甲基庚烷 37、2 , 3 , 6—三甲基庚烷 38、2 , 4 , 4—三甲基庚烷 39、2 , 4 , 5—三甲基庚烷 40、2 , 4 , 6—三甲基庚烷41、2 , 5 , 5—三甲基庚烷 42、3 , 3 , 4—三甲基庚烷 43、3 , 3 , 5—三甲基庚烷 44、3 , 4 , 4—三甲基庚烷 45、3 , 4 , 5—三甲基庚烷 46、2—甲基—3—异丙基己烷 47、3 , 3—二乙基己烷 48、3 , 4—二乙基己烷 49、2 , 2—二甲基—3—乙基己烷 50、2 , 3—二甲基—3—乙基己烷 51、2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 52、2 , 5—二甲基—3—乙基己烷 53、3 , 4—二甲基—3—乙基己烷 54、2 , 2—二甲基—4—乙基己烷 55、2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 56、2 , 4—二甲基—4—乙基己烷 57、3 , 3—二甲基—4—乙基己烷 58、2 , 2 , 3 , 3—四甲基己烷 59、2 , 2 , 3 , 4—四甲基己烷 60、2 , 2 , 3 , 5—四甲基己烷 61、2 , 2 , 4 , 4—四甲基己烷 62、2 , 2 , 4 , 5—四甲基己烷 63、2 , 2 , 5 , 5—四甲基己烷 64、2 , 3 , 3 , 4—四甲基己烷 65、2 , 3 , 3 , 5—四甲基己烷 66、2 , 3 , 4 , 4—四甲基己烷 67、2 , 3 , 4 , 5—四甲基己烷 68、3 , 3 , 4 , 4—四甲基己烷 69、2 , 4—二甲基—3—异丙基戊烷 70、2—甲基—3 , 3—二乙基戊烷 71、2 , 2 , 3—三甲基—3—乙基戊烷 72、2 , 2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 73、2 , 3 , 4—三甲基—3—乙基戊烷 74、2 , 2 , 3 , 3 , 4—五甲基戊烷 75、2 , 2 , 3 , 4 , 4—五甲基戊烷 C9H20同分异构体(共35种) 1、壬烷 2、2—甲基辛烷 3、3—甲基辛烷 4、4—甲基辛烷 5、3—乙基庚烷 6、4—乙基庚烷 7、2 , 2—二甲基庚烷 8、2 , 3—二甲基庚烷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化合物中碳子的成键特点 教学目标 :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关系 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知识分析 (一)有机物的特点: ①构成有机物质元素少(C、H、O N、S、P),但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②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④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低。 ⑤有机物所起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并且还常伴随有副反应发生。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位于周期表第W主族第二周期,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由C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其成键特点是:(1)在有机物中,碳原子有4 个价电子,碳呈四价,价键总数为4。(成键数目多) (2)碳原子既可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成键方式多) ①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C-C、C=C A C ②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 C、C=C AC、C-H、C-O C—X、C=O C= N、C—N、苯环。 ③在有机物分子中,仅以单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连接在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④C-C单键可以旋转而C= C不能旋转(或三键) (3)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还可以相互结合。{知识回顾} 1共价键的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键的类型: ①非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原子组成,共用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如: ②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非金属性强的一方。如:H-CH 3、H3C-OH [小结] 由于乙烯分子中双键的键能小于C-C单键键能的2倍,同时双键中的两个键键能也不相等,即双键中一个键的键能不等于双键键能的1/2,其中一个键的 键能小于另一个键的键能。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同理乙炔分子中有两个化学键易断裂。 (二)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当一个碳原子与其它4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米取四面体取向与之成键;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该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有机物的代表物基本空间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5个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乙烯是平面结构(6个原子位于一个平面);乙炔是直线型结构(4个原子位于一条直线);苯环是平面结构(12个原子位于一个平面)。判断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的关键是判断分子中是否存在饱和碳原子。 四面体型:CH、CH3CI、CCI4 平面型:CH=CH>苯 直线型:CH^ CH [练习]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一)有机反应历程概述 反应历程是研究反应物转变成产物实际历程的全过程。包括试剂的进攻,反应中间体的生成直到产物生成的全部动态变化过程。 分子在10-12—10-14秒内完成原子碰撞,断键,这就要求10-14—10-15秒以上的分辨率。以前红外激光分辨率达到10-12秒,研究手法受到限制。现在飞秒激光,1fs=10-15s。 反应历程是根据实验手法可得数据提出的假说,是推论出来的,都是间接证明。 一个分子的反应历程要求对所有实验都能做出解释,而且有预言性。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过渡态、活化络合物理论; 上世纪四十年代,发展了离子反应历程; 五十年代,发展了游离基反应历程,对高分子发展有重大影响; 六十年代,分子反应历程: W—H轨道对称性守恒,还发现了一些价键异常,非常不稳定的中间体,如鎓内盐、卡宾、亚氮、苯炔、激发态分子等。 研究反应历程一般要用几种方法来推断,常用的方法有: (1)产物的研究包括所有的产物、比例等。例如甲烷在光照下氯化,不仅有氯化甲烷,还有乙烷,这是自由基反应的产物。 (2)中间体的确定如果推论反应有中间体存在,可以捕获,如在苯炔反应中加入二烯捕获。

(3)动力学证据 (4)同位素标记 (5)主体化学证明 (6)催化剂的利用 研究反应历程的目的:认识一个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找出各种反应的相互关系,指导反应条件的选择,优化工艺,提高产率,降低成本。 几个基本概念: 有机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有的只有瞬间寿命,称为活泼中间体。 有的只是反应过程中的某种能量变化状态,如果这一状态具有决定意义,一般称为过渡态。过渡态具有最高能量状态,组成一种活化络合物,其组成是非经典的。 三者结合的过渡态只有一个振动自由度,或者Y 向R 靠近而X 疏远,或者X 向R 靠近,而Y 疏远,移动沿直线方向。 通常用反应坐标(或反应进程)--反应势能曲线图来表示。 二步反应进程-能量曲线图 中间体处于势能曲线的凹槽,有一定的寿命,可用物理方法得知,它们具有几何形状。例如C +,C _,C .。 中间体越稳定凹槽也越深,寿命就越长,有的很短,只有10-12秒。 R X+Y Y R X R Y +X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设计及课件(童韬)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设计及课件 福建省连城县连城一中童韬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一课时: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1从承上的角度来看:本节课的内容承接了必修二中一些基础的结构知识,例如:8电子稳定结构、共价键、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以及甲烷、乙烯、乙炔等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其中有较为本质联系的知识为8电子稳定结构和共价键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与本节课中碳原子成4个键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碳原子形成单键、双键、叁键时的空间构型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从启下的角度来看:有机物的碳原子成键特点以及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以及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①学生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对简单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②不足之处在于对较为复杂的有机物结构显得空间想象能力有限 三、指导思想:①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分组进行活动和讨论归纳,教师在本节课中主要起引导和评判的作用。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成键方式下的有机物结构特点,其中尤其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搭建、翻转、比较球棍模型,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具体的认识。③同时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讨论、比较、归纳,并注意教师的引导(提示和提问)应当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知识很自然而然地形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掌握有机物的空间构型 (2)能够识别饱和碳原子和不饱和碳原子. (3)能用分子结构模型搭建简单的分子,知道分子结构的差异导致同分异构体间性质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分组合作,师生互动,通过搭建有机分子模型,让学生建立立体化学的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结构影像,培训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有机分子三维结构的发现历史,体验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发现事物的奥秘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2:教学难点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化合物中碳子的成键特点 教学目标: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关系 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知识分析 (一)有机物的特点: ①构成有机物质元素少(C、H、O、N、S、P),但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 复杂。 ②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④绝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熔点低。 ⑤有机物所起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比较慢,并且还常伴随有副反应 发生。 (二)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位于周期表第Ⅳ主族第二周期,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由C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其成键特点是: (1)在有机物中,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碳呈四价,价键总数为4。(成键数目多) (2)碳原子既可与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成键方式多) ①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C—C、C=C、C≡C ②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③在有机物分子中,仅以单键方式成键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连接在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④C—C单键可以旋转而C=C不能旋转(或三键)。

(3)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还可以相互结合。 {知识回顾} 1、共价键的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键的类型: ①非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原子组成,共用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如: ②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非金属性强的一方。如:H-CH3、H3C-OH [小结] 由于乙烯分子中双键的键能小于C—C单键键能的2倍,同时双键中的两个键键能也不相等,即双键中一个键的键能不等于双键键能的1/2,其中一个键的键能小于另一个键的键能。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同理乙炔分子中有两个化学键易断裂。 (二)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当一个碳原子与其它4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采取四面体取向与之成键;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该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有机物的代表物基本空间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5个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乙烯是平面结构(6个原子位于一个平面);乙炔是直线型结构(4个原子位于一条直线);苯环是平面结构(12个原子位于一个平面)。判断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的关键是判断分子中是否存在饱和碳原子。 四面体型:CH 4、CH 3 CI、CCI 4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专题训练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详解】 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中所有氢原子位置相同,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A正确;B.乙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不是取代反应,B 错误; 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但可燃烧,也为氧化反应,C错误; D.丁是乙醇,不是乙酸,D错误; 答案选A。 2.在物质PtCl2(NH3)2中,Pt的成键形式与碳类似。已知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19578Pt的电子数为117 B.原子半径:N>Cl>H C.PtCl2(NH3)2为四面体结构 D.黄绿色固体的立体构型图为 【分析】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溶剂。 (2)Pt(NH3)2Cl2分子是平面结构,两个Cl原子有相邻和相对两种位置; 【详解】 (1)通过相似相溶原理可知两种固体一种为极性分子,另一种为非极性分子,若PtCl2(NH3)2为四面体结构,只能为极性分子,故只能为平面正方形结构,故答案为:平面四边形; (2)黄绿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则为极性分子,NH3和Cl在四边形的4个角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故黄绿色固体是,故答案为:。 3.已知氟烷的化学式为C2HClBrF3,它的麻醉作用比吗啡强100倍,则沸点不同的上述氟烷有( B ) A.2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