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发布时间:2009-1-24 14:18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后人往往将二人并称为“小李杜”,以别于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无论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还是从他们的成就与影响等方面看,这种并称都很允当。杜牧的诗出入于“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特点;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则以心象熔铸物象,营造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新诗境,体现了中唐以后重要的审美转向。杜牧与李商隐不仅是晚唐重要的诗人,并且无论从诗旨、诗情还是诗境上讲,都是唐诗绚烂绮丽的晚照。

第一节杜牧:在“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为人性格豪爽,才兼文武,志在经济,爱谈兵论政。23岁时就写了著名的《阿房宫赋》,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受牛僧孺器重,征辟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后来受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刺史,转池州、睦州,仕途蹭蹬。李党失势后,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秉性刚直,有济世之志,与李商隐有很大不同。他在《长安秋望》一诗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正表现了他的刚劲爽朗的性格风貌。

杜牧的诗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

情怀。如《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该诗表达了杜牧渴望解除边患,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心愿,对边地人民的

苦难表示同情,对朝廷的软弱无能表示愤慨。《早雁》诗写因遭受回鹘侵扰而流亡的民生哀怨,表现了对边地人民的关怀: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诗作运用比兴手法,以哀鸿喻逃避回鹘侵扰的边民,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

也隐含着对朝廷不能御侮安民的强烈不满。另外像《郡斋独酌》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

杜牧的咏史诗十分著名。因其“雄姿英发”,所以不拘历史陈见,有些咏史诗往往翻历史旧案,令人有振聋发聩之感。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前人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给以极高评价,认为由此而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前两句记叙写得平平淡淡,毫无新奇之处,但在精通武略的杜牧看来,周瑜只不过是侥幸取胜而已,所以后两句令人耳目一新。又如《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一向被认为是英雄悲壮之举,但此诗一反常论,认为项羽自杀,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诗歌阐发了这样一条人生道理: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能够包羞忍辱,能够随时屈伸,方可成大器。《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这样写道: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与上面的《赤壁》一样,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显得精警而多

智。杜牧集中此类七绝颇多。这些诗理趣隽永,情韵深长,但又往往从正面抒发议论,言尽意尽,余韵较少。杜牧的这些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宋代的王安石、苏轼就写了不少这样的诗,以致七绝成为翻案诗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历史上帝王将相荒淫误国的尖锐揭露和辛辣讽刺也是杜牧咏史诗的重要内容。杜牧善于在历史的得失成败中总结教训,表现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和爱憎,这同样表现了其“雄姿英发”的诗风。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杜牧借用典型的历史情景,将唐明皇、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生活艺术地再现出来,也揭示了安史之乱产生的根源。第二首紧承上首,再次表现了荒淫误国的主题,而以“舞破中原始下来”作结,极为精警,令人回味无穷。杜牧有的咏史诗除了进行揭露和讽刺以外,还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追寻和思考,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感。如《汴河怀古》:“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讽刺隋炀帝和西汉梁王的奢侈和恣意横行,并借游人的闲思对历史表现出无限的伤感。《题桃花夫人(即息夫人)庙》这样写道: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妫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又称桃花夫人,因蔡哀侯向楚王极言息夫人的美貌,楚王灭息。息夫人入楚后生堵敖与成王,但始终不语,楚王追问其故,息夫人说:“吾一夫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而又奚言?”诗作前两句表现出对息夫人的无限同情,后两句以未自杀的息夫人和自杀的绿珠作比较,“至竟息亡缘底事”?女人到底与国家的兴亡有没有关系,红颜到底是不是祸水,杜牧借此对历史的种种变故进行了深度的追问,令人在悠长的回味中进行不断的思考。

还有一些咏史诗更多地表现其人生与历史的感慨。如《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晋书?石崇传》记载:金谷园是东晋石崇的别墅,绿珠是其宠姬,孙秀使人求绿珠,不得,矫诏收崇,“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一般的咏史诗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诗是四句将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蝉联而下,铺展了繁华事散、流水无情、日暮东风、落花坠楼等情景,一气贯通,使惜春与惜人,叹时与叹史相互生发,引人深思。再如: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润州二首》其一)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悲吴王城》)

前一首将人生无常和有志难申的感慨糅合在一起,忽而目前,忽而畴昔,忽而现在,忽而往古,将一己哀愁与千古情事结合在一起,跳跃跌宕,挥洒自如,可谓豪纵不羁。后一首表现了历史的虚空感,同时也对帝王的荒淫奢侈进行了讽刺与抨击,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问,风格跳荡流畅,爽朗俊发。

杜牧的咏史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特点,与他的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关怀是密切相关的。这些诗以诗论史,议论精到,见解独特,情感鲜明,表现出了“豪纵”、“雄姿英发”的特点,开创了咏史诗的新的风格。他的写景抒怀、纪行咏物的七言绝句佳作迭出,体现出清丽明朗、深情细腻甚至多愁善感的艺术风貌。如: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写自己的寂寞与无奈,同时也表现了离世隐居的愤懑情绪和对唐初盛世的向

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淡雅的水边月色中,传来了秦淮歌女的《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以宛曲轻利的笔触讽刺了那些达官和富豪纸醉金迷的生活和精神的颓唐与空虚,也表现出正直知识分子的愤懑与忧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通过对江南风景剪影式的描绘,流溢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寄寓了对唐代皇帝佞佛的讽谏之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二月花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山林秋色图,使秋林呈现出一种热烈而又生机蓬勃的景象,是秋的赞歌,也是诗人英爽俊拔之气的表现。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是深宫生活的图景,也是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的写照。“天阶夜色凉如水”,是夜色?是宫中的生活?是帝王的情感?是宫女失意的心境?还是兼而有之?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诗作追忆了在扬州当幕僚时的生活。表面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的生活掩盖不了内心的烦闷与空虚,“赢得”二字在诙谐中饱含着辛酸、调侃与否定。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溪桥上,岸柳边,荷池中,在匠心独具的剪裁中组成了一幅蕴涵着绵绵情思和淡淡忧伤的图画。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齐安郡后池绝句》)

将典型的情景剪裁在一起,使意境清幽而艳丽,令人有不胜之致。

杜牧的一些送别、酬答以及伤春的诗也写得十分出色,这些诗表现了杜牧内心世界的另一面。例如: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可谓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先是水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将江南的绰约风姿与对远方友人的似水柔情表现得十分生动;继而视线与思维聚焦于一点:披着月辉的玉人何处吹箫?写艳情而不轻薄,反而营造出了一种无比清丽俊爽、悠扬流畅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该诗可谓曲尽“起承转合”之妙。第一句是“起”,交代情景、环境和气氛,一片迷蒙,虽不写伤感,但那种极易引起伤感的情景却比直写伤感更令人情不自禁;第二句是“承”,引出环境中的人物,同时也活画出其纷乱凄迷的心境,无论是扫墓归来还是游子野行,都不堪面对此情此景;第三句是“转”,如何摆脱这样的心境,如何消解这样的伤感,自然就想到了酒;第四句是“合”,既是对第一句情景的回应,也是全诗神理自然发展的结果,更是悲剧意识缘起与消解必然历程中的最后阶段。全诗语言通俗自然至极,意象隐跃,意境清新,音节和谐圆满;在情感节奏上逐波推进,在高潮与结局合一处戛然而止,使读者长时间地氤氲在诗的情韵之中。在这类诗作中,有的表现出更多的伤感。例如: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怅诗》)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初冬夜饮》)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但杜牧的伤感毕竟也是“雄姿英发”的,他往往表现出那种倨傲不屈的鲜明

性格特点。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哀愁中饱含着愤懑,失意中充满了倔强,“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式的自我贞立,正是杜牧所独有的。又如《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这种失意与寂寥仿佛已成了他自我升华的契机。而《九日齐山登高》更是写道: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可谓“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对世事

的洞察,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对污浊现实的愤懑,被毫无遮拦地表达出来,典型地体现了其雄姿英发的俊爽诗风。

杜牧强调“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与晚唐的主流风气不同,杜牧推崇韩愈、杜甫和李白,在《读韩杜集》中说:“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说:“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他吸收前人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洪亮吉说:“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于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北江诗话》)前人评论说:“开成以降,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高?《唐诗品汇总序》)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卷二《诗概》)杜牧诗如其人,确实具有“豪纵”、“雄姿英发”的特点。当然,他的诗还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特质,如深情与纤细,清丽与明朗等特点,都带有晚唐的色彩,与李商隐有许多共同之处。

杜牧的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人们对他的放浪与颓废虽不无微辞,但对他的诗却无不交口称誉,尤其是写景、怀古的七言绝句,更是著名。他的诗风格俊爽清丽,不像李商隐醉心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幽深曲奥。但李商隐赠给杜牧的诗中说他“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杜司勋》),应该说抓住了杜牧这类诗歌的特征。真正代表杜牧诗歌审美特色的,还应该是这些诗。由此看来,即使像杜牧这样“豪纵”的诗人,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影响。至于李商隐,则是晚唐诗歌的典型代表了。

第二节李商隐:以心象熔铸物象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16岁著《才论》、《圣论》等,以古文知名。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18岁时,受牛党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之辟,聘入

幕府,且亲自指点文章,助其中进士。令狐楚病逝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并将女儿嫁给他。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狐父子和王茂元分属牛李两党,因而李商隐被牛党骂为“背恩”。此后牛党一直执政,骂其背恩。李商隐辗转幕府,潦倒终生。李商隐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太学博士,为时均很短。从入仕到去世,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最后,妻子早逝,子女寄居他处,更使他感到痛苦。大中十二年(858年)前后罢职回郑州闲居,不久病卒。

诗是李商隐心灵的历史,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怀抱雄心壮志而又落寞不偶的忧郁情怀。年轻时,他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也充满了希望,认为上天怜才,总会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初食笋呈座中》)清新爽朗之气扑面而来。然而,入仕不久,就卷入党争,仕途蹭蹬,使他心境大变:“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竰竟未休。”(《安定城楼》)但这可以看作是李商隐的牢骚,其实他一生都没有真的想去隐居,在暮年时期的《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中写道:“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他仍然希望能够有善于知遇的明主给他以施展抱负的机会,诗作仍然昂扬激奋。但最后他终于明白一切都不会到来,于是,失望与悲凉袭上心头:“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他就是带着这样的迷惘、伤感和不甘离开人世的。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唱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可以说是他最好的挽歌。

李商隐早年胸怀大志,写出了不少关注现实的文章和诗篇,咏史诗是这方面的作,这些诗历来受到推重,而内容则多是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刺的。如: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北齐二首》)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

其中对历代帝王都有讽刺,而对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的揭露和抨击尤为激烈

和尖锐,而且在含蓄委婉的抒情中寓有深刻的思致,令人回味无穷。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强盛迅速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感到极为痛

心,讽刺也特别尖锐。如《马嵬二首》(其一):“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但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李商隐同时的诗人许浑所写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的诗句,正是此时的真实写照,再加上个人的失意,因此,孤独、无望、多愁善感成了李商隐诗的主调。如“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等,都表现了他的这种情绪,这种由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铸成的伤感,在晚唐诗歌中独树一帜。

对这一类诗,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说:“义山之诗,妙于纤细”,

并举《晚晴》等诗为例。《晚晴》诗云:“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写雨后晚晴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清新,境界却不廓大,以“纤细”二字概括,还是比较恰当的。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的爱情,犹如水晶碧玉,并由爱情升华出更为广阔的情感天地。《锦瑟》开篇就透显出一种莫名的执着,“无端”发问是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思华年”则是对人生道路的反省、追寻,在这种追寻中,“一弦一柱”都化作对“华年”的一声声感喟。颔联以蝴蝶、杜鹃的意象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正体现了诗人的迷惘、郁闷与探索。颈联营造出了一片混沌、如梦如幻而又澄澈空明的意境,使鲛人与诗人、泪珠与珍珠、现实与想像,在沧海月明和良玉生烟之中融为一境,将朦胧之美推向极致。尾联直写那种如轻烟薄雾般掠过瞬间即逝的不确定感受,将人无比新鲜、神秘的情感用否定的方式表现出来。《锦瑟》一诗迄今为止已有十几种解读方式,可谓言人人殊!应该说,《锦瑟》这类无题诗本来就是一种多层面的复合体,而审美鉴赏又是可以有不同指向的主观创造,因此,读者才可能对其空灵缥缈的诗境作多义性的审美创造。其他的《无题》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如《无题三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应该是写诗人与一位贵家姬妾的暗恋。首联写与心上人相会时情景,温馨而绮靡;颔联宕开一笔,写自己对非同寻常的恋爱有着极其深刻而独特的感受,因其比喻新颖贴切而成为不朽的名句。颈联兜底抄回,再写二人在宴会上传递爱意的种种微妙举动,将心神相会、情意相通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尾联写诗人不得不走马从公,点卯应官,“类转蓬”的慨叹表现出他对恋人的依恋之情。诗作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深情绵邈的艺术境界。《无题三首》中的另外两

首也十分优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之三)

前一首首联写暮春时节对恋人的思念和感叹,锦绣而绮丽,颔联写两人之间

的刻骨相思,浓墨重彩,深哀剧痛,无以复加,遂为千古名句。颈联则是想像其恋人想念自己的情景,尾联是说与恋人不能相见,只有托情青鸟。后一首所写的对象就更加不确定,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情人间铭心刻骨的思念。李商隐的爱情诗似有所寄托而又无可索解。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些诗的隐晦曲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某些共同的东西。其实,对于审美来讲,根本就不需要坐实,坐实了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倒是近人梁启超的话说得明白而有见地:“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诗至晚唐,已不像盛唐那样寓情于景或通过对景物、事件的忠实描写来表达情感,而是向内心回缩,不是要表现客观世界,而是要表现自己体验到的心灵世界,因此,心情意绪便成为诗的主题。这正是中唐以后由“外”向“内”的转变,是中国审美历程中从“文以气为主”到“文以韵为主”,从“立象以尽意”到“境生于象外”的一次重要的审美转向。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成就在于以心象熔铸物象,营造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新的诗境。

晚唐的诗多以艳体与曲笔写深情与苦调,在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中展示精工细小、静谧深邃的诗境,李商隐是其杰出的代表。

关键概念

杜牧的咏史诗李商隐的爱情诗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杜牧的诗既有“雄姿英发”的特点,也有“伤春”、“伤别”的内

容?

2.为什么说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成就在于以心象熔铸物象,营造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新的诗境?请举例说明。

Powered by https://www.doczj.com/doc/2f11616658.html,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
李商隐的一生写了很多与爱情有关的诗歌 ,但也有很多无题诗,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很难理解。此外,李商 隐的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所以人们会将他与杜牧比作“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 是指李商隐所创作的部分以"无题"命名和以诗 歌开头两个字为题目的诗。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时世艰难,仕途坎坷,婚姻不幸,爱情多舛,目睹身受 的政治打击,夹缝中求生存的境遇,令其饱受磨难。 他的诗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抒写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 无论是政 治诗,还是咏史诗,或者咏物诗,都写得浓缛典丽,曲折深婉。不仅内涵丰富, 耐人咀嚼, 而且异彩纷呈, 凄美绝伦。 在晚唐以心情意绪构成诗歌主题的诗坛上, 他以绮艳深幽之诗笔, 抒写自己的深情与苦调, 在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中 展示出凄婉迷离、静谧深邃的诗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绝响千古。 所以无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环境的,既有无法用简 短的题目表达自己意境意愿的原因, 也有迫于历史政治情况的原因。 当然这也就 是现代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的原因。 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 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 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 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

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 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 沉郁顿挫的特色, 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 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 过圣女祠》 借爱情遇合, 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 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春 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 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 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 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 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 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 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 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 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 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 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 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 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 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 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 民的精神、 沉郁顿挫的风格, 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 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 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 纯用白描, 脱胎于六朝民歌。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 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论[1]

论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 【摘要】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李商隐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统治者对他不公正的待遇,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府生活,“潦倒至死”。正是由于他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的诗歌创作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复杂难言的情调,使晚唐诗坛里出现了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现存约600首。表达了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强烈愤慨和迫切希望国家中兴的愿望,如《有感》、《哭刘莾》等;有咏史诗,如《南朝》、《隋官》、《贾生》等;还有无题诗。诗歌风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如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

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暮春衰残的景象映衬出两个倾心相爱的人此时的难舍难分,诗人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欲说分别,却从相见之艰难写起。“相见”时难是诗人长久的匪徒和铭心的思念,惟其相见不易,才便见出分手时的万般留恋。但诗人并未完全绝望,在他内心的深处那种绵邈深挚的感情起了作用,使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冀憧憬,于是用“东风”一词过渡到了颔联,吟咏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和蜡炬为比,用谐音方法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像春蚕一样到死才能停止,像烛泪一样在燃尽之后,才能流干。这是一个爱情的盟誓,写得缠绵悱恻,凄凉伤感。作者在颈联中拟想对方也被真挚的爱情所缠绕、折磨,痛苦得从早到晚辗转反侧,并且相爱而不能厮守,年华流逝,云鬓渐改,对月空吟,寒冷悲凉。尾联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诗人对所爱之人劝慰,其实,这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慰呢?诗人请求可以通往仙山的神鸟云探看所爱之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希望与眷恋。全诗抒写了相爱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痛断肝肠的离别,至死不渝的忠贞,热烈执着的追求。意境优美,婉曲多情,体现了李诗的感情细腻深刻。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贾生》就很好地运用了寄托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是写汉文帝再召贾谊一事,前两句写文帝的“求贤访逐臣”和贾谊“才调更无伦”,是正面描写贾谊的才华和汉文帝的求贤。三四句却一反传统看法,寓议论于描写中,揭露了统治者表面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寄托了对当时现实中迷信神仙,不顾民生,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

《无题》李商隐唐诗鉴赏

《无题》李商隐唐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 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 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 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

语文李商隐诗歌鉴赏

数学与信息技术系陈钊芸 20081113班 2008122132 无题三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三)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第一首赏析: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1、原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 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3、赏析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人们所争议,特别是《锦瑟》一诗,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为绝大多学者所接受,究其成因,因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形成了朦胧难解的诗风。本文将从意象、用典、非逻辑结构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选用了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两首诗。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马嵬(其二)》一诗。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其诗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那么,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

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

诗歌,杜牧在赋。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据考证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与837年中进士,但是偶遇李商隐在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所以被卷入“牛李党争”中,一生不得志,最后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是获嘉的县令,所以李商隐跟着父亲在浙江生活,5岁就能背诵经书,7岁就能写文章了,但是在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李商隐职能跟着母亲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李商隐在堂叔的门下学习,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以抄书补贴家用。李商隐在16岁就以擅长写古文而在乡里闻名,后来在829年,李商隐结识白居易与令狐楚,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老师,期间李商隐一直向令狐楚学习,直到令狐楚被调任。后来李商隐中进士,恰在这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进入王茂元的幕后,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时李商隐就被认为背叛了刚刚去世的老师而遭受排挤,在复试中被除名。 里傻瓜呀知道839年,再次通过考试成为校书郎,被调任弘农县尉,但是远离了朝廷和权力中心,李商隐的从仕之路也变得异常的

高考古诗词鉴赏—李商隐

高考古诗词鉴赏—李商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唐代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李商隐的诗全集: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绮丽的瑟啊,为什么没有端由的有着五十根琴弦?每一根琴弦、每一根柱,在使我想起已然磲的美好岁月。这心情仿佛庄周在清晓的梦中,幻化成翩翩的蝴蝶迷离飞舞。也或许想古代蜀国君主望帝那样,将满腔心事多付给哀鸣啼血的杜鹃。当明月照耀,苍茫的大海中,我已分不清那究竟是晶莹的珍珠或鲛人的泪水。暖日暴晒,蓝田因为有美玉蕴藏,地面升起阵阵轻烟。所有的情感。不管再怎么美好,只怕都将成为记忆罢。心头浮现往日情事的时候,才觉得一片惆怅,惘然。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

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其诗歌以表现个人内心感受最具特色,其朦胧多义的诗歌境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李商隐诗歌中词语的陌生化现象 1.超常搭配,独特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诗歌最具魅力的成份之一,诗歌因为意象而变得充实丰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可见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往往通过独具个性的组合,从而使读者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其中,“竹”、“坞”,“水”、“槛”,“枯荷”、“雨”的组合最具有特色。单列出“竹”和“坞”我们想到的只是竹子和小型的城堡,但当他们组合到了一起时,诗意就浓了,试想一个长满竹林的小小村落,清水幽幽,诗人独倚栏杆一直到黄昏,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图景。再看尾句“枯荷”,“雨声”。单就荷花枯萎,我们往往把它看作正常的时令变化使然,而把“枯荷”和“雨声”组合到一起,就让人心中升起无限的惆怅之情。李诗就是用这种简单而又不寻常的意象组合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意象突然变得情意绻绻,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词性的变化 “词性的变化,指的是一个词突破词语固有的词性,使其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临时承担另外一种词性的现象。”我们细读李商隐的诗歌,不难发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不少词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词的词性变化使诗歌产生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如:“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燕台四首》)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燕台四首》) “楚天暮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 以上这些词大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样不仅使诗歌语言在形式上显得简练,更使诗歌在意境的传达上更显精妙得当。如“宋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代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代,李商隐的诗歌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存诗约六百首,内容广泛,艺术独到。其直接反映现实的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表明了他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其咏史诗以古讽今,深隐含蓄;其咏物抒情诗深挚细腻,包含身世之感;其《无题》诗隐晦曲折,情思婉转。其诗众体兼善,尤工七律。其诗风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一、李商隐无题中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抒情深细婉曲,意境含蓄朦胧,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少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李商隐的诗歌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失意的爱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自身的失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而当他在诗歌中抒写这种失意的爱情时也就有可能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如:“相见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无望的爱情来感叹人生的命运,抒发自己仕途的不顺。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在内涵上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等等。这类意象被李商隐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⑴,安危须共主君忧⑵。 窦融表已来关右⑶,陶侃军宜次石头⑷。 岂有蛟龙愁失水⑸,更无鹰隼与高秋⑹! 昼号夜哭兼幽显⑺,早晚星关雪涕收⑻? 【注释】 ⑴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⑵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须:应当。主君:指皇上。 ⑶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⑷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⑸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长”。 ⑹鹰隼:比喻猛将名臣。与:通“举”。

⑺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⑻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雪涕:指落泪。 【白话译文】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都是爱情诗,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本文就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隐”、“秀”、“凄”、“艳”,作一初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语言特色诗词 一、“隐” 即“重旨”、“复义”,是指诗词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纵观李商隐的诗词,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特别是要借物象来显示心象,这样,靠一般的、比较明显的比喻就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因此,他常常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象征与比兴融合起来。他的无题诗运用这种以比兴象征托寓的手法最为纯熟。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典较多,内容太深,以致含义模糊,举居中的颔联和颈联为例: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庄生”句:是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诗人又非常思念妻子,于是,便像庄周梦幻为蝴蝶那样,弄不清是自己梦见妻子,还是妻子梦见自己,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为国事“君前剖心肝”,但“九重黯已隔”;想追求深挚的友谊,却“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他的种种理想无疑都是没有达成的,也只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于哀怨凄断的诗歌中,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人生悲慨。 再看颈联,“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诗人联想到王氏死后,自己也就会形单影只,不禁泪水长流,“月明”便暗示泪珠大滴而圆莹。另外,诗人出身在一个“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的寒素之家,早岁丧父,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挣扎奋斗,时时感到一身之孤孑。再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热望和追求,一生的努力奋斗,现在只剩下飘渺迷离而又刻骨铭心的怀思了。这又可以看作是他的迷惘幻灭之慨。 这两联都可以做如上多方面的阐释,因此展现了蕴藉含蓄的旨意,让读者深感诗词意境迷茫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李商隐语言运用之高超。 二、“秀”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柯听挺 8号 摘要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艺术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

李商隐《重有感》唐诗赏析

李商隐《重有感》唐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 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 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 更无鹰隼與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 早晚星关雪涕收? 鉴赏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开成元年(836)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

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沉没。作者有感于此事和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局势,写了这首诗。因为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本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评价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评价 摘要:李商隐诗歌在艺术上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诗歌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评价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盛唐和中唐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首先,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其次,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再次,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咏物诗,托物寄怀,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诗歌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诗歌意境的深邃朦胧。 一、精细绵密的语言 李商隐诗歌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谴词造句挥洒自如,诗歌中成语典故,民谚俗语,恰到好处。李商隐的诗正是通过深婉、清丽的语言渲染气氛,表现个性鲜明、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创造出含蓄丰富的艺术意境的,《牡丹》、《春雨》等都是突出的例证。如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诗中以卫夫人比喻牡丹初开的艳丽,以越国鄂君形容牡丹绿叶拥裹时红花的娇美;用戚夫人的折腰争舞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态,又用石崇、荀彧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来盛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强烈感受。通过“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态迷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称为“小杜”,区别于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有没有关系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后世称其为诗圣、诗王。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嫡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按官职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嫡孙。大和三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尤善七言绝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据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甫自称为杜预“十三叶孙”;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亦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推算起来,杜预、杜甫之间是十三代。此外,在杜甫诗文中,常常提到“从子”杜位。据《杜氏宗谱》载,杜位此人出自杜预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是杜预十四世孙。杜位的另一身份为权相李林甫之婿。

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中任参谋。唐肃宗暨至德二年(757年)因抨击朝中奸佞而贬新州任参军,十年后方离新州迁任夔州司马,历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湖州刺史等。有组诗《新昌八景》传世。 杜甫与从子杜位极为要好,有多次赠诗,略举如下: 《杜位宅守岁》 作者: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除夕来到阿戎(昵称)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背景:《杜位宅守岁》是唐朝诗人杜甫在自己四十岁之年在族子杜位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杜甫时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杜甫既见官场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 后杜甫得知杜位流寓新州,作《寄杜位》诗:“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

《锦瑟》李商隐诗歌鉴赏

锦瑟(李商隐七言律诗)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1]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2] 锦瑟 锦瑟(1)无端(2)五十弦(3),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4),望帝春心托杜鹃(5)。 沧海月明珠有泪(6),蓝田(7)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词句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 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 在县东二十八里。”[3] 白话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3] 3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4]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