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践行红船精神

如何践行红船精神

如何践行红船精神

篇一:思想汇报(红船精神)

学员思想汇报

分院:外语与贸易班级:报关102姓名:周旭栋作为红船旁嘉职院校的一份子,在党的90周年之际,应该去追忆红色足迹,并且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而且要认知,作为当代大学生,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坚持完成党的基本任务,认真学习党的知识,为做党的接班人打下优益基础。

所谓的“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对于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增强人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红船精神”,可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不渝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红船精神”是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只要我们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念,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发扬“红船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对于大学生们认识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信仰”问题,即如何对培养对象开展理论教育以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第二是“奋斗”问题,即如何为培养对象搭建实践性、成长性平台,来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前者是前提,后者是保证。在理论学习中,有效结合本土生植的“红船精神”,可以使我们在生动的史实中,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当代价值,深刻体认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生动实践。

(二)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锤炼结合起来,使青年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增强克服教条主义和辨别非马克思主义的能力。在青年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时,要有效利用南湖、红船等红色资源,进一步增强实践锻炼的直观性、生动

性,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魂”、筑牢大学生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之“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依托嘉兴南湖——党的诞生地红色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形成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此外作为当代大学生还应具有如下品格和素质: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系统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能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具有经受各种环境考验的坚强意志;

4、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在“红船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不断强化前列意识,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到精神状态上,贯彻到衡量标准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汇报人:周旭栋

日期:20XX年11月5日

篇二:“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创新

【摘要】“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创新。鉴于当前大学生比较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借助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创新学习“红船精神”系列活动和践行“红船精神”系列活动,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专家称有的博士生毕业后都不会找课题,实在是高等教育的悲哀。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正处在战略发展机遇期,创新创业已上升为政府行为,高校也把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推动。当前嘉兴正在开展学习“红船精神”建设党建高地活动,嘉兴学院作为红船旁的大学,学习“红

船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认为借助学习“红船精神”的东风,在大学生中大兴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学习样板。

“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创新。20XX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撰文阐述“红船精神”内涵,提出“红船精神”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红船精神”内涵有三个方面“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中国自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有无数次的农民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才是开天辟地的,更重要的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是寻求中国出路的伟大创新。奋斗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以及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都贯穿着创新的理念和行动,因此,创新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就是要学习践行创新精神。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决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有可靠的依据的。依据一有工人阶级的条件。“五四”前后中国产业工人已超过200万,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走上街头,实行罢市、罢工、罢课,声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表明中国工人已成为自为阶级,工人阶级呼唤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二有“五四”运动培养的干部条件。经过“五四”冼礼,一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厂、农村,宣传发动工人、农民,成长为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领袖,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依据三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组织条件。在建党前夕,中国先进分子在上海、北京、长沙、济南、东京等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南陈北李”相约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依据四有《新青年》等舆论宣传条件。为了宣传发动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进步刊物如《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依据五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依据六有共产国际支持指导的条件。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给予中国很大的帮助,派马林、尼科尔斯基来中国具体指导建立中国共产党。等等。因此,大学生学习践行“红船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千万注意一定要“落地生根”,要有依据。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接“地气”,有根据呢?依据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围绕创新型人才来设计和培养。依据二要有领导推动。大政方针既定,干部是决定条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领导重视才能最终落实。依据三要有团队合作。教师团队合力培养和学生团队合作学习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依据四是要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氛围是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创新精神多半要靠高校创新文化熏陶熏出来的,有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