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稳定性评价报告

稳定性评价报告

稳定性评价报告
稳定性评价报告

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斜坡

稳定性评价报告

1、概况 1.1矿区概况

福鼎大嶂山玄武岩矿山位于福鼎城关193°方向,平距20km 处,隶属福鼎市白琳镇山后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0°09′48.3″--120°10′24.6″,北纬27°9′16.3″--27°9′39″。矿山到白琳镇约5公里。由白琳镇到福鼎八尺门约10公里可与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福鼎至宁德段高速公路相连;温州至福州铁路经过白琳;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

福鼎市

27°

20km

寿宁

泰顺

柘荣

周宁

往福州

福安市

宁德市

120°

120°

霞浦江

交 通 位 置 图

图1

10

溪潭

南阳

三沙

下白石赛岐

溪南

沙江

长春

下浒

27°

三都澳

福安连接线

湾坞

往古田

往屏南

白琳

秦屿

沙埕

苍南

往政和

嵛山

白岩

东海

弃渣场位置

温福

铁路

1.2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概况

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开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3家公司于不同位置分别对白琳玄武岩体进行掠夺性开采。采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坡采场、东坡采场和南坡采场。1997年以前,由于无序开采和监管缺失,北坡采场剥离层剥离后形成的大量废石土就地堆弃于邻近采场的北坡冲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开采造成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的废石土超量排放。期间最大排放的废石土总量超过200万m3,大大超出北坡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由于北坡废石土的超量排放,致使北坡内及边缘曾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是于1998年2月18日受强降雨影响,北坡地质灾害点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滑坡规模在100万m3以上,由于大规模滑坡堵塞沟谷,影响场地内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并由于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18人员死亡、村落毁灭和公路毁坏交通中断的重大事故。泥石流的流通区长度达1km以上,堆积区长度达1km。此后,通过福鼎市政府干预,对矿山无序开采进行整顿,对3个采场进行整合,由福建白琳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白琳玄武岩的开采、经营,并择址建设南坡排土场,集中排放矿山建设、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土。由于北坡弃碴系历史原因形成,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成立后未对北坡碴进行根本性治理。

2010年12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临近采场的陡坡坡顶面以及矿山道路路面等出路弃碴的地段出现多道长30~50m,宽度5~15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2~0.3m。陡坡坡底的缓坡地段也出现多道长20~30m,宽度5~10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1~0.3m。随后裂缝灾害的空间进一步发展,于北坡西侧的冲

沟边缘也出现近南北向的弧形裂缝(见附图1)。由于地形度陡峻,弃碴岩土体结构相对松散,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在强降雨和人为活动等综合作用下,特别是在雨水或片流洗刷、自身重力等综合地质作用下,裂缝有进一步发展成较大规模滑坡的趋势。因此,北坡存在的松散层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出现后,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将灾情报告福鼎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察看,召集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会商地质灾害治理策略,委托地勘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和预测预报,多方筹措资金谋划地质灾害治理。

2011年10月,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根据专家和勘查单位意见,对该北坡进行分台阶卸载、清理截水沟、设置监测点监测等应急处置措施。截止至2011年10月,累计卸载北坡废石土约5万m3,清理截水沟300多米,设置监测点6个,完成变形监测周期1年。目前卸载后的边坡自上而下分为三级,每级边坡高度8-10米,坡面角约50°,安全平台宽度约6米。

1.3委托过程和工作经过

受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对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北坡范围:北界为北坡采场,南界为北坡下段的缓陡交界处,东西界各为北坡冲沟两侧的小山脊(见附图1),其面积约为350000平方米。目的是通过观测、调查和监测成果分析,评价该边坡的稳定性。接受任务后,我队多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该边坡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现场资料,指导斜坡面卸载作业,布置变形监测点,收集业主对边坡位移、沉降观测资料。根据野外调查和位

移、沉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编制本稳定性分析报告。

1.4技术依据及工作方法

本报告主要参照以下资料及规范、规程进行编写:

1、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斜坡稳定性评价委托书;

2、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福鼎市白琳大嶂山玄武岩饰面石材矿山北坡、东坡排土场稳定性勘查报告》(2009年11月);

3、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福鼎市白琳镇大嶂山玄武岩矿山北坡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2011年1月);

4、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福鼎市大嶂山玄武岩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011年7月);

5、《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规则》;

6、其余现行相关规范;

7、现场调查资料。

2.北坡地质灾害点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和气象

北坡地质灾害点处于滨海低山斜坡地貌单元。其西侧为北坡玄武岩采场。场地内最高海拔标为500.5m,最低海拔标高271.5m,相对高差约229.0m。山体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地势为南高北低,陡缓相间,两头陡中间缓态势,其中临近北坡采场位置地形陡峭,为玄武岩筒的外带,地形坡陡约50°;中部为缓坡,地形坡度20~25°。区内主要发育一条冲沟,走向北北东,形态

呈南东部宽缓,北东部窄小,为早期玄武岩北坡采场弃碴主要堆积区域。

场地内植被不发育。下游原有的村落已于1998年2月18日的北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全部异地搬迁,目前下游没有村落,但下游尚有白琳至秦屿公路穿过。

矿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一月份最冷,月平均8.6℃;七月份最热,月平均28.3℃;极端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4.1℃。年降雨量1679.2mm,极端年最大降雨量2484.4mm,年最小降雨量1198.9mm,日最大降雨量261.9mm。降雨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3—6月份为春季梅雨季节,占全年降雨量的30—40%;7—9月份为台风暴雨季节,占全年降雨量的45—65%;最大连续降雨天数为23天。无霜期268天。

2.2、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

2.2.1地质构造

区内主要有F1断裂,该断裂属区域白琳断裂的北东段,位于矿区南东侧,总体产状走向北东40°,倾向南西,倾角80°。为钾长花岗岩与橄榄辉长—玄武玢岩、变泥质粉砂岩的界线。在断裂带上盘橄榄辉长—玄武玢岩中见宽约30—40m的劈理化带,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但对北坡的稳定性影响小。

另外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区内北东向、近东西向、北西向裂隙较发育,对矿体和矿石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未发现对北坡稳定性有影响。

2.2.2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本次调查,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对场地稳定性具一定的影响。如采矿爆破活动产生的地震波,汽车运输动荷载等对边坡稳定性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场地内无岩溶、地面沉降和地下采空区。

2.3、边坡岩土体特征

根据本次现场踏勘、野外边坡编录及相关的地质资料,该边坡岩土层结构较为简单,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为:

(1)素填土(Q4ml) ①

灰褐~灰黑色,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碎石、块石、条石及砂砾等组成,粒径0.02~2.5m不等,级配不良,分布不均匀,主要来源于矿山剥离和石材开采废弃的边角料,其中碎石、块石含量达50%以上,厚度2.0~9.6m。人工堆填成因。

(2)粉质粘土(Q4 dl)②

红褐~棕红色,可~硬塑,主要系坡积成因,主要由粘粉粒及砂粒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该层分布在谷坡,分布不均匀,厚度7.10~9.20m。

(3)残积粘性土(Q4 dl-el)③

灰黄~棕红色,硬塑,主要系坡、残积成因,主要由粘粉粒及砂粒组成,局部含有少量碎石,该层仅分布在谷坡,分布不均匀,厚度2.0~6.80m。

(4)全风化凝灰岩(J3n c)④

灰白~灰黄色,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具散体状,砂土状,手搓易散,局部可见氧化物渲染,该层分布在谷坡,分布不均匀,厚度3.20~5.70m。

(5)砂土状强风化凝灰岩(J3n c)⑤

灰黄色~灰褐色,母岩结构清晰可辨,具散体状,岩体已风化成砂土化,湿水易软化,该层分布在排土场的局部区段,厚度3.50~13.8m。

(6)碎块状强风化凝灰岩(J3n c)⑥

灰黄色~灰褐色,母岩结构清晰可辨,岩体呈碎块状,局部呈块状,裂隙发育,节理面见有氧化物渲染,锤击易碎。该层分布在排土场的局部区段,厚度0.60~10.10m。

(7)中风化凝灰岩(J3n c)⑦

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岩石坚硬-较坚硬,岩体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局部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局部较破碎。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表水

地质灾害点内地表水不发育,主要表现为山间间歇性沟谷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明显,调查期间主要表现为干沟,仅于大气降雨期间及其后短暂时间内有流水。流量受降雨量影响明显。这些沟谷切割中等,多呈“U”字形。地表水排泄方向一般自南向北东,边坡上游汇水面积小,仅约0.2km2,场地内大气降水多渗漏进入地下以地下迳流形式往下游排泄,排水条件良好。

2.4.2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第四系孔隙型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型潜水主要发育于第四系残、坡积地层和全~强风化砂土状岩石内,基岩裂隙

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节理、裂隙之中,呈弱承压水状态。残坡积层及砂土状风化岩层的富水性差,由于受地形影响,其含水量较小。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裂隙双重因素控制。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孔隙潜水的垂向和侧向补给,其迳流方向为沿地形高处向地形低处流向汇集于沟谷。其排泄方式主要以泉点的方式,部分以蒸发方式排泄。根据勘查资料,北坡地下水位埋深5.5~10.6m。

根据地下水化学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游离CO2、侵蚀CO2、HCO3ˉ、Clˉ、SO42-、Ca2+、Mg2+、Na+、K+、NH4+、OHˉ。

总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

2.5、场地地震效应与边坡安全等级

2.5.1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福建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本区地震烈度设为Ⅵ度区,历史上未见超过Ⅴ度地震,区域稳定性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排土场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VI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2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3中的有关规定,综合场地土的性质及当地经验,判定场地土的类型为:

素填土(弃碴)①剪切波速Vs =80~100m/s,为软弱土;

粉质粘土②:剪切波速Vs =80m/s,为软弱土;

坡、残积粘性土③:剪切波速Vs =180m/s,为中软土;

强风化凝灰岩④:剪切波速Vs=400m/s,为坚硬土。

中风化凝灰岩⑤:剪切波速Vs>500m/s,为岩石。

强风化花岗岩④:剪切波速Vs=400m/s,为坚硬土。

中风化花岗岩⑤:剪切波速Vs>500m/s,为岩石。

根据本次勘查成果,该场地基岩基本出露局部覆盖层厚度平均<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5中公式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255-276(m/s),综合判断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场地两岸地形坡降大,岸坡局段发育有孤石,故判定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2.5.2边坡安全等级

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上部无重要构筑物,下游的居民点已全部搬迁避让,主要构筑物为白琳至秦屿的公路,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小。因此,确定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安全等级为三级。

3、地质灾害点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1、边坡现状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经适当的卸载、放坡后,在边坡坡顶处设置3个台阶,边坡坡度较缓;边坡现状未见明显的裂缝、渗水、鼓胀突出等变形现象,坡面干燥,固土护坡效果明显,总体未见不稳定迹象。

3.2、地质灾害点稳定性分析

3.2.1定性分析

经现场踏勘,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经过卸载治理后,原裂缝及错落段已全部消除,所形成的边坡坡面较平整,坡面坡度约50°,坡顶未再见裂缝、坡面未见鼓胀突出、滑塌,坡底未见渗水等变形现象,坡面干燥。原于弃碴层底部出现的裂缝已自然闭合,所出现的鼓丘没有新的发展,卸载效果明显,总体未见不稳定迹象。

3.2.2定量分析a

1、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治理后的边坡设置6个位移沉降观测点,采用全站仪每隔1至7天进行不定期观测。周期内累积位移与沉降量统计如下表1,监测过程的水平变形特征参见附图10-17:

位移沉降量统计表表1 观测点

累积位移量(m)累积沉降量(m)位移沉降量

1 0.60

2 0.044

2 0.510 0.041

3 0.00

4 0.017

4 0.002 0.003

5 0.003 0.001

6 0.006 0.002

根据监测资料统计显示:监测初期(2009年12月3日至22日),1、2

号监测点,累积位移分别达0.602m、0.510m;该段时间,地质灾害点尚未治理,而且监测前均为雨天,

说明该段时间,边坡位移明显,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2009年12月22日下午以后,边坡累积位移量小,边坡逐渐趋于稳定。监测点以水平位移为主,垂直沉降变形量小。

从监测全程来看,北坡卸载前变形量大,卸载后边坡沉降及累积沉降量较小,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2、斜坡稳定性计算

(1)斜坡残余推力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①典型剖面选择

根据边坡剖面图,选取1--1'~8--8'剖面作为残余推力计算,采用AutoCAD软件对剖面进行计算,理正软件求得利用。

②治理后斜坡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勘查报告,该边坡所采用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

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成果表表2

土层名称及代号统计指标

统计项目

含水量

W0

(%)

孔隙比

e0

饱和度

Sv

(%)

液限

W L

(%)

塑性

指数

I P

压缩系

数a1-2

(Mpa-1

)

压缩模

量Es1-2

(Mpa)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

角φ

(?)

坡、残积粘性土②

样本数(n) 6 6 6 6 6 6 6 6 6 范围值

25.3

-37.1

0.707

-1.022

95.6-

98.4

35.7-

39.8

11.1-

13.6

0.22-

0.40

5.00-

7.76

32.7-40

.8

12.5-22

.1 平均值31.85 0.879 96.75 38.067 12.7 0.317 6.113 37.183 17.517 标准差(S) 4.424 0.12 1.058 1.411 1.099 0.07 1.041 2.986 3.394 变异系数(δ) 0.139 0.137 0.011 0.037 0.087 0.222 0.17 0.08 0.194 修正系数(γs) 0.885 0.887 0.911 0.969 0.929 0.817 0.859 0.934 0.84 标准值(x) 28.198 0.78 95.877 36.902 11.793 0.259 5.254 34.718 14.715

主要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取值建议表 表3

岩土

名称 状 态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坚固 系数 f 饱和抗剪强度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f a) (Kpa) Φ (度) C (Mpa ) 弃碴 松散 150~300

30 0 200 粉质粘土 可塑 14.7 34.7 120 残积粘性土 可塑 14.7 34.7 180 凝灰岩 强风化 500 凝灰岩 中风化 76.3 7.6 1000 花岗岩 强风化 800 花岗岩

中风化

160

2000

备 注 fa 为岩石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 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③ 治理后斜坡残余推力计算公式的确定

利用1--1'~8--8'剖面计算,分别求其面积,再求出各段的重量(饱和状态下)。

采用公式: ……………… ① 再分别求出: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边坡稳定系数采用公式:

……………… ⑦

r S Q n n ?=n n n Q N θcos ?=1

11tan )sin()cos(+++---=n n n n n n φθθθθψn n n n n L C Q R ?+??=θθtan cos n n s n n R T F P P n -?+?=--11ψ∑∑-=-=-=-=+∏+∏=1

1

11

11)()(n i n

j n i

j i n i n

j n i

j i

S T T R R

F ψψn n n Q T θsin ?=

式中:Q n —各段岩土体的重量(KN ) S n —剖面面积(m 2) L n —各滑带长度(m ) r —岩土体的容重(KN/m 3) T n —下滑力(KN ) R n —抗滑力(KN )

N n —重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KN ) n

ψ—传递系数

n

θ—滑面与水平线的夹角

n

φ

—摩擦角度

C n —粘聚力(kpa)

(2)治理后斜坡残余推力计算结果

求得各剖面残余推力如下(详见表4~11)。

1--1'剖面残余推力计算结果表 表4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6.4

2 18 8 30 72.74 ①-⑥ 37.47 95.9

3 -133.4

2 20.0 18 8 30 839.68 ①-⑥ 432.47 602.21 -303.14

3 11.38 18 8 30 880.53

①-⑥

453.51 541.95 -391.58

4 6.84 18 8 30 598.69 ①-⑥ 302.78 357.58 -446.38

5 10.78 18 8 30 1091.69 ①-⑥ 562.25 642.15 -526.28

6 9.98 18 8 30 1371.36 ①-⑥ 718.25 707.53 -515.56

7 4.10 1

8 8 30 493.70 ①-⑥ 254.27 271.36 -532.65 8 6.90 18 8 30 438.0

9 ①-⑥ 225.63 281.17 -588.19 9

2.50

18

8

30

33.01

①-⑥

17.07

39.63 -610.75

n

3---3'剖面残余推力计算结果表 表6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21.41 18 8 30 251.78 ①-⑥ 137.13 326.13 -189.0 2 30.0 18 8 30 1173.80 ①-⑥ 639.30 854.53 -404.23 3 15.0 18 8 30 907.90 ①-⑥ 494.48 582.69 -492.44 4 10.0 18 8 30 1018.58 ①-⑥ 554.76 588.59 -526.27 5 10.0 18 8 30 1035.71 ①-⑥ 564.09 596.89 -559.07 6

7.69

18

8

30

268.27

①-⑥

146.11 203.28 -616.24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12.4 18 8 30 477.03 ①-⑥ 238.51 353.36 -114.85 2 10.0 18 8 30 805.5 ①-⑥ 402.75 495.13 -207.23 3 16.55 18 8 30 1769.23 ①-⑥ 884.61 1037.5 -360.12 4 11.35 18 8 30 1443.13 ①-⑥ 721.57 780.11 -418.66 5 12.01 18 8 30 1266.01 ①-⑥ 633.01 744.27 -529.92 6 10.0 18 8 30 1378.16 ①-⑥ 689.08 746.46 -587.3 7 10.0 18 8 30 1187.90 ①-⑥ 593.59 658.13 -651.84 8

8.93

18

8

30

414.0

①-⑥

207.0 289.52 -734.36

n

φn

φ

5---5'剖面残余推力计算结果表 表8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8.732 18 8 30 39.24 ①-⑥ 20.11

100.03

-79.92 2 10.0 18 8 30 491.97 ①-⑥ 253.38 336.80 -163.34 3 10.0 18 8 30 815.89 ①-⑥ 420.22 497.10 -240.22 4 20.0 18 8 30 1817.7 ①-⑥ 936.19 1086.2 -390.23 5 10.0 18 8 30 1023.26 ①-⑥ 527.02 599.73 -462.94 6 10.0 18 8 30 1052.22 ①-⑥ 541.93 616.04

-537.05

7 20.0 18 8 30 2072.54 ①-⑥ 1067.4 1212.33 -681.98 8

8.611

18

8

30

400.99

①-⑥

206.52 278.82

-754.28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6.71 18 8 30 147.6 ①-⑥ 114.4 165.3 -50.9 2 7.44 18 8 30 284.1 ①-⑥ 233.8 261.2 -78.3 3 7.89 18 8 30 329.3 ①-⑥ 237.0 353.2 -245.4 4 8.19 18 8 30 2803.6 ①-⑥ 276.9 348.7 -316.4 5

6.38

18

8

30

175.6

①-⑥

167.9

339.3

-488.4

n

φ

n

φ

7---7'剖面残余推力计算结果表 表10

8---8'剖面残余推力计算结果表 表11

③ 边坡稳定系数

北坡地质灾害点残余推力与稳定系数综合计算结果参见下表: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5.81 18 8 30 102.3 ①-⑥ 88.5

156.23 -67.73

2 9.32 18 8 30 257.7 ①-⑥ 154.31 287.09 -200.51

3 8.41 18 8 30 343.2 ①-⑥ 229.87 382.48 -352.83

4 7.59 18 8 30 393.2 ①-⑥ 316.4

5 414.95 -449.15 5

6.77

18

8

30

195.0

①-⑥

120.76 393.01 -622.66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4.67 18 8 30 126.01 ①-⑥ 71.4 94.9 -23.5 2 5.35 18 8 30 166.32 ①-⑥ 133.6 158.7 -48.6 3 5.12 18 8 30 189.78 ①-⑥ 144.5 280.8 -184.9 4

4.90

18

8

30

117.25

①-⑥

79.4

151.1

-255.6

滑 块 滑带长度 L (m ) r

(KN/m 3

) 粘聚力

C(kpa) 摩擦角度

Q n 重量 (KN) 推力计算公式 下滑力 (KN ) 抗滑力(KN ) 残余推

力(KN ) 1 3.51 18 8 30 56.73 ①-⑥ 34.56

98.07

-63.51

2 4.2

3 18 8 30 76.81 ①-⑥ 78.76 112.16 -96.91 3

3.87

18

8

30

89.74

①-⑥

87.35 165.47 -175.03

n

φn

φn

φ

表12 北坡地质灾害点残余推力与稳定系数综合计算结果表剖面残余推力(KN)稳定系数

1 -610.75 1.186

2 -616.24 1.243

3 -734.36 1.168

4 -754.28 1.190

5 -488.3 1.212

6 -622.66 1.206

7 -255.6 1.251

8 -175.03 1.273

根据上述计算的数据(饱和状态下),所有计算出剖面的边坡稳定系数均大于1.15,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规则》规定的稳定边坡的最低安全系数要求,说明边坡现状总体稳定。

4、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4.1结论

(1)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处于丘陵斜坡地貌单元,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经采用坡率法削坡减载治理后,边坡原有的裂缝、错落已消除,未再出见开裂、沉降、渗水及坡面隆起等变形现象,感观总体稳定;边坡变形监测结果综合分析表明,边坡已逐步趋于稳定,治理后无明显位移、沉降变形。

(3)通过宏观分析与稳定性系数计算,北坡地质灾害点稳定系数均大于

1.15,说明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经过已经削坡减载治理后已处于总体稳定状态。

4.2存在问题

(1)由于场地地形条件限制,分布于于北坡陡坡处的弃碴层厚度及其基底岩层结构未能通过钻孔给予控制,对该地段的弃碴层厚度、基底岩土层结构仅依据物探结果推测,可能存在不合理性。

(2)削坡减载的坡率法施工治理存在台阶高度偏高以及局部陡率偏陡,以及坡坡缺少必要的措施防护,对边坡的局部稳定性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3)由于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弃碴结构复杂,分布范围广,弃碴层底板地形及地质条件变化难于彻底查明,因此,要极端气候条件下,可能局部存在小规模滑塌地质灾害隐患,但对北坡的总体稳定性影响小。

4.3建议

(1)削坡减载后形成的台阶面上应增加适当的变形监测点(每个台面不少于2点),以进一步观测治理后北坡弃碴层的稳定性。继续对治理后的北坡进行巡查与监测,并做好记录。当巡查与监测发现边坡有不正常变化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2)定期检查北坡上游的截排水设施,保证其正常有效。

(3)对北坡弃碴堆积区尽快开展植被恢复工作,以减轻边坡遭受大气降水的冲刷和坡面片流的洗刷作用。

稳定性方法评价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作者:张媛)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有: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 法、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DDA法、流行元法、块体理论法、可靠度方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在概要地叙述了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了各自的适合条件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其中极限平衡法、块体理论法很多时候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快速拉格朗日法具有随意性,DDA法在数学收敛上的实 现有一定的难度,有限元法需要定义合适的系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不能全面、最优,专家系统对于知识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各个方法,其中的离散单元法、流行元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适用性较好。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评价方法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Zhang Yuan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Fuxin 123000 )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spect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on slope stability. There ar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anifold Element Method, Block Theory, Reliabil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Grey system Evaluation,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 summary about every method, the paper rel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points their suiting conditions and using state. In the outlin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Block Theory cannot agree with the fact at the most time. Fast Lagrangion Analysis of Method is at its ease, There is a difficulty of math converge abou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eds to definite suitable coefficient, Comprehensive Fuzzy Evaluation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cannot give a overall result, or often it is not the best, Expert System has a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稳定性数据评价

稳定性数据评价 1.介绍 1.1 指南的目的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如何使用根据ICH指南Q1A(R)里详述的“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原则(以后提到即作为总指导原则)而产生的稳定性数据的介绍来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该指南描述了何时及如何使用有限外推法来建议关于原料药的再试验期或超出来自长期储存条件的数据的观测范围的原料药货架期。 1.2 背景 总指导原则提供的关于稳定性数据的评价和统计分析的指南是性质上简要和范围上有限制。尽管总指导原则指出回归分析是可接收的方法来分析关于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评价的定量稳定性数据,并建议用0.25显著性水平操作合并批的统计测试,它很少包括细节。另外,总指导原则不包括当复合因素包含在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的情况。当到该方针的第4步,总指导原则的评价部分将会重复,因此删去。 1.3 指南的范围 该指南,总指导原则的附件,目的是当基于定量和定性测试性质的稳定性数据评价而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贮存条件时提供预期值的清晰解释。该指南概括了基于单个或复合因素和全面或折合-设计调查得出的稳定性数据以确定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介绍。ICH Q6A 和Q6B提供了关于调整和证实认可标准的指南。 2. 指南 2.1 一般原则 正规稳定性调查的设计和实行应符合总指导原则列出的原则。稳

定性调查的目的是,在测试最少三批原料药或制剂基础上,确立适用于将来在相似环境下生产和包装批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和标签贮存说明。 在稳定性资料的说明和评价里应采用系统性方法,其中应包括,视情况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试验,包括从那些与剂型有关的特定性质(例如,固体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的结果。如果合适,应注意回顾质量平衡的合适性。应该考虑能引起质量平衡明显不足的因素,例如,降解机理和稳定性-显示能力和分析方法内在可变性。单批的变化程度作用以后生产批次在其再试验期或货架期间仍保留在其认可标准内的信心。 该指南里关于统计法的介绍不意味着当统计计算被证明是多余时,用统计计算仍可取。但在一些情况下统计分析在再试验期或货架期的外推法里是有用的且在其它情况可能提倡将次用于核实再试验期或货架期。 稳定性数据测定的基本原则同于单个-与多个-因素调查和全面-与折合-设计调查。正规稳定性调查里的数据测定,并视情况而定,使用支持数据来确定可能作用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和性能的关键质量性质。应各自评估每个性质和为了建议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由调查结果构成的全面评估。所提议的再试验期或货架期不应超过任何单个性质的预测。 附录A里提供的流程图和附录B里提供的关于如何分析和评价从多因素或折合设计得到的关于适当的定量试验性质的长期稳定性数据。用于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该考虑稳定性调查为估计再试验期或货架期而提供有效统计结论。附录B也应该提供关于如何使用再试验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稳定性评价报告

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斜坡 稳定性评价报告 1、概况 1.1矿区概况 福鼎大嶂山玄武岩矿山位于福鼎城关193°方向,平距20km 处,隶属福鼎市白琳镇山后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20°09′48.3″--120°10′24.6″,北纬27°9′16.3″--27°9′39″。矿山到白琳镇约5公里。由白琳镇到福鼎八尺门约10公里可与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福鼎至宁德段高速公路相连;温州至福州铁路经过白琳;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 福鼎市 27° 省 20km 寿宁 泰顺 柘荣 周宁 往福州 福安市 宁德市 120° 120° 霞浦江 浙 交 通 位 置 图 图1 10 溪潭 南阳 三沙 下白石赛岐 溪南 沙江 长春 下浒 27° 三都澳 福 宁 高 速 路 福安连接线 湾坞 往古田 往屏南 白琳 秦屿 沙埕 苍南 往政和 嵛山 白岩 东海 弃渣场位置 温福 铁路

1.2矿山北坡地质灾害点概况 福鼎白琳玄武岩矿山开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3家公司于不同位置分别对白琳玄武岩体进行掠夺性开采。采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坡采场、东坡采场和南坡采场。1997年以前,由于无序开采和监管缺失,北坡采场剥离层剥离后形成的大量废石土就地堆弃于邻近采场的北坡冲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开采造成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的废石土超量排放。期间最大排放的废石土总量超过200万m3,大大超出北坡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由于北坡废石土的超量排放,致使北坡内及边缘曾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是于1998年2月18日受强降雨影响,北坡地质灾害点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滑坡规模在100万m3以上,由于大规模滑坡堵塞沟谷,影响场地内大气降水的自然排泄,并由于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18人员死亡、村落毁灭和公路毁坏交通中断的重大事故。泥石流的流通区长度达1km以上,堆积区长度达1km。此后,通过福鼎市政府干预,对矿山无序开采进行整顿,对3个采场进行整合,由福建白琳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通过组织白琳玄武岩的开采、经营,并择址建设南坡排土场,集中排放矿山建设、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土。由于北坡弃碴系历史原因形成,福鼎玄武石材有限公司成立后未对北坡碴进行根本性治理。 2010年12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白琳玄武岩矿山北坡临近采场的陡坡坡顶面以及矿山道路路面等出路弃碴的地段出现多道长30~50m,宽度5~15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2~0.3m。陡坡坡底的缓坡地段也出现多道长20~30m,宽度5~10cm,深度0.3~1.5m的裂缝,局部裂缝下错约0.1~0.3m。随后裂缝灾害的空间进一步发展,于北坡西侧的冲

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考核管理制度

稳定性考核管理制度 目的:收集并分析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和降解的关键性能数据,建立产品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并确定产品可以或预期可以在标示的贮存条件下,符合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在制造商规定的条件下储存、运输和使用,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制备、使用和贮存的复溶后冻干材料、工作液和从密封容器中取出的材料。此外,还应考虑对储存时间较长的中间产品进行考察。 职责:实验室、管理部及相关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1、通则 体外诊断试剂的稳定性,是产品随着时间推移保持其性能特性一致的能力,是产品本身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是产品使用过程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稳定性研究应满足的一般原则: (1)稳定性研究应具有足够的数据去证实稳定性结论; (2)可以从加速稳定性或者别的类似试剂上获得的经验来建立最初的有效期,但产品必须获得自身的实时稳定性研究去验证其有效期。 (3)用于稳定性评价的试剂应是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生产的产品,而不是特殊制造的。 (4)稳定性监测,包括研发、关键变更后的样品,还已上市产品。对于到达产品有效期后,还应进行稳定性监测。 (5)如果产品或生产过程发生变化,应评估稳定性是否发生变化。 2、稳定性研究分类 稳定性研究包括:实时稳定性研究以及加速稳定性研究。实时稳定性研究包括保存期稳定性评价、运输稳定性评价、使用稳定性评价(包括开机、复溶、开瓶等)。 2.1实时稳定性研究 2.1.1保存期(货架期)稳定性研究 保存期稳定性研究就是将产品贮存在规定条件下,建立或验证产品保存期的试验。 2.1.2运输稳定性评价 运输稳定性评价验证规定的运输条件不影响IVD试剂的稳定性。如果模拟运输条件,将样品暴露于预先设定的环境条件下(包括:运输时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用于模拟产品在达到消费者前所忍受的最坏的环境条件。 每一个加强的条件都一个各自对应的稳定性区间,如稳定性区间和正常储存条件下是一致的,就可以认为特定的运输条件没有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如稳定性区间显著小于处于正常条件下的产品,说明运输条件对产品稳定性有副作用,需要降低产品的稳定性或采取不会引起这种影响的运输条件。 2.1.3使用稳定性评价 使用稳定性应能反映日常使用条件下,要求产品开始使用后在使用期内仍然保持活性。例如:复溶稳定性、开瓶稳定性等。 2.2加速稳定性研究

ICH-Q1E稳定性数据评价(中文)

稳定性数据评价 1简介 1.1、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提供如何使用稳定性数据提出复检期或货架寿命的建议,稳定性数据是按着ICH指导原则Q1A基本原理进行“新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以下简称母指南)产生的。该指南描述了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有限外推能够提出药物的复验期或货架寿命,这个复验期或货架寿命是超过长期贮存条件下数据观测范围的。 1.2、背景 本指南旨在对母指南提供的稳定数据进行简要和有限统计分析评价的指导。虽然母指南指出,回归分析方法是定量分析复验期或估计和建议货架寿命的稳定性数据可以接受的方法,建议使用0.25意义水平进行批量合并统计测试,它包括一些细节。此外母指南没有覆盖的情况是多种因素参与全或减少设计研究。当这个指南达到步骤4,母指南的指标评价部分将成为多余的,因此将被删除。 1.3、指导范围 作为母指南的附件,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基于储存条件定量和定性测试属性的稳定性数据评估提出的复检期或保质期提供一个明确的期望解释。本指南概述了建立复验期或基于单个或多个因子和全部或减少设计研究的稳定性数据的货架寿命的建议。ICHQ6A 和Q6B为可接受的标准的设定提供了指导。 2.指导原则 2.1、总则 正式的稳定性研究的设计与实行应该遵循母指南。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基于测试至少三个批次的原料药或产品,复检期或货架寿命和标签存储指令适用于所有未来的批量生产和包装在类似情况下的产品。 一个系统研究方法,应该包括稳定信息的介绍和评价,其中酌情应该包括,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和特殊剂型的特殊属性(如口服剂型的溶解速率)。有时还要注意审查质量平衡的充分性。应该考虑会导致明显的质量不平衡的因素,例如,降解机制和稳定性指示能力,以及分析程序固有的不确定因素。在复验期或货架寿命之内的个别批次对未来各批检测结果还在验收标准内的影响的不确定度。

弃渣场专项施工方案

K48+900弃渣场专项防护处理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武罐高速公路WG09合同段施工合同》 2、《武罐高速公路WG09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6、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现行有关技术规程、规则及标准 (二)编制围 我标段设计中给出的Q1、Q2、Q3弃渣场浆砌防护挡墙、边坡及防水处理。二、工程概况 我标段Q1、Q2、Q3弃渣场位于正线K48+900线路右侧玉皇沟河道两侧空旷位置,Q4弃渣场位于正线K51+580线路右侧玉皇沟河道两侧空旷位置,由于设计较早工程未能及时开工,加之5.12地震后设计中给出的4个弃渣场只有Q1、Q2、Q3弃渣场能够弃渣,而Q4弃渣场已经被当地村民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用地无法弃渣,我标段4个渣场都位于第四系全新统上部冲洪(Q42al+pl)砂砾、卵石层上,上覆含小块石低液限粘土地质层上。

三、防护措施 现阶段我标段弃渣及弃场防护工程基本完成,但是由于2013年5月22日凌晨4时,该地区遭遇到7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冰雹袭击,降雨量达到每小时54.3毫米。暴雨、冰雹导致玉皇沟暴发山洪和泥石流,5.22特大暴雨事件给我标段和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受灾影响。为确保设计弃渣场使用安全性,我标段将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对Q1、Q2、Q3弃渣场重新进行加强防护。 (一)、弃渣场防护挡墙: 根据设计弃渣场防护挡墙要求,我标段已经按照弃渣场防护挡墙结构形式将Q1、Q2、Q3弃渣场挡墙施工完成,但是于5.22特大暴雨事件将玉皇沟上游砂砾、卵石冲至下游,将我标段弃渣场位置玉皇沟河道底标高上抬1~3m左右,同时由于暴雨过大,雨水集中将已经弃好的洞渣局部冲出防护挡墙外,现在弃渣场已经砌筑完成挡墙露出玉皇沟河底标高面只有1m高左右,为了保证现阶段弃渣场、渣体的稳定性、安全性,我部将根据现场地形地貌、结合实际情况对Q1、Q2、Q3弃渣场挡墙,重新进行设计、重新进行砌筑。 按照现阶段弃渣场实际情况,我标段专业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弃渣场挡墙重新进行力验算,验算结果如下: 1、Q1弃渣场挡墙力验算: 通过力验算Q1弃渣场设置高6m的衡重式挡墙, 挡墙为M7.5#浆砌片石,基础深2m此挡墙结构满足弃渣场稳定性安全防护要求。 2、Q2弃渣场挡墙力验算: 通过力验算Q2弃渣场设置高8m的衡重式挡墙, 挡墙为M7.5#浆砌片石,基础深2.5m此挡墙结构满足弃渣场稳定性安全防护要求。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及许多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开采不同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比如说北方的冬天要大量的消耗煤炭资源,但是随着 我们对煤炭的大量开采,地下就会形成采空区,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又不能只局限在地表,那 么在矿区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采空区的稳定;分析;稳定性评价;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不同资源的开发在逐渐的增加,尤其是我们日常所必须的煤炭、铁矿等这类 资源,长期发展下去,我们所面临的采空区面积会不断增加,所以在进行地表建筑物的建造 时就有必要避开这些区域,如果在采空上方建造一些高层建筑物的话就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 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就有必要采取措施对采空区进行填充来保证地基的牢固性。 二、采空区稳定性的判断 通常我们在对地下资源进行开发时都会提前考虑这片地区所能承受的开采量,但是有时 为了获得更大的资源开发,我们对地下矿产的利用可能会大于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地下资 源被开采出来后,这片地下区域就被称之为采空区,我们对矿产的开发会导致采空区附近和 地表上覆盖的岩石和土壤结构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从前开发遗留下来的采空区会 通过自然的变化逐渐变得稳定,继而发展成为老的采空区。但是在老的采空区的地表如果建 造新的甚至是高层的建筑后就有很大的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会对采空区的稳定性受到 影响,造成采空区的活化状态,使采空区和它上面的地表结构再次发生移动和变形。这样对 我们新建造的工程和周围的居民安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现如今,我们对老的采空区进行活化判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建筑物对采 空区的深度的影响来判断建筑物的总体质量、采空区的横跨带以及可能在哪种地方发生断裂,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断裂的地区是否会发生重叠等各种问题,对是否造成采空区的活化有很 大的提示性。科学的检测方法是在工程学的地质手册这本书中具体的讲述了可能造成采空区 活化的临界深度的计算标准公式,根据这个我们可以能否在采空区建造建筑物提出了有利的 依据。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学专家对是否适合在采空区上方建造建筑物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我国著名的地质建筑研究专家李兵磊教授,他通过对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利用离 散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他所采取的这些方法主要是对我们在采空区上方建建筑物的 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这些老旧的采空区虽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后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 是它的沉降的范围仍然在不断的增加,同时也正处于沉降的缓慢过程中并且将会持续很长一 段时间。但是沉降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所计算的沉降速度与当初对 矿区的开采深度,地表岩石的覆盖程度和开采深度等等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在采空区的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根据时间的影响估计土地沉降的距离,并 对采空区开始被利用和结束的时间做出具体的分析。对于采空区地表的变形估计范围,外国 也有许多专家对这个项目作出了具体的分析,所以对于国内国外研究的综合方面我们目前提 出的采空区的地表移动的计算方法有关于概率的积分计算方法,函数计算方法,和通过曲线 作图方式等等不同的计算方案,在这之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是通过概率积分的方法,这项方法 的实用性最强,是目前我们国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三、采空区及塌陷分布特征 我们对不同地区的采空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采空区的范围在矿产资源 发达的地区的采空区范围更广,我们对某一地区的采空区地段做了具体的研究这一地区的采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 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15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6、土岩组合地基 该类地基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时,应描述岩面坡度、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岩土界面上是否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

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

某某高速公路第合同段 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编制:黄少鹏 复核:苏伟恒 审批:侯阿龙 中国中铁有限公司 公路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五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目的 (1) 三、工程概况 (1) 四、具体实施方案 (1) 1、弃渣场设计 (1) 2、水土流失条件分析 (3) 3、措施编制原则 (3) 4、防治目标 (4) 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4) 五、方案保证措施 (5) 1、质量保证措施 (5)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 3、环境保护措施 (7)

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公路第合同段施工图纸; 2、高速公路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 二、编制目的 1、编制本方案,有利于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对弃渣场防护及水土保持责任部门,责任范围。 2、编制本方案,可指导防治弃渣场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维持弃渣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三、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共有弃渣场3处分别为:1#弃渣场K41+000左8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常隧道进口900米左右,主要弃渣为隧道开挖出渣,临时征地38.6亩,设计弃方17.7万方,平均弃方高度6.88米,包括排水沟435.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767.7方;2#弃渣场K42+400右侧6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隧道出口约890米左右,主要容纳常家庄隧道出口段开挖出渣,临时征地68.2亩,可容纳34.2万方,平均弃方高度7.51米,包括排水沟637.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925.8方;3#弃渣场K42+900左800米,位于镇村,距离我标段路基开挖段约1100米,主要容纳路基挖方及清表土,临时征地7.5亩,设计弃方量1.1万方,平均弃方高度2.2米,包括排水沟143.6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451.6方。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弃渣场设计 本标段内弃渣场所容纳弃渣基本为石方,隧道出渣量约25万方,1#弃渣场可容纳17万方,2#弃渣场可容纳34万方,结合我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隧道进

岸坡稳定性观测方案

镇江龙门港区船港物流码头工程 岸坡稳定性测量法案 一、工程概论: 镇江龙门港区船港物流码头工程工程位于镇江龙门港区高度坐落在长江南岸岸边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近岸边坡角较陡,边坡由防护桩保护,后方有较高土堆及防洪提。 新建码头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设计采用桩基础。引桥采用?1000mm钻孔灌注桩,共计( )根,灌注桩外设钢护筒,码头采用?1000mm钢管桩嵌岩,共计()根,墩台直径?1200mm,设计钢管桩长度26m~39m不等。 二、观测的目的及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根据设计桩基施工前应进行削坡坡度为1:4,现场已进行了削坡处理在沉桩过程中视岸坡的具体稳定性状况采取必要的岸坡处理方案,因而钢管桩沉桩过程中,岸坡的稳定性观测是事关码头整体和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对岸坡进行安全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场地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沉桩从施工开始到结束期间均安全有效。 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 (1):参照设计图纸 (2):岸坡地形、地势突变区域 (3):已有开裂滑移现象的区域 (4):岸坡土质条件较差的区域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共在临水面岸坡布置5个稳定性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三、观测执行规范: 1:《水运测量规范》(TJ301-2012) 四、基准点的布设及观测方法: 四-1:陆上施工范围的岸坡上基准点布设过程为: 选点→安设?10或?20钢筋头砼柱(钢筋头上深刻十字线)→基准点培护密实 基准点设置如下图所示: 基准点布设要求: 1:岸坡沉降位移观测点设置尊照稳定性观测原则。 2:沉降位移观测点应分布设置不要集中 3:钢筋棍外露长度应高于地面,且在周围设立标牌保护严禁扰动 4:砼柱尺寸为10c m×10cm×100cm,30cm×30cm×100cm先将砼柱埋入钢筋,埋入长度为20cm,并用粘结材料填充 四-2 沉降位移观测的方法: 1.位移观测是:将棱镜对准在外露钢筋头的十字中心处,全站仪架设在码头测量点上,后视另一控制点,通过每次测出的基准点坐标进行比较是否变化。 2、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观测)

稳定性数据得评价与衡量——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在我们撰写稳定性研究资料的时候,常常需要对已有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得出包括效期在内的研究结论。ICH Q1E指南教会我们,该如何评价稳定性数据,如何建立产品效期或复验期。部分内容在Q1E的基

一、什么是外推法 外推法是一种根据已知数据来推断未来的数据的方法。在申报中,可用外推法建立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尤其适用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对稳定性数据进行外推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变化模式的了解程度、数学模型的拟合度和相关支持性

数据。任何外推法应保证外推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对未来放行时检验结果接近放行标准的批次是有效的。 稳定性数据的外推是假定:在所获得的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外,其变化模式相同。在考虑采用外推法时,所假定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是关键。当判断长期数据是否符合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时,数据本身也可验证所假设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并可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与假设的直线或曲线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在长期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外,不可能进行这种相互验证。因此,由外推法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及时采用后续得到的长期稳定性数据不断进行验证。尤其要对承诺的批次,在外推的复验期或有效期的最后时间点上用测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1)外推法假设稳定性趋势是延续的;2)未验证的推测是不完整的;3)验证的过程是用统计方法进行的。 二、对建立原料药或制剂室温贮藏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 应按本节要求,对从正式稳定性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应依次对每一个指标的稳定性数据进行评估。对室温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评估应从加速条件下或在中间条件下出现任何明显变化开始,至整个长期试验结果的变化和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可超过长期试验数据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外推复验期或有效期。附录A提供的决策树可用于帮助判断。1.在加速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当加速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可根据长期和加速试验的数据来确定复验期或有效期。

基础设计之关于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

问题一: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如何评价 本人认为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场地的地形起伏情况2)场地内或进场地区域(按抗震规范要求的距离)内是否存在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区域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是否有影响? 因为看到有些单位采用地壳稳定性分级或《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我知道这都是想找一个可靠的依据来分析评价但是不知对错与否?以下是我看到的几个报告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看看大家有什么看法。(一)采用《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 (二)采用地壳稳定性分级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分级定性评价 6.1场地适宜性评价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乌鲁木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拟建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5m,场地土为杂填土和基岩层,可不考虑地震液化。根据拟建场地地基土覆盖层厚度,场地土特征综合判定:地基土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地段类别属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综合判定,拟建场地适宜作为建筑场地。6.

2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拟建场区地震烈度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和判别指标一览表(表4),确定拟建场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属次不稳定区Ⅲ,工程建设适宜,但需抗震设计。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和判别指标一览表表4

(三)如我所述评价 6.2场地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南侧紧临低丘,地形略有起伏,场地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及周边无断裂通过。综合判定,拟建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适宜做建筑场地。 问题二: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还是分为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和场地的适宜性评价两个小节来写?

弃渣场方案1

目录 1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述 (2) 1.2.施工交通 (2) 1.3.编制依据 (2) 2渣场布置 (3) 2.1 渣场容量 (3) 2.2 渣场防护 (3) 2.3 堆筑方法 (3) 3安全保证管理措施 (4) 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4) 5应急措施 (5) 5.1 消防事故预防措施 (5) 5.2 大型机械设备的应急预案 (5)

2#渣场弃渣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开茂水库的开发任务是以向北川新县城及周边乡镇、安县县城生活供水和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安昌工业园区、永安-香泉工业园的生活、生产供水以及安江、安绵、安昌河灌区灌溉供水为主,兼顾灌区人畜供水要求。主要工程项目包括:主坝及1#~5#副坝工程、左、右岸山脊防渗工程、溢洪道工程、放空洞工程、供水隧洞工程等。 2#渣场位于右岸5#副坝坝后300m处,该渣场主要堆集5#副坝、右岸山脊及主坝部分土石方明挖弃渣,这些部位的主要土石方明挖量见下表: 表1 计划堆集土石方量统计表 1.2.施工交通 2#渣场位于5#副坝坝后。进行开挖时产生的弃渣可装自卸汽车通过3#、4#施工便道直接运往。该施工道路为施工主干道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路面有效宽度8.0m,铺30~50cm厚石渣,以保证机械开挖弃渣时通行能力。 3#、4#施工主干道长度分别为1.5km和2.1km。 1.3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现场调查情况

2渣场布置 2.1 渣场容量 经业主指定渣场范围,我部对2#渣场场地的测量计算,该渣场最大堆渣量(松方)约68万m3,占地面积4hm2。主要承担主坝(部分)、5#副坝及右岸山脊开挖产生的弃土堆放。 2.2堆筑方法 根据现场规划,2#渣场的堆放按6m一层的堆存高度进行存放,堆放高程按594.00m开始计算,共分3层,第一层堆放高程至600.00m,第二层堆放高程至606.00m,第三层堆放高程至612.00m。当弃渣堆放至600.00m后,堆渣区域外边线收缩5.0m进行第二层堆渣,当堆渣至606后,堆渣区域外边线收缩5.0m进行第三层堆渣。对于堆渣外边缘处于低洼高程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处理。 在堆放过程中渣场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反铲、装载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对渣场内道路进行不定时的维修,保证道路通畅,同时弃渣场必须配置兼职安全人员,在运渣车倒车卸渣时对其驾驶人员倒车指挥及提示,防止在倒车过程中安全隐患存在,渣车卸料结束后立即使用装载机或推土机将渣土进行整平或碾压密实。2.3 渣场防护 (1)弃渣场弃渣前需对其范围内植被进行清理,对地面进行平整清理,斜坡面利用反挖将坡面挖成1m宽的台阶状。 (2)对弃渣场靠近山东大道和5#副坝坡脚采用M7.5浆砌石挡墙进行防护,挡墙高度不大于4m、顶宽不小于1.5m、底宽度不小于2m,基础深度不小于1m 保持挡墙稳定性。 (3)弃渣填筑边坡坡率不陡于1:1.25,填筑分级高度不大于6m,分级平台不小于3m,渣场填筑高度不大于20m。 (4)弃渣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大于2m,渣场底部填筑硬质其厚度不小于2m。 (5)在渣场周围5m外布置一条临时截流沟拦截山体坡面汇水,水沟布置

稳定性数据的评价——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稳定性数据的评价——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在我们撰写稳定性研究资料的时候,常常需要对已有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得出包括效期在内的研究结论。ICH Q1E 指南教会我们,该如何评价稳定性数据,如何建立产品效期或复验期。部分内容在Q1E 的基础上引用《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作为补充。 我们在进行注册申报时,有时长期稳定性试验未至拟定效期末的取样点,即稳定性数据尚不完整。这时常常会使用“外推法”来预测产品的效期或复验期。当然,外推法并非一项随意的活动,并不是我们主观希望现有数据支持多长的效期就可以定多长,也并非只能把效期定在已有完整稳定性数据的时间点。那么具体该如何计算呢? 在此,把Q1E 所列的内容汇总成一张图表,希望能较简单地呈现其外推的规则:

一、什么是外推法 外推法是一种根据已知数据来推断未来的数据的方法。在申报中,可用外推法建立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尤其适用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对稳定性数据进行外推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变化模式的了解程度、数学模型的拟合度和相关支持性数据。任何外推法应保证外推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对未来放行时检验结果接近放行标准的批次是有效的。 稳定性数据的外推是假定:在所获得的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外,其变化模式相同。在考虑采用外推法时,所假定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是关键。当判断长期数据是否符合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时,数据本身也可验证所假设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并可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与假设的直线或曲线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在长期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外,不可能进行这种相互验证。因此,由外推法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及时采用后续得到的长期稳定性数据不断进行验证。尤其要对承诺的批次,在外推的复验期或有效期的最后时间点上用测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1)外推法假设稳定性趋势是延续的;2)未验证的推测是不完整的;3)验证的过程是用统计方法进行的。 二、对建立原料药或制剂室温贮藏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应按本节要求,对从正式稳定性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应依次对每一个指标的稳定性数据进行评估。对室温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评估应从加速条件下或在中间条件下出现任何明显变化开始,至整个长期试验结果的变化和趋势。在某些情况下,可超过长期试验数据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外推复验期或有效期。附录A 提供的决策树可用于帮助判断。 1.在加速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当加速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可根据长期和加速试验的数据来确定复验期或有效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