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案例150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质量管理学》教学案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案例 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

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

分别高干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

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

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审核员问: “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

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

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

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

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

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

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

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事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

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控制。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3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某人要求对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并说如果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则不给标准备案。该厂无奈,于是就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GB/T 2828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实际上由于是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奶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根本无法按照 GB/T 2828抽样。

案例分析

时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GB/T 2828进行抽样,这里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应的功定。”这里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检测前对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均匀。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案例6,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是资料员填写的。”

审核员间:“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说:“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案例分析

这种事情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屋子里补填记录。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及“4.2.4记录控制”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案例7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于是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审核员问:“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说:“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案例分析:

虽然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但是它仍然是工厂的一部分,不应把他仅仅当做一个供方来管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来管理.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5.4.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封”中“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的规定。

案例8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10个单位以上抽检

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审核员间:“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允许有几个不合格,可以判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检验员回答“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 “这样如何判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检验员说:“不知道。不过我们进货一般都是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说的情况.”

案例分析: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然存在,这样做不大科学.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出现不合格怎么办的处理规定、一般来讲应该优先采用国家对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例如,《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T 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规定:“进货物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否则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拣用成全部退、换货;……”

本案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的规定.

案例9

在三车间审核员看到有两台设备丢弃在车间角落,设备上落满尘土,旁边堆放着许多杂物。

审核员问:“这是做什么用的?”车间主任说:“这设备是我们过去的试验产品,放在这里快两年了,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你们可以去问技术科。”

在技术科,审核员继续查问关于三车间那两台设备的事。技术科长说:“去年上级下达任务让我们试制Q3型设备。当时由于时间较紧张,设备试制出来后一直工作不正常.我们开了好几次分析会,会议一直没取得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能是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适.后来由于我出国考察去了,上面没有催,我们一忙这事儿就拖了下来。我们打算最近再次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

这两台试制出来的样机,半途而废,这种处理态度已超出了对“设计和开发”控制的范围,属于对发生的不合格如何处理的问题。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某试剂厂产品包装盒上注明,产品保存温度为2~8℃,产品有效期为二年、审核员看到许多已经包装好了的产品堆放在走廊里,温度计显示走廊温度为25℃。

审核员间保管员;“这些产品放在这里多久了?”

保管员说:“不一定.快的时候1天就运走,但有时后可能放置1周时间、因为我们冷库条件有限,放不下这么多产品,只好堆放在走廊里了。”

审核员问;“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放这么久.对产品会有什么影响?”

保管员说;“我们的产品在室温条件下,实际上放置两周也不会坏,我们以前做过试验,没问题的。”

审核员要求查看有关的试验记录,管理员说;“我们做过试验,就是没有记录。”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如果以前确实做过在室温下保存时间的试验,应该保在试验记录,并在该产品的贮存管理规定中说明在室温下保存所允许的最长时间。因此没有提供试验记录,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案例19

审核员在工厂销售科看到顾客来信反映上个月采购的产品包装盒内的说明书给错了。

销售科长说。“我们查了一下发现是印刷厂给印错了,为此我们立即把仓库里尚未发出的那批产品说明全部进行了更换。并且我们对供应科的采购员也进行了批评,还扣发了他当月的奖金。”

审核员问:“那么对于上批产品发出的去向是否进行了跟踪,并把说明书进行了更换?”

销售科长说“没有,因为我们的用户都是老用户,他们对于产品很熟悉,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案例分析:

销售科这样做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对于发出去的产品进行追溯,并把正确的说明书给顾客寄去。否则,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不能靠推测顾客不会借用来决定处理方式。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的规定。并且。由于对发出去的产品没有追踪,也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的规定。

程序文件规定,必要时应对产品进行追溯,其追溯路

→。审核员看到,在领料单上没有领出原料的批次号或进货日期。

审核员问检验科长“这样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来源吗?”科长说;“这是个问题,

不能追溯到来源。”

审核员又问:“如果要求你们在领料单上注明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能做到吗?”科长:

“可以做到。”

案例分析

领料人应该在领科单上注明原料的批次号或进厂日期,这样做可能麻烦一些,但是当

产品发生问题时,可以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实现追溯,查到问题的根源。

本案违反了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

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案例42 在检验科审核时,审核员看到检验员一边检验,一边向另一人请教、检验

科长介绍说,此人是负责该产品设计的高工老张,今天是新产品的第一个批量生产,成品

检验规程还没来得及完成,所以特意请老张到现场指导,从检验的几个产品来看,老张很

满意。

案的分析

产品的检验规程属于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该在设计开发输出阶段完成。

本案违反了标准“7.3.3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包括“c)包含或引用产

品接收准则;”的规定。

【案例43

在试剂厂包装车间,许多工人正在往包装箱内放人装满液体的试剂瓶小包装盒,有些

盒子正放,而有些盒子只能平着放。

审核员间;“为什么不能都正着放?”

包装工说:“箱于就这么大,如果都正着放,就没法放这么多了。”

审核员看到,在包装箱的外面已经标识着“不能倒置”的符号,于是问包装工:“这符

号怎么理解?”

包装工说:”我们把瓶子拧得很紧,不会漏水的。”,并且当场向审核员演示了倒置的

情况。

案例分析:

本案有两个问题:首先在设计输出的文件中为什么不能把包装箱设计得正好可以把瓶子都正放?这违反厂标准“7.3.5设计和开发验证”的要求。其次,把瓶子倒着放,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要求。

案例44]

某汽车制动器厂在与另一家汽车装配厂签定的《产品研制技术协议书》中规定:XC型制动器总成需安装在汽车装配厂提供的试验车辆上,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磨合试验。但该制动器厂在研制出样品进行确认时,没有与用户联系,而是按照自己制定的《磨合试验方案》进行了试验,便投入了正式生产。

案例分析:

工厂这样做违反了与顾客签定的技术协议,也违反了标准“7.2.3顾客沟通”关于当发生“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时,应与顾客沟通的要求。

案例 531

在模具库审核员检查了模具出入库台账,上面有领出和返还的日期及检查合格的记录。

审核员问:“你们怎样确认模具完好?”

模具管理员说:“模具入库时我们一般仅对外观检查一下,没有明显的缺陷就可以人库”

审核员间:“这样能保证模具符合要求吗?”

管理员答:“工人使用时,都要先试模的,冲压出的前几个产品合格,就说明模具合格了。”

审核员又问:“对于模具有没有定期检查的制度?”

管理员答:“没有.”

案例分析:

对于模具的检查应该建立制度,规定入库时应由管理员按照模具用纸对于模具尺寸和外观进行检验。如果仅靠试模检查模具。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例违反了标准“6.3基础设施”规定的“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案例54

在表面处理车间,有一排设备闲置着,旁边还挂着电解抛光工艺文件。车间主任解释说:“电解抛光工艺对工人健康有危害,不少企业都已经不用了,我们厂上周开生产会议时

也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决定本周起停止使用电解抛光工艺、”审核员在车间主任的生产会议记录本中看到了上述决定。

审核员要求查看文件作废记录,车间主任说:“没有”。

案例分析:

工艺是应该更改的,但工艺文件更改的程序不对.不能仅以生产会议决定的形式就进行更改,因为工艺文件属于受控文件,应该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履行更改或作废的手续。

案例58

某系列生化试剂产品要求的保存温度为2~8℃、在销售科成品展审核员看到工人正在对产品包装箱进行捆扎,准备外运。

审核员间:“在运输途中如何保证2~8℃呢?”销售科长说“我们在包装箱内部放置冰袋,以保持温度。”审核员:“冰袋有效期多长?”科长:“三天.”审核员问:“途中运输要几天?”科长:“根据路途远近不同,近的地方一天能到,远的地方可能有一周的时间。审核员:“远的地方为什么不用空运?”科长;“运输成本太高,我们承受不了.”

案例分析;

企业只从自己眼前利益出发,为了省钱而不考虑交付到顾客手中的产品质量,最终还是要害了企业自己。

本的违反了标准“7.5.5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

案例59

在表面处理车间合金铬酸阳极化槽旁,墙上挂着的工艺表明处理用液分析周期是半个月。

审核员在车间检验室查阅化验记录时,看到在合金铬酸阳极化工艺说明书中,规定了该槽液分析是10天一次,审核员让陪同人员看了一下这个规定,接着查阅到大多数化验单都是十天化验一次,可是12月只有一张化验单,三月份三张化验单化验日期是3月3日、3月5日、3月10日,而且三次都是结论不合格,涉及到处理的357件事件,审核员问:“这些不合格件的处置记录在哪里?”车间主任说:“在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转走,不过现在我们对这个槽子已经停用.”

案例分析;

在车间墙上挂上的工艺规定“分析周期是半个月”;而检验室的工艺说明书中规定是“10

天一次”。这两份文件矛盾,说明在文件审批时负责人没有尽到审批文件适宜性的责任,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检验员的化验周期也没有按工艺说明书的执行,说明是检验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村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

检验员没有提供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化验结果出来前零件已经转走。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的控制”的“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的规定。

案例611

在组装工序,审核员看到有的工人使用扭力扳手在紧固螺栓,而另一些工人则使用的是气动扳手。

审核员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扳手中

工人回答:“对轮轴部分的紧固应使用扭力扳手,因为工艺上对扭力大小有要求;其他部分使用气动扳手就行了,因为工艺对扭力大小没有要求.”

审核员问;“扭力扳手是否进行过校准产?”

工人回答“不知道扭力扳手还要校准,这些扳手是新的,出厂都有合格证。”

审核员又看了那些在使用的气动扳手,工人说:“这些扳手已经用了很多年了,离合器磨损较大,常不能把螺栓拧紧,往往工人还要再用手扳手去再拧几下,很耽误工夫。”

案例分析;

知力扳手是带量值的因此应该进行核准。这里没有核准,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a)对照能油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核准或检定;”

气动扳手磨损很厉害,已经不适用了,应该更换。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C)使用适宜的设备;”的规定。

案例63

在机加工车间,审核组看到机床旁边有一张首检记录,分别设有操作者、工长和检验员的签字栏。记录表明加工轮径尺寸为50-0.05,检验结果为合格。操作工人和检验员都已签名,但是工长栏没有签名。

工人说“工长工作很忙,一般都不检查,也不签字,凡是检验员同意就可以了.”

审核组看到工具箱内有一个自制的专用量轴长的样板,但样板设标识。工人说“这个

轴台阶很多,用卡尺一段段量,既费时,也不准确,用样板量又快又好,这是我们革新成果,还受到车间表扬呢。”

案例分析;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既然根据需要设计了相应的栏目就应该填写相关的内容。工长不签名,属于填写记录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出量”的“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自制的样板,也属于计量器具,应该定期核准,并有表明其检验状态的标识。这重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规定。

案例 64

某厂电镀件利用外协加工。工厂与电镀厂签定的技术协议中规定:“1、电镀层表面应光滑,无划痕,并保证不锈蚀;2、镀层厚度控制在0.010~0.015mm之间;3、镀完的工件应能在250℃的工作环境下工作60分钟而不发生质变或脱落”

在该厂《合格供方评定记录表》上对电镀厂进行评定时,在“首次供货样品检测结果及结论”栏目内填写为“外表美观、牢固、硬度高,抗腐蚀性好”。

案例分析;

该厂与供方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实际上就是对供方提供产品的检验标准。因此在《合格供方评定记录表》上应针对技术协议的要求,逐项提供实际的检验结果,而不是泛泛的描写。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的适当阶段进行”的规定。

案例 66

在电机厂一车间工人正在对定子进行浸漆烘于。审核员问“对热态绝缘电阻是否测试?”

车间主任说:“我们对产品进行100%的热态绝缘电阻测试。”

审核员查看了检验记录,发现记录中绝缘电阻的测试值有的为5兆欧,有曲为100兆欧,数值比较分散.审核员要求在看检验规程,上面写着“动态绝缘电阻应72兆欧。”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那么检验记录上的5兆欧的产品算合格吗?”

主任回答:“当然合格,因为动态绝缘电阻只要大于2兆欧都算合格。”

审核员间:“那么检验规程上怎么写72兆欧呢?”

车间主任看了一下说“大概是打字员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吧。’,边说边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72兆改成了>2兆欧。

该检验规程的封面上有经总工程师批准的签字和批准日期,并盖有受控印章。

案例分析;

检验规程把>2兆欧写成了72兆欧,这是原则错误、但是总工程师在审批文件时却没有发现,可见这是审批负责人的失误,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车间主任用圆珠笔随手把规程中的 72兆改成了>2 兆欧,这种做法也不时,因为文件是“受控”文件,其更改应经过正规的审批手续。违反了标准上述条款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案例68

车间检验规程规定:“1号工位的产品由1号检验员检验,2号工位的产品由2号检验员检验.”审核员在奋阅8月份的检验记录时发现1号工位检验员盖章是2号,2号工位检验员盖章是1号。

审核员问:“这是怎么回事?”

检验员不好意思地回答:“可能盖错了。”

审核员又问:“检验员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工作,怎么会把别人的章子盖上呢?”

检验员只好说:“前一段时间很忙,我们检验都没有整车盖章,这些盖章是后来集中补盖的,结果忙中出错。”

案例分析:

这是检验方面的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的规定.

案例69

公司质量手册规定由办公室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的控制。审核员要求办公室主任介绍这方面管理的有关情况,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只管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并出示了公司培训年度计划及按计划完成的情况.

审核员要求了解公司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人员的名单,办公室主任说;“这些应该归人事科管理。”

审核员请陪同人员到人事科取有关人员的名单材料,人事科长说;“我们不管这些事,

我们只管人事档案和人员招聘。”

案例分析;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单纯是指的“培训”一项工作,应该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各方面对人员全面考察和控制、办公室没有时标准关于“人力资源”的要求全面理解,违反了标准“6.2人力资投”的规定。

另外人事科的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与办公室很开沟通,实际上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也是密切相关的。这方面两个单位应协调好、现在是各管一摊,违反了标准“5.5.3内部沟通”的规定。

案例71

在机加工车间审核员看到工人正在车床边进行操作,旁边挂着正加工的零件图.这图是用草稿纸画的,虽然不规范围也能看清楚,图纸上还有两处的数据发生修改.图上面没有制图、审核、批准和修改人的签名.

审核员问:“这图是哪里发下来的?”

工人答:“技术科发的。”

审核员;“为什么不动正规的制图呢?”

工人答:“我们工厂今年不景气,因此到外面进了很多小零件的加工活,总得养活大家吧、这些活儿又不是什么大活儿,画个草日就够使了。反正活儿干完,图纸也不用保留。”

案例分析:

虽然是由外面揽的零活,也是代表工厂出的产品,同样应该按照对设计开发有关的管理规定去做。这违反了标准“7.3.3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的规定。

图纸上有更改,但是没有更改人的签名和再批准的签名,违反了标准“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的规定。

案例 72

在质管部11月5日公司质量例会记录上,审核员找到记录有“一车间装配组连续出现两次装配错误,”审核员要求查看相应的处理结果。质管部长出示了11月5日会后开出的《纠正措施处理单》上面在“纠正措施”栏内只填写了“对该组组长进行了罚款处理。”

案例分析;

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常出现.很多企业的领导往往把罚款作为纠正措施,这

是不时的.应该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规定.

案例 77

在销售科审核员想了解今年合同的履行情况,审核员问经理:“今年有没有发生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的情况?”

经理说;“这种事情是会常发生的,因为市场变化大大,我们得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由于我们的客户绝大多数都是老客户,大家很熟悉、如果他们对产品要求有什么变更,可以直接找相关的车间联系更改,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我们一般就不过问了.”

案例分析: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应该使各相关部门知道这种变更,而不能让顾客擅自与车间联系。

本案违反了标准“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的“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的规定。

案例78

在审查配料车间设备档案时,审核员看到《设备分类登记表》上1#搅拌机的编号表示它是属于一类设备,而同样的2#搅拌机却属于二类设备.

审核员问:“为什么这两台相同的设备属于的类别不同?”

车间工人回答;“我们也不知道。这事儿得问设备科去。”

在设备科,审核员在查阅《设备保养管理规定》时。看到一类设备属于重点保养的设备,而二类设备属于一般保养的设备。

对此,审核员间设备科长:“1#和2#搅拌机是否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保养?”

设备科长说“我们都是按二类设备进行保养的。因为刚建厂时我们厂只有一台搅拌机,因此按照一类设备管理,生怕因为故障造成全厂停产。后来我们又增添了5台搅拌机,因此就按二类设备保养了,这样可以降低质量成本、至于设备表示类别的编号我们就沿用下来了,没有再动它。”

案例分析;

相同的设备,但在设备分类登记表上所属的类别不同,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既然形势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文件规定也应进行必要的更改。应将《设各分类登记表》的内

容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中与更新.并再次批准;”的规定。

案例80

企业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产品标准》规定A产品的吸光度值为0.4以下,但是为了严格控制质量,企业还编制了《内控标准》,它规定吸光度值为 0.04。

审核员间检验室主任:“如果产品的吸光度实测值为 0.1,产品是否是合格品呢?”

检验室主任回答“当然是合格品,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按企业标准的规定值出厂的。”

审核员又问“如果产品指标低于内控标准的要求,你们还采取什么纠正措施吗?”

检验室主任:“不用采取措施。”

审核员:“那么内控标准有什么用呢?”

检验室主任:“为了严格控制质量呗。”

案例分析:

如果企业对外宣称产品按企业标准出厂的,上述吸光度值为0.l的产品为合格品、但是如果按照内控标准要求,这就属于不合格品。内控标准严于企业标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用内控标准来控制产品质量,就应对吸光度值大于内控指标的产品,进行返工以达到内控标准要求,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内控标准的本意。

按照内控标准的要求,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要求。

案例 81

审核员在生产车间查阅生产记录时,看到10月8日的记录中在“问题及处理意见栏”内填写有“原料Ca严重吸潮,板结厉害”,但是没有处理意见。

审核员间:“这批Ca怎么处理了?”

车间主任说:“由于我们原料供应紧张,只好用这批料了,我请示了生产部长,他同意用这批料,好在制成产品后检测还是合格的。”

审核员问:“按照进货检验标准,这批Ca算合格品吗?”

车间主任:“当然不是合格品。”但车间主任不能提供生产部长同意使用的证据。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的规定。

案例 87

某厂主要承担顾客带料加工的线路板焊接、组装任务。其生产作业指导书规定在调试工位上应铺导电地毯,调试工在工作时应穿导电拖鞋、戴导电手镯。

审核员在检查现场时发现有导电地毯,但是调试工穿的是普通拖鞋,而且未戴导电手镯。

审核员问工人:“是否知道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工人说:“不知道”。

这时车间主任过来说:“作业指导书就在我的桌子上,他们随时可以过来查看”

案例分析;

既然工人说“不知道”,说明对工人的岗位培训没有到位.这违反了标准“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的“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规定.案例88

审核组在供应科检查9月份的进货记录时,发现连续三批进货的包装油出现批量不合格,但是检验科均按规定办理了让步接收、审核员在检验科进一步查看这三批瓶子的进货验证记录时发现,这三批包装瓶均是由于瓶高度较标准要求高了 0.5mm。

质检科长说:“以前这种瓶子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情。”

这时在一旁的供应科长突然想起来说:“因为这些瓶子在压盖时老是盖不严实,因此生产科要求把瓶高增加 0.5mm,这事儿我们忘了通知检验科,结果他们仍然按老的标准进行进货验证。”

案的分析:

既然检验标准发生了变化,就应按规定用书面文件通知检验科.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案例 89

某厂《焊接工艺规程》规定所使用的焊条应在使用前在仪箱中以60℃烘干2小时才能使用。审核员打开烘箱门时看到有两包焊条没有打开原包装就放在烘箱内了.审核员问;“这样能烘干吗?”

车间主任不好意思地回答:“这个供用原来是放在食堂烤面包的.这次由于要审核了临时做到车间,工人就这么把焊条放进去了。”

案例分析:

既然编创了工艺规程,就应该严格按规程办。现在许多企业仍然停富在为认证而认证,临时在认证前忙乱,补记录、当然在现场审核时就会出洋相。这里对焊条的烘干,应该将包装打开,否则失去烘烤的作用.

本案违反了标准“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的“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规定。

案例971

在某制鞋厂进行审核时,审核员根据原轻工部标推《胶粘皮鞋》(QB 1002—90)的检验规则“成品外观质量要逐双检验;物理机械性能应每月随机抽取3双鞋(耐折、耐磨也可用同批成型底)进行试验,先进行剥离强度试验,然后做其他试验”的规定,要求受审核方提供每月抽检剥离强度的试验记录、质检科长说:“我们公司没有做剥离强度试验的设备,该地区也没有可以委托做试验的机构。”

案例分析

工厂没有做剥离强度试验的设备,说明检测手段不齐备,工厂应采取措施以满足.本案违反了标准“7.6及机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组织应确定用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要求提供证据。”的规定。

案例98

在质量管理部审核员问部门经理:“你们是如何在公司内建立沟通过程的?”

经理说:“我们主要是通过每月的质量例会来了解情况。”

审核员:“每个月就一次?”

经理说:“我们公司人手少,质管部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公司对外宣传的工作,简直忙不过来.有时连一个月一次的例会也难以保证.”

审核员问:“你们对于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没有例行的检查制度?”

经理答:“有时候我们也常下去看看。”

审核员:“到下面检查有没有规定检查哪些内容,有什么记录没有?”

经理:“没有特定的检查项目,发现问题一般当时就解决了,没留什么记录.”

案例分析:

质量例会和管理部门对所管辖部门工作的例行检查,都是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既然公司对此作出了规定,就应该严格执行。尤其是例行检查,应该形成制度化的规定.例如可以规定检查时间间隔、检查方法、编制检查表等.如果工作仅限于一

般的号召,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则不会有好的效果。

本案违反了标准“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的规定。

案例 103

加工车间有一台金属喷漆专用设备。审核员发现在该设备上正在对一台机壳的止口位置进行喷涂,机壳外用粉笔写着“喷 0.18mm”。

车间主任说:“我们有时会发生止口加工超过规定尺寸的现象,机壳是大型铸钢队轻易报废损失太大,因此就用这台设备进行表面喷涂一层金属,再加工到规定尺寸。”

审核员要求看这台不合格品的处理单,主任说:“这种处理方式已成惯例,不用按常规填写不合格处理单.”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的规定。

案例 l04

某建筑装饰构件厂设计室,审核员想了解设计室工作流程。设计室主任说:“我们一般是由销售部业务员带回客户的需求意见,意见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勾画的草图然后我们根据这些意见出效果图,经我们设计评审后由业务员带给顾客,如果顾客满意则由业务员与顾客洽商合同、如果合同签定了,则我们再根据合同和效果图的要求设计模型模具交车间生产。”

审核员想了解设计评审是如何进行的,设计室主任拿来的9月份的4项设计效果图和相应的设计评审记录、审核员看到参加评审的人员有设计室主任、设计员张XX和李XX。

审核员问:“为什么没有销售部业务员参加评审?”

设计室主任说:“我们过去一直是这么做的,一般业务员看一下效果图就行了。”

审核员问:“有没有业务员对效果图不满意的时候?”

设计室主任说:“有时候也发生过,不过我们很快就把图改过来了。”

案例分析:

这是对设计输出评审的问题.违反了标准7.3.4设计和开发评审的“评审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的规定。

项目的技术要求主要是业务员带回来的,他当然应该参加设计输出的评审,并保留他

参加评审的意见的记录。

案例 108

某铝型材工厂,生产中先将铝锭熔化后加入一些其他成分,再浇铸成铝棒送往型材车间拉制成型材.在铸铝车间,审核员看到7月5日的不合格报告上有10根铝棒被检验员判为不合格,原因是棒材表面有裂痕.但是质检科长认为不会影响后续挤压成型的型材质量,于是批准作了让步接收。在拉制车间对于拉制成的铝型材是进行抽样检验,对这批让步放行的铝棒进行加工后,检验员没有提供对该批铝棒拉制成的型材检验记录。

案例分析:

由于是对不合格的铝棒作了让步接收,因此对后续的检查应该从严,即对用该批铝棒加工的型材,应该百分之百检验,以确保质量。

本案违反了标准“8.3不合格品控制”的“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

案例109

在装饰构件厂质检科,审核员看到7月8日和8月1日的两张《纠正措施处理单》,第一张单子上对不合格事实的陈述为:当日生产的构件出现50件的批量不合格,主要是构件尺寸不对。原因是模型工将模型尺寸看错所致;第二张单子上的不合格事实陈述与第一张的事实差不多,也是将模型尺寸看错导致产品出现批量的不合格、而两张单子上采取的纠正措施都是“已经返工,并且再检验合格。”

审核员问车间主任:”为什么两次出现的错误都一样?”主任回答:“对于模型工序我们没有专职检验员,都是模型工对照图纸自检.可能工人自己干活时间长了,脑于疲劳造成看图错误.”

案例分析:

两次纠正措施都是“已经返工,并且再检验合格。”这些并不是纠正措施,只是纠正而已.应该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可能是由于工人识图有错,但是连续出现两次,就不能说是偶然的事故.在该加强对工人的识图能力和责任心的培训和教育。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组织应采用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的规定。

案例 112

在书刊装帧布印制厂,质检员大量使用卷尺对每卷产品长度进行测量,审核员发现有

三把卷尺上面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了,便间检验员:“这些卷尺能看清吗?”

检验员回答“我们经验很丰富,估摸着读数一般不会错的”。

审核员间车间主任:“这些皮尺校准过吗?”

车间主任回答“在由仓库领用前,都经过了计量室校准,校准证书由计量室保存。”

案的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和一致的方式实施。”由于卷尺已经模糊,这已不符合测量的要求.

案例 113

某保健品厂生产一种健身条,是用茶叶及几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审核员在查看检验科对药材的进货检验记录时看到含水量检测一栏填写的是一些实同数据,如81%、78%等.但是近三个月以来的含水量检验数据均填写为10%。

审核员问检验员“这三个月以来测量的含水量都这么稳定吗?”

检验员答:“我们的含水量测量仪坏了,一直没工夫修理。好在我们这些检验员经验很丰富,用手一捏就能估计水份有多少,而且这样做快得多,所以检验科长同意我们现在就用手捏来检测含水量,只要合格的一律按标准要求填写合格品规定的含水量值,即≤10%。”

审核员问:“你们的进货检验规程规定怎么测量的?”

检验员答:“规定还是用含水量测量仪测量,但是如果改成用手捏,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去描述。”

案例分析

这是明显的在检验方面有章不循,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 115

在试验室检验员正在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压力表显示所用的压力为130牛顿/平方米.审核员间:“应该试压多长时间?”

检验员回答:“一分半钟。”

审核员在查阅检验规程时看到上面规定的压力应该是160牛顿/平方米,便问:“为什么不按照规程的规定压力作试验?”

检验员说“规程规定的不合理,上个月厂里开会做了修改.检验科长电话通知我们按

照130牛顿/平方米的压力做试验。”

审核员问“有没有更改规程的文件下发?”

检验员说“大概没来得及发下来吧。”

案例分析:

检验文件的更改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只用电话通知就进行修改是不正确的。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批准。

案例 116

某建筑施工企业的总经理在公司内部会议上说;“今后本企业外雇的劳务工,对外一律宣称是本企业的职工,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案例分析: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大量使用外地民工,这是普遍现象.对于外地民工的施工队伍、当然属于劳务分包的范围,应该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同时对于民工队伍的要求,应按照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例如施工队伍资质的要求等,但是有些施工企业为了图省事,对外一律宣称这些民工是本公司的职工以避免“麻烦”。

本案违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的规定、也违反了标准“4.l总要求”的“新时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的规定。

案例 121

轴承厂的《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中规定:“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时,可由生产部经理批准后紧急放行、紧急放行的产品应由仓库保管员标识‘紧急放行’,并且在放行的同时由仓库保管员留样交检验员进行检验、工序检验员应对这批放行的产品加严检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追回该批材料,并立即停止生产。”

但是审核员在审查93批号的紧急放行产品时,没有看到加严检验的记录。便问工序检验员:“为什么93号批次的产品没有加严检验?”

检验员回答:“我不知道这批产品是紧急放行的,因为在随工单上没有标注是紧急放行。”

审核员进一步追查原因,发现在第一车间的随工单上有紧急放行的标注,但是在转到第二车间时,由于更换了随工单,车间主任忘了标注紧急放行.因此工序检验员没有按规

习题制造业审核案例

针对下列各案例,判断是否有不符合项,并指出不符合ISO9001中的哪一具体条款,简述其理由。 案例1: 在试验室检验员正在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压力表显示所用的压力为130牛顿/平方米. 审核员间:“应该试压多长时间?” 检验员回答:“一分半钟。” 审核员在查阅检验规程时看到上面规定的压力应该是160牛顿/平方米,便问:“为什么不按照规程的规定压力作试验?” 检验员说“规程规定的不合理,上个月厂里开会做了修改.检验科长电话通知我们按照130牛顿/平方米的压力做试验。” 审核员问“有没有更改规程的文件下发?” 检验员说“大概没来得及发下来吧。”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要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3: 在产品后处理车间,审核员问烘干炉旁正在操作的员工甲:“操作规程规定的温度控制范围最高允许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是多少?” 该员工有些紧张,想了一下说“最高允许的温度是80℃,时间为20分钟。” 审核员查看操作规程上规定的最高温度为70C。这时在一旁的车间主任说:“有些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我们培训多次还是记不住。” 在人力资源部,审核员查看工人的培训记录时,看到技术培训考试卷上有一道问题的就是最高允许的温度是多少.工人甲的考试卷回答正确,判分为100. 案例4: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是资料员填写的。” 审核员问:“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说:“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当地主管部门规定:“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案例5: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员工负责。于是该车间成了该厂主要生产原料的供方、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录时发现,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审核员问:“你们怎样控制该车间的质量?” 科长说:“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别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案例6: 在某厂电器仓库审核时,审核员发现标有“红日厂专用件”字样的三台发动机. 在市场部审查对产品要求的评审时,审核员看到与红日厂签定的合同,规定由红日厂提供四台发动机,在合同

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成功案例:制造业1.类别︰制造业 公司名称︰XX有限公司 营运资本︰壹仟万 公司组织︰股东三位、员工七位 营业项目︰螺丝五金批发、国际贸易业 客源︰欧美、国内 硬件︰办公室33坪、工厂500坪、办公设备、机器、货车 软件︰企业专业顾问辅导、公司制度规章、多年同业经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站 营业情形︰已达损益平衡 创业步骤︰ 1.草拟创业计画书︰聘请创业家公司为企业顾问草拟创业计画书,内容包括股东组成、资金筹募、市场分析、营运方式、营业目标(损益预估)、公司组织(88/06)。 2.召开股东会议︰议决合资协议书、选定经营者(88/07)。 3.公司筹设︰委请创业家公司协助公司筹设、甄选人员并建立制度,先期汇集股金、办理营业登记、选定办公室、制定公司管理制度、人员甄选、购买生财器具、选定上游或协力厂商(并协议合作模式)(88/08)。 4.扩大财务基础︰委托理维公司办理青年创业贷款(88/011)、取得400万创业贷款(89/01)。 5.公司初期运作︰人员教育训练、分配人员工作执掌、渐渐落实营运制度、现金流量预估(88/12)。 6.开发客源︰客户名单取得(建立网站)、业务开发追踪、后续服务建立起营业制度(88/12)。 7.生产试车︰订单确认(样品确认、数量、交货日期、交易条件、价格)、工令委外生产、品管、交货(89/01)。 8.客户服务︰交易确认、建立稳定客户群(89/02)。 9.股东会议︰经营者有重大决策不定期召开。 10.设立工厂︰选定地址、损益评估、添购机器、申请工厂登记证、布置厂房、试车运作(89/08)。 11. 补充资金︰委托理维公司续办青年创业贷款400万(89/08) 12.营运制度评估与修订︰对于公司人事管理制度、生产制度、行销(营业)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制度之条文、表格做修订(89/08)。 营运状况︰固定管销(30万)、营业利润7%、月营业最低目标(420万) 营运风险︰国际贸易汇兑风险(台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国内厂商竞价、生产错误赔偿 营运利基︰经营者已有十年之同业经营经验(既有人脉与生产技术)、员工部份有数年同业经验、公司导入管理制度、开发网络行销 创业小语︰创业要像造屋,一砖一瓦有组织、有目标且循序渐进建造。 成功关键︰经营者丰富的经验与人脉 创业成功案例:制造业2.类别︰制造业 公司名称︰XX股份有限公司 营运资本︰参仟两佰万

制造业案例----质量外审案例分析

制造业案例----质量外审案例分析101-110 案例101】 某厂的质量方针是“科技领先、优质高效、顾客至上”,其工厂的质量目标为:“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8%,工序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为93%,顾客满意率为98%。” 案例分析: 本例违反了标准“5.3质量方针”的“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的规定。 因为“框架”应该理解为对应于质量方针的核心内容,有相对应的质量目标,以便实施对实现质量方针的考核。本例中对质量方针的“科技领先”就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以便进行考核,这样“科技领先”就成了一句空话。例如,可以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为:“每年开发出新产品2~3项”等等。 【案例102】 在铝合金门窗厂设计室,审核员看到五张白图,是用铅笔画的草图。 审核员问设计员;“这些草图是做什么用的?”设计员回答:“这些图是我们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而设计的。” 审核员问:“为什么没有制图、审核、批准等人的签名?” 设计员答:“这是用来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用的,因为不是新产品的设计,因此我们没有规定必须签名。以前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一般不用出正规的图。” 案例分析: 本案违反了标准“7.3.3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的规定。虽然是技术改造项目,但它与产品的质量也是紧密相关的,应该按照标准要求,对其设计过程进行控制。 【案例103】 加工车间有一台金属喷漆专用设备。审核员发现在该设备上正在对一台机壳的止口位置进行喷涂,机壳外用粉笔写着:“喷0.18mm”。 车间主任说:“我们有时会发生止口加工超过规定尺寸的现象,机壳是大型铸钢件,轻易报废损失太大,因此就用这台设备进行表面喷涂一层金属,再加工到规定尺寸。”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俞敏洪 作者:高山仰止双子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 我们为什么要创业?这应该是每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回答:我想赚钱,赚很多钱,然后买房,买车,让家人过得更好;或者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想要创业;还有人是因为不想给别人打工,看别人脸色。种种的原因,促使人们开始自主创业,并且在自主创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本文主要以俞敏洪的成功创业史为案例,来探讨究竟创业者怎样才能成功创业,怎么样让自己的创业路走得更为顺畅,以及影响创业的因素和自主创业者的个人素质与成功创业的关系。 关键词:成功创业;案例分析

目录 一、引言 (3) 二、创业前的思考 (3) 三、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4)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6)

成功创业的案例分析 --俞敏洪创业史 一、引言 创业是一件分外艰难并且十分费神费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并且对市场环境陌生的创业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想要安稳立足都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了这条并不是十分平坦的路,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创业成功对人的诱惑,一旦成功,意味着名和利,财和势都滚滚而来,正是有太多的人被利益所驱使,才会选择这条分外艰难的路。 有的人认为创业并不难,只要能够坚持,有激情,有动力,有勇气。不知道这类人有没有想过,你哪里来的激情,动力和勇气,你又凭什么坚持?你知道该怎么坚持?你又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总有的人喜欢纸上谈兵,完全靠自己的想象,把一切都假设的过分简单,认为只要努力了,坚持了,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么轻易的就可以成功,哪里来的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过于理想化是现在大多数人的通病,如果还是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那么真的很难进步,更遑论成功。 二、创业前的思考 当你正确的认识了创业之后,就可以开始思考你为什么要创业了,这就是对创业的最基本的分析,也就是自己要投身的创业项目的内在价值。对于为什么要创业这个问题,马云给出的答案是:“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他没有说我要成为IT巨头,也没有说我要成为全民偶像,世界的巨人,更没有说我没有其他事可以做了,他只是说了:“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给出的答案是:“我要再打造出一个伊利!”牛根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 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案例一)2001年5月18日,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在一年前,就为了解决无安全防护装置这一隐患,专门购置了一套防护装置,但装上用了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嫌麻烦,就给拆除了,结果不久就发生了事故。

(案例二)2000年10月13日,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5时40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某脱险。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机械装置的危险区就像一只吃人的“老虎”,安全装置就是关老虎的“铁笼”。当你拆除了安全装置后,这只“老虎”就随时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二、危险作业不当心,用手操作招厄运 一些机械作业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但一些使用这些机械的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工作时间长了,更不把危险当回事,操作规程和要求抛在脑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例如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因为不把危险当回事,用手代替应该用工具完成的工作,而导致的不幸事件。 1999年8月17日上午,浙江一注塑厂职工江某正在进行废料粉碎。塑料粉碎机的人料口是非常危险的部位,按规定,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木棒将原料塞人料口,严禁用手直接填塞原料,但江某在用了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创业是什么概念?创业又需要哪些条件呢?如果真的有个创业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有是否会愿意去做呢?换句话说你是否愿意从最简单的东西做起呢?创业是否真的那么复杂呢? 其实,像我们每天吃的米饭一样,创业机会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创业其实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写一个身边的很简单实在的故事与各位分享: 我楼下住了个年轻人,失业很久了,因为大家每天在楼下一起打球的原因而混熟了,他每天跟我抱怨说,不想找工作,想自己出来做老板。 我问他:你有足够资本吗? 他不好意思的说,我现在连下个月的房租都成问题了。我有点吃惊,你那点钱该如何运作?就问他那你想如何创业?你的目标有多大? 他说反正我是不想上班,可是我现在又没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说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让你成为老板: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有三栋楼的小区,这是一个本地人盖的,专门用来出租的,每个房间都装了台200卡式电话。 我说,你以前是做电话卡这行的,那你应该熟悉那些200卡的进货渠道和进货价格吧?

200卡进货价钱6折,外面的士多卖8—9折,你自己进一批卡过来,按照7折卖给我们这里的住户。一张面值30元的卡,进货价钱18元,卖出去21元,每张赚3元,我们这里一共有150户,按照每户每月用一张卡来计,如果你可以完全占领这里的市场,则每月可以赚450块。 你可以利用你以前在公司上班的同事及朋友,让他们支援你,可以小批量进货,这样你就不用很多钱就可以开始这项业务了。 然后你印刷一些宣传单张,这里的住户你大部分认识,有很多还很熟,你的价钱又比外面便宜,你还可以送货上门,他们没理由不买你的卡吧? 有天我和他去逛我家附近的家谊超市,发现那里正在举行限时特卖活动,哈密瓜1元/500G,早熟梨0.99/500G。我说,你有没有注意到菜市场的哈迷瓜现在零售卖2.5~3/斤,早熟梨卖2~2.5/斤,你有没有看到我们的路口经常有人弄个板车在卖水果(广州管这种人叫走鬼),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特价水果买回去在楼下路口按照2元和1.8的零售价去卖(市价2.5和2.2元),在价钱上马上可以打败其它的对手,而且你还没有压货的风险,是否可以马上卖掉?你也不用付运费。

制造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

会计制度设计案例 设计者名字:韦清腾倪静 设计者编号: 设计者学院:商学院 设计者班级:2013级会计一班 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日公司简介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酱酒核心产区,位置毗邻风光秀丽的赤水河。公司以“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为使命,“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公司拥有茅台酒、汉酱、仁酒、王子酒、迎宾酒等酱酒产品。茅台酒是着名蒸馏酒,誉称国酒。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写照,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一、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 二、各财务岗职责 (1)财务主管:主持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筹集公司运营所需资金,完成企业财务计划。 1.具体负责本企业的资金筹措,投放、收入分配等工作。 2.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活动的建议和措施,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 3.多渠道筹措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4.参与组织制定本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按期编制财务成本计划、信贷计划并监督贯彻执行。 5.组织会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负责会计人员的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与调整工作。 (2)会计主管 1.负责财务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制定财务部的工作计划和有关财务制度的拟定工作,参与有关经济合同的制定,并检查、监督计划和合同的执行情况。 2.正确设置账务核算体系、确定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 3.及时地做好账务和结算工作 4.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5.及时做好会计凭证、账册、报表等会计资料的收集、汇编、归档等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经费预算、决算的编制工作。 7.负责工资核算。 (3)出纳 1.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编制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报表,及时查清未达帐项。 2.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最新创业成功案例

最新创业成功案例 【篇一:最新创业成功案例】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 阅读:314 views | 标签:, , 【篇二:最新创业成功案例】 编辑:limin 似乎大学生或大学毕业就创业,成为了创业失败的另一 种说法。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当然,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是能清楚判断形势作出决策,究竟你是 否要直接创业,还得你自己说了算。 10.杨明平 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 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创业成功指数:★★ 9.舒义 舒义19岁就开始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 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 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 告有限公司(i-media),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 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创业成功指数:★★☆ 8.王学集 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大学时和2位同学 一起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 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 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 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 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

策划案例精选制造业

策划案例精选——制造业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策划案例精选——制造业 制造业策划案例 日本汽车制造业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做到家门口的广告,对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丰田车面前原本是没有路的,路是靠丰田人一步步走出来的。1958年,丰田汽车初次投放美国市场,销售量仅仅280辆,20年后的销售量猛增到50万辆。1975年,美国进口汽车市场上丰田汽车超过了此前居首位的德国大众牌汽车。80年代初,丰田汽车的年产量超过了解情况300万辆,在全世界的汽车厂家中居第二位。在1994年的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中,丰田公司居第三者15位,销售额达881亿美元。丰田成功可用8个字来概括:管理有道,营销有方。尤其是在开拓国际市场中,丰田表现出来的战略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很值得致力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借鉴。 一、市场开拓战略:人无我有 在6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往往是“质量差的劣等货”的代名词,此间首次进军美国市场的丰田车,同样难逃美国人的冷眼。丰田公司不得不卧薪尝胆,重新制定市场策略,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有组织地收集市场信息,然后,通过市场细分和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入研究,去捕捉打入市场的机会。其具体策略有二:一是钻对手的空

子。要进入几乎是“通用”、“福特”独霸的美国汽车市场,对初出茅庐的丰田公司来说,无异是以卵击石。但通过调查,丰田发现美国的汽车市场并不是铁板一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国人斩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汽车的消费上,已经摆脱了那种把车作为身份象片的旧意识,而是逐渐把它视为一种纯交通工具;许多移居郊外的富裕家庭开始考虑购买第二辆车作为辅助;石油危机着实给千千万万个美国家庭上了一堂节能课,美国车的大马力并不能提高本身的实用人价值,再加上交通阻塞、停车困难,从而使得低价、节视这些信号,而继续生产以往的高能耗、宽车体的豪华大型车,无形中给一些潜在的对手制造了机会。二是找对手的缺点。丰田定位于美国小型车市场,便小型车市场也并非没有对手的赛场院,德国的大众牌小型车在美国就很畅销。丰田雇用美国的调查公司对大众牌汽车的用户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充分掌握了大众牌汽车的长处的缺点。除了车型满足消费者需求之外,大众牌的高效、优质的服务网打消了美国人对外国车维修困难的疑虑;暖气设备不好、后座间小、内部装饰差是众多用户对大众车的报怨。对手的“空子”就是自己的机会;对手的缺点就是自己的目标。于是,丰田把市场定位于生产适合美国需要的小型车,以国民牌汽车为目标,吸收其长处,克服其缺点,生产的按“美国车”进行改良的“光冠”小型车,性能比大众牌高两倍,车内装饰也高出一截,连美国人个子高出一截,连美国个子高、手臂长,需要的驾驶是大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了。 二、市场渗透战略:人有我优 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只是解决了“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要真正让顾客把车买回家还得下一番功夫。当时,丰田遇到的问题有三:如何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创业案例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人都不再为别人打工, 而是自己创业做老板。那么,有哪些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 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 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 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 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 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 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 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 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 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 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

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 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 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 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 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 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 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 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 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 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 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 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 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 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 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 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2、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 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 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 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

对于制造业给出150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联想、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别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审核员问:“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制造业经典案例分析

关于制造业给出150个案例的分析,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联想、分析,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讲他们的产品分不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然而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讲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不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同时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讲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质检科长讲:“涂料检测站差不多上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审核员问:“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确信也有专门大差不,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讲:“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专门多的内容,多是平常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讲:“差不多上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差不多上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问:“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3 / 200

关于创业成功的案例

关于创业成功的案例 关于创业成功的案例篇1:大学生在校首次创业卖饺子5年干 10种职业 离毕业只有半年的时间了,张天一却连一份简历都还没投出。在身边的同学四处奔波、“狂笔狂面”的时候,张天一正在各个高校 进行着自己新书《90’s不为乌合不从众》的签售和分享会。这也 是他新晋的身份——作家和自由演讲人。从艺人经纪人、保险推销员、创业老板,到现在的作家、演讲人,在校园的五年里,张天一 来来回回折腾了不下十份职业,也因此在北大BBS上一夜走红,被 戏称为“北大十业哥”。 毁誉参半的“十业哥”称号,阐释了他“不为乌合不从众”的人生态度。他说,干了这么多事情,就是想要找到毕业生除了“出国 考研找工作”之外的“第四条路”——创业。 创业是为了“精神自由” 张天一将自己新书的出版称之为“第二次创业”。他的第一次创业却没这么有文化气息——卖饺子。之所以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张 天一给了个最现实的答案:因为钱。 “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还是一个愣头儿青,整天老琢磨着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些事情。最后发现现实很让人郁闷,思想上不敢和 老师顶牛,怕被老师‘记恨’;精神上不敢和父母叫板,因为他们掌 握着我的经济命脉。” 大二上学期的一天,张天一忽然有了个想法,然后给家里打电话要钱,准备大干一场。“我妈听我说完之后,骂了我句‘神经病’,就把电话给挂了。”张天一现在已经想不起,当时那个让老妈骂出“神经病”的想法是什么了。但是这件事情却给了他很大触动。 “马克思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精神和人格独立, 经济必须得先独立。想来想去,创业是赚钱的最有出息的做法。”

在此之后,张天一开始混迹于北京的各个投创圈和投资者沙龙,有时候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只是为了能跟投资大咖们搭个腔,抓住那几分钟的时间,跟对方阐述一下自己的创意。 “一开始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很牛的点子,一份漂亮的计划,再加上一张会忽悠的嘴,拿到风投就不是梦想。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幼稚了,所谓的好点子,同一时间想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点子,最重要的是执行力。” 大二的一次思想政治课上,张天一替同学去送课堂作业,耐着性子听了大半节课。突然间,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张天一。“现在肯德基、麦当劳这种标准化的西餐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非常巨大。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家全球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的中餐企业。” 张天一灵光一现,觉得找到方向了。 学生会主席成了“饺子王” 在还没有详细的计划之前,张天一就在同学当中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做快餐。“如果不是身边的同学一直追着问‘什么时候到你的餐馆吃饭’,我这个点子可能又要黄了。” 最开始,张天一的餐馆定位是为学生提供盖饭外卖服务。房子租好了,自己试吃了上百份盖饭确定好了菜单,大厨也请好了,却发现自己为了省钱租下的民居,排烟排油功能根本没法支撑起外卖巨大的排油量。 “我一开始把这件事情想得特别简单。送外卖嘛,一个人做饭,一个人送餐,两个人就够了。当时连需要找个接电话的人,都没想到。” 遇挫的张天一,根据自己的场地限制,迅速调整了战略,决定由油烟大的盖饭改为送水饺,并取名为“天一碗”。为了研制出菜馅的最佳定量配方,张天一跟从老家请来的厨师,连续几天都以饺子为食。“每天包了就吃,改进了再尝,一天平均要吃三到五顿的饺子。吃到最后,真是吃不下去了。”店中的员工都比天一年龄大,

制造业质量管理案例分析39

制造业质量管理案例分析案例 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别高干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审核员问: “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

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 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 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 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 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事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 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 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 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 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审核员间:“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

创业案例有关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有关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不同于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准备齐之后才 开火做饭。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他曾是一名“放羊娃”,从夜市卖花起步,通过数年改 良和培育,竟把家乡的“野草”卖遍全国,并先后获得了央视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国抗旱植物应用贡献奖”等荣誉。 如今,堪称“中国草业第一人”的他已是上市公司总裁,企业市 值超过70亿元!然而,当别人羡慕他赚取了巨额财富的时候,他 却说:“我赚了满头白发。” 深受震撼,“卖花郎”转行园林绿化 1971年,王召明出生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个牧人家庭,从小与羊群为伴。家中兄妹7人,日子过得很清贫。为了改变 “放羊娃”的命运,王召明努力学习,在连续参加了4年高考后,终于在1993年考进内蒙古农业大学。 去大学报到的那天清晨,父亲把王召明叫到了羊圈边, 指着一堆羊毛说:“这两天秋收,我顾不上送你。家里没钱,你 把这些羊毛收拾一下,拿去当学费吧。”就这样,王召明踏上了 求学路。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王召明坚持蹬三轮车 卖花。花是赊的,三轮车是租的,每到周末清晨他就出去叫卖。 花白天卖不完,他就在广场夜市摆摊到深夜…… 王召明头脑灵活,1997年大学毕业时,已经在呼和浩特 拥有3家花店,年收入八九万元。他放弃了进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准备全力发展自己种花、卖花的“芳香事业”。

就在王召明对自己的老板身份志得意满时,有一天,王 召明在花店门口帮顾客往车上搬花盆,听到女顾客对七八岁的女 儿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的话,长大就得像这个叔叔一 样去卖花。”王召明当时就愣了,“我奋斗几年才在城市里有了 自己的店,没想到在别人眼里,我依然是个没多大出息的小商贩!”王召明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下决心要做出一番让人刮目 相看的事业。而此时,城市绿化兴起,王召明看准时机,果断转 让了掉花店。2001年,他在呼和浩特成立了一家园林绿化公司。 刚开始,公司名气小实力弱,但王召明却在一次和别人 的竞争中,打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漂亮战。有一次,王召明参加绿 化招标会,甲方让投标者报每平方米草皮的价格,有人报15元一 平方,有人报18元一平方。轮到王召明时,他在标书中写道: “我的成本价是8元钱一平方,具体多少钱能做,你们定就行了,给多少钱都能接受。” 向客户透露真实的成本价,已经犯了生意场上的忌讳, 王召明还任由对方定价!朋友听说此事后,以为他脑子进水了。但 甲方对王召明和他的绿化公司产生了兴趣,一调查,每平方米草 皮的成本果然是8元钱。综合市场行情,最后客户给出了一平方 米15元的价格让王召明做。就这样,在没有品牌知名度和质量差 异的情况下,王召明的诚实品质成了竞争力,最终为他赢得了一 笔大业务。靠着这种实在,王召明的绿化生意越做越大。 2003年,王召明发现很多小区和单位原本碧草繁花的绿化,过不了多久便荒废了。经过调查,他才知道:为了追求高贵、美观、上档次的观瞻效果,城建绿化中大量使用从南方乃至国外 引进的植被,这些“娇生惯养”的奇花异草不仅价格高昂,到了 北方还不耐寒、不抗旱。物业管理方嫌养护费用过高,一些曾经 美丽的绿化渐趋荒废。

制造业案例150例

《质量管理学》教学案例 制造业案例150例 案例 1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 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 分别高干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 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 求的试验证据。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审核员问: “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质检科长“没有。” 案例分析: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 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 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 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 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 适当阶段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 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 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识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事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 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范文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范文 精品文档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范文 追求生命的价值,激扬创业的斗志,让青春与梦想齐飞。创业,让他留下的不仅是忙碌的身影,更让人感到的是燃烧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 马兆鑫,男,中共党员,长安大学2008级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2008年度吉林省四平市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三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经济管理之星获得者。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西安恒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安共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董事会董事。 追梦 一、他,从儿时开始立下梦想 1 / 7 精品文档 991年春天,马兆鑫出生在吉林省四平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在他成长过 程中,家庭的氛围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架上摆满的各个学科的书,每到闲暇的时间他都在父母的带领下读书。他现在所能记得的母亲所有的教诲当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努力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祖国、对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也许是巧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母亲给他订阅的一本《小爱迪生》少儿科普杂志中了解到了计算机,从此,儿时的马兆鑫早早地就表现出了对计算机的热爱。那时候,每次走过商场的计算机专柜,他都会仿佛被一种力量所牵引,常常站在柜台边,看着别人熟练的操作,看上很久,想上很久,然后就会自言自语地

说:“长大后,我一定要学习计算机,看看它还能有什么更多的用途,能不能开发出一些更加方便人们生活的功能呢?”。看出了儿子对计算机的热爱,也看出了儿子的执着,没过多久,父母便给他买来了第一台计算机,从此,他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他,奇思妙想,善于钻研 2 / 7 精品文档 刚开始接触电脑,年少的马兆鑫就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后来竟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神奇的计算机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时计算机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这并没有阻挡他学习计算机的步伐,反而更加喜欢计算机。 那个时候单机游戏刚刚兴起,很多有电脑的小孩子还在迷恋单机游戏中,他已经开始钻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什么计算机会有这么高的计算速度呢?为什么那些软件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呢? 由于学习优秀,到了中学的时候,很幸运的,他被保送到了市重点初中,在重点初中,优秀的学习环境对他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他参加了学校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第一次接触到了编程语言,也就是在这里,共同的爱好,让他结识了更多的朋友。学校给他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任务,共同合作完成。这段经历,使他特长和爱好得到良好的培养。 初三一年,他的经济头脑也开始显现,利用课余时间,他在 3 / 7 精品文档 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刚起步,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他想,这么一个电子商务市场如果挖掘出来潜在客户会是多么庞大呀。发现了这个有潜力的市场,随后,他与本地的软件经销商联系,说出自己的想法,希

制造业绩效考核案例

制造业绩效考核案例 2008-05-27 热点职位推荐 更多:职位遍历、全能搜索、按品牌搜索、按地区搜索 IT企业招聘专栏、职位热门关键字搜索、用手机找工作 许多企业明明拥有绝佳的策略和人才,营运绩效却始终无法符合管理高层或股东的期望,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可能并不难找。如果CEO愿意指派高层经理或优秀员工组成一个负责找答案的项目小组,该小组应该很快就可直指问题核心──有可能是公司领导集团的责任归属不清,或事先未能察觉业务单位和公司总部间权力重心的转移。 问题一经项目小组揭露,CEO多半无法抗拒直接着手整顿的冲动,例如,立即理清各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归属,或重新建立业务单位和总部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但是,诸如此类造成组织绩效低落的问题,成因可能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譬如说,管理高层的责任归属不清,可能意味着领导集团里已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因而造成业务单位有较高的自主性。若是本末倒置,仅针对问题造成的后果苦思对策,而未能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绝对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要找出这些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若以“由外而内”的方式进行概略性的诊断,较难看出问题的症结、与其它问题的关系、或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要研究一套长久的解决方案,企业可效法ManufactCo(某公司化名)的作法,第一步,即派出大队人马实地深入企业的运作,试图发掘组织绩效不佳背后种种的复杂原因。 集体探索 ManufactCo是一家员工8千人的制造商,产品在超过20个以上的国家制造、销售。1980 和90年代,一连串的收购计划造成其企业内部文化、行事风格不一而足的情况。这段时期之前的3、4年间,该公司的资本投入报酬率(ROCE)曾高居同业的前百分之十,然而在前述的购并期,其营运绩效却掉到次百分之十的水准──虽然还算不错,但已不在领先群中,组织中的成员都以为公司的表现应该会更好。 ManufactCo的高层管理者不明白为何公司丧失了绩效优势──产品依然有其卖点,公司商誉卓着,人才素质在水准之上,上至经理、下至员工莫不致力于提升公司绩效。每年年初,总部和业务单位会一起为各单位制定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各单位则每个月向总部提出详细的财务报告,内含关键绩效指针和最新的年度财务预测。CEO在定期举行的管理会议中,会公开质疑业务单位主管:对每一项数字追根究底,试图了解前一季度的真正表现为何,并测试各主管对所处竞争环境的了解有多少──一切都是为了衡量公司是否还可以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准。一年到头,业务目标就如此这般地不断追高。所有业务单位主管都必须参加季度业务检讨会议,而他们创造出来的这股戏剧性的气氛,有效地刺激每一名经理在会议前做好万全准备,好在大家面前提出有说服力的绩效数字。尽管这样的流程有种种优点,该公司的实绩却始终落后既定目标。 走下坡 一名新上任的业务部门主管,有感于ManufactCo已丧失其绩效优势,遂决定采取扭转乾坤的行动。但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且ManufactCo必须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前,先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他罕见地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为公司的绩效把脉,第一步,就是成立一个编制颇为庞大的工作小组,由十数名公司的未来领袖组成──他们尚未成为业务主管,但都是公司内的明日之星──由他们负责确认问题症结所在。 一开始,该小组先访谈组织中60名成员:包括所有部级主管,以及所有重要职能和业务的30名代表员工──一般而言,诊断工作极少牵动如此规模的人数。工作小组对于访谈结果并未预设立场,访谈以十个开放式问题为主轴,主要目的不在引导受访者,而在于发掘形式上偏结构性的行为层面问题。曾提出的问题包括:“你认为提升营运绩效的障碍为何”、“目前的作业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