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电力工业部部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

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

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

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

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

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1.0.5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宜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一致,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施工坐标系统。施工高程系统,必须与规划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并应根据需要就近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其联测精度不宜低于本工程首级高程控制的要求。

1.0.6 局部建筑工程部位相对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单独建立高精度的控制网。控制网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专门设计。

1.0.7 水利水电工程各项施工测量工作,除使用本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外,亦可采用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法。

1.0.8 施工测量人员应遵守下列准则。

(1)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范的规定,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对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3)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5)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6)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验校正,保持良好状态。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

2 平面控制测量

2.1 一般规定

2.1.1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密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对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确定。

2.1.2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依次划分为二、三、四、五等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相应等级的光电测距导线网,其适用范围按表2.1.2执行。

表2.1.2 各等级首级平面控制网适用范围

对于特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可布设一等平面控制网,其技术指标应专门设计。

各种等级(二、三、四、五)、各种类型(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的平面控制网、均可选为首级网。

2.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梯级,可根据地形条件及放样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但无论采用何种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对于水工隧洞地面控制网,其相邻洞口点的点位中误差见表8.1.3。

2.1.4 首级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应选在坝轴线或主要建筑物附近。以使最弱点远离坝轴线或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区。

2.1.5 独立的平面控制网,应利用勘测设计阶段布设的测图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在条件方便时,可与邻近的国家三角点进行联测。其联测精度应不低于国家四等网的要求。

2.1.6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尤其在建网一年后或大规模开挖结束后,必须进行一次复测。若使用过程中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复测。

2.1.7 平面控制网的观测资料,可不作椭圆投影改正。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但观测边长应投影到测区所选定的高程面上。

2.2 技术设计

2.2.1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应在全面了解工程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工区的地形特征及施工放样精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施工区现有地形图和必要的地质资料。

(2)规划设计阶段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成果。

(3)枢纽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4)有关的测量规范和招投标文件资料。

2.2.2 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网布设前,应按下列程序进行精度估算,选定最优方案。

(1)在图上或野外实地选点、确定各待定平面控制点的近似坐标。

(2)选定网的等级和类型,确定各观测量的先验权。

(3)解算未知参数的协因数阵,计算各点的点位中误差或误差椭圆元素并与本规范的规定精度作比较。

(4)若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调整图形结构、改变网的类型或改变各观测元素的先验权,重复(2)、(3)项工作,直至满足规定的精度为止。

2.2.3 直线形建筑物的主轴线或其平行线,应尽量纳入平面控制网内。

2.2.4 布设测角网的技术要求如下:

(1)测角网宜采用近似等边三角形、大地四边形、中心多边形等图形组成。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如受地形限制,个别角也不应小于25°。

(2)测角网的起始边,应采用光电测距仪测量,坡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二等起始边坡度应小于5°

三等起始边坡度应小于7°

四等起始边坡度应小于10°

当测距边坡度超过以上规定时,天顶距的观测精度或水准测量精度,应另作专门计算。

(3)各等级测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表2.2.4 测角网技术要求

2.2.5 布设测边网的技术要求如下:

(1)测边网也应重视图形结构。三角形各内角宜在30°~100°之间,当图形欠佳时,

要加测对角线边长或采取其它措施加以改善。

(2)对于四等以上测边网,要在一些三角形中,以相应等级测角网的测角精度观测一个

较大的角度(接近100°)作为校核。校核公式见2.6节。

(3)测边网中的每一个待定点上,至少要有一个多余观测。不允许布设无多余观测的单

三角锁。

(4)各等级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2.6的要求。

2.2.6 布设边角网的技术要求:

(1)边角网的测角与测边的精度匹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m m S m m S s i s β

ρρ2101033''=?''=?或 (2.2.6)

式中 m β、m i ——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方向中误差(″);

m s ——测距中误差,mm ;

S ——测距边长,m ;

ρ——206265。

(2)各等级边角网、测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6的规定。

表2.2.6 边角网、测边网技术要求

注:1.光电测距仪一测回的定义为:照准一次,读数四次。

2.测距仪分级技术规格见表2.5.1。

(3)边角网方向观测的测回数,应符合表2.2.4的要求。

(4)各站仪器高、梭镜高(觇牌高)的丈量误差对于二、三等网不应大于1mm,四、五等网不应大于2mm。

(5)除二、三等网以外,可用不同时段的单向测距代替往返测距。

2.2.7 三、四、五等平面控制网,可用相应等级的导线网来代替。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2.2.7中规定总长的0.7倍。

(2)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首级网点上。各导线点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导线网的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7的规定。

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

2.2.8 五等测角网的起始边,可用鉴定过的钢尺丈量,钢尺的鉴定期一般不超过一年。鉴定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0万。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8的规定。

表2.2.8 钢尺丈量起始边的技术要求

2.3 平面控制网选点、埋设及标志

2.3.1 平面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上、下和旁侧)不宜小于2.0m。

2.3.2 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平面控制点,应着重考虑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而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则应着重考虑方便放样,尽量靠近施工区并对主要建筑物的放样区组成的图形有利。

控制点的分布,应做到坝轴线以下的点数多于坝轴线以上的点数。

2.3.3 位于主体工程附近的各等级控制点和主轴线标志点,应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其它部位可根据情况埋设暗标或半永久标志。对于首级网,同一等级的控制点应埋设相同类型的标志。

2.3.4 各等级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车辆或机械的碰撞。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造观测棚。

2.3.5 观测墩上的照准标志,可采用各式垂直照准杆,平面觇牌或其它形式的精确照准设备。照准标志的形式、尺寸、图案和颜色,应与边长和观测条件相适应,图样按附录A 的规定执行。

2.3.6 照准标志底座平面应埋设水平。其不平度应小于10'。照准标志中心线与标志

点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

2.3.7 对于测边网或边角网,其点位的选择,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视线应避免通过吸热、散热不同的地区,如烟囱等。

(2)视线上不应有任何障碍物,如树枝、电线等,并应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如高压线等。

(3)测距边的倾角不宜太大,可参照本规范2.2.4(2)款的要求放宽3°~4°。

2.4 水平角观测

2.4.1 水平角观测前,必须对经纬仪进行检验和校正。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按《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执行。

2.4.2 水平角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目标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2)应待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一致后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准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4)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5)对于二等平面控制网,目标垂直角超过±3°时,应在瞄准每个目标后读定气泡的偏移值,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正。对于三、四等三角网的角度观测,当目标垂直角超过±3°时,每测回间应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

2.4.3 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志,按度盘配量表配置度盘和测微器读数。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志,并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照准二次,各读数一次)。(五等三角测量可只照准读数一次)。

(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第2方向标志,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第3、4、……、n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当观测方向数小于或等于3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

(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按(2)款方法进行读数。

(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

2.4.4 水平方向观测应使各测回读数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一个角度δ,计算公式如下:

δ=

?

-+-+-

?

?

?

?

?

180

11

1

2

m

j i j

w

m

j

()()

(2.4.4)

式中m——测回数;

j——测回序号(j=1、2……m);

i——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1=4′,DJ2=10';

w——测微盘分格数值,DJ1型为60格,DJ2型为600''。

2.4.5 若测站方向数超过6个时,应分组进行观测。分组观测时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向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5的规定。

表2.4.5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该方向的2c较差,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差值仍应符合上表规定。

2.4.6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过表2.4.5要求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

(2)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连测原零方向)。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

(3)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

(4)重测必须在全部测回数测完后进行。当重测测回数超过该站测回总数的1/3时,该站应全部重测。

2.4.7 观测导线水平角,应遵守下列规定:

(1)观测导线转折角时,若方向数为2,采用左、右角观测法,当方向数多于2时,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和观测限差与相应等级的三角测量相同。

(2)观测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时,应在观测总测回数中,按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换置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后相加,其与360°的差值不应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3)如果导线较长,且导线通过地区有明显的旁折光影响时,应将总的测回数分为日、夜各观测一半。

(4)在短边的情况下,应采用三联脚架法观测。

2.4.8 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得连环更改。

(3)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2.4.9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m ww n β=±[]

3 (2.4.9-1)

(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

a.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m n β=±

[]??2 (2.4.9-2)

b.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m f f n N βββ=±??????/ (2.4.9-3)

式中 w ——三角形闭合差;

△——左、右角之和与360°之差;

f 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角闭合差;

n ——三角形个数或计算f β的测站数;

N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2.5 光电测距

2.5.1 根据测距仪出厂的标称精度的绝对值,按1km 的测距中误差,测距仪的精度分

为四级,其技术规格应符合表2.5.1的规定。

表2.5.1 测距仪分级技术规格

仪器的标称精度表达式为

m a bD D =±+()

式中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

D ——测距长度,km 。

测距前,应根据距离测量的精度要求,按上述标称精度表达式,正确地选择仪器型号。

2.5.2 测距仪及辅助工具的检校。

(1)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

(2)进行四等以上控制网的距离测量前,必须将测距仪送有关检验机构进行全面的检

验,获得加、乘常数和周期误差等数据。

(3)测距使用的温度计、气压计等也应送计量部门进行检测。

2.5.3 测距作业应注意事项:

(1)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2)测距仪的测距头、反射棱镜等应按出厂要求配套使用。未经验证,不得与其它型号的相应设备互换使用。

(3)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雨、雪及大风天气不应作业。

(4)反射棱镜背面应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扰,镜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沾污。

(5)晴天作业时,测站主机必须打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严禁将测距头对准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迁站时,必须取下测距头。

(6)观测时气象数据的测取及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表2.5.3的规定,若出现超限时,应重新观测。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

注:往返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高程面上后方可进行比较。

(7)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或镜站)附近,离开地面和人体1.5m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摇动数分钟;气压表要置平,指针不应滞阻。

2.5.4 测距边的归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平距离。

(2)测距边的气象改正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算。

(3)测距边的加、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验的结果计算。

(4)测距边的倾斜改正、投影改正计算方法见附录K。

2.5.5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一次测量观测值中误差:

m Pdd n

D =±

[]

2 (2.5.5-1)

对向观测平均值中误差:

m Pdd n

D =±

1

2

[]

(2.5.5-2)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 m P S D

Di 11=± (2.5.5-3)

式中 d ——各边往返测水平距离的较差;

n ——测边数;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令21D m P =

,m D 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P D ——第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2.6 成果的验算和平差计算

2.6.1 平差计算前,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起始数据,再次进行百分之百

的检查校对。如用电子手簿记录时,应对输出的原始记录进行校对。

2.6.2 控制网各项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进行各项限差的验算。

(1)测角网。

a.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真数:

W m j =±''2

2βρβ∑ctg (2.6.2-1)

对数: W m j =±2βδδ[]

(2.6.2-2)

b.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真数: W m m S m S D S S =±+?? ???+?? ??

?2222112222βρβ∑ctg (2.6.2-3) 对数:

W m m m D gS gS =±++22112122βδδ[] (2.6.2-4)

c.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 m m n m f a a =±++?212222β (2.6.2-5)

d.固定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 m m g g =±+222β (2.6.2-6)

式中 m β——相应等级的测角中误差;

δ——求距角正弦对数的一秒表差;

m S ——测距中误差;

m 1g s 1、m 1g s 2——起始边边长对数中误差;

1a m 、2a m ——起始边方位角中误差;

m g ——固定角的角度中误差;

n ——推算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β——求距角; m S S 11、m S S 2

2——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2)边角网和测边网。

a.边角网边条件自由项限值:

按角度平差:

W m m S S S S =±+222βδδδδ[][] (2.6.2-7)

按方向平差:

W m m S i S S S =±+222[][]δδδδ (2.6.2-8)

b.观测角与边长计算所得角值的限差:

''=±''?? ???++?+W m S m T S 222222ραβαββ()ctg ctg ctg ctg (2.6.2-9)

c.测边网角条件(包括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计算见附录B 。

式中 m i 、m β——相应等级规定的方向中误差和测角中误差;

δ、δS ——求距角正弦对数的秒差和条件方程式中边长改正数系数; m S S

——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

α、β——除观测角外的另外两个角。

(3)导线网。

a.导线方位角条件自由项限值:

W nm m m a a 方=±++221222β (2.6.2-10)

b.导线闭合图形的自由项限值:

W m n

图=±2β (2.6.2-11) 式中 n ——导线测站数;

m β——相应等级导线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m a 1、m a 2——附合导线两端已知方位角的中误差。

2.6.3 测角网、测边网按等权进行平差。边角网和导线网的定权,可根据情况,从下

列三种方法中选择。

(1)根据先验方差定权。即令P β=1

则 P m m S S =22β/

(2.6.3-1)

或令 P

i =1

则P m m S i S

22

/

(2.6.3-2)

式中mβ、m i——可按本规范第2.4.9条计算或取用相应等级的先验值;

m S——可取用仪器的标称精度;

Pβ——角度观测值的权;

P i——方向观测值的权;

P S——测距边观测值的权。

(2)先分别按测角网和测边网单独平差求得各自的方差估值mβ(或m i)、m S,然后按(1)款所列公式定权。

(3)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考虑按方差分量估计原理定权。

2.6.4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均应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平差所用的计算程序应该是经过鉴定或验算证明是正确的程序。

2.6.5 根据平差方法评定三角网平差后的精度,一般应包含:单位权测角(或方向)中误差,各边边长中误差和方向中误差,各待定点点位中误差和各点的绝对(相对)误差椭圆元素。

2.6.6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的要求应符合表2.6.6的规定。

表2.6.6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

2.6.7 平面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1)平面控制网图及技术设计书。

(2)平差计算成果资料。

(3)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4)技术工作小结。

2.7 主要轴线的测设

2.7.1 大坝、厂房、船闸、钢管道、机组、各种泄水建筑物如隧洞、水闸等的主要轴线点,均应由等级控制点进行精确的测定。

主要轴线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2.7.1的规定。

2.7.2 轴线点的测设方法应按等级控制网的要求,进行加密。事先应进行精度估算,确定作业方法和选用仪器的等级和型号。

2.7.3 主要轴线点的测设,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轴线点的设计坐标值,进行初步实地定点。

(2)按本规范2.7.2的规定,精确测定该点的坐标值。当实测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之差大于表2.7.1的限值时,将该点改正至设计位置,并重新进行检测,直至符合表2.7.1的规定为止。

表2.7.1 主要轴线点点位中误差限值

2.7.4 轴线点应埋设固定标点。主要轴线每条至少要设三个固定标志。

3 高程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1.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依次划分为二、三、四、五等。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大小和放样精度高低来确定,其适用范围,见表3.1.1。

表3.1.1 首级高程控制等级的适用范围

3.1.2 高程控制设计

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应不大于±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应不大于±20mm。在施工区以外,布设较长距离的高程路线时,可按(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和(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相应等级精度标准进行设计。对于水工隧洞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标准按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执行。

3.1.3 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其点位的选择和标志的埋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各等级高程点宜均匀布设在大坝上下游的河流两岸。点位应选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四等以上高程点的密度视施工放样的需要确定。一般要求在每一个重要单项工程的部位至少有1~2个高程点。五等高程点的布置应主要考虑施工放样、地形测量和断面测量的使用。

(2)高程点可埋设预制标石,也可利用露头基岩、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埋设首级高程标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标石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各等级高程点应统一编号。高程标志、标石埋设的规格可参照附录C选用。

3.1.4 高程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测距仪及其附件等应分别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及《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BA76002—87)中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与校正。

3.2 水准测量

3.2.1 等级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注:n——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km多于16站时,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

3.2.2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

注:当采用单面标尺四等水准测量时,变动仪器高度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2.3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05、DS1型仪器不应大于±15'';DS3型不应大于±20''。

(2)二等水准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其补偿误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2''。

(3)水准尺上的每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大于±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大于±0.5mm。

3.2.4 水准观测应注意下列事项:

(1)水准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蔽阳光,避免仪器曝晒。

(2)严禁为了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垫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3)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均应为旋进方向。

(4)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5)五等水准观测,可不受上述(3)、(4)款的限制。

3.2.5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迁站前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应从高程点重新起测。

(2)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二等水准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其它等级水准重测后,可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

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3.2.6 水准测量路线需要跨过江、河、湖、泊和山谷等障碍物时,其测站视线长度,二等水准超过100m,三、四等水准超过200m时,应按照GB12897—91和GB12898—91的规定执行。

3.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3.1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水利水电施工高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范围:

(1)结合平面控制测量,将平面控制网布设成三维网(或二维网加三角高程网)。

(2)在施工区,可代替三、四、五等水准测量。

(3)在跨越江、河、湖、泊及障碍物传递高程时,可代替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

3.3.2 结合平面控制测量,布设三维网的技术要求,见表2.2.6。

3.3.3 代替三、四、五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采用单向、对向和隔点设站法进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3的规定,并注意以下几点:

(1)高程路线应起迄于高一级的高程点或组成闭合环。隔点设站法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2)有关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均按表2.5.3中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3)精密丈量仪器高的方法见附录D。

(4)当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时,可直接照准棱镜觇牌,视线长度大于500m时,应采用特制觇牌。

(5)采用隔点设站观测时,前、后视线长度应尽量相等,最大视距差不宜大于40m,视线通过的地形剖面应相似、倾角宜相近。

(6)单向测量只能用于布设有校核条件的单点,不宜布设高程路线。

(7)视线通过沙漠、沼泽、干丘、……若对向(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应分析原因,在排除可能发生粗差的条件下,可适当放宽。

表3.3.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注:D为平距,以km计。

3.3.4 单向、对向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

(1)仪器和棱镜(觇牌)架设好后,量取仪器高与棱镜(觇牌)高。

(2)读取测站的气象数据。

(3)观测斜距。

(4)观测天顶距(测完全部测回数)。

(3)、(4)款的观测程序可互换。

3.3.5 以隔点设站法施测三等高程路线时,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规定如下:

(1)读取气象数据。

(2)照准后视棱镜(觇牌)标志,观测天顶距。

(3)照准前视棱镜(觇牌)标志,观测天顶距。

(4)观测前视斜距。

(5)观测后视斜距。

(6)仿(2)~(5)测完全部测回数。

以上简称为“后、前、前、后”法,对于四、五等高程测量,可采用“后、后、前、前”法,其它要求与三等相同。

3.3.6 用三丝法观测天顶距的步骤规定如下:

(1)望远镜在盘左位置概略瞄准目标,制动水平与垂直螺旋,然后旋转水平与垂直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上丝精确照准目标、读数。继则反时针方向旋出垂直微动螺旋,再一次

旋入精确照准目标、读数。这样就完成了两次照准两次读数,两次读数之差不大于 3。

(2)旋转垂直微动螺旋,分别用中丝和下丝各精确照准目标两次、读数两次。

(3)纵转望远镜,依相反的照准次序,瞄准各目标,但仍按上、中、下次序精确照准读数。

以上完成三丝一测回的观测工作。在盘左、盘右位置照准目标时,目标成像应位于竖丝的左、右附近的对称位置。仅用中丝法观测天顶距可参照(1)款步骤。

3.3.7 天顶距测量限差的比较与重测。

(1)测回差比较的方法为:同一方向,由各测回各丝所测得的全部天顶距结果互相比较。

(2)指标差互差的比较方法为仅在一测回内各方向按同一根水平丝所计算的结果进行互相比较。

(3)重测规定:若一水平丝所测某方向的天顶距或指标差互差超限,则此方向须用中丝重测一测回。三丝法若在同方向一测回中有二根水平丝所测结果超限,则该方向须用三丝法重测一测回,或用中丝重测二测回。

3.4 跨河高程测量

3.4.1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布设高程路线跨越河流、湖泊的宽度超过表3.3.3所规定的最大边长限值时,按本节规定执行。采用其它方法时,按GB12897—91和GB12898—91的规定执行。

3.4.2 跨河高程测量场地的选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跨河地点应尽量选择于路线附近江河最狭处,以便使用最短的跨河视线。

(2)视线不得通过大片草丛、干丘、沙滩的上方。

(3)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在跨河视线长度为500m时,不得低于3m,1000m时不得低于4m。当视线高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需埋设高木桩并建造牢固的观测台。

(4)跨河图形的布置应在大地四边形〔图3.4.2(a)〕、平形四边形〔图3.4.2(b)〕,等腰梯形〔图3.4.2(c)〕或“Z”字形〔图3.4.2(d)〕中选用。

图3.4.2 跨河水准布置图

(a)大地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等腰梯形;(d)“Z”字形

3.4.3 跨河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 跨河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3.4.4 二等跨河高程测量的程序和方法。

方法一:距离和天顶距分别观测。

(1)准备工作。

a.选择图3.4.2(a)的大地四边形作为过河场地并埋设固定标志。

b.用二等水准的精度测定同岸两点(A、B和C、D)之间的高差。

c.在远标尺上的2.500m和2.000m处,分别精确安装两个特制觇牌。

(2)观测程序和方法。

a.在A点设站,量测仪器高,测定远标尺C、D点上觇牌的天顶距Z AC1、Z AC2和Z AD1、Z AD2(Z AC1、Z AC2代表AC方向标尺上两个觇牌的天顶距,下同)。

b.在B点设站,量测仪器高,仿a项测得Z BC1、Z BC2和Z BD1、Z BD2。

以上构成一组天顶距观测。

c.仪器和尺子相互调岸。

d.分别在C、D点设站按a、b项方法测定Z CA1、Z CA2、Z CB1、Z CB2和Z DA1、Z DA2、Z DB1、Z DB2。

以上构成两组天顶距观测。

剩余的观测量应在不同的时段继续进行。

e.距离测量,按表2.5.3和表3.4.3的技术要求,分别测量AB,AC,AD及BC,BD,CD 等边的距离,并读取气象数据。

方法二:距离和天顶距同时观测。

(1)准备工作。

a.场地选择同方法一。

b.准备三个棱镜(或一个棱镜,若干个觇牌)。

(2)观测程序和方法。

a.在A点设站,量取仪器高。在B、C、D架设棱镜或觇牌,量取棱镜高(觇牌高),读取气象数据。

b.观测B、C、D三点的天顶距(测完全部测回数)。

c.观测B、C、D三点的斜距。

d.读取气象数据。

e.在B点设站,A点架设棱镜,C、D点棱镜不动,量取仪器高、棱镜高(觇牌高),读取气象数据。

f.观测A、C、D三点的天顶距和斜距(测完全部测回数)。

g.读取气象数据,以上组成一个独立的观测组。

h.仪器、棱镜(觇牌)同时调岸。仪器分别架C、D二点,分别观测A、B、D三点的斜距和天顶距。

i.在每一站量取仪器高、棱镜高(觇牌高),在每一站观测工作的始末读取气象数据。

以上组成第二个独立观测组。

j.选择另一个时间段,再观测两个独立的观测组。

3.4.5 三、四、五等跨河高程测量,一般按图3.4.2(b)、图3.4.2(c)或图3.4.2(d)的布置方式进行,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

(1)置仪器于I1点,观测本岸近标尺b1,照准棱镜(觇牌),观测天顶距。

(2)瞄准对岸远标尺b2〔图3.4.2(d)为I2〕,照准棱镜(觇牌),观测天顶距。

继续观测剩余的测回数,各测回连续观测时,相邻两测回间观测近标尺和远标尺的次序可以互换,直至观测完全部测回数。

(3)观测气象元素。

(4)测量仪器对远标尺和近标尺的斜距。

以上组成一组独立的观测值。

(5)仪器和标尺同时调岸。仪器架设于I2点,先观测远标尺b1〔图3.4.2(d)为I1点〕,后观测近标尺b2,按(1)~(4)款分别观测仪器对b1、b2的天顶距和斜距。

对三、四等跨河高程测量,应选择另一时间段再进行上述的往返测,获得三、四组独立观测值。

3.4.6 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跨河高程传递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风力微弱的气象条件下进行,最好选在阴天为宜。

晴天观测应在日出后一小时至地方时9时30分止,下午自15时至日落前一小时止。且往返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2)当过河点处于不稳定的地段时,应在附近稳定区选择监测点,并在跨河测量前后按相应等级对过河点进行监测。

(3)在调岸时,远标尺的特制觇牌在标尺上的位置,以及过河点上架设棱镜(对中杆)要严格保持其高度不变。

(4)在条件许可时,宜用两台同型号的仪器同时对向观测。

(5)二等跨河高程测量应精密丈量仪器高(见附录D)和棱镜高(觇牌高)。精密丈量方法视情况而异,一般应将其点固定部分事先精密测定,活动部分在现场用小钢板尺量取。

3.4.7 按常规方法的跨河水准测量,其作业方法可参照GB12897—91和GB12898—91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3.5 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3.5.1 高程测量应采用规定的手簿记录,并统一编号,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字迹清晰、端正,填写齐全。

3.5.2 高程测量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的取位,应符合表3.5.2的规定。

表3.5.2 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取位的规定

3.5.3 水准测量外业验算的项目包括下列内容:

(1)观测手簿必须经百分之百的检查,并由两人独立编制高差和高程表。

(2)根据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Δ)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 Δ,当

高程路线闭合环较多时,还须按环闭合差(W )计算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M W 。

M n R ???=±????

??14 (3.5.3-1)

M N WW F W =±

????

??1 (3.5.3-2)

式中 Δ——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

R ——测段长,km ;

n ——测段数;

W ——经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闭合差,mm ;

F ——计算各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环绕周长),km ;

N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个数。

以上M Δ和M W 的绝对值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5.4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跨河高程测量的外业验算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

(2)对所测斜距进行各项改正。包括: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必要时还应加

入周期误差改正。

(3)若斜距和天顶距分别观测时,应对天顶距观测值进行归算,归化到测距时的天顶距,

其计算公式为

Z Z Z Z V V I I Z S ij ij ij ij ij ij ='-='-

'-+-''''?[()()sin ]ρ (3.5.4-1) 式中 Z ij 、'Z ij ——测站点i 到照准点j 天顶距的归化值和观测值;

'V 、V ——观测天顶距时的棱镜高(觇牌高)和测距时的棱镜高(觇牌高);

'I 、I ——观测天顶距时的仪器高和观测斜距时的仪器高;

S ij ——斜距观测值。

(4)概略高差计算。

a.单向观测:

h S Z K R S I V ij ij ij ij i j =+

-+-cos 122 (3.5.4-2)

b.对向观测:

h S Z S Z I V I V ij ij ij ji ji i j j i =-+-+-12[(cos cos )()()] (3.5.4-3)

c.隔点设站法观测:

h V V S Z S Z K R S K R S AB A B A A B B B B A =---+---?? ?????????()(cos cos )121222 (3.5.

4-4)

式中 h ij ——测站i 与镜站j 之间的概略高差;

S ij ——经气象和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Z ij 、Z ji ——归化后的天顶距;

I i 、I i ——i 和j 站的仪器高;

V i 、V j ——i 和j 站的棱镜高;

h AB ——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 与前视点B 之间的高差;

V A 、V B ——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 与前视点B 的棱镜(觇牌)高;

S A 、S B ——隔点设站法中,后视点A 、前视点B 与测站间的斜距(经气象、加、乘常数改

正后);

Z A 、Z B ——隔点设站法中,测站对后视点A 、前视点B 的天顶距;

R ——地球曲率半径;

K ——大气折光系数。

(5)根据概略高差,计算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闭合差,并按下式进行检校:

a.由各路线算得同一路线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由下式计算的限值:

dH M NS m =±2?

b.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三个独立闭合环,用各条边平均高差计算闭合差,各环线的闭

合差W 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的限值:

W M S m W =±22

式中 N ——独立路线数,图3.4.2(a )的N =4;

S ——跨河视线长度,km 。

3.5.5 二、三、四等高程网的平差计算应按最小二乘原理,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

观测平法进行,并计算出单位权高差中误差和各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

3.5.6 高程网平差时,可按下式定权:

水准测量

P L P n =

=11或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P L P L =

=112或 式中 L ——测段长度,km ;

n ——测站数。

3.5.7 高程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应上缴下列资料:

(1)原始观测记录。

(2)仪器鉴定、校正资料。

水电站工程工程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报告

水电站工程工程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报告 一、概述 水电站工程建设由XX局承担了全部场内临时性建筑任务和大部分永久性工程。施工测量任务包括了临建工程施工测量和电站永久性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两大部分。为了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从2002年底施工进场开始,我局根据工程施工进展需要陆续调配了具有相应素质的测量技术人员、测量工和相应等级的测量仪器设备;人员最多时只有12人,为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树岭水电站工程施工测量遵循以下技术规范和文献: (1)《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编制,1974----06) (2)《国家三角测量及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编制,1974---06)(3)《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SK 52---93)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BA 76002---8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 (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8)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对测量的特殊性要求。 二、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把在设计图纸、文件上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高程以足够的精度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用以指导施工,并检测建筑物的竣工形状;而无论是标定建筑物的位置等,还是检测其竣工形状均是以施工控制网为基准的;因此在施工放样前都需要建立与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网。 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湖北设计院提供的资料:松树岭水电站坝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松树岭水电站坝区平面和高程控制资料(包括松树岭水电站坝区基本控制测量技术说明及展点图、4”级四等导线点成果表、二等水准成果中第P3页四等水准点X5、X14、X16和C1~C5点之记)。经过现场实地踏勘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的标石、标志现状和现存情况,了解坝区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交通、民情,然后进行了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选择保存较为完好、埋石稳固的四等三

电大2019-2019学年度专科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水利工程测量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间变换度盘位置能够减少( )的影响。 A.照准误差 B.度盘刻划不均匀 C.照准部偏心差 D.目标偏心差 2.高斯投影是保持( )不变的投影。 A.角度 B.面积 C.长度 D.形状 3.在进行经纬仪安置时,对中误差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4.设M点的高程为200. OOm,MN的水平距离为50. OOm,M—N的坡度为十3%,则N 点的高程为( )。 A.200.Om B.201. 5m C.202. 5m D.206.Om 5.M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M=3 276 000m,YM=19 643 800m,该点所在六度投影带 的带号为( )。 A.3 B.18 C.19 D.32 6.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与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 A.无关 B.有关 C.关系不大 D.关系很大 7.使用某台DJ6型光学经纬仪观测P点的竖直角,盘左读数为88。47'36”,盘右读数为271。12'36”,则该台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为( )。 A.+06" B.-06" C.+12" D.-12" 8.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微倾螺旋之作用是( )。 A.使物像清晰 B.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e.使圆水器居中 D.使竖轴铅垂 9.在水平角观测中,设方向值读数中误差M读一±6.O”,则任意两方向夹角的中误差M*为( )。 A.+8.O” B.+12.O” C.土12.O” D.±8.5” 10.罗盘仪可用于测定直线的( )。 A.真方位角 B.坐标方位角 C.磁方位角 D.象限角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何谓水平角? 2.何谓偶然误差? 3.何谓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 4.测设的基本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三、计算题(共50分) 1.如图1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对A、B两方向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数据均注于图中,请将观测数据填入表1中,并完成各项计算。(10分)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G1499.1《热轧光园钢筋》GB1499.1-2008 G1499.2《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 G3408.1《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3408.1-2008 G3408.2《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3408.2-2008 G3409.1《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3409.1-2008 G3410.1《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3410.1-2008 G3410.2《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3410.2-2008 G3411.1《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3411.1-2009 G3412.1《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T3412.1-2009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 G11828.1《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T11828.1-2002 G11828.2《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T11828.2-2005 G11828.3《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11828.3-2012 G11828.4《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11828.4-2011 G11828.5《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11828.5-2011 G11828.6《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11828.6-2008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 G11826.2《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11826.2-2012 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 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 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G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G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 G1645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G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G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 G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 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康。那水利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文章通过结合工程的实例,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测量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一、工程简介 某水电站工程包括了枢纽工程、供水工程两大部分。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倒流泄洪洞及坝后发电站;供水工程包括加压泵站、输水隧洞、供水管道。 二、水利工程控制网测设 2.1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主体工程开工前,在接收监理提供的测量基准后,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对于监理移交本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的控制点位、点号熟悉,控制点的大地坐标数据校算和实测,以免用错点位及数据。对原有的平面控制点、导线点、水准点、的位置,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了解施工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施工控制网测量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投入使用,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精度不低于施测精度,在工程测量期间每三个月对控制测量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对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2.2施工控制网测设根据本工程建筑物布设和现场地形情况,同时结

合本工程施工进度加密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控制采用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施工控制网布设、测量平差计算后的资料报监理批准,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然后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根据承担的工程布设测量控制网点,点位布设严格遵守测量规范要求,点位要布设在能够满足施工控制和测量放样条件,控制点的埋设在基础坚硬、不易被坏、通视条件好的地方。施工测量控制点采用埋设地面标石,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对于本工程所采用的点号、编号根据承担的工程总体进行编号,在测量点号注记上记录清楚。在施工测量中,对后视点位要进行后视测量检查,以避免用点错误。 2.3控制点保护测量控制点是本水利工程施工的依据,为此对本工程测量控制点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测量控制点严禁有人为破坏的行为发生,施工主控制网点在施工中有影响施工时,需要报请监理批准,重新选点测设,数据平差计算后报监理批准后使用。 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3.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相关规定,施工前需对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有关gps点、导线点、精密水准点、水准点等进行复测。控制点使用前必须用三个以上的原始控制点,其边长和夹角进行观测检查,互差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采用索佳set230rk3全站仪,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电力工业部部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 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 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 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 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 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项目施工图标准规范

附件1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 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常系数线性方程 1.6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 行列式炬阵A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炬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重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 统计解释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均碰撞次数和平 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气体的摩尔热客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表达式波的能量驻波声速超声波次

声波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杨氏双缝干涉光程薄膜干涉迈克尔干涉仪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单缝衍射光学仪器分辨本领x射线衍射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分子结构式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闸力与氢键分压定律及计算液体蒸气压沸点汽化热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渗通压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及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pH值盐类水解干衡及溶液的酸碱性多相离于平衡溶度积常数溶解度计算3.3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周期族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元素性质氧化物及其冰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反应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浓度、温度对反应串速率影响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活化能及催化剂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完整版)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G1499.1《热轧光园钢筋》 G1499.2《热轧带肋钢GB1499.1- 2008 GB1499.2-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 GB2938-2008 第 1 部分: 差动电阻式应变计》 GB/T 3408.1-2008 第 2部分: 振弦式应变计》 GB/T 3408.2-2008 第 1 部分: 差动电阻式钢筋计》 GB/T 3409.1-2008 第 1 部分: 差动电阻式测缝计》 GB/T 3410.1-2008 第 2部分: 振弦式测缝计》 GB/T 3410.2-2008 3411.1-2009 G3412.1《大坝监测仪器 检测仪第 1 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 GB/T3412.1-2009 G3413《大坝监测仪器 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 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5224-2014 G3408.1《大坝监测仪器 应变计 G3408.2《大坝监测仪器 应G3410.1《大坝监测仪器 测缝计 G3411.1《大坝监测仪器 孔隙水压力计 第 1 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GB/T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 GB/T 10597-2011 G11828.1《水位测量仪器 : 浮子式水位计》 GB/T11828.1-2002 G11828.3《水位测量仪器 G11828.4《水位测量仪器 第 3 部分:地下水位计》 GB/T 11828.3-2012 第 4 部分:超声波水位计》 GB/T 11828.4-2011 第5 部分:电 子水尺》 GB/T 11828.5-2011 遥测水位计》 GB/T 11828.6-2008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 GB/T 11826-2002 G11826.2《流速流量仪器 第 2部分:声学流速仪》 GB/T 11826.2-2012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0 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14173-G14627《液压式启闭机》 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 GB/T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规划通则》 GB/T 15772-2008 验收规范》 GB/T 15773-2008 效益计算方法》 GB/T 15774-2008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范.doc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时间:1999-3-19 文号:水国科[1999] 118号 1 总则 2 分部工程验收 3 阶段验收 4 单位工程验收 5 竣工验收 附录A 分部工程验收签证格式 附录B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 附录C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附录D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附录E 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 附录F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附录G 验收应准备的备查资料目录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小型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按照验收的性质,可分为投入使用验收和完工验收。 1.0.4 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 1 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2 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并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3 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4 总结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并对工程作出评价。 5 及时移交工程,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1.0.5 验收工作的依据是有关法律、规章和技术标准,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设计变更、修改文件,施工合同,监理签发的施工图纸和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1.0.6 工程进行验收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利用外资项目还必须符合外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1.0.7 工程开工后,项目法人或有关责任主体(以下简称项目法人)应依据本规程,并结合工程建设计划编制验收计划,报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1.0.8 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 1.0.9 工程进行验收时必须要有质量评定意见: 1 按照水利行业现行标准SLl76—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进行质量评定。 2 阶段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应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价意见。 3 竣工验收必须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工程质量评定报告;竣工验收委员会在其基础上鉴定工程质量等级。 1.0.10 验收工作由验收委员会(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成员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由验收委员会(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1.0.11 验收委员会(组)成员必须在验收成果文件上签字。验收委员(组员)的保留意见应在验收鉴定书或签证中明确记载。 1.0.12 工程验收的遗留问题,各有关单位应按验收委员会(组)所提要求,负责按期处理完毕。 1.0.13 工程项目中的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组织验收,并由验收主持单位提前向该工程验收委员会提交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报告。没有提交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报告的,不予竣工验收。 1.0.14 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负责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项目法人的要求及时完成。验收所需提供资料见附录F,所需备查资料见附录G。 1.0.15 有关验收报告、鉴定书及签证纸张规格统一为16开(787mm×1092mm)。正本不得采用复印件。 1.0.16 验收所需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由项目法人列支。 返回 2 分部工程验收 2.0.1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该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且质量全部合格。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量测内容与试验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量测内容及实验方法 《量测类》内容简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工程寿命和效益的发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意义重大。工程质量检测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是质量监督和监理的重要手段,检测成果是质量改进的依据,是工程质量评定、工程安全评价与鉴定、工程验收的依据,也是质量纠纷评判、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尤其在急难险重工程的评价、鉴定和应急处理中,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对工程病险等级和加固质量的正确评价,在今年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中对震损水利工程应急处置及时得当,都得益于工程质量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数据和科学评价意见。实际工作中,工程质量检测为有效提高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保证率,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功不可没! 工程质量检测具有科学性、公正性、时效性和执法性。 水利量测分为测量、监测两部分。其中量测部分包括: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监测部分包括:安全监测概述、外部变形监测、内部变形监测、渗流监测等。 量测包括: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 控制测量是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为检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竣工精度提供基点和基线,以及测绘竣工图的基础控制,提供施工过程中监测建筑物变形和位移、设备安装以及运营管理的控制点和参考基准。控制测量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可以限制误差的传递和积累。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方法可以分为常规控制测量和现代控制测量。常规的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等,常规的高程控制测量主要是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而现代控制测量主要是GPS平面控制测量和GPS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网测量、测边网测量、边角网测量等,其中GPS测量技术由于具备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效率高、全天候作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1 总则 1.0.1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方法,使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及符合下列条件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其他小型工程可参照执行。 1 坝高30m以上的水利枢纽工程; 2 4级以上的堤防工程; 3 总装机10MW以上的水电站; 4 小(1)型水闸工程。 1.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等级分为“合格”、“优良”两级。 1.0.4项目法人(含建设单位、代建机构,下同)、监理单位(含监理机构,下同)、勘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工程参建单位及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等,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 1.0.5水利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工作进行监督。 1.0.6本规程引用的主要标准如下: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JJG1027—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大全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大全

水利水电安全操作规程大全 一、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1 (二)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2) (三)起重工安全操作规程4? (四)架子工安全操作规程 (5) (五)爆破工安全操作规程6? (六)信号工安全操作规程7? (七)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9) (八)钢筋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九)木工安全操作规程.............................................. 12 (十)混凝土工安全操作规程13? (十一)试验工安全操作规程14? (十二)装吊工安全操作规程 (14) (十三)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16? (十四)砌筑工安全操作规程 (16) (十五)潜孔钻工安全操作规程 (18) (十六)锚喷工安全操作规程21? (十七)钻探灌浆工安全操作规程 (23) 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6 (一)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安全操作规程26? (二)压路机安全操作规程 (27) (三)平地机安全操作规程 (28) (四)推土机安全操作规程............................................. 29 (五)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 (32) (六)装载机安全操作规程 (34) (七)油槽汽车安全操作规程35? (八)自卸汽车安全操作规程35? (九)冲击钻机安全操作规程37? (十)旋挖钻机安全操作规程37? (十一)回转式钻机安全操作规程 (39) (十二)汽车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40? (十三)地质钻机安全操作规程 (41) (十四)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45 (十五)运梁车安全操作规程47? (十六)悬臂模板安全操作规程50? (十七)提梁机安全操作规程52? (十八)衬砌台车安全操作规程54? (十九)注浆泵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55) (二十)移动模架操作规程.............................................. 58 三、小型机具安全操作规程63?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2008 SDLJ-XSCZZ) 一、目的 为有利于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的实施和规范测量监理活动,依据工程施工承建合同、设计文件以及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和监理工作。 三、职责 1.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中的施工测量监理。 2.项目监理工程师协助总监,负责组织实施施工测量的监理。 3.测量监理工程师是工程测量专业监理技术责任人,对测量的方案和现场实施进行控制,对测量的成果(报告及现场标识)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测量方法和成果提出处理意见,负责测量成果的验收工作等。 4.监理员在项目监理工程师的授权下,协助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理,对测量现场的控制网(站)、测量成果的标识(标桩、标点)等设施的保护和使用实施监理,参与有关测量成果的验收工作。 四、测量开工许可证申请程序 1.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绘工作的技术资质和相关工程的测量经验,施测前必须将有关人员的资质、职称、本专业工作的简历列表报监理审查。 (2)测量设备。施工单位必须备好适应本工程的测量设备。施测前必须把

测量设备配置情况列表报监理审查(主要包括名称、数量、性能、精度、检校情况等),监理应到现场实地核验。 (3)根据设计图纸资料及现场查勘资料,确认工程所应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和控制导线、基准点(桩)的位置和状况,拟定施测方案,作出设计(含方案图)。在施测前应将有关情况编入工程测量技术说明书(包括控制网、施测方案、施测要点、计算方法和操作规程等)。 2.施工单位在准备施测前7d,应将包括1条所列各项内容及开工申请报告一式四份报监理部。 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报告材料,并到现场核实实际准备情况,在3d 内回复审签。审签意见包括“照此执行”、“按意见修改后执行”及“修改后重新报送”3种。除非接到的审签意见单审签意见为“修改后重新报送”,否则,施工单位在收到审签意见单后即可向监理部申请开工许可证。 监理部将根据施工单位实际准备工作情况,认为已具备开工条件后,将在接到申请3d内签发开工许可证。如果施工单位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开工申请所必需的文件和资料,由此造成的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五、测量过程监理控制 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测量系统应尽量布设成闭合导线,通视条件不好、难以形成闭合环的,可布设成复测支导线。导线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测量规范中二级导线的精度。 (2)导线点应设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固、易于保存的地方,最好是埋置混凝土桩,并有点位中心标志和科学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热轧光园钢筋》 《热轧带肋钢筋》 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 《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 《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 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 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 G2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 范sl 篇一:SL52-9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工业部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

行。 1993年6月25日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总则、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竣工测量。 1.0.2 施工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建筑物轮廓点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过流部位以及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1.0.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以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水利工程测量放样及土方工程量计算技巧

水利工程测量放样及土方工程量计算技巧 摘要:水利工程测量放样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测量放样的方式方法和精度都对工程进度及质量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相关的土方工程量的测量及软件的应用对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 关键词:工程测量,控制网,放样,技巧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i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lofting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spensable a link, measuring methods and precision of the layout of project progress and quality contro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related the earth quantity measurement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on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arth quantity plays very good promo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control the nets, layout, skills 在水利工程一线从事测量工作多年,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测量放样及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技巧。现总结如下: 一、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施工图纸的审核,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点和高程点的交接及校核,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的整理等。 1.施工图纸的审核主要是检查施工图纸的平面布置图与详图是否一致,标高是否正确,预留孔洞是否有冲突,细部结构尺寸是否有矛盾,并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一份图纸疑问,在图纸技术交底中向设计人员提出,及时解决。 2.对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和监理人员一起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合格的控制点方可投入工程使用,作为日后布设平面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原始依据,校核数据记入测量手簿,填写施工测量成果报审单,形成测量资料。 3.编写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写工程的测量计划及各个分部工程的具体的测量方法,做到测量人员心中有数,提前对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二、测量精度的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03—2004 替代SD J 338—8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4—08—23 发布2004—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1号)文件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1990 年1 月1 日发布的行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 J 338—1989)进行修订。 和SDJ338-89相比,本标准基本上保持了原标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全标准分为8 章38 节284 条和8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工作依据、所需资料和引用标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工作(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交通运输、施工工厂设施、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的一般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原则和有关技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适用范围增加了“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可参考使用本标准; ──标准中尽力反映了“市场经济”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标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增加了施工组织设计的“引用标准”; ──施工导流中列入了“风险度分析法”; ──修订了“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 ──取消了“过木设施”的内容; ──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强调了“料场规划”的作用; ──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有关施工要求; ──增加了“金属结构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的有关要求; ──增加了“施工总布置堆场及仓库面积估算”的有关要求; ──施工总进度中补充了“工程准备期”和“地面厂房”的施工进度。 本标准的强制性条文有3.2.1、3.2.2、3.2.4、3.2.5第2 款、3.2.6、3.2.7、3.2.12、3.2.16、3.2.17、3.4.10、3.4.12、4.2.7、4.6.13黑体部分、4.7.14 第4 款、6.5.6 黑体部分、7.3.3,以黑体字标识,应严格执行。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本标准所 代替标准的版本为:SD J 338 —198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填写与组卷范例

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填写与组卷范例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结合最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共八章,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水利水电工程基建文件、水利水电工程资料组卷与归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及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资料,并对水利水电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资料表格的使用分别作出了解释和说明。 本书助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员、质量员及资料员了解和掌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资料表格,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人员也提供了相关的帮助。 2目录 第一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 第一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概述 一、基本建设的内容与组成 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第二节工程资料编制 一、工程资料分类 二、工程资料编制要求 三、工程资料管理规定

四、各单位资料管理职责 第二章水利水电工程基建文件 第一节基建文件的内容 一、基建文件编制要求 二、基建文件的审核 第二节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议书的作用 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三、项目建议书的审核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第三章水利水电工程资料组卷与归档第一节水利水电工程资料组卷 一、工程资料的载体 二、工程资料组卷 三、案卷的编写与装订 第二节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的建立 一、工程档案封面 二、工程资料总目录 三、工程档案卷内目录与备案

四、工程竣工图 第三节水利水电工程档案验收 一、档案自检报告 二、档案专项验收 第四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编制第一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资料 一、进场组织材料 二、现场见证取样及送检资料 三、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第二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一、施工技术方案申报 二、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三、图纸会审 四、设计变更通知单 五、工程洽商记录 第三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物资资料 一、工程物资分类 二、工程物资分级管理 三、工程物资资料编制 第四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记录 一、施工测量记录 二、地基基础检查记录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估)算的主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主要参考,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正确选定坝址、坝型、枢纽布置、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性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投标文件可参照执行。编制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参考使用。 1.0.3 施工组织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枢纽工程各部位的施工,结合国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 1.0.4 施工组织设计应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所需资料见附录A。 1.0.5 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 146—1990); 《防洪标准》(GB 50201—199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1988);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1991);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 《水利水电工程防火设计规范》(SL 278—199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L 251—2000);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1993);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 5061—1996);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