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1)象天立宫,君权神授的设计思想:故宫在明、清两朝是被称作紫禁城,在它的这个名字中体现了古老的象天立宫的思想。

皇帝既尊为天子,如此也就产生了“象天立宫”、君权神授的设计思想。这是秦汉以来,中国宫殿建筑基本布局所表达的一种象征意义。随着“礼”的日趋完备,使得中国宫殿建筑的制度日臻完善,它的特征也更为鲜明,至明、清时期而集其大成。明清宫殿建筑,以居中为尊,左右为次;面南为尊,面北为次;殿身间数规定为三、五檐庑殿、七、九,以九间加围廊,为最高等级;屋顶的第依次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台基以三曾须弥座最为隆重。并且将建筑的类型认为大式和小式,而以带有斗拱的复杂做法作为主体建筑——所谓“殿式”建筑的重要标志。

显然,“礼制”尊卑为宫殿建筑规定了必须遵守的法则。“象天立宫”所表达的思想与尊卑等级的秩序,均是为了达到“壮君威”这一目的。可以说古代礼治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结合,正是中国宫殿建筑设计思想的核心

故宫的宫殿建筑在空间与实体上无不表现着帝王的至尊和高大,宏大的宫殿建筑群以一条中轴线南北展开,均衡而对称。以太和殿为中心和重心,深、高、宽都集中于此,纵深的传统模式加重了建筑物庄严肃穆的色彩,宽阔的空间变化赋予建筑物宏大的气势,而高大的台基和殿宇则直接表现了帝王的至尊。深、高、宽的手法使整组宫殿群产生了扑面而来的威慑力,给人以久久难忘的震撼。宫殿内巧妙运用光线的明暗对比,烘托出帝王的神圣地位,殿堂内光线昏暗,于殿外的明亮形成强烈对比,神秘气氛油然而生。“天高其为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帝王借此而深藏,神秘与朦胧更增添了至尊之气。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内完全是龙的世界,龙无处不在,天子的威仪也无处不在。据统计,仅太和殿一处,就有龙12654条,若是把整个皇宫内的龙教起来,那就是天文数字了,龙体现了宫殿建筑的等级规范。皇宫内的屋顶用黄琉璃瓦,三大殿台基高达8米以上,甚至大门门钉的著名也是最多的,这些都是皇宫最高级别地位的体现,是帝王“九五”之尊的表现。明清故宫是封建宗法礼制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权威,成为我国古代一处既有实用性,又有极强象征意义的建筑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是最优异、最独特、最辉煌的建筑物,她那充满魅力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情调,使她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绝好象征。

(2)阴阳五行的文化根底: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和称,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并且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后引申为自然界中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先秦的思想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和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阴和阳的互根互用始终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五行,最初称五材,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后引申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的运动变化生成的,各种事物都具有五行的属性,五行之间相互联系,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宫殿的设计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紫禁城宫殿整体上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为阳,在布局上由三朝五门,多用奇数;内廷为阴,在布局上由两宫六寝多用偶数。两宫为乾清宫和坤宁宫(交泰殿为之后建),六寝为东西六宫。社稷坛中更是明确体现了五行的思想。

外朝中路的三大殿坐落在土字形的汉白玉台基上,土为阴阳五行之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手:“中央土者,君宫也”。唐孔颍达疏中说:“土为五行之生,尊之故称大……“根据阴阳五行,在金、木、水、火、土中,土居于中央,把三台建成土字形,表示这里是天下的中央,同时,土也代表了江山社稷,表明希望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南三所”为皇子读书的地方,由于幼年属于五行中的“木”,生化过程属于“生”,南三所的方位又是在东南方,故都施以绿色琉璃瓦屋面。绿色为春天树木萌芽之色,象征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皇帝对他的后代所寄予的希望,所以太后的宫室如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都分布在西路。文渊阁作为紫禁城内的书库,专用于收藏乾隆是编撰的《四库全数总目考证》及《古今图书集成》。书库最忌火,所以文渊阁用黑色琉璃瓦绿剪边屋面。黑色在五行中属“水”,用黑色琉璃瓦含有以水压火之意。屋脊用绿紫白色琉璃浮雕波特游龙,阁前凿长方形水池,池上架有臼石拱桥,围以白石栏杆,栏板雕有海水及各种水族图案,以示厌火之意。

故宫的审美特征

错落有致韵律天成的空间布局:紫禁城三大殿以南正前方有五座门:皇城大清门为第一门,从此开始向北,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再北穿过端门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到太和门。这是五个连续的空间广场,全长约1700米,为紫禁城宫殿前区的前引部分。利用各种不同形制的门,区划出不同的格局,形成高低错落的变化,构成大小、横竖、宽窄不等有收有放的空间,并采取“欲扬先抑”的方式,从而组成既有规律又富于变化的建筑系列,由宫前区大清门开始,逐步深入到紫禁城内,使其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紫禁城内宫殿的总体布局再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它分为中路内东路内西路外东路外西路等五个大的区域。这里不仅有皇帝和后妃使用的宫殿,还有太后、太妃及皇子们的生活区,使宫殿的布局更加集中和紧凑。这样庞大的宫殿群再历代皇宫中也是罕见的。其中以中轴线为主体布置着前三殿和后三殿等一些主要建筑,成为贯穿紫禁城的主线。外朝以前三殿为主要殿堂,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中心,象征着帝王权力、地位的至高无上,因而它占据宫城中最尊贵的位置。前三殿轴线的两旁,按文东武西之制,东侧是文华殿一区,西侧是武英殿一区。这两区建筑组合都是一正两厢前后殿的庭院。从外朝建筑布局的体制看,它们是两座东西偏殿,两组建筑东西对称,遥相呼应,再前三殿的两翼形成左辅右弼的格局。外朝占据紫禁城的大部分空间,为了突出外朝宫殿的主导地位,它的布局、规模、体量、形式、装饰、材料、结构、工程做法都具有最高等级。前三殿一区宫殿最为壮观,局势开阔,布局舒朗,建筑

端庄,气势凝重,从而体现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内廷宫殿布局的中心后三宫,是中轴线的后半部分主要建筑。东西两侧各有六宫,是妃嫔们居住的两组建筑群。东西六宫外侧则采取左右对称排列成轴线方式,各自形成太上皇居住的宁寿宫区和太后太妃们生活的慈宁宫寿安宫区,自成体系组成了内廷的次要轴线,平行于前三殿和后三殿的紫禁城的南北主轴线。东西六宫之北有乾东五所和乾西五所,再明代是皇帝的幼年子女生活区。这些小区也有各自的轴线。内廷宫殿是帝、后、妃、皇子的生活起居之地,因此在建筑布局上采取密集的组合方式以便实用。主殿与配殿多廊庑连贯,庭院鳞次栉比,布置严密深邃。

紫禁城内各院落的布局也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城中的宫殿的基本形式大都为“一正两厢”的样式,也就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布局方式。各院落的设计在严格掌握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又根据不同院落的实际功能的不同而加以灵活运用,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故宫无论就其对称性、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完备的设施等诸多方面,多显示属极高的建筑成就。尤其是其中通过建筑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品味来体现君权神授,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坤宁宫的特殊气氛则昭示着明、清两代王朝理念与习俗的变迁。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建筑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特点 故宫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这个特点是怎样通过建筑艺术的形式(布局、空间、体形等)表现出来的呢?首先我们从整体上看,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各个建筑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中轴线两侧的建筑保持了严格的均衡、对称。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了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向北伸展,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1、深: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全长1700米,经过一座又一座的桥,一重又一重的门,一层又一层的台阶,还有那一道又一道森严的禁卫,最后才能到达太和殿。现在我们站在天安门外向北遥望,透过天安门、端门、午门的通道所见到的是一个门洞套一个门洞,门洞愈来愈小,最后视线消失在太和门的台阶上,太和门成为隐蔽太和殿的屏障。由于这种笔直纵深的空间变化造成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使人感皇帝所在的地方简直是深不可测。据考证在商代的宫室遗址中已经出现这种纵深的布局。这和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中曲径回廊所产生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

2、宽:太和殿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空间的深度,而且体现了空间的宽度。如果太和殿仅仅有空间的深度,而缺少宽窄的变化,便显不出太和殿的宏大气势。从正阳门,经过狭窄的千步廊,又经过了几个紧束的门洞,把人的情绪箍得紧紧的。过了午门,空间放宽,再过太和门更加开朗,展现出一个非常宽阔而明亮的空间(约3万平方米)。太和殿位于这个广场的正北。如果说建筑的深度给人以神秘、严肃的感受,那么这种突然出现的宽阔的空间,则赋予建筑宏大的气势,使人精神上感到一种威慑和震惊。 3、高大:建筑的高大直接表现皇帝的至尊,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有三个高峰,即天安门、午门、太和殿。太和殿高35.05米,可说是高峰中的高峰。太和殿的体形在故宫里也是最大的,为11间面阔(两个柱子之间的空间为一间),长63.96米,南北宽五间,深31.17米,面积2400平方米。 从正阳门到太和殿地平标高逐渐上升,建筑物形体逐步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橡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关键词:故宫The Forbidden City 建筑Architecture 文化Culture 这次十多天的山西北京游,我们去了许多名胜古迹,了解了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受到了各地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是安排有序,让我们参观了许多景点,了解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其中,北京故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的宏伟壮观使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氛围,领略了它的宏伟气魄。以下便是我对北京故宫的基本总结和感受。 北京故宫——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峰,旧称紫禁城。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它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403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14年的改造和扩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五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规则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现有建筑明清代重建,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特征。 紫禁城位处北京内城中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周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每面辟一门,南面正门为午门,北面后门为神武门,东西两侧为东华门,西华门;城墙四角各一角楼。顺紫禁城中轴线延伸,向南有直出皇城近抵北京内城正门正阳门的前导空间,向北有作为紫禁城背景的景山为后续的收束。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气势,“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代”的传流的方方正正的宫殿布局被提升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北京宫殿区的总体布局可分为三节。第一节由大明门开始经过皇城正门天安门,再穿过端门直抵宫城正门午门,共由三个宫前广场串连而成;第二节即紫禁城内部分,由前朝,后寝和御花园组成;第三节是紫禁城北门外人工堆起的景山,是宫殿区的结尾。 午门,俗称五凤楼,平面作凹字形,又高又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顶的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和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廊庑将这五座建筑相连,轮廓交错纷杂,形势巍峨壮丽,体型丰满盈润,体量强健有力,是整个前段的高潮。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代经过重建和重修。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

故宫 教学设计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典型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鉴赏鲁版教材第六课 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陈洪文 124943 (一)课程分析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二)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我相信,如果教师调动的好,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如果能够设计的问题恰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将美术鉴赏课上好。 (三)学法设计 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本鉴赏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特点的对比上。因为美术鉴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分析研究美术作品或者历史古迹来仔细体味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以及所蕴含美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对学生言之有理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习目标 通过中西两大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建筑视频播放:中国历代建筑。 2.中国从殷商时期开始,历代帝皇都建造了许多宫殿。 其中秦朝有阿房宫,兴乐宫,西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 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宋朝的大庆殿,文德殿,紫辰殿,垂拱殿,嘉明殿,崇政殿; 元朝有:大明殿,延春阁,隆福宫,兴圣宫。 明清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坤宁宫、慈宁宫、宁寿宫、垂华宫、英华宫、储秀宫、中翠宫、永和宫、延禧宫、建福宫、咸福宫、寿安宫、等等还有一系列交不上名字的宫和殿。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北京故宫与欧洲建筑:巴黎的凡尔赛宫。 二、授新课: 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故宫: (一)、故宫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现存最完整的就是北京明清时代的皇宫——故宫。接下来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下北京故宫的特点。 我们采用“四眼”看故宫的形式。每一眼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第一眼:看颜色: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仿若人间仙境。 二、故宫的建筑特点 故宫根据帝王“身居九重”的体制所建,分成外朝内延两部分,作为“王权”的集合体,其中建筑有着近乎苛刻的等级划分,为了表现出一种帝王的威严和神圣,整体建筑群极力营

浅谈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特征[1]

精心整理 故宫 (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14年(米,90多间”指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 年, ”与“内廷 “前朝” 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

向北延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 ( ( ( ( ( 声。 三、建筑在和谐中富于变化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故宫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工艺美术鉴赏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古人在漫长的营造史中,将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造型技巧方面,凝聚了浓厚的中国独特 的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想。故宫规模宏大,构造严谨,它是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最具艺术代表性的 建筑之一。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 一、故宫简介: 北京旧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它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现称北京故宫。这座建筑即使过去封建皇权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对中国人来说,北极星由于不动,永远在那一位置上,群星都着围北极星旋转,北极星就成了天上的中心,成了天上的天帝。天上只有一个天帝,地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天文学里,围绕北极星的一圈天象,叫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因此,紫禁城就是地上的紫微恒,是天子住的地方,对老百姓来说那里是一片神圣的禁地,因此 称为紫禁城。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城内宫殿建筑布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 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 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 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 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 米、长3800 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 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 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1)象天立宫,君权神授的设计思想:故宫在明、清两朝是被称作紫禁城,在它的这个名字中体现了古老的象天立宫的思想。 皇帝既尊为天子,如此也就产生了“象天立宫”、君权神授的设计思想。这是秦汉以来,中国宫殿建筑基本布局所表达的一种象征意义。随着“礼”的日趋完备,使得中国宫殿建筑的制度日臻完善,它的特征也更为鲜明,至明、清时期而集其大成。明清宫殿建筑,以居中为尊,左右为次;面南为尊,面北为次;殿身间数规定为三、五檐庑殿、七、九,以九间加围廊,为最高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特色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一)屋面装饰(吻、兽、琉璃 变化的色彩和装饰,为建筑外观做了美的点缀。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故宫的布局装饰特点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殿,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规模浩大,占地约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建筑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周围还环绕10多米高的宫墙和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是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的封建宗法礼制,严格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古制布局,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 故宫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前朝,也称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后寝,也称内廷。外朝以黄极殿(清代称太和殿,又称金銮殿)、中级殿(清代称中和殿)、建极殿(清代称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三大殿均建在8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多采用重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结构,殿内沥粉贴金,重施五彩,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丽,是皇帝办理朝政大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其中太和殿是宫城中等级最高、最为堂皇的建筑,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盛大仪式或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妃宫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三宫六院”,是皇帝平日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还有御花园、钦安殿、养性斋等建筑,形成一个布局完美的整体。御花园既有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雕刻、贴金、镂金、漆画、景泰蓝、玉石及螺钿镶嵌、硬木贴络、绸缎装裱等封建社会所能采用的一切工艺美术手段,将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融合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最高成就。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也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室。 故宫文化内涵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殿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每一朝代的帝王宫殿都是当时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通过宏伟的建筑表现至高无上皇权一直是古代宫殿建筑的首要指导思想。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地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涵的君权神授、天子至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 建筑特色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天安门进入端门,就到了紫禁城,它是依照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构思而建设的,《周易》中阴爻为六相合,因此论东西各六宫,后三宫加上东西十二宫,共为15座宫殿,正合紫微垣之数,四象即“朱雀、玄武、青龙、白龙”,因此,南门被称为五凤楼、北门明称玄武门,后因避康熙名而发为神武门,表示紫禁城为天下四方的中心,皇帝乃“八方向化、九土来王”的君主。今天的北京的区域,还能找到这样的五行生克布局,比如,东方属木,故有朝阳区,商业百货多在此布局,比如王府井;西方属金,故北京的国内、外金融银行皆位于此,从人文地理的角度透视,东西两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经济的密集区,各大党政机关部委之所在地。导游还说,现在人们平时用的“买东西”而没有“买南北”,其实是与五行布局有密切的联系。南方属火,故为刚烈,代表法律,故宣武区、崇文区在南面,皇帝从前班师回朝,也就要从南门而入。解放前的崇文宣武,也多居住着没落的八旗子弟,一些落后的声色场所也就设在这些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住所周边。当然也有许多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在这里,如专营古玩

《故 宫》教 案

故宫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一、导入新课: 导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想到北京我们会想到那些旅游景点?(学生讨论后出示课件)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故宫风情吧! 二、齐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1.正音解词: 矗立(chù) 圆雕(diā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琉璃(liú) 额枋(fāng) 蟠龙(pán) 绚丽(xuàn) 鸣钟击磬(qìng) 檀香(tán) 缭绕 (liáo) 攒 (cuán) 鎏金(liú)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后妃(fēi) 亭阁(gé) 永恒(héng) 2.解释词语: 湛蓝:深蓝。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word版本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就尤为典型。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和红色的屋身。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 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在紫禁城建筑上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在蓝天下用一色的黄琉璃瓦顶,用青绿色的彩画和大红的宫墙、柱子与门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蓝与黄、绿与红、白与灰黑之间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宫殿建筑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紫禁城色彩不仅有整体的规划,也非常重视细部处理。人们观赏建筑,既要远看有总体效果,也要近观有细部处理。大片的对比颜色放在一起固然鲜明突出,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细致处理,效果也是有限的,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理在这方面十分注意,它既有大面积的经营,又有细部的推敲。宁寿宫皇极殿是清朝乾隆皇帝准备在退位后当太上皇时使用的一座大殿,所以装饰很豪华,从屋顶到基座都有色彩作装饰。 中国古人,对于建筑的色彩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与中国人所讲求的天人合一,中庸等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我们在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同时,其实也从另一方面了解了中国更加广泛的一些观念及涉及的领域蕴含在其中。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阴阳五行的奥秘。而这些也是我们当代建筑领域可以借鉴与参考的。其实中国古建筑的这种色彩艺术,在如今的中国运用并不广泛,在这里并不究其原因。只是如果能将这种色彩艺术合理的运用到我们如今的建筑当中,我想是否会对我们的建筑发展带来特别的意义。

故宫建筑的特点和封建统治的关系

故宫建筑的特点和封建统治的关系 学号:121031358 姓名:詹朝城 摘要: 通过故宫宫殿建筑的布局规划、屋顶样式和结构以及建筑装饰彩画等方面的建筑特色进行介绍,体现出故宫建筑的特点,从中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征和意义,以及故宫建筑群所要表达的强烈等级制度和皇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故宫,建筑特点,封建统治,等级制度 故宫的总体布局: 1. 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 2. 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 3. 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 4.布局特征: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审美上看,强调群体组合,

强调有序化和对称性,追求平面规模宏大,这是古代中华民族一种主流审美观的体现。这种格局体现了儒家的等级观念,是封建社会体制在建筑领域的典型体现。 故宫建筑和封建统治: 建筑物是人类表现自我的一种延伸,包含着人们的思想和创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故宫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表现人们思想和体现封建统治中的一个典型建筑。故宫是按照阶级的意愿而建造的,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制和等级制度的社会秩序。故宫前朝后寝,和其他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群的装修和空间布局都表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等级森严的阶级秩序。 皇权的象征还集中表现在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规划上,故宫是由三排南北向平行的建筑群构成,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其中三大殿的恢弘气势为故宫之最。皇帝正宫,三大殿和后三宫处于中轴之上,较小的宫殿和有专门用途的建筑矗立在两侧。事实上,整个故宫恰好处于都城的中心位置,而三大殿则位于中心的中心。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都处于以皇帝为代表的独裁统治阶级专政之下,集权制是维护这种独裁专政的重要手段。明清两代的皇帝们继承了这一传统,使得集权制也反应在他们的统治中心也就是反应在故宫的建筑之上。对他们来说,故宫不仅是体现皇室尊严和特权的豪华宫殿,更是其强化独裁统治的重要手段。 故宫建筑的规划方式也强烈地体现着社会秩序的森严等级。故宫的建筑共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的建筑是位于中轴线上,包括皇帝

北京皇城建筑特点

北京皇城建筑特点 一、北京故宫简介: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1420年)时间建成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

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西华门内成立第一档案馆,专门从事整理政府和宫廷档案。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故宫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