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5、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草蝗虫食虫鸟蛇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会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这个现象表明了环境中

的哪一种因素对生物有密切的影响()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丹

2.一场大雨过后,柔柔发现好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请你帮助她分析此时影响蚯蚓生活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雨水 B.温度 C.空气 D.土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反映的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干旱使作物减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在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蚜虫和水分 C.温度和土壤 D.空气和杂草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中描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

A.光 B.空气 C.水 D.土壤

8.不同地区生长的植被类型有所不同,但每一地区的植被都能减少该地区的水土流失,这说明( )

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但不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D.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10.蜜蜂用不同的舞蹈向同伴报告蜜源的位置,这反映了生物之间的()

A.共生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竞争关系

11.下列哪种现象不能反映出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肠道中的某些细菌为人体合成维生素K

C.真菌和藻类植物 D.蛔虫在肠道里吸收人体的营养

12.农民总要在小麦生长期间铲除垄间的杂草,这表明小麦与杂草之间存在着

()

A.合作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13.小刚得了蛔虫病,营养不良、体弱消瘦。从生物因素的角度考虑,蛔虫与小刚之间的关系属于()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狮子捕食羚羊等动物的血腥画面。狮子与被捕食的羚羊之间

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15.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猫和老鼠 B.水稻和稻田中的杂草

C.牛和草 D.蜜蜂和蝗虫

1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 B.草原上的羊和牛

C.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D.草原上的狼和羊

17.蚯蚓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同时它在土壤中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这表明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蚯蚓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蚯蚓

C.蚯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D.蚯蚓与环境之间没有影响

18.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抵御敌害

1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20.海豹皮下脂肪厚,这是对哪一种环境的一种适应()

A.干旱环境

B.潮湿环境

C.高温环境

D.寒冷环境

21.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

(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 D.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2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3.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4.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25.无论是最大的生物圈还是小小的生态瓶,都是生态系统。它们都由什么组成 (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阳光、空气、水

C.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扎龙自然保护区 B.、松花江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草原上的牛群 D.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

2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

是()A.生物圈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羊 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

28.每个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 ( )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D.细菌和真菌

29.勤劳的农民为人们耕种出各种农作物,在生态系统中农民承担下列哪一种角色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3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

A.枯草杆菌 B.猫头鹰 C.人 D.水草

31.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

A.山鹰→蛇→鼠→植物 B.阳光→草→兔→狐

C.植物→鼠→鹰 D.田鼠→山鹰→蛇

32.请你指出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的食物链

()

A.阳光→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33.水俣病是由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

最高的是 ( )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34.下面的例子最能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 ) A.狐食兔 B.蝗虫食嫩芽 c.猎豹捕食羚羊 D.细菌使动物尸体分解

3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一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6.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水禽白然保护区,素有“鹤乡’’的美称,其区内芦苇

沼泽广袤辽远,环境优美,它属于 (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7.小刚和同学们去郊游,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这是一个典型的 ( )

A.城市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8.美丽的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它属于 ( ) A.城市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39.黄河是中华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滚滚江水和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共同构成了()。

A.淡水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40.登上龙塔俯视美丽的城市哈尔滨,高楼耸立,车水马龙,街道两旁是秀丽的绿化带,请说出它属于

下列哪种生态系统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1.生物适应环境,同时生物又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问的关系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3.在由草、鼠、兔、狐、鹰组成的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有种。4.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能力。

6.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

初中生物-主题3 练习题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10%) 第一部分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水 C.害虫 D.温度 3.对一只生活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A.蝗虫和水分 B.蛇和蝗虫 C.温度和蛇 D.空气和杂草 4.在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在那里,生物的生存主要受到()的制约。 A.温度 B.水 C.营养物质 D.阳光 5.小麦在山坡阳面比在山坡阴面生长的好,其主要的生态因素是() A.人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6.海南森林茂盛,但沙特阿拉伯与海南同纬度的地区却是荒漠,起决定作用的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下列现象中,属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鲤鱼能产生几十万粒卵8.寄居蟹寄居的贝壳上往往生长着五颜六色的海葵,你知道海葵与寄居蟹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9.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蚂蚁和蚂蚱 D.牛和人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11.蜜蜂用不同的舞蹈向同伴报告蜂源的位置,这反映了生物之间的() A.共生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竞争关系 12.小刚得了蛔虫病,营养不良、体弱消瘦。从生物因素的角度考虑,蛔虫与小刚之间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 B.合作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13.通过电视,我们看到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狮子捕食羚羊等动物的血腥画面。狮子与被 捕食的羚羊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1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生物与环境》填空题专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选择题专题3(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果农在荔枝的植株之间种植山绿豆。 下图是荔枝单一种植园和复合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百分比的柱形图。 (1)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腐生性昆虫属于________。(2)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 2.假如你在宁波的某个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呢? (1)苔藓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 (2)大多数树干的哪些部位苔藓较多?_____(选填“背光面”或“向光面”); (3)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朝哪个方向?_____(选填“南”或“北”)。 3.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面的幸福湖城市绿肺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定位为湿地 型休闲植物园,将作为一处大型城市生态生活休闲区,服务于广大市民生活。 (1)幸福湖湿地公园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 统的能量终终来源是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4.地球上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1)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具有叶的功能,是对沙漠________环境的适应。(2)落叶阔叶树冬季落叶,是植物对冬季________的一种适应。 (3)鸟类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变成________,是对空中飞翔生活的适应。 (4)比目鱼、孔鳐的身体扁平,眼长在身体头部的上方,是适应________环境表现。5.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一条含鼠的食物链内四种生物所占数量关 系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析+例题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考核内容 思维导图

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Ⅰ) (1)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互助和斗争)和种间关系(捕食:吃与被吃;竞争:植物争夺水、光等,动物有共同食物;寄生:昆虫幼虫与寄主植物;共生:互惠互利等)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Ⅱ)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而形成的简单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起点为生产者;用“→”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食物链要完整,生产者到该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为止。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顶级消费者体内的有害物质积累最多。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Ⅰ)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且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换和输出的全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考点四人对生物圈的影响(Ⅰ)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2)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1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生物与环境论文

生物与环境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时刻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自然对水的分配是很不公平的。既有浩瀚的大海、数不清的江河湖泊、成片的冰川;也有“水贵如金”的沙澳,以及炎热的热带干早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有生物的生存,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潮温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一般是能够得到满足的。然而,在那些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植物是怎样利用水分的呢? 我们知道,各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的环境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适应能力。而在干早炎热的严酷自然条件下,也锻炼出了一大批百折不挠的抗旱植物。特别是在沙漠地区,这些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缩得很小,以尽可能的减少水分的蒸发。 如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针刺状,麻黄的叶子变成茸毛状,怪柳的叶子变成鳞片状,而有的植物如沙拐枣干脆就没有叶子。有的植物就用绿油油的叶柄或枝条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属的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仙人掌等,一方面在降雨时,可将水分吸进体内储藏备用,另一方面在代谢途径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植物的苹果酸含量在夜间增高,白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正好相反,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是白天少、夜间多。 仙人掌,在墨西哥被传为是神给墨西哥民族的一份赏赐。在墨西哥的一些史书里记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过着游牧生活的阿兹舌克部族,得到神的启示:“当看到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时,你们就可以在那定居。”一天,阿兹舌克部族人,果真看到了神所说的情景。于是,他们便定居在特斯科湖的一个岛上。后来,他们在那儿创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 这种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仙人掌是墨西哥的象征,却是属实的。墨西哥的国旗和货币上都有传说中的情景---“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做成的图案。 墨西哥境内多缺水,半数以上的国土在海拔1000---3000米之间,全国70%---80%地区属于干早地区。那么,仙人掌是怎样在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里生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知识讲解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 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非生物部分:阳光、温度、水、空气 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人 分解者——真菌、细菌 5、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草蝗虫食虫鸟蛇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会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这个现象表明了环境中 的哪一种因素对生物有密切的影响()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水丹 2.一场大雨过后,柔柔发现好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请你帮助她分析此时影响蚯蚓生活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雨水 B.温度 C.空气 D.土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反映的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出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A.葵花朵朵向太阳 B.干旱使作物减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5.在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蚜虫和水分 C.温度和土壤 D.空气和杂草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综合试题(2) 一、选择题 1.右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 HPO42—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低,O2浓度比③高 2.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如下(A、B、C、D、E表示液体,a、b、c、d、e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E不属于内环境 B.f是单向渗透 C.A、B、C、D都属于体液 D.a、b、c、d、e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3.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4.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值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5.若甲、乙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有关,也可能与甲有关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 到细胞2的快 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 方向相同 D.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6.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途径,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可以说明下丘脑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个途径来调节内分泌腺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的反射弧,最终的效应器是图中组织D.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增加将导致③和④的减少 7.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X、Y、Z分别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主题3生物与环境测试题1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测试题1 姓名班级 1.诗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所描写的影响橘柚、梧桐生长状态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 2.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并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3. 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北极熊皮下具有厚厚的脂肪层,不易被天敌吃掉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 4.野兔、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呼伦贝尔草原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C.太湖 D.腾格里沙漠 6.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春风又绿江南岸 7.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8. “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予人类深刻的启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 “生物圈Ⅱ号”实验没有科学依据,失败在情理之中 B.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 目前人类科学发达的程度还不足以攻克这个科学实验课题 D. 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人造环境 9.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A.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D.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10.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茎特化为肉质,有利于储存水分。这些特点说明仙人掌适应的环境是() A. 热带雨林 B. 干旱沙漠 C. 寒冷极地 D. 湿地滩涂 11.生态系统是指在_ ___内,___ __与__ 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_ _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1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就越,其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 13.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是生物和上的相对稳定。

2020年中考生物复习主题二生物与环境课时训练0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课时训练(三)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限时:40分钟) |基础达标| 1.[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能为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B.生态系统中,能为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的只有生产者 C.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大自然 2.[2018·北京四中期中]如图K3-1表示某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积累的毒素最多 B.②与③是竞争关系 C.④是消费者 D.③的数量最少图K3-1 3.[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下列最能体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的是( ) A.表示这是一个生态系统 B.表明这个生态系统中有三条食物链 C.表示了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D.表示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上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4.[2019·朝阳一模]园博园是利用砂石垃圾回填坑为场址,以再生水净化为核心的人工湿地生态公园。对以下 改造操作及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铺设减渗层,防止缺水干涸 B.回填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及砂石,利于底栖生物的生存 C.园区内应只种植芦苇,避免多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 D.引入鱼类等动物时,应考虑不同物种的数量及比例 5.[2019·房山二模]图K3-2为房山区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K3-2 A.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减少 D.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6.[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处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下列各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是( ) A.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7.[2018·北京101中学月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散失主要是指( ) A.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 B.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过程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D.包括A、B、C三个过程 8.[2019·延庆一模]位于延庆区的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仅有野兔、狐狸,还有黑鹳、金雕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保护区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 B.保护区内野兔→狐狸→金雕构成一条食物链 C.黑鹳产卵行为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D.金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9.[2019·怀柔一模]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诗词中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绝密★启用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时练习 未命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D.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孔雀栖息地的特征:() A.光照充足B.雨量充沛C.气温较高D.以上都是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性的例子() A.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 B.放在窗台上的植物,茎向窗外弯曲生长 C.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 D.缺少食物的猪,身体瘦小,生长缓慢 4.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海豹对什么的适应() A.寒冷B.海洋C.缺少食物D.以上都对 5.下了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生存过的地方 B.非生物因素只有水、阳光、温度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间只有竞争关系 6.“猎豹追捕羚羊”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共生关系D.捕食关系

○…………外…○…………内…A .水分 B .土壤 C .阳光 D .蝗虫 8.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B .枯叶蝶的身体与枯叶极为相像 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9.有经验的农民往往在比较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 ) A .豆科植物的光合作用旺盛 B .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固氮的根瘤菌 C .豆科植物的根瘤有杀菌作用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能制造有机物 10.兰花在春天开放,菊花在秋天开放,以及朝蝇暮蚊现象均体现出哪种非生物因素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 A .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空气 二、多选题 11.地衣是一类多年生植物,从两极到赤道,由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地衣生长。它的共同体( ) A .细菌 B .藻类 C .病毒 D .真菌 12.以下哪两项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骆驼刺根系发达 C .蚯蚓使土壤疏松 D .骆驼尿液非常少 13.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周围环境受到的影响是 A .温度降低 B .温度升高 C .湿度增加 D .无变化 1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葵花朵朵向太阳 15.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主题二生物与环境第2课时认识生物及其环境作业手册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 训练(二)认识生物及其环境 基础达标 1.[2017·海南]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电脑病毒 C.鹅卵石 D.珊瑚虫 2.[201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3.[2016·潍坊]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玉米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 ) A.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B.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C.能够生长和发育 D.能够繁殖后代 4.[2017·衡阳]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 B.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 C.蘑菇从小长大 D.雏鸡破壳而出 5.[2017·贵港]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6.[2017·桐城]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学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7.[2017·]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8.[2017·福建]玉米地里,玉米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9.[2017·成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10.[2017·桐城]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专题3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2.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B)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 3. “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不同的花儿在不同季节绽放,主要是受了()的影响,所以在异地引进作物品种之前应充分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C) A. 温度、水分 B. 水分、日照 C. 日照、温度 D. 温度、土壤 4. 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D) A. 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 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 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 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5.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D) A. 阳光→草→牛→虎 B. 草→鼠→鹰 C. 鹰→蛇→青蛙→昆虫 D. 草→兔→鹰 6.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C) A.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 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7. 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蚯蚓靠刚毛的收缩就能进行运动 B. 鲫鱼向前的动力来自尾鳍 C. 蚯蚓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D. 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8. 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9.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B) A. 阳光→草→兔→狐 B. 草→兔→狐 C. 狐→兔→草→细菌 D. 狐→兔→草 10.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C)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3.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4.当光强度不足时,CO 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5.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6.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它们属于[]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7.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A.光线微弱B.营养减少C.没有土壤D.盐分较大 8.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9.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A.食物的丰缺变化B.温度的变化C.日照长短变化D.降水的变化 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A.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1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1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13.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B.50dC.40dD.20d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旱生植物特征的是[ ] A.通气组织发达B.叶片呈针状C.有白色绒毛D.角质层加厚 15.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不确定D.等渗的 16.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C分布范围D 发育程度 二、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2.按环境的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 3.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4.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 5.小麦的生物学零度要比咖啡的生物学零度——。 6.适应于弱光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

主题二 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汇总

主题二生物与环境 网络导图 考点扫描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3.食物网和食物链的概念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及其维持稳定性的条件 考点梳理 一、生态系统概述 1.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举例:一片草原、一个池塘等。错误事例:一只蚂蚁、一群羊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食物网: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流动特点: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定义: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四、人与环境 1.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过量的人口增长给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以及生物圈带来了巨大压力。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关注农村环境: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所,发展生态农业,是治理农村环境的惟一策略。 3.关注城市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4.家居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质量的恶化,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1.环境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阳光、空气、水、温度(四大主导因素)等影响生物的生活。 2.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能影响并改变环境。同时适应具有相对性,环境变化时,会由适应变为不适应、或不适应变为适应。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核心要点 一、生态系统 1.组成:必须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写法: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图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2)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物链。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 复习目标: 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能量流、物质流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3.掌握人、动物、细菌真菌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复习过程: 【知识梳理,快速记忆】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圈 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2.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空气中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2)随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以内的水层中。(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合作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适应既具有普遍 性,又具有相对性。 (1)骆驼、骆驼刺、旗形树…. (2)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复习提纲25页 (3)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复习提纲26页 (4)家兔适应草食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 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 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 和防御敌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 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6)昆虫适于陆地生活及运动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