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__中央银行-—201003

第九章__中央银行-—201003

第九章__中央银行-—201003
第九章__中央银行-—201003

第九章中央银行

一、填空

1.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应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加强的手段直接表现为和。

3.我国在1983年以前一直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

4.我国的“最后的贷款人”是。

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作为职能的体现之一。

6.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和关系上。

7.面对不同交易行为的结账要求,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和两种。

8.从银行技术处理角度划分,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和两种。

9.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

二、判断

1.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为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2.银行券的发行是中央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成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帐户进行。()4.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至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

5.通常全额实时清算采用的是小额定时支付系统,而净额批量清算采用大额支付系统。()

三、单选

1.1998年7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

A.一元式中央银行B.二院是中央银行

C.跨国中央银行D.准中央银行

四、多选

1.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

A.集中存款准备B.最终的贷款人

C.购买国家公债D.组织全国的清算

2.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

A.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B.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3.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外汇、黄金储备B.流通中通货

C.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D.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五、问答

1.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何在?

2.阐述国家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理论依据及其手段加强。3.简述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4.试从一般的或传统的表述层面上阐述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5.试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含义及其对该问题的理解。6.阐明支付清算系统的含义及其作用。

金融学形考 第9章

第9章 1.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 A. 国际开发协会 B. 世界银行 C. 国际清算银行 D. 国际金融公司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国际清算银行2.下列()不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A. 政策性银行 B. 商业银行 C. 投资银行 D. 储蓄银行 知识点提示: 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投资银行 3.()是各国主要用于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其通常在银行出现危机或存在大量不良债权时由政府设立。 A. 证券公司 B.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C. 金融租赁公司 D. 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其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选择一项: A.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B. 国际金融公司 C. 国际开发协会 D. 世界银行 知识点提示: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国际开发协会5.1948年12月1日,()在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A. 中国农业银行

知识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中国人民银行 6. 根据保险的基本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 A. 再保险公司 B. 商业性保险公司 C. 人寿保险公司 D. 政策性保险公司 E. 财产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保险公司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人寿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 7. 证券机构主要包括()等金融机构。 A. 信托投资公司 B. 财务公司 C.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D. 证券公司 E. 保险公司 知识点提示: 证券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正确答案是:证券公司, 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8. 按照业务性质分类,可将金融机构分为()。 A. 商业性金融机构 B. 政策性金融机构 C. 股份合作制金融机构 D. 合作制金融机构 E. 公司制金融机构 知识点提示:金融机构的分类。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知识点提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商业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 9. 1994年,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 了()政策性银行。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对于当代的中央银行而言,独立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一国的中央银行是否真正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是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有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统治着经济学领域的大半个江山,所以有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少有人提及。从70年代开始的滞涨以及由此而驱动的国际货币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货币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货币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家的关注。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只能的发挥。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不同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繁荣十分重要。 二、主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应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制度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

政府的独立是相对的。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形式而采取的法律措施。其独立性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整体系中的职责范围;二是中央银行在形式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程度,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刘肖原、李中山,《中央银行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如何对待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或者说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间恰当关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所有这些意见分歧和争论都是以如何更好的制定并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为最终目标的。弗里德曼(1962)处于让中央银行同意管理债务的考虑,就反对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相对独立的做法。 孙杰,《货币与金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作用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显然,这一问题结合货币政策讨论是较为理想的。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由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德国和美国的制度特征使他们选择了比较高的的中央银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9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和_______ 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货币政策目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4.金融危机主要指由___________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________的正常运行。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其认识经历了( B )的演变。 A.无效—有效—无效 B. 有效—无效—有效 C.无效—有效 D. 有效—无效 2.( C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币值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3.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 C )。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下( A )不是其特点。 A.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B.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 C.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 D.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5.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 D )。 A.中国人民银行 B.财政部 C.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 D.国务院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以下( ABCDE )的变化。 A.总需求和总供给 B.一般价格水平 C.经济结构 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增长速度 2.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BDE )。 A.计划手段 B.经济手段 C.市场手段 D.法律手段 E.行政手段 3.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E)。 A.政策目标 B.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 C. 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D. 政策传递机制 E. 政策效果 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ABCDE )。 A.金融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币值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5.关于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E )。 A.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B.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 C. 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 D. 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E.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是货币均衡 四、判断且改错 1.在现实经济中,货币供求均衡是各种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 2.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是中介指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 3.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宏观性从弱到强,可控性从强到弱,构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体系。() 4.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要把失业降低为零失业率。() 5.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常同时选用的中介指标。()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1年)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 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5、简述央行制度类型及其特征。 6、概要说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组织结构、职能与资本结构。 7、概要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当前组织结构状况。 8、概要说明欧洲央行组织结构与职能。 9、概要说明香港金融管理局制度。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P49) 1、如何理解央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简述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实质? 4、试述赞成及反对央行独立性的理论观点。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6、试评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独立性。 7、试评述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8、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国际特点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国情的改进意见。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中居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3、试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美国、日本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P99) 1、简述央行主要负债业务。 2、简述央行存款业务。 3、简述央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什么是央行货币发行业务?如何区分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 5、央行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缺点。 7、什么是基础货币?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基础货币的决定。 8、结合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比较两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9、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0、比较中央银行发行债券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 11、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结构有哪些主要的变化?成因是什

第九章__中央银行-—201003

第九章中央银行 一、填空 1.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应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加强的手段直接表现为和。 3.我国在1983年以前一直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为。 4.我国的“最后的贷款人”是。 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作为职能的体现之一。 6.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和关系上。 7.面对不同交易行为的结账要求,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和两种。 8.从银行技术处理角度划分,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和两种。 9.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 二、判断 1.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为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2.银行券的发行是中央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成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3.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帐户进行。()4.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至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 5.通常全额实时清算采用的是小额定时支付系统,而净额批量清算采用大额支付系统。() 三、单选 1.1998年7月正式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属于: A.一元式中央银行B.二院是中央银行 C.跨国中央银行D.准中央银行 四、多选 1.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 A.集中存款准备B.最终的贷款人 C.购买国家公债D.组织全国的清算 2.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 A.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B.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3.下列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外汇、黄金储备B.流通中通货 C.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D.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五、问答 1.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何在?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 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 行,对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 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制度:一国银行的结构以及各家银行之间业务职能的划分形式 3、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 银行职能的制度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 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 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地区)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 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 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 央银行制度 6、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 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 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 政府部门 3、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 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 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 的角色,这可以避免发生金融恐慌 5、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 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 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 务 2、公开市场操作:是吞吐,调节的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与商进行和,实现货币 政策调控目标 3、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 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 是。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 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 4、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 的差额

第8章中央银行制度

第8章中央银行制度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代表国家发行通货、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处理国际性金融事务、对金融体系实施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 1.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1.1统一银行券发行与流通的需要 1.1.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与清算的需要 1.1.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 1.1.4政府融资和代理国库的需要 1.1.5政府从事金融监管的需要 1.2中央银行的演变 中央银行的产生一般有两条途径: 一是由资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卓著、与政府有特殊关系的大商业银行逐步缓慢发展演变而成。 二是由政府出面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组建一家银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典型代表是日本银行等。 1.2.1中央银行的形成与推广 1.2.2中央银行的强化 1.3中国人民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它是由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的。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金融运行的中心。 中央银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机构,通过办理具体的金融业务,履行国家赋予的金融管理的职责。但是,中央银行不是普通的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银行,其经营目标、服务对象等方面与普通商业银行有明显区别。 中央银行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中央银行作为管理机关,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第一,中央银行对金融和经济的管理调控基本上是采用经济手段;第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必须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现;第三,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2.2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性质在其业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2.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被国家赋予了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王广谦第三版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7*3’) Eg.专业术语:最后贷款人、窗口指导等 2.判断并改错(10*2’) 3.简答题(6*6’) 简要论述、要点明确、适当展开 4.论述题 结合实际,分析现实案例,如何解释 5.案例分析 结合材料,回答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集中存款准备金。(“余额宝是”否能算作银行机构?) 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 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 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中央银行具有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1. 代理国库。 2.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4. 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233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金融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央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选修课,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更是一门管理课程,它基本上揉和了金融学方面的大部分核心理论与知识,通过阐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的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一国的金融概况、金融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效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主要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系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过程、独特性质和职能; 2、熟悉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及运作方法; 3、全面准确掌握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使用工具相关原理与方法; 4、熟悉中央银行在新时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职责; 5、了解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国际理论界对中央银行问题的前沿研究,着重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操作及其效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使学生对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对外金融关系等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

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6、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法。 (三)学习要求 1、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并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 2、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论文、实践操作等,并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基础之上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基本了解: 1、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途径: (1)有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前苏联、中国(1983年前)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eg:一些货币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欧盟…) 3、中央银行学的资本组成: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a、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b、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中、法、英、德…大多是国家);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比利时、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卡塔尔…(政府资本=民间资本);(3)全部股份资本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瑞士);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唯一的国家韩国);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组织) 重点掌握: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特使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只能以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b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业务往来之间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c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其表现为: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负有保持货币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b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活动;c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表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黄金、外汇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g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何金融稳定;h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项社会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内容简介 本资料是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本部分按选择题、判断题、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题型,对近年来众多名校考研涉及到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的真题进行详细解析。方便考生熟悉考点,掌握答题方法。部分考研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圣才名师从考查知识点、试题难度、相关考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以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为主,并参考大量中央银行学相关资料对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严格按照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8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选教材中的重要考点,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一、单选题 1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货币疲软 B.货币坚挺 C.通货紧缩 D.利率下跌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会使外汇供过于求,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2以下哪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厦门大学2012金融硕士) A.国库券市场 B.股票市场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一、重要概念 1.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 答: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简称国民账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这类经济活动产生于商品和劳务的出售,可以通过对参与经济交易三方(生产者、要素提供者、购买者)的任何一方的考核来计量,具体考核内容是:(1)产品生产部门的产量;(2)提供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3)为获得产品而形成的支出。对应这三方有三种统计方法,即生产法或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2.流量与存量 答:存量是表示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的数量,相当于统计学的时点数概念和会计学的余额概念,计量时不具有时间下标;流量则是指经济变量在一段时期发生的数量,相当于统计学的时期数概念和会计学的发生额概念,计量时必须标有时间下标。 3.总值与净值 答:总值通常作为现期产值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值(资本消费或折旧补偿)。在生产新产品的过程中,部分资本设备会被消耗,企业从收入中扣除资本消耗,将其作为替换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的基金,这就是所谓的“折旧”。从总值中扣除折旧,即为净值。净值的核算意义在于衡量一国的现存资本储量能否长期维持现有经济增长率。

4.平减指数 答:平减指数又称“GDP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民经济物价平减指数”,是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它采用双缩法编制。第一步,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的现价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数据及其相应的物价指数,来推算各产业的不变价的实际值。第二步,用总产出的实际值减去中间投入的实际值,得出各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值。各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数据。第三步,利用现价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以上是按生产法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缩所求得的平减指数。另外还可以通过按支出法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缩,来编制平减指数。 5.国际收支账户 答:国际收支账户涵盖了反映本国居民与外国人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等交易记录的对外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以及与国际储蓄和账务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的净额。 6.线上与线下 答:中央银行分析国际收支账户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判断经济是否存在对外失衡问题,并作出是否需要调整政策来纠正这种失衡的决策。然而,复式记账法又意味着国际收支账户在定义上必然保持着账面的平衡。因此,对外交易的记录必须再进行分类加工以便于政策分析。这种分类加工的基本方式是:不同对外交易按项目加总、借贷相抵后得出净额,以划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项目各自的顺差或逆差。同时,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某一项下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9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 一、 填空题 1.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 和 等 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 所谓“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则是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 和 的行为决定的,而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3. 货币政策目标是由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个层次有机组成 的目标体系。 4. 金融危机主要指由 _____________ 带来的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并威胁到 ________ 的正常运行。 5.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 其认识经历了( B )的演变。 A. 无效—有效—无效 B. C. 无效—有效 D. 2. ( C )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A. 经济增长 B. C.币值稳定 D. 3. 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 A. 货币供给量 B. C.准备金 D. 4.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以下( A )不是其特点 A.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B. 能够表现货币与信用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 有效—无效—有效 有效—无效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C )。 利率 汇率

C. 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

D. 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5.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在(D )。 A. 中国人民银行 B. 财政部 C.全国人民代表委员会 D. 国务院 多项选择题 1. 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以下(ABCDE )的变化 A. 总需求和总供给 B.般价格水平 C.经济结构 D.国际收支平衡 E. 经济增长速度 2.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BDE )。 A. 计划手段 B. 经济手段 C.市场手段 D. 法律手段 E.行政手段 3. 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 A. 政策目标 B. 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 C. 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D. 政策传递机制 E. 政策效果 4.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ABCDE )。 A. 金融稳定 B. 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 币值稳定 E.国际收支平衡 5. 关于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E )。 A.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B.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 C. 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 D. 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E. 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是货币均衡 四、判断且改错 1. 在现实经济中,货币供求均衡是各种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 2. 与货币政策工具紧密联系的是中介指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

中央银行学教程(第四版 刘肖原 李中山)课后习题1-13章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 一、术语解释 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中央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家或几家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填空题 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苏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世 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鼻祖。 4.垄断货币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有(ABCD)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2.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政府的银行 D.调控监管职能 3.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包括(BCD) A.发行的银行 B.调控职能 C.服务职能 D.管理职能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有(ABCDE) A.国有 B.私有 C.公私合股 D.无资本金 E.多国共有 5.下列国家中(A)的中央银行是无资本金的特殊法人 A.韩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意大利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圣才出品】

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3版课后习题 第五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重要概念 1.再贴现业务 答: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从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行为。这项业务之所有称为“再贴现”,是为了区别于企业或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的“贴现”,以及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中央银行再贴现是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再贴现利率对市场利率影响很大。 2.再贴现率 答: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自己持有的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它表现为再贴现票据金额的一定折扣率。再贴现率具有以下特点:①短期性。一般不超过一年。②官方性。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官方利率。 ③基准性。再贴现率是一种基准利率,是其他利率赖以变动和调整的基础。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调整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在传导机制上,商业银行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中央银行的贷款时,便会提高对客户的贴现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结果就会使得信用量收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则增加。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3.中央银行贷款 答: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是央行向社会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它充分体现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作用。中央银行贷款主要分对金融机构的放款、对政府的放款、其他放款(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对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等)。 4.公开市场操作 答: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这个工具的运作过程如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由于债券出售者获得支票后的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基础货币。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5.国际储备 答:国际储备又称自有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随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对外进行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资产总和。它必须具备三个属性: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世界银行对国际储备的定义是:“国家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

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制度: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4.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 5.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 6.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货币发行: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8.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9.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0.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11.业务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所)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基层行(处、所)现金收付的周转金、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12.发行库:是为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货币基金)的金库。 13.央行票据: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 14.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5.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6.主权风险:是指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 17.结算:一般是指为现实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支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具体体现。 18.清算: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19.支付系统: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 20.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21.独立国库制:独立国库制是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采用独立国库制。 22.委托国库制:委托国库制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23.中央银行会计是针对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及业务范围,按照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体现和反映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监督、管理、核算财务的会计业务。 24.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是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经融活动的数量信息进行手机、整理、

第八章 中央银行

第八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1.经济背景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经济条件是: 2.客观要求 ①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银行券流通受到了限制;银行券兑现得不到保证。 ②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能够迅速清算银行间票据而 使资金顺畅流通的机构。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 ?需要产生一个金融机构,能够在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提供必 要的资金支持,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 ④金融监管问题 ?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迅速,这在客观上需要进 行统一的监管。 ⑤政府融资的需要 ?在中央银行建立以前,政府融资往往要与多家银行联系,非常不便。 成立一家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便于政府融资的机构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1656—1913年) ◆中央银行的初创历程:从1656年最早成立的中央银行瑞典国家银 行、到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和1913年美国建立联邦储备体系。 ◆中央银行初创时期的特点: (1)普通银行的自然演进; (2)货币发行的逐步集中;

(3)政府控制动机的推进; (4)对商业银行提供服务; (5)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 2.中央银行的普遍推行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大大推进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普遍建 立。 ◆中央银行制度普遍推行的主要原因: (1)各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制,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出现混乱,需要建立中央银行稳定货币; (2)一些新的国家建立,为解决国内经济金融问题,需要设立中央银行; (3)一批老中央银行为新的中央银行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加上国际联盟的援助,为中央银行的普遍化提供了条件。 3.中央银行的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各国为了稳定货币、筹集资金,以货币信用政策作为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杠杆。在此背景下,负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责的中央银行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变化: (1)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 (2)由代理政府国库款项收支向政府的银行转化; (3)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 (4)由货币政策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换; (5)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加强。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1)户部银行:1905年建立,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2)大清银行:1908年由户部银行改名而来。 2.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1)中国银行:由大清银行改组,1911年2月5日开业。 (2)交通银行:1908年创建,后来由商业银行演变成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3.孙中山创建的中央银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