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三、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 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 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 抒情思, 叙宴游, 发怨愤, 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班固在《汉书》里对这些民歌却也作了很好的概括,这就是他说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从现存不多的作品看来,包括东汉在内,这一特色确是很显著。这些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在汉乐府民歌中有不少对饥饿、贫困、受迫害的血泪控诉。如《妇病行》所反映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东门行》和《陌上桑》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它们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东门行》写的是一个“犯上作乱”的穷老汉;《陌上桑》则是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在这一方面汉乐府民歌也有不少杰作。汉代自武帝后,长期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有的民歌通过战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场的惨象和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十五从军征》则是通过一个老士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汉代兵役制度,据当时官方的规定是:民年二十三为正卒,一岁为卫士,一

岁为材官、骑士,五十免兵役。但这首民歌却揭穿了统治阶级的欺骗,诗中的主人公足足服了六十五年的兵役,而穷老归来,仍一无抚恤,他的悲剧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三)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封建礼教的压迫也就随之加重。在“三从”“四德”“七去”等一系列封建条文的束缚下,妇女的命运更加可悲。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像《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

总之,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它是两汉社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都是从民间产生的。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远在四言诗盛行时代,五言诗即已萌芽。例如《诗经》中的《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或全章都是五言形式,汉初的四言诗本是继承《诗经》三百篇的形式,后来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作者才不得不突破旧形式,采用民歌的新形式来代替它。所以东汉初年便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的旧形式不能适应,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就大量产生,而且艺术技巧日益成熟。《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由建安到魏初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主要作家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七子(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2、东晋诗歌:陶渊明

3、南北朝山水诗和乐府民歌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南朝民歌的内容大多写男女爱情,形式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小诗,喜用双关语。在南朝文学中,南朝民歌特别值得表视。它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歌》、《西曲》。它们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泼的风格,表现了人民对合理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

北朝民歌题材较为广泛,形式多样,四言、五言、七言、杂言都有,风格直率豪放,语言质朴刚健。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部分是民歌。它酷似汉乐府,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北方的社会现实和北方人民悲惨的命运,突出地表现了北方民族的精神面貌,并具有豪放刚健的独特风格。其中的《木兰诗》更是一首杰出的女英雄赞歌。《敕勒歌》

4、散文

历史散文: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地理散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其他散文:诸葛亮《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说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我国自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加之道教兴起,佛教传入,这些巫师、僧侣大都“张皇鬼神,称道灵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而整个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生命经常受到威胁,很容易接受宗教迷信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记录灵鬼怪异的小说,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作者的主观目的虽在宣扬宗教迷信,但其中保存了一些人民按照自己的愿望编造的神异故事,具有较高的人民性。魏晋时期清谈玄理、品评人物的风尚又促成了记录人物轶事小说的出现。它与志怪小说不同,是以现实的人物言行为对象。刘宋初年出现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集大成之作,它广泛地反映了由汉末至晋士族阶级的思想、生活面貌,艺术上也有独特的成就。我国小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

才粗具规模,它们标志着我国小说的一个重要阶段。

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有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著)钟嵘《诗品》(第一部诗论专著)。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西洲曲》是一首情歌。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诗的开头写女子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欢会,于是折梅一枝远寄江北的所欢。以下便写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

此诗情调缠绵悱恻,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练习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年

单元质检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北武汉调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 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2.(2018湖南怀化三模)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 )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3.(2018东北三市联考)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农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4.(2018河南名校联考)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 5.(2018河南名校联考)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 的共同结论是( )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 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 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枚乘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 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 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1汉大赋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作品? 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铺陈文采;歌颂为主。 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2 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婚姻爱情;战争徭役;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3南朝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委婉细腻;以情为核心展开动态描写;多用顶真手法和双关语。 4《诗品》评曹植诗歌的特点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作品加以阐释。 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5《史记》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 《史记》在历史真实基础上刻画人物,成为传记文学的开端;是对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对后代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重要影响。 6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短歌行》的特点:情调低昂回旋;化用《诗经》成句;多用比喻。 7“大小谢”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 大谢对山水景物作客观的描摹,小谢通过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小谢在语言上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平板之弊,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8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平易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情景事理的浑融。另外,陶诗还有金刚怒目式的风格。 9、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七林”。 10、《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白;环境渲染。 1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论 从建安、正始、两晋、南北朝几个历史阶段,描述文学的嬗变,探讨其承上启下的特征。 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 第一节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从政治变化、思想解放、文学自身的呼唤诸方面探讨。 第二节曹操 一、对现实的反映 二、对乐府诗的贡献 第三节曹丕 一、文学主张 二、偏于阴柔的艺术风貌 三、《燕歌行》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四节曹植 一、悲剧人生 二、阳刚与阴柔兼备的艺术风格 第五节阮籍 一、“道似无情却有情”的人格特征 二、诗歌的深邃与迷离 三、散文的哲理探讨与批判精神 第六节嵇康 一、文化批判与峻烈的人格 二、诗歌所体现的诗化人生 三、散文的理性与非理性交杂的特征及峻烈的风格 第二章西晋文学

第一节傅玄和张华 一、傅玄的“力薄” 二、张华的“几云气少,儿女情多” 第二节陆机 一、作为“太康之英”所体现的唯美倾向 二、模古的得失 三、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节潘岳 主要介绍其有关掉亡的作品。 第四节左思 一、对咏史诗的开拓 二“风力”的特征 第五节刘琨与郭璞 一、刘琨与建安精神的承接关系 二、郭璞游仙诗的内涵 第三章陶渊明 第一节生平与人格 一、家世与生平 二、从济世弘道到诗化的人生 第二节丰富的文学世界 一、农耕生活 二、安贫乐道 三、委运随化 四、自然平淡的艺术风貌 五、独立于时代氛围的美学个性 第三节影响 一、逐渐提升的历史地位

三、艺术的影响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一、繁荣的原因 二、以男女恋情为主的内容和缠绵悱恻的风调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一、文化背景 二、丰富的内容与格调 第一节南北朝民歌之比较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比较 第五章山水诗的兴起 主要探讨兴起的原因,描述基本状况 第二节谢灵运 一、生平与人格 二、对山水诗的开拓 三、复杂的心理世界 四、精丽的艺术面貌 五、影响 第三节鲍照 一、才秀人微的身世 二、对门阀的抨击与抗争 三、对边塞生活的反映 四、崇高与卑琐 五、对七言诗的贡献 第四节谢脁与新体诗 一、新体诗产生的背景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继续发展并臻于成熟的时期。它的主要标志:一是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二是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的出现。这两件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齐民要术》等农书得以出现的基础;而《齐民要术》等农书则是对这个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使之系统化和得以流传于世。 那么,以《齐民要术》等农书为主要载体的本时期的传统农学,比起前代究竟有些什么进步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庞大。先秦农书(如《吕氏春秋·任地》诸篇)所载农业技术的原理原则是建立在耒耜操作的基础上的;本时期农书(从《氾胜之书》到《齐民要术》)则是建立在牛耕技术的基础上的。先秦农书只谈种植业(主要是粮食种植),只有作物栽培总论;本时期农书不但有作物栽培总论,而且有作物栽培分论,不但谈到粮食作物,而且谈到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对蚕桑生产技术、畜牧生产技术、人工养鱼生产技术等第一次作了系统总结。《齐民要术》实际上是当时包罗万象的农业百科全书。这显然与铁犁牛耕的普及使农业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各部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农业文化交流融汇分不开的。 第二、在农学基础学科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有许多重要的创新。先秦农书重点谈农时掌握和土地利用,对如何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涉及,但谈得不多。比起先秦的农书,本时期农书的进步是很显著的。农时体系,掌握农时的原则和手段,土地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更加完备和具体。在土壤环境改良方面,突出的成就是形成了“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旱地耕作体系,大大加强了土壤的防旱保墒能力。对前世农书所没有讨论过的施肥和灌溉问题,也有总结和论述。尤其重要的是,本时期的农书十分注意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不但对作物、果木、畜禽等的选种、繁育、种子保藏处理等技术方法和原理,作了具体深入的总结,而且在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时,总是根据生物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因物制宜”的措施,巧妙地利用生物体内部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总之,是把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放在与改善农业环境条件同等重要的地位,构成技术体系中的两根支柱。这在本时期的农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与本时期农业生物学的长足发展分不开的。 第三、指导思想的深化。作为传统农学的灵魂和核心,“三才”理论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它获得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要靠天时、地利、人力诸因素的配合和协调,已经成为各个阶层的常识,这是在广度方面的发展;二是“三才”理论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的贯彻和具体化,这是在深度方面的发展。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本时期的农书,在处理一切农业技术问题时,无不贯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的原则,无不体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耕细作、巧顺物情来夺取高产优质的精神,而这正是“三才”理论的具体化。由于有这些思想原则的指导,这些农书在论述各项生产技术的原则、原理时,具体细致而深入,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本时期农学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本时期农学主要是对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方法与原理的总结,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很少见于文献记载,更缺乏系统的总结。这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也反映了中原人对南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此其一。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 学概述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 秦王朝覆灭后,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是指汉王朝从本质上承继了秦王朝以郡县制为典型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政体,以及制定了与此相应的诸如律令、军法、历法、礼仪等一整套制度,而并非是说也继承了秦王朝极为酷虐的政治统治。 汉代逐渐繁荣起来的文学,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赋。因为赋才是两汉四百年间,从总体创作实况来看发展得最昌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最先表现出堪称为自觉创作意识的文学品种。早在西汉初期,这种文学体裁就已经开始风靡,不仅有此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贾谊的传世名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而且甚至先后在吴楚地区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的府中,集中枚乘、庄忌、枚皋、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艺术风格各异的名家,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创作中心。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论述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论述题 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开;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2试论曹植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 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壮,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3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使《史记》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史记》的文学成就 答:《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

风貌。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2)慨叹历史人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3)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气概。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卓、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特点一是皆平典似道德沦,建安风力尽矣;二是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诗歌才重新焕发艺术的生机,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界,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作的先锋。

2020届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18?海南)《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3.(2017·全国Ⅰ)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4.(2017·海南)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5.(2016·全国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6.(2016·全国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7.(2018?全国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8.(2017·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秦汉文学

1、班固所作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吴越春秋》 D.《越绝书》 2、《昌言》的作者是【】 A.恒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寔 3、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4、张衡所作《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的作品是【】 A.《两都赋》 B.《述行赋》 C.《幽通赋》 D.《幽通不遇赋》 5、杨恽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A.《新序》 B.《春秋繁露》 C.《盐铁论》 D.《报孙会宗书》 6.《赠四王冠诗》的作者是【】 A.班固 B.应亨 C.张衡 D.秦嘉 7、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A.《两都赋》 B.《二京赋》 C.《归田赋》 D.《鹦鹉赋》 8、在汉代被称为“群儒首”的人是【】 A.贾谊 B.司马迁 C.董仲舒 D.刘向 9、《李夫人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刘向 B.董仲舒 C.桓宽 D.杨恽 11、开创大赋的是【】 A.司马相如 B.枚乘 C.贾谊 D.班固 12、《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13、桓宽散文的代表作是【】 A.《盐铁论》 B.《过秦论》 C.《昌言》 D.《新序》和《说苑》 14.《新论》的作者【】 A.桓谭 B.王充 C.仲长统 D.崔颢

15、下列作品属于枚乘所作的是【】 A.《至言》 B.《上书谏吴王》 C.《论积贮疏》 D.《论贵粟疏》 16、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不包括【】 A.“互现法”的使用 B.对比衬托方法 C.重视心理描写 D.非个性语言描写 17、赵壹创作的抒情小赋是【】 A.《归田赋》 B.《鹦鹉赋》 C.《二京赋》 D.《刺世疾邪赋》 18、王充的散文作品是【】 A. 《新论》 B. 《论衡》 C.《昌言》 D. 《政论》 19、《遂初赋》的作者是【】 A. 董仲舒 B.汉武帝 C.刘歆 D.班婕妤 20、目前学术界认定为蔡琰所做的诗是【】 A.五言《悲愤诗》 B.七言《悲愤诗》 C.《胡茄十八拍》 D.《饮马长城窟行》 21、《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A.道家著作 B.法家著作 C.儒家著作 D.杂家著作 22、《史记》中的表有平【】 A.8篇 B.10篇 C.30篇 D.70篇 23、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4、汉乐府民歌中倾诉生活困顿的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5、《上书谏吴王》的作者【】 A.贾山 B.贾谊 C.晁错 D.枚乘 26、“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 A.《子虚赋》 B.《赋篇》 C.《上林赋》 D.《两都赋》 27、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的赋体类型属于【】 A.骚体赋 B.散体大赋 C.抒情小赋 D.骈赋 28.汉乐府民歌中讥刺达官显贵德尔诗篇是【】 A.《东门行》 B.《十五从军征》 C.《上邪》 D.《相逢行》 29、蔡邕创作的骚体赋是【】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汉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斯。 3.统一后出自斯之手的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9.《毛诗序》主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情感的表现。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 20、《过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向。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答案)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_第二段_。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李斯一。 3 ?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 ?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 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_峄山刻石_、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 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 _发愤著书_”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 _赋_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_《七发》_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_。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_。 15?班固的_《两都赋》_、张衡的_《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_《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_。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 _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_。 21 ?《新语》的作者是_陆贾_。 22 ?《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_《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_。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_。 25 ?《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 ?《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_。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_。 28. 《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_。

秦汉文学

汉赋 一、辞与赋的联系与区别 (一)楚辞与汉赋乃两种不同的文体。(区别) 1、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国域内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方言声韵)、名物(楚地的风土物产)而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汉赋却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 2、赋体一般是用主客问答体敷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楚辞体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也往往含有某些叙事成分,但它却是以抒了个人感情为主的作品,是真正的诗歌。 3、刘熙载《艺概》论述“楚辞汉赋之别”:“楚辞按之而逾深,汉赋恢之而弥广”,“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所谓“按之而逾深”和“尚神理”指的是楚辞中所含有的情和所具有的诗歌韵味说的;所谓“恢之而弥广”和“尚事实”是指汉赋以铺陈为能事,以叙述事实为主说的。因此,汉赋实际上是更接近于叙事散文的特点。 (二)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联系) 汉人将辞、赋归为一类,在文体分类上确有不精确的地方,但这也正好说明了辞与赋的联系。 1、辞、赋相对于“诗三百篇”和汉乐府诗来说,同属于“不歌而颂”的不入乐的作品。 2、汉赋的产生和发展,曾受楚辞的直接影响,所谓“拓宇于楚辞”(刘勰《文心雕龙》)。屈原的诗歌作品,特别是《离骚》,结构宏伟、文采华美,其间又设为问答,引譬连类,就语言描写而言,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汉赋发展的各个阶段 (一)骚体赋及“九体” ?汉初骚体赋为主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九体:贾谊《吊屈原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如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作品,它们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与汉大赋中的“七体”互相辉映,是为“九体”。 ?淮南小山《招隐士》 ?司马相如《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 (二)枚乘与“七体” ?枚乘:梁园文学群体杰出代表《七发》 ?七体:枚乘《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李善《文选》注以为“《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自《七发》问世后,后世仿作并以“七”名篇的代不乏人,如张衡的《七辩》、马融《七厉》等。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杂文》于赋体之外,别立“七体”。 (三)司马相如与天子游猎赋 ?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当垆沽酒 ?《子虚赋》《上林赋》 标志着汉赋主题转变,由讽谏转为润色鸿业。 ?《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而睡,涣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 (四)扬雄四赋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一.政治状况 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朝代更迭: 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年) 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 南北朝长期分裂: 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 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他们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他们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现象。 三文学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重抒情,重形式美,重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由文学的功利倾向走向非功利。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 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汉文学史纲要》中用“药、酒、女、佛”四个字来概括魏晋六朝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文学的唯一优秀作家是__李斯____ ,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_______ 》。 2、西汉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有__贾谊____ 和晁错等,代表作品有《_过秦论______ 》、《__陈政事疏_______》、《__论贵粟疏_______》等。 3、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______、___汉大赋______、__抒情小赋_____三个阶段。 4、《_吊屈原赋________ 》和《__鵩鸟赋_______ 》两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它们标志着汉散体大赋的成熟定型。 5、东汉末年的《___古诗十九首______ 》是这一时期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6、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__“一蔡”__。其中__曹植____被誉为"建安之杰"。 7、《__赠白马王彪________》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家曹植后期诗歌代表作。 8、建安女作家___蔡琰____ 以多方面的才华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为《_悲愤诗______ 》。 9、__王粲_____ 的《登楼赋》被誉为"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___"。 10、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最纯粹的七言诗是_曹丕_____ 的《_燕歌行_________》。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阮籍_____ 和_嵇康______。 12、正始诗人阮籍的代表作为《__咏怀____ 》,嵇康的代表作为《__与山巨源绝交书》。 13、太康诗人中,_陆机_____ 和_潘岳_____ 齐名,他们是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14、刘宋诗人__谢灵运____是开创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_登池上楼》。 15、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代表名家是__谢灵运____ 和_谢眺_____。 16、南北朝时期较为著名的散文名著有《__水经注_ 》、《_洛阳珈蓝记_》等。 17、南北朝时期公认的骈文名家有__鲍照_____、_江淹_____ 和_庾信_____ 等。 18、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最高的是__庾信_____ ,其作品《___哀江南赋______》标志着骈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 19、江淹的代表作《__别赋____ 》和《__恨赋____》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 20、吴均的《__与宋元思书_____ 》,陶弘景____的《与谢中书书》是两篇写山水的骈体名作。 21、南朝乐府民歌习惯上分为___吴声歌____ 、__西曲歌_______神弦歌三大类。 22、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__志怪小说_______ 和___轶事小说__两类。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_搜神记______》,__刘义庆____所编撰的《__世说新语_____》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24、现存的文章总集,以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 的《__文选_____》为最早。 25、____刘勰__ 的《___文心雕龙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__诗品_____》是专论五言诗的文学批评名著。 26、___陆机___ 的《___文赋____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创作专论。 二、选择题 1、汉代学者不少人曾续补《史记》,写成《史记后传》的是(C )。 A、褚少孙 B、刘向 C、班彪 2、在班固的《汉书》中没有(C )。 A、志 B、世家 C、表 3、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写成又一部史学巨著《汉书》的是(C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

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文学自觉的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辑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新的文学思潮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历代过程: 魏晋南北朝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又是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二是政权更迭频繁。整个魏晋南北朝,除了东晋和北魏存在的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才二十多年。三是社会动乱。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夺取统治权或扩大统治范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并立的政权之间总不免互相征伐,新旧王朝的更代大多也是通过战争实现的。即使没战争,统治集团中的权力之争同样充满着杀气。在不断发生的社会动乱中,不但普通民众蒙受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上层人士也难免杀身之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