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工程力学导论论文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工程力学导论论文

工程力学导论论文

【导语】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的重要

依据。以下关于工程力学导论论文,希望您驻足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部分,是

建筑、机械、汽车、航空、材料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提出以启发

式教学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启发式;教学

1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觉得力学概念、规律较为抽象,理论应用繁杂,感觉困惑与乏味,从而产生排斥感。还有些学生愿意认真学习,但常觉得工程力学的理论难以理解透彻,做题时常常不知如

何下手,不理解的知识一但累积,便容易丧失了自信,逐渐产生

厌学情绪。在目前工程力学授课内容不变,但课时缩减的趋势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

力学思维,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与学

生沟通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思考,产

生疑问,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注重学生的课堂情绪,会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最忌讳刻板,崇尚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因此,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局限于单一的模式,还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来讲授工程力学。

3.建立力学模型引发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简化工程实际建立力学模型,是工程力学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是重要的一步。学生能把力学和生活中看到的、接触到的结构和物体联系起来,工程力学就不再是抽象,而模糊的概念。身边的力学让学生更有兴趣去了解和分析。一般的教材只是在绪论提及力学模型的建立并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可以先讲力学模型的建立,再讲理论分析,虽然占用些许时间,往往起的效果相当好,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静力学部分,讲集中力和分布力时,集中力可以看桥面上站着一个人,人对桥的作用力。如果桥面上覆盖着一层雪,那么雪对桥而言就是分布力。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概念,通过这样描述就变得具体而轻松,同时学生对分布力的单位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

运动学部分,如果是汽车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可以选择缸体、活塞环、曲柄、飞轮组成的机构为研究,简化成力学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制作动画视频,把机构运动情况展示出来。学生不仅对力学模型的来源清晰,而且对该机构如何运动产生很浓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穿插建立力学模型的

内容,如讲解材料的特性时,教材上通常把材料力学实验中的铸

铁和低碳钢作为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代表,但这两种材料学生

在生活中接触较少,说起来比较抽象。作为补充,可以告诉学生

玻璃可以看成脆性材料,橡皮可以看成塑性材料,再描述两种材

料的特点就很容易理解。

4 培养工程力学的思维方式

多数教材以介绍原理和概念为主,如何把这些知识点转

化为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将来在遇到工程问题时能有自己的解题

思路和方法,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力学思维。下面介绍工程力学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

1)等效性原则,抓住问题本质,用等效原则简化复杂问题。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线平移定理应用了作用等效原则。

动能定理遵循了过程等效原则,静力学的平衡方程可以采用一矩式、二矩式或三矩式,遵循了表述等效的原则。等效原则终贯穿

于工程力学。

2)近似计算,在工程力学应用相当广泛。在计算桁架节

点位移时,通常可以按结构原有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计算约束反力

和内力,并采用切线法代替圆弧法近似地确定节点位移。通过这

样的两次近似方法,结果不仅能满足工程的精度要求,分析和计

算过程也大为简化。计算挤压应力时,当构件挤压时接触面是半

圆柱型表面时,压应力非均匀分布,近似地采用其对应的直径平

面作为挤压面,挤压应力在计算挤压面上均匀分布。这些近似计

算在工程力学中很常见,其简便和快速计算不仅满足工程实际需

要也符合工程中考虑主要因素的要求。

3)逆向思维,突破常规思路,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工程力学中的达朗贝尔原理把动力学的问题用静力学方法

来解决。虚位移原理则是用动力学的方法解决静力学问题。学生

通过学习能不断地活跃思维,开拓思路。

4)形象思维,这是工程力学求内力时常常出现的思维方式。比如求桁架内力采用的截面法就是假想截断桁架,将桁架一

分为二,要保持原有的状态,截断处用杆件内力来替代。

工程力学思维并不局限与上述几种,同一问题,可以有

多种解决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

5教学方法

工程力学课时较少,但内容还是比较多。采用一定的方

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于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非

常必要。

形象记忆法

归纳法

用于记忆解题方法和判断内力的符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用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将杆件假想地切开,取切开后任一杆段

为研究对象,用平衡条件由外力确定内力,可以归纳成一切二取

三平衡;又如,弯矩计算,通过平衡方程求解弯矩,可以归纳得到

当外力向上时引起正弯矩,反之为负弯矩。这些归纳结果可以帮

助学生加强记忆。

3.比较法(对比法)

教学中适当应用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6结语

工程力学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无定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疑问和思路反过来也能启发教师。以上是工程力学教学中

的一点体会,以供探讨。

参考文献

[1] 范钦珊. 工程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刘鸿文.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赵关康,张国民.工程力学简明教程.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6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工程力学专题论文

工程力学专题论文 工程力学对于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工程力学专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材料力学是研究固体在不同形式外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特征及力学性质的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延伸,又是后续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工科院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力学教学在过去几十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工程人才,但是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对材料力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性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科学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过程[1]。与传统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相比较,研究性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锻炼协作意识。具体对于材料力学课程而言,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体系的编排、案例教学的开展、考核方式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和实施。 一、改革措施 研究性教学首先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编排,增加案例研讨课,也需要对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从而在保证公平和区分度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程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编排。研究性教学方法则是立足于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教师的想法,所以针对材料力学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需 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编排。具体措施如下: (1)在绪论之后,加一部分内容,即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应该让学生领悟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是双线程的,即按照变形的方式可以分为拉压,剪切,挤压,扭转以及弯曲, 而按照研究内容,每种变形则要研究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 变形以及应变能。学生了解了材料力学的课程体系以后,引导学 生建立类似图一的表格,在弯曲章节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将每一 个格子里相应的公式自己整理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正式学习 之前对可能总体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通过填表完善自己的材料力学知识体系。同时,又可以压缩 课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案例研讨课。弯曲之后还有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以及压杆稳定等内容,这些课程体系无 需调整。 (2)将各章节的专题内容分离出来,单独成章,或者作为 案例留给讨论课。材料力学中的超静定问题、薄壁圆筒的扭转、 弹簧变形等专题问题,并不属于材料力学的主线,而是主线内容 的实际应用。而研究性教学倡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在实际情境中 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将这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主线中拿出来,单 独成章或者作为案例供讨。 (3)重新安排实验课课时。在48课时的材料力学教学中,实验课一般占8课时,一般是在对应章节讲授之后再进行实验, 有个别学校由于实验室相对紧张,有的班级更是等到学期末才能 排到实验课,这样的实验课安排使学生丧失了对未知实验结果的 期待,实验课变成了被动的完成任务,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根

理论与应用力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理论与应用力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题为理论与应用力学,旨在对力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以期推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并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严谨的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毕业论文的目的是系统、全面地研究理论与应用力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以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力学研究:深入探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分析理论力学在力学系统运动、力学相互作用以及力学波动等方面的应用。 2. 应用力学问题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力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如结构动力学、流体力学、机械振动等,明确力学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和突破口。 3. 力学应用方法研究:深入研究力学相关的数值计算和仿真方法,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为了完成以上研究目标,本毕业论文将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 文献综述:对理论与应用力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并总结相关的理论模型、数学方法、实验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 理论建模和分析:基于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验证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实例分析和数值仿真:选取典型的工程问题,如桥梁振动、风力发电机叶片流固耦合等,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方法,模拟和分析实际工程情况,提取出关键的应用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 4. 研究成果总结和归纳:整合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总结相关的结论和发现,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本毕业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 1. 对理论与应用力学领域现有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对于力学学科发展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2. 针对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为相关工程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3. 结合实例分析和数值仿真,对力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展示,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毕业论文的创新点在于: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工程力学导论论文

工程力学导论论文 【导语】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取得毕业和学位资格的重要 依据。以下关于工程力学导论论文,希望您驻足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部分,是 建筑、机械、汽车、航空、材料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提出以启发 式教学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力学;启发式;教学 1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觉得力学概念、规律较为抽象,理论应用繁杂,感觉困惑与乏味,从而产生排斥感。还有些学生愿意认真学习,但常觉得工程力学的理论难以理解透彻,做题时常常不知如 何下手,不理解的知识一但累积,便容易丧失了自信,逐渐产生 厌学情绪。在目前工程力学授课内容不变,但课时缩减的趋势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 力学思维,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与学 生沟通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思考,产 生疑问,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注重学生的课堂情绪,会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最忌讳刻板,崇尚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因此,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或局限于单一的模式,还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智慧来讲授工程力学。 3.建立力学模型引发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简化工程实际建立力学模型,是工程力学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是重要的一步。学生能把力学和生活中看到的、接触到的结构和物体联系起来,工程力学就不再是抽象,而模糊的概念。身边的力学让学生更有兴趣去了解和分析。一般的教材只是在绪论提及力学模型的建立并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可以先讲力学模型的建立,再讲理论分析,虽然占用些许时间,往往起的效果相当好,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静力学部分,讲集中力和分布力时,集中力可以看桥面上站着一个人,人对桥的作用力。如果桥面上覆盖着一层雪,那么雪对桥而言就是分布力。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概念,通过这样描述就变得具体而轻松,同时学生对分布力的单位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 运动学部分,如果是汽车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可以选择缸体、活塞环、曲柄、飞轮组成的机构为研究,简化成力学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制作动画视频,把机构运动情况展示出来。学生不仅对力学模型的来源清晰,而且对该机构如何运动产生很浓的兴趣。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仿生机翼设计相关问题探究

仿生机翼设计相关问题探究 在进行机翼结构有限元分析时,需要对实际的复杂机翼结构进行合理的模型简化,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仿生机翼设计相关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引言 对于飞机设计师而言,结构减重是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因为越轻的结构重量意味着更大的航程和更低的油耗,当然前提是必须保证飞机的适航性。 机翼承受自重和气动力,由蒙皮、翼梁、墙和翼肋通过接头传递给机身,翼梁主要承受弯矩、墙、翼肋主要承受扭矩。为了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就需要研究机翼的轻量化结构布局型式。仿生学为这一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仿生机翼的设计方法 众所周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无论鱼骨的形状,鸟羽毛的自然走向,还是树叶的叶脉分布,均是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 从图1可见,鱼骨的分布显示了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鱼骨架的

传力路径;图1也可见,树叶的叶脉走向显示了树叶在风雨吹淋中的传力路径。 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骨架”,设计之巧妙,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岑海堂等参考竹干的细观特征,模仿设计了仿竹翼身结合框,结构效能得到明显改善。侯宇等通过对鸟类飞行参数的统计分析,拟合出扑翼飞行的仿生学公式,设计并制作了仿生扑翼飞行器。 本文将利用鱼骨,叶脉和鸟羽毛所具有相似的形状与分布这一特点,开展基于仿生理论的机翼结构布局设计。 2仿生机翼的设计要求 从图1中,可见叶脉最主要结构特征是倾斜、交错、分叉,并且尺寸沿轴线逐渐减小。叶脉沿中肋交错分布,适应不同部位应力分布特点。文献[4]中指出中肋两侧的一阶叶脉,一般相对中肋倾斜30°~50°。本文设定翼肋倾斜45°,让翼肋不再仅仅维形和承受扭矩,而且还要承受一定弯矩。针对大展弦比机翼受载情况,本文提出以下设计要求:机翼展弦比A>6,本文定义A=8,其中弦长C=1000mm,半展长b=8000mm;翼载荷W/S=6000Pa;翼型自选。本文采用DF101翼型;材料自选。本文采用铝合金,其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密度2700kg/m3。【图1.略】 强度约束满足相应的强度指标,位移约束满足翼尖挠度变形

建筑力学论文2

永城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 永城职业学院 Yongcheng Vocational College 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 建筑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建技113班 学号: 201163302 姓名:沈玉珍 学校指导教师:宋进朝 工地指导师傅:李亚超 2013年6月

摘要 从遥远的古石器时代到而今日益发达的社会,力学总是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制造各种器物,如弓箭、房屋、舟楫以及乐器等,这些都是简单的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结构设计的规律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逐渐有了认识,并且积累了经验,这表现在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中,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安济桥、北京故宫等等。尽管在这些结构中隐含有力学的知识,但并没有形成一门学科。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人们逐渐从这些结构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成现代的力学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几乎被应用到了所有的领域。 建筑的发展和力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可靠的力学与结构分析就没有安全而又实用的优秀建筑。尤其是对于现代建筑的意义更为重要,每一座好的建筑在建造前都要通过很多次的实验验证与安全评估,否则将产生诸多不好的后果,损失难以估计。首先是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如何在实际情况下选取合适节省材料的结构方式完成工程很重要。尤其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从整体的静力分析到有线单元的桁架与混凝土结构再到外部环境因素,如风载荷、地震波、特殊场地的特殊设计要求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 力学是美丽的也是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他几乎应用到了所有角落。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一起发展的,再好的理论都需要可靠地实践来证明,同理好的理论和方法也尤为重要,如计算机的发展,模拟软件的开发,模块的受力及有限单元法的使用等极大地促进了力学分析和复杂问题的计算,所以他们实相符促进和影响的。总之,力学与建筑是分不开的,我们作为力学学习者,特别是对我这样对建筑土木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尤为重要,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当一个工程在我们手中像长城一样伫立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逐渐从建筑建构和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成现代的力学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几乎被应用到了所用领域。建筑的发展和力学是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可靠的力学与结构分析就没有安全而又实用的优秀建筑。尤其是对于现代建筑的意义更为重要,每一座好的建筑建造前都要通过很多次的实验验证。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安全适用的房屋是有一套过程的,通过对建筑模型的力学分析,如它的抗弯能力,弹性性能等。尤其在一些大型桥梁建筑中使用的钢筋结构和拉杆等,在长期的负荷作用下如何保持结构的受力均衡和稳定,在做工程建造前必须有着严密的计算分析及准备方案。例如,在建设青藏铁路时,为了保证铁路地基的长年冷冻状态,在铁路两旁的地基中插

工程力学小论文(整理)

HefeiUniversity 小论文 论文题目:工程力学论文 年级专业:11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二班 学号姓名:1103032042-袁映凯 老师姓名:田长安 工程力学基础学科小论文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地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地领域,分为六大研究方向: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继续读博、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公务员,或到国防单位工作,去外企等等.总地来说,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地地特点,有很大地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历史、研究方向、应用、学习心得 一、工程力学简介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地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 力学地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地应用来说, 工程力学包括: 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人类对力学地一些基本原理地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地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地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地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地. 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地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地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粱内应力分布地研究还是很不成熟地.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粱地强度及挠度地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地论文《在一物体地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地平衡及运动地一般方程式》,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地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地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地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地液体体积之间地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地运动方程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地力学运动地一个新学科.1929年,美国地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地重视.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地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地学科,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地硬岩性质地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地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工程地质学两门学科地融合而发展地.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地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地性质, 如粱地刚度与强度,柱地稳定性,变形与力地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地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地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地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地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地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物理学地进展,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地学科——理性力学.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地论文,1948 年,里夫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地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地新体系.随着结构工程技术地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地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地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地桥梁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地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地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地使用,新型材料地研究,新地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地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质点、质点系及刚体力学是理论力学地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

工程力学论文

工程力学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工程力学论文1 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它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关键词:工程力学环境科学综合应用 1 工程力学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理论 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未来战场上,无人平台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战力量,目前无人飞行器的机翼设计能够满足下列两个可目标之一:飞得快、拥有较长滞空时间,但是同时满足这两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本项目提出的可变翼骨架结构,是通过智能材料结构与铰链机械结构相结合,使飞机的机翼可以根据飞行条件的不同通过动作器对变形的控制来调整翼展、机翼面积和展弦比等参数。 可变翼结构可实现根据不同任务进行变速、变高度、变飞行参数的飞行,并且具有较长的滞空时间,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可变翼巡航导弹、舰船潜艇结构等军用武器结构中,为实现武器系统的安全化、智能化、自适应化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系统(尤其是无人机)的作战性能和安全性,减少了武器结构服役过程中的风险性和维护成本。该设计理念还可应用于民用设施上,如智能桥梁、智能球拍及医用上。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可变翼飞行器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基于形状记忆材料的智能航天航空、航海结构的应用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认可,一些元件已经完成原理性演示验证,预计在21世纪初首先在航海、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型号上的应用,如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预计在2010年左右在天基防御系统空间平台初步应用光纤智能蒙皮,美空军莱特实验室预计在2013年进行装有对敌方威胁进行监视的智能结构的飞行器样机实验,英国宇航公司(BAE)也将于未来几年完成装有光纤健康监测系统的全智能复合材料飞机的试飞,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也于2001年提出了“变形飞行器结构”(MAS)的计划,其目标是发展一种主动可变形机翼,能够根据任务性质来改变机翼形状。该项目已经完成原理性演示验证,预计在2006年左右完成比例尺寸飞机的试飞。而应用各种智能材料和结构的智能无人飞机和巡航导弹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的研究最早是在70年代末期,由美国率先开展起来的,随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使智能结构技术得到广泛承认。进入九十年代,它更是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军方和一些政府机构直接参与了研究和开发工作。1995年,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国家关键技术评审组将智能材料结构技术列入“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1997年,智能构被列为 “基础研究计划”的六项战略研究任务之一。美国各军种、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波音、麦道、TRW 和联合机身等大公司都分别制定了研究与发展计划,如弹道导弹防御局的“自适应结构计划”,陆军研究局的“智

工程力学小论文

工程力学小论文 第一篇:工程力学小论文 工程力学心得体会 大二学期,我们学习了工程力学这门学科,个人感觉这门学科有一定难度,有一些专业性。上学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学期任然要继续努力。下面我谈谈对这门学科的看法。 首先,力学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其发展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是非常密切的。与力学相关的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与力学相关的工程学科有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材料、环境、船舶与海洋等等。 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使得力学在其中多项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力学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力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力学相关的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化工等工程专业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还可以从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或生命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与研究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力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对口是非常宽的,社会对力学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多的。 随着力学学科的发展,在本世纪将产生一些新的学科结合点,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与资源、数字化信息等。经典力学与纳米科技一起孕育了微纳米力学将力学知识应用于生物领域产生了生物力学和仿生力学;这些都是近年来力学学科发展的亮点。可以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学科与环境和人居工程等专业的学科交叉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基于以上,可见工程力学这门学科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学好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以后工作中很可能用到相关知识。 下面说说我在工程力学具体学了什么。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静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刚体模型)的受力和平衡规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物体的受力分析(基础重点与难点)2力系的简化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当今社会,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工程项目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框架结构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一旦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出现疏漏,将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性能埋下隐患,并且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如何保证框架结构设计质量,成为了人们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工程实例,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对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工程实例 某工业厂房工程,采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平面为矩形,长度、宽度分别为96.6m和86.6m,厂房共计5层,建筑面积总计35125ma,总建筑高度为26.60m,1层高度为5.9m,2层-5层的高度均为5.lm,并且2层一5层的建筑中部设有天井,建筑平面为“回”字形,天井规格40mX50m.该厂房工程的柱网尺寸主要为lOmXlOm,由于厂房中需要设置纵横向走廊,因此该厂房工程还设

有3.3m短跨。本次厂房工程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完成之后,经过专家以及工作人员反复分析,方知原设计方案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下面本文在此以本次工业厂房工程为例,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2框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次工业厂房项目中,框架结构设计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该厂房属于高层建筑,因此结构设计工作需要面临周期比问题,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 Tt/T,簇0.9经过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分析,原结构设计方案难以满足上述要求,这样一来,厂房的性能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要合理调整结构设计方案,使之符合上述要求。 此外在本次厂房工程中,2层一5层的建筑中部均设有天井,这样一来,将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结构抗扭转能力下降,因此结构设计工作还必须要面临抗扭转问题。 专家和工作人员经过分析后发现,如果按照原结构设计方案来建设厂房,将会存在结构抗扭转能力不足的现象,致使建筑物

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6篇)

工程力学教学实践创新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共6篇) 第1篇: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1高校工程力学教学的特点分析 工程力学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涉及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等内容,其中材料力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构建稳定、构建刚度、构建强度等力学相关的计算机方法;而理论力学则是要求学生分析多个物体的运动机构,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出现的力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力学模式进行定性分析。通常工程力学具有理论性和通用性强、涉及面广、创新性与工程性强等特点,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成为理工科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1]。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科发展要求为依托,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合理创新,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力学的相关课题研究都与力学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以相关课题平台为依托,在大课题中适当提取小模块,将其作为综合课程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解决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例如:在课程设计中合理

设置工程计算模块,利用具体计算等方面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理论知识与有限元计算方法,提高工程计算能力。 其次,综合性课程实验。在工程力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课程实验与基础的课程实验,使学生学习先进的实验手段与基本的实验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在综合性课程实验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更好地解决问题,如在减速箱输出轴的振动测量实验和动态应力测定实验中,需要学生掌握平面光弹和动态电测的实验技巧,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原理进行设计,自己动手标定与实验,借助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等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最后,理论中渗透工程实践的教学。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许多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工程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等方式,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应该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或工程实例,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确掌握工程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力学分析CAE软件和大量的例题和工程图片等插入到课件中,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 3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表面工程技术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传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合理制定培养方案,更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兴趣,提高了该课程的授课效果。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内容摘要】材料表面工程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本文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所在学校办学特色、教师科研、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综合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表面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办学特色;教学与科研;实践教学 一、引言 材料表面工程是一门广博精深且极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技术,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传统表面技术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复合及创新,开发出大量的先进表面技术,在工业、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2]。《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学院各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解 与材料表面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阐述现代表面技术的形成、分类及内容,介绍一些典型表面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技术路线、工艺实施、分析检验和具体应用等内容。通过该课程 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应用表面技术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 能力。针对本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实用性强等特点,在 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培养其综合素质,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尝试 将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的科研工作、实践教学等与理论教 学相结合,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二、理论教学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船舶、海洋为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先后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 国舰船研究院、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是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材料表面工 程技术》课程涉及的相关表面处理技术,是船舶与海洋领域腐蚀 与防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 本课程的重要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结合学校特色, 加入相关内容。例如,在讲到表面凃敷技术之一的涂装时,对该 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讲解了船舶上常用的 纯酚醛树脂涂料的组成,制备,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 等优异性能及其施工等等。再比如讲到热喷涂技术时,以等离子 喷涂涂层在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液压活塞杆上的应用为例,讲述 如何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涂层材料及喷涂方法,如何根据涂层性能 要求制定合理的喷涂工艺,以及如何对所制备涂层进行后续处理 和耐蚀、耐磨性能测试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学校的船海特色相结

工程力学论文格式

工程力学论文格式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也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完成工程力学作业、调研和实验时,论文格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工 程力学论文格式的要点。 一、排版格式 工程力学论文的排版格式通常采用国际通用标准A4纸张,使 用1.5倍行距,常规页边距为2.54厘米。字体通常采用宋体或黑体,字号为小四或五号。 论文应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五个部分。封 面上需要注明论文的题目、作者的姓名、指导老师的姓名、学院 和专业、时间等基本信息。目录需要根据正文的章节和小节进行 规划编排,方便读者查找。 正文部分包括引言、研究内容、理论分析、实验结果、结论等 几个部分。在正文中需要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按照先后逻辑进 行排列,不要跳跃、重复。

参考文献部分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来源、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 附录部分可以放置一些未表明的图、表、图示,或者一些数据的原始记录、代码等信息。需要标注附录的编号,方便阅读。 二、文献引用格式 在工程力学论文中,文献的引用是非常重要的。引用时需要注意一些格式。一般情况下,引用文献应该采用类似于"[1]"或"(刘, 2002)"的格式进行标注。其中引号内的数字或作者加上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是与参考文献部分相同的。 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校和学院可能会要求不同的引文格式,所以在撰写工程力学论文时,需要仔细查看所在学校或期刊的规定。尽量使用规范的引文格式,表述的清晰明了。 三、图表制作

在工程力学论文中,图表非常常用,因为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数据、说明内容。在制作图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图表需要清晰、易于阅读,可以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进行制作,也可以通过Matlab、Excel等软件进行绘图。 2. 需要给出每个图表的标题,或者说图表的内容,以便读者快速了解图表的信息。 3. 需要标注每个图表的编号,方便进行引用。常用的格式是“图1”、“表2”等方式进行编号。 4. 图表应该与正文相互补充,通过数字、文字、公式等方式与正文进行联系。 四、参考文献格式 在工程力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中,需要对每个引用文章的必要信息加以注释,以便读者快速查找。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信息:

2015工程力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_毕业论文选题_

2015工程力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常用金属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白芷山隧道岩溶段施工力学性态与稳定性研究 重塑膨胀土结构性损伤力学特性研究 玻璃纤维加固高强混凝土柱偏压力学性能研究 岩石冻融力学实验及水热力耦合分析 hopkinson束杆实验方法及工程混凝土试样动态性能研究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低温沉积制造技术研究 用废饮料瓶片制备r-pet/pc型工程塑料的研究 薄壁钢管混凝土梁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云南新平咪白代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曹妃甸浅滩海洋工程地质特征及插桩深度研究 丝状纤维应用于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腐蚀对钢筋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物理力学特性的两相体模型研究 路堤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研究 粉煤灰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及贮灰坝(尾矿坝)的稳定和渗流分析工程区域岩体应力分析与研究 波纹钢板桥涵试验研究与力学分析 岩体力学行为多层结构模型研究 同种异体脱蛋白骨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实验研究 拓建公路新—老拼接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双频加载装置的研制及有限元仿真 公路隧道围岩物理参数的正反演分析 岩体三维裂隙拉伸断裂机理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路面结构裂缝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小湾坝肩槽开挖高边坡卸荷特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加固措施研究

察汗乌苏水电站泄洪洞渥奇面流场数值计算研究 新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基于ct数据儿童股骨逆向工程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的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滑坡滑带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基于离散变量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黄土状击实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大跨径拱桥微膨胀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无卤阻燃pbt工程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对结构断裂的力学分析 隧道近接桥涵结构物时施工力学行为与安全控制措施研究 高速铁路基床填料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分析 预应力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板桥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 粘贴纤维片材的钢筋混凝土梁力学行为分析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水渠中的应用 粗粒土力学特性三轴试验与模拟研究 安徽淮北平原新近沉积粉土工程性质研究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与数值仿真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及中夹层力学行为研究 盾构掘进机壳体选型及力学问题 淤泥发泡颗粒混合轻量土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基于概率配点法的岩石破坏行为不确定性分析 套管柱设计新方法及其软件编制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开设探讨论文

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开设探讨论文 1、力学课程在建筑工程分支研究方向的作用 建筑工程分支(土木类本科专业)专业除了开设通识课与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外,还开设建筑施工设计、结构设计原理、建筑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总是以力学类课程为基础的,主要涉及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流体力学等。如常见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脚手架,其强度和刚度问题都与各部件的可靠安全工作紧密相关。结构设计、工程地质等专业课也都涉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这些正是工程力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2、力学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分支开设探讨 在考虑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分支研究方向的力学类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专业特征,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安全学科与土建学科的关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思路,切实做好安全工程与土建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交叉糅合工作,该研究者深入企业和相关高校开展了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人才需求和该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随着安全事业的发展,建筑行业急需安全工程的专业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 (1)由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紧缺,建筑企业中安全员岗位目前往往不是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担任,可能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取得安全行业资格证书后担任。这些安全员安全专业技能缺失,对建筑施工等工程的安全评估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2)从事建筑安全工作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虽是安全工 程专业毕业,但缺乏土建类相关专业知识。比如施工和结构设计方面知识的缺乏,对工地现场危险源的判断与工程安全评估处理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该类学生在从事该方面工作时必须 补充施工和结构设计专业知识,但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开设无论从学时还是深度上都少于土建类本科专业,导致在进行施工和结构方面知识补充时出现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一般不开设结构力学,而结构力学是土建类专业必开课程之一,这也是结构类专业知识在补充学习时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理论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因此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开设力学课程存在一定困难。综上 所述,该研究者认为在安全工程建筑工程分支人才培养方案中,力 学课程的开设应注意针对性,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具体而言, 该方向力学可开成建筑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和结构力学模块),学时在72~98之间。 3、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安全方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将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题,作为培养建筑安全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任重而道远。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 分支应加强力学课程的开设力度,鉴于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理论课程严重压缩的情况,可以对力学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传统的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传统力学开设成建筑力学,分为理论力学模块、材料力学模块和结构力学模块三个模块,学时在72~98之间,同时优化力学课程知识点,使其更具针对性。 作者:郭远臣牟奇建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 院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研究(全文)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研 究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文献进行调查研究和实验、撰写论文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也是对全程学习成果的一种综合检验。 一、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一些院校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总结,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步骤,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现在各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有些缺少工程实践经历,指导的毕业论文内容往往缺少实际工程背景,这就导致学生的研究内容没有实际工程作依托,研究方法和成果缺少工程实践的检验。这种与工程实践脱离,导致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2、毕业论文指导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检查学生的技术路线、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承

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再加上学生还处于找工作和研究生复试阶段,这就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及时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这就致使有些毕业论文是在答辩前的一段时间内临时拼凑出来,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这些都会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操纵产生重要影响。 3、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检验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手段。目前,对于毕业答辩,很多学校成立了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有些答辩委员对学生所作的毕业论文内容不是特别熟悉,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教师虽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及内容比较了解,但各指导教师有时会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给印象分和人情分。这些都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评定。 二、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建立 针对前文提出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工程力学毕业论文的质量内涵及质量保障进行了研究。首先,要优化选题设计。对选题进行优化应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紧密围绕专业培养方向。(2)选题要尽可能联系实际。(3)选题应该注重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构成的联系。(4)课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5)题目要尽量体现当今科学技术进展水平。(6)鼓舞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经济社会进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工程力学教学心得论文

工程力学教学心得论文 本文以国内、国外教授联合讲授三门力学课程为背景,指出了外教讲授力学课程的特点,对比了国内、国外教授在相应力学课程讲授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了不同授课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为实现力学课程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规模大、人数多,但工业竞争力远不如科技发达国家,工程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仍偏于理论学习、科学工程分析,而面向工程的实践训练少,教学还停留于知识传授阶段。对照ABET《工程标准XX》中工科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一种能力要求[1],我国的高等教育只突出了一点:即应用数学、理科知识和工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其他十条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中普遍受到忽视,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极少体现。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探索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实现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型的重要基础[2]。 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各门课程的

学习上,所谓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日常课程的教学训练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变革,国内很多高校已采取积极办法,开设融合中西方教育优势的课程,实现国际化办学,鼓励教师到国外学习,同时也大力提倡国内外教师联合为本科生授课,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影响和改变默守陈规的传统教育。力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花费时间多,学习压力大的课程,在该类课程中实施国际化的合作教学,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对传统力学课程教学的改变,实现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教授授课特点 为了改革传统力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中外教师合作授课的模式,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深化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外教授课的特点具体如下: 1.英国杜伦大学教授讲授了32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在第一轮的授课过程中,该教授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授课内容为静力学及材料力学部分内容。授课主要特点在于:介绍课程基本内容,例题较少,将力学基本问题程序化,让学生大量使用Matlab和Excel软件编程求解复杂计算问题;此外,还让学生登陆国外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