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细菌在选择培养基的存活情况,确定该菌种的固氮解磷解钾属性。

【关键词】细菌芽孢杆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选择培养、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存活状况来判断未知

菌的属性。

实验原理:

菌种来源:选择无机磷农药含量较高的土壤,有机磷农药化工厂

旁边的土壤和排污口区的污水.

培养基的选取:五组选择培养基,分别以辛硫磷、甲胺磷、敌敌畏、草甘膦及五种有机磷农药混合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氮源磷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稀释摇管法、平板划线分离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

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1. 实验器材、试剂与实验方法:

1.1器材: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培养皿、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烘箱、玻璃珠、移液枪、枪头、称量纸、药匙、试管架、接种环、酒精灯、超净工作台, 粉碎机,接种环,移液枪配枪头。

1.2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1mol/L NaOH、1mol/LHCl、NaCl、95%乙醇、75%酒精,草甘膦,甲甘磷,敌敌畏,辛硫磷。

1.3土样、样品:

取自二十三冶草莓园的土壤,建设北路的大棚蔬菜菜地土壤,化工厂污水口。

1.4 实验方法

1.4.1配制培养基:

(一)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0ml(用2个100ml三角瓶和2支试管分装)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配方如下:牛肉膏 0.6g 蛋白胨 2g NaCl 1g 琼脂 3~4g 水 200ml pH 7.4-7.6

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牛肉膏和蛋白

胨可分别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

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在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充所失水分。

3、调pH 用pH试纸或酸碱度计检测培养基的pH值,若pH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

边加边搅拌,并随时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若偏碱,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pH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

浓度。

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结果的观察。

5、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而造成污染。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试管高度的1/5;分装入三角瓶内的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

6、加棉塞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制作的棉塞。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度要适合,四周紧贴管壁,不留缝隙,才能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通气的作用。要使棉塞总长3/5塞入试管口或瓶口内,以防止棉花脱落。有些微生物需要更好的通气,则可用8层纱布制成通气塞。有时也可用试管帽或塑料塞代替棉塞。

7、包扎加塞后,将三角瓶的棉花外包一层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若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则应先把装同类培养基的试管扎成捆后,再于棉花塞外一层牛皮纸。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8、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于121.3摄氏度湿热灭菌20min。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9、摆斜面灭菌后,如制斜面,则需趁热将试管口端搁在一根长木条上,并调整斜度,使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待其凝固,

10、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摄氏度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使用。或储存于冰箱或清洁的橱内,备用。

(二)选择培养基

配方如下:可溶性淀粉4g,KNO

30.2g,NaCl 0.1g,K

2

HPO

4

.3H

2

O 0.1g, FeSO

4

.7H

2

O 0.002g,

琼脂3~4g, 水200mL, pH7.4~7.6。

1、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其调成糊状,再加至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继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对微量成分FeSO4.7H2O可先配制成高浓度的储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 ml 水中加入1g的FeSO4.7H2O,配成0.01mg/ml的储备液,再在200 ml的培养基中加入以上储备液0.02 ml即可.待所有的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琼脂溶解过程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

2、pH 调节`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同上(一)

(三)配制马丁氏培养基200ml(用1个100ml三角瓶和2支试管分装)

马丁氏培养基是用于分离真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如下: K

2HPO

4

0.2g,MgSO

4

.7H

2

O 0.1g,

蛋白胨1g, 葡萄糖2g, 琼脂3~4g, 水200mL,自然pH

1、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称取各成分,并将其溶解在少于所需水量

的水中。待各成分溶解后,补充水分至所需体积。再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水溶液,在200 ml的培养基中加入以上孟加拉红溶液0.66ml,混匀后,再加入琼脂加入融化,方法同(一)

2、同(二)2

3、链霉素的加入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融化待其温度降至

45摄氏度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配好的链霉素溶液保存于-20摄氏度),在100ml培养基中加入1%链霉素0.3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ug。

1.4.2 制备土壤稀释液:

1、取土壤

取表层以下5~10cm处的土壤样品,放入灭菌的袋中备用,或放在4o C冰箱暂存。

2、制备稀释液(要无菌操作)

(1)制备土壤悬液:取土样0.5g,迅速倒入带玻璃珠的无菌水瓶中(玻璃珠用量

以充满瓶底为最好),振荡5~10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成10-2的土壤悬液。

(2)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10-2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4.5m 无菌水中,即为10-3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10-7的稀释液。注意:操作时管尖不能接触液面,每一个稀释度换一支移液管,每次吸土液,要将移液管插在液面,吹吸3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于前一次,以减少稀释中的误差。

示意图如下: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稀释过程示意图

(图中左侧梯形为三角瓶,其中加入49.5ml无菌水与0.5g土样,土壤溶液稀释度为10-2

依此类推,右侧三试管中土壤稀释度分别为: 10-3、10-4、10-5、10-6、10-7 )

1.4.3 混菌测定菌落数的方法

1)细菌取10-6, 10-7 两管稀释液各1ml,分别接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然后取冷却至50℃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分别倒入以上培养皿中(装量以铺满皿底的2/3为宜),迅速轻轻摇动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均,但不沾湿皿的边缘,待琼脂凝固即成细菌平板,倒平板时注意无菌操作。

2)放线菌取10-3、10-4两管稀释液,在每管中加入10%酚液5~6滴,摇匀,静置片刻,然后分别从两管吸出1ml加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选用高氏1号培养基,用与细菌相同的方法倒入平皿中,便可制成放线菌平板。

3)霉菌取10-2、10-3两管稀释液各1ml,分别接入相应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在熔好的马丁氏固体培养基中,每100ml加入灭菌的乳酸1ml,轻轻摇匀,然后用与细菌相同的方法倒入平皿中,便可制成霉菌平板。

4)酵母菌在3)即可能分离到。

1.4.4培养

将接种好的细菌、放线菌、霉菌平板倒置,即皿盖朝下放置,于28~30o C恒温培养,细菌培养1~2d,放线菌培养5~7d,霉菌3~5d。可用于观察菌落,用于进一步纯化

分离或直接转接斜面。

1.4.5平板划线分离微生物

1、倒平板按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工作台或在火焰旁操作,取融化并冷却至

不烫手的固体培养基(约50o C),倒入无菌培养皿,倒量以铺满皿底为限,平放待其冷却凝固,备用。

2、划线分离使用接种环,从待纯化的菌落或待分离的斜面菌种中沾取少量菌

样,在相应培养基平板划线分离(如图),划线的方法多样,目的是获得单个菌落。

3、培养方法同“土壤稀释分离”。

4、菌落观察 从培养好的未知平板中,挑选8个不同的单菌落,逐个编号,根据菌落识别要点区分未知菌落类群,并将观察结果填入表4-1。 1.4.6斜面接种

1、取新鲜固体斜面培养基,分别做好标记(写上菌名,日期、接种人等),然后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待接菌种接入以上培养基斜面中。

2、接种方法 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待接菌种,然后在新鲜斜面上“之”字形划(如图),方向是从下部开始,一直划至上部。注意划线要轻,不可把培养基划破。

3、接种后恒温培养[同1.4.4]。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推断出土壤中分离的微生物的种类,根据菌落数

判断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实验过程中很多没注意的事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1实验的结果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

形成)等两方面的观察。细胞的形态构造是群体形态的基础,群体形态则是无数细胞形态的集中反映,故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一定的菌落特征,即它们在形态大小、色泽透明度、致密度和边缘等特征上都有所差异,一般根据这些差异就能识别大部分菌落。

(一)菌落数观察记录表

培养基 天数

浓度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马丁氏

10-2

17 23 24 31 30 37 34 55 41 64 45 86 10-3

1 2 19 32 24 43 42 73 54 95 73

166

高氏一号

10-4 32 45 48 67 63 89 74 99 98 167 127 208 10-5

14 6 27 16 37 24 48 30 64 57 81 83

牛肉膏蛋白胨 10-6

22 3 32 3

54

7

85

9

107 11 128 13

10-7 8

2 35 12 48 29 54 3

3 69 40 71

42

(二)未知菌落的形态观察记录表

菌落号培

湿干菌落描述

判断

结果厚

水溶性

色素

1 牛肉膏

蛋白胨薄小

光滑

湿润

整齐

凝胶

半透

细菌

2 3

高氏1号厚大

密小

干燥

多皱

绒状

颗粒

不透

放线

4

5

马丁氏

厚较

干燥

粗糙

地毯

低凹

不透

霉菌

6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基本特征

菌落形态

细菌菌落表面湿润,薄而小

酵母菌菌落表面湿润,厚而大

放线菌菌落表面干燥,密而小

霉菌菌落表面干燥,松而大

附加说明:

1.三根试管中的菌形态特征比较明显,能够辨认区分,霉菌菌苔干燥,较松,所以表面粗糙;细菌菌苔湿润,表面光滑,整体扁平,呈较透明状态;放线菌菌苔较干燥,长得较致密。

2.倒平板时,时间的掌控至关重要,操作过慢将导致部分培养基先凝固,平板不平。

3.划线时组员应待培养基凝固后划线,否则部分平板会被划破;随着实验的进行,组员划线有所进步。

4.斜面接种:接种环较细,力度各方面较难把握。操作时,应尽量细心,小心的操作。

2.2 讨论

2.2.1 实验可靠性分析:

由于一些实验操作细节处理不当,实验的结果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但总体上实验的结果还是具有一定可靠性的。

2.2.2、注意事项:

1、称药品后应做好标志,勿与其它药品混在一起;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2、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3、使用高压灭菌锅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加水、排冷空气、降零)进行,避免发生事

故;灭菌时操作者切勿擅自离开。

4、应用记号笔在相应位置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日期。

5、干热灭菌时消毒箱中物品不要摆得太拥挤,以免阻碍空气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灭

菌物品不要与消毒箱内壁的钢板接触,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6、倒平板时时间要掌握好,避免培养基凝固,并且倒完后应当轻轻摇动平板两圈,使

平板够平;待培养基凝固后划线,力度要适当,尽量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7、接种时,应尽量挑取生长较好,比较纯的。

8、在接种时候应先用酒精灯将接种环前面的铂丝烧红,即对其进行灭菌;待温度降下

来之后再接种。每次接种完后,要进行下一次接种之前,都要采取同样的方式。

9、应即时对试管和平板进行观察,并做相应的记录。

10、一般土壤中,细菌最多,放线菌和霉菌次之,而酵母菌主要见于果园和菜园土壤中,

故从土壤分离细菌时应取较高的稀释度,否则菌落将连成一片而不能计数。

11、放线菌的生长时间比较长,故制作平板时,培养基的量应多加一点。

12、观察菌落特点时应选择分离的较开的很大的菌落,对培养基和试管要编好号码,不

要随意移动开盖,以免搞混菌号或受到污染。

13、实验完成后,应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筛选。认真比对分析并作好记录,通过

老师的指导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正确的筛选和整理,最终得到实验结果。

2.2.3心得体会:

(1)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微生物实验中较基本的操作技能,掌握了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对无菌操作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使组员的合作更加高效、密切。

(2)在做关于分离实验时,无菌操作特别重要。因操作不当很容易感染,使所做的平板或斜面失败,故操作前应先对所要使用的物品进行紫外线灭菌,(包括操作前要给自己的手用75%的酒精消毒);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勿将实验操作在无菌工作台外进

行,避免因人为因素而使实验产生误差。

(3)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是我们能够较好的理解和完成实验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学习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4)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生长对不同环境适应能力不同,实验中我们加入一些特定的物质(如链霉素等),抑制那些不适应该环境的的菌种的生长从而筛选出我们所需的菌种。(5)微生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食品行业中至关重要,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应认真学习这门学科,并掌握其实验操作。

参考文献:

何国庆食品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年

李洪臣杨秀艳四大类群微生物菌落的比较《生物学教学》 2007-11年

陈坚、刘和、李秀芬、华兆哲《环境微生物实验技术》 2008年

林先贵土壤微生物研究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年

【abstract】

Through sever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we get four types of soil bacteria separated.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of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lony, we initially unknown bacteria categories.

【Key Words】

Actinomyces yeast Bacterial colonies microbial groups mold Solid culture medium

模板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doc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土壤中的微生物

1.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 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其原因在于土壤舍有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可供微生物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台有大量而全面的矿质元素,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土壤中的水分都可满足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不论通气条件如何,都可适宜某些微生物类群的生长。通气条件好可为好氧性微生物创造生活条件;通气条件差,处于厌氧状态时又成了厌氧性微生物发育的理想环境。土壤中的通气状况变化时,生活其问的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相对数量也起变化。土壤的pH值范围。3.5~10.0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而大多数微生物的适宜生长pH也在这一范围。即使在较酸或较碱性的土壤中.也有较耐酸、喜酸或较耐碱、喜碱的微生物发育繁殖,各得其所地生活着。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而缓慢.夏季比空气温度低,而冬季又比空气温度高,这一特性极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的温度范围恰是中温性和低温性微生物生长的适宜范围。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事实上,许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微生物种大多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如大多数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就是分离自土壤。 2.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分布 土壤中微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由于土壤质地发育母质、发育历史、肥力、季节、作物种埴状况、土壤深度和层次等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lg肥沃的菜园土中常可含有108个甚至更多的微生物,而在贫瘠土壤如生荒土中仅有103~107个微生物,甚至更低。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最多,作用强度和影响最大,放线菌和真菌类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数量较少,影响也小。 (1)细菌 土壤中细菌可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其生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 1/10000左右。但它们数量大,个体小,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别大,是土壤中最大的生命活动面,也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因素.推动着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循环。细菌占土壤有机质的1%左右。土壤中的细菌大多为异养型细菌,少数为自养型细菌。土壤细菌有许多不同的生理类群,如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产甲烷细菌等在土壤中都有存在。细茼在土壤中的分布方式一般是黏附于土壤团粒表面,形成菌落或菌团,也有一部分散布于土壤溶液中,且大多处于代谢活动活跃的营养体状态。但由于它们本身的特点和土壤状况不一样.其分布也很不一样。 细菌积极参与着有机物的分解、腐殖质的合成和各种矿质元素的转化; (2)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它们以分枝丝状营养体缠绕于有机物或土粒表面,并伸是于土壤孔隙中。1g土壤中的放线菌孢子可达107~108个.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5%~30%.在有机物含量丰富和偏碱性土壤中这个比例更高。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 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 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 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 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实验报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09食品(2)班 姓名:xxx 学号:xxx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所属的类群。 【关键词】细菌放线菌霉菌划线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 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或孢子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的类别。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平板划线分离法(stesak plate method)。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姓名:王韬 班级:生76 组号:7-2组 同组人:袁堂谧 实验日期:2009-11-12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方法。 2.联系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单菌落划线分离法。 4.通过实验认识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 过程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的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他们适宜 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造成一支其他菌生长而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 2.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 分散成单个细菌,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 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的一个单细胞。该计数法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 三、实验材料: 土壤悬液(稀释100倍),未知菌菌落平板,无菌水,取液器,培养箱,培养皿,无菌涂棒,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提前准备):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2g 蛋白胨4g NaCl 2g 蒸馏水400mL 琼脂8g 1.称量:按上述配方称量各类物质。 2.溶解:在400mL水中溶解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混合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至7.2-7.4 4.过滤(本实验无需过滤) 5.加凝固剂:加入称量好的琼脂,混合均匀。 6.分装 7.包扎和灭菌 8.倒平板 (二)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采土样(已事先准备):选择较肥沃的土壤,铲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或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淀粉与微生物篇一: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

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细菌在选择培养基的存活情况,确定该菌种的固氮解磷解钾属性。 【关键词】细菌芽孢杆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选择培养、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存活状况来判断未知 菌的属性。 实验原理: 菌种来源:选择无机磷农药含量较高的土壤,有机磷农药化工厂 旁边的土壤和排污口区的污水. 培养基的选取:五组选择培养基,分别以辛硫磷、甲胺磷、敌敌畏、草甘膦及五种有机磷农药混合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氮源磷源。 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稀释摇管法、平板划线分离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

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 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1. 实验器材、试剂与实验方法: 1.1器材: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培养皿、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烘箱、玻璃珠、移液枪、枪头、称量纸、药匙、试管架、接种环、酒精灯、超净工作台, 粉碎机,接种环,移液枪配枪头。 1.2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1mol/L NaOH、1mol/LHCl、NaCl、95%乙醇、75%酒精,草甘膦,甲甘磷,敌敌畏,辛硫磷。 1.3土样、样品: 取自二十三冶草莓园的土壤,建设北路的大棚蔬菜菜地土壤,化工厂污水口。 1.4 实验方法 1.4.1配制培养基: (一)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0ml(用2个100ml三角瓶和2支试管分装)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遍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配方如下:牛肉膏 0.6g 蛋白胨 2g NaCl 1g 琼脂 3~4g 水 200ml pH 7.4-7.6 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牛肉膏和蛋白 胨可分别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 玻璃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在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充所失水分。 3、调pH 用pH试纸或酸碱度计检测培养基的pH值,若pH偏酸,可滴加1mol/L NaoH, 边加边搅拌,并随时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若偏碱,则用1mol/l HCL进行调节。 pH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得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得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得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得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得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得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得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得照明度。若中间得介质就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得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得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就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瞧到得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得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得高倍镜或油镜有目得得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h以内得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得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得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得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就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得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就是革兰氏染色就是否成功得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3)当您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得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得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得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得计数; 需要相对高得细菌浓度; 个体小得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得测定 1、在不改变目镜与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得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得大小时,其测定结果就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目镜测微尺就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得刻度,有把5毫米刻成为50等分或把10毫米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得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得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与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得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得大小时,物象得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得长度在变化比例上就是同步得,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根据微生物培养特征初步判断未知菌的类别。 3、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细菌。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对酵母菌和霉菌不起作用。加入一定量链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重铬酸钾或苯酚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选择分离放线菌。 三、实验器材 1、材料:10cm左右深层土壤。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 3、其他物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电子天平、精密pH试纸、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枪、枪头、接种环、酒精灯、链霉素(1万单位/ml) 、10%苯酚、无菌水。 四、实验步骤 1、土样采集:取10cm左右深层土壤10g备用。 2、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壤1g,放入有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均匀,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然后进行十倍梯度稀释,依次制备10- 3、10- 4、10- 5、10- 6、10-7 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3、培养基平板制备:按培养基配方各配置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Ⅰ号培养基各100ml。灭菌后分别倒3个平板。(高氏Ⅰ号培养基灭菌前加入10滴10%苯酚;马丁氏培养基倒平板前加入2ml去氧胆酸钠(2%)和0.4ml 1万单位/ml链霉素) 4、接种: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相应浓度土壤稀释液,以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平板上,涂布均匀。细菌选用10-4、10- 5、10-6 三个稀释度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线菌与霉菌选用10-2 、10-3、10-4三个稀释度,分别接种于高氏Ⅰ号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一个稀释度一个平板) 5、培养:细菌平板于37℃恒温培养1~2d,放线菌于30℃培养2~3d,霉菌于30℃培养3~5d ,观察。 6、计数:用稀释水样检测平板的菌落计数方法进行计数,报告细菌总数/(CFU·ml-1) 7、纯化: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相应平板,培养条件同上,培养纯化。 五、思考题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环境工程(1)班 一、试验目的 1..学会土壤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 2初步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它具有微生物所需要为一切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及生存的各种条件.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它们参与土壤的氮、碳、硫、磷等元素的循环作用。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查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情况,对发掘土壤微生物资源和对土壤微生物实行定向控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三、实验器材 (—)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培养细菌)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 查氏培养基(培养霉菌) (二)灭菌稀释水、灭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三)土壤样品、天平、称旦纸。 (四)恒温箱、气体流量计 四、试验程序 1、倒平板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55—60℃时,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 准确称取土样10g,加入装有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匀,将细胞分散。用一支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 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1、10-2、10-3、10-4、10-5、10-6、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3、涂布 将无菌平板编上10-4、10-5、10-6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6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0-6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5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5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0-4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4的3个平板中(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时,吸管可不必更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每个稀释度用一个灭菌玻璃涂棒,更换稀释度时需将玻璃涂棒灼烧灭菌。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涂抹时,也可以不更换涂棒。 4、培养 在28℃条件下倒置培养3—5天。 5、挑菌落 将培养后生长出的单个菌落分别挑取少量细胞划线接种到平板上。28℃条件下培养3—5天后,再次挑单菌落划线并培养,检查其特征是否一致,同时将细胞涂片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为单一的微生物,如果发现有杂菌,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 五、注意事项 1.制备混合液平板时,不要再注入培养基前让链霉素液与土壤稀释液相混。 2.制备混合液平板时,倾注的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过高的温度会烫死微生物。 六、培养过程及革兰氏染色观察成果 1.培养24h后的情况: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长出菌种,经判断为细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长出菌种,为酵母菌。其他培养基没长菌种,拍照如下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电子版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指导教师:海花 周四晚第四组 实验成员: 杜玉琪 9 董天涵 8 怡菲 8 逄颖 5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 纯化,通过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判断菌的类型并通过平板划线进行分离纯化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菌落观察、分离纯化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接种和无菌操作技术。 (3)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4)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2.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产物。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不同微生物对p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pH调到合适的围。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2)微生物的培养及鉴定 接种: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 鉴定:常见与常用的微生物中,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可分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细菌菌落光滑,易于基质脱离;放线菌菌落质地致密,菌落较小,广泛延伸;酵母菌菌落较细菌菌落大而厚;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 (3)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 倒平板:按稀释涂布平板法倒平板,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土样编号和实验日期等。 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菌种在平板上划线。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稀释,培养后能形成单独的菌落。平板计数法是将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并记录菌落数。 (4)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得到单一菌种,要对培养的菌分离和纯化。用接种环挑起培养基里少量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划线,继续进行培养,从而得到新的单一菌落。 3.实验器材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

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出微生物

如何从土壤(污水)中分离出微生物 把污水加蒸馏水分别稀释10,100,1000倍,然后加入培养基中培养,如果培养出来菌落重合,菌非常多,无法分离,就加大稀释倍数,直至获得清晰可分离的菌落,有时甚至是非常小的菌落,要用倒置显微镜操作。而培养基则根据要分离的菌的营养类型进行配置,若要获得多种微生物就要配置多种培养基进行如上操作。对于土壤加水溶解,对溶解液进行如上操作,不溶的部分就不用管了 1.取以少许土壤(一地表以下10cm处为宜)与适量无菌水混匀备用 2.做浸出液的梯度稀释 3 .涂平板 4.划线分离 5.接平板,接斜面 6.检测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环境工程(1)班 一、试验目的 1..学会土壤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 2初步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细菌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它具有微生物所需要为一切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及生存的各种条件.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它们参与土壤的氮、碳、硫、磷等元素的循环作用。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查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情况,对发掘土壤微生物资源和对土壤微生物实行定向控制无疑

是十分必要的。 三、实验器材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培养细菌)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查氏培养基(培养霉菌) (二)灭菌稀释水、灭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三)土壤样品、天平、称旦纸。 (四)恒温箱、气体流量计 四、试验程序 1、倒平板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55—60℃时,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2、制备土壤稀释液准确称取土样10g,加入装有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约2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匀,将细胞分散。用一支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 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1、10-2、10- 3、10- 4、10- 5、10- 6、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3、涂布将无菌平板编上10- 4、10- 5、10-6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6稀释液各1ml放入编号10-6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5稀释液各lml放入编号10-5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0-4稀释液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实验原理 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 培养基中不能繁殖。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 1. 通过制备LB 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 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 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 稀释倍数104105 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数837799111812 平均数86.313.7 浓度 1.726×1070.274×1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726×107ml/cm^3 稀释了104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0.274×107ml/cm^3 全组数据计算出来结果为2.233×107ml/cm^3 讨论: 在稀释倍数为104的试验中大肠杆菌菌落较少,原因可能是在稀释过程操作中,震荡不够,而且由于不小心洒了半管104稀释液,所以取液接种的时候底层的大肠杆菌数量偏少了。也有可能是靠近酒精灯附近使得温度升高杀死了一部分细菌或者降低了活性。 从实验图片中可以看出,涂布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固体培养基上不平滑,有多处破损,细菌在破损处的生长大多是不规则的连续紧挨在一起的,所以不便于菌落的计数,也会影响最终实验数据。 课后提问 使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计算出来的细菌数量与实际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呢?误差有多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一.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分离法,根据某种微生物对生长条件的不同要求供给它适宜的培养环境,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到得到纯菌株。 2.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含的菌落数。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1.土壤稀释溶液 2.取液器(1000ml 1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 棒,接种环,1000m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三.实验步骤 (一).无菌平板制备 1.采用叠皿法把牛肉冻蛋白膏培养基倒入灭好菌的培养皿中,制作无菌平板 (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2.取一平板,分成6个区,做好标记。同一个人同一根手指头按如下要求用力一致进 行操作: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自来水认真洗过的手指头,洗手液洗过一遍的手指头,洗过两遍的,洗手液洗过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的手指头 在六个区上涂抹。(平板1) 3.取一平板,分区,分别用使用过的纸巾,硬币,旧纸币,餐卡在不同区拖动。(平 板2) 4.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头发数次。(平板3) 5.取一平板,分区,用无菌接种环分别蘸一滴自来水,河水,豆浆在不同区划线。(平 板4) 6.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平板5) 7.取两个平板,一个打开在实验台上放置30分钟,另一个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 分钟。(平板6) 8.取一平板,打开盖,咳几下。(平板7) (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采土样 2.制备土壤稀溶液 3.涂布 吸取100ml稀释好的土壤稀溶液,较均匀地滴在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涂1—2分钟 4.培养 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下培养24小时 5.菌落计数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双歧杆菌分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乳酸菌分离纯化——双歧杆菌的分离纯化 2012/6/5 实验目的:从酸奶等富含乳酸菌的物质中分离到具有活性的双歧杆菌并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双歧杆菌是动物体肠道内的正常优势生理细菌,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没有运动能力,最适生长温度37℃~41℃,专性厌氧。双歧杆菌的细胞呈现多样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形、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端形、球形、长杆弯曲形、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7)。 因为双歧杆菌是严格厌氧细菌,所以双歧杆菌的培养条件必须无氧,且培养基要具有低氧化还原电势。培养双歧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法(1, 5, 7),此外还有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和厌氧罐法等。亨盖特厌氧滚管法是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发展起来的一套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铜柱氧化除氧的滚管分离纯化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法的优点是可以实时检查培养物,无氧效果好且花费不高,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技术性很强的操作。本实验采用的简易厌氧罐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且成本很低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焦性没食子酸除去厌氧罐内的氧气。该方法的缺点是焦性没食子酸与NaOH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NO,可能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此外,过量的NaOH 会将厌氧罐中的CO2一起除掉,而CO2对多数厌氧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同一个培养皿上接种好氧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能加强除氧的效果。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参考了NPNL培养基(6)和BS培养基的配方,其中鱼粉、牛肉膏、酵母浸粉、胰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和乳糖为乳酸菌发酵提供糖类底物,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为酸碱缓冲剂,硫酸亚铁、硫酸锰为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比如硫酸卡那霉素(75μg/ml)、硫酸新霉素(30-2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200μg/ml)、萘啶酮酸(15或80μg/ml)、氧化锂(3mg/ml)、丙酸钠(10或15g/L)、山梨酸(0.4g/L)等,培养基就成为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7)。实验材料:蒙牛冠益乳(含bb-12双歧杆菌),伊利酸牛奶(ABLS益生菌),佳宝、光明原味酸牛奶,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含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实验方法: 1.培养基 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蛋白胨(鱼粉)10.0g,牛肝浸粉5.0g,牛肉膏3.0g,酵母浸粉5.0g,胰蛋白胨8.0g,可溶性淀粉0.5g,磷酸氢二钾1.0g,磷酸二氢钾 1.0g,葡萄糖10.0g,乳糖3.0g,L-半胱氨酸0.5g,琼脂15g,吐温80 1g,溶液A (FeSO4·7H2O 0.2g,MgSO4·7H2O 4.0g,MnSO4·4H2O 0.135g,NaCl 0.2g 于100ml蒸馏水定容)10ml,蒸馏水定容至1L】 枯草芽孢杆菌LB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5g/L,Nacl10g/L,琼脂粉15g/L】 2.简易厌氧罐法 将双歧杆菌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冷却后,先用接种环取LB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接种在培养皿一侧,再于另一侧划线接种酸奶或三联活菌片的稀释液,按照每L容积1.0g 焦性没食子酸、10%NaOH溶液10ml加入厌氧罐后,立即以凡士林和胶带密封,置于37℃恒温培养2-3天。 图1. 实验中使用的简易厌氧罐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环境科学(1)班 学号 3111007364 姓名刘迪鸿 联系方式 2013年12

月10日 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刘迪鸿 (广东工业大学11级环科(1)班) 摘要:各种微生物生长所需条件存在差异,根据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可以得到只含目标菌株的纯培养。 关键词:选择培养基,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并通过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掌握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环境以找到目标菌株的基本方法,学习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进一步熟练与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方法。 二、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培养基就是人工的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的需要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合营养基质,用以培养或分离各种微生物,因此,培养基质应当有微生物所能利用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素。)与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与实验目的地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与配置。 在土壤,水,空气及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就是混杂生活在一起,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理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就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的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此菌生长而抑制其她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她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分离法等分离纯化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2、0g,蛋白胨4、0g,氢氧化钠2、0g,琼脂6~8g,水400mL。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格式标准参考) (生命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教师:黎勇

目录索引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 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4) 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6)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7)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9) 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10) 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12)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3)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N·A=n·sinα 2.D=λ/2N.A 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菌名:大肠杆菌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100×10(×5)放大倍数:100×10(×5) 特殊结构:无特殊结构:无 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 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