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

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浙发改规划〔2012〕82号发布日期:2012年2月18日

关键词:经济管理电子规划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科学规划与引导未来一段时期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我省“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等基本特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过去30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始终以高于大多数产业的速度持续增长。信息产业占全球GDP的份额平均每10年上升1个百分点,2009年全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7%。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

力日益提升,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相关指标比重分别达9.1%和9.7%;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1%。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27%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重要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701亿元、利税总额781亿元、增加值1614亿元、出口交货值212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9倍、2.7倍、4.94倍、3.41倍和2.76倍,各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一是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93%,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53个和3.33个百分点。二是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成果日益显现。R&D 比重逐步提高,达到2%,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行业先后有20余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三是产业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全省已拥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30家,形成通信和计算机、电子机电、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4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和7个超百亿元的基地(园区)。四是大公司战略初见成效,大企业大集团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我省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和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数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全省已拥有188家超亿元、50家超10亿元、8家超50亿元、1家超百亿元电子信息企业,国内外上市企业51家。五是“两化”融合不断深化,倍增效应日益显现。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深入,“数字浙江”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四、各省区第一。

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层次、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明显。一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5位,但与前4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差距不断拉大,与紧随其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总体上仍然偏弱,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较少,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三是我省缺少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系统整机研发和生产能力较弱,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低、小、散”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调整。四是信息技术服务于“两化”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够强,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升级转型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高端与复合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

技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二)发展趋势

产业核心技术面临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发展。集成电路进入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加快向网络化、体系化、服务化、高可信方向发展;计算体系结构面临深刻变革,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通信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显示进入平板时代,超薄设计、触摸屏、3D(三维)显示、超高解析度、超大尺寸、低功耗、个性化、更强用户体验等需求渐成主流;感知技术向智能化突破等。产业价值链得到整合和延伸,融合创新和应用需求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信息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催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产业转移、企业并购、国际化分工和区域集聚趋势更加明显。电子信息产业链分工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的特征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跨国IT企业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并购,将业务领域从专业化向集成化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产业的区域聚集化发展已成为当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制造第一大国,但仍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产业集群,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产业结构“软化”、技术融合和渗透作用进一步增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18.6%提高到2010年的43.7%。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8%。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融合、泛在、智能、集成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方式创新、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作用日益显现,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对增强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

业为主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为“智慧浙江”建设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以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服务全省“两化”深度融合能力为目标,加快创新发展,坚持特色发展,突出集聚发展,深化开放发展,强化融合发展,注重绿色发展,全面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优化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措施和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力量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自主创新、集聚发展。突出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逐步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和重大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应用驱动、开放发展。围绕国家和省市各类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将需求潜力转化为拉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推进信息技术转让,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两化”融合、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的巨大促进作用,加大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加快“智慧浙江”建设,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将我省打造成国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引领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信息技术深化应用与创新服务的示范区;培育万亿产业、建设千亿园区、打造百亿企业群体,全国行业地位和全省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17%左右,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0亿元,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亿元,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全省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初步建立自主可控、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相协作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全省省级及以上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

中心和创新(工程)中心达到100家以上,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00家,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0家,进入行业百强企业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超千亿元产业集群,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更加明显。

——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智慧浙江”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交通电子、海洋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高装备数字化程度,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攻克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加快创新发展,着力完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攻克一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与市场机制、管理体制、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产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二)发展一批新兴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特色发展,正确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趋势,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高、精、特、专”

特点,以及我省民营经济发达、体制机制灵活等先发优势,明确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和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中的产业定位,努力推进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突出集聚发展,以国家、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为重点,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产业基地集中,努力构建杭绍甬湖嘉环杭州湾高端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温台沿海信息产业带和金丽衢浙中西信息产业带;积极发展舟山海洋信息产业和义乌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在全省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信息产业格局。

(四)提高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深化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智),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国际、国内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化国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国际化运营,建立健全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

(五)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

强化融合发展,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拓展信息服务网络,培育信息服务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浙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引领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提升行业节能减排水平

注重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积极推进生态设计和能效标准。加强信息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规划,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加强节能技术、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电子信息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严格推行国家重点电子产品能耗标准。鼓励企业开展电子产品回收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减少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量,控制“三废”排放,全面提升行业节能减排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集成电路产业

以专用芯片设计为突破口,重点支持电子整机与装备产品专用芯片的设计和应用。继续引导和支持国内外芯片制造骨干企业加大在我省投资力度,建设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积极推进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专业孵化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集聚,打造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专栏一:集成电路提升工程

1、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配置、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CPU及其IP(自主知识产权)核;能满足3C(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融合需求的面向终端产品的基带、信道传输、调制与解调及其一体化的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满足通信和物联网发展需求的各类传感与微纳器件芯片,面向个人移动信息终端产品的多模多频射频芯片和低功耗、大容量存储器芯片等。

2、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重点发展集成制造(IDM)模式,鼓励新一代芯片生产线建设,推动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重点建设6—8英寸特种工艺芯片生产线;鼓励发展先进封装测试产业,提升高密度、高速率、特种工艺封装测试能力。

3、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配套业。加强集成电路专用设备、测试仪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关键材料等的研发与产业化。

4、重点培育杭州士兰微、杭州国芯、杭州中天微、华越微电子、宁波比亚迪、宁波立立、杭州立昂、嘉兴斯达微、浙江晶盛、万向硅峰等一批优势企业。

5、以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与产业化基地和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

进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金华等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着力推进行业应用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优先发展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业软件、控制软件及其嵌入式软件;积极创新软件与信息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努力推进在岸和离岸信息服务外包,积极培育和拓展外包服务市场;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培育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和服务保障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积极培育新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态,以满足日益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

专栏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升工程

1、大力发展金融、证券、管理、通信、电力、公安、医疗卫生等行业应用软件,积极拓展政府、教育、能源、交通、制造业等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技术咨询、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服务。

2、重点发展通信、工业控制、医疗、汽车、安防、数字家庭、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提高产品智能化程度,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以及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在岸和离岸服务外包,大力培育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创新云计算服务、拓展物联网应用服务。

4、重点培育网新科技、阿里巴巴、恒生电子、信雅达、银江股份、税友软件、中程科技、浙江公众、宁波蓝帆、金华利诚等一批优势企业。

5、重点支持杭州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积极推进宁波、嘉兴、金华、绍兴等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

(三)通信与网络产业

积极发展高端通信制造业,打造具有浙江特色优势的通信与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宽带光通信、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专用特种通信和物联网等通信系统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以及多功能、多模式的有线、无线个人智能信息终端产品。面向下一代网络、多网融合的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发展高性能路由器、Tbit(兆兆位)以上大容量交换设备、智能网关、网络安全等网络关键设备。围绕物联网应用,研发相应的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控制系统设备。

专栏三:物联网发展工程

1、组织一批物联网相关技术攻关项目。重点支持新型电子标签(RFID)芯片、传感元器件、大容量数据存储与高效智能数据检索、分析、处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加快推进3G、4G移动通信设备、宽带接入设备、终端产品、专用芯片、应用平台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大力研发基于下一代网络(NGN)、下一代互联网(NGI)的安全架构体系和网络融合技术体系等,不断提高物联网产业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

2、大力培育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积极推进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结合“智慧浙江”建设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在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安全防范、智能生产制造、智能电网监控、智能卫生医疗、智能生活服务、智能安全生产管理、智能环保节能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

3、积极搭建物联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型测试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物联网数据交换和信息安全平台、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与对外交流服务平台等一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构建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运行支撑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资源整合、集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构建物联网产业集聚区。

4、重点培育海康威视、华三通信、杭州华为、杭州中兴、东方通信、申瓯通信、三维通信、大华股份、银江股份、大立科技、聚光科技、中电科技36所、宁波柯力等一批优势企业。

5、以杭州国家通信产业园等为依托,培育形成杭州、宁波、嘉兴、温州等一批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

(四)计算机产业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计算机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容错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以及海量存储设备等产品。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优先发展便携式、低功耗笔记本计算机,以及大尺寸、高性能、触摸型一体式平板计算机,积极培育终端、内容、服务一体化产业链。以云计算应用需求为牵引,重点突破虚拟化、海量存储、负载均衡、并行处理等云计算核心技术,支持低功耗、高可靠、高性能、多核服务器设备,云存储系统、云服务终端等云计算关键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专栏四:云计算推进工程

1、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端服务器制造业、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高云计算设施使用效率。

2、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重点开展适合于大规模云计算的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技术、云计算基础平台软件技术、行业云服务平台技术、云计算管理与安全技术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创新应用服务模式。针对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加快推进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IaaS(基础设备即服务)等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云、媒体云以及物流、游戏动漫、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

专业特色云的示范应用。

4、重点培育浙江移动、浙江电信、浙江联通、阿里巴巴、杭州华数、杭州华为、世导科技、杭州国软、恒生电子、信雅达、海康威视、税友软件等优势企业云计算中心建设。

5、以“智慧浙江”和杭州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杭州、宁波、嘉兴、湖州、金华等地云计算中心建设。

(五)数字音视频产业

结合“三网融合”、“多屏合一”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3D (三维)电视、数字机顶盒、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数字家庭智能终端、信息智能家电等产品,促进消费电子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发挥我省视频监控安防产业优势,优先发展宽带、动态、高清、红外等摄像机(头)系列产品、CCD(电荷耦合元件)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模块、数据压缩、海量存储等产品,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安防产业链。积极开展数字音视频编解码(AVS)、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DRA)等自主音视频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发展数字电视演播室设备、发射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以及高密度激光视盘机、数字音响系统、数字电影设备,推动音视频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专栏五:“三网融合”推进工程

1、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2、加大对“三网融合”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等新一代多媒体设备的研发投入,重点支持数字电视、数字机顶盒、数字投影仪、数字安防等数字音视频产品,以及高智能信息家电和数字全媒体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3、积极开展宽带接入、多网融合、行业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娱乐、网络增值、文化创意等信息服务业。

4、重点扶持浙江移动、浙江电信、浙江联通、浙江广电、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杭州华数、博尚电子、数源科技等一批优势企业。

5、着力推进杭州、宁波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适时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试点。以创建国家数字家庭示范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嘉兴、湖州等地数字音视频产业发展。

(六)新型显示与光电子产业

大力发展液晶(TFT—LCD)、等离子(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3D显示、电子纸等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加快推进显示材料、面板、驱动电路及模组、触摸屏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发光二极管(LED)产业,重点发展LED外延、衬底、芯片、封装测试及集成应用;大力推进光有源/无源器件、光交

换器件、光集成器件、大功率激光器,以及光存储、微光机电系统等光电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专栏六:新型显示与LED提升工程

1、围绕平板显示提升工程,重点支持TFT—LCD显示液晶材料与模组、OLED有机成膜与封装等关键器件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展3D显示、高清投影(LCOS)、电子纸、激光显示等新技术新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2、围绕半导体照明工程,重点支持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装备、大功率芯片和器件、驱动电路及标准化模组、LED封装测试、金属有机化合物(MO 源)、蓝宝石衬底、高性能环氧树脂、高效荧光粉等关键设备、器件与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推进LED产品的系统集成与集成应用。

3、平板显示重点培育宁波奇美、浙江天乐、新世纪光电、永太科技、康为电子、数源科技、杭州格林达、贝力生科技、天禄光电、浙江海盛等一批优势企业。LED 重点培育杭州士兰明芯、杭州英飞特、嘉兴亚威朗、宁波升谱光电、横店得邦电子、东晶电子、水晶光电、浙江天通等一批优势企业。

4、重点支持宁波建设国家重要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杭州、绍兴、台州、湖州等国内领先的小型显示器件、显示模块,以及相关检测设备、显示器件等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创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湖州、金华等地LED产业发展。

(七)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

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重点支持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通信网络、数字音视频、集成电路、应用电子等领域的新型关键元器件及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突破高端配套应用市场和本地化配套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支撑下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七:元器件及材料提升工程

1、重点支持片式阻容感元器件、频率元器件、微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机电器件、绿色电池、微特电机、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与产业化。

2、大力发展高性能半导体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电子材料、压电材料、晶体材料、磁性材料、电声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微波介质材料、光纤光缆、电磁线缆、绿色电池材料、液晶显示材料、触摸屏材料、电子薄膜材料、衬底材料、外延材料、电子浆料等信息基础材料,提高产业配套创新能力。

3、重点培育富通集团、横店东磁、天通股份、浙江天乐、南都电源、杭州士兰微、东晶电子、博创科技、佳利电子、嘉康电子、德清华莹、长城电子、水晶光电、宁波立立、南洋科技、瑞金科技、嘉兴斯达微、金龙机电等一批优势企业。

4、重点支持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温州、金华、台州等新型电子元器

件及材料基地园区建设。

(八)太阳能光伏产业

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能效比和性价比为核心,加快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与组件、薄膜电池与组件制造产业;重点开发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单晶和多晶硅材料生产设备、多线切割机及硅锭设备、薄膜电池生产装备以及相应检测设备;鼓励电源逆变、平衡等并网设备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开展太阳能电站系统的集成、产业园区的太阳能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运营补偿机制创新。积极关注离网应用市场,支持小型光伏系统、分布式光伏系统、离网系统研发及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扩大应用市场,提升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栏八:太阳能光伏推进工程

1、优先支持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硅锭生产技术,突破薄型化硅片切割技术,提高硅片质量,加快超高效太阳能电池、新型聚光电池、薄膜电池开发。

2、重点发展坩埚、高纯石墨、电子浆料、EVA抗老化密封胶、线切割液等配套材料,以及拉晶炉、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专用装备,不断提升关键材料和装备技术水平。

3、积极发展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生产技术,扩大BAPV(光伏附着建筑)组件应用范围。加强光伏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品检测认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产品检测、光伏系统工程的验收、标准制订推广、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

4、积极培育宁波日地、正泰科技、横店东磁、天通股份、东方日升、向日葵、精功科技、昱辉阳光、中宁硅业、恒基光伏、晶科能源、浙江晶盛等一批优势企业。

5、重点推进杭州、宁波、衢州、嘉兴、绍兴、金华、湖州等地光伏产业基地建设。(九)应用电子产业

围绕“智慧浙江”和“两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提升通信、工业控制、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纺织机械、智能交通、视频监控、信息家电等领域的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应用水平,大力发展工业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交通(含轨道)电子、电力电子、海洋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撑服务能力。

专栏九: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

1、重点发展工业控制电子。加强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可编程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突破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加强机床电子功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突破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速伺服驱动等技术。

2、大力发展汽车电子。重点支持汽车电子电气专用元器件、车载信息平台和网络、

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车用芯片、驱动电机控制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3、优先培育电力电子。大力推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快恢复二极管(FRD)等高频场控电力电子芯片和模块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支持高功率密度、高性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和智能电网关键元器件的研究与开发。

4、积极培育医疗和金融电子。重点突破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人体功能状态监测、临床检验和分析、新型急救及外科手术设备、医用传感器、治疗微系统等先进医疗电子产品的自主研制。大力发展金融计算机、自动取款机(ATM)、销售终端(POS)、微缩胶片阅读机、电子保安设备、印鉴与签名识别等金融业务电子处理设备。

5、重点支持中控科技、杭州和利时、亚太机电、东方通信、恒生电子、信雅达、理工监测、嘉兴斯达微、中恒电气等一批优势企业。

6、以“智慧城市”试点和“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支持杭州、宁波、嘉兴、舟山、绍兴、金华、台州、温州等各类应用电子产业园区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营造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家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鼓励政策。通过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核心技术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健全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制订全省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指南,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国家重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强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制定实施行业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着力推进产业标准化管理与创新,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三)推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

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比较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园区)。注重特色基地(园区)的发展和提升,加快发展集创业孵化、技术研发、产业链培育、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信用评

估、土地和资本要素资源保障等综合配套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支撑平台,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大公司发展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和资产重组,拓展产业链,促进生产力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深化机构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产业管理队伍,建立区域合作联动协作机制。完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办好相关产业论坛和博览会,密切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行业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国内外招商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机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大对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提升企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中介机构为行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建设,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行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鼓励各地政府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户籍迁移、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与氛围。

主题词:经济管理电子规划通知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各市、县(市、区)发改委(局)、经信委(经贸局)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2月12日印发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重大成就 第二节主要问题 第三节战略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指导思想 第五节基本原则 第六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重点区域 第七节重点经济区 第八节农产品主产区 第九节重点生态区 第十节资源富集区 第十一节沿边开放区 第十二节特殊困难地区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十三节强化铁路建设 第十四节完善公路网络 第十五节优化民航布局 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水运 第十七节加强水利建设

第十八节畅通能源通道 第十九节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生态环境 第二十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十一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第二十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十三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第二十四节做好防灾减灾 第六章特色优势产业 第二十五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第二十六节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 第二十七节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 第二十八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十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第七章美好新农村 第三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第三十二节振兴牧业经济 第三十三节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第三十四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十五节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第八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 第三十六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十七节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第三十八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十九节统筹城乡发展 第九章科教和人才 第四十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四十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十二节建设创新型区域 第四十三节推进人才开发 第十章民生事业 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四十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六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第四十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四十八节繁荣文化事业 第四十九节创新社会管理 第五十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第十一章改革开放 第五十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第五十二节加强区域互动合作 第五十三节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十四节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第五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 第五十六节精心组织实施 第五十七节加强指导协调 第五十八节做好评价考核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加快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浙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共浙江省委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并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省委、省政府联合制定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社科联组织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抓住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不断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科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社科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进一步拓展,社科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五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新发展。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取得新跨越、新突破、新成就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五年,是作用大彰显、地位大提高、影响大提升的五年,在诸多领域有重大创举和重要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实现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首次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库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数字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SWDC)、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等先进测绘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明显。资源三号卫星进入研制阶段。以无人机航空摄影装备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遥感获取能力建设开始起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体测绘人53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对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效果日益彰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新疆、西藏等地应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湖北和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稳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第一部分文字资料 一、城市概况 1、正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南连罗山、信阳;东邻新蔡、息县;北靠汝南、平舆;西与确山接壤;东西长64.5km;南北57km;县城面积1903km2;全县直辖22个乡镇。 2、人口规模、县城区域面积 2010年全县城总人口77万人,县城城镇人口17.4万人,县城城镇化水平22.6%。 3、水资源介绍 正阳县城区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目前仍采取深层地下水的开采。 4、规划 正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包括正阳县真阳镇慎水乡行政区规划范围,到2015年城市规划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19.6万人。 正阳县产业积聚区原位于正阳县城西南方向,产业积聚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 目前产业积聚区无给水工程,产业积聚区给水工程需铺设DN100mm-----DN500mm共计总长40km的供水管网。 二、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

1、水源现状 目前采取深井直供方式供水正阳县县城区共有12眼深水井,分部在县城区域不同位置。水质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存在问题 正阳县供水管网建立的比较早,制水成本高,供水设备及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严重维修费用高,人员工资低。 (二)、水厂供水现状(二次供水) 1、无 2、自备水规模县城区域内县招待所县城农委宾馆等40多家及单位使用自备井供水。 3、存在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因资金缺口无能力改造、扩建延伸及新铺设供水管网。 (三)、供水管网 1、供水管网现状 ①管径DN100mm至DN300mm 不等 ②管材球墨铸铁管、钢管、PVC管材、PE管材 ③水压管网水压2.0左右 ④管网漏失率水损40% ⑤存在问题原铺设管网存在超期服役,水压低漏失率严重,高层住宅个人采取加压形式用水。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

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 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浙发改规划〔2012〕82号发布日期:2012年2月18日 关键词:经济管理电子规划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现将《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二月十二日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科学规划与引导未来一段时期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我省“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技术进步快、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高、产业关联度强等基本特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过去30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始终以高于大多数产业的速度持续增长。信息产业占全球GDP的份额平均每10年上升1个百分点,2009年全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4.7%。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

力日益提升,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相关指标比重分别达9.1%和9.7%;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4.1%。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27%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重要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701亿元、利税总额781亿元、增加值1614亿元、出口交货值212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9倍、2.7倍、4.94倍、3.41倍和2.76倍,各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一是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5.93%,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2.53个和3.33个百分点。二是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成果日益显现。R&D 比重逐步提高,达到2%,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行业先后有20余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三是产业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全省已拥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30家,形成通信和计算机、电子机电、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4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和7个超百亿元的基地(园区)。四是大公司战略初见成效,大企业大集团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我省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和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数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10%左右,全省已拥有188家超亿元、50家超10亿元、8家超50亿元、1家超百亿元电子信息企业,国内外上市企业51家。五是“两化”融合不断深化,倍增效应日益显现。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深入,“数字浙江”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信息化水平居全国第四、各省区第一。 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层次、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依然明显。一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5位,但与前4位的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差距不断拉大,与紧随其后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断缩小,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二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总体上仍然偏弱,自主、核心技术产品较少,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三是我省缺少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有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系统整机研发和生产能力较弱,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低、小、散”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调整。四是信息技术服务于“两化”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够强,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升级转型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高端与复合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

工信部_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412号_2016121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

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的企业达到 295家。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主要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样本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 发展规划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背景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在人才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深入实施《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出台《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委托合同备案办法》等相关配套办法,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积极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全省共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0万人次,公需科目轮训470万人次;每年举办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30期以上,使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浙江省人事培训教育高级师资库”,继续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市场不断完善,分层分类、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格局逐步形成,单位和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继续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执行不到位;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在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加速转型,社会建设整体推进,体制改革攻坚突破,都要依靠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更大范围、以更强力度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发展。$$分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原则,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推进整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继续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专业技术

(完整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

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省级十二五 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政办发[2010]82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06.22 【实施日期】2010.06.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浙江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82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发改委制定的《浙江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浙江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

(省发改委) 根据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为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在组织开展省级“十二五”规划申报工作的基础上,经衔接平衡和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我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主要包括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四部分,其中总体规划1项,主体功能区规划1项,区域规划2项和专项规划90项。今后,随着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其内容和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必须编制的规划,经衔接协调和组织论证后可适当增补,列入发展规划年度编制计划,报省政府审定。 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如下: 一、总体规划(1项)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二、主体功能区规划(1项) 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三、区域规划(2项) 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2.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牵头单位:省发改委、各设区市政府) 四、专项规划(90项) (一)重点专项规划(24项)。 1.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

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对电子口岸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电子口岸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电子口岸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按照国家电子口岸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电子口岸委)的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子口岸建设的通知》(国办发〔2006〕36号)精神,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电子口岸建设全面推进,通关环境进一步改善,口岸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中央层面电子口岸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电子口岸委成员单位扩大到15个部门,形成共同管理、协商决策的国家电子口岸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电子底账+联网核查”为手段,合作开发应用了一批跨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有效保障了国家有关政策实施。口岸管理部门在收结汇管理、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税收入库等方面的依法行政和联合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海关税费及保证金台账支付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对外汇资金跨境流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方面的监测预警和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促进了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发展,加强了中欧贸易供应链安全及跨国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截至“十一五”末,中国电子口岸专网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骨干网络可用率达到99.94%,同城及异地容灾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电子口岸安全认证体系获得国家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资质,信息安全防护、管理、客服、运维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系统可用率达到99.93%。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已实现与13个国家主要口岸管理部门、15家商业银行,以及工贸署、澳门经济局和欧盟委员会税收与关税联盟总司联网,开发联网应用项目23个,累计入网企业约66.4万余家,日均处理单证130多万笔,基本实现了大通关关键环节的联网核查和网上办事。 2.地方层面电子口岸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省(区、市)均签署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合作备忘录》,构建了地方政府牵头、相关口岸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机制,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展开,相继开发应用了“世博物流信息综合管理系统”、XX“一次录入、分别报检、报关系统”、“义乌小商品市场综合管理系统”,以及“检验检疫口岸电子快速查验系统”等一批以口岸通关服务为主、集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大通关综合应用项目,有效改善了口岸通关软环境,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截至“十一五”末,各地区结合实际,已建设35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开发应用了舱单申报、船勤申报、海铁多式联运、网上订舱、堆场联网、物流综合信息查询等600余个具有地方特点的综合服务项目,初步形成了沿海、沿边地区以实体平台建设为主、陆地区以虚拟平台为主的建设格局,地方电子口岸已成为地方唯一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

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

一、综合性问题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重点研究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战略思路、 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 二、专题性问题 1、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重点研究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指标体系和目标值测算。 2、浙江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趋势研究。重点研究国际国内环境对浙江发展的影响和“十 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 3、浙江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对策研究。重点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和 我省“十二五”时期应采取的工作举措。 4、浙江省与兄弟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重点通过我省与粤、鲁、苏、沪等省市的比较分析,研 究提出可供我省借鉴的经验和继续保持率先发展的对策措施。 5、浙江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再造研究。重点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再造产业核心竞争 力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 6、浙江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重点研究加快我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思路和举 措。 7、浙江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重点研究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 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思路和对策。 8、浙江省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研究。重点研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化建设等对我省区域 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的举措。 9、浙江省推进新型城市化研究。重点研究我省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思 路和举措。 10、浙江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研究。重点研究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项目和对策措施。 11、浙江省重大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网络化研究。重点研究我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基础设施网 络化、确保投资稳定增长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12、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支撑体系研究。重点研究我省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本、劳动力等经济社 会发展要素保障和措施。 13、浙江省金融生态和区域金融体系研究。重点研究优化和规范我省金融生态环境、构建符合浙江特点 的区域金融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14、浙江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研究。重点研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标准,提 高我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阶段性目标和举措。 15、浙江省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研究。重点研究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 思路和对策。 16、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研究。重点研究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思路、载体和对策措施。 17、浙江社会体制改革研究。重点研究就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 治安等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向、步骤和举措。 18、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重点研究建设具有浙江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 施。 19、浙江体制机制优势评估和再造研究。重点研究我省民营经济、市场体系、区域块状经济等传统优势 面临的挑战和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再造问题。 20、浙江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重点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空间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