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

该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塔高六十五点八六米,五个明层、四个暗层总共九层,相当于现在约二十层楼房的高度,总重量约七千四百三十吨。整个木塔共用了五十四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楼阁式佛塔,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栱博物馆”。

应县木塔是中国佛塔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中国佛塔则是世界塔型建筑物中的瑰宝。它塔身高大,每层之间距离也较大,塔身每层有木构的门、窗、枋和斗拱等;塔檐上有檩枋、椽子和飞头等仿木构造。古建筑专家评价,应县木塔完整保存了辽代中国传统高层木结构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突出成就,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应县木塔历经苍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元代以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当地房毁人亡,但它结构牢固,历经900多年却安然无恙。

古往今来,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官员缙绅、文人墨客、佛门弟子登临木塔,眺望应县风景,为木塔挥毫泼墨,留下不少赞美佳句。塔上现存五十四面珍贵的匾联,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划苍劲凝重、神韵连贯,为难得的珍品。

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以及答案 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 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 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县 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1: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应县木塔之名的历史演变

应县木塔之名的历史演变 蔡升元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简称应县木塔)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奇塔。而这座奇塔之名的历史演变更让我们对木塔十分敬重,对它的历史文化也有了深刻的意识。 (一) 应县木塔北魏时称“应州崇虚寺木塔”。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太和十五年(491),这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口急剧上升,居舍建到了静轮宫的四周,人神混杂,无法清净神道,于是孝文帝就于太和十五年(491)将静轮宫移到了“桑干之阴”的应州,改名“崇虚寺”。《魏书》有证:“八月戊戌,移道坛于桑干之阴,改曰崇虚寺。”(《魏书·高祖纪》168页)《资治通鉴二》第137卷767页也有同样的记载。 (二) 应县木塔唐代称“应州宝宫寺木塔”。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十分崇道,为了提高其地位,便把皇家敕建的道观升格为“宫”。这样一来,“崇虚寺”这个北魏孝文帝敕建的道观就更名为“宝宫寺”了。也有人讲,因崇虚寺内藏珍宝而改名。《山西通志》记载:“兴光元年秋,敕有司马为太祖以下五帝铸释迦像,各长一丈六尺,用赤金二万五千斤。”(《山西通志》第57卷4129页) 宋雍熙三年(986),著名画师冯清云游应州,写下了《登应州宝

宫寺木塔》之诗篇,这就告诉我们“崇虚寺”已改成了“宝宫寺”。 (三) 应县木塔五代时称“应州兴王寺木塔”。 明《应州志》载:“天王词,在古旧城帅府东北隅。唐魏公李靖创建。相传晋王李克用母,尝祷于祠,见壁裂,金甲神人跃出。后生克用。”(《应州志·营建志》第2卷49页)《大明一统志》云:“天王祠,在应州城内,旧为天王村,晋王李克用母祷此祠,有金甲神人跃出,果生克用。”天王祠即李靖的家庙,也有人叫“天王寺”,为纪念李克用出世,后改名为“兴王寺”。 “考异《地理志》云,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军还,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因移木叶山,建庙告赛,尊为家神。纪未载。”(《辽史纪事本末》第10卷249页)据《辽史》记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冬十月甲子,封敬瑭为晋王,幸其府。十一月丁酉,册敬瑭为大晋皇帝。十二月庚寅,发太原。戊戌,次雁门,以沙太保所部兵分隶诸将。庚戌,幸应州。由上可见,大悲阁隶属兴王寺。而历史上人们曾把“应州”讹称“幽州”,宋辽大战中的幽州,也是根据民间传说演变而来的。实际上辽太宗“军还”时所幸的正是应州,并非“幽州”。 “《元一统志》云,大悲阁在旧城之中,建自有唐,自辽开泰中重修,圣宗遇雨,飞驾来临,改寺圣恩,而阁隶也,金皇统九年重葺,元至元壬午春复修,中奉大夫领道教事安藏撰记,二十四年四月立

山西古建筑保护事业六十年

山西古建筑保护事业六十年 山西表里山河,钟灵毓秀,是国内外知名的文物大省。现存古代建筑达28000余处。是中华民族建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山西古代建筑品类丰富,包括城池、寺观、坛庙、祠堂、古塔、石窟、衙署、民居、桥梁、牌楼等,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 山西文物建筑保护的发轫与奠基 (1951~1978年) 山西的古建筑保护事业是从中国营造学社为发轫的,20世纪的30年代中期,以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为核心的中国古建筑研究组,先后四次对山西雁北、忻州、晋中、吕梁、临汾等区域的多处古建筑实物进行调查,山西重要的古建筑——佛光寺、应县木塔、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广胜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足迹。梁先生以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方法,结合宋《营造法式》等文献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古建为师、以匠工为师、以文献为师,开创了中国的建筑史学,也为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五台山唐建佛光寺的发现,成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营造学社汇集的众多文献中,《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丰富翔实的文献所确立的思想原则、工作方法和调研手段,对中国古建筑保护有着重要的学科奠基作用和思想启蒙意义,成为古建筑保护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山西的古建筑保护事业是从中国营造学社为发轫的,20世纪的30年代中期,以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为核心的中国古建筑研究组,先后四次对山西雁北、忻州、晋中、吕梁、临汾等区域的多处古建筑实物进行调查,山西重要的古建筑——佛光寺、应县木塔、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广胜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足迹。梁先生以近代科学的勘察、测量、制图技术和比较、分析方法,结合宋《营造法式》等文献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古建为师、以匠工为师、以文献为师,开创了中国的建筑史学,也为山西古建筑的保护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五台山唐建佛光寺的发现,成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营造学社汇集的众多文献中,《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等丰富翔实的文献所确立的思想原则、工作方法和调研手段,对中国古建筑保护有着重要的学科奠基作用和思想启蒙意义,成为古建筑保护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解放后,初创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1951年,省政府成立了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山西境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文管会下设有秘书室、勘察组、古建组和保管组四个机构,同时,在全省成立了五台山、太原晋祠、洪洞广胜寺、临汾尧庙、稷山青龙寺、芮城永乐宫、晋城玉皇庙、大同云冈石窟、朔县崇福寺、应县佛宫寺等十个文物古迹保养所。随着国有文物专业管理队伍对文物建筑的专业管理和日常养护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山西省的文物管理工作开始纳入了国家体制。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地方管理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机构的不断健全,十大所除五台佛光寺外,皆移交给了地方管理,并更名为文物保管所。省文管会古建组配合国家文物局专家学者,与地方文化局及文物保管机构协同作战,共同开始了对山西文物建筑的调查、维修、保护和管理。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应县木塔之结构定性分析 结22班江中华 2002010385 一、 背景知识 山西应县木塔建于公元 1056 年、现高为 65.86 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33.15 米,平面呈八角形,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塔身全部用木材建造,各层均设内外两槽。在各层内外槽均有 8 个弦面,以柱、柱间叠枋和斗拱形成弦向平面构架,在角柱处交汇。在内外槽的径向,以内柱、外柱和梁栿及斗拱组成空间构架,内槽内供奉佛像,外檐柱内为游人空间。它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年代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木结构楼阁式宝塔。1961 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就是应县木塔的实体照片,可以看出 有以下建筑特点: 二层以上各层均以斗拱挑出平座并设置栏 杆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塔身逐层向内递收,上 部高达十余米的相轮铁刹耸立,造型优美,轮 廓线变化富于韵律感,塔身雄壮巍峨,挺拔向 上,稳如泰山,正如古人赋诗赞曰: 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二、塔的结构定性分析 中国的塔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流传上千年 而依旧巍然挺立的并不多,而像应县木塔这样 有特色的更是寥寥无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了。要想知道为什么唯独此塔能够经历住 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地震、雷电、兵事而不倒,这里面的确有不少偶然的因素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反映了事物必然性的原理,因此不可不从其内部结构去进行探究。 塔属于高耸建筑物,对于高耸建筑物常常需要以下问题得到解决方能流芳百世: z沉降; z结构抗震; z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下面分别对塔的这些问题一一进行探究。 1.沉降 对于高耸建筑物,沉降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为它上部荷载大,截面小,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就高,为了防止出现沉降差,对地基土的均匀性要求也高。著名的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在尚未建完时就明显的有大倾斜,就是地基土承载力不够,最关键的是承载力不均匀。 现代也有不少大型或高层建筑发生整体变形或大规模损坏,大多由于地基选择、处理不当或基础达不到设计施工需求,导致地基或基础失效,从而发生不均匀沉陷、变形而造成,应该让我们引以为戒。 要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要么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要么减轻结构本身的自重。对于应县木塔而言,前辈建筑师们既对地基做了适当的处理,如用灰土夯实作为垫层,同时在减轻结

山西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山西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部,地面保存的古建筑为山西增添了一份光彩。山西的古建筑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进行描述和概括:一个是106,它是指山西现存12世纪以前的木构古建筑数,占全国现存同时期木构建筑总数的72%。另一个是18118,是指山西现存的古建筑数量,同时也为中国之最,因此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称山西为“全国古建筑的宝库”。 山西古建筑的结构 古建筑的造型结构是通过建筑本身的形态以及构成建筑形态的各个重要部分如屋顶、梁架、柱子、门窗、墙、地面等构件而得以体现的。山西古建筑结构中的屋顶 山西有很多屋顶样式,例如歇山顶、硬山顶、攒山顶、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卷棚顶等。无论什么样式的屋顶造型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和先陡急后缓曲的艺术性曲线,所形成的弧面也是风格各异的,不仅美观而且受力均匀,它对屋顶的排送雨雪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用于攒尖顶建筑物转角处的翼角,不仅丰富和烘托了古建筑艺术的完美性,而且屋脊上各种各样的脊兽给屋顶也增添了几分生动性。山西地处黄河流域,因此造型各异的屋顶与南方玲珑雅致的风格相比,显得更加浑厚、庄严。 山西古建筑结构中的梁架 山西的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它的形成是由各种立柱、横梁等

主要构件相互穿插而成的,从而形成了形式灵活多样,丰富且富有弹性的框架。建筑内部空间的层次感、丰富性是随着各种梁架的样式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美感,使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性更上一层楼。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重叠组成的构件,叫斗拱。它是东方建筑所特有的,可承载位于屋檐和屋内之间的梁与天花板,并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其做法以及变化也是颇为丰富的。它对古建筑的个性特点做了进一步的强化,使山西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山西古建筑结构中的柱子 支撑屋顶和基座的必要构件是柱子,人们观察古建筑外观的视觉中心也是柱子。柱子由三部分构成,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古人根据建筑自身的特点和当时的审美需求对柱子的每个部分都加以装饰。通过运用各种如施色、雕刻等装饰手法塑造出寓意不同,造型各异的形态。山西盛名的晋祠圣母殿的“蟠龙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山西古建筑结构中的门窗 按照造型可把门分为出角门厦、平头门厦、拱卷门厦、屋顶式门厦等[2]。如屋顶式门厦的上方是用飞鸟、走兽、人物、花草等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装饰的,然而下部有既实用又美观的檐柱和抱鼓石,与收放自如的门槛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中间是厚厚的门或铁皮包身或镶乳钉,并且不同种类的门环又拥有不同的寓意。而窗棂的建筑构件具有非凡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山西古建筑的窗式有长窗(即隔扇)、半窗、漏窗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博物馆介绍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赵友亭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占据着重要位置,尤其是丰厚的人文景观确立了其在我国的独特地位。面对着凝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建筑文化背景,作为文物的载体、文明殿堂的山西博物馆,以明敞的空间建立其必要的物理功能,以简练的建筑语汇展示了著名文物大省的风采,反映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特色,传承与光大了山西传统建筑文化,升华了山西现代城市品质。 山西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根植于山西,以山西文化为背景和给养,在深刻剖析山西古建筑内在生命力的基础上,找出传统建筑深层内涵的延续本质,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巧妙地捕捉到了“如斗似鼎”这一灵光闪现为突破点,反复推敲,逐渐成型,并兼容了多种文化内涵,以单纯简炼的体形,凝重浑厚的风格,较高层次地达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外观审美要求。简洁而不失意象丰富,单纯而独具有个性魅力,凝重飘逸而不厚重沉闷。并能使人们从这似曾相识的体形中既可以感悟到“斗”所代表丰收喜悦、纳财聚宝的象征意义,也可以体会到“鼎”所追求的四方安定、太平盛世、吉祥如

意的美好期盼;从而巧妙地使这两个古老的形体赋予了现代的生命。并以“借——龙图之气,法——古建之道,隐——斗鼎之形,见——青铜之色,融——生态之绿,创——时代之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呈现———殿堂之壮美、圣坛之神怡,以“如斗似鼎、如山似阙”、“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建筑形态,贴切把握了山西历史文脉,集中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标志性。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主义已成为不变的主体,设计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滨河周围环境以及博物馆所处的场所特性,融合和利用汾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塑造出绿色与生态、人本与文脉、传统与时代共融的空间氛围。 山西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的西侧,是公园景色的延伸与拓展,站在汾河河畔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因而其外环境就成为整个滨河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中轴对称,主轴线前为东礼仪广场,中为主体建筑,后为西端主题广场。次轴线则由北边景观广场、主馆、南端休憩广场连贯而成。站在汾河东岸,目光掠过广阔的河面、颐人的绿地及滨河西路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全貌,空间层层递进,轴线清晰,使人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A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for wooden pagodas in Yin 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2、篇章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3、篇章3: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4、篇章4: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5、篇章5: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6、篇章6: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 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 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应县木塔总高67.31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 木结构建筑。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其中四层是暗层,外观五层六檐。应县木塔,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高出3.21米。整个塔身,从粗犷中见玲珑,从 古朴中见端庄。木塔外观,既无雕梁画栋,又无溢彩流光,然而那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那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山西经典古代建筑图象 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太原张少鲲/ Zhang Shaokun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作为全国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文物大省,山西各类古代建筑现存18418处,是全国古建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享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美誉。其中木结构建筑达9053处,就唐、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建筑而言,全国共146座,山西就有106座,占其总数的72.6%。这些建筑的分布,数量上以长治市、晋城市为冠,建筑规模以雁北地区和大同市为首,时代上当数五台县南禅寺最早。 倘徉在山西的城邑乡村,红墙绿瓦、勾心斗角、翼角如飞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唐代的雄浑壮丽,宋金的谨严端丽,明清的精细华丽,无不给人以平和或凝重、冲融或繁丽、庄重或清秀的美感!

寺观、楼阁 在我国,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实例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通过房址、城池等建筑遗迹和石窟寺、出土文物上的一些间接实物资料以及文献资料来探寻早期中国建筑发展的雪泥鸿爪。 唐代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其建筑规模宏大,朴实雄浑,豪放壮丽。然而,殊为可惜的是目前全国仅山西完整地保存有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实例。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屋坡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平缓者。整个建筑比例匀称,造型雄浑古朴。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乃一座中型殿堂,屋坡举折圆和舒缓,曲线优美。整个殿宇形体壮观,雄伟古朴,结构精巧,技艺纯熟,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代表作。另外两座唐代建筑分别是芮城县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县天台庵正殿。它们虽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殿堂,远不能代表唐代的建筑风貌,但其造型水平已足令人惊叹。 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全国共保存有4座五代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3座在山西,

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应县木塔阅读答案 导读: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创造了一个木结构建筑近千年不倒的神话的同时,还是一个昭示前人建筑艺术极致的精品。 木塔最令人称奇的是其设计的精巧,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木塔屹立近千年而不倒,其结构之固堪称一绝。应县文物旅游局原局长马良和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介绍,木塔采用的是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而平面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亦靠各种木料纵横连接,这就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 同时,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叉柱造就是将上层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间,而且上层柱向内退进半个柱径,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当遇到大风和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 的柔韧性。 据专家考察统计,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原所长杜福说,我国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多次实地研究的结论是:这种“刚柔相济”的结构共同造就了应县木塔卓越的稳固性,也正是木塔的这些建筑特色成就了木塔如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佛塔建筑的地位。 小题1:文章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特点?(2分) 小题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3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的同时,又强调了应 县木塔 小题4: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请设计一条广告 语来引导人们保护木塔。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结构坚固,千年不倒(1分);金用木材,设计精巧(1分)。 小题2:有钢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成为木塔坚固之本(1分);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1分);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具有柔韧性,能避免受外力而变形(1分)。 小题3:列数字(1分),斗拱形制之多样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2分)。

《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读书笔记

《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读书笔记 《地上博物馆—山西古建筑》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王其钧编写的,对山西的古建筑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图画、精美的照片,全方位地介绍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的古代建筑。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史专家。他把自己的学识用平易生动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并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将读者的思绪自然地带进活灵活现的历史场景。 山西是我国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从保存的古代建筑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更可以说是一个文物大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唐代木构建筑保留下来的极少的实例都在山西。我国五代木构建筑有一座保留至今,也位于山西。而保留至今的宋、辽、金时期的古代建筑,约有一半左右位于山西省。元代的典型的几处古代建筑,还是位于山西。因此我们可以说,看地下文物到陕西,而看地上文物到山西。下面让我来从书中列举几个山西著名古建筑。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5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级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祁县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和温庭筠的故乡祁县的民居,集宋、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山西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龙壁座南向北,全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它的建造年代比北京北海九龙壁早250年,体积是北海九龙壁的三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大同市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也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之一。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

应县木塔简介

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建筑布局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塔内文物佛牙舍利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莲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历史发展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山西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最后的拯救 简介:世界上目前仅存五座唐代建筑,其中有四座在山西。但是这些珍贵遗产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关键字:山西古建筑唐代建筑保护 世界上目前仅存五座唐代建筑,其中有四座在山西。但是这些珍贵遗产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中国建筑艺术网讯:三年前,抢劫者砸碎了山西平遥弓村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寺庙的木门,盗走了里面的青铜佛像。现在,村里拿出一点钱雇了一位老人看守寺庙,为吓唬那些可恶的盗窃者专门养了一条狗。这位名叫陈延文(音)的老人说,11年里这个庙被盗贼偷了14次,即使是那些唐代的石像也没能躲过盗贼的铁镐。如今,这座寺庙被用栅栏围了起来。 在中国,保护古建筑是件需要与时间赛跑的事。古董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及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山西地方性建筑里仅剩的木结构古寺庙和古民居面临威胁,这些寺庙和民居此前因为处偏僻之地而得以幸存。在这个一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之地的中国北方省份,从前的许多大宅子如今十分破败地沉睡著。 陶瓦当、木格门窗还有庭院──上了岁数的人仍很喜爱的这些东西现在却丝毫引不起年轻人的兴趣,他们宁愿卖掉老房子换来住宅楼里的一套新单元。从老宅子里拆下来的窗扇、门、屋梁和瓦当却远渡重洋,在纽约艺术家的时尚居室或迈阿密的海滩豪宅里摇身一变成了漂亮的房间隔扇或墙上的挂饰。诱人的市场引得猎食者对它们虎视眈眈。 如今,有一些组织开始介入濒危古建筑的拯救工作,Global Heritage Fund就是其中之一。该基金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的非盈利组织,由杰夫·摩根(Jeff Morgan)和考古学家伊恩·霍德(Ian Hodder)在2001年创建。摩根出身硅谷家庭,他本人也在高科技领域奋斗了16年。 但今年43岁的摩根在听取他们家族的老朋友、美国自然保护协会(Nature Conservancy)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斯蒂文·麦克考密克(Steven McCormick)的建议后决定改变职业方向的。当时摩根刚刚从他的第二家高科技初创企业兑现退出,他仔细考虑了麦克考密克的建议,决定推出一家新的风险机构,专门从事世界濒危遗产地的修复重建工作。 四年后的今天,该组织已经为全球10处重要遗产地筹集了520多万美元(另外还从当地政府获得了400万美元配套资金)。这些遗产地包括越南美山的4-13世纪占婆王国遗址以及土耳其东部可追溯到奥特曼帝国时代的卡斯古城。 摩根说,他正在计划物色下一个类似马丘·比丘或吴哥窟那样的地方......这些地方应该有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群、但却没有投资,尚未受到保护,而且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发掘它们的价值。他说:我们是一支非常渺小的力量,但我们会精心挑选每个国家最有价值的、且现状很糟糕的文化遗产地。 预算规模仅400万美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已在全世界确定了800处遗产地,另外还有数百处已申请遗产地的项目在等待批准。但只有少量组织将世界建筑古迹作为保护目标。而GHF更是独树一帜地将保护目标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它们多在文明发源地寻找有可能开发成旅游项目的地区。其他像World Monuments Fund等组织则将目标区域主要对准西欧。被视为古玛雅文明摇篮的危地马拉米拉德盆地是GHF投资的项目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好莱坞明星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曾为该项目捐款,但GHF现在越来越多地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的遗产地比其他国家多,而且GHF与华裔美籍慈善家有很紧密的联系,而这些人士非常关注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为充分发挥这种文化情结的能动性,基金会最近组织了一次山西之旅,以吸引更多的捐款人。Betty Ko和Susan Tai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答应向基金会捐款后,他们参加了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Chinese Culture Center)创始人Bill Wu组织的这次为期一周的山西考察和其他许多额外的活动,比如参观一家暂停对公众开放的地方博物馆、出席有中国国家文物局(Cultural Relics Bureau)官员参加的宴会。但最难得的是,他们有机会亲自为他们的捐款挑选保护项目。ko在参观了建于十世纪的镇国寺之后说,那里有许多事需要帮助,但是却得不到。Ko的丈夫是台湾风险投资公司普讯创业投资(WK Technology Fund)的创始人。

(完整版)土木工程发展史

展板一:土木工程简介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简述 展板二:古代土木工程 展板三:北京故宫 展板四:都江堰水利工程 展板五:山西应县木塔 展板六:埃及金字塔 展板七:近代土木工程 展板八:帝国大厦 展板九:埃菲尔铁塔 展板十:金门大桥 展板十一:现代土木工程 展板十二:广州塔 展板十三:台北101大厦 展板十四:长江三峡工程 土木工程的展望 展板十五:工程材料发展展望、建造理论发展展望展板十六:建造技术发展展望、土木工程建造场所的拓展 展板十七:香港国际机场 展板十八:榆靖高速公路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土木工程范畴 从建造的对象看,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市政工程、港口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从使用的材料看,土木工程可分为金属结构、混凝土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木结构、石结构、土结构等。 从技术性质看,涉及到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修等。 从职业分工看,有从事土木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等。 土木工程教育 为培养土木工程所需的各类人员,世界各国在大学本科教学中都设立土木工程专业。世界上最早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大学是1747年法国创办的国立路桥学校。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事业最早出现在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后称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 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 引言 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1[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1. 唐 1.1发展史略 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一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可能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以后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收南方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1[②] 初唐时的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的麟德殿只两山用墙,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结构。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的设计方法也已经基本定型。以后的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是踵事增华,更加完善、精密。1[③] 国内留存至今的唐木构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较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余均为晚唐。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 唐代建筑技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的形成和基于此的殿堂式构架的成型。 斗拱在前代很大程度上只是挑檐构件,到了唐代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纵架横架的有机结合点,成为梁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横架中的梁与斗拱发生关系,梁头甚至成为斗拱的华栱或者耍头,而顺身拱同时与柱头枋、罗汉枋、阑额一齐组成纵架,横纵架通过斗拱十字相交咬合在一起。层层叠上的枋栱也组成了一个围合的木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铺作层,利于连接柱网,使之聚合,意义类似于现代的圈梁。 殿堂式建筑的三个水平层结构正是基于铺作层的形成,柱网、铺作层、屋架依次水平叠加形成整体的构架(图1)。同时在此基础出现了各种平面分槽形式。 1.3实例分析 1.3.1佛光寺东大殿 唐大中11年,公元857年,山西五台,七开间单檐庑殿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 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 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 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 1 、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2、二层平座柱头铺作:外跳出三跳,计心造,第一跳上承重拱、素枋,第二跳上承令拱、素枋,第三跳上承铺版方向前伸出之出头木,与素枋相交,柱中心缝施素枋四重,枋间用散斗垫托。 解析:二、三、四层平座柱头、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形制基本一致。平座形制的不变化与檐下斗拱形制变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3、二层外檐柱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第一、三跳偷心。第二跳跳头上承重拱素枋,第四跳下昂头上施令拱,再施替木,橑檐枋。衬枋头伸出橑檐枋之外,端部刻成异形拱。里跳第二跳华拱头上无横拱,只承乳栿。 解析:双杪双下昂是现存木结构中等级最高的斗拱形制,继承了早期特征。 4、二层外檐补间铺作:仅自栌斗口出两缝60度斜华拱各两跳,下一跳偷心,上一跳承令拱,两令拱连拱交隐,令拱上部承异形拱式衬枋出头。里转与外跳同,仅无衬枋出头,里外耍头皆未出头。 解析:应县木塔补间铺作中多使用斜华拱,斜拱与立面之夹角分为60度与45度两种,而二层补间铺作是为数不多的呈60度角的例子,主要是因为二斜拱间未使用正身华拱,这是由两柱头铺作之间的空间不足决定的。 5. 二层外檐转角铺作:外跳出角华拱两跳,角昂三跳,里转角华拱两跳。列拱沿八角形柱中线缝过角向外挑出华拱两跳,第一跳华拱与泥道拱出跳相列,第二跳与柱头枋出跳相列。同时在第二跳跳头上正出下昂两跳,昂尾压于草乳栿下。与正出下昂相交的瓜子拱,延伸过角与小拱头分首相列。小拱头承异形拱,第四跳角昂上承相列之两令拱。

应县木塔

1.2大家好,我是环艺一班的韩斌,今天介绍的是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释迦塔,释迦塔位于山西朔州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人们俗称的应县木塔。 3.下面我将这几个方面讲起,先讲他的由来。 4.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永乐二十一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有力回击。回京途中,驻跸应州。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 明正德十二年,鞑靼再次来犯,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鞑靼败退,次年七月,为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字赞美木塔。 到了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应县木塔建成至今,已有近950年的岁月,由于长期受地震、风雨、战火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倾斜扭曲、压缩变形、部分构件糟朽劈裂等病变。1961年释迦塔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5.木塔布局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看似有五层但实际为九层,每两层间都设有一个装饰感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的暗层,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mao。 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塔结构设计非常科学合理,这种耗能减震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水平。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6.这是木塔的结构示意图,稀有的辽代古建筑,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建筑中没有用一根铁钉。一楼供奉的是高达11米的释迦摩尼佛像。 7.释迦塔历史悠久,传说也是非常多的,据说当年是鲁班建造的木塔,但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据说塔身水火不侵,即使被炮弹击中也能瞬间熄灭,释迦塔既无光也无火,但民间却传说木塔夜里有放光现象,当地人认为是这是一个吉祥的预兆,,当然还有好多,不一一介绍了,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 8.这是他的一些图片,1这是顶部精美华丽的藻井,2这个也是3这是他外立面,4这是他的柱头铺作5补间铺作6转角铺作7塔刹8用母三脚结构加固的西南内侧,9二层内景10塔身的倾斜程度11从这个图片可以看的出来,他的木结构已经严重腐朽 .9.保护木塔是应在必行的一件事,从1989年起﹐中国开始研究应县木塔的保护工作。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木塔大修工程启动。2002年﹐全国性专家会议基本敲定﹐对木塔实施“抬升修缮”方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修缮一事搁浅。2003年﹐国家文物局的文物研究院从山西省文物局手中完整接管了修缮资料﹐又是10年过去了﹐木塔的修缮方案仍处在专家论证阶段。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对申遗工作的热衷。目前﹐应县木塔申遗文本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12年11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据了解﹐申遗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非常重要。当地文物工作者担心﹐万一修缮留下遗憾﹐世遗组织专家将对木塔提出质疑。 目前应县木塔修缮方案已经确定,表示会在原来基础上加固修缮. 10.木塔的前世今生给了我一些启示,应县木塔作为我国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震撼和惊喜,我们作为见证者,应该关注这座塔,了解这座文化。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