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



第一节 工资制度的基本构成



一、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工资制度

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工资由三个部分组成:1、基本工资部分,2、奖金部分,3、津贴部分。

1、基本工资部分。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划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工资构成的主体,是体现按劳分配的主要部分。

2、奖金部分。实行职级工资制度后,在具备条件时,对年度考核优秀和称职的工作人员,年终发放一次性奖金,发放的标准为本人年底基本工资的一个月。

3、津贴部分。这里所提的津贴,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国家根据不同的地区的自然环境、物价水平及经济发展因素而建立的地区津贴制度,地区津贴主要分为艰苦地区津贴和地区附加津贴。目前,国家统一建立的地区津贴,湖北省没有一个地区享受,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二是对在特殊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实行的岗位津贴,如:环卫岗位津贴、殡葬岗位津贴、特殊教育岗位津贴等等。岗位津贴是国家对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给予的额外劳动报酬,工作人员调离该岗位后,津贴自行取消。三是其他各种津补贴,其他津补贴主要是各地市县根据本地的实际,而建立的一种福利性质的津贴,如生活补贴、外勤补贴等。

二、机关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大类,根据机关工人的劳动特点,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种工资制度,技术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基本工资部分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奖金三个部分组成(奖金即30%活的津贴);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奖金同上)。基本工资以外的奖金部分和津贴部分同机关公务人员相同。

三、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管理人员实行职务工资制,工人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制。在构成上,主要分为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职员等级)工资和岗位目标津贴两个部分:

1、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实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不同的等级工资标准,如教育、科研、卫生、文艺、体育等有所不同的标准,管理人员执行统一的职员工资制,按职员系列、正副厅级,执行二级职员工资标准,正副处级执行三级职员工资标准,正副科级执行四级职员工资标准,科员执行五级工资标准,办事员执行六级工资标准。事业单位工人执行统一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工资标准。

2、事业单位的岗位目标津贴,在加强宏

观调控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区别对待,全额拨款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占70%,活的部分(岗位目标津贴)占30%;差额拨款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占60%,活的部分占4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固定部分占50%,活的部分占50%,其计算方法为:

全额拨款单位活的津贴部分=本人现执行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7×3

3、为了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也应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因此,各事业单位在岗位目标津贴的发放过程中,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办法,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的原则,办法必须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市人事局审批。



第二节 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为了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有计划地增长,保证新工资制度的正常运转,新的工资制度建立起了六种正常增长工资的办法:

一、正常晋升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1、根据国发[1993]79号文件及人薪发[1995]150号文,对工作人员在现任职务的任期内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或称职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内提高一个工资档次,并从连续两年考核称职以后之10月起执行,截止目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已经于1995、1997、1999、2001、2003年分别五次进行了正常晋升。

2、工作人员提升职务(含聘用专业技术职务)后,原职务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工资标准最低档,原职务工资高于新任职务最低档的,就近就高靠入新任职务工资标准。提升(聘用)职务时所增加的职务工资在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一个档次以内的,不重新计算考核年限,提升(聘用)职务时所增加的职务工资超过新任职务工资标准一个档差以上的,重新计算考核年限,从晋升职务满24个月(两年)的下月起正常晋升职务工资。

二、正常晋升级别工资(国家机关公务员)

1、根据国办发[1993]85号文和鄂人薪[1994]78号文规定,工作人员首次确定级别工资后,自1993年开始,连续5年考核称职,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可晋升一级级别工资。

2、在正常晋升级别工资的同时,凡符合国办发[1993]85号文规定的级别工资套改年限所对应级别工资档次的,可晋升到相应级别工资档次。如:正科工龄20年以下的级别工资为12级,21年—25年为11级,26年—30年为10级等,凡符合所对应级别的可执行相应级别工资。

3、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人员,可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级别工资,作为保留工资,不重新计算考核年限,即:同一年内或同五年内

即可正常晋升级别工资,又可三年优秀晋升级别工资,但一个人最多只能增加一个三年优秀晋升的级别工资。

4、本人级别工资已达到本职务最高级别工资档次所规定的工作年限多5年以上的,且连续5年考核称职,可增加一级倒级差(只能增加二个倒级差)。

5、提升职务增加级别工资。工作人员提升职务后,一是原级别工资低于低任职务工资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最低级别。二是原级别工资已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若低于85号文所规定的年限,可提高到相应的级别工资。

三、事业单位提前或越级晋升职务等级工资

事业单位提前或越级晋升职务工资,是对事业单位考核优秀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少数工作人员进行的奖励。因此,鄂人薪[1999]103号文件对提前或越级晋升的对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重点考虑”对象。

1、指标期限内的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

2、在科研、教学、农业、医疗、文化体育等专业领域内有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3、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成绩,经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同意,被同级以上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

4、在指标期限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的优秀者。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2001年及以后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已享受一次性奖金的人员,不再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

2、1993年以来,因年度考核为优秀已提前或越级晋升过工资的不再执行此项升级。

3、因某一成果(业绩)已享受奖励升级、政府津贴、一次性奖金,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而又没有取得新的成果(业绩)的人员,按不重复奖励的原则,不再升级。

4、人事部门只下达升级指标,具体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人。这里要重复一下,事业单位的3%越级晋升与机关公务员三年优秀晋升工资有制度上的不同。

四、机关工作人员增加工龄工资

机关工作人员的工龄工资逐年增加,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从每年的元月1日增加1元,直到离退休为止。

五、定期调整工资标准

根据城镇居民生活费用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的增长,国家定期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以提高整个工资水平。从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已先后五次调整工资标准,1997年将职级工资制的基础工资由90元增加到110元,将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职员工资制、工人技术岗位工资制的,在每一个工资等级上增加14元。1999年又将基础工资由110元增加到180元,同时调整了级别工资标准和事业单

位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等。2001年元月,又将基础工资由180元增加到230元,同时又调整了级别工资标准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等。2001年10月和2003年10月,国家又两次调整了机关职务工资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

六、工人考工晋级

国办发[1993]85号文将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的工资标准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93年工资改革时,暂时按参加工作时间和工资等级套入了相应的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96年开展了工人技术等级岗位本等级考核(复核)工作。98年开展了93年工改以来第一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工作,并将工人考工晋级工作转为正常化。

2001年报考条件:

1、98年以前已取得人事部门核发的高级工证书的技术工人,可报考技师。

2、工作年限满20年或从事本工种年限满15年的中级工,可报考高级工。

3、工作年限满10年的初级工,可报考中级工。

4、新参加工作的技术工人,期满可报考初级工。

未取得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申报条件为:

1、工作满25年并从事本工种工作15年,或从事本工种工作20年的,可报考高级工。

2、工作满15年并从事本工种工作5年,或从事本工种工作10年的,可报考中级工。

3、工作14年以下,并从事本工种4年以上或从事本工种不到10年的,可报考初级工。

考工后的工资待遇:

1、考试考核合格后,就近就高套入新的技术等级工资、岗位工资。

2、技师的岗位职务津贴、山区津贴等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标准执行



第三节 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从各类学校毕业分配或录用到机关的工作人员,均实行见习期,见习期为一年,其中,中专以下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见习工资446、425),大专以上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定级工资(见习期间不发放岗位津贴)。

见习期满后,转正定级(大专以上毕业生也必须履行转正定级手续),定级工资为:1、职务工资:初中毕业生定办事员一档,高中、中专生定办事员二档,大专生定科员一档,大学本科定科员二档,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未获得学位的研究生定科员四档,硕士研究生定科员五档,博士学位研究生定正科二档。2、级别工资:初中、高中、中专生定十五级,大专生定十四级,大学本科生、获双学士学位本科生、未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十三级,硕士研究生定十二级,博士研究生定十一级。

二、从各类学校毕业分配或录用到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均实行见习期。见习期为一年,其中,中专以下毕业生执行见习工资(446、425),不再加发活的津

贴和岗位津贴。大专以上毕业生见习期间执行定级工资(不发放岗位津贴)。见习期满后,转正定级(大专以上毕业生也必须履行定级手续)。定级工资为:1、专业技术人员:中专、高中毕业生定技术员一档,大专生定技术员二档,大学本科生定助教二档,获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助教二档,硕士研究生定助教四档,博士研究生定讲师三档。2、管理人员:初中、高中、中专生定六级职员一档,大专生定六级职员二档,本科生定五级职员二档,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五级职员三档,硕士研究生定五级职员四档,博士研究生定四级职员四档。

三、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或熟练期。技术工人学徒期为两年,普通工人熟练期为半年至一年,学徒熟练期满后转正定级。定级工资:技术工人为初级工一档普通工人为普工一档,其中:大专以上毕业生当工人的,可定为初级工二档,或普工二档。

四、上述人员定级后再满一年,且考核称职以上的,从满一年后的10月1日起再晋升一个职务工资档次,以后按正常满两年晋升一个职务工资。



第四节 调动工作人员的工资确定



一、在工资制度相同的机关或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工作的人员,应按干部管理权限重新明确其新任行政职务或重新聘用其专业技术职务,重新明确的职务(聘用的职称)与原职务没有变动的,其工资待遇不变。

二、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工作或从企业单位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重新明确的职务或职称与原职务有变动的,根据其新任职务参考机关或事业单位同等条件(同职务、同任职年限、同聘用年限、同工作年限)人员的工资水平确定工资等级,其实也就是按[1993]85号文套改工资后再按93年以来政策增加工资等级。

三、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后,调入单位应抓紧确定其工作职务或职称聘用,在未确定前,可暂按原职务(职称)低一级的职务确定工资等级,一年内恢复(聘用)原职务(职称)的,从恢复之日起恢复原工资等级,超过一年的,只能在其现工资等级上就近就高套入新的职务(职称)工资等级。

四、在对工作单位内部调动工作岗位(工人聘干、专业技术人员任行政职务、行政人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等),需要改变工资等级制度的,应按新担任(聘用)职务的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工资等级,其中对原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考录干(聘干)后,确定工资时,学徒期按两年计算,定级满一年后再晋升一个职务(等级)工资档次的办法计算;

对原从事普通工作的工人聘干后,确定工资时,熟练期按一年计算,定期满一年后再晋升一个职务(等级)工资档次的办法计算。对机关工人考录公务员后,确定级别时,应剔除学徒期年限后,再考核五年称职者,才能晋升级别工作。

五、对从企业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确定工资满一年后,符合正常晋升条件的才能正常晋升职务(等级)工资。

六、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调动人员,原在机关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晋升级别工资后调事业单位,符合调入单位提前或越级晋升工资的有关规定,可将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晋升的级别工资转为晋升一档职务工资,事业单位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或1993年工资改革后获得鄂人薪[1995]122号文中明确的三大奖等次人员提前或越级晋升的一档职务工资,调入机关后,可相应转为晋升级别工资。

七、从企业调入或从军队复员,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工人,一律按普工确定工资,待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相应的技术等级考核,取得相应的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后,再套入相应的技术等级工资。



第五节 关于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基本职称问题



一、年度考核时,因各种原因未定等次的,两年正常晋升工资时,暂不予晋升工资,待等次结果确定后,再按规定办。

二、在晋升职务工资或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时,对连续两年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不称职对待,本次不能晋升职务工资,两年内,其中一年为基本称职的,可视同合作人员晋升晋升工资。

三、在晋升级别工资时,对一年不称职的,晋升级别工资的考核年限推迟一年,年度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在五年考核期内,一年基本称职不影响正常晋级,累计两年基本称职的,按一年不称职对待,正常晋升的时间推迟一年。



第六节 关于浮动工资问题



一、在乡镇行政机关工作的干部,根据鄂政发[1992]95号文规定,可在现职务工资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级职务工资,连续在乡镇机关工作满八年的,可将其浮动工资转为固定工资,再向上浮动一级,调离乡镇机关工作的,取消其浮动工资部分,在乡镇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其浮动工资可列入计算退休费的工资基数。

二、农林水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实行浮动升级的办法具体办法同上。



第七节 关于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受刑事处罚期间的待遇

1、被取保候审和被监视居住人员的工资:停发原工资,改发基本工资的75%的生活费,待审查核实后,按核实的结果执行。被公安机关羁押的人员:羁押期间停发工资。具体核实结果主要为:

①审核宣布无罪或有错不予起诉的

,即没有被劳教、拘留,单位又没有给予行政处分的,补发被停发的工资、津贴。

②被公安机关处以劳教、拘留的,原停的工资不予补发。劳教、拘留期间也停发原工资。

③被原单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的,被羁押期间停发工资的改按75%生活费发放,并从处分下达之日起,按受行政处分工资办法办理。

④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停发的工资不补,缓刑 期间回单位工作的,机关公务员发基本工资的60%做生活费,事业单位的机关工人发国家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的85%,30%活的部分不再发放,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按最低生活保障线发放。

⑤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停发工资,刑满后,如原单位接收并安排工作的,工资按新录用人员工资办法办理。

⑥劳教、缓刑期满后分配工作的,按新任岗位、新任职务、不高于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二、受行政纪律处分期间的待遇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①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②受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降低一级级别工资。

③受撤职(党内留党察看)处分的,降低一级以上职务;另行确定职务,或者撤消全部职务,同时降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然后根据新任职务,确定级别和职务工资档次。

④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只开除党籍不开除公职的,同时降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后根据新职级确定工资档次,一般为降低两级职务,再降低两级工资,开除公职的,从处分之日起解除行政关系。

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

工人:①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在处分期间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

②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三个工资档次,已在最低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

③受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处分次月起停发工资。

干部:① 受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在处分期间内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

②受降级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一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如降职等)。

③受撤职处分的,如暂时没有明确职务,从受处分的次月起,按撤消前的职务,降低两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重新明确了职务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原职务工资两个档次后就近就低套入新任职务工资档次,其中:降两档次工资后的金额低于新任职务最低档次的,按最低档执行,高于新任

职务最高档的,按最高档执行,高出部分不予保留。

④受留用察看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降低三档职务工资,已在最低职务工资档次的,可给予其他行政纪律处分。

⑤受开除公职处分的,从受处分的次月起停发工资。

⑥受到以上行政纪律处分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被解除处分后,其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解除处分的次年起重新计算。

⑦在事业单位中既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受行政纪律处分的,处理中涉及职务和职务工资时,原则上以行政领导职务为主,如执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可改按原行政职务套改工资以后,再对应所受行政处分降低工资。



第八节 军队转业干部工资的确定



一、转业干部

职务工资按本人转业时原军队的职务工资80%的数额就近套入机关对应的职务工资档次,达到或超过半年档差的套入上一个档次,低于半个档差的套入下一个档次,最后套定的职务工资档次最多不得超过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的4个档次,超过部分不予保留。其他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和级别工资、各种津补贴均按同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分配到事业单位的转业干部,其工资的固定部分,按照分配到机关同等条件转业干部基本工资的70%的数额(四项之和)就近就高套入所在单位对应专业技术职务或职员职务工资等级档次。

二、复员军人(工人)。

参照本单位同岗位、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在军队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可高定一个档次工资。



第九节 实行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后,

几个工资问题的处理



1、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用制,对低、未聘人员的工资处理问题,低聘按低聘的职称重新套改;未聘人员有行政职务的,按行政职务重新套改;没有行政职务的,按员级套改。

2、对低聘、未聘人员,原所聘职务满5年的,退休时可按原职务退休。

3、已聘为干部岗位的,在达到工人退休年龄时,如聘期未到,可按干部退休年龄退休。



第十节 津贴、补贴



按照国家规定,93年工改时冲销各种津补贴64元,剩余部分暂保留,我市保留的津贴补贴项目为:

1、水电补贴 4元/月 省规定1.5元

2、误餐费 80元/月 省规定40元

3、液化汽补贴 25元/月 省规定6元

4、节支奖 2元/月 省规定2元

5、肉贴 5元/月 省规定5元

6、粮贴 (79年10月30日前参加工作[不含下乡、民办、不享受粮贴的地区调入职工]的职工,按原享受的粮贴,经历次调整地区差未冲销完的部分)

7、书报费

大专以上干部22.5元/月 省规定28元(93年冲销了5.5元)

一般干部 21

.5元/月 省规定27元(93年冲销了5.5元)

工人 20.5元/月 省规定26元(93年冲销了5.5元)

8、女工补贴 4元/月 省规定4元

9、岗位职务补贴

正厅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科员 办事员:

65 60 56 52 48 44 40 35

教授 副教授 中级 助理 技术员

65 56 48 40 35



技师 工作不满10年的工人 工作满11年—20年的

48 35 40

工作满21—30年的 工作满31年以上的

44 48

10、山区津贴

全日制博士 山贴 500元/月 资料费200元

全日制硕士 山贴 200元/月 资料费100元

全日制学士 山贴 100元/月 资料费80元

其他非全日制:硕士1年以内15元,满3年20元,满10年28元;本科满1年15元,满5年20元,满20年28元;大专满2年15元,满7年20元,满23年28元。

中专满7年15元,满12年20元;高中满11年15元,满16年20元;无学历满30年15元。

技术工人:初级工5元,中级工10元,高级工15元,技师25元。

普工:10年以上7元,20年以上8元,30年以上9元。

11、住房津贴:以我市92年4月份本人基本工资加粮贴6元,5元后的23.8%核发。

12、外勤补贴:36元/月,按考勤发放,不上工资卡。

13、生活补贴

正厅 副厅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科员办事员

185 175 165 160 155 150 145

教授 副教授 中级 助理 技术员

185 165 155 145 140

技师 高级工 其他工人

155 145 140

14、特殊岗位津贴:按上级部门文件办





第二部分 保险福利与退管工作



一、离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和各项津贴的构成

(一)基本离退休费的构成

1、八五年工改前离退休人员

(1)离退休前的基本工资(或打折后的基本工资);(当时按行政级等)

(2)工龄津贴;

(3)5元副食品补贴;

(4)17元未参加八五年工改的生活补贴;

(5)(89)82号文调资;

(6)93年工改增资;

(7)95年32号文增资;

(8)97年91号文调标和增资;

(9)99年调标、调资;

(10)2001年元月调标;

(11)2001年10月调标、调资;

(12)2003年10月调标、调资;

(13)(92)28号文增加的10%的生活费。

2、九三年工改前离退休人员

(1)离退休前的职务工资(或打折后的职务工资);

(2)基础工资(40元);

(3)工龄工资;

(4)退休后应增加的调资[如:(89)82号];

(5)93年工改增资;

(6)95年32号文增资;

(7)97年91号文调标和增资;

(8)99年调标、调资;

(9)2001年元月调标;

(10)2001年10月调标、调资;

(11)2003年10月调标、调资;

(12)(92)28号文增加的10%的生活费。

3、九三年工改后离退休人员

(1)机关的四项之合、事业的二项之合(或职务级别、等级津

贴打折后工资);

(2)95年32号增资(应按退休增资的);

(3)97年91号文调标和增资(应按退休增资);

(4)99年调标、调资;

(5)2001年元月调标;

(6)2001年10月调标、调资;

(7)2003年10月调标、调资。

(二)津贴的构成

1、93年工改前离退休人员

(1)主要副食的价格补贴:9元;

(2)粮贴:91年6元;

(3)粮贴:92年5元;

(4)93年3元;

(5)水电补贴:4元;

(6)糖贴:0.5元;

(7)液化气补贴:25元;

(8)误餐费:80元;

(9)奖金:20元;

(10)肉贴:5元;

(11)肉贴:2元;

(12)豆制品补贴:2元;

(13)生活补贴:5元;

(14)洗理费:18元;

(15)奖励性津贴:2元;

(16)[88]144号文生活补贴:5元;

(17)[91]67号文生活补贴离休:15元;退休:10元(85年工改前离退休人员);

(18)老粮贴:1.5—2.5;

(19)书报费:28—27—26;

(20)女工补贴:4元;

(21)山贴:7—28—100—200—500(含技师津贴)

(22)房贴

(23)护理费:200元;

(24)教护龄津贴:10—7—5—3元

(25)地方性津贴退休:15元,离休7元;

(26)交通费离休:58—38—28元,退休33—23—8元;

(27)岗职津贴:40—65元;

(28)地方性离退休生活补贴:10元;

(29)[97]生活补贴:140—185元(不上离退休卡片);

(30)电话费(座机):正县40元,副县35元。

2、93年工改后离退休人员

(1)水电补贴:4元;

(2)液化气补贴:25元;

(3)奖金性津贴:2元;

(4)误餐费:80元;

(5)书报费:22.5—21.5—20.5元;

(6)岗职津贴:40—65元;

(7)山贴7—28元—100(含技师津贴);

(8)房贴

(9)女工津贴:4元;

(10)老粮贴:1.5—2.5元;

(11)肉食补贴:5元;

(12)教护龄津贴:10—7—5—3元;

(13)[97]年生活补贴:140—185元;

(14)交通费

正副厅 正副县 科

离休: 50元 30元 20元

退休: 25元 15元

(15)电话费(座机):正县40元,副县35元。

二、退休待遇

1、政策

退休时工作年限 行政机关干部 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工人

男 女 男 女

满35年以上 95 95 95 95

满30年—不满35年 90 95 90 95

满20年—不满30年 85 85 85 85

满20年—不满25年 80 80 80 80

满10年—不满20年 65 65 75 75

不满10年以下 45 45 55 55

注:女同志不到年龄提前退休者,退休费比例按同期参加工作男同志退休费比例办理。

2、打折部分

(1)机关干部为:职务、级别二项之和

(2)事业干部为:职务等级工资和新核定的津贴之和;

(3)机关技术工人为:技术

等级工资、岗位工资和新核定津贴之和;

(4)机关普通工人和事业单位工人为:岗位工资和新核定津贴之和。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退休后的新核定津贴一律按40%计算;

4、津贴的变动

(1)保留在职时的全部津贴项目和金额

(2)外勤补贴36元取消,另发地方性生活补贴10元

(3)离休人员离休时增加交通费50元、30元、20元;退休人员退休时,副厅级以上干部增加交通费25元,副县级以上干部15元

(4)取消其他岗位津贴,如卫生津贴、高山津贴等

(5)电话费减半(座机)

5、教师:男教师教龄满30年,女教师教龄满20年(在乡镇农业、农业推广第一线同样)可享受100%退休待遇

6、必须在到龄之下月起退休。未经批准拖延的,一律按到龄之下月起计算退休费

7、退休年龄

(1)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2)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

(3)少数特殊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4)病退年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5)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又不符合病退年龄的,可以退职。

(6)公务员工龄满30年;或者工龄满20年,男满55周岁,女50周岁。

三、受奖励提高退休比例的问题

(一)受行政性表彰奖励

1、提高的标准

(1)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提高15%,不超过100%;

(2)获全省劳动模范的提高10%,不超过100%;

(3)获地、厅级以上综合表彰的提高5%,不超过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