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提纲新

人教版

课程标准:讲述英国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1.革命背景: 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革命爆发: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革命结果: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为共和国。

4.革命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5.颁布文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6.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3.本课突破点 【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出“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写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都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当然,虽然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八王之乱是指此后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 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中,对于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的关系的理解,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朝代也有过类似的叛乱,而西晋却在叛乱中亡国了呢?”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西晋统治内、外状况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一方面,西晋建国不久即出现了此次叛乱,教材中对于其对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有细致地描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匈奴人灭掉了西晋。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汉朝的历史,思考匈奴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从而过渡至下一子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从教材结构看,本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地图,即《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两个阶段,即北方游牧民族原本的生活状况和内迁后的生活状况;三个问题,即内迁的过程、迁移后的生活状况和内迁的影响。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围绕着以上三个角度展开。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教案

第17课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等信息材料,提高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列举美国南北双方经济制度的矛盾表现,认识废除奴隶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美国领土扩张的手段、方式,认识美国西进运动是驱逐、屠杀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了解林肯的历史活动,正确评价林肯的主要贡献,培养学生克难奋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辅助教学法、讲授法、联系比较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的战争,同时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因此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南北两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矛盾又突出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在美国独立后的80多年后,即1861年~1865年又发生了一场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 新课导学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根据《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了解美国领土扩张的概况。并讨论: 有人说,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但美国向西部的扩张和移民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二、战争的爆发 1、南北战争的起因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 17 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制作时间:2018年9月10日主备人:课型:展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 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 教学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流程设计:预习5分钟——展示25分钟——释疑5分钟——测评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 17 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的发生 3.1640 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4.1649 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5. 1688 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7.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斯图亚特王朝。 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探究二革命的发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权利法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__斯图亚特王朝__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君权神授__”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议会__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的发生 3.1640年,__议会__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4.1649年,__查理一世__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__共和国__。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克伦威尔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5.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光荣革命__”。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权利法案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7.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__议会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__君主立宪制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斯图亚特王朝。 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85页“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内容作用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③从事农业生产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知识点整理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 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梳理】 1.革命的发生 (1)背景 ①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 ②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使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爆发时间: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 (3)内战: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4)共和国 ①建立: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②独裁: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2.《权利法案》 (1)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 (2)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3)《权利法案》 ①颁布: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②内容: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③作用: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基础演练】 1.(2019·四川成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这种变化 A.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 B.化解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 C.得益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D.造成了君主地位彻底消失 2.(2019·安徽)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官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3.(2019·辽宁营口)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这个“掉了脑袋”的国王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1.知道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了解《权利法案》颁布及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权利法案》内容的分析,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影响。 3.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多媒体展示:英国现任女王和现任首相。 教师:上面的两幅照片一个是英国的现任女王,另一个是英国的现任首相。哪位同学知道在英国,她们二人谁掌握着英国的最高权力? 学生:当然是首相特蕾莎·梅。女王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元首,而权力掌握在首相的手里。 教师:是的,英国的这一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是怎么确立女王在英国承担的职责?让我们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了解这一史实。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史料1第14条规定:国王在国家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和服兵役,必须征求贵族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第39条规定: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合法的人身自由。 ——《大宪章》 教师:请思考《大宪章》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大宪章》体现了什么原则? 学生: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教师:《大宪章》的颁布形成了用法律限制国王权力的政治传统,13世纪末,英国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征税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大宪章》 二、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十七 第四单元 第17课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十七第四单元 第17课知识要点一:西晋的建立 1.____年,____自立为帝,国号____,以____为都,史称____。他就是晋武帝。 2.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迁 C.司马炎 D.司马睿 3.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西晋代魏 D.少数民族的内迁 4.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魏、吴、蜀 知识要点二:八王之乱 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 6.“八王之乱”爆发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夺中央政权 B.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C.提高皇帝的权威 D.巩固西晋王朝的统治 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气候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 C.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9.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50年,类似秦朝短命而亡。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汉族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步数民族

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时的贵族、富豪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丝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材料二: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 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为“钱”的同义词。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晋怎样的社会风气? (2)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快速灭亡与这种风气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灭亡还有哪些原因? 知识要点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1.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建立了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____”。 12.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____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____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13.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汉 C.鲜卑、羯、氐、羌、白 D.匈奴、鲜卑、羯、氐、蒙古 14.西晋末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 1. 266 司马炎晋洛阳西晋 2.C 3.B 4.B 5.B 6.A 7.D 8.B 9.D 10. (1)西晋统治集团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追逐金钱。 (2)有。这种风气带来政治腐败。 (3)“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残暴统治激起他们的强烈反抗,加速了西晋灭亡。 11. 十六国 12.前秦苻坚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2)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所处历史时代和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学会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方法和能力。 (3)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标志和影响,培养学生进行归纳的方法。(4)指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中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材料,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难点:一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核心内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从此以后,这部著作和两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思想史和革命的丰碑上,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50多年了。150多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夜里的灯火,大旱中的甘霖,立即不胜而走,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用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讲授新课】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

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导学案(含答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学习目标】 ①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②识记《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主要内容和意义。 【自主预习】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王权专断: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__________”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法律政治传统 (1)1215年,英格兰颁布《__________》,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______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二、革命的发生 1.爆发:________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2.高潮:1649年, __________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护国主政治:共和国时期____________被议会尊为“护国主”,独揽大权,实行个人专权的统治。 4.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就任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 5.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迎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__________”。 三、《权利法案》 右图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谁?该事件被西方人津津乐道地称为什么?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1.颁布时间:________年。 2.颁布机构:议会。

(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2)国王不经________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3)此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作用:英国确立了______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 【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 1.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 2.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明确规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3.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独揽大权,废除了君主制,终结了个人专权的统治。( ) 4.《权利法案》的颁布宣告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 二、材料分析 (1)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2)结合上图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从中你能获得哪一结论性认识?

2019-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019-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下图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什么特点( ) A.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B.北方战乱频繁,国家统一 C.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D.北方稳定,人口南迁 2.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3.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抗 B.少数民族原居住之地阶级矛盾尖锐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 4.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下列关于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B.北方人口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C.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D.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5.中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6.2017·玉林市玉州区期末检测导致西晋短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诸侯王的内乱,这场内乱是( ) A.六国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九王之乱 7.下面是三国鼎立示意图,如果按照其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8.[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结束三国时期的分裂状态并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9.右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当时少数民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晋朝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建立西晋政权的是(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 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 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 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 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 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 境 引 入 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连环画第20回。三 国鼎立局面是怎样结束的?西晋统一后,短命 而亡的原因有哪些?师: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 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 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 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 主题,勾画重点知识, 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西晋的建立 【问题1】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思考: 1.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哪个?最弱小的是哪 国? 2.你能说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个成语典故吗?简述西晋完成统一的过程? 3.分组讨论: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问题2】 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思考回答: 西晋石崇王恺斗富和《钱神论》材料反映了西 晋初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二、八王之乱 【问题1】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西晋初年,为了巩固 统治,晋武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如何?以前 学过的哪些朝代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 2.八王之乱发生的实质是什么? 3.《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晋以来积蓄,扫地 无遗”,结合材料分析:八王之乱给西晋造成了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表, 了解三国实力对比,分 析西晋能实现统一的主 要原因。明确西晋实现 统一的因素:最主要的 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 逐渐超过南方。吴、蜀 两国统治者的日益腐 朽,国力日趋衰落;客 观上,统一也是符合历 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 望的。 生:观察图表,掌握西 晋统一过程。结合材料 认识西晋初期唯钱是 图、道德沦丧的社会风 气。认识西晋初期的这 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 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 亡做了铺垫。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明确晋武帝 大封同姓诸王,实行分 封制,希望借此来维护 司马家族的统治,却导 致了藩王拥兵割据,酿 成八王之乱,失去了维 系统一的重心。 生:观察图片,提取有 效信息,回答问题。复 习实行过分封制的西 周、西汉。 师:指导学生分析封王 起兵的目的,明确八王 之乱是司马家族同姓封 王之间争夺皇位的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