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肢体麻木 中医秘方分型治疗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 中医秘方分型治疗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 中医秘方分型治疗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 中医秘方分型治疗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中医秘方分型治疗肢体麻木你有没有夜里睡觉的时候身体麻木了,或者长厕所蹲的时间长了,站起来腿都麻木了啊,很多人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其实肢体麻木的原因也有很多的哦,我们也是需要根据情形治疗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治疗肢体麻木的秘方有哪些吧。

如果你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动作,比如,坐着不动,或者长时间的蹲着,等到动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腿脚麻木了、没知觉了。

这种麻木感,想必很多人都体验过,钻心的难受。仅仅是那么一小会的麻木感,就能让人很难受,更别说肢体麻木了,四肢或身体某部分肌肤知觉消失,不知痛痒,何等的哀凉!肢体麻木不容小觑,国医大师李今庸辨治有良方!

肢体麻木,指四肢或身体某部分肌肤知觉消失,不知痛痒,亦称麻木不仁。“麻”乃非痛非痒。皮肉之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更甚,一般是由气虚或风邪造成。“木”则不痛不痒,己之肌肉如他人之肌肉,按之掐之不觉,如同木头,多因有痰湿与死血。麻与木常同时存在,故二者多相并提。

1.气虚麻木

肢体麻木,如虫行皮肉之中,有时伴抬举无力,四肢不温,多发生在过于疲劳,或大病之后。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病因与病理 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

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 治疗 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 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 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 《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所以临证悟出肢体麻木一症,可用调和营卫之法。临床上用桂枝汤加味治之,多能获效。基本处方如下:桂枝12白芍12鸡血藤15桑寄生30炙甘草6生姜5片大枣5枚。 水煎二次,饭前分二次温服。药渣再煎5~10分钟连药渣带水乘热泡洗患手或足。 加减:麻为气虚,可加生黄芪30~60克,亦可白术等加健脾益气之品; 木属湿痰死血,可加白芥子6~10川椒6制没药6 久病入络者,加地龙10,或加乌梢蛇15克。 请大家一试,并请方家正之。 1.2症状:持续麻木者18例,间断麻木者14例。夜间麻甚者5例,劳累后麻木者4例。12例患者给予轻刺激感觉不灵敏,其中2例浅感觉消失。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者23例。15例伴有肢体疼痛,其中3例为刺痛,12例为胀痛。痛时喜用手揉擦,手指活动受限、持物不便,做细小动作不协调者,9例。17例有酸胀及沉重感,经

按摩后可减轻。26例患者持物无力,提重物常自手中滑脱,且持物后麻木加重、肢体疲乏。6例患者肢端发凉,掌心无汗。2例肢体如虫行、奇痒。舌苔多为薄白,少数病例舌质较淡。脉象沉缓为主,其次是弦细或浮弱无力。麻木部位以手指及腕至手指端为最多,其次为膝至脚趾端,左右无明显区别。 1.3治疗方法。基本处方:黄芪5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栆6枚,路路通15g,桃仁15g,鸡血藤15g,川芎15g.加减:头晕、乏力、心悸、间断麻木,手指屈伸不利,脉微等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重用黄芪。肢端发凉、苍白掣强、持续麻木,此为阳虚阴盛,加附子、肉桂。肢端枯燥,劳累后麻木加重者宜加当归、熟地。有抑郁不舒,气壅胸胁而致胁肋胀痛者可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如麻木持久伴肢端紫暗而有刺痛,手指活动不利,浅感觉消失,肢体掐之不痛,日轻夜重,此为瘀血或死血,加丹参、红花、赤芍。麻木日久,脉滑者,加陈皮、半夏、云苓、苍术。加引经药:上肢麻木、手指拘急加桑枝、姜黄。下肢麻木加牛膝以活血通络。蚁行感加全虫,僵蚕。 本组麻木症多数有神疲乏力,肢体感觉迟钝,头晕气短,脉微无力等症状,故而以虚证为多。用在治疗上着重益气养血而重用参、芪、归、芍。有瘀血者在原方上加活血通经之品,如丹参、红花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大活血药物后肢体疼痛早于麻木而先消失。此外,上肢麻木加桑枝,量须大,25~50g,有刺痛者加姜黄15g以破气血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一、足跟痛病因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 跟骨骨突炎: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

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二、中医疗法 中医解析: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以治根为主,西药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严禁按摩的,按摩后炎症会扩散.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比如,足跟骨方世贴 三、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王和鸣、黄桂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发生于中老年肥胖者,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后疼痛又加重; (2)体征:患部无明显肿胀或有轻度红肿,在跟骨的跖面或侧面有压痛;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可触及骨性突起; (3)X线表现:常见有骨质增生,但临床表现常与X线征象不符,不成正比。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足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1)足跟痛:多在晨起行走时开始,活动后可减轻,继续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剧: (2)压痛点:局限于跟骨负重区偏内外侧或跟骨大结节处;

(3)肿胀:大多数患者跟骨周围无肿胀或有轻度红肿; (4)跟骨骨刺:部分患者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骨刺形成。 (二)证侯诊断 1、气滞血瘀证:足跟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动则更甚。舌质紫 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2、湿热内蕴证:足跟局部疼痛,轻度红肿,有热感,压痛明显,伴 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3、寒湿痹阻证:足跟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更甚,休息减轻, 腰膝酸软无力,可伴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或伴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疗法 1、中药熏洗:将四肢洗方用布包好加水1000ml,浸泡20分钟左右, 煎煮30分钟后,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温度合适时再以药水浸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局部无红肿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或舒筋活血洗方加减;局部有红肿者可加用双柏散或雨露散。 2、中药涂擦:予中药擦剂涂擦并按摩患处,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3、中药贴敷:局部可选用消瘀止痛药膏等敷贴,每日1贴。 (二)冲击波疗法 1、适应症:在足底周围或跟腱附着点处有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者。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讲课稿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 诊疗方案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王和鸣、黄桂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多发生于中老年肥胖者,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后疼痛又加重; (2)体征:患部无明显肿胀或有轻度红肿,在跟骨的跖面或侧面有压痛;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可触及骨性突起; (3)X线表现:常见有骨质增生,但临床表现常与X线征象不符,不成正比。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足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1)足跟痛:多在晨起行走时开始,活动后可减轻,继续行走或负重时疼痛加剧: (2)压痛点:局限于跟骨负重区偏内外侧或跟骨大结节处; (3)肿胀:大多数患者跟骨周围无肿胀或有轻度红肿; (4)跟骨骨刺:部分患者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骨刺形成。 (二)证侯诊断

1、气滞血瘀证:足跟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动则更甚。舌质紫暗或有瘀 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涩。 2、湿热内蕴证:足跟局部疼痛,轻度红肿,有热感,压痛明显,伴口渴不欲 饮。舌苔黄腻,脉濡数。 3、寒湿痹阻证:足跟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劳则更甚,休息减轻,腰膝酸 软无力,可伴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或伴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疗法 1、中药熏洗:将四肢洗方用布包好加水1000ml,浸泡20分钟左右,煎煮30 分钟后,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温度合适时再以药水浸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局部无红肿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或舒筋活血洗方加减;局部有红肿者可加用双柏散或雨露散。 2、中药涂擦:予中药擦剂涂擦并按摩患处,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3、中药贴敷:局部可选用消瘀止痛药膏等敷贴,每日1贴。 (二)冲击波疗法 1、适应症:在足底周围或跟腱附着点处有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者。 2、禁忌症:儿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安装心脏起搏器,精神疾患及其他特殊 体质者。 3、操作:采用俯卧位,治疗时将患足固定,在足跟部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并标 记,瞄准器对准,建议初始冲击能量为8.0kv,适应后可将能量逐渐调高,

四肢麻木两千年古方能治

四肢麻木两千年古方能治 手麻、脚麻、四肢麻!这叫“血痹”,两千年古方能治。 今天我这篇文说,跟您谈谈“麻木不仁”这件事。 麻木不仁,作为成语,本来形容一个人冷血,对眼前的任何事物无动于衷。其实,从源头上讲,麻木不仁指的是一个症。什么叫麻?指的是不痛不痒,如万千异物或蚂蚁游走于其上。什么叫不仁?说的是挠一下皮肤,没感觉,好像隔了一层衣服一般。 说起这个症状来啊,咱们很多人都有感受。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或者女性产后,在这方面感受尤为明显。有一些颈椎病、肩周炎的患者,也会产生此类症状。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西医诊断,所谓“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的人。他们的主要感受,就是手脚四肢麻、凉、感觉迟钝,或者疼痛,或者肌肉无力。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患者,到什么程度了?一年四季都要戴手套,而且是很厚的手套,薄了就不行。平时开门都要戴手套。否则,只要手指头直接触碰异物,那感觉就像针扎一样。 这个时候,怎么办?怎么理解这症状呢?用治颈椎、治腰椎、治肩关节的方法,能改善不? 这些,还真就不好说。医学这事儿,本来就是探索中发展的学问,很多事情,我们任何人都无法一口咬定。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医人,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中医在近两千年前的《金匮要略》里面,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并且取名叫做“血痹”,同时也有了调治它的具体方药。 什么叫血栓啊?顾名思义,就是气血不通了,痹阻了。骨头,有骨痹,血,也有血痹。这个血栓怎么来的?一方面,是因为血虚,气血在经脉内运行得虚少、不畅。另一方面,就是气血营卫不和,导致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袭击进来,阻遏经脉。两方面原因,形成血痹。 根据这定义,我们基本就理出来血痹的症候了。这就是肌肤肢体麻木不仁,有一点怕凉,有一点怕风,或痛,或肌肉无力,舌头往往比较淡,脉象为微涩而紧的。部分人舌头会青紫。现代医学诊断,往往是末梢神经炎。同时,这组症候也可以出现在皮炎、中风后遗症、肩周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颈椎病、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上。 你看,这件事儿是不是牵涉甚广啊? 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用《金匮要略》里面的一张经方,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配方】:黄芪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方解】:简单说,就是利用黄芪和桂枝来散寒、祛风、温通经脉、固护卫气。用芍药来养阴,养血,配合桂枝来调和营卫。生姜和大枣,固护中焦,促进气血生化之源,让更多的气血充养四肢,提振正气。如此,血不虚了,风邪没了,经脉通了,血痹也就解除了,症状随之消失了。

治疗脚后跟痛的一些方法

治疗脚后跟痛的一些方法

足跟痛的危害 ?足跟痛在老年人中是非常常见的足部疾病,虽然足跟痛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异常的疼痛也令患者非常痛苦,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活动范围,给行动带来了极大不便。 ? 如此难忍的痛苦常常使得患者懊恼不已,尤其是中老年人本就行动不便,再加上足跟痛的威胁就跟约束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妨碍家人的正常工作、学习,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致。可用一些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 像...{足跟骨防世贴}外敷于足跟肌即可

?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 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注意事项 ?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补充维生素C。 ?多食含钙的食物。 ?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七大偏方疗法【手脚麻木】

七大偏方疗法 偏方1、老丝瓜筋汤。取老丝瓜筋50克,煎汤1碗1次服下,每日2次,连服1星期,有特效。 偏方2、桑叶足浴。 用霜桑叶适量,晒干后用砂锅加水适量煮沸,捞出桑叶,趁热泡手脚15分钟。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见效。 偏方3、蜂蜜蒸木耳。 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红糖25克。将木耳洗净放碗内,蜂蜜,红糖拌于其中,放锅内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 偏方4、花椒露汁。 取鲜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内,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箩盖上,在太阳将出时取下,冷服。盖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偏方5、云南白药(行情,问诊)泡酒足浴。 用云南白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内,放置一昼夜后即可。用时将患肢浸入药酒内,并反复揉搓,以肌肤发热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在1日内阳气很盛之午时与阴气很盛之子时进行治疗,15日为1疗程。500毫升药酒可用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油腻、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过劳。 偏方6、路路通中药足浴。 取海桐皮、桂枝、姜黄、羌活、独活、松节、路路通、刘寄奴、透骨草、红花、当归各15克加水和白酒后煎煮并滤取煎汁。每次乘热泡洗麻木的手或脚,每日泡洗2次。 偏方7、黄芪当归瘦肉汤。 用瘦肉5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田七3克,大枣3枚。共炖汤,服用。黄芪、当归具有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适合中风后遗症肢体软、手足麻木,气虚血瘀的患者。 老年人手脚麻木原因 3.1营养不良 主要是与长时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摄食减少,由此造成机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密切相关。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可致神经营养与代谢功能阻碍和传导速度减缓,引起末梢神经炎和神经根病变而造成手足麻木。老年人平时需要加强饮食调理,做到饮食易消化,促进吸收,预防营养不良性麻木。

名老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秘方

名老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秘方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中老年(45岁以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部分。多见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大、中型动脉硬化狭窄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使肢体发生缺血。 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患脚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小腿痛胀和肌肉萎缩,病情进行多较缓慢。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时,走路后整个臀部和肢体部有酸胀疼痛与乏力感。如肢端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时,患脚突然严重缺血,出现苍白、紫绀瘀黑、冰冷、持续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甚至趾蹠出现坏疽或溃疡感染,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往往导致心、脑、肾等血管病变。 本病诊断依据,发病年龄较大,有下肢慢性缺血症,患肢相应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腹股动脉狭窄处可听到收缩期杂音。X线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呈波浪形扭曲,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闭塞。患者往往伴有高血脂、眼底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在诊断上需与男青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女青年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区别。 本病的发病因素,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动脉壁功能障碍也是 重要因素。 西医治疗本病常采用扩血管、降脂、抗凝类药物,以及 选择性动脉重建手术。本病坏疽发生后,疗效较差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弱,痰湿不化,痰 瘀凝结络脉而致病。以益气温肾、活血通络,祛痰化瘀等法

治疗。有心肾虚者,有肝阳亢者,有感染化热者,有气阴两亏者,宜兼顾并治。本病早期疗效较好,故早期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奚九一)方名 方名:软坚通脉饮【功能主治】 功能软坚消痰,化瘀通络。主治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性 闭塞症。 【处方组成】 海藻30克、生牡蛎30克、虎杖30克、失笑散15克、豨莶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心气虚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肾阳虚者加仙灵脾、 附子、肉桂;坏疽伴感染者加制军、黄柏、金银花。 【临床疗效】 治疗45?80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2例,临床治 愈118 例(83.1%),好转18 例(12.7%),截肢6 例(4.2 %)。 【处方来源】 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奚九一

中医治疗脚后跟疼

中医治疗脚后跟疼 6月13日《燕赵老年报》3版刊登了《脚后跟痛怎么治疗》一文。看过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自己用醋泡脚治好脚后跟疼的事。 我今年73岁,是石家庄市皮鞋厂退休职工。去年10月,我的右脚后跟一走路就疼,到医院拍片,发现长了两个骨刺。一天,我到公园活动时,一位老同事告诉我,以前她的脚后跟也疼过,她到理发店找了一些稍长一点儿的头发,将头发装在袜子里,这样穿了一段时间,脚后跟就不疼了。于是,我也找了一些头发,装在袜子里。这样一来,感觉确实好一些。但是,头发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又有一个老同事告诉我,用醋泡脚治脚后跟疼,也挺管用。 回家后,我买了2斤零散米醋。晚上,我将醋倒进沙锅里,放在炉子上加热到能放进脚的温度,再倒进一个小塑料盆里,然后把脚放进去,将脚后跟整个泡起来,30分钟左右即可。第二天早晨,我把醋重新加热,再泡一次,也泡30分钟左右。这样,每天泡两次脚后跟,脚后跟疼痛慢慢减轻了,泡了将近20天,脚后跟一点也不疼了。直到现在,我的脚后跟也没有疼过。 后来,有个比我小1岁的老同事也脚后跟疼,我将这个办法告诉她,她用醋泡了一段时间,结果脚后跟也不疼了。

现在散醋不好买,用袋装的的米醋泡脚,效果是一样的。你看,治这个病只用了2斤醋,多实惠呀,病友们不妨也试试。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 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

22肢体麻木

一肢体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二肢体麻木的护理与预防 多睡硬板床 肢体麻木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注意腰间保暖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避免弯腰又用力的动作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少提重物少弯腰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多卧床休息 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中药治疗足跟痛

中药治疗足跟痛 ___李飞足跟痛病是一种常见病,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该病的病因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并摸索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笔者自2010年6月~2013年5月共接触足跟痛病患者151例。诊断标准以跟下或跟后疼痛在0.5个月以上,除因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外,不论起因如何,也不论摄片与否,或有无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均诊断为足跟痛病。在这151例足跟痛患者中,男81例,女70例,病程1周~18年,而以发病0.5年内就诊者为最多见。年龄<20岁22例,20~40岁68例,41~60岁49例,>60岁12例。其中双足跟痛32例,其余均为单足跟痛,患足共183只。跟痛部位以足跟跖面内侧为多见,中间次之,外侧最少。 治疗方法 用中药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等份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三生散。取配制好的三生散适量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卧床休

息,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控制病情。或用镇江膏药(江苏镇江中药厂生产)在火上烤化,用上述配制好的三生散适量掺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于患处,外加绷带或胶布固定,穿好鞋袜仍可走路。每5~7天换药1次,换药2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在外敷治疗的同时,可每日用紫丹参10g分两次冲茶喝或六味地黄丸内服,每日两次口服,连续用1个月为1个疗程。使用三生散需注意:(1)三生散内药物均是中药剧毒药物,只可外用,禁止内服;(2)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干净,擦干,敷药后患处请勿湿水;(3)在治疗期间最好少走长路,勿过久站立。 结果 (1)疗效标准:鸡蛋清调药外敷法连续应用1个月,或膏药外敷法连续外用10次,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3个月内未再发生疼痛者为痊愈;用上述方法治疗,次数不限,疼痛能明显减轻,行走负重基本无影响,停止外敷治疗1个月内疼痛未再加重者为效果良好。凡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疼痛减轻不甚明显,治愈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或外敷1~2次未见效而放弃治疗者为无效。(2)治疗效果:151例患者中,痊愈者113例,占74.8%,效果良好者32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96.0%,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共随访了116例,在治疗后不

中医解说身体的麻、木、酸、胀、痛、痒

中医解说身体的麻、木、酸、胀、痛、痒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1)背部肤色不均属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背部毛孔粗大为体质虚寒,湿气重,水分滞留体内,引起手脚冰凉怕冷,下身肿胀等症状。 2、肺区诊断 (1)拇指推肺区膀胱经,出现微血管扩张的现象。 (2)背部长痘为肺风粉刺,体质燥热,多为肺阴虚。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适,面部毛孔粗大。 备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区诊断 (1)拇指推心区内膀胱经,出现发红现象,心火旺。 (2)眉心长痘,面部潮红多为虚火上炎。 备注:体胖者胸闷气短,体瘦者失眠多梦。 4、肝区诊断 (1)肝区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

(2)肝区突出为肝功能下降。 (3)眼干涩充血,眼袋大,视力下降为肝火旺盛。 5、脾区诊断 (1)脾区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 (2)口腔溃疡,口周、额头易生红色痤疮为脾胃实热。 (3)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6、肾区诊断 (1)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2)面部易生乌云状片黑斑,手脚冰凉怕冷为肾阳虚。 (3)听力下降耳鸣,腰酸,手脚燥热怕热为肾阴虚。 7、生殖区诊断 (1)生殖区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2)生殖区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谈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 一、疼téng 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 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

足跟痛中医治疗

足跟痛中医疗法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一、足跟痛病因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

1.分型治疗1.肾阴虚型: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桂。 2.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挟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 4.湿痰流注型: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 5.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 三、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6.川芎、当归猪脚汤:川芎、当归各15克,猪后脚一只。将猪脚与二味中药炖一小时,喝汤吃肉。通经活血,濡养经络。四、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三、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治疗手脚麻木偏方

治疗手脚麻木偏方 病理介绍 :脉络不通微循环不好神经传导功能下降 治疗手脚麻木的偏方,“痛轻、麻重、木难医,久木必瘫”,手脚麻木是肢体运动神经受损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糖尿病、颈椎病、中风、高血压、神经炎以及风湿、类风湿、脉管炎、腰椎病等引起,运动神经纤维周边的微细血管被堵塞,导致神经纤维缺乏养分,造成神经元、神经纤维严重受损,神经的传导能力和传导速度下降,出现手脚麻木。 手脚麻木的症状:手脚感觉灵敏度下降或异常 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自我感觉手脚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有“蚂蚁爬一样”或“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致被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并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 专家提醒: 手脚麻木——当心大病来敲门~~ 据《黄帝内经》记载:手足麻木乃瘫痪中风之先兆,属痹症范畴,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当邪毒气侵入五脏六腑之前,第一感觉是手脚麻木,四肢酸胀、沉、痛、有针刺感,这就是经络受阻发出的信号,也是人体防御的最后防线,如不及时治疗,经络受损,神经纤维断裂,从而破坏了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最终发生肢体瘫痪而抱憾终生。 权威报道:30%的麻木病患者最终发生肢体瘫痪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手脚麻木病患者越2亿,并且每年10%速度增加,其中 30%的麻木病患者最终瘫痪或截肢,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手脚麻木病人出现肢体瘫痪。最近北京医院、人民医院等十多所特别三级甲等医院传出消息:每年有很多手脚麻木病人,因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致使瘫痪比例急剧上升。治疗手脚麻木刻不容缓。 产品介绍 产品研发;祖国经典配方美国科研技术中美联合开发 治疗手脚麻木的偏方,目前,由中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国际麻木病防治协会等国内外数十名专家博士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历经上万次试验成功联合开发的麻木病专用产品——麻木通已成功上市。产品的组方来自的《千金方》中经典名方,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超临界离子萃取技术、离子透化技术,从数十味名贵中草药中提取离子精华,独含“离子活力素”和“神经修复因子”,具有超强透化修复功能,近距离给药,可以直接穿透皮肤组织,快速活血通络改善病灶部位微循环提高血氧供应,同时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有效增强神经的传导能力和传导速度,深度滋养神经,快速彻底消除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酸痛、发凉、肢体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有效防止肢体麻木的发生。克服了口服药物副作用大、药效难以到达病灶的不足,而且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和创新。 产品功能;麻木通两步解决手脚麻木疾病 第一,特有的“离子活力素”快速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激活细胞麻木通喷剂中独有的“HD离子活力素”,具有超强透化修复功能,近距离给药,可以直接穿透皮肤组织,3分钟快速活血通络改善病灶部位微循环提高血氧供应,排除血管垃圾,使麻木的手脚立刻有热乎乎的感觉,麻木发凉症状消除或减轻。

手脚麻木竟是6大疾病先兆

手脚麻木竟是6大疾病先兆 手脚麻木是生活中比较常出现的症状,如站得太久或坐得太久,又或是长时间保持某一个姿势,都有可能导致手脚麻木。因此,手脚麻木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可能因为疾病出现麻木症状。偶尔一次或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不是大问题,但如果麻木长时间无法缓解,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手脚麻木是哪些重大疾病的先兆?该如何有效地缓解手脚麻木?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找答案吧! 手脚麻木是重大疾病的先兆吗? 单手麻木警惕颈椎病。如果是一侧的手臂、手指麻木,那可能是颈椎病引起,通常是慢性、反复发作的麻木,同时伴有颈肩部的酸痛、僵硬等症状。 上肢和腿麻木当心腰椎病。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它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人体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手指麻木无力或是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单侧肢体麻木可能是脑梗先兆。如果手脚麻木出现在一侧肢体,而另一侧完全正常,那就要警惕是脑梗的先兆了。脑梗引起的肢体麻木,通常都是急性的,同时还可能伴随言语障碍、半侧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就医。 对称性麻木应防糖尿病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常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异常。 麻痛不止小心肿瘤。老年人出现长期慢性的手脚麻木,持续不能缓解,还要考虑可能由恶性肿瘤引起。肿瘤晚期因远隔部位效应影响,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如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等。因此,未查出常见原因者,一定要做全面检查,比如肝、胃、血液等,女性需要特别查看卵巢和乳腺。以便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 哪些疾病会引起手脚麻木? 1动脉硬化 麻木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而瘫痪。

中医治疗足跟痛

中医治疗足跟痛 论述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长时间站立,运动劳累过度,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因为慢性劳损得了骨关节的病。该病主要为足跟骨刺、跖筋膜炎、跟垫痛、跟骨后滑囊炎、跟腱炎等引起的,是会出现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发病原因多与肾亏劳损,外伤和受到寒湿有关。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会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中医治疗足跟痛遵循其治病必求于本之理念,疏肝益肾以生髓充骨、荣养足跟,驱除风寒湿邪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标治本。 足跟痛的中医疗法 1、药物鞋垫法 花椒、吴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缝制布袋,将药末装入布袋内,封口,放入鞋内,每五天更换袋内药末一次。 2、药物外敷法 可外敷绹宝的中药贴‘足跟骨.方世.贴’。效果也不错。 3、药物足浴法 伸筋草、透骨草、艾叶、川椒、海桐皮、鸡血藤、地龙、川乌、草乌、红花、黄柏各20克,丝瓜络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钟,加入白酒100毫升,将药汁放在盆内,熏洗、浸浴双足,每次20分钟,然后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3日。 4、指压按摩法 取穴昆仑、太溪,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内踝高点。每天按摩早晚各1次,早晨用按揉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向里转三下,向外转三下,每穴5分钟。晚上用按压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抬,每穴5分钟。 如何预防脚足跟痛 1、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减少跟部负重刺激,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鹅卵石路,让足跟部充分休息,为以利于损伤的愈合和炎症的吸收。 2、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3、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4、对使用外用药的患者,用药前最好用温水泡脚,然后再外用擦剂或膏药。 5、推动足心用拇指指腹先向足趾方向做推动运动,然后向反方向做6-8次,1正1反为一次。 6、滚揉圆球找个健身球或高尔夫球圆形的球类,取坐位,将球踏在脚下,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做3-5分钟为宜。

治疗足跟痛的中医方法

治疗足跟痛的中医方法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一、足跟痛病因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

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二、中医疗法 中医解析: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以治根为主,西药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严禁按摩的,按摩后炎症会扩散.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找,足跟骨防世贴 三、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治疗四肢麻木的一些方法-治疗四肢麻木的中草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四肢麻木的一些方法 导语:有些人在平时的这个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个四肢麻木的这个现象,有时候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大家可能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注意这个问题,只有当情 有些人在平时的这个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个四肢麻木的这个现象,有时候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大家可能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注意这个问题,只有当情况变得比较的严重的时候,可能才会注意这个问题,什么原因,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才会变成比较关心的话题,现在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个治疗四肢麻木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是有所帮助的。 手脚麻木是肢体运动神经受损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大多是由于糖尿病、颈椎病、中风、高血压、神经炎以及风湿、类风湿、脉管炎、腰椎病等引起,运动神经纤维周边的微细血管被堵塞,导致神经纤维缺乏养分,造成神经元、神经纤维严重受损,神经的传导能力和传导速度下降,出现手脚麻木。 目前治疗手脚麻木有口服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而手脚部位都属于人体血管和神经的末端部位,一般常规口服药物,绝大部分随着血液循环而流失,药效大大降低,这就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手脚麻木效果不佳的根本所在,针灸按摩一般也只能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很难真正打通微循环、恢复神经传导功能,所以不能从此根本上解决肢体麻木、手脚麻木疾病。 传统的治疗手脚麻木大多只注重原发病的治疗,没有把手脚麻木当成一种独立的病去治疗,其根源在于经络不通,微循环受阻,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因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麻木通采用深层透化缓释给药技术治疗手脚麻木疾病,能快速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有效修复受损的末梢神经纤维,恢复人体神经传导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手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