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器材

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

(注意: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对小明和小华的说法进行评价和质疑,为下一步的猜测打好基础,猜想的情况可以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得出结论,引入密度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阅读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讲出起物理意义.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学生讨论并解答)

七、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八、练习

1.一块木块分成三等分后,每一小块的密度是原木块密度的 [ ]

A3倍B1倍C1/3倍D不好判断

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大

B.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

C.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大

D.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小

4.一段粗铜线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_____.

5.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_______kg/m3,其意义是_______.

6.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小的是是______球.

五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单位:㎏/m3(1g/m3=1000kg/m3)

3. 水的密度:1.0×103㎏/m3

物理意义:每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4.公式:ρ=m/v

教学自评

本节设计的主导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本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索,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主动优化、和学生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真正认清事物的体质,留下深刻的印象,变“学会”为“会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真知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采用“边探索、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是为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亲切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⑵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源发生的物理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⑵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三教学器材

音叉、烧杯、水、纸屑、录音机及周围可以用来发声的物体,学生自制自带的发声器具,演示用的扬声器、土电话。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人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熟悉而又陌生。激起学生探索声音的奥妙的兴趣。不由就想问一问:这么多得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2.学习新课

⑴探究声音的产生

学生分组实验。用自备的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铅笔盒、书、纸、笔、桌子、音叉、杯子等,甚至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注意观察发声与不发声时物体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A把橡皮筋拉长,用手指拨动,使其发声,看到橡皮筋在振动。

B把直尺一端压在桌边,另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直尺发声时在振动。

C吹哨子时感觉哨子在振动。

D摇铃铛时感觉铃铛在振动。

E用手刮梳子齿时,梳子齿振动发声。

F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时,用手去接触音叉,感到音叉在振动。

G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H用手敲击水杯发声时水在振动。

I把纸条放在嘴唇之间用力吹,纸条振动发声。

J手放在喉头部分,说话时能感到喉头振动。

K上下牙敲击发声时,能感到牙在振动。

学生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例:

A小提环琴、二胡、吉他是靠振动发声的。鼓是靠鼓面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靠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声的。

B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声。

C刮风时空气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

D倒水时水在振动发声。

E蟋蟀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的。

F雄蝉的腹部有两个发声器,是发声器振动发声。

G烈日当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听到“砰、砰、砰”的神奇枪声是石灰岩炸裂时振动发出的声音。

H唱片上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滑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唱片机利用记录振动的方法记录声音。

⑵探究声音的传播

老师可以演示课本34页的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提出问题:

由以上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数是靠空气传播的,空气为我们人类以及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声音还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学生活动:探究声音能靠什么物质传播。

A鱼儿能听见说话声

B耳朵贴到桌子的一端,用手拍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桌子传来的声音。

图片展示后,学生动手做一做。

根据实验学生总结结论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各种物质做媒介的,传播声音的这些物质,叫做介质。

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现象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让学生举例

A我们现在听到教室外的声音,是以墙、门和空气为介质传播的。

B吃饭时能清楚地听到牙齿咀嚼的声音,是由于声音通过牙齿、骨骼传到耳朵里的。

C钓鱼时,如果岸边有人说话,会把鱼吓跑。

D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E土电话声音能靠固体做介质传播。

⑶研究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

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方,调大音量,观察烛焰的摇晃。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与这个现象很相似。用不槌敲击音叉时,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之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使之变疏。随着叉股的不断振动,在空气

中就形成了疏密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在介质是以波的形式传递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引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声音具有一定的速度。介绍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跟介质的压强、温度有关。

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介绍几种不同物质中的声速。对于课本中的声速表,可以结合课外资料进行扩展,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3.小结。

⑴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发生与不发生时的区别;

⑵运用了归纳的方法,即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物体都在振动;

⑶运用了间接的方法,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借助音叉激起的水花显示音叉发声时的振动。

4.反馈练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而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的。在1个标准大气压,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4.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

五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固>∨液>∨气(一般情况下)∨气=340m/s (在15℃时)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无答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真题热身 1.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选填“右”或“左”)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的空格中. 物理量/单 位 空杯的质量m /g 杯和酸奶的质量 m/g 酸奶的体积V/ mL 酸奶的密度ρ/kg ?m-3 测量值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实验产生的实验误差? 2.小明的妈妈最近买了一个工艺品,看上去像是纯金制作的 (1)小明妈妈想知道这个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你认为可以测出工艺品的这个物理量,从而进行鉴别。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工艺品的密度,请你将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排列起来(只填序号): a、将工艺品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工艺品和水的总体积V 1 b、用天平称出工艺品的质量m 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 2 d、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ρ (3)实验中,小明测量工艺品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的质量以及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一所示,则工艺品的质量为;测体积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二所示,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则工艺品的 密度为 kg/m3.小明收集了几种金属的密度如下表所示,那么妈妈的工艺品是由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举1例)。 二、题型分析

1、常规法——天平量筒法固体——天平/弹簧测力计 质量的测量液体——天平+烧杯 实验原理:ρ=m/V 规则形状(刻度尺) 固体 形状不规则(排水法)(量筒+水) 体积的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针压入 法/挂铁法) 液体——量筒/量杯 例题: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 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 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g/cm3.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测量物质密度教案

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 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教材内容详解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 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 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 m 求得密度. 氩的发现 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 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 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 2kg /m 3,而从氨气 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 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 课内练习 题型I 双基巩固 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 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 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A 、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 ;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初二上)2 南昌二十四中学刘献沛 教材内容:4.3 ?探究物质的密度? 沪粤版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需要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依照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依照测量结果运算出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适应,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紧环节,如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打算、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判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讲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咨询题。 教学理念: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明白得,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依照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那个世界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确实是物质的特性,我们能够依照这些特性来鉴不物质。我们能够依照它的气味鉴不它是水依旧酒精,能够依照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依旧铁。假如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不处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如何样判定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不物质,有专门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能够做如此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稳.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不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稳。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讲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明白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明白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关于同一种物质来讲,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能够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运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那么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不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不测出其体积,并运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摸索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 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2020年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项练习题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项练习题 一、测量固体密度 考点: a、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天平的使用:实验前的调平——游码归零,平衡螺母的调节;左物右码;镊子夹取砝码;称量时的调平;天平的读数——注意分度值); b、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量筒的使用及正确的读数方法); c、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d、密度的计算; e、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材料; f、测量固体密度的步骤(补充步骤或完善设计); g、密度表达式的推导; h、误差分析(先测体积后测质量,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i、实验方案的选取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j、特殊的测量方法(特殊方法例如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天平没有砝码;特殊物质例如吸水物质,漂浮于水面的物质,易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状的固体等)1、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选取的器材有:石块、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水、细线.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入左盘,在右盘 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 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 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 量为________g; (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______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2、在“测量小木块的密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天平、量筒、小木块、细长铁丝、水。 (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 的________刻度线,若发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应将 天平的平衡螺母向调_________(选填“右”或“左”),直至指针对 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中考)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项模拟练习(含答案) (538).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题 学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图线,由图线可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 A.ρ甲>ρ乙>ρ丙 B.ρ乙>ρ丙>ρ甲 C.ρ丙>ρ乙>ρ甲 D.ρ甲>ρ乙>ρ丙 2.(2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重约0.1牛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是4s D.一名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150J 3.(2分)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6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A.20g,1.0×103kg/m3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D.20g,0.8×103kg/m3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4.(3分)甲、乙两个烧杯中都装满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液面下相同的深度处(如图).观察压强计U型管中的液面情况,可以得到:液体在金属盒橡皮膜所在的位置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时ρ甲、ρ乙;甲、乙两个烧杯中所装液体密度关系是。 5.(3分)有一实心铜块的密度是8.9×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它截成大小相同的两块,每一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6.(3分)现有如下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糖块密度的可行方案,要求写出: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2)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 (4)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 7.(3分)如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冠军奖牌是银质镀金,亚军奖牌是银质,第三名奖牌为铜质,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那么三种奖牌中的金属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若银牌中银的质量约为160g,则铜牌中铜的质量大是.(ρ金=19.3× 103kg/m3,ρ银=10.5×103kg/m3,ρ铜=8.9×103kg/m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利用浮力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专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利用浮力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专题 1.(2019金华,7)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ρ=,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2.(2019吉林,26)某实验小组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别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盘,如图14甲所示,蜡块的质量是 g; (2)用细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水杯中,再用天平称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g,则蜡块的体积是 cm3,蜡块的密度ρ蜡= g/cm3;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h2,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 (用h1、h2和ρ蜡表示)3.(2019大庆,19)善于奇思妙想的小强及其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温度为20℃)进行综合实验。 (1)该小组想研究“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图甲所示是密度计的简化模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放一些小铅粒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设玻璃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液,该液体密度为ρ液,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水,水的密度为ρ水,则浸入液体的深度h液=(用给出的物理量表示),由此可知,此密度计漂浮在煤油(密度为0.8×103kg/m3)中时浸入深度h煤油=h水(填数值),密度计刻度特点是(选填选项前序号①上小下大②上大下小③均匀④上疏下密⑤上密下疏)。 (2)该小组想继续探究“某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长为0.6m 的绝缘轻质杠杆ab悬挂在高处,可绕O点转动。杠杆a端的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为1×10﹣3m3的实心合金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液体中。b端轻质细线悬挂的铜柱在上下移动时能带动滑片P移动。滑片P重力和摩擦不计。 ①若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标有“100Ω 1A”字样。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量程为0~15mA 的电流表,为保证电路安全,定值电阻R的最小阻值是Ω。 ②小强在给该液体加热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减小,则可得出该液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除烧杯内的液体外,装置中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忽略不计,合金块始终浸没)。 (3)该小组还想利用此装置继续测量该合金块的密度。已知该烧杯中液体在温度为20℃时计的密度为1.1×103kg/m3.杠杆水平平衡时,铜柱质量为2kg,点O距杠杆b端0.2m。则合金的密度是kg/m3.(g取10N/kg) 4.(2019沈阳,23)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了几个小实验。 (1)小明把小萝卜放入水中,小萝卜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F浮,重力是G萝,那么F浮____G萝(选填“>”、“<”或“=”)。

综合专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综合专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常考题型有: 1】 测量固体的密度; 2】 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必备知识理解识记: 1.基本实验原理:V m =ρ 2.常见测量质量的方法有:天平测量法(固体);天平烧杯作差法(粉末状、液体);弹簧测重力计算法; 3.常见测量体积的方法有:量筒测量法(液体);量筒排水作差法(小物块);体积等效测量法;浮力溢水法; 二、分类题型典例讲解+变式训练: 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课本实验) 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课本实验) 拓展: (一)有天平、有量筒测密度: 例1. (2016河池22题4分)南丹县盛产锡矿,素有“锡都”之称.刘洋同学捡到了一小块锡矿石,想测出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 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刘洋用天平来测量矿石的质量,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

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3)他用细线绑住矿石放入盛有20 cm3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矿石的体 积为________cm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练习: 1.(8分)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________(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5分)广西南疆盛产花生,花生是城乡人民群众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小花同学为了测量花生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紧接着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总质量m1,如图甲 B.将待测花生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m,如图乙 C.从烧杯中倒一部分花生油到量筒中,测出这部分花生油的体积,如图丙 以上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丙可得花生油的体积为________cm3,则花生油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有天平无砝码测密度: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粤教沪版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提问复习 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有何看法?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A、准备选取哪些物质作研究对象?选取多好还是少好? B、实验中选取哪些测量工具? C、实验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5、分析与论证: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等的 6、得出结论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7、评估 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本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后面知识 第二教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二、学习密度的定义: 1、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2、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 单位:1g/cm3 = 1×10 kg/m3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可以用量筒测出。 2、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 dm3 1mL= 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相(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量杯来测量。 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为了鉴别妈妈的银手镯是否纯银制成的,小芳利用电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适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A.将电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底板水平 B.将手镯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液晶屏显示如下图所示,则手镯的质量为________g;

C.用电子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2.060g D.将手镯浸没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来的水 E.用电子天平测量溢出来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460g 则手镯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评估:①若测量前,电子天平底板没有调水平,则测得的质量偏________(填“小”或“大”).②由于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由此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偏 ________(填“小”或“大”). 2.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2)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作者:张杰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项练习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项练习题 一、测量固体密度 考点: a、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天平的使用:实验前的调平——游码归零,平衡螺母的调节;左物右码;镊子夹取砝码;称量时的调平;天平的读数——注意分度值); b、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量筒的使用及正确的读数方法); c、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d、密度的计算; e、根据测量结果判断物质材料; f、测量固体密度的步骤(补充步骤或完善设计); g、密度表达式的推导; h、误差分析(先测体积后测质量,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i、实验方案的选取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j、特殊的测量方法(特殊方法例如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天平没有砝码;特殊物质例如吸水物质,漂浮于水面的物质,易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状的固体等)1、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同学们选取的器材有:石块、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水、细线.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石块放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________g; (3)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______cm3,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2、在“测量小木块的密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天平、量筒、小木块、细长铁丝、水。 (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____刻度线,若发现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调_________(选填“右”或“左”),直至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2)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木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木块的质量m =______g;用量筒测量小木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小木块的体积V =______cm3;小木块的密度ρ=_______g/cm3。 3、测量木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烧杯和水、细线、石块、木块。实验过程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往量筒中倒入20ml的水; (3)用细线吊着木块和石块,将石块浸没图 在水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 1 (4)将石块和木块都浸没在水中,读出水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_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2《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天平、刻度尺、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铁块、铝块、塑料,实验卡、图像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体积较小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吗? 2、出示体积较大的苹果。 提问:同学们想要哪一个? 3、提问:为什么想要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的体积大、质量大。 二、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为了验证你的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2、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 3、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m-v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

专题: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专题: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缺天平类 1.小曼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圆柱体物块、石子、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某未知液体的密度.如图是小曼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kg/m3,g取10 N/kg.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将拴有石子的物块置于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为66 cm3. ③将待测液体倒入另一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记录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 ④将上述石子和物块擦干后,置于量筒内的待测液体中,如图丁所示,量筒中液面所对应的示数为70 cm3. 由以上实验可知: (1)石子和物块在水中所受的总浮力为________N; (2)待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石油是我市主要的矿产资源,石油化工对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某化工企业以石油为原料,研发出一种密度比水小、强度大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为了测量这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复合材料样品、量筒、烧杯、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长钢针、适量水(所给器材数量充足).请利用所给器材,设计测量小块复合材料样品密度的实验方案(g和水的密度ρ水为已知量). (1)从上述器材中选出实验所需器材: (2)实验步骤: (3)样品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4)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缺量筒类 3.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