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周帅资料分享】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一)贬义成语

1. 蠢蠢欲动: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2.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3.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4. 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进行顽固抵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5. 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6. 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藏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7. 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8. 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9.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引用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舞、弄:玩弄。文、墨:文笔。

10. 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11. 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易:更换。

12.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含贬义)。

13. 道貌岸然: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用于嘲讽人。

14.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15.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效仿或追随别人。

16.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拾:拾取。牙慧:比喻别人说过的话。

(二)褒义成语

1.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2. 重整旗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3. 蔚然成风: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含褒义。

4.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5.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也指为为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6.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7.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8.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指全部齐备,无遗漏。

9.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10. 彪炳史册:形容某个人的功绩、名声很高,照耀了史书。

11.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12. 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指大公无私。纾:缓和,解除。

13. 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不用心机。城府:城池和府库,比喻难于揣测

的深远用心。

14. 高山景行:崇高的德行。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景行:大路,比喻正大光明的行为。

15.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瑾、瑜:美玉,比喻美德。

16.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

褒贬误用成语

一、易褒义误用贬义得成语: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9.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地经营。 10.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易贬义误用褒义的成语: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常见的误用成语及分类

2016年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 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 (1)褒贬颠倒 褒义词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贬义词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成语误用的六大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 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 戈;(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第二类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 "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 "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 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 "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 "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辨析八种成语误用情况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纲再现: 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得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常见得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从八个角度辨析成语误用 1、弄清语境,切忌望文生义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得士气、振奋得精神、最佳得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分析:指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摇旗与击鼓就是古代进军得号令)。也作“重振旗鼓”。 ②赵老师学得就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她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得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分析: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正:公正,不就是语境中“该领域”得意思. ③就对后世得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与《聊斋志异》就是可以并行不悖得。 分析:指同时实行而互相不违背、不冲突。此处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 ④舞台上得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得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得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分析: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⑤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得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分析:壑:深谷,深沟。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得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凡将祸害嫁于邻居或她人身上,皆可用此语形容。此处误认为机构之间有鸿沟,望文生义。 【即学即练】 ①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分析: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往别处。例句被误解为:喜欢与重视迁移. ②她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分析: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比喻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例句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③老王与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得事,消除了她们多年得隔阂,两人与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分析:白头,指白发,形容长。新,指初认识。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

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rù)节:缛:繁多。繁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含贬义,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负隅(yú)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东不正当的东西。 弹冠相庆: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

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 闪烁其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藏头露(lù)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bì)自用:愎:任性。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煊赫(xuān hè)/烜赫(xuǎn h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dān):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罄(qìng)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 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④“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⑤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关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误用问题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它有着丰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内涵,加之其凝练、固定的形式以及和谐的韵律,被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然而,由于成语的言简意赅以及其绝大多数源自于古代文化典籍或诗词歌赋,比较难懂,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所误用。“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如果运用不当,就很容易弄巧成拙。现今将成语被误用的几种情况列出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生僻语素),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容易望文生义。例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再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2008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此处显然误用。又如“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哄动一时的情景。出处: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典型的错误用法:某某影视剧的播出造成了万人空巷,大家都在电视机器前等待收看它。 (二)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只能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必然造成误用。例如“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作为成语固然不必拘泥于这个年龄段,但绝不能相差太大。有人把它用于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甚至用于男性,显然是用错了对象。再如“相敬如宾”只用于夫妻之间,形容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心理辅导》2002年第3期有一篇题为《与“麻烦同志”周旋到底》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变色龙”的眼睛十分锐利,善于察言观色,特别是对上司的喜怒哀乐更是感兴趣。他们善于打点关系,可能利用吹捧,送小礼物,跑腿等小事情建立与上司的良好关系。对待这种人只要相敬如宾就好,不必特意去结交他们。此处明显为对象误用。又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人老珠黄”只能用于女性等等。 (三)褒贬颠倒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必须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都是使用成语时常见的错误。例如“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猪一样东奔西窜,比喻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逃窜,是一条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贬义成语。有些人把它同“东奔西跑”、“左冲右突”之类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说“让人误以为那时尚在毛儿盖一带狼奔豕突的毛泽东等人发布了这个宣言(按,指《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12

(高考)容褒贬误用的成语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 3.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含贬义。 4.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5.别有天地:形容风景等引人人胜。 6.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7.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8.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 9.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10.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 11. 臭味相投:比喻思想作风、爱好等相同,互相投合。多含贬义。 12. 楚楚动人:多形容青年妇女惹人喜爱. 13. 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4.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多含贬义。 15. 从容不迫:镇定沉着,不慌张。褒义词。 16.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7. 等量齐观:不管(两个)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18.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1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含贬义。 21.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凤,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麟,麒麟,传说中的珍异动物。 22.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24. 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25.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26.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27. 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28.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之间相敬相爱,关系融洽。 29.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词。 30.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31. 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32.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33.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干坏事。 34. 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35.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36.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37.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3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39.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40.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

常见的误用成语

常见的误用成语

中考语文——常见的误用成语 误用成语第一类:感情色彩 (1)褒贬颠倒 褒义词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义词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考,死了的父亲;妣,bǐ,死了的母亲。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丘,土山;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多用贬义)。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2)谦敬错位 谦辞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一 容易误释的成语(下面解释均正确)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 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党:偏袒。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销:熔化。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劳:伯劳鸟。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 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文:掩饰。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咻:教。 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旷:荒废。 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炊沙作饭:并非形容生活艰难,而是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穿凿附会: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并非‘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 毫发不爽:意为“一点不差”,并非“一点儿也不爽快”。 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并非“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血,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并非“苦心去发明创造”。 门可罗雀:意为“门庭冷落”,并非“门庭若市”。 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并非“把珍珠当米粒,把桂木当柴薪,比喻挥霍无度”。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常见的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虎视:像老虎那样看着。眈眈:注视的样子。形容凶狠而贪婪地注视着,伺机攫取。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顶礼膜拜: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长篇大论释义: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积重难返: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例句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 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 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 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 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 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对象错) 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 写字,不是画画)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理解了)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成语的误用 论文

成语的误用 现代生活中,语言的内容愈发丰富。语言的运用也越来越灵活。我们的语言文字由繁琐化为简洁,很多涵义丰富的成语因其古老久远的意义逐渐迷失在时代的长河中,很多成语在现今社会,都出现了误用的现象。尤其表现在日常的口语对话中,中学生的乃至大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也多有出现。 例如,日常我们和别人对话时经常会用到不知所云,一般会误用成:他在说什么?不知所云。这里的不知所云,意为不知道说的什么,应该用来描述说话人而不是和说话人对话的另一人。这样就造成了成语的误用。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注意这个成语的运用。应多注意,避免造成误用。再如高中生容易出现的成语误用:瓜田李下。很多学生误认为这是描述的安逸的田园生活。种满瓜果的田地里和结了满树的李子树下,一片丰收祥和的场景。然而,瓜田李下指的却是在这硕果累累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怀疑具有叵测之心。本意和误以为的意义差之千里,如若不注意使用,就会造成笑话。同样是多出于高中生中的成语误用。如坐春风,很多学生误认为是沐浴在美好的春风中。享受着美好的景色。实则指人们收到了良好的教化。很多人对成语的误解造成了很多句意偏差,贻笑大方。今日,在观看《芈月传》中,人物对话中有这样一句:大王待你真心,而你却首鼠两端。首鼠两端原意指迟疑不决,动摇不定,不知作何决断。而剧中明显误用为人物行为前后不一致。影视作品中这种语误出现,尤其是古代文化。这样的误用传播会对更多人造成误解,应该及时改正,避免错误文化的传播。同时,

我认为广大媒体发行者应严谨对待文本台词的使用。 成语误用的情况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缘由也分为很多种。很大一部分可以归类为望文生义。很多人看到成语根据字面意思,不假思索的断章取义,下意识使用,从而造成了误用。例如:惨淡经营这个词,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误用,实际释义却是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很多人误解为艰难得做着某事,而忽略了在困难的境况中。同样的例子还有,最为常见的误用还有万人空巷这个成语。如,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人们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大街上万人空巷。这里的望文生义实在典型。万人空巷并不是街道上空无一人,反而是人山人海,恰恰相反。再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一词。经常被误认为是天气炎热,实则相反,意为天气转凉。鬼斧神工一词,原意形容建筑雕塑的记忆精巧,非人工所能为。却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相近的还有巧夺天工一词。对于这种容易使人望文生义的成语,我们应多加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的成语使用时一定要避免这种典型的错误的产生。 成语有着久远的意义沉淀,其中含义也多有褒贬,很多时候我们对成语的褒贬词性不分,同样会造成成语的误用。例如胸无城府一词。指为人坦率,本意为褒义。却多被误用为贬义,形容别人大脑简单。如若不注意此词的本意,错来使用,定会造成沟通中的不便与误会。再如趋之若鹜一词。本义是像鸭子一样的成群结队的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意为贬义。同样也是由于用词者对趋之若鹜的词性不分,用来比喻追赶好的事物。造成成语的误用。这种情况

易褒贬误用的三十八个成语【转载】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城下之盟】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 【春秋笔法】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令,美好。 【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洋洋大观】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⑴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而例⑴由于望文生义,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⑵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点"时,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⑴明日黄花;⑵火中取栗;⑶万人空巷;⑷不刊之论;⑸不为已甚;⑹望洋兴叹;⑺不足为训;⑻因人成事;⑼弹冠相庆;⑽久假不归;(11)司马青衫;(12)数典忘祖;(13)大动干戈; (14)高山流水;(15)不绝如缕;(16)不翼而飞等。 附解释: 1.明月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第二类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例(3) 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 类似误用的词语还有: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成语误用

成语误用 1向壁虚构 例:他作画时喜欢将画框固定在墙上,俯仰奋笔,向壁虚构,这样灵感才会喷涌而出,画出境界。 向壁虚构指文章词句凭空捏造,出于杜撰。 2旷日持久 例:学好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旷日持久指耽误时间,拖延很久。 3空谷足音 例:此时已是午夜时分,周丽穿着高根鞋,独自走在深巷中,周围悄然无声,只有空谷足音和自己的心跳声,虽说是自己平时最熟悉的路,但她心中还是有几分恐惧。 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和事物。 4不赞一词 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5炙手可热 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原义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 6万人空巷 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事物把许多的人都吸引出来了。常被人误用为指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7无所不为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指没有不干的事情,什么坏事都干。可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什么都敢做”的意思,上句即是如此。 8弹冠相庆 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显然不当。 9不刊之论 例:这是一篇不刊之论,因而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指无须修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不刊之论”的正确义为内容正确,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 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贬义) 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贬义) 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贬义) 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贬义) 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贬义) 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贬义) 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贬义) 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现多为贬义) 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贬义) 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贬义) 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贬义) 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贬义) 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 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贬

义) 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贬义) 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 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贬义) 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贬义) 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 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贬义) 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贬义) 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贬义) 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贬义) 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贬义) 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贬义) 28、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9、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贬义) 30、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贬义) 31、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贬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