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是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师的手术和麻醉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标准》、《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学习外院经验,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医院成立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

〔二〕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工作职责

1、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技术考核;

2、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手术准入升降级审定;

3、负责手术准入申请范围界定;

4、负责手术科室手术评价。

〔三〕手术准入程序

手术及麻醉人员定期一年认定一次。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经科室讨论后,科室主任考核签署意见,交“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核,考核小组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医务科核准备案后执行。

〔四〕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

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由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负责。手术准入范围交麻醉科,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凡违反本规定者,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后果由相关科室及当事医师负责。二次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暂停6月获准入资格的

同类手术;如发生同类手术水平的技术事故,相应责任人除予相应缺陷处理外,应进行手术资格降级处理。在执行中,假设因监督不力,导致违反本规定的事件发生,麻醉科、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责任人员负主要责任,并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扣分。

〔五〕其他:需紧急和急救手术但无相应手术资格医师时,可超越被核准的手术范围,但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努力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

二、手术分类:按《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试行〕》,深卫人发〔2011〕159号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

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并曾

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 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四、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Ⅰ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Ⅰ类〕手术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Ⅱ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Ⅱ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Ⅲ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Ⅱ类〕及部分三级〔Ⅲ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Ⅲ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Ⅳ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Ⅲ类〕手术及部分四级〔Ⅳ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或医院认可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Ⅳ类〕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能担当该级别手术者,可以担当其该级别手术以下等级的手术;但不能担当高于该级别的手术。

五、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正常手术

1. 四级〔Ⅳ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报医务科备案。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处,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 三级〔Ⅲ类〕:由科主任审批;

3. 二级〔Ⅱ类〕:由科主任审批;

4. 一级〔Ⅰ类〕:由科主任审批;

〔二〕高度风险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急诊手术

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当班的二线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级别内,由二线医生审批。如果超出预期手术权限级别,应该紧急报告科主任。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

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在急诊手术、探查性手术或非预期的中转手术中,如必须施行超医院手术权限的手术,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后方可进行。原则上应于术毕两日内补办书面手续。

〔四〕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科研手术

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在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医务科备案,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由医务科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和科研手术由医院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必要时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同意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手术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省卫生厅批复。

3、必须征得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并签字。

〔五〕其他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中央、省保健对象或深圳市一级保健对象的。

2、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3、已经或预期可能引致司法纠纷的。

4、本院因术后并发症〔可能致残或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需再次手术的。

5、外院医师会诊主持手术的〔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6、大器官移植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备案,由医务科负责

人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六〕需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的手术

1、科研项目手术。

2、大器官移植手术。

3、变性手术〔属第三类医疗技术〕。

4、明显改变面容的整形手术。

5、因家庭、社会等因素可能涉及患者或家属隐私的手术。

以上手术,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七〕外出会诊手术

本市执业医师受邀请到本市外单位或外地手术,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出手术医生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其按本标准规定的相应手术级别。

〔八〕手术医师多点执业严格按《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试行管理方法》的要求,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九〕外藉医师及港澳台医师在本市行医手术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审核,〔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六、手术过程管理标准

〔一〕、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种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证,Ⅲ类及Ⅳ类手术需经术前讨论,根据讨论结果,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二〕、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协议书〕,患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签署。患儿危重急需手术,家属或法定监护人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

〔三〕、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阅批后签字。

〔四〕、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报医务处,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由负责医师记入病历,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五〕、手术前1天,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手术。术前均应按照《深圳市儿童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做好手术风险评估。

〔六〕、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手术负责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或麻醉科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推脱或拒绝。

〔七〕、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定延期手术。

〔八〕、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手术。

〔九〕、标准化培训医师、进修医师及学生参加的手术,必须由本院具备相应手术准入资格的医师主持,手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本院医师负责。

〔十〕、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卫生部围手术期的各种规章制度,特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手术核查制度,防止过失事故。手术医生必须标记手术的部位和诊断。麻醉及术前认真核对患者、性别、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后,方可麻醉。麻醉后注意患儿的固定和防止肢体损伤。手术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

〔十一〕、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手术当中主刀和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程序。每台手术原则上应该有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应该上台手术。

〔十二〕患者手术后根据病情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负责医师一同送监护室,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师或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师应陪同送往ICU或麻醉复苏室,并与相关科室人员办好交接手续。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十三〕、手术前应由麻醉科会诊,填写麻醉谈话单,由患者家长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在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应与病房医师、护士交待手术、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当面测血压、脉博、呼吸。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通用11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一、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2.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3.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二、手术分级;手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 1.一级手术:普通常见的.基本手术。 2.二级手术: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 4.四级手术:新开展的重大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的范围 医生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施行不同级别手术。原则上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主持,住院医师参加,禁止低级别医师做高级别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 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参加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二、三级择期手术由科主任批准。 2.急诊手术由二线班批准。 3.四级手术由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批准。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2 为了加快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实行手术分级

管理,使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促使我院手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手术分级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越级手术或跨级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带下级做的手术上级医师可以指导下级医师手术,原则上不做术者。 (三)急诊手术例外,但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四)低聘人员按实际聘任技术职务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五)新开展的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把关。 (六)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做为手术者实施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3 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要完成必要地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凡施行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危险性较大手术,诊断未明确的探查手术(急症例外)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病区主任主持,经管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并且主治医师签字。术前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步骤、麻醉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一般手术由经管医师书写术前小结。 三、手术批准权限:原则上是逐级审批。 (1)、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审批。 (3)、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经科主任审定,报医务科请求院长审批。 (4)、一般急症,需进行手术者,由当班二线医师批准。疑难重症,须报告主任批准。 (5)、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进行审批,如遇特殊情况需超过标准者,应请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执行。否则发生问题由审批者负责。未经审批自行决定者,由本人承担责任。 四、手术分级规定:一般分为三种。 (1)、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疝修补、简单乳房切除、急性脓胸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是外科医疗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师的手术和麻醉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标准》、《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学习外院经验,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一〕医院成立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 〔二〕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工作职责 1、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技术考核; 2、负责手术科室手术的手术准入升降级审定; 3、负责手术准入申请范围界定; 4、负责手术科室手术评价。 〔三〕手术准入程序 手术及麻醉人员定期一年认定一次。操作程序是:本人申请,经科室讨论后,科室主任考核签署意见,交“手术准入管理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核,考核小组签署同意意见后,由医务科核准备案后执行。 〔四〕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 手术范围的监督管理由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负责。手术准入范围交麻醉科,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凡违反本规定者,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后果由相关科室及当事医师负责。二次违反本规定的相关人员暂停6月获准入资格的

同类手术;如发生同类手术水平的技术事故,相应责任人除予相应缺陷处理外,应进行手术资格降级处理。在执行中,假设因监督不力,导致违反本规定的事件发生,麻醉科、专业组长和所在科室责任人员负主要责任,并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管理进行扣分。 〔五〕其他:需紧急和急救手术但无相应手术资格医师时,可超越被核准的手术范围,但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努力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 二、手术分类:按《深圳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标准〔试行〕》,深卫人发〔2011〕159号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住院医师 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 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并曾 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在当下社会,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 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经院手术授权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通过,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类: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

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科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四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目的依据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手术医师资格管理,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院临床进行手术类相关操作的全部科室。 三、具体内容 (一)手术医师的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原则: 1.手术医师准入原则:担任术者的医师必须具备医师资格证及医师执业证,具备相关临床专业的学历,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手术。从事计划生育手术的医师还应具备计划生育人员合格证。从事助产手术的人员还应具备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助产技术)。 2.手术医师分级授权原则: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手术级别,医师取得授权后方可做为术者进行该级别的手术操作。 3.手术资格授权实行动态管理,医务科定期组织对医师技术能力的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必须依照医师实际能力提升而变动,不能仅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二)手术分类及医师分级授权范围和标准 1.手术分级 (1)四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新开展手术,需要多

科合作同时进行的手术; (2)三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3)二级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一般,比较容易操作的手术;(4)一级手术:简单、易操作,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小的手术。 2.手术医师分级授权标准 (1)四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有相应的外出进修经历。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 (2)三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副高级(能力较强者可放宽至高年资主治医)及以上技术职称,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 (3)二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 (4)一级手术人员资质: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作为一助完成该级别手术达15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该级别手术达5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 3.特殊情况下的审批标准 (1)因各种原因被降级处理的医师,可在降级半年后申请该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根据《医疗机构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甲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及各级科研项目。 (二)乙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丙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丁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 低年资住院医师 (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 : 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丁级手术。 (二) 高年资住院医师 (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住院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上) : 在熟练掌握丁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丙级手术。 (三) 低年资主治医师 (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主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 : 在熟练掌握丙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乙级手术。 (四) 高年资主治医师 (取得相应资格,从事主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上) : 在开展乙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部分甲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从事副主任医师临床专业岗位三年以内) 在熟练掌握乙级手术的基础上, : 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可开展甲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可开展甲级手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开 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 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应有高一级的医师带教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核定权限。 (八) 进修医师由科室根据其职称和实际能力经考核后参照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并报医务科批准执行。 (九)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手术,或本院医师应邀到外院会诊手术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执行。资格准入手术:除符合上述要求外,手术主持者还必须是已获得专项手术准入资格者。 四、手术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 1、丁级手术由主管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2、丙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3、乙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4、甲级手术,由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报批手术通知单。 (二)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科主任(或专业组主任/负责人)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实施此类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填报《高风险手术、新手术及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人及业务副院长审批备案,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手术是医疗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患的康复和生存具 有重要意义。然而,手术操作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可能存在术后并发 症以及手术失误等问题。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的提升,手 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应运而生。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 度将手术进行分类,并依据不同的手术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种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统一对手术进行评估和管理, 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根据手术的级别,医院可以进行 相应的资源分配,提供更好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保障患 者手术的成功率和康复效果。 在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中,通常将手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 特级手术等级。一级手术是指常见、操作简单且风险较低的手术,二 级手术涉及较为复杂且风险适中的手术,三级手术则是高风险、高难 度的手术,而特级手术则是极为复杂且风险极高的手术。医疗机构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水平,设定不同手术级别的具体内容。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团队的资格准 入制度。手术团队在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主刀医师、麻醉师、护士等。因此,对于手术团队成员的资质要求和准入标准应 该进行明确的规定。通常,手术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医学背景和 专业技能,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获得相关的手术资格证书方可

参与手术工作。这种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能够确保手术团队的素质 和能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在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的评估和审核机制,确保手术分级和手术团队准入的 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高手术团队的 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加强对手术操作流程和术后并发症的监 测和评估,优化手术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总而言之,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手术操 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 这也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 发展中,我们应不断完善和优化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服务。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和资格准入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院和医师的手术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 按照手术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水平,把手术分为四个等级(详见手术分级表): (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特殊手术分类 性质较为特殊的手术可分为四个类别: (一)新开展手术 (二)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三)特殊感染手术 (四)特殊类别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 3、可能导致毁容、致残或器官摘除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非计划再次手术;

6、列入高风险技术目录的;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 8、器官移植。 三、手术医师分级和手术范围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原则上以开展一级手术为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 原则上以开展二级手术为主,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三)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原则上以开展三级手术为主,在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指导下,单独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和特殊类别手术。 (四)主任医师或科主任 熟练完成四级手术、新开展手术、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特殊感染手术、特殊类别手术。 四、手术医师等级资格的评定 (一)手术科室每年12 月对所属手术医师临床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有医师职称晋升、发生医疗质量与安全不良事件等需要调整医师手术权限的,随时组织评价。(二)手术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评价意见进行复核并授予相应手术等级资格。

手术资格准入及分级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为加强医院围手术期的管理,保证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围手术期医疗纠纷,杜绝超执业范围手术,防止因职称、资历与手术技术高低不平衡而直接产生的技术性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行手术资格申请。科主任主持对每位医生在本专业的实际工龄、职称、工作能力进行审核。 二、实行手术准入评议。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科室上报的申请再次审核,通过后授予特定手术准入资格,明确手术类别及授予日期。不同年资的医生只能担当相应类型的手术,不能担当高于其年资和技能的手术。各级医师执业资格原则范围:主任医师执业资格范围为IV类及IV类以下手术,副主任医师为III类及III类以下,主治医师为II类及II类以下,住院医师为I类。 三、实行特别情况手术准入资格的授权。对病情危重、急诊抢救手术,急诊医生虽无手术资格,但可超越被核准的手术类型范围准备手术,同时努力与上级医师取得联系。科主任视该手术医师具体操作技能和经历,进行特别授权,准予主刀。 四、实行手术资格的否决。一年连续两次同一手术存在明显技术性缺陷,经院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委员会评议,视情予以否决该手术准入资格6个月。对停刀期限满后,重新进行评议。 五、实行禁行令。对无准入资格的医生,不论职称、级别一律不准主刀;进修生不得以主刀身份从事任何类型手术;若擅自主刀手术,按非法执业处理。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

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防范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类: (一)IV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III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II类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I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资深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五)根据三级医师负责制规定,上级医师有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医师手术权限:各级医师确定主持某级手术前,要在上级医师指导(医院或外院进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经考核合格(各专科的具体完成例数由科室根据专科特点、手术复杂、难易程度调整并报医务科批准)。 (一)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I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I类手术。在熟练掌握I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II类手术。 (三)主治医师:可主持II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经上级医师批准,可主持III类手术。 (五)副主任医师:可主持III类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IV类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手术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服务项目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 果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医院需要建立手术 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本文将介绍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的必要 性和意义,以及手术资格准入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的必要性 手术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严格管理和分类。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资源合理利用:医院手术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对 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运行效率都至关重要。通过手术分级管理,可以将手术资源合理分配给不同级别的手术,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 2. 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手术是一项技术活动,对医生技术的要 求很高。通过手术分级管理,可以将资深的、经验丰富的医生配置到 高风险手术或难度较大的手术中,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3. 优化服务流程:手术分级管理可以对手术的入院、术前准备、手 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环节进行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的运行 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手术保障资格准入制度的内容 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是医院手术分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医生资质要求:手术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医生的资 质是手术资格准入的基本条件。医院可以制定一套医生资质评估标准,根据医生的职称、从业年限、手术操作次数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其 具体的手术资格等级。 2. 设备和设施要求:手术需要借助一系列医疗设备和设施进行,所 以医院需要规定相应的设备和设施要求。例如,手术室必须配备先进 的手术器械和监护设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护理和团队要求:手术涉及到护理和团队的配合,医院需要确保 护理人员和手术团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合 作意识。通过培训和考核,医院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评估,确定其具 体的手术资格等级。 4. 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为了确保手术资格准入制度的有效执行, 医院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例如,医院可以定期对手 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医生和团队的绩效达到医院的要求。 结论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在医院手术管理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手术分级管理,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 手术质量和安全性,优化服务流程。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则是手术分 级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主要包括医生资质要求、设备和设施要求、护 理和团队要求,以及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分级 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的建设与执行,以提高手术质量和保障患者 的安全。

医院手术资格准入及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资格准入及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 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 ⒈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名单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根据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加强手术管理,,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质量与安全, 特制定医生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如下: 1、本制度医师指: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医师执业注册。 2、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原则: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在我院首次申请手术授权或手术级别需要调增者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科室评价考核,医教部审核,手术医师资格准入考核评定专家组进行考核后由手术医师资格准入领导小组按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结合考核情况授予相应级别手术权限;手术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医教部每2年组织1次手术医师手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授权与再授权都应依据医师实际手术能力(含相应级别手术实际开展例数)而不是随职称变动而调整。 3、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审批 (1)申请条件: ①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在我院,首次申请授权者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练规范操作相应级别手术不少于5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考核通过后尚可提出申请。 ②因职称晋升或开展新技术(业务)或因手术医师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或工作需要等情况需要调增手术级别或降级期满需要提出再授权申请。 备注:评估周期内无安全事件;无因手术引发医疗纠纷;方可据情提出手术级别调增申请。 (2)考核审批程序 个人向所在科室申请,科室主任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后,上报医教部,医教部组织院医师资格准入考核评定专家组按照我院《手术医师资格准入考核细则》进行理论、技能及病历书写等综合考核评价后,由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准入领导小组审批 授权。 ①手术医师提出申请 医师根据个人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我院《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审批表》,包括一般情况,目前手术级别,拟申请手术级别,申请理由(个人能力、担任一助或在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特制定手术分级管理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 1.手术分级各科室应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2.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登记注册的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3.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2年以上并做手术一助10次

以上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4年以上并做手术一助10次以上者,可独立开展并熟练掌握一、二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一、二、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一、二、三级手术,可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级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4.科室内部的手术分级及准入管理 (1)各手术相关科室应成立临床学术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专家组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本科室医师担任,科主任为专家组组长。如科室较小,可请相应教研室的专家共同参与。 (2)欲独立开展高一级别手术的医师,必须向专家组提出书面申请。由专家组根据该医师的工作经历、以往开展手术的种类、数星、手术安全性和参与相关培训等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专家组认为有必要时,可现场考核该医师的手术过程后再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专家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家会议,以评估本科室内手术分级、手术资格准入、专项手术、新手术开展、手术安全性等问题。专家会议内容应有书面记录。

医院制度模板-手术分级管理及准入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及准入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手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手术相关科室。 三、定义 无 四、具体内容 1. 分级管理原则 1.1成立由科主任、医教科、分管院长组成的医院技术评价小组,根据人员任 职资格证书及个人技术水平,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并定期调整。 1.2超权限手术,需个人提出申请,由医院技术评价小组进行考核准入后才能 开展手术。 1.3 实行手术资格的否决:一年连续两次同一手术存在明显技术性缺陷者,经 予以技术评价小组评议,视情节予以否决该手术准入资格3—6个月。对停刀期限满后,重新进行评议。 2. 手术分级 2.1. 一类手术: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常见小手术。 2.1二类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一般的中等类手术。 2.1 三类手术:过程较复杂、技术有相当难度的重大手术。 2.1 四类手术: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的手术。 2.2 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2.2.1被手术者系特殊监管对象、甲、乙类传染病人和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 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等。 2.2.2 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毁损性手术。 2.2.3 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2.2.4 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2.2.5 术前已知手术、麻醉风险极高、预后差的。 2.2.6 新开展的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3. 各级医师手术资质确定的基本原则 3.1低年资医师: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年以内(硕士研究生取得执业医师 资格2年以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担任一类手术的术者。 3.2高年资医师: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年以上(硕士研究生取得执业医师 资格2年以上),可担任一类手术的术者,在熟练掌握一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 3.3主治医师: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在熟练掌握二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 医师指导下可担任三类手术的术者。 3.4副主任医师:可担任三类手术和特殊手术的术者,在熟练掌握三类手术的 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担任四类手术的术者。并参与本治疗组三类及三类以下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开展。 3.5主任医师:可担任四类手术和特殊手术的术者。负责本治疗组各类别手术 方案的制定和开展。 4. 手术医师资质准入程序 4.1手术医师提出申请 医师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手术医师分级审核表》。 4.2科室意见 各科室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初步认定其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4.3医教科审批 结合科室意见,由医教科审核手术主刀及一助例次的真实性,必要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提交医院技术评价小组审批。 4.4医院技术评价小组审批 医院技术评价小组对医生进行审批授权,信息系统予开放相应权限。

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

酒泉市中医院 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 为了保证手术及高风险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规范各科室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操作权限,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解决条例》、《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甘肃省医院手术分级及审批权限》、《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手术类别(2023年版)》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甘肃省卫生厅有关规章制度,并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手术权限目录》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诊疗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系指各类开放性手术、微创(腔内)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重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对手术技术的规定及手术风险性,把手术分为: 1、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朴、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风险较小的普通常见小手术及一般中档手术。 2、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风险中档的各种中档手术。 3、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风险较大的各种疑难重大手术。

4、Ⅳ类或特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大的各种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新开展的三类及以上手术。 三、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准入管理 (一)、本院对手术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实行准入管理。手术权限的获得本院采用分级授权方式。 1、对手术医师开展Ⅲ类及以下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应依托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做好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根据每位医师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其受聘卫生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考评合格予以授权。 2、对开展Ⅳ类及以上手术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予以授权。 3、第二类、第三类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规定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或相关行业规定执行。 4、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本科室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5、护理部负责对护理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6、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至少每三年应组织科室与专家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高而变,职称晋升变动不作为重要依据。 (二)、手术及有创操作人员资质权限考评依据 1、医师定期考核合格,符合医院《手术分级管理人员资质一览表》及《高风险有创操作人员资质一览表》作为人员准入的基本规定。 2、近三年内开展手术权限范围内最高级别的手术量超过科室同级医师的平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手术(介入)资格准入、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为确保手术(介入)安全和手术(介入)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手术(介入)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 ⒈Ⅵ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微创(腔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也可单独分列; 二、手术医师分级: ⒈甲等资质:主任医师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⒉乙等资质:副主任医师或晋升主治医师临床工作年限≥6年,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⒊丙等资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⒋丁等资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并有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三、各级医师手术*围: ⒈甲等资质:具有Ⅰ、Ⅱ、Ⅲ、Ⅳ类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⒉乙等资质:具有Ⅰ、Ⅱ、Ⅲ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Ⅳ类手术,特别优秀者可经科室考核、医教部审核批准可开展新手术或引进新手术。 ⒊丙等资质:具有Ⅰ、Ⅱ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Ⅲ类手术。 ⒋丁等资质:具有Ⅰ类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Ⅱ类手术。 四、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 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报医务部备案),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各科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Ⅰ、Ⅱ、Ⅲ、Ⅳ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报医务部,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丁等、丙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部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乙等、甲等资质资格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和医院手术权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二级评审,分管院长审批,医务部公布后生效,申报评定流程如下: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手术操作的风险和危险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医院需要建立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文将从手术准入标准、手术分级标准、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安全管理和手术后随访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手术准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准入标准 手术准入标准是指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的标准,其主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方面。手术准入标准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在制定手术准入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准入标准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重症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术操作,而对于轻症患者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手术。 2.患者的年龄: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的差异,手术准入标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患者的身体状况: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体的各项指标、合并症等因素。 4.手术的风险:手术准入标准需要根据手术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对于高风险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评估。 手术准入标准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手术分级标准 手术分级标准是根据手术的难度、危险程度等因素,将手术分为不同的级别,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手术分级标准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的难度:手术的难度是根据手术操作的技术难度、手术器械的使用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 2.手术的危险程度:手术的危险程度是根据手术操作的风险、手术后的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 3.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重要性是根据手术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手术对治疗的贡献等因素进行评估。 手术分级标准一般分为三级或四级,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对于高级别的手术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和操作规范。 三、手术操作规范 手术操作规范是规定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各项操作要求。手术操作规范的建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前操作规范: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等方面。 2.手术中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要求、手术安全措施等方面。 3.手术后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的随访等方面。 手术操作规范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风险,提高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为加强手术管理,明确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1、组织管理 (1)成立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监督管理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的执行。 (2)委员会下设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评定专家组,组长为相应外科专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成员为手术科室学科带头人和主任医师,负责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技术考核、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的手术分级审定。 (3)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组织手术医师资质的审定.协调制定手术分级及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考核麻醉科监督执行情况。 (4)各科室成立本专科手术医师资质评审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2、手术分级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将手术分为: (1)一级手术:手术术式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低风险的各种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中等风险的各种重大手术。 (4)四级手术:手术操作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高风险的各种手术。 微创(腔内、内镜)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级手术中。 可参考卫生部印发的2013年版10个专业的《内镜诊疗技术规范》中的诊疗技术目录分级。 3、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任职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从事相应技术岗位的年限和临床工作经验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博士生从事临床工作1年以上。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或博士后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