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

学号: U1

姓名:左康

指导教师:高健智

日期: 2013年3月5日

进口道方

向右转直行左转总计东进口7002002西进口

南进口44264

北进口230

对机动车增长的拟合计算

根据已知资料,初步整理整理出所需数据。即可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机动车增长曲线。

图表3 机动车增长

用线形拟合PHV 的时间分布曲线可得到公式 x y 036.05.2407+=

二、 通行能力计算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其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分析路口现状图,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可认为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且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流比例取50%。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确定的停车线法,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13600[()/1]/s s g is c N t t t t ?=-+

式中:c t ——信号周期(s);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1t ——排队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is t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间隔(s);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根据给定的信号周期及绿灯时间,东西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南北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 1) 东西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其通行能力sr ew s N N =。

由c t =110s, g t =60s, =, 1t =,s ?=。代入公式得

485.98/srew s N N pcu h ==

直左车道:

其通行能力按公式'

(1/2)slew s l N N β=-计算。

其中,'

0.5l β=。故slew N =h 。

2) 南北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南北向直右车道的绿灯时间为44s ,其余和东西向相同。故代入公式得:

361.08/srsn s N N pcu h

==

直左车道:

代入公式计算得'

(1/2)270.81/slsn s l N N pcu h β=-=。

3) 对面方向左转车辆的折减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对面到达的左转车超过3~4pcu 时,应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包括直行、直左、直右及直左右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东西面进口道:

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183.595le N =pcu/h 。 未折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为:

'43600/110131/le N pcu h

=?=

因'

le le N N >,故采用公式'

'()e

e s le le N N n N N =--计算折

减后的进口道通行能力。式中,本面各种直行车道数2s n =,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856.77/e N pcu h =。

故计算得折减后的进口道通行能力

''751.58/ee ew N N pcu h ==。

南北面进口道:

同理,对于南北向进口道

'43600/110131/135.405/le le N pcu h N pcu h =?=<=

南北面进口道折减后的通行能力''

713.36/es en N N pcu h ==。

故该交叉口折减后的通行能力:

''''2749.32/v ee ew es en N N N N N pcu h =+++=

2.非机动车通行能力

经初步验算,该交叉口不同进口道自行车交通不尽相同,西进口自行车量较大,而南进口相对较小。

由道路现状图可以看出,该交叉口四个方向的进口道均为双向四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且之间有隔离设施。故根据《规范》,其推荐值为800~1000veh/(h ·m)。本文取900/()b N veh h m =。

该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通行能力 43600/()uv b N N veh h m ==

三、 流量预测及饱和率的确定

1.流量预测模型

1)机动车流量预测模型

将高峰小时流量导入MATLAB 进行拟合,发现其随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拟合结果如下图所示:

因此,本文对总量的预测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二次指数平滑法。

二次指数平滑是对一次指数平滑的修正,即再作二次指数平滑,利用滞后偏差的规律建立直线趋势模型。计算公式为:

(1)(1)

(1)(2)(2)

(1)(1)(1)t t t t t t S y S S S S αααα--=+-=+-

式中,是一次指数的平滑值,是二次指数的平滑值。当时间序列{}从某时期开始具有直线趋势时,类似趋势移动平移法,可以用直线趋势模型进行预测:

^

(1)(2)(1)(2),1,2,2()1t t t T t t t t t t

y a bT T a S S b S S αα+=+=????=-??=-?-?

取=,初始值取为,用MATLAB 计算一次和二次指数的平滑值,以及1995-2007年高峰小时流量的模拟值,如下表所示:

图表5 PHV 模拟值

计算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标准差,可得S=

由于取值的不同决定模拟结果的接近程度,因此分别取α=,,...,进行计算,各次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标准差列为下表:

图表6 不同值时实际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标准差

由上表可知,α=时计算得到的模拟值与实际值最为符合。 因此,由(1)(2)14143960.26,3415.53S S ==,计算得当t =14时,

(1)(2)141414(1)(2)14141423980.1

()121.6187

1a S S b S S αα

=-==-=-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t =14时的直线趋势方程,即机动车流量预测模型为:

^

143980.1121.6187T y T +=+

预测2008年,2009年高峰小时流量为(单位:辆/小时)

^

^

^

200815141^

^

^

2009161424101.723980.1121.618714101.724101.723980.1121.618724223.34

y y y y y y ++===+?====+?=

2)非机动车流量预测

非机动车流量的预测采用年增长率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取增长率为5%,即:

(15%)n n uv N N =+

根据前文非机动车通行能力的计算,初始值取为该交叉口的非机动车通行能力值3600veh/(h ·m)。由此预测2008年,2009年的非机动车流量为:

2008220093600(15%)3780/()3600(15%)3969/()N veh m h N veh m h =?+=?=?+=?

2.饱和年的确定

在前文的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中,我们得到该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能力值为h。可以认为该值为饱和年的机动车流量。再对照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即可确定该交叉口在1996年就已经达到饱和。

3.机动车流量流向预测

因为假设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比例不发生变化,根据预测的2008年,2009年,即可得到这两个年份的流量流向分布。计算结果见下表:

图表7 2008年流量流向分布预测值

图表8 2009年流量流向分布预测

四、饱和年信号配时

1.饱和年流量流向分布预测

前文已得出,饱和年为1996年,且假设该路口机动车的流量流向分布比例不变,故可预测饱和年的流量流向分布,结果见下表:

图表8 饱和年交通流量流向预测

北进口69.

2749

2.饱和年信号配时方案

周期长度及红灯、绿灯时间根据交叉口总交通量、两相交道路交通量确定。黄灯时间根据交叉口的大小确定,一般为3~5s。

根据交叉口现状图,比较适宜的配时方案为四相位,如下图:

图表9 交叉口相位设计

前文已预测出饱和年交叉口流量流向分布,但设计资料给出的数据中未包括公交车和货车数量,故只能粗略的计算。

1)交叉口等量交通量:

首先计算各进口等效交通量,采用以下公式:

n L

H

V

V

e 6.0

5.0+

+

=

式中

e

V——等效交通量(pcu/h,直行);

V——交叉口实际交通量(pcu/h);

H——公交车、货车车辆数(pcu/h);

L——左转车车辆数(pcu/h);

n——进口道有效车道数。

东V =h, 西V =h 东西V =max(东V ,西V )=h 南V =h 北V =h

南北V =max(南V ,北V )=h

故交叉口等量总交通量为:

h V V V e /pcu 8.905=+=南北东西

2)周期长度计算:

周期长度、相位数、等效交通量之间有以下关系:

e V P T -=

133313330

式中 T ——周期时间(s ); P ——相位数; e V ——等效交通量。

故计算得周期长度为:

T=13330*4/=

取周期长度为130s,黄灯时间为4s,则总绿灯时间为:

G=T-4*黄灯时间=118s

则按照各个相位的等效交通量比例所分配的绿灯时间为:

图表10 绿灯时间分配

五. 分流渠化

前文已经计算,每个方向进口道在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的左转车辆多于4辆,因此每个交叉口均应增设左转车道;同时,为了方便疏导右转车流,对每个进口道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1. 进口道拓宽

条件允许时,应拓宽交叉口,以增加进口道车道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叉口拓宽的主要方式有:

拓宽右转车道;

缩减分隔带宽度来组成左转车道;

在狭窄街道利用紧靠的对向车道组成左转车道。

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周围环境,一般的拓宽措施有:

取消人行道绿带;

中断机非分隔带;

使交叉口附近沿路建筑后退。

在本文研究的交叉口中,由于原进口道行车道宽度是,机非分隔带宽度是,因此,可以压缩相邻的对向车道组成左转车道,形成总宽为9m的进口道行车道,拓宽后每条行车道为3m。由于该交叉口每个进口道应增设右转和左转专用车道,故拓宽后的三条车道中,一条作为左转专用车道,两条作为直行车道,右转专用车道利用导流岛分隔,与非机动车进行机非混行。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每10道一组,10组共100小题,) 81.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2.观测交通流流量为0时,此时可能对应的交通密度为______或___________。 83.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h和600辆/h,那么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______。 8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可从____、____、____来考察。 85.排队系统的状态是指________;当___时系统是稳定的。 86.在等时线图中,相邻等时线相隔较近则说明交通____。 87.根据误差理论,测定值与真值两者之间存在误差。它包括__误差和__误差;___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88.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89.道路线形是指道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几何形状。 90.驾驶员的___________和反映特性是驾驶员的主要心理特性。 答案: 81.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 82.0、阻塞密度 83.0.6 84.视力、视野、色感 85.排队系统的顾客数、λ﹤μ86. 拥挤 87.系统、偶然、系统。88.人、车、路、环境。 89.平、纵、横90.反应特性

91.设计车速是指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___________、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92.动视力是指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它随___________的增大而降低。 93.城市近期交通规划,规划年限一般在___________内。 94.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年限一般为___________年。 95.驾驶员的反映特性是指其对___________敏感程度。 96.交通流的三大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交通三大基本调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阻塞密度是指车流密集到___________时的密度。 99.OD调查即___________至出行终点的调查。 100.月变系数定义为___________除以___________。 答案: 91.最大安全车速92.车速 93.五年94.20-30年 95.环境刺激96.交通量、车速、密度 97.交通量、车速、OD 98.无法移动(车速=0) 99.出行起点100.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

2010.1交通工程学

交通工程试题 第 1 页 共 5 页 交通工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道路断面上交通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为( ) A.K= %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B.K=%双向总交通量 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 C.K= %另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 D. K=%的最小值 两行车方向的交通量中的最大值 两行车方向的交通量中 2.W ADT 是(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简写 B .月平均日交通量简写 C .周平均日交通量简写 D .年平均日交通量简写 3.下列可以成为延误的定量单位是( ) A .小时 B .辆 C .pcu D .人.小时 4.已知某交通流的流量为600辆/小时,空间平均车速为60公里/小时,则交通密度为( ) A.0.1辆/公里 B.660辆/公里 C.10辆/公里 D.1辆/公里 5.在出行分布的预测中,设增长系数法的调整系数为α,则增长系数法的精度要求为( ) A.α≈0 B.α≈1 C.α≈2 D.α≈3 6.设泊松分布的参数为m ,则均值M 等于( ) A .2m B .6m C .4m D .m 7.在排队论中,D/M/1记号的含义是( ) A .定长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1个服务台 B .泊松输入,爱尔朗分布服务,1个服务台 C .泊松输入,定长服务,1个服务台 D .爱尔朗分布输入,定长服务,1个服务台 8.下列参数,不属于单点定时信号的是( ) A.信号相位 B.周期时长 C.绿时差 D.绿信比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广州地区新建XXX一级公路,经调查沿线路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2m,地下水位距路床1.6~2.6m(根据学号循环选定一个值),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我国重要的公路干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试分别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并计算出结构层的合理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进行接缝设计。 1.交通组成 近期交通量如下: 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路用材料 沿线地方材料:砾石、砂、石灰、碎石、电厂粉煤灰、矿渣 外购材料:沥青、水泥、矿粉 各材料工程性质由试验确定。 二、设计要求 (一)沥青路面设计 1、推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 2、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选用两种结构作比较);

3、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4、确定路面土基回弹模量值; 5、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进行路表弯沉、层底应力计算); 6、方案比选; 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水泥路面设计 1、确定设计基准期和标准轴累计作用次数; 2、确定交通等级; 3、确定板的平面尺寸并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和板厚; 4、确定材料的力学参数; 5、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6、计算荷载疲劳应力和重载最大应力; 7、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8、检查设计和验算标准,确定路面结构; 9、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个人设计参数选取(单人单题) 每位同学按一级公路重交通及以上公路标准,准备交通资料中的车型、车辆数和交通增长率,然后通过班长组织的抽签方式选用其他同学提供的交通资料进行路面设计。要求至少选取五种车型,必须保证其中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大于3m,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小于3m,其它自定。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3-7%考虑。 四、需提交的文件和图纸 一)详细的设计计算书 1、沥青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③计算待求层厚度; ④弯拉应力验算。 2、水泥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某路口饱和年的交通整治方案 ⒈资料整理; ⒉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机动车、非机动车); ⒊饱和年的确定; ⒋饱和年交通组织方案; ⒌饱和年信号配时; ⒍饱和年路口分流渠化设计; ⒎路段上公交停靠站设计。 ■设计依据 1、路口现状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路口图

2、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辆/小时)表1 3、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2; 表2 (单位:辆/小时) 4、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 灯控路口(二相位),信号周期110秒,其中东西向绿灯各为60秒,南北向绿灯为44秒。 5、机动车流中,小车占50%,大车占44%,拖挂车及通道车占6%。 6、2008年时,东西向道路上拟开行15路、16路公共汽车,其中15路发车间隔为2分钟,16路发车间隔为3分钟。

设计内容 一、资料整理: 1)按当量交通量换算2007年该路口流量流向表,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辆/h) 2)机动车交通量预测: 根据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表,利用Excel绘出趋势线,如图2所示:

图2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趋势图 趋势线为二次多项式y=2.822+72.36(x-1993)+2440。 以此模型计算机动车总量,并与观测所得的实际机动车总量对比,如表4所示:拟合的误差表表4 由上表知,拟合的误差不超过3%,误差非常小,可以以此模型来预测未来机动车总量。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交叉口的每个进口道由两条机动车道组成,分别为直左车道和直右车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5 届本科生课程设计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属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5-4 指导教师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前言 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公路工程概预算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内容,通过给定的施工图设计资料,使同学按照正确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步骤,完成公路工程的课程设计。本人此次的课程设计是掌握某桥梁工程概预算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内容,通过给定的施工图,按照基础设计、桥墩设计、桥台设计及桥面板和栏杆设计的具体施工图内容分别计算该桥梁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以及预备费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步骤,最终完成该桥梁工程总预算的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参考了许多的文献资料,有着优秀老师的悉心指导,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若有瑕疵之处,恳请指出改正。 目录

3

1. 编制说明 1.1 工程概况 某桥是某村的一座中等适应桥梁,采用了经济适用、方便施工、美观大方的设计理念,按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进行设计。通过综合考虑设计与施工规范,结合桥位地质特点、河床现状、过水断面、水位与通航、水文资料等情况,决定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作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和钢筋混凝土盖梁,两岸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桥面宽4m,两侧各设0.3m的栏杆安全带,桥面净宽3.4m,满足单行车道通行,设计荷载为汽车-10级,桥面按1%的横坡布置,横坡设置在桥面铺装层上,每跨两侧对称各布置一孔φ50泄水管,泄水管横向预埋在安全带与桥面铺装层之间,以利桥面排水。 (1)基础设计 本桥采用两跨设计,两岸桥台采用C25混凝土基础,中间桥墩基础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在自然地基上开挖至持力层深度一下不小于1m的持力层上浇注混凝土基础,自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2)桥墩设计 采用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设截面为70×60cm的C30钢筋混凝土盖梁,墩柱底部与预埋在基础内的墩柱钢筋连接,墩柱直径为50cm,墩柱高 3.1m。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试题样卷及答案-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教案考试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 (辆/小时,S>Q)}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时间为R秒,黄灯时间为Y秒。试求绿灯信号结束时无车排队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求:(15%) (1)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2)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 3) 试述交通分配的Wo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 试卷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错错错错错 2)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成果,基于现状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的条件,以及公交优先、改善交通的新理念,面向未来(近、中、远期),分析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设施结构和交通设施规模,编制交通系统和交通设施投资与建设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设计的性质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是道桥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地完整表达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应达到以下的目的:1掌握沥青路面结构并找出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 2.计算路面厚度和层底弯拉应力; 3.绘制路面结构图并计算工程数量。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 某地区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表1 某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表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三、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栗振锋主编,2005.8 四、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 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 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 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 拟定2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五、课时分配 六、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文本要求文图整洁,完成设计图表后,装订成册,所有图表格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七、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占60%)和出勤等(占40%)成绩分为: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过程无误,图纸质量较好。 2、良好 完成了全部设计内容,符合有关技术和经济有求;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工程学试题

交通工程学试题 A、B卷的部分选择填空题 1、客车根据__车身长度_______分类。 2、从远处辨认颜色的顺序:红、黄、绿。 3、OD调查中O代表__Origin_(起源)___,D代表__Destination_(目的地) _____。 4、某车流的空间平均车速为50公里/小时,交通密度为20辆/公里,则交 通量为__1000车辆每小时________。 5、某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则平均车头时距为____1/Q______秒。 6、设M/M/1系统的平均到达率为λ,平均服务率为μ。且λ<μ,则在系 统中没有顾客的概率为_(u-λ)\u___。 7、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__噪声_____、_振动________和车辆废气。 8、交通两大标志__主标志________和__辅助标志________两大类 9、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__最高车速__、__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________ 和_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_________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10、交通三参数:___交通量_______、___速度_______和____密度______。 11、停车场根据服务对象分为__专用停车场________和 __公用停车场 ________。 12、反应(t+T)=灵敏度*刺激(t)(p114) 13、设车0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 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D)。 A. exp(3600Qt) B. exp(-3600Qt) C. exp(-Qt/3600) D. exp(Qt/3600) A卷 三、名词解析(共20分) 道路服务水平指的是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 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2、高峰小时流率: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分钟到15分钟交 通量最大的时段称为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并把该时段的 交通量推算得到的小时流率称为高峰小时流率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1 2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分) - 1 n 计算公式为:Vt =—2 V ; n i —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此路口的相位差, 称为绝对相位差。 4、服务水平: 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 度或服务质量。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5、延误: vt :时间平均车速;V 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 比。 (2 分) 计算公式为: - 1 -Z - n i V i . 7 vs :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分)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分) 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2分) 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分) (交通分卷预测将各小学年第不同交通方期的交通量分页 到具体的路网 上。 分)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 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 (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 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 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总结

总结 在本次《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中,我们两人组团队共同完成了某三级公路线路设计,这其中主要包含了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逐柱坐标表等内容的设计。经过近两个月的研讨、设计、修改和定稿,最终该三级公路线路设计总长934.166米,并在CAD海地软件的3D 模拟环境下顺利通车。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有过开始的茫然与无从下手,也经历了熬夜加班不断补充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总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不断学习以充实自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将课堂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并最终顺利地完成了《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如何求路面上某一点高程?在初始设计过程中,这一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在莫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团队尝试了利用海地软件辅助CAD进行设计。但与此同时,海地软件怎么使用又是一个“拦路虎”。在经过商议讨论后,我们从网上下载了海地软件的相关教学视频,从“零”学起,我们一边看视频不断补充新知识,一边应用该软件对三级公路路线进行设计。当遇到不懂之处,我们在团队讨论的同时,还就公路设计中的边沟规范、填方挖方具体设计等内容,请教了其他团队的成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不断吸取经验后,我们团队终于能很好地应用海地软件辅助设计,并成功利用软件中的三角形法求路面上某一点高程,帮助我们团队更快、更好地完成了该部分的道路设计。 十指握拳,方有力道。在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说,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我们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接到老师布置的课程设计后,我们两人小团队进行了讨论,并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分工协助。一个计算,一人画图;一人查阅资料,一个学习软件;一人描绘纵断面图,一人描绘横断面图……一个团队,一个信念,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我们。 何为课程设计?在我们的认识中,这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莫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公路设计的知识,这让我们脑中有着很多“模型”,如何将模型具体化,这便需要课程设计的“真金”磨练。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重新温习并应用了很多课堂知识,比如说在路线选择中,我们查阅了课本,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 学号: U1 姓名:左康 指导教师:高健智 日期: 2013年3月5日

一、资料整理 根据表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计算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比。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相关通知,车辆转换系数如下表: 图表1 车辆换算系数 车型小汽车出租车大客车中巴小货车摩托车自行车 系数 由上表计算该路口机动车的流量流向,如下表: 图表2 换算后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单位:辆/小时)进口道方向右转直行左转总计东进口7002002西进口 南进口44264 北进口230 对机动车增长的拟合计算 根据已知资料,初步整理整理出所需数据。即可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机动车增长曲线。 图表3 机动车增长

用线形拟合PHV 的时间分布曲线可得到公式 x y 036.05.2407+= 二、 通行能力计算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其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分析路口现状图,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可认为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且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流比例取50%。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确定的停车线法,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13600[()/1]/s s g is c N t t t t ?=-+ 式中:c t ——信号周期(s);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1t ——排队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is t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间隔(s);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根据给定的信号周期及绿灯时间,东西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南北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 1) 东西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其通行能力sr ew s N N =。 由c t =110s, g t =60s, =, 1t =,s ?=。代入公式得

交通工程学习题库1

《交通工程学》试题库 一.问答题 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2. 疲劳驾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 3. 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4. 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 5. 交通量和流率是如何定义的二者有何区别 6. 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参数——饱和流率和损失时间是如何定义的 7. 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是怎样定义的二者有何区别相互关系如何 8. 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哪些情况 9. 叙述车辆跟驰模型。 10. 叙述交通波理论的基本内容。 11. 叙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12. 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依据是什么 13. 叙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措施。 14. 平面交叉口是否采用信号灯控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15. 在交叉口信号配时中,为什么要设置黄灯和全红时间一个两相位的交叉口,其信号 周期长度的计算包括几个黄灯(或全红)时间 16. 什么是交通规划其目的是什么 17. 交通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18. 简述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法的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19. 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中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 衡量交通事故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21. 常用的事故多发地点评定方法有哪些 22. 叙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含义和结构 23. 如何计算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24. 叙述轻轨交通的优点。 25. 叙述道路交通环境的含义。 26. 叙述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控制办法。 27. 什么是智能运输系统 28. 什么是运行延误 29. 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0. 什么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理论常用方法有哪些 二.计算题 1. 一交叉口,设置了专供左转的信号相,经过研究指出:来车符合二项分布,每一周期内平均到达20辆车,有25%的车辆左转且无右转,求: (1) 到达三辆车中有一辆左转的概率; (2) 某周期不使用左转信号相的概率。 2. 车流在一条6车道的公路上畅通行驶,其速度为V=80公里/小时,路上有座4车道的桥,每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940辆/小时,高峰时车流量为4200辆/小时(单向)。在过渡段的车速降至22公里/小时,这样持续了小时,然后车流量减到1956辆/小时(单向)。试估计桥前的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3. 有一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火车通过时,栅栏关闭时间h t r 1.0 。已知公路上车辆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公路工程》 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建工系道桥教研室 2010 年1 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 1 设计目的 通过本设计掌握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 2 设计题目 2.1 设计题目 南京地区某高速公路,其中某段经调查路基为粉质中液限粘土,地下水位1.1m,路基填土高度0.5m。近期混合交通量为25350 辆/日,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分别如表1、表2 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8%。该路沿线可开采砂砾、碎石,并有石灰、水泥、粉煤灰、沥青供应。请设计合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 表1 某路段混合交通组成 车型分类一类车二类车三类车四类车五类车六类车 代表车型桑塔纳五十铃解放CA10B黄河JN150黄河JN162交通SH361比重(%)24.5742.3022.049.01 1.890.18 表2 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 序号汽车型号 总重 (kN) 载重 (kN) 前轴重 (kN) 后轴重 (kN) 后轴数轮组数 轴距 (cm) 出产国 1 桑塔纳21 2 五十铃42 3 解放CA10B80.25 40.00 19.40 60.85 1 双中国 4 黄河JN150150.60 82.60 49.00 101.60 1 双中国 5 黄河JN162174.50 100.00 59.50 115.00 1 双中国 6 交通SH361280.00 150.00 60.00 2*110.0 2 双130 中国2.1 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主编,2005.8 3 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根据自然区划、路基土类型和地下水位高度,确定土基回弹模量值; (2)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积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3)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合适的面层类型(包括面层材料级配类型); (4)拟定2 种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 (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拟定的路面结构; 4 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资料,初步拟定2种路面方案,并对这2 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经济技术比较以初始修建费为依据,每种材料的单价见附录中表3 所示); (2)要求计算每种代表车型的轴载换算系数(共两种:一种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另一种为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的轴载换算系数)。 (3)拟定的路面结构方案,应明确标示出每种材料的名称、厚度和设计时使用的模量值,如附录中(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