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有哪些

儿童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有哪些

儿童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童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有哪些

导语:儿童患有精神分裂症对于孩子的一生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症状,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患有精神分裂症对于孩子的一生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潜在症状,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具体的看一看吧!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潜伏症状

儿童期焦急表示

这种症状多见于学龄前儿童。重要表示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呈现过份地焦急或惊恐担心,担心亲人会遭遇意外,或恐惧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儿童期害怕表示

这种表示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通常的客观事物或处境发生过分的害怕,并且继续强烈的恐怖心情反响超过了现实状况所保存的伤害水平,虽经安慰解释,仍不行消除害怕。甚至回避、退缩而感化日常运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另有一类儿童重要表示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对上学表示分明的焦急和害怕,并常诉述本人有病,但查不出其疾病所在,而在家能够学习,亦无其他不良举动的表示,这种景象称为学校恐怖症。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学校恐怖症的缘由,能够因为对学校关事物的害怕、学业上的失败、对学习的厌倦、或恐惧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精神分裂症 一、概况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儿童对现实的理解出现异常。儿童精神分裂症涉及思维、认知、行为或情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幻觉,妄想和极端混乱的思维和行为,损害孩子的各项正常功能。 儿童精神分裂症本质上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同,但它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对儿童的行为和发育有深远的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较早,在诊断、治疗、教育、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都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尽早发现并开始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可能会显著改善孩子的长期结果。 二、症状 精神分裂症涉及思维、行为或情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症状和体征可能各不相同,但通常涉及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并反映出功能受损,最终可导致精神残疾。 虽然儿童较少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在临床中仍然有见到许多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生在18岁之前,甚至发生更早的13岁以下的儿童。 (一)早期迹象和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育问题,如:语言发育延迟;延迟或者不寻常的爬行;延迟走路;其他不正常的运动行为,例如:摇动或挥动手臂;这些体征和症状在

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也很常见,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所以排除这些发育障碍是诊断的第一步。 (二)青少年期的症状群 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更难识别。这可能部分是因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早期症状在青少年时期的典型发育中很常见,比如:缺乏朋友、疏远家人;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无法入眠;易怒或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奇怪的行为;物质滥用等。 与成人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相比,青少年更不容易产生妄想而更容易产生幻觉,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的幻视为特征。也可有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情感更多表现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伙伴疏远,无故滋长敌对情绪等;思维障碍更多表现言语减少、缄默、刻板重复、言语含糊不清,思维内容贫乏;行为异常常表现兴奋不安、行为紊乱、无目的跑动,或呈懒散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常有模仿动作或仪式性刻板动作。少数患儿表现紧张性木僵和兴奋,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 (三)典型的症状 随着儿童精神分裂症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典型症状开始出现。症状主要包括: 1、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征包括: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 【摘要】精神分裂症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而儿童精神分裂症却不是每个人都懂的。随着近年儿童精神病学的迅猛发展,我们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病因及治疗方法均有不同深度的了解。但与其他儿童精神障碍相比,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报道相对较少,且经过对有关资料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还是存在许多不足:我们的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解释有关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大多数问题;我们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评判标准去判定儿童精神分裂症;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教育、预防工作做得很少;关于实际治疗特别是非药物性治疗方法的研究很有限,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和教育等各方面全面干预。当然,这也许会成为我们以后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方向。 【关键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儿童精神病学迅猛发展,我国儿童精神健康问题检出率高达7.03%~14.89%。虽然多数研究者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COS)发病率是很低的,但是据Burd等的调查,2 ~ 12 岁儿童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小于1 /10 000,但在住院儿童中精神分裂占绝大多数,且当儿童进入13岁以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显著性的增长。杨家义、杨坚等对121例儿童精神障碍分析也发现,儿童精神疾病诊断分布中儿童精神分裂症人数(为30.58%)最多。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容忽视。本文以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从总体上把握该研究脉络并进行反思。 一、何谓“儿童精神分裂症”? 1、“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精神分裂症可发生于成人和儿童,起病年龄在儿童期(一般来说14岁以下)的精神分裂症成为儿童精神分裂症(COS)。它是儿童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据国外报道1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约0.14%~0.34‰。国内文献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05%~0.08‰,男女比率相差不多。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起病者显著增多。起病年龄最小者为3岁,一般以12~14岁少年占多数。 2、诊断标准 2.1 症状标准 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同时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一: (1)思维贫乏,联想散漫或破裂,思维内容离奇,有病理性幻想和妄想。 (2)情感淡漠,孤独退缩,兴趣减少,自发情绪波动,无故哭笑或焦虑恐惧。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0-09T15:03:36.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伍光辉刘顺发覃艳惠[导读]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广西龙泉山医院 545005)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75-02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6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8周。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1.7%,显效率65.0%,不良反应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有多篇报道认为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且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好。为了解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开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初次发病,未曾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年龄16~60岁;病程≤5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及X线胸透等均正常;排除神经系统及其他精神病、明显的躯体疾病、酒或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入组对象全部取得知情同意。共入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2.6±12.8)岁;病程1个月~60月,平均(24.7±13.9)月;偏执型36例,其他型24例。 1.2 方法 阿立哌唑初始剂量为5mg/d,此后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最大剂量30mg/d,平均(22.5±7.5)mg/d。疗程8周。如有需要可酌情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胆碱能药。采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各评定1次;同时用副反应量表(TESS)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疗效评定按PANSS减分率评定,≥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8周后痊愈14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6例,无效5例,显效率65.0%,有效率91.7%。 2.2 PANSS评分变化可见,治疗第2周时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分均有明显下降,至第4周时PANSS总分及3个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01)。 2.3 安全性及依从性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8周的治疗。有22例现入睡困难,2例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但较轻。其他不良反应有便秘、头昏、嗑睡各4例,直立性低血压2例,坐立不安2例,心电图异常2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轻度升高4例,在46U/L~79U/L之间,但无相关症状和体征,继续治疗又有好转。 2.4 合并用药情况 22例患者因失眠或焦虑合并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等。2例因锥体外系反应合用了苯海索。2例因坐立不安合并普萘洛尔。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具有部分激动多巴胺(D2)和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活性,被誉为“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稳定剂”,国内外文献认为其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2,3]。本研究结果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显效率为65.0% ,有效率为91.7%,与potkin[4]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阳性症状最先改善,阳性症状评分在治疗2周末已显著下降,而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发现,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安全性好,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4,5]。这可能是阿立哌唑主要对突触前D2受体和5-HT1A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同时对5-HT2A受体起拮抗作用,它可根据内环境中相关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来调节它的激动和拮抗作用,从而达到系统平衡状态,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低毒副作用的基础。对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对血常规和肾功能也无影响。 总之,阿立哌唑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都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好,比较适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75. [2] Kane TM,Carson WH,Saha AR,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ipiprazole and haloperidol versus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J Clin Psychiatry,2002,63(9):763-771. [3] 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77-179. [4] Potkin SG, Saha AR, Kujawa MJ ,et al..Aripiprazole,an antipsychotic with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with psy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 Arch Gen psycheiatry,2003,60(7):681-690. [5] 俞东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4,14(5):304-306.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6-08-05T12:06:55.3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康红(通讯作者) 陶建青曾强黄玲梁佳[导读]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以思维能力、情感表达、感知能力及意志行为障碍为主。康红(通讯作者) 陶建青曾强黄玲梁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理康复中心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各32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治疗1周末、2周末PANSS总分比阿立哌唑组改善明显(P﹤0.05),4周末和8 周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睡眠增多、肝功能异常,阿立哌唑组为兴奋激越、静坐不能。结论: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但奥氮平起效更快。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奥氮平;阿立哌唑【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68-02 A controlled study on effect of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Kang Hong Tao Jianqing Zeng Qiang Huang Ling Liang Jia.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Peopie's Hospitai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child and adolescent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y respectively took rally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for 8 week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ies and adverse effects. Results The PANSS score was lower in olanzapine group than in aripiprazole group after 1、2 weeks treatment(P﹤0.05).but 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ther periods(P>0.05) .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adverse effect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common adverse events were somnolence,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n olanzapine group,and extrapvremidal symptoms,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in aripiprazole group. Conclusion Both Olanzapine and aripiprazole have an equivalent and evident effect and higher safty in the treatmen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but the former takes effect more rapidly. 【Key words】Child And Adolescent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Olanzapine ;Aripiprazole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以思维能力、情感表达、感知能力及意志行为障碍为主。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生长发育特殊阶段,首发精神分裂症并不少见,所以对于此类人群的药物治疗日益受到关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1],本研究就临床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做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理康复中心收治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首次发病,人组前至少两周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2)年龄10岁~17岁;(4)排除有糖尿病、高血压、甲亢及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5)非药物和酒精依赖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0~17岁,平均(15.4±1.2)岁;病程1月~14月,平均(6.2±2.5)月;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0~17岁,平均(15.9±1.3)岁;病程2月~18月,平均(5.5±2.7)月。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PANS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奥氮平组给予口服奥氮平片(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9,规格5mg/片),初始剂量2.5 mg/d,两周内渐加量至10~15mg/d,平均(12.5±6.2)mg/d;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生产厂家: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501,规格5mg/片),初始剂量5mg/d,根据个体治疗效果和耐受程度对剂量加以调整,两周内渐达到15~25mg/d,平均(17.5±9.5)mg/d。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于睡眠不好或伴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可短期合用苯二氮类药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未进行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痊愈为PANSS减分率不低于75%;显效为50%~74%;有效为25%~49%;无效为小于2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奥氮平组在第一周末开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阿立哌唑组在第一周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在治疗1周、2周末PANSS总分与阿立哌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_李仁军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4HQ049) 作者单位:1.250014山东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山东大学医学院 [第一作者简介]李仁军(1977 ),男,山东诸城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心理通讯作者:刘金同,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jintongliu@163.com ·综述·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新进展* 李仁军1史高岩1刘金同1,2 【摘要】认知功能障碍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核心和持续性症状之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其整体功能的康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346(2016)-02-0143-03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6.02.0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20世纪70年代初,Gallhofer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第三个症状成分-认知功能障碍[1],另外两个症状是较为熟知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所谓认知功能,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感知、思维、记忆、学习及整合信息输出为言行等方面能力的总称,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科学研究表明,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及持续性症状之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意义重大,其改善程度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2]。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认知受损程度是关系到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3]。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原因、损害性质、损害范围及损害程度仍有许多争议,但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患者的症状、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均与认知受损的程度有关[4]。据统计,约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起病年龄在19岁以前[5]。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成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发病高峰在青春期早期,即12 16岁[6]。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神经发育完善阶段,其认知功能也在该时期发生快速变化。研究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对深入认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及神经病理假说 研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是前额叶-纹状体-丘脑-颞叶相互之间的连接功能紊乱[7]。目前,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假说较为流行,其核心观点是神经系统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和早期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常,胞突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联系,以至于不能完成正常发育;患者在幼年期还不会出现精神症状,但到青春期后由于内分泌和其他生理功能剧烈变化,其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才开始显现,在临床上会有分裂样症状出现[8]。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密度低于健康人群,且脑灰质呈进行性显著减少趋势[9,10]。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3 16岁之间功课成绩有所下降,认知恶化可能发生在青春期和接近发病期[11]。研究发现,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脑室扩大、轻微躯体异常(MPAs)和认知缺损,其脑室扩大和MPAs都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发育异常的表型特征,认知缺损、脑室扩大和MPAs有关,提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12]。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Zubin及Nuechterlin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整合理论建立的素质-应激模型能更好地解释于青壮年后期发病的高智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个体暴露于急性或慢性应激环境中,逐渐出现内分泌变化,进而诱发神经元异常增殖、分化,胞突、突触乃至递质水平的脑功能不均衡发展、重塑,影响认知功能,出现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认知缺陷理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关键性的认知缺陷导致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有实验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些信息加工和知觉任务中成绩差[13]。所以,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症状存在的神经心理学基础。而认知功能的生理病理涉及到多神经、多突触、多递质的序贯作用。 2认知功能影响因素 Reichenberg A等[14]追踪研究了1037例研究对象3 32岁期间的认知功能发展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发展成精神分裂症的儿童表现出视听认知、推理、概念化测试上的发育缺陷,这些孩子在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视觉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健康对照发育慢,但在发展成抑郁症的孩子中未发现上述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发生在7 13岁 341 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2期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Vol29,No.2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11-26T15:19:17.083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王木英[导读]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治疗支持,提升护理有效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 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家庭护理干预,做好与患儿的心理沟通,并分析应用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9.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0.7%(3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33/4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去照顾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可以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并做好全方位的辅助支持,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改善。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精神分裂症在儿童精神病中属于常见的类型,对患儿的健康成长、正常的生活起居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加以治疗改善,控制病情的发展【1】。而开展护理支持则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地方,儿童自身缺乏更多的控制力,对疾病的认知少,多需要家属的协助。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8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儿童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性36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在3-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 2.5)岁。从病程上看,患者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5±1.31)年。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结合基础药物的治疗上,帮助患者家属舒缓情绪,提供多项护理支持;观察组则为家庭护理干预,与患儿家属面对面的沟通其病情情况,并增加沟通次数和有效性,确保患者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缓解焦虑情绪。此外,对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有所了解,并可以配合儿童患者开展治疗协助,如保障其日常饮食、睡眠,减轻学习负担等,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解。最后,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的了解,解决实际问题。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可以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其依据为患儿是否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对疾病有一定能够得认知,当然,临床症状改善则为最直接的判断因素。 1.4统计方法在本研究中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上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9.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为90.7%(39/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33/4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3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引发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情绪变化、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长期的压抑下可能导致精神系统疾病,而家庭干预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结合药物治疗、专业护理干预下起到不错的病情改善成效【2】。据相关资料表明,儿童的身体发育阶段大脑皮质层功能不完善,精神活动缺乏稳定性,而不良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会导致患者性格障碍,继而引发精神分裂【3】。在家庭护理干预中父母可以更好地调整、照顾患儿的情绪,改变教育方式,加强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积极的实现病情改善。此外,家庭护理可以对患儿家属加强教育,了解疾病知识和护理技巧,更好地帮助患儿开展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提升生活质量。综上所述,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去照顾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可以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并做好全方位的辅助支持,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改善。参考文献

阿立派唑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阿立派唑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立派唑治疗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入院顺续分层随机法,将阿立派唑与氟哌啶醇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各60例作对照研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w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平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阿立派唑组有效率93.3%,显效率76.7%;氟哌啶醇组有效率90%,显效率75%。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8、12w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立派唑治疗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标签:阿立派唑;氟哌啶醇;分裂症;认知功能 阿立派唑(商品名:博思清)是一种继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齐拉西酮之后的又一个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国外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精神疾病,近年来在国内也得到广泛重视。为验证阿立派唑对我国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以氟哌啶醇作对照进行开放性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本研究遵从试验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及赫尔辛基宣言的精神,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首次住院或出院随访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量表[2](PANSS)总分≥60分。③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癫痫患者。④实验室及诊断仪器检查均示正常,⑤获得患者、或家属、或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1.1.2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阿立派唑组和氟哌啶醇组,因疗程不足脱落9例(阿立派唑组3组,氟哌啶醇组6例),共完成120例。阿立派唑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8~14岁,平均(11± 2.8)岁,病程5~13 w,平均(7.5±4.6)w,家庭遗传史阳性8例(1 3.3%)。氟哌啶醇组4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9~14岁,平均(11±2.9)岁,病程5~12 w,平均(7.3± 4.7)w,家庭遗传史7例(11.7%),以上各项经χ2或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阿立派唑由成都康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氟哌啶醇由上

儿童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儿童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定式检查问卷终生版 (K-SADS-PL) 二O -一年八月

目录 页码 总体介绍 l 基本资料 1 抑郁障碍 7 躁狂 12 精神病 14 惊恐障碍 16 分离性焦虑 17 回避障碍/社交恐怖 20 广场恐怖/特定的恐怖 24 过度焦虑/广泛性焦虑 25 强迫障碍 27 遗尿症 29 神经性厌食 31 神经性贪食 34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36 对抗挑战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38 行为障碍 40 抽动障碍 42 吸烟 43 酒滥用 44 物质滥用 46 创伤后应激障碍 48 儿童总评量表1 57 诊断小结单 59 药物清单 61 附表完成清单 62 lShaffer,D.,Gould,M.,Brasic,J,Ambrosini,P.,Fischer,P,Bird,H,和 Aluwahlia,S. 儿童总评量表(CGAS) .Arch Gen Psychiatry,1983,40:1228-1231.

学龄儿童(6-18岁)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 Kiddie-Sads-终生版(K-SADS-PL) K-SADS-PL是一个半定式诊断检查,用于评定儿童和青少年当前利既往精神病理性发 作,评定依据为DSM-III-R和DSM-IV。有探查问题和客观标准来评定具体的症状。 K-SADS-PL评定的基本诊断包括:抑郁症,心境恶劣,躁狂,轻躁狂,环性心境,双相障 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障碍,短暂反应性精神病,惊恐障碍,广 场恐怖.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回避障碍,单纯恐怖症,社交恐怖症,过度焦虑障 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注意缺损多动障碍,行为障碍,对抗挑战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遗尿症,遗粪症,神经性厌食,贪食症,一过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c.Tourette) 综合症,慢性或百语抽动障碍,酒滥用,物质滥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K-SADS-PL是一个半定式的检查。问卷所提供的探查问题不是一定要照式照样问的, 而是提供一种方法以引出每个项目评分所必需的信息。检查者应随意调整探查的问题以适应 孩子的发育水平,追问特定症状时用家长和孩子自己的语言。 K-SADS~PL实施要检查家长和孩子,归纳所有信息(家长,孩子,学校,纪录和其他) 后最终达成综合评分。用于年少儿童时,先问家长。检查青少年时,直接先问他们自己。当 不同来源的信息有矛盾时.评定者必须运用他的临床经验得出最佳判断。家长和孩了的滤说 有矛盾的情况,最常出现于有关主观现象的项目,某些症状家长不知道但孩子非常肯定地说 有或没有。在自责,无望,睡眠中断,幻觉和自杀观念项目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女果矛盾 陈述与可观察到的行为有关(如逃避,玩火,或一种强迫仪式),检查者应就矛盾信息追问 家长和孩子!如果矛盾不能解决,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不一致的理由会有帮助。最后检查 者必须用们的最佳临床判断给予一个总结性评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