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为保障社会公众利益,规范我省二次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证二次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

1.0.3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道、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 17219)、《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的规定。

1.0.4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1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城市给水管网在入户之前经再度贮存、消毒、加压或经容器通过管道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2.2 二次供水设施 secondary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

用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而设置的设备、管线,包括贮水池(箱)(含高位、中位、低位水箱)、泵房、水泵机组及附属设施(含水泵、电机、配电控制柜)、压力罐、消毒设备、相关管道及各类阀门等。

2.3变频调速供水设备 water supply equipment of VFD

由变频器改变电机供电频率、运转速度,实现恒压变量供水的设备。

2.4管网叠压供水 pipenet pressure-add water supply

由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叠加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中取水增压的供水方式。

2.5生活饮用水 drinking water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的水。

2.6小时变化系数 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2.7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一小时的用水量。

2.8引入管 service pipe,inlet pipe

将室外给水管引入建筑物的管段。

2.9入户管 inlet pipe

建筑物内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水表的管段。

2.10竖向分区 vertical division block

建筑给水系统中,在垂直向分成若干供水区。

2.11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通过管渠、设备等引起的能耗。

2.12 自灌 self-priming

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

3 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 二次供水工程应独立设置,应和城市给水管网或居住小区的供水能力相匹配。

3.1.2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和节能要求,同时还应方便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和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3.2系统选择

3.2.1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形式的选择,一般可用水池加变频泵、叠压供水系统、泵加水箱的增压系统等。高层二次供水还应有合理的竖向分区,不宜采用高能耗、一次加压后再利用减压阀分区降压供水的方式。

3.2.2 在城市给水管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管网叠压供水形式,其设计方案和所选设备须征求当地供水企业意见,并得到认可。

3.2.3 二次供水增压站的数量、规模、水压应结合居住小区规模、分期建设情况、建筑高度、建筑物的分布以及系统维护和安全运行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予以确定。

3.2.4 为保证居住小区供水的安全性,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以上时,其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宜成环状网,增压泵站与二次供水环状网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连接管应能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环状管网应设置阀门分段,分段数量按事故或检修时可承受的停水范围确定。

3.2.5 二次供水增压泵站的引入管宜从居住小区给水管网或市政供水管网单独引入。

3.2.6 二次供水竖向分区应根据二次供水形式,建筑物用途、建筑高度、使用要求、能耗、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3.2.7 二次供水范围内,使用性质不同或水费单价不同的用水,应分系统分表计量。

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压

3.3.1 生活用水量标准应按当地供水专业规划或人民政府规定执行,如当地人民政府没有具体规定,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3.3.2 居住小区二次供水室外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系统服务范围确定:

a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二次供水室外管网为枝状时,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

b 当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区规模在3000人以上,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应为环状,其流量应根据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的最大时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

c 需进行管网水力计算,并归档备查。

3.3.3 二次供水设施引入管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网叠压直接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

b 经泵加压供水的贮水池调节流量,应按贮水池的设计补水量确定;

c 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的,设计流量应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确定。

3.3.4 二次供水管道的设计秒流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3.6.4、3.6.5和3.6.6确定。

3.3.5 建筑物二次供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箱)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3.3.6 二次供水住宅入户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0mm。

3.3.7 二次供水管道的水流速度,宜按表3-1采用。

表3-1 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

公称直径(mm)15~20 25~40 50~70 ≥80

水流速度(m/s)≤1.0 ≤1.2 ≤1.5 ≤1.8

3.3.8 二次供水各分区卫生器具的水压,一般不宜小于0.1Mpa。

3.3.9二次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

3.3.10管网叠压供水系统设计压力应考虑该处公共供水管网可利用水压,可利用水压数值由各地公共供水企业提供。

3.4水质标准及防水质污染

3.4.1 二次供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3.4.2 管网叠压供水设施引入管上应设置低阻力倒流防

止器;倒流防止器在2m/s流速时,水头损失不宜大于3m。

3.4.3 二次供水设施的贮水池(箱)应独立设置,不宜设置于室外,不得与消防用水或其他非生活用水共贮。

3.4.4 当二次供水贮水池(箱)的贮水在48h内不能得

到更新时,应设置消毒处理装置。

3.4.5 二次供水管道应避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区域。

3.5 管材、配件及水表

3.5.1二次供水工程管道的材质应根据供水压力、敷设场所条件和敷设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a 埋地管道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性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球墨铸铁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

b建筑物内水表前宜采用钢塑复合管、涂塑钢管或衬塑钢管、薄壁不锈钢管及配件。

C 泵房内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的衬塑钢管或涂塑钢管及配件。

3.5.2 分户水表前的阀门宜采用全铜、铜芯或不锈钢阀门。

3.5.3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a 环状管段,应设置分段阀门;

b 从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

c 入户管、水表前、后;

d 自灌式水泵的吸水管;

e 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f 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等附件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的前后。

3.5.4 管道上阀门应设置在易操作和方便检修的地方。

3.5.5 二次供水管网的压力高于配水点允许的最高使用

压力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3.5.6 二次供水水泵出水管后,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音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3.5.7 二次供水各分区最高点应设置自动排气阀。管网中有明显起伏且积聚空气的管段,宜在该段峰点设置自动排气阀或手动排气阀门。

3.5.8 二次供水管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管道过滤器:

a 减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等阀件前;

b 采用管网叠压方式供水的,其设备进水管处。

3.5.9 二次供水的住宅进户计量水表宜设置在建筑物的管道井内或公共部位的水表箱内。

3.5.10 当水表可能发生反转、影响计量时,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

3.5.11 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需

进人维修管道的管井,其维修人员的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分层隔断。管道井的井壁和检修门的耐火极限及管道井的竖向防火隔断应符合消防规范规定。

3.5.12 水表箱应设置在户外便于检修、读数不受曝晒、冻结、污染和机械损伤的地方。

3.6 管道布置

3.6.1二次供水室外地下管道应设在便于检修和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小的位置,尽量避免布置在车行道下

3.6.2二次供水室外管道应远离污水管道,减少生活用水被污染的可能性。供水管与污水管的最小水平净距为0.8m,交叉时供水管应在污水管上方敷设,最小垂直净距0.1m。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保护措施。

3.6.3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膨胀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

3.7 增压设备、泵房

3.7.1 二次供水设施中的水泵选择应遵守下列一般规定:

a 应选择低噪声、节能型水泵;

b 设计的最不利工况点应在水泵特性曲线高效区段的右端点;

c 用水不均匀,流量变化大宜采用多台泵组合供水;

d 若没有高位水箱,宜采用变频调速设备;

e 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型号应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一致;

3.7.2 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充水。

3.7.3 存在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应采用管网叠压供水设施:

a 城市给水管网可利用水头过低的区域;

b 城市给水管网供水的水量、水压波动过大的区域;

c 使用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对周边(现有或规划)用户用水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区域;

d 供水保证率要求高、需要连续供水、不允许停水的用户;

e 城市给水管网口径小于300mm的区域。

3.7.4 泵房应有单独隔间,通风良好,有排水措施。

3.7.5 泵房宜采用智能监控系统。

3.8贮水池(箱)

3.8.1 生活用水贮水池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贮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居住小区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确定,单幢住宅楼宜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贮水池的有效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的两格。

b 池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它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小于0.6m;池顶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应尽量留出人进出人孔的空间,池底宜架空,与地面的净距无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5m,有管道敷设时不宜小于0.8m;

c 贮水池不宜毗邻电气用房和居住用房或在其下方。

3.8.2 生活用水高位水箱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水箱的调节容积宜按水箱服务区域内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计;

b 水箱与墙面、顶板、地面的净距应满足本标准3.8.1条第2款的规定;

c 水箱的设置高度(以底板计)应满足最高层用户的用水水压要求。

3.8.3水池(箱)应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信号装置,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a 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

b 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c 溢流管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喇叭口的垂直管段不宜小于4倍溢流管管径。溢流的管径,应按能排泄水池(箱)的最大入流量确定,并宜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

d 泄水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

e 贮水池(箱)应设置水位监视和溢流报警装置;

f 贮水池(箱)进水阀门宜配置可控自动装置,便于对高峰时段进水限制,减少对周边用户的影响。

3.8.4 高位水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不结冻的房间内。

3.8.5 贮水池(箱)宜采用不锈钢或内衬不锈钢材质。

4 施工安装

4.1 一般规定

4.1.1二次供水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安装。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4.1.2 二次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1.3施工队伍、施工场地及施工机具应具备安全施工条件;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4.2 设备安装

4.2.1 安装的二次供水设备必须确保质量合格,生产许可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质量保证文件应齐全。管网叠压供水设备还应具备有资质的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书和卫生许可。水箱、电控柜、水泵、阀门、消毒设备等应设有规范的标牌,并表明下列内容:生产厂家、注册商标、生产日期、出厂编号;水箱应标明容积和材质;水泵应表明流量、扬程、转速、功率,管道、阀门应标明口径、材质和工作压力。

4.2.2 材料准备

a 材料和设备在使用和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检验其规格、型号和质量,符合要求的方可使用。

b 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时,敞口处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c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阀门出厂规定的压力。

4.2.3 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4.2.4 安装供水设施的房间内不应有污染,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

4.2.5 设备安装前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座标、标高、尺寸和底脚螺栓孔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2.6 电机设备接线,应确认其旋转方向与标注箭头方向一致。

4.2.7 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出水干管的振动小、水压平稳处。压力表量程选择应为工作压力的1~2倍。

4.2.8倒流防止器阀组的安装与现场调试参照国家标准图集《倒流防止器安装》

(05S108)的规定。

4.2.9 二次供水设施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凡具有人机

对话功能的电控装置,对话界面应汉化,图标应明显、易识别、便于操作。

4.2.10 设备、水泵应采取可靠的减振措施,其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J118)的规定。

4.3 管道敷设

4.3.1 敷设二次供水系统室外地下管道,应在沟槽、

管基验收合格后进行,其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地面荷载、管材强度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机动车行道下,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1.0m;在非机动车道路下或道路边缘地下,金属管道敷设应不小于冰冻层以下0.15m,非金属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取保护措施。

4.3.2 建筑物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引入管应有不小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管网或阀门井、水表井;引入管的拐弯处应设支墩;当穿越承重墙或基础时,应预留洞口;穿越地下室外墙处应预埋柔性或刚性防水套管。

4.3.3 管道安装前,管内外和接头处应清洁,受污染的管

材和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严禁杂物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中断或施工完成应对敞口管道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4.3.4 埋地敷设的二次供水管道应尽量避免布置在有可

能被地面静、动荷载损坏处。

4.3.5 二次供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排水沟内。二次供水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4.3.6 二次供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装置。

4.3.7 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二次供水管道宜设置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上方,与各种管道之间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要求,且不宜小于0.3m。

4.3.8 二次供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4.3.9 二次供水管道应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人防工程要求设置防爆阀门。

4.3.10 室内二次供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或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从生产设备上方穿过。

4.3.11 室内二次供水管道安装不得妨碍建筑物的使用。

4.3.12 二次供水管道穿越下列部位或接管时,应设置防水套管:

a 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墙处;

b 穿越屋面处;

c 穿越钢筋混凝土水池(箱)壁板或底板时。

4.3.13 在室外明设的二次供水管道,应作保温层,保

温层外壳,应密封防渗。

4.3.14 敷设在有可能冻结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处的二次供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4.3.15 二次供水室外管道上的阀门,宜采用直埋式阀门装置。

4.3.16 系统控制阀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不得安装在住户室内,安装前应进行启闭试验。

4.3.17 水表安装应符合《冷水水表第2部分安装要求》(GB/T778.2)的规定,外壳距墙壁净距不宜小于0.01~0.03m,距上方障碍物不宜小于0.15m。

5 工程验收

5.1 试压

5.1.1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系统中不同材质的管道应分别试压。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5.1.2 金属及复合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观察10min,压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1.3 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降不得大于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降不得大于0.03 Mpa,管道及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5.1.4 暗设管道必须在隐蔽前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

5.1.5 对于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应拆除或采取隔离措施;如设置有临时盲板,应具有突出于法兰的边耳,并应设明显标志,记录临时盲板的数量。

5.1.6 贮水池(箱)应做满水试验。敞口贮水池(箱)做满水试验,检验其是否渗漏。密闭贮水箱(罐)与系统连接在一起时,水压试验应与系统一致,以其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水压试验。

5.2 冲洗和消毒

5.2.1 试压合格后应对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箱)和管道等进行冲洗和消毒。冲洗前,对系统内不能冲洗或有碍冲洗的部件应加以保护或拆除后采用临时短管代替,待冲洗完成后复位。冲洗流速不应小于1.5m/s,并应保证系统中所有部位都能得到冲洗。

在系统最低点应设置排水口,管道冲洗应达到目测冲洗出水口水质与进水水质相同。

5.2.2 二次供水设施、贮水池(箱)和管道冲洗后应采用消毒液清洗消毒。消毒时应根据设备、贮水池(箱)内衬材料与管材、管件的材质选择相应的消毒药剂。一般消毒液可采用20mg/l~30mg/l的游离氯或其他合适的消毒液。

5.2.3二次供水系统冲洗消毒后,系统出水水质应经水

质检验部门抽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方可使用。

5.3 验收

5.3.1 二次供水工程安装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以下要求组织竣工验收:

a 工程质量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进行验收;

b 设备安装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适用规范》(GB50231)规定进行验收;

c 电气工程安装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规定进行验收。

5.3.2 竣工验收时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

a 水泵运行情况和扬程、流量等参数,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配水点应全部达到额定流量;

b 供水管网水压达在设定值范围时,各相应措施的可靠性;

c 防回流污染技术措施装置;

d 管道、管件、附件的材质、口径与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的一致性。

5.3.3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a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b 批准的竣工验收报告;

c 增压设备及其组件、配件、附件、管材、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d 与生活饮用水接触的管材、贮水池(箱)、涂料、水处理器等的卫生安全性评价和相关批准文件;

e 中间试验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f 系统试压、冲洗、消毒、调试检查记录;

g 工程质量评定和质量事故记录;

h 水质检验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5.3.4 二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资料立卷归档。

6 运行维护

6.1 一般规定

6.1.1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制定管理制度,岗位操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

6.1.2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二次供水系统所有设施、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运行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6.1.3设备运行应制定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包括操作要求、操作程序、故障处理、安全生产和日常保养维护要求等。

6.1.4 建立健全各项报表制度,包括设备运行、水质、服务和收费的月报、年报表。

6.1.5 设置在地下室的泵房,应采取防汛和暴雨预防措施。

6.2 室外管网与设施

6.2.1 定期巡检室外埋地管网线路,及时消除影响输水

安全的因素。

6.2.2 定期检查阀门井,井盖不缺失,阀门不漏水;排气阀、倒流防止器运行正常。

6.2.3 定期分析供水情况,经常进行二次供水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影响供水安全的故障隐患。

6.2.4 埋地管道出现爆管,应迅速停止供水并关断损坏管段所涉及楼栋的进水阀门,然后进行抢修,修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后再恢复供水。

6.3 室内管道

6.3.1 定期检查并及时维修管道室内管道,保持室内管道无漏水和渗水现象。

6.3.2应定期用手动排气阀排放空气,应经常检查自动排气阀运行状况。

6.4 运行维护

6.4.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4.2 运行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及相关仪表、阀门应

按制度规定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运行和维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管网维护维修记录;出现故障或事故应有故障事故记录。

6.4.3 设备正常运行时,严禁随意扭动各种转换开关或随意更改已设定的运行控制参数。

6.4.4 按照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6.4.5 配齐设备易损件的备品备件,并有适量库存。

6.4.6 保持泵房干燥、清洁、通风,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6.4.7 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6.4.8 设备运行维护档案、资料应齐全。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时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本标准中指明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二次供水的普遍应用,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小高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日渐增多,这些建筑如果仅仅依靠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已无法解决,必需使用贮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贮存、加压后再供用户。

为保证二次供水的安全性,正确合理地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二次供水设施,制定了本标准

1.0.2规定了本标准的适应范围,明确提出本标准仅适用于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设施维护和运行管理。不适用于工业企业、消防供水和其它需要加压供水的建筑和设施。

1.0.3 提出了关于二次供水工程所采用的管材、管件、设备和辅助材料应符合的标准,卫生性能应符合的标准。

1.0.4 提出了关于二次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需同时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3工程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 明确了二次供水工程应独立设置,应和城市给水管网或居住小区供水能力相匹配的设计原则。

3.2.2 明确了二次供水工程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和条件。

3.2系统选择

3.2.1本条文明确了二次供水系统选择的原则。

3.2.2 管网叠压供水是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直接从管网吸水进行加压的二次供水形式。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因此虽然管网叠压供水节能效果明显,但此种供水形式在不适当的地点使用会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本条规定采用管网叠压供水形式前必须征求公共供水企业意见,并得到认可。严禁私自安装。

3.2.3 二次供水增压站设计参数的确定是否合理,是控制整体投资与运行成本的关键,因此增压站的设计必须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确定。

3.2.4 本条是为了确保二次供水的安全性。

3.2.5 本条是为减少二次供水对市政供水管网直接

供水的用户造成不利影响。无论采用水池(箱)还是叠压供水设备的抽水都会造成管网压力波动而影响管网沿线使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用户的水压。因此二次供水引入管宜单独接入。

3.2.6 二次供水增压站的水池补水或叠压供水设备运行所引起的压力波动会影响直供用户的正常用水,本条文是为了将此影响降低。

3.2.7 二次供水范围内,因用水性质不同其水费单价、服务压力要求也不相同,故本条文提出应分系统分表计量。

3.3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压

3.3.1 生活用水量标准是二次供水系统设计中最基础的设计参数,应根据各城市实际用水量现状确定其取值,规范中参数只能作为参考,只有在缺乏资料情况下才可按经验选用。

3.3.2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6.1条规定。

3.3.3 本条文主要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中的相关内容。

3.3.5 单幢建筑物的二次供水引入管是指从二次供水室外管网引入建筑物的管道,其设计流量应等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3.6.3第2款:“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3.3.4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6.8条规定。

3.3.5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6.9条规定。

3.3.6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1.14条及表3.1.14规定,住宅内各种卫生器具其最低工作压力范围为0.05~0.10MPa,为了保证卫生器具能正常使用,规定入户管的水表进口端水压不小于0.10MPa。

3.3.7水表进口端的最小水压按规定为0.10MPa,高于0.35MPa时需设置减压阀,本条按此规定了二次供水服务水压。

3.3.8本条文明确管网叠压供水系统的可利用水压不能以经验推断确定,也不能由设备生产厂或供应商确定,应由各地公共供水企业提供比较准确的数值。

3.4水质标准及防水质污染

3.4.1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2.1条规定。水质采样点的选择按照CJ/T 206执行。

3.4.2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2.5条第2款“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

水管起端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其它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倒流防止器的局部水头损失比较大,最大可达0.07MPa,因此从节能的角度,应采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3.4.3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2.8条、3.2.11条规定。

3.5管材、配件及水表

3.5.2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

4.4条规定。增加了分户水表的选择范围。

3.5.6 二次供水系统,应根据水泵扬程、管道走向、环境噪音要求等因素,设置水锤消除装置。

3.5.9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

4.15条规定。增加了管网叠压供水方式中管道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3.5.11 本条文主要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1SS105水表选用安装说明中的水表安装第9条规定。

3.5.13 规定水表箱宜设置室外,主要是为了便于检修和读数,同时要求处于不受曝晒、冻结、污染和机械损伤的地方,能满足水表安装检修的要求。

3.6管道布置

3.6.3 二次供水室外管道平面位置应由管线综合确定,其平面与坚向布置应满足《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及不同管材的行业标准,并应满足安装与维修要求。

3.7 增压设备、泵房

3.7.3 本条对不能使用叠压供水的几种情况作了规定。

3.7.4 本条文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8.13条规定。

3.8、贮水池(箱)

3.8.5 贮水池(箱)宜采用不锈钢或内衬不锈钢材质的条文参照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2.12中的第6条“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不锈钢是目前比较好的材料,因此本条建议材质采用不锈钢或内衬不锈钢。

4 施工安装

4.1 一般规定

4.1.1~4.1.3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施工单位的要求而编写了该项条款,该项条款规定了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程序施工;并规定了施工单位在发现设计出现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施工单位应具备的人员和设备等技术力量。

4.2 设备安装

4.2.1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给水系统设备、管材种类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产品质量,本条规定了产品应有必备的生产许可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技术性能、质量保证文件等证明材料。

4.2.2~4.2.5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对二次供水系统污染,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和设备、仪器、材料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工安装。

阀门对管道系统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对阀门检测已有成熟的技术。

4.2.6 电机设备接线,应确认其旋转方向,并确保其旋转方向必须与标注箭头方向一致。

4.2.7 若选用的压力表量程过大,由于同样精度的压力表,量程越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和肉眼观察的偏差就越大,

因此,会影响压力读数的准确性;反之,若选用的压力表量程过小,设备的工作压力等于或接近压力表的刻度极限,则会使压力表中的弹性元件长期处于最大的变形状态,易产生永久变形,引起压力表的误差增大和使用寿命降低。

另外,若选用的压力表量程过小,万一超压运行,指针越过最大量程接近零位,从而使操作人员产生错觉,造成更大的事故。因此,压力表的使用压力范围,应不超过刻度极限的60~70%。

4.2.8 针对倒流防止器的安装与调试,国家目前出台了新的标准图集《倒流防止器》(05S108),在安装时应按该标准图集进行安装。

4.2.9 目前市场软件汉化技术比较成熟,并且二次供水管理人员较多,应考虑其使用方便,易于管理。

4.2.10 该条款主要规定了二次供水设备在建设后,正常运行时应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的规定。

4.3 管道敷设

4.3.1 本条文根据安徽省气候、土质情况,分别对安徽省各地二次供水居住小区用金属和非金属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进行了确定。

4.3.2本条文编制是为了避免二次供水不受排污水管污染,保证管道安全,方便管道维修。

4.3.3 本条文规定了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中途对管道应采取的保护和防污染措施。

4.3.5~4.3.15 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第3.5章相关规定。

4.3.16阀门是供水系统中很重要的设备,直埋式阀门技术现在已经日臻成熟,为了便于阀门使用安全和管理有效,降低维护成本,有必要提出该项建设性意见。

5 工程验收

5.1 管道试压

5.1.1~5.1.4 参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中第

4.2.1条规定。

5.1.5本条文规定了对不能参与试压的设备、仪表、阀门及附件应加以隔离或拆除,使其免遭损伤。要求在试压前记录下所加设的临时盲板数量,是为了避免在系统复位时,因遗忘而留下少数临时盲板,从而给系统的冲洗带来麻烦,一旦投入使用,其效果更是无法保证。

5.1.6敞口水箱是无压的,作满水试验检验其是否渗漏即可。而密闭水池(箱)是与系统连在一起的,其水压试验应与系统相一致,即以其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水压试验。

5.2 冲洗与消毒

5.2.1 ~5.2.3参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中第

4.2.3条规定。

5.3 验收

5.3.1工程竣工验收依据。

5.3.2 全部工程竣工后,除了外观验收外,功能验收必不可少。管道是否畅通、流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质是否符合标准等均应进行验收。不满足要求的地方,应重新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

5.3.3 工程验收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资料。

5.3.4 资料归档对今后系统的管理、养护和维修有着重要的作用。

6 运行维护

6.1 一般规定

6.1.1参照《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规范》第二十二条

之规定。

6.1.2为使二次供水系统可靠地运转,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系统的工艺和所有设施、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运行要求,并熟练掌握。

6.1.3运行操作规程是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必须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执行。

6.1.4 生产报表的主要数据是水量、水压、水质和服务,能真实反映系统的运行情况;收费报表可直接反映经济效益情况。

6.2 室外管网与设施

6.2.1 要求经常巡视检查管路沿线地面情况。如发现有施工危及管网时,应及时提醒有关方注意保护供水管网。

6.2.2管网阀门漏水、生锈应及时检修、更换,以免影响管网水质;阀门井盖出现破损、丢失应及时更换,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6.2.3 一般来说,正常供水有一定的规律性,供水情况出现异常,如短时间内供水量突然增大并且不回落,应及时对室外管网进行查漏检查,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保证安全供水。

6.2.4埋地管网爆管时,管网中会进入大量泥沙、污水等,污染管网水质。应立即停止供水并关断损坏管段所涉及楼栋进水阀门,避免泥沙、污水进入室内管网。并在爆管处挖好检修坑,用水泵将泥水排掉,在保证泥水不会流入管网的情况下,从室内管网泄水口将管网排空,然后进行维修。修复后,应对管道进行冲洗,直至水质达标后才可恢复供水。

6.3 室内管道维护

6.3.2 减压阀的工作情况关系到用户家中水压和流量大小以及管网的承压情况,所以应经常记录压力参数,并及时调整。

6.3.3 在管网检修排空再通水时,会有空气聚在管网最高处,如果自动排气阀出现故障,空气将会在顶层用户用水时由用户水嘴排出,而由于二次供水相对自来水价格较高,出现以上问题会引起用户不满,所以应经常检查排气阀工作情况。

6.4 运行管理

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要求: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进行消毒,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道路工程技术标精编

道路工程技术标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五跑道工程场内道路及室外管线工程(一阶段)二标段 (明标) 投 标 文 本 (技术标书) 投标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技术标书) 一、投标书综合说明 第001页 二、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包括(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第010页 1、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第011页 2、施工区域临水、临电、排水方案 第014页 3、施工技术方案 第016页 4、本工程施工关键部位、重点部位的说明和技术措 施第060页 5、工程测量、放样、标高控制、检测等保证施工 质 量 的 方 案 及 措

施 第 6 5 页6、施工现场防扬尘方案 第068页 7、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第071页 8、施工机械设备选用及材料、劳动力配置计划及措 施第075页 9、施工管理、协调以及配合 第078页 10、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和 方法第087页 三、工程质量管理、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第096页 四、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第111页

一、投标书综合说明 前言 首先,衷心感谢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对我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使我单位有幸参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五跑道工程场内道路及室外管线工程(一阶段)2标段”的施工投标机会。我们完全接受招标文件及招标补遗文件的全部内容要求和规定。 本标书是在充分熟悉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前招标补遗文件以及招标施工图。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踏勘施工现场,了解周围环境情况,分析各种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讨论,在仔细研究招标内容的基础上,编制工程实施的施工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方案,以及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采取了相应地保护措施。编制时为了使方案更具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对多种方案进行了充分比较论证,优化方案,力求使工程施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环保、文明,以满足业主期望和要求。 编制依据、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五跑道工程场内道路及室外管线工程一 阶段2标段招标文件及补遗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则,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 园区。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基础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 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

建设同步,保证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 (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具体见《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立交桥匝道入口应大于50米,距离交叉口应大于80米。 表1 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米)

市政道路工程技术标创新

一、编制说明和依据 1编制说明 根据《施工图》、《补遗书》及《答疑书》的要求,严格遵守合同条款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综合考虑了劳动组织、施工技术、质量、进度、机械配臵、材料供应等环节,依据上述资料以及我公司多年从事市政道路、软地基处理等工程建设的经验,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总的编制原则是“方案可行、设备先进、措施有力、管理科学”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四个原则“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经济性”。 2编制依据 《二标段道路施工设计图》;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 国家其它现行相关规范。 二、工程概况 2主要技术标准 2.1道路等级:主干路 2.2交通等级:重交通 2.3道路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4道路规划横断面:5.0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1.5m(车行道)+4.0m(绿化带)+11.5m(车行道)+1.5m (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0m 2.5地震参数: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2.6道路处理范围内处理完成后地基承载力:≥150KPa 2.7道路处理范围内处理完成后地基回弹模量:≥30MPa

3工程范围内现状大部分为盐田及虾池,根据地勘资料,道路下方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层,经计算分析,该层是主要的软弱土层,必须采取有效的软基处理措施,方能满足道路、管线的使用要求。根据前期研究结论,本段道路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基处理宽度为52m。 三、施工进度计划 1工期目标 本工程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工期,计划2014年5月30日开工,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完工。我项目经理部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业主、监理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2分项工程工期安排 2.1本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本工程总工期为580天。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计划安排20天。主要完成施工便道、水电接通、施工现场标牌、交接桩位、复核技术资料以及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等工作。第二阶段为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计划安排540天。主要完成道路、雨水、污水及附属工程等工程。第三阶段为收尾阶段,计划安排20天。主要完成缺陷修复、设备和人员退场、场地恢复、竣工资料编制及验收等工作。 2.2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一:施工进度总计划表。 四、施工平面图布臵 1根据本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计划、高峰期施工人数,结合现场实际,在现场红线用地范围外布臵生产临时设施、生活临时设施、临时道路以及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管线。 2施工大临设施设于甲方指定的空臵位臵上。生活区面积为600m2。具体详见附表:施工现场平面布臵图。 五、施工部署 1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合同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 【法规类别】水资源 【发文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00.09.04 【实施日期】2000.10.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号2000年9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供水应当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区城市供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政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对城市供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第六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 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制定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二)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和合理开采地下水。 (三)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城市供水水源地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划定跨市、县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含地区行署)批准后公布;划定跨自治区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有关省人民政府商定。 第九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道路及桥梁工程技术标

香莲路(永盛路以西—希望路以南) 道路及桥梁工程标段C01 施工组织设计 浙江广厦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日2362010年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03 第二章:施工部署……………………………………………………… 03 2.1 施工部署……………………………………………………………

03 2.2 质量、安全目标 (04) 2.3 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04) 第三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05 3.1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05) 3.2 道路工程施工 (15) 3.3 桥梁工程施工 (23) 第四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35) 4.1 工期目标 (35) 4.2 施工总进度计划 (35) 4.3 施工区域划分 (35) 4.4 工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36) 第五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37)

5.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37) 5.2 施工总平面布置 (37) 1 第六章: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8 6.1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质量体系………………………………… 38 6.2 质量保证措施……………………………………………………… 38 6.3 工程质量外观保证措施…………………………………………… 41 6.4 质量创优计划……………………………………………………… 42 第七章: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44 7.1 安全管理目标……………………………………………………… 44 7.2 安全管理机构……………………………………………………… 44 7.3 现场管理……………………………………………………………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 来源:发布日期:2013/6/26 8:20:41 浏览:1619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国家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七条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确实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八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 第九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第十一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十二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一、综合管理 1、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现状绿线是一个保护线,现状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规划绿线是一个控制线,规划绿线范围内将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建设或改造。 2、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3、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包括城市绿地分布、植物物种分布与数量统计、古树名木挂牌建档与卫星定位等城市园林绿化数字等。 4、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对照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主要调查绿地数量、质量、使用和环境质量四部分,重点是绿地使用情况。被抽查的公众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 二、绿地建设 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2、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中公园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的城市人口之比。 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指建成区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5、城区绿地率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市行政区绿地率最低的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绿地率评价。 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与各城区的城市人口之比的最低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评价。

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1)一般城区:指大5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建成内的历史街区:指大于1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3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 8、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指建成区内每万人城市人口拥有大于 10hm2的综合公园的个数。 9、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指城市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的长度(米)占道路总长度的百分比(米)。 1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新建、改建居住区(小区)中,符合GB 50180 —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要求的居住区(小区)数量占居住区(小区)总数量的百分比。新建、改建居 住区应为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成或改造的居住区(小区)。 11、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纳入绿地达标统计的公共设施用地应符合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关于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的规 ^定。 12、城市防护绿地达标率:指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要求的防护绿地面积(hm2)占总防护绿地面积(hm2)的百分比。 13、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1)生产绿地面积(hm2)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hm2)的百分比。2)生产绿地面积统计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 类圃地。 14、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1)指符合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3.1.2道路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 —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要求的城市道路长度(米)占总城市道路长度 (米)的百分比。2)不含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的城市道路(支路)和历史街区。 15、建成区内大于40hm2的植物园数量:纳入统计的植物园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规定 1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1 )城市建成区内林荫停车场面积占全部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一、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80种)。 三、景观保护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市政道路的工程项目技术标样本

市政道路的工程项目技术标

第一部分技术标 *******市政工程施工招标 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内容:技术标 投标人: *******(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2017 年 9 月 19 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二)、主要工程内容 (6) 第二章编制依据 (7) 第三章项目经理部组成人员及配备 (8) (一)、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 (8) (二)、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9) 第四章施工方案 (20) (一)、施工程序 (20) (二)、主要施工方法 (20) (三)、主要部位施工措施 (23) 第五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9) (一)、质量目标 (69) (二)、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9) 第六章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84)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84) (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85) 第七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97)

(二)、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97) 第八章热力管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5) 第九章雨污水管网系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12) (一)、材料管理与质量保证 (112) (二)、土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12) (三)、施工过程控制 (113) 第十章施工机械配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117) (一)、施工机械配备 (117) (二)、材料投入计划 (128) 第十一章施工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 (129) 第十二章劳动力安排计划及劳务分包情况表 (131) (一)、劳动力安排计划 (131) (二)、劳务分包 (131) 第十三章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132) (一)、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132) (二)、待建道路LID提升改造的设计 (133)

城市供水管理规定

城市供水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和其它用水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和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供水遵循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安排工业用水和其它用水。 第四条城市供水部门的职责是:满足城市规划区内的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需要,加强对城区供水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确保城市供水,做好供水经营工作。 第五条城市供水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要全面做好城市供水、用水中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城市供水工作遵循合理开发、保护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供水,实行统一规划、加强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优化资源配置,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七条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公共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城市公共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

第八条地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城市水源保护区为:东到东外环外1公里和**镇、西到西外环外1公里和**镇、南到**路外1公里、北到 ***。 第九条严格限制城市自来水可供区域内的各种自备水源。在城市公共管网覆盖范围以内,供水能力能够满足需要的,禁止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的自备水源能达到出水量及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交城市供水部门统一管理,对达不到供水标准要求的一律关闭。 第十条关闭后的自备水井,由城市供水部门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封闭,对符合饮用水质量标准的自备水源井作为城市应急供水备用水源。 第十一条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应当征求城市供水部门意见后,用水单位或个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由水行政部门备案后,用水单位或个人方可按照城市供水工程的技术规范设计施工。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区内,在建小区和今后开发小区以及机关团体招商引资企业等均不得自行开采地下水资源,由城市供水部门负责供水管网的设计、铺设与覆盖,统一进行供水与管理。 第三章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办理建设项目工程许可证手续前,应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到城市供水部门交纳城市供水设施配套费,用于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收费标准依据《定政办发〔2015〕17号》文件。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攀枝花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知明度的内在需要; (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有何规定? ①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②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树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③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④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⑤近3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三、什么是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要达到较高水平,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七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并经申报、考核后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四、如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上下同心,认真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照我市创建工作规划和要求,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共同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五、哪些城市可以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 六、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有哪些? (一)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二)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三)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四)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五)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

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日前,建设部对原有标准和申评办法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今后园林城市的评审和复查都将按照此标准进行。据悉,明天建设部将在浙江绍兴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研讨会,专门就此事向各城市进行说明。 自1992年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国家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目前全国已有56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的称号。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是逐步规范的。1997年,建设部提出了12条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建设部下发《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申报范围、程序上进行了规范性要求;此次出台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内容上更规范,对申报城市要求更高,审查机制更严谨,更公开透明。 申报须符合四个条件 根据新标准,申报国家园林城市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分别是已制定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对照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组织自检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必须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新标准把“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时间由每五年一次缩短为每三年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三大基本指标上调 在新标准中,园林城市的三大基本指标较之前有所提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提高了1平方米。此外,在“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中不再简单地把城市列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取而代之以人口数量作为标准,分为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适应了现在城市人口急剧变化的现状。 申报园林城区范围扩大 原来的申评办法规定只有直辖市的城区才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区,新办法将其扩大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总体来说,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东部优于西部,这是由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就是同一个城市,也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整个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有困难的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区申报,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进步。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所辖城区,不能再申报国家园林城区。 审批程序更严格 以前各个城市申报后,由建设部统一组织对申报城市进行遥感测试,三大基本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后,建设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专家组把评估意见报给建设部,再由建设部城建司审查,报建设部常务会议审批。修改后的审批程序在评审中增加了一个环节,专家组评估报告出来后,需要再向建设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报告,由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的评估意见进行综合评审,然后由建设部审批。此外还增加了公示内容,通过综合评审的城市需通过为期10天的公示。 增加立体绿化、驳岸治理 新标准鼓励实行立体绿化,规定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以此调动各城市进行立体绿化的积极性。 新标准首次提到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的绿化要求,纠正目前许多城市采用水泥治理滨河和驳岸的错误做法,提出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城市绿线制度实施的规定,要求城市常用园林植物要以乡土物种为主,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等内容。

道路街景提升工程技术标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编制说明 (1)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招标文件响应性 (1) 第二章施工准备 (2) 一施工现场准备 (2) 二技术准备 (2) 三劳动力准备 (2) 四材料准备 (3) 五机械设备准备 (3) 六质量检验仪器的配备 (3) 第三章施工管理体系 (4) 一施工管理网络 (4) 二施工管理人员职责 (4) (一)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4) (二)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4) (三)施工员岗位责任制 (5) (四)质量检查员岗位责任制 (5) (五)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5) 第四章施工总体布置 (6) 一施工总体安排 (6) (一)施工现场布置 (6) (二)施工进度安排 (6) 二施工用电安排 (6) 三施工用水安排 (6) (一)给水 (6) (二)排水 (7) 四施工消防安排 (7) 五临时设施布置 (7) 第五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0) 一脚手架搭设 (10) (一)搭设技术措施 (10) (二)搭设工艺流程 (11) (三)脚手架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11) 二拆除施工 (12) 三立面涂料施工 (12) (一)外墙涂料综合体系说明 (12) (二)施工流程 (13) (三)施工概要 (13) (四)施工要点 (14) 四人行道施工 (15)

五景墙施工 (19) 六改造施工 (24) (一)冷凝水管施工 (24) (二)钢结构施工工艺 (24) (三)百叶空调罩子施工工艺 (25) 七绿化施工 (26) 第六章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28) 一雨季施工措施 (28) (一)雨季施工管理目标 (28) (二)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28) (三)雨季施工管理 (28) 二台风季节施工措施 (28) 三雨季及台风季节施工安全措施 (29) 四夏季苗木种植措施 (29) (一)种植前土壤处理 (29) (二)苗木运输、假植及其他特殊措施 (29) (三)种植穴和土球直径 (30) (四)种植前修剪 (30) (五)夏季高温季节种植措施 (30) (六)夏季施工管理措施 (31) 第七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2) 一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32) (一)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32) (二)施工总进度安排 (32) 二工期保证措施 (32) (一)组织措施 (32) (二)管理措施 (32) (三)技术措施 (32) (四)材料供应措施 (33) 第八章劳动力及材料供应计划 (34) 一劳动力投入计划 (34) (一)项目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34) (二)施工班组及劳动力安排 (34) (三)劳动力配备及保证措施 (34) 二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34) (一)材料供应计划 (34)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5) (三)材料采购保管措施 (35) (四)保证材料进场措施 (35) 第九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6) 一施工质量目标 (36) 二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36) 三工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36) 四质量检查和检测手段 (37)

《沈阳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释义 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七条。《条例》总则具有方向性、原则性、统领性作用,对整个《条例》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条例》的核心。《条例》中其它章节的规定必须与总则的规定相符。本章中对立法依据、立法原则、适用范围、规范对象、管理主体及相关制度做出规定。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释义】本条是对立法依据的规定。 2006年沈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沈阳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该《条例》是沈阳市关于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方面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实施为沈阳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城市供水用水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沈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八次会议对《条例》进行了修订。 制定本条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沈阳市的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更好地保证城市供水稳定,保障

用水户的用水安全,保护供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水用水事业的良性、长期、可持续发展,使沈阳市的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制定本《条例》的主要立法依据有:《城市供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辽宁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 《条例》在制定时,借鉴了外省市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用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或者个人通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或者通过自行建设的取水设施用水。 【释义】本条是对规范对象,即城市供水、用水范围的规定。 城市供水,是指在水源地集中取水,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经输水管网或容器送至用户的供水方式,包括城市公共供水和城市自建设施供水。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 三、景观保护(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 (二)道路绿化 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 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