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的答案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的答案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的答案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的答案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 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 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 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 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百度)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 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 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机能主义:指理解生物现象(一种行为或一种生理结构)的最佳 方式是试图去了解其对机体有用的功能的原则。 2.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 征。 3.幼态持续:缓慢的成熟过程,需要花费更长的生长时间,这是大 的大脑得以发育的重要因素。 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这 个过程。 6.实验性切除(实验毁损法):移除或破坏实验室动物的某部分大脑, 假设该区域以前控制的功能将无法履行。 7.磁共振成像:一种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精确成像的技术,包括无 线电波和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8.功能MRI:一种设备,可以用来揭示活体大脑内放射性示踪剂的位 置。 9.感受野:视野中,出现在该处的视觉刺激将导致特异性神经元发 放率的改变。 10.细胞色素氧化酶(CO)斑块:初级视皮层模块的中央区域,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着色,包含了波长敏感性神经元,属于小细胞系统。 11.中缝大核:含有五羟色胺分泌性神经元的中缝神经核团,发出投射到脊髓背侧灰质,并参与了阿片类导致的镇痛过程。

12.孤束核:延脑神经核,接收来自内脏器官和味觉系统的信息。 13.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去同步化的EEG脑电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梦、快速眼动和肌肉麻痹,所以也被称为异相睡眠。14.发作性嗜睡症: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一段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以及瞌睡幻觉。 15.(激素的)组织效应(组织化作用):激素对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16.(激素的)激活效应(激活作用):激素在发育成熟的机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可能取决于机体先前的激素组织效应。 17.条件性情绪反射(反应):当中性刺激后跟随着一个厌恶性刺激时,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包括自主性、行为的和内分泌成分,如心率的改变、惊呆、分泌应激相关激素。 18.韦达测验:一种在实施脑外科手术之前常要做的测验,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考察另一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19.神经性厌食症:最常折磨年轻女性的一种障碍,她们过度关注体重增加,导致过分节食以及经常性的强迫运动,可导致极度饥饿。20.神经性贪食症:过度饥饿和过多进食两者循环反复,随后常发生强迫性的呕吐或腹泻,有时也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21.Hebb(海伯)法则:Donald Hebb提出的假说:学习的细胞基础与突出强化有关,即当突触后神经元发放时,突触的反复活跃。22.伏核(腹膈核):近基底前脑隔膜的一个神经核团,接收来自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终扣,被认为参与了强化和注意。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 试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周一)9:00-11:00 ?考试地点:新教205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选择题(20题,20分) 二、填空题(20空,20分) 三、名词解释(5题,20分) 四、简答题(3题,24分) 五、论述题(1题,16分) ?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生理心理学(P16) 脑功能定位说(P16) 脑功能整体说(P16) 脑功能系统说(P16-17)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P29-31,P58) 神经递质及其类型(P35) 受体(P38)

第三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层次与类别(P62) 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课件) 第四章感知觉(上) 感受器(P91) 功能柱及其类别(P107) 视觉感受野及分布的特点(P105-106) 视觉信息的加工通道(P113) 随意眼动的类别(P99) 第五章感知觉(下) 听觉的传导途径(P139)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P123)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及敏感刺激的频率范围(P121) 第七章注意 朝向反射(P182) 注意的功能网络(P167)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P182) ADHD(MBD、ADD)的症状特点(P180)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类型(P186) 突触的功能可塑性(P195-199) 第九章语言和思维 脑的言语加工中枢(P218) 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域(P237) 失语症及其类型(P219-220) 脑功能偏侧化与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视野分离技术)(P229-230) 第十章睡眠与觉醒 睡眠的阶段及其特点(P240-242) 生物钟的神经中枢(P248) 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机制((P251)) 第十二章情绪 假怒(P294-295) 帕佩茨环路(P296) 情绪的脑结构基础:下丘脑、边缘系统、杏仁核(P294-311)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 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 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 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 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 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 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 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答案: 1.A 2.C 3.B 4.A 5.D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D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作者是( ) A.杜威 B.斯金纳 C.霍尔 D.桑代克

生理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填空 1.长时程增强(P104)LTP:即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 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 2.面孔识别的特异性脑区(P73):面孔识别加工时两半球的优势在加工速度与加工强度两个维度上各占优势,并非单纯的右脑优势,提供了支持半球间两维关系观点的新电生理 学证据;面孔识别加工的脑区不仅限于梭状回,顶叶后部偏右的皮层下结构应该也是一个 面孔识别加工脑区。 3.眼球的共轭运动(P31):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 4.注意的警觉网络的功能(P82):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 5.印刻行为(P88):在动物个体生命的一个特定时期,由于遇到某一特定刺激而建立的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6.脑的电现象分为哪两种(P90)自发电活动,诱发电活动 7.功能柱(P29)感受野基本相同的神经元集在一起形成了功能柱,成为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8.痛觉的成分(P55)感觉成分,情感成分,植物性成分,运动成分 9.朝向反应(P76)由于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10.帕帕兹环路的功能(P153)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11.海马的功能(P103)记忆的功能 12.基底神经节的构成(P1):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尾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是较古老的部分,称为旧纹状体,而尾核和壳核则进化较新,称为新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系的。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尾核、壳核、丘脑底核、黑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黑质相联系。) 13.维持觉醒状态的结构(P146):脑干上部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06057生理心理学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但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的化学物质称为 A.调质 B.激素 C.递质 D.因子 2.美国学者贝克西因为提出行波学说而获诺贝尔奖,行波学说是用来解释 A.电磁波传播 B.水波运动 C.神经传导 D.听觉编码 3.对面孔知觉最敏感的脑区是 A.颞上回 B.顶上小叶 C.梭状回 D.额中回 4.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对视野中各种特征并行加工的非意识活动属于 A.选择注意阶段 B.不随意注意阶段 C.前注意阶段 D.后注意阶段 5.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A.神经递质的传递 B.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C.核糖核酸的合成 D.离子通道的开放 6.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元记忆障碍 D.以上均有 7.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行为表现是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幼年轻度脑损伤 B.早年受虐经历 C.大脑皮层长距离神经纤维发育不足 D.大脑皮层灰质神经细胞发育不足 8.使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的处理方式是 A.脑干以上横断 B.脑干中部横断 C.脑干下位横断脑 D.给脑干上部注入麻醉剂 9.海马损毁以后,动物和人变得 A.狂躁不安,暴怒不止 B.情感淡漠,退缩反应

C.恐惧焦虑,惊慌失措 D.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10.同一个运动功能柱的神经元支配 A.同一个动作的运动 B.同一系列动作运动程序 C.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的运动 D.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关节上的运动 11.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认为男性 A.在E-S维度的E端 B.在E-S维度的S端 C.大脑白质相对较多而灰质相对较少 D.执行语言作业时两半球双侧激活 12.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成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为 A.超柱 B.多模式感知细胞 C.知觉柱 D.皮层柱 13.由腹侧通路实现的知觉加工包括 A.空间关系、长度、宽度、颜色 B.运动、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C.空间关系、空间频率、运动 D.长度、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14.联络区的多模式感知细胞的作用是 A.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B.实现同一种感觉通道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C.将颜色、形状、朝向、运动等基本特征整合成一个客体 D.以上均是 15.重复刺激时,朝向反应各种生理变化中最先消退的是 A.脑电α波阻抑反应 B.血管运动反应 C.眼动 D.皮肤电反应 16.“怪球范式”中的小概率事件引发明显的ERP成分是 A.MMN https://www.doczj.com/doc/381443373.html,V C.P3a D.N200 17.在初次应用新异刺激时出现于顶颞区的是 A.顶负波 B.顶正波 C.不匹配负波 D.不匹配正波 18.舞蹈、体操等熟练技巧的记忆属于 A.情景性表述记忆 B.语义性表述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非表述性程序记忆 19.短时记忆生理基础在于 A.通道及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B.合成新蛋白质 C.突触生长 D.以上均是 20.电休克以后病人往往发生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范围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大纲 P6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和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被称为不可逆性损伤。尤其是手术出血或者是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致更广的损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神经化学损伤和冰冻方法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能恢复,故被称为可逆性损伤。因此,他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追踪观察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P8 脑成像技术分为脑结构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两大类,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和核磁共振技术(MRI)都可以测量人脑内部的三维图像,属于脑结构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能够对脑进行探测,获得脑进行高级功能活动时的动态三维图像,属于脑功能成像。 P52 具有相同功能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的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视皮层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排列成片层结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感受野特性几乎完全相同。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超柱 视皮层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1mm见方、2mm深的小块。它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皮层(或许还有一组由表及里、垂直的、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用的空间频率片层)。这种基本单位称为超柱。超柱遍布皮层17个区。可以认为超柱的功能组织状态就是17个区的功能组织状态。视皮层中的超柱对投射在同一视野中的各种特征,如颜色、方位等,进行同时性或并行信息提取,并进行初步综合,构成简单视知觉的生理基础。 P67 在两个高级知觉通路中,一只经由V4区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主要处理形状、颜色和立体视觉信息,似乎关心目标是“什么(what)”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腹侧通路或枕—颞叶通路,又叫做what通路。另外一只是有V5区通向顶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似乎主要分析同一情景中不同物体的空间结构,对于运动分析和空间关系知觉起到重要作用,似乎关系目标在“何处(where)”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背侧通路或枕—顶叶通路,也叫做where通路。 P74 掌握三种失认症的定义和特点。 统觉视觉失认症:主要特征是患者的实力没有缺陷,但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能认识其个别特征,不能知觉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无法辨认看到的事物。然而,如果如果让他们接触一个视觉上不认识的物体,他们常常能够马上说出物体的名字,这说明患者的理解力没有问题。 面孔失认症:属于常见的统觉视觉失认症。患者识别面孔的能力丧失。患者知道自己再看一张面孔,但是无法说出这是谁的面孔。他们看到的是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却无法识别每个人的面部特征。患者保留了对熟人的记忆,听到他们说话后往往能认识他们。 联想视觉失认症:它不同于统觉失任症。联想失认症患者物体识别神经回路似乎是完好的,患者只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觉。

生理心理学2001-2011年(浙江)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 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考试试题

《生理心理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前六题每题3分,共20分) 1. 失语症(aphasia) 2. 假雌雄同体 3.运动单位: 4.注意: 5.联想式学习: 6.功能侧向化: 7.性变态:(2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延搁 B 突触加速 C 时间性总和 D 空间性总和 2.关于突触传递空间性总和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B 可以产生超极化 C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阈电位的高低有关 D 结果不会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下列不属于亲代谢型受体的特点是 A 作用特点:迅速,短暂 B 调节代谢,影响蛋白合成等 C 信号转导需要通过第二信使 D 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4.多巴胺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酪氨酸羟化酶 B 多巴脱羧酶 C DAβ-羟化酶 D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 5. 中枢兴奋剂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影响不包括 A 减少多巴胺再摄取 B 促进多巴胺递质合成 C 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 D 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的浓度 6.下列属于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 催乳素

C 生长激素 D 黄体生成素 7.长骨骨骺闭合以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 A 柯兴氏综合征 B 肢端肥大征 C 巨人征 D 席汉氏综合征 8、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为 A 周边部 B 正中央部 C 黄斑区 D 视乳头 9、视网膜主要的细胞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 A 色素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B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C 感光细胞层-色素细胞层-双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 D 双极细胞层-色素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感光细胞层10.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 A 视黄醛 B 视蛋白 C 维生素A D 视紫红质 11.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 A 同心圆式结构 B 平行带状结构 C 椭圆形结构 D 三角形结构 12.听觉的感音换能的装置位于 A 鼓膜 B 前庭 C 耳蜗 D 半规管 13.声音知觉过程中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节奏 14、关于疼痛的生理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伤害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体验 B 伴有情绪反应、植物神经反应 C 导致组织损伤,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不属于保护性反应 D 具有信息交往的意义 15、下列不属于脊髓牵张反射的是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B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A.25% B.50% C.75% D.100% 5.( A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 A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 C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B )。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16.通过( C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