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

《数理统计》课程简介

006121370 数理统计 4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预修要求:概率论

面向对象:理学院和竺可桢学院三、四年级学生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介绍怎样有效地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作出合理的推断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1)数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量及其分布;(2)参数估计,包括极大似然估计和Bayes估计等点估计方法及枢轴量法、一般方法的区间估计;(3)假设检验,包括各种单参数、非参数方法的假设检验及有关分布的假设检验。

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数理统计》茆诗松王静龙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理统计讲义》郑明、陈子毅力、汪嘉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John E. Freund'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by Irwin Miller and

Marylees Miller(影印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Statistical Inference》, by George Casela and Roger L. Berger, Duxbury.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006121370 数理统计 4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4-0

预修要求:概率论

面向对象:理学院和竺可桢学院三、四年级学生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很好地树立统计思想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统计学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悉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统计量、次序统计量,充分完备统计量和常用分布族;掌握矩法、极大似然法和Bayes三种点估计方法的思想和求解方法,掌握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意义与求解方法,熟悉C-R不等式;掌握枢轴量法求参数的区间估计,了解求区间估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有关正态分布族和单参数指数分布族中参数的各种假设检验方法,熟悉非参数方法中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及符号秩和检验;掌握分布拟合的

2

检验,列联表检验,了解正态分布检验的各种方法。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数的分配

每周4学时,共4×16=64学时

(I)统计量及其分布(12学时)

1.总体与样本2学时2.统计量概念及其常用统计量,经验分布函数定义及性质2学时

3.正态总体有关样本均值与方差的分布2学时4.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2学时5.Γ分布、β分布、Ζ分布的定义、性质及其相互关系2学时6.充分统计量的定义和判断、因子分解定理2学时(II)点估计(14学时)

1.点估计的概念、评价点估计的原则1学时2.矩估计2学时3.极大似然估计3学时4.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3学时5.C—R不等式2学时6.贝叶斯估计3学时(III)区间估计(8学时)

1.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评价区间估计的原则2学时2.枢轴量法3学时3.构造置信区间的一般方法3学时(IV)假设检验(17学时)

1.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2学时2.单参数指数型分布族的假设检验2学时3.单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2学时4.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2学时5.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1学时6.广义似然比检验2学时7.符号检验2学时8.秩和检验2学时9.成对数据的检验问题2学时(V)分布检验(6学时)

检验,列联表检验3学时1.分布拟合的2

2.柯尔莫哥洛夫检验1学时3.正态性检验2学时习题讲解和总复习6~8学时

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 每次课后布置作业,作业量2-3小时,包括论证和计算两大类。主要针对基本概念、

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熟悉实际应用,熟悉处理随机数据的基本思想。

2. 安排助教批改作业和习题讲解;

3.安排课后兴趣思考题;

4. 课件、课程作业采用FTP服务器上传下载。

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3 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分配如下:期中考试或平时小测试20%, 个人作业:20%,期末考试:6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数理统计》茆诗松王静龙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理统计讲义》郑明、陈子毅力、汪嘉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3.《John E. Freund'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by Irwin Miller and Marylees Miller(影印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Statistics》by Robert V. Hogg and Allen T. Craig, (影印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Statistical Inference》, by George Casela and Roger L. Berger, Duxbury.

3.《数理统计引论》陈希孺编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细胞生物学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学科及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本科 学时学分:课程共18学时;课程共1学分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基本技能性实验,以及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四大类。基础验证性和基本技能性实验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规范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与基本的实验技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目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配合理论课教学,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文献查阅、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兴趣设计研

究课题进行实验,期末要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从而达到集思广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 (如果指导书上有实验步骤,可以简单梳理步骤或省略此步),实验结果,结果讨论,有时还要求做思考题。 2、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操作考查 为主。实验课成绩评定可分为三个部分:出勤率、实验态度占总成绩10%;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占总成绩60%;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的思路、论文撰写、课堂讨论)占总成绩30%。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器的显微观察4学时验证性实验必做实验二细胞培养以及冷冻复苏技术5学时综合性实验必做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观察3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实验四细胞融合技术(PEG法)4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实验五细胞骨架的显示与观察4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实验六细胞生理活动的观察5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 5学时综合性实验选做实验七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及细胞组分 的化学反应 实验八精子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5学时设计性实验选做实验九叶绿体分离及离体叶绿体 4学时验证性实验选做 的还原活性 合计实验个数:9 合计学时数:39学时

社会统计学讲义

《社会统计学》讲义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并且学会如何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之中,掌握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偏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而非其数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不同统计分析方法适用条件的说明,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对于统计值意义的说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不同统计分析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以及统计值意义的解释。难点是统计公式的讲解以及不同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教法特点说明: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对实例的讲解。 教材和参考书目: 1、卢淑华著:《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柯惠新等著:《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 4、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一章统计学简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历程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数学派的差异,难点是文字记述与数字记述各自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一、统计学的起源 统计技术:古埃及、古中国(大禹治水) 统计学:17世纪中叶Status(拉丁词汇,国家、状态)——Statistics 研究国家的宏观状态①国势学②政治算术 二、国势学(17世纪的德国) 德国大学学派:H·Coring 用文字记录一个国家的状况和制度 G·Achenwall 第一个定义——把国家的显著事项全部记录 下来的学科 三、政治算术(17世纪的英国) 英国的经验主义者:用数量或数字的方法说明国家的特征 J·Graunt 《关于伦敦死亡表的观察》用数量分析社 会、政治问题 William Petty 《政治算术》 四、概率论(数理特征更加明显) 1.J Bernoulli(贝努里)瑞士大数法则借助大数法则可以从社会现象复杂 不定的偶然性中寻找规律,它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稳定性 2.Gauss(高斯)德国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 五、数理统计学 Adolphe Quetelet(阿道夫·凯特勒)法籍比利时人 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经验社会学之父”《社会物理学》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周飞舟《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讲授教师:周飞舟Email: sociologist@https://www.doczj.com/doc/349441243.html, 助教:廖勤樱Email:liaoqinying@https://www.doczj.com/doc/349441243.html, 课程介绍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 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统计也因此而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深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基础和平台,即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等有基本的和概括了解与把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第一,社会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和严谨的工作,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放在社会研究过程的背景之下,注重其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一种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第二,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深化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去。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的同时,认真完成每一讲后面所指定的“实践性”的练习。 第三,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各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被制作成用于计算机的专门的和通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STATE等。本课程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述统计软件作为本课程教与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所指定的各种“实践性”练习(包括作业)要求尽量在计算机上完成。 第四,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都有其优点和某些局限性,适用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每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有清楚的了解,而且也需要认识各种方法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以便能够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时,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理解和解释需要联系其它调查资料,如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的背景状况、所研究问题的特定意义、调查对象的特点等等来进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这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员均应该严格遵循的规范。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以及应用等。能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 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12600722j 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 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 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 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 第三章概率(3学时) 第一节基础概率 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 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 第一节二点分布 第二节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二项分布 第四节多项分布 第五节超几何分布 第六节泊松分布 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 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 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 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 第一节名词解释 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

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统计假设 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假设 二、求抽样分布 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 四、计算检验统计量 五、判定 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 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 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 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 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 第三节列联强度 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 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 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第四节相关 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 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 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 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 第一节非参数检验 第二节符号检验 第三节符号秩检验 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 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17版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300063 学时: 32 学分: 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细胞生物学是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生态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生命活动的专业基础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提高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遗传学、细胞工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理解并掌握各个亚细胞结构功能及各结构的装配。 2.理解并掌握细胞重要生命活动(增殖、分化、衰老及调亡等)过程的规律及调控,各细胞 组分的互动与网络架构及细胞调控的基本规律。 3.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学科历史,了解该领域研究重点及热点。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 重点:重点讲授各个亚细胞结构、各结构的装配及功能,细胞生命活动(增殖、分化、衰老及调亡等)过程的规律及调控,个细胞组分的互动与网络架构及细胞调控的基本规律。 难点:细胞结构的功能中涉及的作用机制(包括假说、模型等)以及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如蛋白质的分选、膜泡运输等)。 本课程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内容,讲清难点内容,并着重做好以下两点: 1.重视基础性和系统性:细胞结构、功能是课程的重点讲解内容,也是了解生命活动和生命 现象的基础,更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石。图文结合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来 系统的认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使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 规律。 2.了解相关的学科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在传授传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加入相关内容 的学科历史,以及研究进展。熟知历史可以更好的理解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苏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第3-5学期 学分:3学分 指定教材: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2008, 5th edition. 教学目的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引人注目的重要学科,有关细胞生物学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因而它已成为当今生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 掌握细胞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 熟悉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和实验方法。 3 主动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4 能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融会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中,从而领悟细胞生物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Chapter 01 Introduction to Cells and Cell Biology 2学时 教学内容 1. The discovery of cells 2. Cell theory 3. Why the cells the basic units of life? 4. Basic properties of cells 5. The size of cells 6. Prokaryotes and eukaryotes 7. Model organisims

8.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9. How to learn cell biology? 思考题 1. 细胞学说的内容 2.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 如何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4. 细胞的基本特性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 6. 模式生物的意义和主要种类 7. 细胞替代疗法的意义和策略 Chapter 02 Chemical Basis of Life 2学时教学内容 1. Atoms 2. Chemical bonds 3. Polar and nonpolar molecules 4. The carbon atom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与“社会研究”的结合,它是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当中,是一门宏观性方法论学科。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研究为重心,以区别于专业统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能够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 社会统计学是行政管理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在社会研究当中,最常用的结构化的经验资料是问卷调查数据,本课程主要关注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本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描述变异、如何解释变异以及如何将这种描述和解释由样本推论至总体展开。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两个部分。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并尽量将统计分析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强调统计法的应用性而非数理基础,力求让学生在现实中会用这些统计方法,并初步了解这些统计方法在SPSS中的操作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主要包括: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信度和效度、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统计误差;穷举与互斥、频数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全距与全距的性质、四分位差、平均差及其性质、标准差及其性质、方差、标准分、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列联表、消减误差比例(PRE)、λ系数、τ系数、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系数、相关表与散点图、极差系数及其性质、线性回归、判定系数;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分布、数学期望;点估计值的标准、区间估计、简单随机抽样;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第一章导论(4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掌握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4)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累积频数 C.累积频率 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 B.68%的数据 C.95%的数据

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 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 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工资收入 B.产品等级 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 D.企业的类型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简答题与计算题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材料 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1、精度: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 2、准确性: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 3、关联性: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4、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 5、一致性: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 6、最低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2、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1、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误差; 2、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 3、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 3、判断计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用样本的估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陈述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 (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算出其具体数值;

(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并计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 (5)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决策; (6)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 5、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其之间的关系 错误: 1、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a ,即显著性 水平; 2、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假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b 。 a 和 b 的关系就像翘翘板,a 小b 就大,a 大b 就小。因此,在样本容量n 固定情况下, 不能同时减少两类错误!一般采用增加样本容量的办法来解决。 关系:当显著性水平a 减小时,由于拒绝域的减小,弃真的错误会减小,但由此而来的是 接受域增大了,因此纳伪的概率b 要增大。反之亦然(P235)。也就是说如果要减小b ,就 增大显著性水平a 。 6、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表达式: ()αεθθεθ -=+≤≤-1??P []εθεθ+-?,?称作置信区间。α-1称作置信度,可信度,或置信水平。α称置信水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是相互制约的。置 信度愈大,则相应的置信区间也域宽。当把区间估计得小一些,估计的精确程度提高了,但换取的代价将是估错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可靠性或置信度 α-1下降了。(P201) 7、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1)一个高峰:曲线是单峰,有一个最高点。 (2)一个对称轴。曲线的高峰处有一个对称轴,在轴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参考答案《社会统计学》课程期中考(试)试题(A)卷

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2015学年度第 01 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A卷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试科目:《社会统计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栏中填上正确选项的序号,每小题1分, 共14分) 1. 学校后勤集团想了解学校22000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从中抽取2200名学生进行调 查,以推断所有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22000名学生 B.2200名学生 C.220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 D.22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 2. 定距变量不具有的数学特质是() A.=,≠ B.>,< C. +,- D. ×,÷ 3.“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B.中位值C.均值D.标准值 4.有8 户人家,每户人口数分别为5,2,4,7,8,10,4,10,则中位值等于() A.5 B.7 C.7.5 D.6 5.若根据下列的数据去作一个次数分布表:3个人的分数是在80至84之间,5个人 的分数是85至89 之间,2 个人的分数是90至94之间。那么下列哪一个是组距?() A.80—84 B.5 C.7 D.10 6.调查某地区100户家庭,按家庭订购报刊份数分组资料如下。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 众数为() A. 1 B. 57 C. 2 D.3 7. 一个学生提前20分钟到达,四个学生提前10分钟到达,十个学生提前5分钟到达, 十四个学生提前2分钟到达,只有两位学生迟到。这些学生到达时间的分布是() A 正态 B 钟型 C 对称 D 偏态 8.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当均值不变,方差变小时,则对应曲线() A.右移 B.左移 C.变尖D.变矮胖 9.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σ2),则P(X<3)等于() A. 0 B. 1/3 C. 1/2 D. 不能得出结果 10.某相关测量值为-0.5,它可能是() A.相关比率B.λ系数C.Gamma系数 D.Tau-y 11.某跨栏运动员平时训练名次与正式比赛所获名次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使用() A. λ系数 B. eta系数 C. r系数 D. d y系数 12.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 ()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13.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生物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试题9答案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9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正确答案1至多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答案请写到答题卡上) 序号题目答案章 节 1. 减数分裂是谁发现的 A. O. Hertwig B. E. van Beneden C. W. Flemming D. E. Strasburger B 01 2. 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通常采用落射式照明,是因为 A. 如采用柯勒式照明,紫外线会伤害人的眼睛 B. 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弱 C. 紫外线可通过镜筒中安装的双向反光镜 B 02 3. 能以水为电子供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有 A. 光合细菌 B. 蓝藻(蓝细菌) C. 被子植物 D. 蕨类 BCD 03 4. 用磷脂酶处理完整的人类红细胞,以下哪种膜脂容易被降解, 这是因为它们主要分布于脂双层的 A. 磷脂酰胆碱,PC B. 磷脂酰乙醇胺,PE C. 磷脂酰丝氨酸,PS D. 双磷脂酰甘油,DPG E. 外小叶 F. 内小叶 AE 04 5. 许多细胞器的膜上具有质子泵,用以维持细胞器内部的酸性环境, 以下哪一种细胞器内的pH值低于显著细胞质的pH值 A. 溶酶体 B. 内体 C. 植物液泡 D. 线粒体膜间隙 E. 内囊体腔 ABCE 05 6. 以下哪些运输途径是COPⅠ衣被参与的 A. 质膜→内体 B. 高尔基体→溶酶体 C. 高尔基体→内质网 D. 内质网→高尔基体 C 06 7. 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糖链可连接在以下哪些氨基酸 残基上 A. 丝氨酸(serine) B. 苏氨酸(threonine) ABD 06

C. 脯氨酸(proline) D. 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A 06 8.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是一种 A. 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 B. 糖蛋白(glycoprotein) C. 脂蛋白(lipoprotein) D. 热休克蛋白(hsp) C 07 9. 叠氮钠可抑制以下部位的电子传递 A. NADH→CoQ B. Cyt b→Cyt c1 C. 细胞色素氧化酶→O2。 D. cyt c→Cu A 10. 类囊体膜上电子传递的方向为 D 07 A. PSI → PSII → NADP+ B. PSI → NADP+→ PSII C. PSI → PSII → H2O D. PSII →PSI → NADP+ B 08 11. 在cAMP信号途径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 A. 蛋白激酶A B. 腺苷酸环化酶 C. 蛋白激酶C B 08 12. PKC以非活性形式分布于细胞溶质中,当细胞之中的哪一种离子 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 A. 镁离子 B. 钙离子 C. 钾离子 D. 钠离子 BE 09 13. 动物细胞纤毛中的骨架结构和马达蛋白分别为 A. 微丝 B. 微管 C. Myosin D. Kinesin E. Dynein D 09 14. 中间纤维之所以没有极性是因为其 A. 单体不具有极性 B. 二聚体不具有极性 C. 三聚体不具有极性 D. 四聚体不具有极性 AB 10 15. 基膜是由细胞外基质特化而成的结构,其成分除entactin/nodigen、 perlecan、decorin外,主要有 A. 层粘连蛋白 B. Ⅳ型胶原 C. 弹性蛋白 D. 纤粘连蛋白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社会统计学综合练习题资料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

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 A. 相关系数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课程编号:1313016215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68 实验时数:24 学分:3.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位于分子生物学与个体生物学之间,同他们互相衔接,互相渗透。因此,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理论课教学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因此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学习生命科学中的其他相关课程作好基础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具备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暗视野、相差、荧光显微镜使用;掌握细细胞膜渗透现象的原理、观察及影响因素;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叶绿体分离、制片和观察;初步掌握利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细胞内特定化学物质分布与定位的方法;掌握动、植细胞中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掌握光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基本形态结构操作方法;掌握活体染色法的实验原理;液泡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方法;掌握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细胞内糖原;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的显示方法和原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暗视野、相差、荧光显微镜使用 三种特殊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特点[2];三种特殊光镜的使用方法[3];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细胞膜渗透性原理[1];渗透现象的观察[2];各种设置因素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2]; 实验三、叶绿体的分离和荧光观察 叶绿体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1];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产生的原理[2];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叶绿体分离、制片和观察[3]; 实验四、细胞内特定化学物质的显示 细胞内特定化学物质的显示的基本原理[1];利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细胞内特定化学物质分布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