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

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七、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比较

拓展延申

基因工程技术

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依据

(1) DNA是遗传物质

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从细菌到高等动物和植物,直至人类,它们的基因都是一个具有遗传功能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 片段。而所有生物的DNA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因此,不同生物的基因(DNA片段)原则上是可以重组互换的。

虽然某些病毒的基因定位在RNA上,但是这些病毒的RNA仍可以通过产生。DNA并不影响不同基因的重组或互换。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Avery,通过细菌(肺炎链球菌)转化(有毒与无毒)研究确定了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噬菌体转染实验

1952年Alfred Hershy和Marsha Chase用标记物的噬菌体(P32和S35)感染大肠杆菌,发现只有P32标记的DNA注入寄主细胞才能繁殖下一代进一步证明遗传物质是DNA。

(2) DNA双螺旋结构

1953年James D. Watson和Francis H. C. Crick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

(3)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是通用的。一系列三联密码子(除极少数的几个以外)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有生物中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遗传密码是通用的,重组的 DNA分子不管导人什么样的生物细胞中,只要具备转录翻译的条件,均能转译出原样的氨基酸。即使人工合成的DNA分子(基因)同样可以转录翻译出相应的氨基酸。现在,基因是可以人工会成的。

(4)基因是可切割的

基因直线排列在DNA分子上。除少数基因重叠排列外,大多数基因彼此之间存在着间隔序列。因此,作为DNA分子上一个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允许从DNA分子上一个一个完整地切割下来。即使是重叠排列的基因,也可以把指定的基因切割下来,尽管破坏了其他基因。

(5)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基因不仅是可以切割下来的,而且发现生物体内有的基因可以在染色体DNA上移动,甚至可以在不同染色体间进行跳跃,插入到靶DNA分子之中。由此表明基因不仅是可转移的。

(6)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现在普遍认为,一种多肽就有一种相对应的基因。因此,基因的转移或重组可以根据其表达产物多肽的性质来检查。

(7)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经重组的基因一般来说是能传代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转基因生物。

二、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基础研究

基因工程问世以来,科技工作者始终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包括构建一系列克隆载体和相应的表达系统,建立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开发新的工具酶,探索新的操作方法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使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趋向成熟。

1、基因工程克隆载体的研究

基因工程的发展是与克隆载体构建密切相关的,由于最早构建和发展了用于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所以以原核生物为对象的基因工程研究首先得以迅速发展。Ti质粒的发现以及成功地构建了Ti质粒衍生的克隆载体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随之就迅速发展起来。动物病毒克隆载体的构建成功,使动物基因工程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可以认为构建克隆载体是基因工程技术路线中的核心环节。至今已构建了数以千计的克隆载体。但是构建新的克隆载体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适合用于高等动植物转基因的表达载体和定位整合载体还须大力发展。

2、基因工程受体系统的研究

基因工程的受体与载体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克隆载体的宿主,是外源目的基因表达的场所。受体可以是单个细胞,也可以是组织、器官、甚至是个体。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可分为两类,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早期被采用的最好受体系统,应用技术成熟,几乎是现有一切克隆载体的宿主;以大肠杆菌为受体建立了一系列基因组文库和cDNA 文库,以及大量菌株,开发了一批已投入市场的基因工程产品。蓝细菌(蓝藻)是进行植物型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兼具植物自养生长和原核生物遗传背

景简单的特性,便于基因操作和利用光能进行无机培养。因此,近年来蓝细菌开始被用作廉价高效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受体系统。

酵母菌是十分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与原核生物很多相似的性状。酵母菌营异养生长,便于工业化发酵;基因组相对较小,有的株系还含有质粒,便于基因操作。因此酵母菌是较早被用作基因工程受体的真核生物。有人把酵母菌同大肠杆菌一起看作是第一代基因工程受体系统。酵母菌不仅是外源基因(尤其是真核基因)表达的受体,建立了一系列工程菌株,而且成为当前建立人和高等动物、植物复杂基因组文库的受体系统。真核生物单细胞小球藻和衣藻也被用于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受体系统。

随着克隆载体的发展,至今高等植物也已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一般用其愈伤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也用部分组织和器官。目前用作基因工程受体的植物有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烟草、番茄、棉花等,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等,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植物。

动物鉴于体细胞再分化能力差,目前主要以生殖细胞或胚细胞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获得了转基因鼠、鱼、鸡等动物。动物体细胞也用作基因工程受体,获得了系列转基因细胞系,用作基础研究材料,或用来生产。随着克隆羊的问世,对动物体细胞作为基因工程受体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将成为21世纪初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人的体细胞同样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转基因细胞系用于病理研究。近年来还以异常生长的细胞作为受体,通过转基因使其回复正常生长状态()。

3、目的基因研究

基因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有限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开发基因资源已成为发达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谁拥有基因专利多,谁就在基因工程领域占主导地位。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开发人们特殊需要的基因产物,这样的基因统称为目的基因。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理所当然是目的基因。而致病基因在特定情况下同样可作为目的基因,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即使是那些今天尚不清楚功能的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许以后成为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目的基因。

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特殊需要的基因。近年来也广泛使用PCR技术直接从某生物基因组中扩增出需要的基因。对于较小的目的基因也可用人工化学合成。现在已获得的目的基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医药相关的基因;第二类是抗病、虫害和恶劣生境的基因;第三类是编码具特殊营养价值的蛋白或多肽的基因。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基因组的研究工作,试图搞清楚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基因,为全面开发各种基因奠定基础。据统计,至1998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有11种,如嗜血流感杆菌(1830 137bp,1743个基因)、产甲烷球菌(1664 976 bp,1682个基因)、大肠杆菌 K-12(4 639 221bp,4288个基因)、啤酒酵母(~12 x 10 bp,5882个基因)、枯草杆菌

( Bacillussubrilis)(4.21 X10bp,4100个基因)。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对人类基因组产生了兴趣,提出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从1990年开始,先后由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于1999年9月也获准参加这一国际性计划,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承担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任务。

这些国家聚集了一批科技人员,经过十年的辛勤工作,于2000年6月宣告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制完毕。同时已破译了近万个基因。至1999年,美国对6500个人类基因提出了专利申请。一般认为人类基因组含有数万个基因,各司其职,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繁殖。一旦人类基因组全部被破译,就可了解人类几千种遗传性疾病的病因,为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将保证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除“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外,目前正在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以稻米为主食的我国早在1992年8月正式宣布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并且是目前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参加者,并于2001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水稻(税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在我国已经完成。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独立完成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能力的国家,表明我国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不仅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而且具备了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科研项目开发的能力。籼稻全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将带动小麦、玉米等所有粮食作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此外,中国、美国合作的“家猪基因组计划”也已经启动。

4、基因工程工具酶的研究

基因工程工具酶指体外进行DNA合成、切割、修饰和连接等系列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包括DNA聚合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修饰酶和连接酶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用于有规律地切割DNA把提供的DNA原材料切割成具特定末端的DNA片段。现已从不同生物中发现和分离出上千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本上可满足按不同目的切割各种DNA分子的需要。

耐热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长识别序列稀切酶仍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DNA连接酶用于连接各种DNA片段,使不同基因重组。现在常用的DNA连接酶只有两种,即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和 T4 DNA连接酶,前者只能连接具勤性末端的 DNA片段;后者既能连接具默性末端的DNA片段,也能连接具平末端的DNA片段。

DNA聚合酶用于人工合成连杆、引物等DNA小片段以及含基因的较大的DNA片段,还用于制备DNA探针。多种耐热性DNA聚合酶的发现,使使PCR技术迅速发展.给当今生命科学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

5、基因工程新技术研究

围绕外源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发展了一系列用于不同类型受体细胞的DNA 转化方法和病毒转导方法,特别是近年来研制的基因枪和电激仪克服了某些克隆载体应用的物种局限性,提高了外源DNA转化的效率。

围绕基因的检测方法,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发展了非放射性标记DNA探针技术和荧光探针技术,如生物素标记DNA探针、Dig 标记DNA探针、荧光素标记DNA探针等。

PCR技术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而且为分离基因提供了快速简便的途径。PCR技术自从1985年建立以来,发展很快,除一般采用的常规PCR技术外还发展了多种特殊的PCR技术,如长片段PCR技术、反转录PCR技术、免疫PCR技术、套式引物PCR技术、反向PCR技术、标记PCR技

术、复合PCR技术、不对称PCR技术、定量PCR技术、锚定PCR技术、重组PCR技术、加端PCR技术等等。

凝胶电泳技术可以在凝胶板上把不同分子大小的DNA分子或DNA片段分开,但是只能分辨几万碱基的DNA分子或片段。脉冲电泳技术的问世,不仅能分开上百万碱基的DNA分子或片段,而且能够使完整的染色体彼此分开。

当堂检测

1、DNA连接酶的重要功能是()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

B.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

C.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ABC都不正确

2、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A.人工合成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

A.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B.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D.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4、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6、右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

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1)图中质粒A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重组质粒的过程通常是在体外完成的,此过程必须用到的工具酶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所以在基因

工程的操作步骤中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这一步骤.

(3)若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后,目的基因在“工程菌”中表达成功的标志是

什么?__________ 。

个人总结

答案:

同种;另一种;

一、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修饰改造;定向;分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定的核苷酸;DNA连接酶;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细菌;酵母

菌;环状DNA;提取目的基因;表达;检测

二、基因重组;DNA分子;

三、A、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体内(尤其是原核生物)。

B、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

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C、磷酸二酯键

D、结果: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未端的DNA片段

四、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五、A、作用对象: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分子

B、作用位置: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C、作用结果:形成重组DNA分子

六、可以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直接定向地改造生物,培育出新品种。

CCCDD

6、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3)“工程菌”能合成生长激素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孝义三中高一生物组张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两课时讲授。第1课时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第2课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育种内容的补充,是即贴近生活又远离生活的微观内容。由于在选修3中还有基因工程的介绍,因此本节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内容抽象和复杂,学生接触少,会出现掌握不好,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生活化打比喻的方式和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并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图解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切记不可讲的太多。 三、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4、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3)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如何?4)基因工程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由于本节内容和前面的育种内容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让学生回顾前面几种育种方法的成果,再通过情景展现传统育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进而引出基因工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转基因成果让学生知道基因工程就在我们身边。而后通过与学生们所熟知的器官移植做对比,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本质和操作过程。通过对转基因食品的讨论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六.教学策略及教学媒体 根据激趣原则,通过展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入手,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借助老师生活化打比喻和多媒体动画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从而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 七、教学设计流程图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标 (1)能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2)能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了解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二.自主学习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加以,然后放到,地改造生物的。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本工具 (1)基因的“剪刀”:指______________(简称_ _____),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并在_______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露出。 (2)基因的“针线”:指________ ,它能在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两条DNA片段连接起来,而互补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连接的。 (3)基因的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______ 、______ 等。质粒主要存在于许多____ 和_______ 等生物中,其作用是将______送入受体细胞。 质粒:是或外,能的状DNA分子,通常含有,如大肠杆菌中的质粒。 4. 基本步骤 (1)过程: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__________。 (2)成功的标志:获得_______________。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作物育种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___ ___、稳产和具有____ __的农作物,培育出了具有各种__ ____的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奶牛等。 2.药物研制 利用基因巩固才方法,能够地生产出、的药品,如、、、、、等等。 3.环境保护 可利用转基因细菌降解______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______,分解泄漏的_____,处理__ ____等。 (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 认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由:从化学本质上看,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逐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而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针对本节内容即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而本课知识、能力上主要解决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基本步骤以及模型构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三)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②基因工程的应用 ③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安全性 难点: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②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五、教学过程:

六、学案设计: 6.2基因工程---课堂探究案 一.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 二.合作探究 1.核心概念:基因工程 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别名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阅读以下资料,找出能代表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关键步骤的三个动词。 美国人在1978年用大肠杆菌生产出了胰岛素,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原理是运用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它是先将人胰岛素基因从人的染色体DNA上剪切出来,插入从细菌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质粒(作为载体)中,再将这个合并起来的、带有胰岛素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随后该胰岛素基因会指导大肠杆菌细胞产生胰岛素,人类即可将这些胰岛素提取并收集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病人,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能代表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关键步骤的三个动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02页最后一段至103页第二段,探讨以下问题 (1)限制酶的分布、作用及特性 思考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分子的哪个部位_______________ (2)DNA连接酶的作用、作用对象和作用部位 思考二: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载体的常见种类、作用 4.读图说话:读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基因工程操作的一般步骤。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说课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学生们在几章中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对基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做到铺垫的作用。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基因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工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 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四、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提问: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通过基因特异性表达而形成的。 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够吐出丝;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案例.doc

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案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这也是本节要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并未明确指出本章要讲述基因工程的内容,考虑到本章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学生达成上述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本节还将"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作为教学目标。 二、--思路 第一课时--流程图如下。 第二课时--流程图 如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通过图 片和音像资料展示基因工程产品,如种子、水果、疫苗或药物等,

引入课题。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为什么能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生物上? ·推测这种"嫁接"怎样才能实现? ·这种"嫁接"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从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切入,人类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定向改变生物。说明本节教学目标。 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引发思考。 "你的想法很好,可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实现你的设想呢?" 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剪刀、针线、运载体等。并用问题启发学生:"你能想像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 以ecor i为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教师交代清楚ecor i是已发现的5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酶。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dna 分子内部"下剪刀",专门识别dna分子中含有的"gaattc"这样的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图文稿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 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七、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比较

优质课第一名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中的热点,逐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该内容被录入了现行的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并且在选修教材中有更详细的阐述。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对这一前沿科技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本课学习的基因工程操作的原理及教材概括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这四个步骤,都可以在必修1和必修2中找到理论基础。但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的操作,操作过程细微,抽象,实验现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凭教师讲述是很枯燥并较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呈现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展示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认识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基因工程的概念 ②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 ③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④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运用学到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网上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观点。 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③关注科学与社会。 四、教学重难点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 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基因工程技术 一、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依据 (1) DNA是遗传物质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完整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1课时) 知识链接及考试地位 本知识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内容相联系,考试过程中常设计基因工程的原理、基本工具等基础知识,多以个别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回顾 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重组? 学习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明确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最基本的工具。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新知探究 传统育种的方法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工程又叫做或。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是在DNA上进行的水平的设计施工,基因的剪刀是指,简称限制酶。其作用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序列。基因的针线是指。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于许多以及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分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和。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对象各是什么?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布、特点、作用部位和作用结果如何? 四、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DNA连接酶的作用对象、位置和结果如何? 六、基因工程的优点是什么?

优秀教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教师将听证会规则、程序、角色扮演的程序和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复印好,分发给各学习小组。 (2)教师整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利弊争论的要点》,印发给各学习小组。 (3)收集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信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利弊关系的资料,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有关基因工程知识的讲座。 (4)教师设计并参与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制作网页,查找大量资料,完善网页内容,建立内容丰富的“基因工程知识资源库”。 (5)教师根据学生的资料准备状况、知识的准确性、抢答的积极性、讲述的条理性、姿态的自然性、课件的美观性编制《学生听课记录和评价表》。 (6)教师编制《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2.学生准备 (1)学生预习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宏观地了解。 (2)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看报及看电视,收集有关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的资料或信息并制成课件,也可以走访有关的专家、学者了解该内容。 (3)分组预习并完成教师下发的有关资料。 (4)按听证会的要求摆好课桌椅,根据各小组的选择按辩论的正方和反方分成左右两个大组。 [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巨大成就的图片。同时述说如下:基因工程自1973年诞生后,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可以直接控制基因,将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至另一个物种,创造出新的物种或新的品种的显著特点,也就是说,可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的生物类型,使人类从单纯地认识生物和利用生物的传统模式跳跃到随心所欲改造生物和创造生物的新时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基因工程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转移、基因扩增多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在实际应用领域中,为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天就由同学们来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师生互动] 教师: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资料。 学生分组汇报并交流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1: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2)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现在已培育出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盐碱、抗病毒、抗干旱等性状的转基因农作物。1996至2000年的短短五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从170×104 hm2发展到4 420×104 hm2,其推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学生2: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畜牧养殖业上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与病毒DNA构成重组DNA,然后,通过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DNA转移到动物受精卵中,并由这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转基因动物。通过转基因动物人们

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工程及其应用.doc

2019湖南高考生物知识点: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 基因重组 3.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④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应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应用》word 教案 教学建议 1.本节可将教材中提供的实例列表总结,给出具体的转基因生物,指导学生整理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填写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及其来源,增强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将“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原理”与本节内容一起学习,加强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的明白得,通过一个又一个转基因生物实例,能更好明白得“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基因重组”等基因工程这一概念中的关键词。既能学好概念,反过来又能关心学习基因工程的实例。 3.教材中的一些难点,如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工程菌、基因治疗等,可适当讲解。关于乳腺生物反应器,其差不多过程与其他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不同之处可单独提出,如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关于工程菌,可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以及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特点,说明用其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关于基因治疗,可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大致治疗过程。 参考资料 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定义 基因治疗狭义上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广义上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2.基因治疗的分类 (1)基因治疗按基因操作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基因修正和基因置换,立即缺陷基因的专门序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通过同源重组即基因打靶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另一类为基因增强和基因失活,是不去除专门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专门基因表达的目的。 (2)按靶细胞类型又可分为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和体细胞基因治疗。广义的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以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细胞作为治疗对象。由于当前基因治疗技术还不成熟,以及涉及一系列伦理学问题,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仍属禁区。在现有的条件下,基因治疗仅限于体细胞基因治疗。 3.基因治疗的差不多步骤 (1)目的基因的转移:在基因治疗中迄今所应用的目的基因转移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病毒方法和非病毒方法。基因转移的病毒方法中,RNA和DNA病毒都可用作基因转移的载体。常用的有反转录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转移的差不多过程是将目的基因重组到病毒基因组中,然后让重组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以使目的基因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非病毒方法有磷酸钙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等。 (2)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为此,可运用连锁基因扩增等方法适当提高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拷贝数。在重组病毒上连接启动子或增强子等基因表达的操纵信号,使整合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新基因高效表达,产生所需的某种蛋白质。 几个重要概念 1.干扰素:是指动物或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几乎能抗击所有病毒引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工具、步骤)。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书中以及ppt课件中的插图、图片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决心。 重点 1、基因工程的概念; 2、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难点 1、基因工程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2、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步骤 知识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工具、步骤)。 2、基因工程的应用。 考试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能力点通过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点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易错易混点基因工程的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训练点基因工程的工具、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 拓展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讨论。 二、教法学法

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动画三、教学过程

总结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播放flash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限制酶 的特点 关注小组讨论过程及时给与学生适当地评价 小组分别展示 讨论结果 得出结论 2、基因工程操作的第二步设疑:提取的荧光基因怎样进入猫的体内 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第二步: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引出运载体的概念 提问: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本,找到运载体的 概念及常用的运载体有哪些 进一步提问:怎样将运载体和荧光基因结合到 一起 引出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 播放flash动画展示DNA连接酶的作用过程 深度提问:这一步除了要用到以上两种工具 还要用到哪种工具(提示质粒是环状DNA分 子,荧光基因无法被“缝合”上去) 认真听取分析 并小组讨论回 答问题 总结基因工程操 作的第二步及工 具

选修三 专题一1.3《基因工程的应用》教案

选修三专题一第3节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治疗。 三、教学过程 1、转基因生物与目的基因的关系 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从何来 抗虫棉Bt毒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抗真菌立枯丝核菌的烟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抗盐碱和干旱作物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 耐寒的番茄抗冻蛋白基因鱼 抗除草剂大豆抗除草剂基因 增强甜味的水果降低乳糖的奶牛 甜味基因肠乳糖酶基因 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人胰岛素基因人 讨论: 1、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如教材中列举的血清白蛋白、抗凝血酶等)比工厂化生产的优越之处有哪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①产量高;②质量好; ③成本低;④易提取。) 简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 1987年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次在小鼠的奶中生产出一种医用蛋白──tPA (组织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展示了用动物乳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可能性。利用动物乳腺生产高价值产 品的方式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 为什么要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产品呢?这是因为动物乳房是一种高度分化的专门化腺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一些经过长期的遗传改良,专门产奶的乳用动物品种,蛋白质合成能力更是惊人。一头优质奶牛,一年可产奶10 000 kg。即便是一只奶山羊,一年也可产奶2 000 kg。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归纳起来有四大优点:①产量高,且易收获目标产品,可以随乳汁分泌而排出动物体外;②目标产品的质量好。动物乳腺组织不仅具有按遗传信息流向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而且具备一整套对蛋白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能力,如糖基化、羧化、磷酸化以及分子组装等,而微生物和植物系统都不具备这种全面的蛋白质后加工能力;③产品成本低;④从奶牛中提取产品,操作比较简单。 正因为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有上述优点,目前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质已成为一种风险投资产业,受到科学家、商界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瞄准的目标医药产品有:①血液蛋白质,如表1-2所示,这些血液蛋白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利用奶牛生产的凝血酶Ⅲ已通过第三期临床实验,即将投放市场。②第二代医用蛋白质,主要有抗体、降钙素、人的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药物蛋白,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等营养蛋白,疫苗,组织修复物等。③生产“人源化牛奶”,即用成人的乳蛋白基因替代牛的乳蛋白基因,使牛奶变成像人奶的一种基因工程奶。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做法与转基因动物的操作是相同的,只是为了将目标产品在乳汁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即在目标产品蛋白质编码框的前面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等,构建成表达载体后通过注射导入受精卵中,再将其送入母体动物内,发育成动物个体,这个转基因动物就会在奶中产生所需要的目标产品。 2、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与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 不同之处:为了将目标产品在奶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要在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前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 操作过程大致归纳为:获取目的基因(例如血清白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血清白蛋白基因前加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显微注射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形成胚胎→将胚胎送入母体动物→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只有在产下的雌性个体中,转入的基因才能表达)。

浅谈现代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浅谈现代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目录 摘要 (1) 一、基因工程的含义 (2) 二、现代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2) 1、在工业中的应用 (3) 2、在农业中的应用 (3) 3、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3) 4、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三、基因工程引发的争议及解决对策 (4)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应用在各个领域,显示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基因工程也不例外,如何趋利避害,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议和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基因工程;应用;转基因产品;法律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gen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various fields, sh ow the immeasurabl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y scienc e and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geneti c engineering is not exceptional also, how to avoid

dis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y words:genetic engineering;Applica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ts; The legal system; 一、基因工程的含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众所周知,基因是造成这些遗传规律的幕后功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它控制生物的代谢和发育,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1]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操作、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特别是运用DNA 重组技术,将生物基因组的结构或组成在体内或者体外进行人为修饰、改造或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把新的DNA分子转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从而获得目的基因产物或新的生物种类。基因工程打破常规,把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生物类型,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渴望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物种的愿望。 二、现代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对现代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初诞生以来,发展突飞猛进。它可以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直接控制基因,打破了不同物种间在亿万年中形成的天然屏障。人们可以将一些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组合到一起,创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生物类型。基因工程各项技术的应用,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工业、农牧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课例研究教案 (精品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授课人: 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 第6章第2节 基因工程的工具 学习者水平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工程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的基础,但是基因工程的工具是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直接进行实践操作和直观看到操作结果,加之该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教学内容分析: 基因操作的工具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也是在基因工程概念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接下来基因工程的步骤的学习起关键的作用,基因操作的工具包括基因的剪刀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针线一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基因操作的工具细微抽象,较难理解与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2)说出常用的运载体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运用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基因工程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 2)养成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2.说出常用的运载体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阐明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具,教学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新闻:中国农科院专家郭三堆,因结合实例,回顾相关知结合新闻,联系旧知新授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识,思考问题。识,引发对本节课内复习系杂交转基因抗虫棉,而当选为思考要元成转基因抗虫容的思考,激起学生检测CCTV 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棉要用到的工具。好奇心。 作业想一想:将抗虫基因移植到棉花的思考基因的剪刀一限制启发学生思考。 细胞中,使棉花具有抗虫害的作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引出基因的剪刀一 用,这项工作是在DNA分子水平上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进行的操作。假如你作为一名研究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学习。 者来元成这一项工作,那么你会米记下EcoRI限制酶的作用讲解基础知识,为接 取什么工具呢?位点,识记黏性末端的概下来的学习奠定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念。识基础。 学习,第六章第2节第二课时基因小组合作,找到特定切讲明EcoR1限制酶和 工程的工具。(板书)点,在G和A之间切开,黏性末端的概念,帮 通过预习,基因工程有三大基因的得到黏性末端,学生派代助学生理解。为接下 工具,基因的剪刀,基因的针线,表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并来的实际操作奠定 运载体。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学习讨论回答问题:知识基础 首先我们要把抗虫基因从苏云金 1.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亮点一:创设模拟实 芽抱杆菌中提取出来,抗虫基因是状的基因,需要用限制酶验,加深内容学习。 苏云金芽抱杆菌中的一段基因,要切4个切口,可产生4个通过讲解和相关的 获取抗虫基因是不是相当于用一黏性末端。PPT演示,学习基因 把剪刀把它从一大段基因中截取 2.被同一种限制酶切断的剪刀一限制性核 下来呢?但是细胞是很小的,一般的两个DNA具有相同的黏酸内切酶,灵活运用

高中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优秀教案:基因工程的应用

专题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治疗。 三、教学策略 1.加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环节的指导。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不足了。为此,建议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一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无论是学习转基因植物方面的应用,还是学习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乃至转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方面的应用,首先必须寻找目的基因。教师可利用表1_1,指导学生整理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此表。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可以解决当前世界上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主题,如以解决“粮食”、“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攻克不治之症”等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或学生知道的课外的基因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会使学生感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 2.课文中的一些难点,建议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文中有几处是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但文字说明不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例如“什么叫乳腺生物反应器”、“什么叫工程菌”、“什么是基因治疗” 等。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加深用已有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可由师生共同归纳。例如,学习乳腺生物反应器时,学生提出“给我们讲讲乳腺生物反应器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提问: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通过基因特异性表达而形成的。 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够吐出丝;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提问:人类能不能改造性状?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个特定性状呢? 引导:让禾本科植物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让微生物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这种设想能实现吗?)定向改造生物的 新技术——基因工程。 二、师生互动 (1)基因工程的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第二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并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概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归纳列表,便于学生的记忆。 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 内表达,产生出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2)基因操作的工具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抗虫棉培育过程示意图,同时提出讨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交流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思考:在以上的基因工程培育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 引导:关键步骤的完成过程中都要用到基因操作工具,并使学生形象地记忆“工具”的作用。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将限制酶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 ①存在:主要是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中。②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DNA分子。③作用结果:得到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 片段,如大肠杆菌中的EcoR I,能够专一识别GAATTC的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从DNA的结构入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连接酶的连接部位,利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在DNA分子的连接过程中,黏合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缺口,即将由同一种限制酶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碱基互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起来。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对于运载体的教学,应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运载体的作用、种类及其所具备的条件。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其中,质粒存在于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学习完这些操作工具后,再来看看现有的基因工程的成果,大家一起思考下这些工具到底怎样操作才能完成基因工程的过程呢? 归纳:请学生写出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过程。 总结:基本步骤: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操作过程: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 (3)基因工程的应用。 ①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 作物育种: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的番茄,耐盐碱的棉花,抗除草剂的玉米、油菜、大豆等。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②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