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格形成时期

性格形成时期

性格形成时期
性格形成时期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小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著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3-1。 表13-1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人的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才逐渐形成的。 1.生理因素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生理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因素 (1)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2)某些精神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 (3)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和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容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占主要成分,他们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稍有放纵和不一致,就很容易给

子女性格形成方面造成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将走上铁路乘务的岗位,研究独生子女的性格培养有助于铁路公司更好地管理员工。 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乘务员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网络、电视节目、电影、杂志、文学作品等。 社会对乘务员的期望会影响到乘务员的性格。例如,旅客认为高铁乘务员应当热情服务,细心体贴,为了回应社会的期望,乘务人员会不断地改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更好的职业形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会对乘务员的职业性格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而且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铁路工作中尽职尽责的员工事迹会激起乘务员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引起效仿的意向,从而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4.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自我调节而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

影响性格的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影响性格的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健全的心理对于我们的成长尤为重要,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才,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任重道远,影响儿童的 性格形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优良性格是从小在耳濡目 染、亲身实践和体验的生活环境中养成,需要长期的积极影响既不靠说教, 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性格不是教好的,而是养成的,因此在了解形 成因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健全的心理对于我们的成长尤为重要,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才,因此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任重道远,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胎内环境和地理环境,胎内环境是指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地理环境是指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主观因素,一: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占主要成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二、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三、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等。电视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

性格形成原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大脑做决定的瞬间可以慢动作分解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又分为触觉感知阶段和直觉感知阶段)和判断阶段(又分为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阶段)。 为方便我们的理解,我们把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直观想象为如下流程:(大脑获取信息后)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理性判断,最后做出决定。不过请记住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瞬间交织(并非想象中简单的线性)完成的。 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都要走这四个流程,但是不同的人在其中某个环节中的倾向程度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滞留时间长短不同):有些人更倾向停留在触觉感知环节多一些,而直觉感知一带而过;有些人在判断环节,更倾向停留在感性判断多一些,理性判断一带而过。此外,大脑的这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每个人的精力来源不同与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由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提出),最终的决定就千差万别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优化,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有数据支撑的性格分类模型的理论基础。 性格会不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呢?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心理活动的体现,而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我们的意识、情绪都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灰质、树突、轴突、神经递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人生的最初几年(包括胚胎时期),脑部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所有脑细胞正确地连结起来。不只是建立细胞间的连结,还要把某些连结切断——3岁小孩脑细胞之间的连结是成年人的两倍——这些连结是乱七八糟的——为了妥善运作,脑部必须决定哪些连结要保留,哪些要断裂。在有限的大脑关键发育期间脑部必须检查成千上万兆的连结,因此不得不采取“残忍”而有效的原则:用不着的就自动断裂。 那么脑部如何判断哪些连结用 得着,哪些用不着呢?通过观察,科学家总结出了大脑的判断规律:不断探测哪些区域经常受到刺激,而哪些区域极少受到刺激来决定是否断裂这些区域的连结。也就是说很少受到刺激的部分将自动断裂。通过发生在1970年洛杉矶郊区女孩吉妮身上的悲剧(被其精神情况极不稳定的父亲绑在一个小房间的椅子上长达12年半,因为父母几乎没有跟他说过话,她的脑部负责语言的部分几乎没有受到刺激,导致终身受损。吉妮被解救出来后通过多年语言训练,至今仍无法学会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资料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 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

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四、社会因素与性格。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比如,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冲动。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的礼仪、节制、忍让、和谐,与西方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国家也有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征。比如,俄罗斯人的坚忍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聪明、保守,法国人

个性格形成原因及分析

个人性格形成原因及分析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性格主要是通过人的不断的生活实践,在外界生活条件和人自身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之中形成和发张起来的。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任何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要提升自己,首先得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对自己的个性有详细、全面的分析。, 说说我自己吧,过去我不太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我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知道哪些因素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却不知如何做系统分析。我感觉我是具有一种“双重性格”的人。怎么说呢就是有时候会显得比较活泼外向,但有时候则会十分内向,不愿多说话。。。。。。 整体属于完美型与活泼型相结合的性格(更倾向于完美型特点,活泼型点 少部份),在气质方面属于抑郁质(刻板羞涩型)。 十全十美,为使生活井井有条,常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需要秩序和被体贴。优点: 深沉,善于分析,严肃认真,有目标,聪明有创造力,有天分,冷静而富有诗意,追求完美,对人敏感,自我牺牲,有责任心,理想主义.计划性强,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注意细节,井井有条,整洁,彻底,善于发现问题,讲求经济效益,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勤俭节约,善用图表数据分析问题.交友谨慎,甘当绿叶,不愿出头露面,忠实可靠,善于聆听抱怨,帮人解决困难,深切关怀他人,感情丰富,易感动。 缺点: 做事犹豫,过度计划,喜分析,少行动,期望值过高,苛求于人,爱批评人,不原谅, 爱怀疑别人,无安全感,退缩,远离他人,总记住负面的东西,自责,自扰,自我否定,喜欢被伤害的感觉,远离社会,不喜欢别人反对,易产生对立情绪,需要别

论述原生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 论述原生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1班 姓名:曾令杰 学号:201705131633

我们人的一生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成人之后,结婚成立的家,而通常,我们把第一个家称之为——原生家庭。而我们这些尚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目前还待在原生家庭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所以,我们的性格还是深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我们产生第二个家庭。 在阐述我自身故事之前,我先分享那么一个小故事,来简单说明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的一个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从1947-1951年对两个孪生女大学生进行了观察,这两个女生外表很相似,她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一起上学,但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姐姐”比“妹妹”好交际,也比较果断、勇敢和主动;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总是“姐姐”先回答,“妹妹”只表示同意或作补充,经过对她们生活史的调查得知,她们小时候由家长作出决定,一个当“姐姐”,并负责照看“妹妹”,首先执行家庭委派的任务。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姐姐”形成了独立、主动、善交际等性格特征,而“妹妹”则养成了顺从“姐姐”,听话、照办的习惯。 讲完这个故事,我想大家能很清晰的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了。接下来由我介绍一下我的原生家庭背景: 我的原生家庭是由一家三口组成,父亲母亲和我,我们是大千世界中很普通的一个家庭,也同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并且幸福的有着那么些温馨,但是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这个家庭中,

产生的最大问题并且对我产生的影响最大的事情是——距离。我是独生子,并且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我还是婴儿时期就离开了我去广州打工,所以从小到大我对他们的印象是稀薄的。因此产生了许多的距离感。 我从小在湖南长大,他们在广州打工,相隔也就是500公里,这个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就偏偏是这500公里,把我和他们隔得远远的,每年我们只能见两面,分别是在暑假和寒假。这个距离在这个家庭中不断地生根发芽,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那这距离,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经济方面,我是被外公外婆养大的,所以在经济方面主要就靠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寄钱来,我知道我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所以在这点上,我渐渐地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这使我的性格变得稍许的坚强,因为我知道我不可以浪费钱,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太多的玩具,我自己坚强的面对我自己,现在想想,我这样的一个小孩,还真是在童年阶段少了好多回忆。 其次是情感方面,由于父母长期没有陪伴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心里有强烈的渴望情感的心理行为,所以我格外珍重身边的朋友,我对父母的依赖感,于是就可以转移到身边的人身上,但是朋友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于是这又促使我的性格很强烈的定格了人生的性格大方向——外向。身边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富有活力,热情,开朗活泼的男生,但是老实说,我的外向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我太缺乏陪伴了。

自我个性特点及成因分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表现在性格上的种种特性,大都可以在其童年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这或许就像是我们中国古话中所说的那样:“三岁定八十。” 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做个简单分析。 我的性格特点:敏感,好强,偏外向,倔强,有时候很固执,对待感情比较淡漠…… 应该说,每个人全面的性格特征都是不能简单的就用几个词就能概括完全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性格形成,应该很大程度地受到小时候父母离异的影响。 在我出生前,我的父母感情就不好,后来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据亲戚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当然,肯定还有别的一些原因,令到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后来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在我5岁时他们走上离异的道路。就这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只要了我,带着我,离开了我出生的那个小镇,去到了柳州生活。所幸,妈妈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不曾对我抱怨过生活命运的什么,而且很重视我的教育和培养,我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我们很快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母女俩在一起,最重要。 先说说敏感。和很多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一定程度的自卑。不仅自卑,而且敏感,也许不完整家庭的孩子大多会是敏感的,很容易不安。我就如此,很看重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得罪了别人什么的。假如不确定自己是优秀的,绝对不敢突出地表现自己。所以,一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还不够好,怕我在别人眼中有很多不足和缺点。 关于好强。这个跟上面所述有点像,记得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是你妈妈全部的希望,你将来是否努力决定了她的希望能不能实现,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没什么太大感触,后来回想起来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其实一直以来,母亲也会常说,你妈我一没钱,二没关系,三文化水平也不高,你读书我也帮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我们不能一直被别人看扁,诸如此类的话让我觉得假如我不争第一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母亲,貌似还对不起很多人,所以一直以来比赛啊,学习啊什么的,哪怕我不是最强,但我心里已经习惯性什么都想争最强。 关于外向,这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是母亲让我知道,要获得幸福的生活,谁都不能靠,指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知道自己是母亲将来唯一的依靠,所以想要自己不断地优秀起来,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都优秀的孩子。虽然不敢大肆张扬地表现着自己,但是就是在低调的机遇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关于固执和倔强。这也算是我的性格特性之一,只要我认定的事,死都不会改变,比如,我觉得这个人坏,我不喜欢,那么这个人一辈子都出现我的坏人字典里,又比如,我想做一件事,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因为我觉得只要我想,就可以! 对感情的淡漠。或是因为见证了父母的经历,或许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现在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还是比较淡漠的。我始终觉得,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这种阴影对小孩所产生的影响的。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什么

人格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那么,人格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当代新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被称为“现代弗洛伊德心理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的艾里克森,他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人格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艾里克森认为,人格是一种独立的力量,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能够把个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他根据这三个过程的演化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的,将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分阶段又有连续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的性格特质所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或重要转折点)即为个体每个阶段性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如果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就得到健全的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反之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一致)为: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这个阶段个体人格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

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软弱,非常需要成人的照顾,对成人依赖最大。如果父母等养育者(主要是母亲)能够爱抚婴儿,并且有规律地照料婴儿,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就能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感到周围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相反,如果婴儿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得到的是不一贯、无规律的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婴儿从生理需要混乱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不适,产生最初的不安全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信任、活跃、安祥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是消极解决,就会形成惧怕感,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婴儿的这种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是以后各个阶段人格顺利发展的起点。这一阶段要求父母等养育者(主要是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充分适当地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不宜过分满足和过分剥夺;同时,在满足程度和方式上要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一贯性,不能随意转变,即使变化也要渐进地、有规律性地进行,使婴儿能很快适应。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感和自我控制,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虑。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学会了走动、推拉、说话等,也学会了把握和放开,尤其是自身身体的控制和大小便排泄,因而使儿童介入自己意愿与父母等养育者意愿相互冲突的危

我的个性分析及形成原因

我的个性分析及形成原因 姓名:…… 序号:264 联系方式:liu ……157@https://www.doczj.com/doc/337716616.html,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2010级英语5班 学号:20104169 上课校区:南校区 二零一二年六月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订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我的个性分析及形成原因 ……264 外国语学院2010级英语5班20104169 一、引言 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所以,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对自己的个性有详细、全面的分析。 二、我的个性分析 心理学上把在某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作个性。一个人的个性常体现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在气质方面,我的气质属于胆汁-粘液质类型;在性格方面,我属于理智型、外倾型、顺从性和C型;在能力方面,与同龄人相比,我能力较强。 1、气质分析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相当于日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本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中的动力性特征。气质是最稳定的个性成份。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分为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综合分析,我的气质属于胆汁-粘液质气质。 1)心理特征 精力旺盛,常被同学开玩笑说“打鸡血”;直率,所以有时把话说出去后才发觉自己不应该说;热情,见到同学常常表现地话比较多;刚强,自己能做的事不喜欢麻烦别人;动作迅速,受不了总是办事拖拖拉拉的人;情绪体验强烈,有时别人的一句话就能使我内心变得波涛汹涌;解决问题有不求甚解倾向,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一种不错的解决办法后,便不再多想;易感情用事,曾对自己讨厌的人不理不睬。这都是我气质中胆汁质类型的体现。 安静,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表现的比较安静;稳重,作为班干部,在班里布置工作时表现的比较稳重;喜欢沉思,经常想我将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问题;情绪不易外露,有时别人的一句话能使我内心变得波涛汹涌,但我一般不会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注意稳定,一直想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善于忍耐,对不太过分的事情,我一般都能忍耐,被别人评价“脾气好”;灵活性不够,做事经常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09 中文( 5)班赵飞200902101557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般认为,人格是遗传和环 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对遗传的作用的看法是: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 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 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是一个生 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已经 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 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 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我认为在早期,家庭因素对于人格的形成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因为人来到世上接受的最早的思想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正像俗话说 的那样“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点体现了家庭在后天对人格的一种社会的“遗传”因素。 但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开始接触更多的社会上的影响,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等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会伴随的人的成长不间断的影响。所以 说社会文化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体现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重要影响。 1

学校对人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价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巨大影响。而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另外,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点从我国的南北方的人的性格差异就能明显的体现出来,北方人往往粗犷豪爽,而南方人则更细腻精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影响现在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自我调控因素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内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具有自知的人,他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不会把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局限视为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而会有效地利用个人资源,发挥个人长处,努力地改善自己和完善自我。人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变革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己,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去,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变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人的自我塑造伴随着人的一生,需要一个人不懈地努力去完成。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性格发展八个阶段

性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社会发展迅速、压力大是一部分原因,同时也与人们不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过程有关。认识人类心理发展过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类的很多个性特征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人生个性发展特征做了精辟解答,提出将人生发展分为8个阶段的理论。 0—1.5岁,生活是以嘴为中心的,人通过吮吸得到食物,同时也得到母亲的爱。在这段时间,人会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特征———信任感。最初的信任对象是自己的母亲,再以母亲为中介,逐渐扩大到社会。母亲对于人能否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至关重要。 3岁之前,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人会产生自己做决定的强烈冲动,这就是自主感。父母对孩子既要给予适度的自由,又要进行必要的控制。过度的苛责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并导致过度羞怯的性格。 3—6岁,是学前期,人会形成主动感,避免产生罪疚感。随着身体、动作、言语和智力的提高,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往往在这时,孩子会与大人的要求产生矛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应适当,期望过高只能使孩子感受更多的失败,无益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至12岁,核心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如果通过勤奋学习不断获得成绩,就会产生一种能力感,并认识到勤奋的价值。反之,则会体验到自卑感。教

师和同伴在这一时期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会直接影响到其自我评价。 12—18岁,人们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逐渐完成对“我”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向哪里去?等等。如果人们能够对这一系列问题获得积极的思考并形成人生的信条,就能达到一种人格上的协调。而形成人格的协调性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努力进取,是否自信等诸多方面。 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的时期。亲密感主要是通过对爱情的体验来获得的。当人在人格尚未协调时就进入婚姻,结局可能并不好。 中年期,发展还在继续,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不断地获得创造感,避免产生停滞感。中年是人生的高峰时期,抚育孩子长大成人、事业有成都会带来创造感。有些人觉得人到中年就意味着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从而丧失生活的兴趣,这就是停滞感。 跨入老年期,心理还会再发展吗?艾里克森坚信,人的一生都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哪怕是在生命逐渐接近尾声时。有些人因害怕疾病、死亡而终日惶恐不安,有些人淡化物质生活、崇尚精神追求,生活得有滋有味,这便是艾里克森所谓的完善感。 在艾里克森划分的人生8个阶段中,人们分别获得一些重要的个性特征,这与人们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艾里克森特别提到,在人生之初能否获得信任感,以及在青少年时期能否达成人格的协调性是人格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成年人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两个阶段。 艾里克森的理论中渗透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他将人的一生划分为8个看似独立的阶段,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发展都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途中有平缓,也有湍急;有受阻,也有顺畅。只有不停地前进,才能孕育出勃勃生机。

人物性格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 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人形成不同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可能会是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心理面貌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主要方面。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好坏十分重要,例如张三,如果他是在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会变的比较自卑,不易相信自己,慢慢的将养成懦弱的性格,做事畏缩,没有信心。相反,如果他时常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慢慢的他将越来越自信,做事大胆。可见,一个人的性格在他做事说话中都表现的非常明显。 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那么他在生活中时怎样表现出其内向的性格的呢?在学校中,他不爱说话,总是爱一个人静静的看书,听歌,吃饭,不愿意多结交朋友(其实,是不敢),他和同学老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最沉默的一个人,不愿意主动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当他讲话时也会不由的降低声音,他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会走的很快,,从人群中穿过的时候他会不经意的把头低着,加快步伐……他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也不积极的和同学探讨,当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会紧张,说话不流利,更有甚至,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不知所云,严重的手心会冒汗,脚不停的抖动。如果内向严重的,也有可能倾向于自闭,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甚至家人,回

到家就关上门一个人在寝室,这种人特别爱写日记,他把日记已经当成诉说的一种最贴心的朋友而不是习惯。离开学校,他找工作可能会很难,因为他不愿意也不敢主动去找寻机会,不敢表现自己,工作中也总是处于被动,自然不会被老板看好,而这些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恶性循环的使他更加胆小,不敢尝试,不敢表现自己,最终整天郁郁寡欢。 可见,性格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但是,人刚出生时,并不具有某种性格,性格是通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特别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风尚习俗、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生活的反映。首先我们来看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因素,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大脑皮层的额叶与人的性格密切相关。“其中,英国学者Eysenck认为,大脑中存在网状结构—丘脑—皮层通路,这构成了内、外倾人格特征的生理基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前扣带回是额叶中部内侧的一个组织,它在注意选择、行为控制、调节自动化的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调整人类行为、适应环境的重要脑区。”(《我国科学家发现三种脑内物质影响人的性格》)张三本来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意外事故后,脑部受到重创,这以后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他动静无常,无礼,有时爱说粗俗的下流话(他以前没有这种习惯),对伙伴很少尊重,不能容

电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根据调查可得出电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电视。电视作为一种信息的传播工具和娱乐工具,对人们思想感悟和情操陶冶等都起很大作用。 首先,青少年正处于爱模仿的年龄,对知识的吸引,模仿的能力都很强,但辨别能力又不高,对偶像明星往往狂热崇拜甚至全部模仿。 其次,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怕子女在外面吃亏,都不让子女出去磨练,总是把子女绑在身边,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子女的见识范围,使子女只能成为一只笼中鸟。或者父母工作太多,把子女锁在家里,使子女在无形中依赖电视。 再次,也有一些人很内向,不大喜欢与人交流,他们不懂得表达他们的情感与意愿,只能看电视。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使青少年(特别是女生)的最佳娱乐消遣是看电视。虽然看电视在一定基础上是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青少年的发展空间。 现在最流行的是追星,而追星族中的人大多数都是青少年,青少年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总好似盲目的追逐心中的偶像,模仿那些偶像的习惯、动作、打扮——进而久之,也变成了有样学样,不管好坏。 某些青少年对于自己所喜欢的电视剧中的一些人物特别喜欢,就极力模仿那个人。特别是那个人的性格特征,青少年都会模仿的惟妙惟肖,模仿的时间长了,也许就很难再找回以前的性格,并且很容易忘记以前自己原有的性格。 大部分的青少年定性不够,遇事也不会气很久,或会冲人发火。这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也是不好的。你想一个人如果老是生气,愤怒,那么他的脾气也会很暴躁,这是显而易见的,或是看到一些抢劫、枪杀案等的电视剧,拿到生活中来模仿、练习,那么岂不是害了自己吗? 任何事情有好坏两面。看电视剧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比如,青少年模仿电视剧的淑女、君子……不可否认的电视剧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青少年作为新世纪的创始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努力提高本身素质水平,开拓视野。多到社会上磨练自己,不应该整天坐在电视机前。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正确对待一些电视剧,不要让电视剧影响了自己。在此同时,也请父母多加注意孩子的成长,积极培养子女自制、自理、自立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加强子女的意志力。

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各异。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一样的人,关于性格的分类,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是,这并不等于性格完全不可分: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按人类文化生活的六种形式以及人们对这些生活形式的态度和价值标准,将人分成六中类型:1、凡事以经济价值为主要出发点,如企业家;2、理论型理论能力前而实际生活弱,如哲学家;3、美型。把感觉事物的美当作人生价值,对现实生活不够关心,如艺术家;4、宗教型。以宗教信仰作为存在的最高价值,如宗教家;5、权力型,以追求权力、支配他人为主要追求目标,如政治家;6、社会型,以献身和服务社会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如社会活动家。 那么,性格是怎样发展成熟的呢?它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者它有无变化?这些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心理学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性格的发展、形成及变化,和人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力上总有显著的相关。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因此大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环境因素 1.家庭 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采取严厉教养态度的双亲,对儿童过于苛责、限制、干涉、训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与特点,这样势必遇到子女的对抗,其表现形式为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或者目空一切、消极对抗,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敌意。采取放任养育态度的双亲形成“和平共处”的家庭关系。这样的家庭无法成为吸引子女情感的中心,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或者消极的、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采取溺爱养育态度的双亲对子女百依百顺,甚至对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制止纠正。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任性、自我中心、不礼貌、撒娇放肆等性格特征。2.学校环境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研究表明,教师态度呈专制型态度,独揽大权,采取专制作风,学生则表现为紧张、对立,行动上也因循守旧,态度不一致;教师态度呈放任型,教师不负任何实际责任,还经常迁就学生的要求,学生就会表现出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的倾向;如果教师采用民主型态度,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表扬或批评,学生则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 3.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性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米德等人研究了新几内亚三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他们分别居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他们在民族性格上的差异,显示了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性格的影响。研究显示,居住在山丘地带的阿拉比修族,崇高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则,成员之间互助友爱,团结协作,没有恃强凌弱或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一派亲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带的孟都古姆族,生活以狩猎为主,男女之间有权力和地位之争,对孩子处罚严厉。这个民族的成员表现出攻击性强、冷酷无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等性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着经济的实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