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空间相关认知:

一|、空间概念的分析

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的事情。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也

筑物理的发展也应考虑进来,建筑物理对于空间中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发展也应被认为在

空间在量的方面的发展。结合上述空间概念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1.空间涉及到三个因素:人、实体、人和实体的相互作用

2.空间是个综合概念,对实体来说表现为量的方面:空间的基本类型、大小、颜色、容积、温度、界面形式、湿度、光线等;对人来说表现为质的方面:空间的防卫性、场所感、舒适性、社会性等。

3.空间相对于形式是一套独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对象去研究。

二、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的提出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当时的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关于场的观念。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受和利用,他们希望借助于场的理论来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从而为心理学开创一片新天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就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多个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有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马赫是一位物理学家,是“马赫带”的发现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他就把感觉扩大到了一切事物,把空间、时间以及事物的性质等都认为是由感觉组成的。

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5、好图形的原则。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7、简单性原则。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8、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

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人人皆知,将它的原则一一列出是为了和后面的空间分析对应起来。

三、空间的涵义:

(1)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1)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单一空间

复合空间

(2)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l )特点:形式、尺度、体量、质感、力度、方向、方位、光影、比例、节奏、韵律……

整合成明晰的心理图式,形成特殊的视觉心理场(空间知觉场),即“格式塔”。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路易斯·康说:“住宅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纯无的观念’,它既无形状,也无尺寸:一座住宅则是这种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转译”;

②菲力浦约翰逊称之为“洞穴”(或空洞),形容在空间中特殊的心理感觉;

③苏珊·朗格称之为“虚幻空间”。心理空间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完形心理学的“空间知觉”理论。

(3)场所空间(非均质空间)

1)特点:景观(场景)……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的深层意识,形成多层面的建筑体验,即各种“型”等。

①“可以安居的场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苔丝对“家”的印象:

②“土地之灵”:表现了某种确切的性质,这样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时代,确实充满了错综复杂和矛盾。

③心理性综合——由场所、路线、领域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FIELD)的东西。

2)场所与节点(中心、目标):“体量一中心”:体量作为表现的条件以及目标,中心作为传达意义集中点;体量一中心性与闭合性,二者有着“相互伴随”的关系。

①近接性原理一集中各要素统一成多簇状,就是使体量集中;

②闭合性原理一作为某种特殊场所,确定从周边分离的一个空间,如“洞窟”。

3)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路线)是观察者天天、时时(观念上)通过,或可能通过的道路”。组织空间的轴线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意向,而是体现把多数要素相互统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象征方向。

4)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DISTRTCT)所下的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并具有某种共同性与同一性特征,因此可认知的”区域。“决定地区的物理特征是主题连续,它是由质地、空间、形体、细部、象征、建筑类型、用途、活动、居民、维持程度、地形等许许多多成份组成”。这许多特征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征群”(CHARACTERITISTIC CLUSTER)。边界确定则地区形成既被强化,在一般环境中,可分为主要由地形和植物决定的自然领域、与人作为某种特殊活动表现而形成的领域两类,但不论对那种情况。边界和地质(肌理)都是决定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闭合性与类同性这一格式塔原理。在这种呈现同样质地的“背景”(GROUND)上,由于尺度、质地变化或导入特殊边界等原因,特殊的领域即作为明确的“图”而表现出来,而当把存在领域体系具体化时,从某个领域向其他的过渡则成为重要问题。从建筑史看,大门被认为非常重要,其原因即在于此。

(4)生态空间(非均质空间)

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

着眼于现实,关注着人类的未来,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

环境具有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意义,要反对以“技术”和“国际式”的名义,用极不合理的手段,带来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灾难,要反对无视直接的资源、宏观的环境问题、

以及人的联系与交往的建筑物。

我们提倡的是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复合生态的、有助于社会区建设的建筑方向。

四、空间的构成:

(1)空间类型

1)空间的层次

①景观——作为“自然”的人

②城市——作为“社区”的人

③建筑——作为“群体”的人

④家具——作为“个体”的人

2)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①建筑内部空间:(比较:路易斯·康——主/辅空间)

Ⅰ主要空间:直接为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空间

Ⅱ辅助空间:为保证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空间以及设备用房。如影剧院的受票房、放映室、化妆师,体育建筑中的服务用房(更衣室、沐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所共有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室、贮藏室等;还有一些内部人员使用的空间,如办公室、库房、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冷气间)等。

Ⅲ交通空间:联系上述各个空间及供人流、货物来往的空间,包括门厅、大堂、走道、楼梯间和电梯间等。

②建筑外部空间

Ⅰ集散广场(开敞场地):建筑物沿干道建造时,往往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场地,作为人流交通和疏散的缓冲地带。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功能和交通的要求比较复杂,需在建筑物前设置大的开敞场地作为人流的疏散,称之为集散广场,如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等。

研究显示:后退红线5—7米,中间适当布置绿化,可以减低噪音15—20分贝;场地大小:视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周围地段的大小而定: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剧院、大会堂需要大些:商店、旅馆、饭店等,人流是持续不断的、场地可小些;Ⅱ活动场地:包括球场、游戏场以及人际交往空间等。

Ⅲ停车场地: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

车辆的停车面积

各种车辆转变半径

火车站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机动车辆(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场等

Ⅳ服务院子

Ⅴ绿化场地

3)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

①公共空间

②私密空间

③“公共性—私密性”的程序或渐变原理

(2)构成要素

1)水平要素:①基面②基面抬起③基面抬起④顶面

2)垂直要素:①垂直的线②独立垂直面③L型垂直面④平等垂直面⑤U型垂直面

3)四个面:围护物①建筑空间的特点②围合与开敞(虚与实)③光④景观

4)洞口的基本变化:①在面上②在转角上③在面之间

(3)空间关系

1)拓扑关系:①围合——空间内的空间②叠合——穿插式空间(穿插)③返接——邻度式空间(邻接)④连续——由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

2)几何关系;①集中组式合(含集合关系)②轴线式组合③线型组合④辅射式组合⑥组团式组合⑥网格式组合⑦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布尔运算)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研究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研究 摘要:现代化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跟学习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教室的设计也同样越来越趋于便利、舒适、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建筑学子初生的摇篮,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老师的教学环境、同学的学习环境、讨论环境和交流环境,设计所需的视觉传达效果、建筑图纸跟模型的摆放区域,其中包括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公共性、私密性等心理因素,还有空间流线、桌椅尺寸、使用升级等因素。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学专业教师的主要使用者学生来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教室;行为特点;空间需求;空间尺度 1.建筑学学生的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 1.1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使用对象也就任课老师跟学生,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由此来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跟空间需求来创造一个更佳的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着重于建筑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来作具体分析[1]。 对于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学生在此空间上的行为特点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学生在教室中的需求跟使用情况,再加乎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一般是老师授课布置作业题目跟相应的要求,之后便是学生自己完成相关调研跟资料收集,然后构思自己的方案设计,制作图纸与模型,通过每个阶段与老师的讨论与完善,最终确定方案,最后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评图,将学生的图纸与模型公开展览。 学生绘图的具体形式包括手绘跟机绘,其中手绘又以低年级为主,其需要绘图工具(图板、笔、尺、图纸)、参考书籍、绘图专用桌椅等,即需要一个绘图工具与书籍的储藏空间跟一个绘图空间;机绘以高年级为主,使用电脑绘图,需要参考书籍、电脑、普通桌椅等,需提供一个储藏空间跟一个绘图空间。除了满足一般的上课之外,与教师一对一的讨论空间也是需要的。学生的自习可以在自己专属的位置上完成,这也是很多建筑学专业教室都会配置的个人位置[2]。 由此来说,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室的行为方式比较多样化,最主要的活动还是上课、绘图、制作模型、讨论等等,除了一般的学生之外,许多学生的课余娱乐时间也都在教室里,有时会在教室里吃饭、看看电影、进行集体娱乐活动等等,因此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增加相应的设施和空间也是需要的[3]。 1.2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需求 建筑学的授课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讲课、讨论、辅导、点评。老师在讲课时,形式多为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进行讲解,这就是一般的授课空间;老师对学生的讨论与辅导则需要绘图桌椅、讨论桌等工具,需要一面集中展示的评图桌或者墙面[4]。 建筑学专业教室更强调其能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室的大空间应从传统的的教室设计脱离开来,更加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而就目前国内的建筑学专业教室来说,主要分为两类: (1)传统式教室:与一般的普通教室类似,但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活动内容的不同,教室空间的布置方式会相对于其他普通教室更灵活,这种教室的特点就是空间相对封闭,但是学生有自己的独立位置,整体教室不受外界干扰,便于各小组跟各人和老师交流讨论,不利于较大范围的交流[5]。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刘抚英)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观念目标与评价目标 观念目标 对于绿色建筑,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认知观念是:绿色建筑不是基于理论发展和形态演变的建筑艺术风格或流派,不是方法体系,也不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而是试图解决自然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筑表达;是相关主体(包括建筑师、政府机构、投资商、开发商、建造商、非营利机构、业主等)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基于社会责任或制度约束而共同形成的对待建筑设计的严肃而理性的态度和思想观念。 绿色建筑观念目标最初衍生于环保学者、生态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基于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前瞻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即理想目标。其后,建筑师与工程师合作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并应用于一些实验性、示范性项目中,探索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建筑的能耗与环境问题,理想目标转化为技术目标。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逐渐成熟,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观念也逐渐由单一的技术目标演变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目标,具体可以分解为—— ●环境目标:采用更高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利用效率,削减建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将建筑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承载力水平内,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经济目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协调满足经济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 盾 ●社会目标:将实现环境目标与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构建和谐健康 的新生态文化。 观念目标的特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普适性。绿色建筑不应仅作为个别案例或实验性、示范性项目,而应广泛存在于人居环境中。实现绿色建筑不单纯是社会精英的理想,而是普适性的群体观念。其二,系统性。绿色建筑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复杂系统,需要在整合的时空范畴和专业领域,由各相关主体在技术研发、经济支持、社会组织、管理决策各个层面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采用设计手段使建筑相关指标符合某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并获取评价标识。这是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常采用组作为设计依据的目标。 黄献明博士通过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第一类是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与决策,“通过权重实现对绿色建筑不同生态特征的整合,进而形成统一的比较与评价尺度。”2的评价方法,其优点在于:简单,便于操作。不足之处为:缺乏对建筑环境影响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整体性进行表达和评价。第二类是基于生态承载力考量的绿色建筑评价,源于“自然清单考察”评估方法,通过引入生态足迹、能值、碳排放量等与自然生态承载力相关的生态指标,对照区域自然生态承载力水平,评价人类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是否影响环境的可持续性,并据此确立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其优点在于:易于理解,更具客观性。不足之处是具体操作较繁复。 1 参见TopEnergy 绿色建筑论坛. 绿色建筑评估.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健康舒适 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目前建筑行业有关部门仅对管道标记的颜色进行了规定,尚未制定统一的民用建筑管道标识标准图集,但标识图集应以简单易懂为准则。 “声环境和光环境”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

梳理-基于人体工程学基础原理对专业教室的室内空间分析(收藏)

基于人体工程学基础原理对专业教室 的室内空间分析 一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况 ①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分析的背景 在使用专业教室进行了一年半的学习活动后,在对专业教室有了相当的了解,并且经历了多种情况下专业教室的使用后,对专业教室进行较为详尽的室内空间分析。 ②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用详尽的分析找出专业教室室内空间的优点和不足,并试图找出扩大优点和弥补不足的方法。适当的分析也有利于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的合理化利用,为以后专业教室的优化使用创造基础,更好的利用专业教室有限的室内空间,丰富将来在专业教室的学习与作业活动。 ③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分析的具体方法 用实地观察与测量取得实际数据,并结合使用人群以及自身感受,基于人体工程学基础原理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分析④对专业教室室内空间分析的对象 主要对象为专业教室及其内部尺度,家具,布置,还有专业教室的具体使用情况。

二对使用专业教室的特定人群的分析 使用专业教室的特定人群主要为建筑学学生以及建筑学专业老师,使用人群的种类较为单一和固定。所以专业教室室内空间的指向性很强,室内空间的设计面向建筑学学生,并且以方便建筑学学习为出发点。专业教室的室内空间对使用者有一定的亲和力。 建筑学学生作为专业教室使用人群的主体,其使用意愿及特征较为明显。其使用专业教室的意愿一般为学习和设计,并且在特定的时间,如作业和赶图期间将专业教室当做工作室或画室使用。其使用特征在时间上尤为明显。一般在专业课,写作业和赶图期间,学生对于专业教室室内空间的 使用率较高,而课业安 排较为空闲时,对于专 业教室室内空间的使 用率较低,此时学生一 般在阅览室、宿舍或其 他地方进行活动。 建筑学专业老师对专业教室也有使用,不过相比学生的使用,老师的使用情况较少。其使用意愿一般仅限于教授专业课程。其使用特征在时间上也尤为明显,使用一般集中于建筑学专业课期间,其它时间对于专业教室的使用率很低。

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433184.html, 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 作者:洪溪淼 来源:《名城绘》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对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世界各方面的繁荣发展,但是由这些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也越发严峻,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建筑界的关注。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不断转变,同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也出现了不少不甚合理之处,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体系,来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本文就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它在绿色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房屋建造上资源消耗量和对环境产生的效应是惊人的,也使建筑周边的小气候发生微妙变化。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背景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形容建筑就像绿色植物一样,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它应该具有一种自然精神。所以我们将绿色建筑定义为:以保证建筑使用的舒适方便性以及不加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前提,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尽量最大化的节约自然资源,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建筑[1]。 (二)国内的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到设计当中。在房地产业中,为了加大樓盘之间的竞争力,将楼盘贴上了“绿色”、“低碳”等标签,其实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没有真正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二、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体系的涵义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涵义和设计指导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实际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引入设计中,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中,采取一系列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实现节约资料较低能耗的目标,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读书报告2(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地图空间认知及移动地图的设计与表达》读书报告 空间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空间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它是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空间认知是人们认识在生存环境中诸事物、现象的形态与分布、相互位置、依存关系以及变化和趋势的能力和过程。地理空间认知 (geospatial cognition)关注人们可以活动于其中的空间,而不是室内空间、桌面空间甚至抽象的欧氏空间。其研究的地理对象除了空间分布特征外,还具有丰富的地理语义,即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在知识加工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地理空间认知主要关注地理空间参照、地理概念、关系、不确定性、以及认知相关的空间知识表达。 《地理信息科学的空间认知研究 (专栏引言)》[1]一文认为地理学的空间认知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开始的针对人类行为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化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理空间表达(如地理空间理解、地图结构表达和空间语言理解)的合理性、对于地理建模分析(如地理对象建模、空间尺度分析和空间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如人机交互界面、地理数据共享和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智能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涉及空间认知研究,由此推动空间认知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历史时期。 作者认为地理学研究空间认知是探索人的地理概念形成的机制,怎样从具体的实在转化为实在的概念。地图学研究空间认知的目的是寻求为什么地图是最佳的空间认知工具的答案,从而探讨如何设计地图才能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空间认知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认知的对象是大脑而不是实在,认知的模式是大脑与客观实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复深化,也包括再认知;同时,电脑认知实在、大脑使用电脑认知客观实在、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大脑来认知客观实在,是空间认知的研究内容。 地理信息科学中空间认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对于空间的认知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有待于心理学、语言学、地球科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如何将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模型和语义模型转化为数学或逻辑模型,将人类对于时空推理的概念和方法融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是实现基于朴素地理学的智能化GIS的关键。 文章《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研究》[2]认为基于地图的地理空间认知

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学校代码学号 20XXXXXXX 分类号密级 学年小论文 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 20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4年7月20日

艺术与设计 ——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摘要: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展望未来,室内设计仍以不可阻挡的势头继续发展。本文主要旨在探讨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的不同点与内在联系的同时,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推动设计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空间 一、绪论 (一)建筑设计的含义 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狭义的来说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二)建筑空间的含义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三)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与建筑设计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设计,以此塑造整体建筑空间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质量的重要途径。室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业主的经济能力以及环境特点,运用而各种技术以及造型手段,对环境的功能、技术等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愈加迫切。为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标签: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前景 一、引言 近年来,绿色建筑不断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这给绿色建筑产业带来了较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绿色建筑成本的把控,绿色建筑质量的保证方面都面临或多或少的难题。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有以下特点。一是绿色建筑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重视度很高,强调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能源的利用。二是绿色建筑注重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拆卸的材料,最大强度地保护环境。三是绿色建筑更注重舒适度设计,从建筑物的朝向、采光、通风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严格把控,确保建筑物更适宜居住生活。 总之,绿色建筑强调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充分展示了人、建筑、环境、科技和谐并存。它不仅从舒适度上满足了居住者,而且也满足了社会大环境的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的政策法规 目前,国内的建筑发展正处于从追求建筑数量转变到建筑质量的转折期,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对绿色建筑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的政策。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已经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标准》的评价指标,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 (二)建筑品质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升,在购房选择时,居民对于幸福感、舒适度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栋建筑的高大上,并不在于外表华丽的玻璃幕墙,

建筑空间相关认知认知简介1综述

空间相关认知: 一|、空间概念的分析 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的事情。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18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也

浅议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浅议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摘要:建筑业作为典型的立足于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绿色建筑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重视,在建筑行业,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建筑工程能够做到“节水、节能、节地和节材”,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发展国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2013年7月25日至8月1日,做为一名一级注册建造师,我参加了为期七天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收益匪浅,特别对绿色建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随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概况:

(一)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外部建筑环境。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就是绿色建筑的内涵。 (二)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 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读书报告 1.空间认知的概念 地图空间认知就是利用地图学方法来实现人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地图空间认知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科学,是认知科学理论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把认知科学引人地图学研究的目的,一是弄清地图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工具这一科学目的,二是弄清楚地图设计与制作的思维过程。[1]通过地图上的图斑直接刺激物,读者获得关于现实中土地利用中的个别地块的属性、特性,这是知觉过程的基础。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地图空间认知的表象过程,是研究在地图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表象的过程,它是通过回忆、联想使在知觉基础上产生映象再现出来。[1] 2.地图空间认知的基本过程 1.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 空间认知是研究人门对周围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认识过程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在认识空间事物的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属于思维过程研究。地图空间认知则主要研究人是如何利用地图获取空间信息、对信息的认识和记忆、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进行决策和指导外部行动等一系列过程。按照王家耀等人的研究结果,地图空间认知可分为4个基本的过程,即:地图空间认知的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和思维过程。在感知过程中,人脑把地图看作是由符号构成的地理空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建筑学专业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

心 得 班级:建筑学班 姓名: 学号: 实习心得 实习时间:2011年6月19日至6月30日实习地点:西安

参观过程安排:6月20日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6月21日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实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对房屋建筑的建筑构造、工程结构、工程施工与管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了解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工作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初步的基础。 实习感受: 一.初入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北部,在这个历史与文化的圣地中拔地而起。在这个文化圣地建起的陕西省图书馆具有传播历史与文明的作用,又对个大学的图书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从远处眺望陕西省图书馆,首先步入眼帘的是哪楼顶的繁体“书”字以及那几本摊开的书。走近图书馆,可以感受到它的宏伟,它还给人一种文明,历史,文化的气息。 图书馆主要有三个出入口,一个为政府部门新闻发布的出入口,一个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出入口,最后一个为读者出入口,也是在宏伟的一个出入口。 走上那高大的台基,首先给人一种庄重又活泼的感觉。走进图书馆,在一层大厅内的小池塘独出别秀,给长时间沉寂在书海的人一种神气清爽的感觉。馆内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但是,陕西省图书馆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读者主入口没有设置停车场,给读者带来许多不便;室内上下行楼梯设计过于狭窄,不利于紧急疏散。 二.步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学城北部,东临陕西省图书馆,西面陕西省体育场。给人们呈现出一个文化、艺术、体育为一体画面。 圆形的建筑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主题,馆外无数的停车场衬托了美术博物馆的宏伟与壮观。 走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首先面对的是环形的长廊,大厅式展览方法,这些又衬托出了艺术的氛围。在环形展馆的顶部,是半球形玻璃制作的屋顶,这样的设计手法解决了一定的采光问题。 三.品味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学城以南,舟形岛上,电视塔的南北两侧。北望钟鼓楼,南眺终南山。设计理念,自然·科技·人。主要面向社会普及科学自然知识,丰富市民文化娱乐生活。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包括自然馆和科技馆两个独立建筑。两座建筑外观犹如“日”“月”,交相辉映。玻璃体球形建筑为科技展馆,建筑面积7165平方米;半月形下沉式建筑为自然展馆,建筑面积8940平方米厅。 陕西自然博物馆周围的市内大学区、国展中心及其办公区、高层楼盘、长安区形成良好的文化、商业、居住环境氛围。 南北轴线、菱形基址、电视塔、两个展馆、广场布置、停车场、参观路线,构成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的舟形馆址。个馆布局合理,体现了自然环境在博物馆的作用。 方案构思的基本理念是尊重现有的城市记忆,保护原有地形和生态,突出电视塔在场所中的统率地位,让新建筑消失,做一个没有“形式”的建筑,以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九江市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九江市自2008年起仅新建各类住宅近500万平方米,但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高耗能建筑不仅会增加各类资源的需用量,还会给九江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不但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还对环境无害,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九江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建设“魅力九江”和节约型社会,还能推动九江地区区域经济,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有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的建筑,也不一定要采用高新的建筑技术,而是代表一种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上应该结构十分合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绿色建筑概念才被引入我国。但绿色建筑的理论在我国政府的

宣传、推广下普及的较为迅速。1994年颁布的《中国2l世纪议程》提出,要积极研究与生态住宅有关的问题,建立生态住宅评估体系。其后,一系列对绿色建筑建造进行规范的文件相继出台,其中:2003年l 1月,《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发布,2006年3月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 九江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广大市民对绿色建筑认识有较大偏差。 近几年,虽然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应用,各大媒体也经常宣传所谓的绿色建筑, 但对于生活在九江这样二、三线城市,甚至县、乡镇的人们而言,周围很少见到具体的绿色建筑。广大市民分不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等五花八门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相互间关系,不仅普通民众,甚至一些业内人士也比较模糊。 据笔者所做九江市绿色建筑认知度的调查显示:200份调查问卷中近4成的市民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小区内环境的高绿化率。近3成的市民认为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有关。而对绿色建筑有较为清楚认知的市民不到一成。 除此之外,调查还显示80%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建筑会增加造价成本。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误解,影响了绿色建筑的推广。 2.2 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 自1994年颁布《中国2l世纪议程》中提出要建立生态住宅评估

1_02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⒉地理空间认知理论 ?认知与空间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认知地图 ?空间学习与发展 ?地理空间认知模型 认知与空间认知 ?认知研究关注人类与其他智慧生物的知识的获取、存储、检索、处理和使用。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想象、推理、求解、记忆、学习和语言 ?认知结构和过程是智力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与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个体的大脑与神经系统 ?空间认知处理世界的空间属性,包括位置、大小、距离、方向、形状、格局、移动、以及事物间关系的认知 被感知世界的特征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最初反应。 ?感觉系统可细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压力与质地、温度)、肌肉运动感(肢体位置与移动)、前庭感(重力与身体加速) ?知觉是经由感觉对自身和世界的知识的主动获取。 ?被感知的世界有下列特征: ?位置的透视——总是从一个视点看世界,是不完全访问 ?信息冗余(如插值和线形透视所隐含的) ?恒定性(颜色、大小、位置、形状)——事物、事件、及背景,即使在观察条件改变时,仍维持许多特性不变 ?有意义的——总是感知到有意义的、熟悉的事物与事件 认知地图(c o g n i t i v e m a p s) ?认知地图是记忆中的世界与其空间属性的内在表达。又称心象地图(m e n t a l m a p) ?认知地图对个人是特定的,但可以在群体中分享。 ?认知地图与通常的地图不一样: ?它不是有一定比例的唯一表达,也不完整 ?通常由离散的片段组成(矢量而非栅格)

?地界标记、道路、区域 认知地图 ?这些片段有一定等级 ?不同层次多个片段状态上有差别,如大小 ?不同层次间有包含关系 ?同一层次内的片段并不完全连接 ?误差特征及对问题响应的次数揭示出这种等级关系 ?片段内和片段间各个地方保持其相对位置 ?空间信息并未按度量几何(如欧氏几何)建模 ?与情感有关联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中存在失真 ?失真让我们了解了认知地图的一些属性 ?知识的准确度是如何被定义的呢? ?符合实际计量 ?从众原则 ?行为适应 ?失真的例子: ?通常认为南美洲位于北美洲正南,实际在东南方。 ?路口与路障会明显增加两地之间的距离。 ?记忆中拐弯往往是直角;弯道经常变直了。 空间学习(l e a r n i n g)与发育 ?学习是来自于实践或经验的认知或行为方面的相对永久性的变化。 ?空间知识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获取媒体学习而得到的。 ?直接感觉经验、地图、模型、照片、图画、电影与录象、口头或书面语言、虚拟空间 ?媒体对获取的知识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空间学习与发育 ?认知发育是认知内容与过程,经过一定时间而发生的系统性变化,包括学习、成熟、成长(儿童或成年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 i a g e t)因定性的儿童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而知名 ?从幼年具体感觉空间转变到青春期抽象空间推理

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篇建筑学 第一章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一、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一)公共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组成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使各使用空间建立起密切的有机联系,依赖于交通联系空间把各种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通常将过道、过厅、门厅、出人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直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此外交通联系空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的要求。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空间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更需要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加以区分,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分区明确又联系方便的目的。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1)空间的“主”与“次” 建筑物各类组合空间,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必然有主次之分。在进行空间组合时,这种主次关系必然地反映在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行政办公的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 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此外,分析空间的主次关系时,次要空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只有在次要空间也有妥善配置的前提下,主要空间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2)空间的“闹”与“静” 公共建筑中存在着使用功能上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人口较近的位置上。 (3)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公共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功能居主导地位,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2.人流组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不同建筑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合理地解决好人流疏散问题是公共建筑功能组织的重要工作。 (1)人流组织方式 一般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 1)平面组织方就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组织,特点是人流简单、使用方便门图l-1-1所示)。 2)立体组织方式:适用于功能要求比较复杂,仅靠平面组织不能完全解决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常把不同性质的人流,从立体关系中错开门图ll电所示人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它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了使用要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有效的问题。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不能忽视,应

建筑系馆设计规范74397

一、建筑系馆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建筑系馆设计 以设计教室和公共交往空间为研究的重点空间 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研究新时期建筑系馆的人性化空间的设计理念。 建筑系馆是建筑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作为建筑系馆的主要使用者不仅具有高校大学生的共性行为特征同时因为建筑学专业的独特性而具有个性行为特征。 建筑系馆的人性化空间设计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改进和使用者心理行为的变化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探讨更新。 (一)总平面设计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活动场地等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 互不于扰。 2.报告厅等应设在不干扰其他教学用房的位置。美术教室注意采光要求。 3.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二)建筑设计 1,门厅、学生休息厅、楼梯和走道 (1)门厅为教学楼主要交通枢纽,既要合理集散人流,又可适当安排展示等活动空间,且对建筑造型常具有重要作用。设计门厅时,应注意空间协调。 (2)学生休息厅是供学生课余休息和活动的场所,位置应考虑学生活动的方便性。休息厅的面积和数量依据具体要求而定。休息厅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①宽走道式,适于单面走廊式布局,走道宽一般在~之间。 ②大厅式,一般布置在底层或顶层。 ③隔离式,即以一间教室辟为休息厅,必要时可做机动教室使用。 (3)楼梯宽度及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每段踏步不得多于18步,不得少于3步。楼梯间不应设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间应直接采光。 (4)走道宽度和栏杆设置 教学用房走道宽度,内廊不小于2100mm;外廊不小于1800mm,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走道宽度不小于1500mm 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3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O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2.展厅 临时展览可结合门厅布置。较大型的展览应有相对独立的展厅。展览厅内的布 置要求见下图。 3.教学用房布置要求 (1)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2)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3)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朝向以南向和东南向 为主,南方应尽量避免西向。注意北方地区的室内通风。 (4)普通教室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星评级系统通过创建一种共同语言和量度以定义绿色建筑,促进整体性建筑的设计,确定建筑生命周期的影响,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好处的认知,认同并奖励环保领导者,改革建筑环境以减少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绿星评级工具使用六个星以测量表现。评价得一星、两星或三星的项目不能视为合格而获得正规认证。评级为四星可认证为最佳实践,五星可认证为澳大利亚卓越者,评级为六星可认证为世界领导者。 关于如何使用评级工具: 完成建筑输入工作表,建筑的类型以及位置可影响预测等级; 通过对每个类别中每个信用进行审查以及在“获得分数”中输入你预测这个建筑获得的分数完成剩下的表格。我们将在评级工具中为一些项目的计算提供计算器; 在“确认分数”栏中输入任何可能获得但需确认的分数; 按要求在“评论”栏中输入任何评论; 在总结表中显示了预测的等级,在评级工具最后的信用总结和绘图总结表中展示了更多得分说明。 绿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评价,根据不同建筑的用途可划分为教育建筑、工业建筑、办公建筑、建筑装修、建筑设计、用于零售的建筑以及用于公共用途的建筑。 一、绿星——教育v1 绿星——教育v1评价工具评估澳大利亚全新和翻新的教育设施的环境属性。它可以应用在一个项目的设计阶段直到实际竣工的前两年。这个版本的工具代表了教育设施环境属性评估的一个里程碑,预计将引导行业向更可持续的设计实践发展。 1、绿星评级工具技术手册查看器 技术手册可供GBCA所有成员免费在线观看。免费获取绿色星技术手册是GBCA会员可以为您的业务提供的很多好处之一。会员也可以让您:免费使用GBCA会员标志 节省GBCA活动和课程的花费 节省绿星认证 获得免费的会员专属活动,包括成员网络晚会和“知道”会议。 2、评级工具记分卡 在记分卡中需要填写以下项目:是否是新建建筑或是翻新建筑;建筑名称、建筑地址、邮编、现状;申请者、联系人;绿星授权的专业、esd顾问、项目经理、设计师、结构工程师、质量调查员、建筑服务工程师、听觉顾问、景观顾问、建筑调查员、主要联系人、当地规划当职者;使用面积、总面积、楼层数、建筑设施空间比例;建筑描述(朝向、外形、结构、正面等);建筑服务(供热、制冷、照明、电梯、热水等);呈递日期、当前项目阶段、注册日期。 记分卡中还对什么是绿星,教育v1是用来做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评级工具等等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绿星——建筑v1评估环保倡议以及/或者新教育设施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对已存在教育设施主要翻修的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