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

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

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

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

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

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

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

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

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1、国际分工: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

他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当代国际分工的新发展(特征):

(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3)“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4)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变化。(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

限的国际分工。)

3、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从静态上来看,贸易的利益是指通过国家之间的相互

交换,参与

国消费者可以得到的商品数量要大于在封闭状态中有自己来生产得到的数量。这是在资

源总量未增加,技术未进步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所取得的利益即为

静态利益。

相对价格:指直接用一种商品来表示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是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4、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1)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3)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4)加速资金积累

(5)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6)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1、古典国际贸易分工理论阶段:

(1)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要通过对外贸易来积累金银货币财富,就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2)绝对成本理论: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2.1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 理论):

(1)生产劳动率相同条件下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1各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这是产生国家贸易最重要的基础。 ○

2各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 商品生产的成本比

率不同 商品价格差异

生产要素禀赋:指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拥有状况。

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等同于生产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其价格就会便宜。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3)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

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

长期来看,有“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

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价格均等化定理: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

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

(5)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要素非同质论、贸易壁

垒说、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

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1)技术要素说

其他国家需求时滞越短,模仿时滞越长,则创新国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比较

利益越大

(2)人力资本说

(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4)信息要素说

模仿时滞 掌握时滞 反应时滞

型型型

3、新贸易理论阶段

(1)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间贸易(部门间贸易):一国出口和进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产的商品。

产品流动是单向的,即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

产业内贸易(部门内贸易):两国以上在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

1)产业内贸易的特点:○1产品流动具有双向性。○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

2)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1偏好相似论:

基本论点: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一个国家代表性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

结论:两个国家收入水平越相似,消费者的偏好就越相似,因而产业内贸易范围越大。

○2市场结构论:

垂直差别:产品的根本特性在其程度上的差别,也就是同种产品在档次

(质量等级)上的差别。

水平差别:具有完全相同的根本特性并属于同一档次的同类产品,又会有一系列不同的规格、款式。

基本论点: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性原因。

3)产业内贸易的根本观点:造成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及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

合。各个国家的公司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产业内贸易的格局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依赖于各国由于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而造成的相对优势。

注: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产业间贸易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意味着国际贸易中国家优势向公司特定优势的转移。产业内贸易以产品为界限。

(2)公司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注: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但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商品。

1)公司内贸易的原因:

直接动机:公司试图绕过成本高的外部市场而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

2)公司内贸易的利益:

○1获得协调业务活动的利益

○2通过差别性定价的策略掌握市场力量,是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

○3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4内部化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消除知识资产在市场转移中的不确定性

○5内部贸易的定价可以产生很大的利益

第四章世界市场

1、补偿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即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

2、加工贸易: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方式:○1来料加工:一国企业按照外商的要求,将其所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成成品后交给外商,收取加工费用。

○2进料加工:国内企业进口原辅材料进行加工后,把成品销往国际市场。又称以进养出。

○3来件装配: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与原件,由乙国厂商装配再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

3、租赁贸易: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购销方式。这是指

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要付与出租人一定数量租金。

4、一价定律: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

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

第五章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

例。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物物交换表示,即用实物形态来表示的贸易条件。还有一种是用价格来表示的贸易条件,即一国的所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的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贸易条件指数: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

商品。T=(Px/Pm)×100,T>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

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

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S=(Px/Pm)×Zx,

S>100,则贸易条件改善。

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

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D =(Px/Pm)(Zx/Zm)×100,D>100,则

贸易条件改善。

(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I=(Px/Pm)Qx。

注:贸易条件的实质是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

只有在贸易结构不变时,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才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并不能表示贸易条件是否合理。

贸易条件恶化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的减少,还要看劳动(要素)生产

率。

2、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2相互需求强度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国际需求方程式”即按照两国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实际贸易条件是使总进口和总出口达于均衡状态时的贸易条件。

○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

相互需求原理: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内,实际的贸易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

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的那种贸易条件。

3、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

提供曲线之所以会弯曲是因为出口国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进口国的边际效用递减。

由提供曲线知,贸易条件均衡的两个基本条件:各国的贸易收支平衡;各国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需求平衡。

4、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

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2)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如果劳动力增加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绝对量就会增加,资本密集型产

品的绝对量就会减少。○

1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这个国家的相对优势产品即出口产品,那么,随着劳动力的增加,该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都会增加。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增加出口而引起价格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增加进口而引起价格上涨,那就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2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是这个国家的进口竞争产品,那么随着劳动力的增加,进口竞争产品即进口替代产品的绝对量就会增加,从而减少进

口;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就会减少,从而缩减了出口量。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减少进口而引起价格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因该国减少出口而引起价格上涨,那就会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总结: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增长是出现在进口竞争行业还是出口行业。假定生产要素增长能影响商品的世界价格,那么,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而扩大出口的增长会使这个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3)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传统出口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

市场价格趋

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贸易利益反而减少。

5、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X A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X ,进口Y )

O X B 国的提供曲线(出口Y ,进口X ) O C X

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

(1)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的生产

要素的边

际生产率以同比例增长。

(2)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

生产率比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的快。能提高

劳动密

集型产品的产量。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

生产率比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的快。能提高

资本密

集型产品的产量。

总结:节约了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

技术进步,有助于该国贸易量的增加,但在其他

情况不变时,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反之,

节约了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则会增加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

产量,从而减少了贸易量。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就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1、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1)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

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

点。

2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贸易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

1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保护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工业,且要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李斯特强调受到保护的应当是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受保护对象通过一段时期之后能够成长起来。

2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从国内工业起步开始逐步提高关税,并且应当随着国内或从国外吸引来的资本、技术才能和企业精神的增长而提高。在从禁止政策变到温和的保护制度阶段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恰恰相反,应当由高税率逐渐降低而过渡到低税率。

Y 资 本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3)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

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2、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

穆勒标准: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巴斯塔布尔准则:○1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2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肯普补充的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图解见书P185)小岛清的选择标准:○1所保护的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对潜在资源的利用;○2对幼稚产业的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3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3、战略性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

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现条件(理论基础):

○1规模经济。贸易的基础不再主要是资源禀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规

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

○2外部经济。重视通过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的主导产业,从而

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这也许比贸易本身的效益要重要

得多。

○3不完全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企业垄

断和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竞争不完全。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种类:

○1战略性进口关税:针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和不完全竞争特性的产业,

本国厂商无意或无力进入时,若需求价格弹性高则税率可以高些,否

则只能低点。

○2战略性出口补贴:针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

(3)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1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2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3政

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1、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1)关税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间接税

(2)关税的目的:增加财政收入(为财政关税);保护本国生产(为保护关税)。

(3)关税的种类:

○1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关税。

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

协定的

正常进口税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

地区所进口的

商品。

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低,正常进口税通常指最惠国税。

关税壁垒:指进口税对商品输入的阻碍。

○2出口税:是出口国的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3过境税: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

○4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是限

制进口的临时措施。

反补贴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的外国商品

在进口时所

进口附加税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这是一种抵消性关

税,而非惩罚性关税,其税额不得超过补贴

数额。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

进口附加税。这也是一种抵消性关税,而非

惩罚性关税,其税额不得超过补贴数额。

注:不得对同一种商品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倾销:是一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正常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

成本的价格,

向国外抛售商品,从而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5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

进口商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就叫差价税。

○6特惠关税:指某一国家或者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注:这种关税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

○7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

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自制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

惠制度。

a.普惠制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b.发达国家提供普惠制是的限制条件: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对受惠商品的限制;对享受优惠程度的限制;原产地规则;直接运输规则;毕业制度。(4)关税的征收方法:

○1从量税: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容量和面积等单位征收的关税。

2从价税:按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3混合税:又称复合税,即对同一种商品同时采用从量、从价两种标准征收关税。

4选择税:指对同一物品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

(5)进口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1消费效应:减少的国内消费Q 4Q 5,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 ○

2生产效应:扩大的国内生产Q 1Q 2,生产者剩余增加a ○

3贸易效应:减少的进口Q 1Q 2+Q 4Q 5 ○

4财政收入效应:财政收入增加c ○

5收入再分配效应: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转移 贸易保护的代价(经济的净损失):b+d

2、有效保护率: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

分比。有效保护率g =(V ’-V)/V ,其中V':征收关税后最终产品的增加

值,V :征收关税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

注: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

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保护率;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等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

的有效保护率等于名义保护率;

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小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最终产品

的有效保护率小于名义保护率。

3、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

(1)直接非关税壁垒: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

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

1)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加以直接的限制。

1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2关税配额:即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

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

注:两者区别:前者超过配额则不得进口,而后者仍可进口。 价格

数量 Q 1 Q 2 Q 3 Q 4 Q

5

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a.关税知识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是完全替代了市场机制;

b.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进口配额是由政府确定的,对进口数量的限制也是明确的,因而对生产者提供

的保护也是确定的。

c.进口关税在发挥保护作用时,由于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限制了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垄断权力,生产者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因

为只要价格超过了国际价格和关税之和,消费者就会无限制地购买进口商

品。实行进口配额时,由于与国内竞争的进口商品不可能超过配额,因而国

内生产者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为获取最大利润应该增产的目标。

d.关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进行的,因为关税并没有排除价格机制的作用。配额涉及到进口许可证的分配。

总结:如果从保护效果的角度看,进口配额比进口关税更好;如果从生产效率、消费者主权和社会经济影响来看,进口配额则比等效关

税更为有害:其一,进口配额只考虑保护生产者利益,一般由

政府主管机构硬性规定,很难考虑消费者需要,使消费者遭受更

大的福利损失。其二,进口配额取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失去了

对进口竞争产业的刺激力量,使生产效率降低,并易引起腐败。 2)“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

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3)直接生产补贴

4)汇率政策

(2)间接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井口许可证制等。

4、出口补贴:是由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的直接或间接资

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出口补贴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

(1)作为商品出口国所提供的补贴:

其中:封闭条件下产品价格为OA,自由贸易条件下世界价格为OB,因而,此时该国为出口国。该国政府为该商品提供BF的出口补贴后,商品

价格升至OF。

此时:

○1本国因受到补贴而扩大的国内

生产

为Q

3Q

4

,生产者剩余增加

a+b+c

○2出口因补贴而扩大,增加了

Q 1Q

2

+Q

3

Q

4

○3政府补贴了b+c+d

○4本国消费者由于价格上涨而减

少了

消费,消费者剩余减少a+b 社会净损失:b+d 价格

F

数量Q

1

Q

2

Q

3

Q

4

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

(2)作为商品进口国所提供的补贴:

其中:封闭条件下产品价格为OA,自

由贸易条件下世界价格为OG,因

而,此时该国为进口国。该国政府为该商品提供GF的补贴后,商

品价格升至OF,贸易格局逆转,该国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其

中,AG可视为进口替代补贴,AF视为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总额为

AF*OQ

4

注:出口补贴恶化出口国的贸易条件。

为什么要采取出口补贴政策以扩大出口(即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1考虑动态贸易利益(贸易条件要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考虑)

○2考虑本国战略产业的扶植培育,争取动态比较优势

○3考虑本国经济发展和动态的结构平衡

○4可能迫于某些利益集团的压力,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种

种考虑

5、出口信贷:一个国家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的一种手

段。

出口信贷的种类:

卖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这种贷

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买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

就是所谓约束性贷款。

注:出口信贷也是一种出口补贴。

6、商品倾销:

(1)持续性倾销:即企业一贯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国外倾销商品;(2)掠夺性倾销:即为了侵占和垄断特定国家市场,企业暂时以大大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甚至大大低于商品成本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以便把外

国生产者逐出市场。等到竞争胜利,对手被挤垮,占领市场后,就反过

来重新提高价格,并在国外获得新的垄断力量;

(3)零星的倾销:即企业偶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销售商品,以便在不降低国内价格的情况下,抛售意外和暂时的过剩商

品。

7、外汇倾销:即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同时,这种手段也能起到

限制进口的作用。

原因:本币对外币贬值,出口商品用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商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扩大出口。此外,一国货币对外贬值,还会使外国商品处于相反的情况,使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从而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口。

第八章从GATT到WTO

1、最惠国待遇原则: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贸易优惠、特权或豁免必须立即、

无条件地给予任何其他成员。也就是说,各成员之间只要进出口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是相同的,应该享受相同的待遇。

2、国民待遇原则: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

本国境内经济上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1、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

(1)负债率: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GNP之比。一般≤20%,高于30%有债务困难。

(2)偿债率:即一国一定时期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外汇经常收入之比。≤25%,否则有债务困难。

(3)债务率:即一国一定时期负债余额与同期外汇经常收入之比。≤100% 2、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2)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包括地理格局和商品结构;

(3)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

(4)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3、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

国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1)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

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为防止集团外国家的商品通过贸易壁垒较低

的成员国进入自由贸易区,通常在成员国之间的边境上仍保留海关。(2)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

其他贸易限制措施。这时,成员国之间不再设有海关等机构。

(3)共同市场:在共同市场内部,不仅实行关税同盟的各项政策,即实行成员国内部的自由贸易和统一对外关税政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

(4)经济联盟:结成经济联盟的各成员国除了实行商品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外,还包括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社

会政策(如社会福利政策)的协调一致。

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基于关税同盟理论):

(1)贸易创造:当关税同盟中某成员国的一些产品被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品所替代时,便发生了贸易创造。

(2)贸易转移:如果一国因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先的贸易关系由区外转向区内,甚至由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价格低廉的商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

国购买高价商品,便发生了贸易转移。

总结:从高成本购买转向低成本购买为贸易创造;

从低成本购买转向高成本购买为贸易转移。

注:无论是贸易转移还是贸易创造,对一体化集团成员都有利。但对成员外国家影响不同。

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外贸依存度:指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其国内(民)生产总值(少数情况

下用国民收

入)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者说国际贸易对经济

增长的。贸易依赖度=贸易额(进口额M+出口额X)÷GNP

出口依存度=出口额(X)÷GNP

进口依存度=进口额(M)÷GNP

2、贸易发展战略的三种类型:

(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这种贸易战略强调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

口制成品。它是在一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本国工业制成品在

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条件下被迫实行的。

(2)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进口的贸易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

○1扶植、培育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2进口替代是一国工业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3有利于促进培养本国的管理技术人员,带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获得工业化带来的动态利益;

○4可能促使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以绕过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壁垒。

(3)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贸易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的优点:

○1由于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刺激了整个工业经济效率的提高

○2出口导向型经济由于开放度高,参加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有激烈竞争,风险大,但信息灵通,反馈快,容易抓住发展机遇○3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能克服发展中国家市场狭小的限制,获得规模经

济效益

○4在第一阶段,出口替代部门较多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因此能够吸收较多的劳动力,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

业压力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程序“做什么?”,然后再确定程序“如何做?”请问“如何做?”是属于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哪一个步骤?() A、分析问题 B、设计算法 C、编写程序 D、调试程序 2、在调试程序过程中,下列哪一种错误是计算机检查不出来的?() A、编译错误 B、执行错误 C、逻辑错误 D、任何错误计算机都能检查出来 3、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算法至少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B、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确切地定义 C、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D、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 4、流程图中表示判断的是()。 A、矩形框B、菱形框C、圆形框D、椭圆形框 5、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用三种基本结构组成,下列不属于基本结构的是()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层次结构 D、循环结构 6、能够被计算机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伪代码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汇编语言 7、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08A B、2380836E C、88.12345 D、1.2345E6 8、求Mid(“ABCDEFG”,3,2)的结果是() A、“ABC” B、“CD” C、“ABCDEF” D、“BCD” 9、表达式 A+B+C=3 OR NOT C<0 OR D>0 当A=3,B=4,C=-5,D=6时的运算结果是() A、0 B、1 C、TRUE D、FALSE 10、在循环语句 For x=1 to 100 step 2 …… Next x 中,x能达到的最大值是() A、100 B、99 C、98 D、97 1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VB的对象的是() A、窗体的背景颜色 B、命令按钮 C、文本框 D、标签 12、在调试程序的时候,经常要设置断点,设置断点的快捷键是()

国际贸易学 期末复习整理

国际贸易学复习整理 考试时间:01-03 上午8:30 考试地点:26-205 考试题型: 一、填空(1*7,共7分) 二、名词解释(3*7,共21分) 三、选择题(1*5单选+2*6多选,共17分) 四、简答题(共36分) 五、论述题(共10分) 六、图示题(共9分) 第一章主要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概念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别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反映该国(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 2、联系 本质一样,出发点不一样; 总体与局部关系,其实质内容一致; 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一个国家角度来看—对外贸易。 3、国际贸易真正确立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1、共同点 ①都属流通范畴,都通过交换来实现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满足消费需求; ②在生产与交换关系上,都是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的反作用,即贸易规模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的生产起着促进的反作用。 2、区别 ①国内贸易基础是国内的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②贸易的环境不同 各国货币制度差异 各国经济政策差异 各国法律差异 ③贸易风险不同 信用风险,双方的资信状况不同 商业风险

汇率风险 三、对外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政府不干预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施加干预,使用各种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和生产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简言之,奖出限入政策。 3、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政策,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方向。 美国是奉行管理贸易最为突出的国家,是管理贸易的一个典型范式。 4、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指一国通过建立技术标准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标准,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 5、社会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源是国际劳工标准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四、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1、金融保护主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使全球金融业开放步伐放缓。 2、投资民族主义,限制外资的流入以保护国内企业。 3、歧视移民,限制国际劳动力流动,保护本国公民就业。 五、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值:指以货币来表示一定时期内各国对外贸易总值,反映出某一时期一国贸易总金额,为避免重复,只统计各国的出口贸易值之和,一般用美元表示。 2、国际贸易量:指以报告期国际贸易值除以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国际贸易量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量=报告期的国际贸易值/以固定年份为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系数) 1、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经济学意义:反映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七、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的比率。 2、实质:从价格关系上反映一国在对外商品交换上的数量关系,即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八、贸易差额、顺差、逆差 1、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出口值大于进口值,收入大于支出。 贸易逆差:出口值小于进口值,支出大于收入。 2、如何评价贸易差额?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最新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1.植物、动物都有应激性和反射吗? 2.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3.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吗? 4.真核生物细胞中一定有细胞核、线粒体吗? 5.原核细胞中无任何细胞器吗? 6.真核细胞不能完成无相应细胞器的功能,但原核细胞则不一样。例:蓝藻无线粒体、叶绿体,为何还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7.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何种结构? 8.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形成赤道板吗?HD

9."病毒、硝化细菌的细胞分裂方式为哪种?"的提法对吗? 10.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在间期吗? 11.高分子化合物与高级磷酸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13.人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还是消化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哪里? 14.干种子、冬眠的动物是否进行代谢? 15.暗反应、细胞呼吸在光下是否进行? 16.植物的同化作用就是光合作用,异化作用等同于细胞呼吸吗? 17.渗透作用概念中的"浓度"如何理解?动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吗? 18.结构蛋白质就是储存形式的蛋白质吗?脱氨基作用直接产生

尿素吗? 19.什么叫化能合成作用? 20.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21.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生长素过程是否需光?单侧光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的何结构? 22.兴奋能由细胞体传向轴突吗? 2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后天性行为有哪些? 24.一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只有一种吗? 25.利用克隆、试管婴儿技术来繁殖后代属于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 26.胚的发育、幼苗的形式(即,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所需的有机营养来自何处? 27.由马铃薯的"芽眼"长成苗的过程属于出芽生殖吗?以水稻、小

国际贸易学期末习题

一.单选题(共53题) 1下列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际贸易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技术贸易壁垒?( )产品种类壁垒 3下列不属于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是( ) A、不利于贸易各国改进生产技术 4为什么发达国家愿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单方面的减免关税待遇。( ) A、因为发达国家在关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是在扶植本国的制造业。 5下列哪项属于GATT与WTO共同具有的特点( )。关税减让 6在大卫李嘉图的模型中,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由( )来决定。绝对优势 7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8中国参加大湄公河经济合作属于( )次区域经济合作 9考虑大国对某一进口产品征收关税t,那么当关税t很低时,贸易条件利得与无谓损失的大小应为( )。贸易利得>无谓损失 10( )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独立对本国某些商品的出口进行审批和颁发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管制。 单边出口管制 11母国生产电视机和手工玩具,现有劳动力从外国流向母国。则在长期移民效应中,母国工资、租金、及两种产品产量将会( )。 D、工资不变、租金不变、电视机产量减少、手工玩具的产量增加 12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和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可以判断( )。 D、丰裕要素从贸易中受益、稀缺要素从贸易中受损 13( )是指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 负面清单 14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C、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15关于调拨价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定价 16中心-外围论的提出者是( )普莱维什 17下面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自由贸易区一般设在关境以外。 18美、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三足鼎立,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中韩自贸区 19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B、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20对于各种类型的贸易,不需要将该贸易的贸易额计入该国总贸易额的是( ) A、过境贸易 21( )指国家通过法令或其他手段和途径,规定本国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A、歧视性政府采购 22下列有关转口贸易的说法错误的是( )对第三国来讲属于转口贸易,也称过境贸易。 23从垄断竞争模型中的有贸易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该产业中的厂商数量会如何变化( )。有部分厂商退出 24( )是指由出口方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和银行签订。卖方信贷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B )。 A 、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下列哪个选项( )

B、流程图 C、高级语言 D、VB 程序设计语言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2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20”

国际贸易学计算题

第一章计算题 假定1980年世界贸易值为3500亿美元,1990年世界出口值增至21524亿美元,但期间世界出口物价发生了变化。与1980年相比较,1990年的出口物价是1980年的195%。问1990年与1980年相比,国际贸易量增减多少? 90年的国际贸易量:21524/195% = 11038亿美元 90年的国际贸易量比80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了: 11038亿美元/3500亿美元= 3.15 3.15 – 1 = 2.15 第二章计算题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因为16大于10,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因为1/5大于1/8,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第十章 A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商品X,每单位10美元。该商品在A国国内的需求曲线是D=400-10P,供应曲线是S=50+5P。 (1)试计算自由贸易时A国进口X商品数量。 (2)如果A国对进口X商品征收50%的进口关税,A国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 (3)如果A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对外关税不变,B国以每单位12美元的价格向A国出口X商品,A国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立效应怎样? 1)进口量为200单位。(2)A国国内价格为15美元;进口量为125单位。

(3)A国的国内价格为12美元;A国的进口量为170单位;贸易创造效应为45单位;贸易转移效应为125单位。 第二章计算题 已知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五种商品,每个国家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由下表反映: (1)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五倍,本国与外国将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会是什么? (2)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的三倍,本国与外国将又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又是什么? (1)本国在香蕉、苹果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柠檬、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2)本国在香蕉、苹果与柠檬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第六章 设某国小汽车的进口价格为2万美元,关税税率为30%,其零部件成本结构与关税如下: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 (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以上内容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几乎为高考必考点,有关生态系统的考点也频繁出现,但它们的难度并不高,解题所需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相关题目要努力拿到满分。 4.选修 4:生物技术实践 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如下: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汇总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 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条件判断”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A 2.以下为求0到1000以内所有奇数和的算法,从中选出描述正确的算法 A. ①s=0;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B. ①s=0;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C. ①s=1;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D. ①s=1;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答案:A 3.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 123456 B. 1234.56 C. 12345A D. A12345 答案:A 4.在VB语言中可以作为变量名的是 A. Print B. ab=cd C. 123abc D. abc_123 答案:D 5.设置TextBox的字体时,应改变TextBox的 A. Text属性 B. Font属性 C. ForeColor属性 D. Name属性 答案:B 7.代数式a ac b 24 2 对应的VB表达式是 A. sqr(b*b-4*a*c)/2*a B. sqr(b*b-4*a*c)/2/a C. sqr(b*b-4*a*c)/(2/a) D. sqr(b*b-4*a*c)/2a

答案:B 8.在VB语言中,下列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 I=I+1 B. I+1=I C. I*3=I D. 2I=I+1 答案:A 9.下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不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A. C++ B. Visual Basic C.机器语言 D. Java 答案:C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010*******汇编语言高级语言10.在VB语言中,下列逻辑表达式的值为"假"的是 A. #1/11/2009# > #11/15/2008# B. #1/11/2009# < #11/15/2008# C. 5 > 3 and 6 < 9 D. 5 > 3 or 6 > 9 答案:B 1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开始/结束”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B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括号内。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成本理论 B.比较成本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2.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3.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4.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5.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D )国境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小于 6.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B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永久性倾销 7.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B )贸易。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间接贸易 8.专门贸易是指以( A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 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 9.日本对价格6000元以下的手表,每只按其价格征税15%,这种征税方式属于:( A )A、从价税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10.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的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以上三项都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补偿贸易 2.自由边境区 3.“自动”出口配额制 P55 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限制本国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数量的出口国配配额制。 4.包销 P10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卖方信贷(Supplier’s Credit)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其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 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即买方)或进口国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加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2.简述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P83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1.1 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保护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原则,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合理保障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全体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以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发世界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并根据成员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措施。

最新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 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 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 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 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 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 (3)生物的进化 3.必修 3:稳态与环境 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汇编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2019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逼近,你准备好了吗?对于每门课程你能否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呢?现在就来看一看对于生物学科,北京四中网校教学部宋老师给学生们哪些指导,以使各位同学学习高效有序、有的放矢地做好最后冲刺复习。 一、要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我们要对自己生物学科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否则冲刺复习时会有老虎吃天,无法下手的感觉,而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必要梳理一下我们高中生物都学了些什么,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按教材顺序一起来梳理一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1:分子与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子 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 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 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 2.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